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上数的世界一
- 格式:ppt
- 大小:1.86 MB
- 文档页数:11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水滴里的生物》1.微生物是一类很弱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能够看清晰。
2.世界上第一具发觉微生物,揭开生物隐秘的是列文虎克。
3.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
4.利用显微镜观看一滴水,发觉水中会有鼓藻、草履虫、水蚤、轮虫、钓钟虫等微生物。
5.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牛奶中有一种名叫乳酸菌的细菌。
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6.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7.细菌的功与过:生产腐殖质;利用细菌生产新的食物、药品和生物塑料。
细菌的过:有的细菌会致病8.能够减少致命病菌传播的办法:捂住口鼻打喷嚏、用热水冲洗筷子、勤用胖皂洗手等。
9.细菌体积弱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这么粗。
细菌生殖非常快,一具细菌能够有数小时内生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10.食物通常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11.青霉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青霉素。
青霉素是由英国的弗莱明首先发觉的.12.食物的XXX变质是霉菌引起的,防止发霉的条件是干燥、低温。
13.怎么样防止食物和其它物品发霉?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曝晒14.讲明霉菌的功与过?人们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以及生产农药、发酵饲料等。
霉菌也会造成食物和其它物品的变质。
有的霉菌还会危害人的健康,引起植物的病变。
15.大多数细胞极小,要借助显微镜才干看清,但个不细胞却非常大,如鸡蛋中的蛋黄。
16.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积木”,胡克最早发觉细胞。
17.伤口化“脓”算是死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18.生命体都是基本上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算是细胞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造成的。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1.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他们验证了地球是球形的。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微生物是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命体,绝大多数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2、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3、第一个揭开微生物隐秘的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4、水滴里的生物有鼓藻、草履虫、水藻、钓钟虫、轮虫。
5、微生物分布在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
6、各种各样的微生物,有变形虫、啤酒中的酵母菌、大肠杆菌、病毒、硅藻等微生物。
这些都是常见的微生物。
7、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你能用什么样的方法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答:在大自然里的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等地方都可以找到微生物。
可以用显微镜可以观看到微生物,也可通过肉眼觉察物体上的霉斑在渐渐扩大等。
8、显微镜的根本构造9、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对光——放置——调整——观看10、显微镜的使用右手握臂,左手托座。
轻拿轻放,不放边缘,不碰镜片。
反光镜不对太阳。
有盖玻片一面朝上,夹住,观看部位放通光孔正中。
左手调整,右侧观看,物镜至标本片5 毫米处。
A两眼睁开,左眼观看。
10.洋葱表皮细胞:有细胞壁,有中心大液泡,细胞近似于长方体。
细胞核小,细胞形态规章。
人表皮细胞,无细胞壁,细胞形态不规章,界限不是很清楚。
细胞核较大,颜色较深。
11.熟透的苹果掉在地上,苹果开头腐烂。
泥土里的细菌开头分解苹果,在其他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苹果渐渐变成了腐殖质。
11.细菌也要’吃”食物,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取养料。
牙齿外表的细菌靠食物残渣生活。
11.牛奶变成酸奶,是由于牛奶中有一种名叫乳酸菌的细菌。
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12.细菌的三种根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13.细菌的功:生产腐殖质;利用细菌生产的食物﹑药品和生物塑料餐具。
细菌的过:有的细菌会致病14.可以削减致命病菌传播的方法:捂住口鼻打喷嚏、用热水冲洗筷子、勤用肥皂洗手等。
15.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水滴里的生物1、微生物是(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命体),绝大多数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2、(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3、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4、水滴里的生物有(鼓藻、草履虫、水藻、钓钟虫、轮虫).5、微生物分布在(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6、常见的微生物有(变形虫、酵母菌、大肠杆菌、病毒、硅藻).7、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你能用什么样的方法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答:在大自然里的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等地方都可以找到微生物.可以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微生物,也可通过肉眼发现物体上的霉斑在慢慢扩大等.8、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什么?答:(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2、做酸奶1、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2、细菌有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细菌有的自己制造食物,有的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细菌繁殖(速度很快).3、利用霉菌可以(生产腐殖质、加工食品、净化环境、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等;但有的霉菌会危害人的健康.4、用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答:(1)捂住鼻子打喷嚏,(2)用热水冲洗筷子,(3)勤用肥皂洗手.5、请你设计如何自制酸奶?答:材料:牛奶、玻璃瓶、酸奶、小勺、杯子、温度计、锅、高压锅等。
