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章
- 格式:ppt
- 大小:287.00 KB
- 文档页数:20
第二章中国民族概况教学目的及要求:了解中国民族的基本情况。
包括中国的民族构成、中国民族的历史和现状;中国主体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各少数民族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贡献等。
着重了解各民族在共同缔造统一多民族国家和共同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过程中的重要贡献。
第一节中国的民族构成和分布特点我国的人口占世界第一位,约为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我国的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第三位。
一、民族人口构成1、人口特点:中国各民族的人口数量很不平衡,不仅汉族和少数民族十分悬殊,各少数民族之间相差也很大。
据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其中以汉族人口最多,共12.6583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59%,其余55个少数民族的人口共1.0643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41%,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提高了0.40个百分点。
由于汉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其他民族的人口所占的比例很小。
所以在中国习惯上把汉族以外的各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
(民族人口数量见下表)从各民族人口时期增长率看,20世纪90年代,全国总人口增长率为9.92%,55个少数民族人口增长率为15.37%,比全国高5.45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之间的人口增长幅度呈现出较大差异。
55个少数民族中,有31个民族人口增长高于少数民族人口增长平均幅度。
其中,有5个民族的人口高速增长,分别是:高山族、羌族、毛南族、保安族和土家族,增长幅度分别达到55.06%、54.35%、48.08%、41.27%和40.23%。
有9个民族的人口增长低于全国平均幅度,分别是锡伯族、达斡尔族、满族、怒族、赫哲族、壮族、朝鲜族、塔塔尔族和乌兹别克族。
其中塔塔尔族(-3.44)和乌兹别克族(-16.21)呈现负增长趋势。
2、分布特点:(1)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我国的民族分布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局面。
一方面是汉族遍布全国各地,各少数民族聚居区内,都有或多或少的汉族居民;另一方面,各少数民族又都有自己或大或小的聚居区,在汉族集中的地区又聚居或散居有少数民族,和汉族或其他少数民族交错杂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