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
- 格式:ppt
- 大小:824.00 KB
- 文档页数:32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精要知识点·狂背默清单必修①1、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 其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
2、氨基酸的结构通式:______________ (自己填上)肽键:—NH—CO—3、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4、多肽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数-水分子数×185、核酸种类:DNA和RNA;基本组成元素:C、H、O、N、P。
6、DNA的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核糖核苷酸。
7、核苷酸的组成包括: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1分子含氮碱基。
8、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含有的碱基为A、G、C、T;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含有的碱基为A、G、C、U;9、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直接能源物质是ATP。
10、葡萄糖、果糖、核糖属于单糖;蔗糖、麦芽糖、乳糖属于二糖;淀粉、纤维素、糖原属于多糖。
11、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
12、大量元素:C、H、O、N、P、S、K、Ca、Mg(9种)微量元素:Fe、Mn、B、Zn、Cu、Mo(6种)基本元素:C、H、O、N(4种)最基本元素:C (1种)主要元素:C、H、O、N、P、S(6种)13、水在细胞中存在形式:自由水、结合水。
14、细胞中含有最多的化合物:水。
16、被多数学者接受的细胞膜模型叫流动镶嵌模型。
17、细胞膜的成分: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
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18、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19、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不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有“动力车间”之称的细胞器是线粒体;有“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之称的是叶绿体;有“生产蛋白质的机器”之称的是核糖体;有“消化车间”之称的是溶酶体;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体内、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是中心体。
与植物细胞细胞壁形成有关、与动物细胞分泌蛋白质有关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实验1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分析一、实验目的通过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杂交实验,分析杂种后代的性状表现,验证分离规律。
二、实验原理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所在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
等位基因的分离,是杂种后代性状分离的基础。
水稻的种子胚乳糯性和非糯性、玉米的籽粒黄色和白色等均各为一对相对性状,一般由单基因控制。
例如:水稻种子非糯性(WxWx)品种与糯性(wxwx)品种杂交,其F1的种子表现为非糯性的杂合体(Wxwx)。
当其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形成含有基因Wx 或wx的花粉粒。
具有非糯性基因Wx,能产生直链淀粉,遇碘液呈蓝色;具有糯性基因wx。
能产生支链淀粉,遇碘液呈棕色。
这两种花粉粒在数量上的理论比例为1:1。
F1的雌雄配子受精,形成F2的表现型也是两种,其比例为3:1。
对所观察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一般用X2测验进行验证。
三、实验材料水稻(Oryza sativa):胚乳淀粉糯性×非糯性F1植株的花粉和F2种子。
玉米(Zea mays):籽粒甜×非甜F1植株的花粉、F1自交的果穗和测交的果穗。
四、实验用具、药品显微镜、培养皿、载玻片、镊子;1%碘-碘化钾溶液五、实验步骤(一)水稻1、观察水稻花粉粒从固定的糯性×非糯性的F1植株上,取一小花,拨出花药放在载玻片上,用镊子(或解剖针)将花粉粒压出。
加1滴1%碘-碘化钾液染色,盖上盖玻片。
在低倍镜下观察F1花粉的颜色分离。
记录10个视野下糯性与非糯性花粉粒数。
2、观察水稻F种子胚乳性质的分离2取糯性×非糯性杂种F1植株成熟的稻穗,晒干,脱粒,剥去颖壳。
用目测法检测糯性与非糯性的米粒数。
一般非糯性的米粒透明,有光泽,而糯性的米粒则呈乳白色,无光泽。
如用肉眼难以区分,则可对各米粒的胚乳加1滴1%碘-碘化钾液区分,根据其棕色和蓝色的反应,分析记录糯性和非糯性的子粒数。
(二)玉米1、观察玉米花粉粒从糯性×非糯性的F1植株上取1枚花药(于开花前一天把将要散粉的雄花序放入卡诺氏固定液中保存备用),按观察水稻花粉粒的步骤观察。
2022—2023学年莆田一中、龙岩一中、三明二中三校联考生物试卷(考试时间:2022年12月6日上午10:20—11:35)温馨提示:1.本试卷共8页,21小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2.请将试题答案统一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其中1~12小题,每题2分;13~16小题,每题4分。
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烟草细胞、乳酸菌和变形虫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者均能在线粒体产生二氧化碳B.遗传物质的载体都是染色体C.都能合成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D.三者与人的无氧呼吸产物都相同2.几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示意图如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若①为某种具有催化作用的化合物,则其水解产物为氨基酸B.若②为脂肪,则其可大量积累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C.若③为蓝细菌的遗传物质,则其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D.若④为糖原,则其主要分布在人和动物的肌肉和肝脏中3.谷氨酸脱羧酶能专一性催化谷氨酸分解为CO和γ-氨基丁酸。
用缓冲液调至2该酶的最适pH,并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谷氨酸脱羧酶的催化反应,结果如图曲线②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浓度为因变量A.本实验中pH、温度属于自变量,CO2B.反应30min后,酶浓度较低限制了反应速率的加快C.若反应开始时增加50%的酶量,反应结果符合曲线①D.曲线③的结果可能是反应温度降低10℃后所造成的4.光敏蛋白ChR2是一种离子通道蛋白,且能接受光信号。