步骤:(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
(2)待牛奶冷却到35~40℃,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
(3)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保温5~6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现象:牛奶变成了粘稠的酸奶。
结论: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3、馒头发霉了一、填空:1、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在(寒冷、干燥)的条件下不容易发霉.2、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他把这种物质称为(青霉素),青霉素属于抗生素.3、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方法有(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暴晒).4、馒头上的霉是(曲霉),水果上的霉是(青霉).二、问答:霉的功与过有哪些?功:人类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以及生产农药、发酵饲料等.过:霉菌会造成食物和其他物品的变质,有的霉菌还会危害人的健康,引起动植物的病变.三、实验:设计馒头发霉的实验.(1)温暖、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2)温暖、干燥: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3)寒冷、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4)寒冷、干燥: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5天后观察它们.现象:在温暖潮湿条件下的馒头发霉了,其他条件下馒头没有发霉.结论:温暖、潮湿的馒头容易发霉.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一、填空: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2、英国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胡克)发现了(细胞).3、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造成的.二、问答:1、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有什么不同?答:洋葱表皮细胞是规则的;人体表皮细胞不规则,细胞之间界限不清.2、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答:当人体遇到病菌入侵时,白细胞便会与病菌展开激战.在消灭这些入侵者时,白细胞也会有很大的伤亡.“脓”就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1、地球的形状一、填空:1、古代人认为地球的形状是(平的),曾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2、人们站在海边发现总是先看见进港船只的(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则总是(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消失).3、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通过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用实践证明地球是(球形)的.4、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景象分析认为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5、2003年,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进入太空.6、地球赤道周长是(40091)千米。
2024年秋学期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一、学情分析本学期由我担任六年级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本班共43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22人。
整体上看,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的比较扎实,对数学学习兴趣较高。
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素养,合作意识明显,个别学生学习基础不太好,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虽然抽象思维能力有一定水平,但是较弱,学习方法待优化。
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多关注学趣培养和学法指导,在教学与作业设计中注重思维能力培养,注重素养提升,注重导优辅差工作,实现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与教材分析本册教学内容有:“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乘法”,“分数除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百分数”,“整理与复习”,共7个单元。
以及实践活动课:“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树叶中的比”、“互联网的普及”等。
“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作为学生认知立体图形的起点,符合数学知识本身发展的逻辑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打下坚实的基础。
“分数乘法”单元通过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感受数的运算的一致性,同学们已经可以熟练进行分数的转化,并且联系整数乘法的计算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通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类比等能力,使得学生逐步掌握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
“分数除法”单元学习的分数除法和前面学习的很多知识具有比较直接的联系。
例如,分数除法除了与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及其应用有联系外,还与整数除法的意义、解方程的技能有关。
倒数的概念以及求出一个非 0 数的倒数的方法,是学习分数除法的重要基础。
本单元同时为后面学习分数混合运算、比和比例以及百分数打下基础。
“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要求能用替换(置换)、假设的策略弄清数量关系,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分析、综合和推理能力。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 水滴里的世界1、水里有许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很小很小的生命体,它产被称为微生物。
