嗜血细胞综合征
- 格式:ppt
- 大小:496.00 KB
- 文档页数:20
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原因文章目录*一、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简介*二、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原因*三、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危害*四、噬血细胞综合征的高发人群*五、噬血细胞综合征的预防方法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简介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reactive histiocytosis,RH)又称噬血综合征,是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良性疾病,多与感染,免疫调节紊乱性疾病、结缔组织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免疫抑制等有关。
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原因各种病原体的感染都可引起发病,与感染有关占65%~78%,以病毒感染最为常见,约占36%,如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腺病毒,B19病毒,登革热病毒,尤以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和EB病毒常见,细菌性感染中,以肠道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还见于伤寒,结核病等,寄生虫病如疟疾,弓形虫病,血吸虫病及布鲁菌病等较多见,此外,真菌,利什曼原虫,支原体及立克次体感染也有报道,结缔组织病,X伴性淋巴增生综合征,家族性嗜红细胞性淋巴细胞增生症,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风湿病,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骨髓转移癌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以及脾脏切除后,酗酒等都有报道,也可见于免疫抑制剂使用后,有人报道42例中27例患者有免疫抑制剂治疗史。
分化良好的组织细胞增多,细胞形态大多正常或仅有轻微的畸形,少数因伤寒或粟粒性结核引起时,细胞畸形也较明显,但各个细胞间的形态,大小,核形,成熟程度的差别小于恶性组织细胞病所见,常伴有明显的吞噬现象,组织细胞多侵入骨髓,淋巴结窦状隙和髓索,脾红髓和肝窦状隙,由于肝窦状隙及门静脉周围受累,肝细胞有坏死表现,淋巴结组织切片中淋巴组织结构多无破坏,个别有坏死和广泛纤维化,淋巴细胞减少,尤其在淋巴结生发中心和脾红髓区更突出。
尚可能见到基础疾病的病变表现和细胞成分,一些病毒引起的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时,常有以淋巴细胞,浆细胞和不成熟的原始免疫细胞形成的广泛性非典型性淋巴样细胞浸润。
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危害要并发症为严重的肝肾损害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而加重病情,危及生命。
2023-10-30contents •噬血细胞综合征概述•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症状与诊断•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噬血细胞综合征的预防与控制•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案例分析•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未来研究方向目录01噬血细胞综合征概述噬血细胞综合征是一种由淋巴组织异常增生引起的致命性综合症,常常表现为发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等症状。
定义噬血细胞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和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两种类型。
原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与遗传因素有关,而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则由其他疾病或感染等诱发。
分类定义与分类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免疫系统出现异常,淋巴组织异常增生,导致大量正常细胞被破坏,引发一系列症状。
异常免疫反应在发病过程中,患者体内多种细胞因子水平升高,如IL-1、IL-6、IFN-γ等,这些因子作用于骨髓和其他组织,导致造血功能抑制和组织损伤。
细胞因子风暴研究发现,原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有关,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导致免疫调节异常,进而引发疾病。
免疫调节异常发病机制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发病率较低,每年每百万人口中约有1-2例。
发病率地域分布性别分布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分布,无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原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在男女之间的发病率相似,而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则可能与性别相关。
03流行病学020102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症状与诊断发热肝功能障碍持续高热,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
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
脾脏肿大凝血功能障碍脾脏进行性肿大,质地较硬。
凝血功能异常,出现瘀点、瘀斑等出血表现。
淋巴结肿大神经系统症状淋巴结肿大,质地较硬,可伴有疼痛。
头痛、呕吐、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
症状表现临床诊断标准发热、脾脏肿大、淋巴结肿大、肝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和神经系统症状等表现中至少满足3项。
实验室诊断标准血红蛋白低于100g/L,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血清铁蛋白升高,血清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凝血功能异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