科研人员将绿藻细胞膜中提取的ChR2导入线虫细胞的细胞膜上,发现在蓝光照射时,大量阳离子会通过该蛋白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进而引起线虫肌肉强烈收缩。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绿藻细胞合成ChR2的过程有水产生B.光照可为这些阳离子进入线虫细胞提供能量C.绿藻细胞膜和线虫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均为磷脂双分子层D.绿藻中ChR2接受光信号的过程可体现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5.施一公团队发文解析了核孔复合物(NPC)高分辨率结构,震撼了结构分子生物学领域。
重难点03 遗传规律与伴性遗传(一)(建议用时:30分钟)【命题趋势】遗传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历来是高考的必考重点和难点,而且常考常新,题型可能是实验设计和分析题,综合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即自由组合定律,还可能考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显隐性性状的判断等。
作为高考中生物部分的“压轴”大题,一般会在不同小题中设置层层递进的难度,作为选拔尖子生的手段。
【满分技巧】1.在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上,通过足够的练习量,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技巧。
2.回归课本,从教材的经典实验中把握遗传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向。
3.注意答题规范,学会正确运用各种遗传符合和图解。
【必备知识】1.基因的分离定律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本质。
2.判断或验证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的遗传实验方法(杂交、自交、测交的适用生物和应用范围)3.各种异常分离比的产生原因、伴性遗传和从性遗传的特点、判断方法【限时检测】1.(2019全国卷II·5)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
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
①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②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③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④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其中能够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A.①或②B.①或④C.②或③D.③或④【答案】B【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但未确定显隐性,若要判断全缘叶植株甲为杂合子,即要判断全缘叶为显性性状,羽裂叶为隐性性状。
根据子代性状判断显隐性的方法:①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双亲均为纯合子;②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为杂合子。
让全缘叶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植株甲为杂合子,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①正确;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说明双亲可能都是纯合子,既可能是显性纯合子,也可能是隐性纯合子,或者是双亲均表现为显性性状,其中之一为杂合子,另一个为显性纯合子,因此不能判断植株甲为杂合子,②错误;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只能说明一个亲本为杂合子,另一个亲本为隐性纯合子,但谁是杂合子、谁是纯合子无法判断,③错误;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说明植株甲与另一全缘叶植株均为杂合子,④正确。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1.马达蛋白可通过沿细胞骨架的定向运动(如图)参与细胞内的物质运输。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中合成马达蛋白的场所是核糖体B.马达蛋白定向运动需要 ATP 水解供能C.运动中马达蛋白随空间结构改变失活D.该过程循环进行利于物质远距离运输2.水稻叶片衰老的过程中,叶绿体结构的改变如下图所示。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体基粒是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B.由图中可以看出类囊体是双层膜结构C.叶片衰老过程中类囊体排列逐渐疏松D.推测衰老过程中叶片的光合能力下降3.研究者检测拟南芥叶片在光-暗转换条件下(CO2吸收量的变化,每2s记录一个实验数据并以点的形式呈现在下图中。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拟南芥在光照时只进行光合作用,在黑暗时只进行呼吸作用B.200s内拟南芥的光合速率在0.2-0.6μmol。
m -2范围C.在300s时拟南芥的呼吸速率可达到2.2μmol。
m -2D.转入黑暗条件下100s后,拟南芥(释放量逐CO 2渐增加4. TRAP 酶为破骨细胞分化的标志。
为研究大蒜素对间充质干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研究者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表。
..A.干细胞分化过程中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分化过程中 TRAP 酶活性逐渐提高C.大蒜素对 TRAP 酶活性的影响需要一定时间D.大蒜素促进干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5.凋亡小体是凋亡细胞通过发芽、起泡等方式形成的球形突起,内含细胞质、细胞器及核碎片。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凋亡小体只在生物体衰老过程中产生B.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方式C.凋亡小体的形成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D.细胞凋亡对生物体发育具有重要作用6.下图为二倍体水稻(2n=24)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A→E 细胞正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B.图 B 和图 C 细胞中均含有24个四分体C.图C→D 着丝粒分裂导致 DNA 数目加倍D.图 D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是图B的2 倍7.玉米籽粒正常与干瘪是一对相对性状,由 A、a基因控制。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一中等2校高一3月期中生物试题1.在某些因素的诱导下,人体造血干细胞能在体外培养成神经细胞和肝细胞。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会使细胞的数量和细胞的种类均增加B.细胞分化后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不变,细胞全能性增强C.细胞分化形成的神经细胞和肝细胞中RNA和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D.造血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和肝细胞的根本原因是有旺盛的分裂能力2.