2、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3、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人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4、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水、泥土里,动植物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
5、水滴中的那很多个小家伙,还有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6、海洋中的硅藻也是一种微生物。
7、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的踪迹?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答:瓜果上的毒菌、人体皮肤上的细菌、空气中飘浮的病毒、发霉变馊的食物……这些都可以找到微生物的踪迹。
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方法:虽然不能直接看到它们,但是可以发现物体上的毒斑慢慢扩大,皮肤逐渐发炎馈烂,病毒感染的人群起来越多,病情越来越重,食物变质逐渐腐烂等。
2 做酸奶1、自己动手做酸奶的过程:(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
(2)待牛奶冷却到35℃-40℃时,加入2勺酸奶,仔细搅匀。
(3)再倒进消毒过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保温5-6小时后,牛奶变得稠稠的,酸奶就做成了。
2、自制酸奶要注意的事项:(1)自制酸奶要放入冰箱冷藏,但不能放太久。
(2)不要吃变质的酸奶,否则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甚至中毒。
3、牛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1)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
(2)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4、认识细菌(细菌的特点):(1)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
(2)有三种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3)细菌也要吃食物。
有的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4)细菌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5、细菌的功与过:功(好处。
对人类或大自然有用的):(1)生产腐殖质(苹果从树上掉下、腐烂、细菌分解、变成腐殖质)(2)生产新食物(果酒、泡菜)(3)生产药品(4)生产塑料餐具过(害处。
拓展训练2020年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9.1 数的世界(1)1.细心读题,谨慎填写。
(1)一个多位数,从个位起,第六位是( )位,它的计数单位是( ),第六位的右边一位是( )位。
(2)10个一千是( ),10个一千万是( ),10个( )是一百亿。
(3)300284003002是由( )个亿、( )个万和( )个一组成的,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为( )。
(4)七十四亿零六百三十万,这个数写作( ),“3”在( )位上,表示(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
(5) 305个亿和8个万组成的数是( ),读作( )。
(6)在( )里填上“>”“<”或“=”。
720000 ( ) 70200 402万( ) 4020000 30000000 ( ) 3亿(7)565050>5□5048,□里最大能填( );80□988≈80万,□里可以填( )。
(有几个填几个)(8)一个数四舍五入到万位后是90万,这个数最小是( ),最大是( )。
(9)如果X×Y=48,那么(X×10)×(Y×10)=( ),(X×100)×(Y÷10)=( )。
2.反复比较,择优录取。
(1) 2019年江苏省共设置了10319个高考考场,这个数读作( )。
A.一万三百一十九B.一万零三百十九C.一万零三百一十九(2)在7和50之间添( )个0,这个数就成为七十亿零五十。
A.6 B.7 C.8(3)下面这些数中,一个“零”也不读的是( )。
A.70070000B.70707000C.70007000(4)算式5□□×3□表示三位数乘两位数,它的积是( )位数。
A.四B.五C.六(5)100粒小麦的质量大约是4克。
照这样推算,100000000粒小麦的质量大约是( )。
A.400千克B.4吨C.40吨3.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章节测试题1.【答题】防止衣物发霉的最好办法是()。
A. 保持衣物干净B. 往衣柜放樟脑片C. 经常晾晒,保持衣物干燥【答案】C【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破坏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可以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解答】霉菌适宜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长繁殖,防止衣物发霉的最好办法就是经常晾晒、保持衣物干燥,破坏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
选C。
2.【答题】()发现了微生物。
A. 胡克B. 列文虎克C. 弗莱明【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微生物。
列文虎克是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
【解答】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叫列文虎克,他是在一滴水里发现了微生物。
选B。
3.【答题】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要用()。
A. 显微镜B. 望远镜C. 平面镜【答案】A【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微生物。
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
【解答】我们可以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寻找水中的微生物,再借助显微镜观察、寻找水滴中的微生物。
选A。
4.【答题】下列水中含有微生物最多的是()。
A. 自来水B. 河水C. 纯净水【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微生物的分布。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
【解答】水中含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微生物,河水中由于比自来水和纯净水拥有更复杂的生存环境,所以微生物也就越多。
选B。
5.【答题】食物的腐败变质是()引起的。
A. 微生物B. 水C. 太阳D. 虫子【答案】A【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
【解答】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
食物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大量繁殖引起的。
微生物霉菌、细菌等生长和繁殖需要空气、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选A。
6.【答题】霉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下列最适合霉菌生长的条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