用洋葱根尖制作临时装片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低倍镜下找到分生区细胞后,换高倍镜并使用细准焦螺旋调焦B.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在纺锤丝的牵引下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加倍C.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与处于相应时期的细胞数目呈正相关D.制作装片时,解离后需要先用清水漂洗,洗去解离液后再进行染色3.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是遗传学的经典实验。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高茎和矮茎属于两种性状B.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提出了“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的假说C.孟德尔进行实验时对实验材料和相对性状的选择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D.孟德尔在进行杂交实验时,将母本去雄后套袋是为了防止豌豆自花受粉4.下列关于分离定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表型相同的生物个体,其基因型一定相同B.分离定律的实质是F 1,自交得到的F 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C.同种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雌配子数量:雄配子数量=1:1D.分离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核基因遗传5.某同学取两个小桶分别标记为I和Ⅱ,现有两种大小相同、颜色不同的彩球各10个,一种彩球标记D,另一种彩球标记d,进行模拟孟德尔“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个小桶内的彩球D、d分别代表基因组成不同的雌、雄配子B.该同学模拟的是遗传因子的分离、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C.模拟实验中,抓取的彩球记录后不需要放回原来的小桶内D.记录每次配对的彩球组合类型,10次后统计分析彩球组合类型的比例6.在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F1都表现为显性性状,F1的自交后代却出现了性状分离。
2021-2023北京高考真题生物汇编生物技术与工程C.注射入的细胞会分化成Mc的多种组织D.将接受注射的囊胚均分为二,可发育成两只幼鼠6.(2021·北京·统考高考真题)关于物质提取、分离或鉴定的高中生物学相关实验,叙述错误的是()A.研磨肝脏以破碎细胞用于获取含过氧化氢酶的粗提液B.利用不同物质在酒精溶液中溶解性的差异粗提DNAC.依据吸收光谱的差异对光合色素进行纸层析分离D.利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变化的反应来鉴定蛋白质7.(2021·北京·统考高考真题)社会上流传着一些与生物有关的说法,有些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有些违反生物学原理。
以下说法中有科学依据的是()A.长时间炖煮会破坏食物中的一些维生素B.转基因抗虫棉能杀死害虫就一定对人有毒C.消毒液能杀菌,可用来清除人体内新冠病毒D.如果孩子的血型和父母都不一样,肯定不是亲生的8.(2021·北京·统考高考真题)野生草本植物多具有根系发达、生长较快、抗逆性强的特点,除用于生态治理外,其中一些可替代木材栽培食用菌,收获后剩余的菌渣可作肥料或饲料。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种植此类草本植物可以减少水土流失B.菌渣作为农作物的肥料可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C.用作培养基的草本植物给食用菌提供碳源和氮源D.菌渣作饲料实现了物质在植物、真菌和动物间的转移9.(2021·北京·统考高考真题)人体皮肤表面存在着多种微生物,某同学拟从中分离出葡萄球菌。
下述操作不正确的是()A.对配制的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B.使用无菌棉拭子从皮肤表面取样C.用取样后的棉拭子在固体培养基上涂布D.观察菌落的形态和颜色等进行初步判断10.(2021·北京·统考高考真题)研究者拟通过有性杂交的方法将簇毛麦(2n=14)的优良性状导入普通小麦(2n=42)中。
用簇毛麦花粉给数以千计的小麦小花授粉,10天后只发现两个杂种幼胚,将其离体培养,产生愈伤组织,进而获得含28条染色体的大量杂种植株。
2024届高三5月大联考考后强化卷(新课标卷)生物学·全解全析1.【答案】D【解析】蔗糖属于二糖而非单糖,A错误;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而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B错误;必需氨基酸必须从外界环境中获取,不能自身合成,人体从该水果中吸收的氨基酸可能包括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须氨基酸,C错误;铁、钙、镁都属于人体不可或缺的无机盐,D正确。
2.【答案】A【解析】分离各种细胞器实验用到差速离心法,获得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实验用到密度梯度离心法,A错误;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实验中用到同位素标记法,探究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的途径实验中用到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都属于同位素标记法,B正确;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实验需要设置蒸馏水组作空白对照,探究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需要设置自来水组作空白对照,C 正确;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用到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配制解离液,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用到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洗去卡诺氏固定液,D正确。
3.【答案】C【解析】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可中和乳酸,血浆pH不会快速下降,A错误;血浆CO2浓度升高通过刺激呼吸中枢脑干,进而使呼吸加深加快,B错误;自主神经系统是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比赛过程中自主神经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C正确;出汗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D错误。
4.【答案】A【解析】步骤①向小鼠注射TREM2蛋白,让小鼠发生免疫反应,获得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步骤⑤向小鼠腹腔注射杂交瘤细胞,目的是获得单克隆抗体,A正确;经步骤②诱导融合的细胞只有杂交瘤细胞既能分泌抗TREM2的抗体又可无限增殖,B错误;步骤③是用特定培养基筛选杂交瘤细胞,步骤④是利用抗原—抗体杂交的方法筛选既能分泌抗TREM2的抗体又可无限增殖的杂交瘤细胞,C错误;步骤⑥中的细胞为杂交瘤细胞,可以无限增殖,在体外培养时不会发生接触抑制,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