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针对源于教材超越教材
- 格式:doc
- 大小:49.50 KB
- 文档页数:7
精彩课堂生成,尽在活动中生成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亮点,它解放了教师、解放了学生、解放了教材,照亮了课堂,使课堂教学焕发出了生命活力。
生成性也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难点,课堂开放了、生成了,就可能出现”无序”的状态,这就给教师们带来了挑战性。
生成与预设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新课程课堂教学呼唤高水平的预设和精彩的生成。
新课程显示教学的生成性。
新课程显示教学的生成性是由其所倡导的人本观、课程观、教学观所决定的。
其一,从人学角度说,人是生成性的存在。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兴趣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和随机性。
教师不应该僵硬地使用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规定学生、限制学生,否则就会束缚学生的自由发展,教师只能引导学生自由、主动地发展。
其二,从课程角度说,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是”体验课程”。
这就意味着,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内容的意义都有其自身的解读,从而对给定的内容不断进行改变与创新,使给定的内容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
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他们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过程,从而使课程实施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构建与提升的过程。
其三,从教学角度说,教学是一个发展的、增值的、生成的过程。
师生双方在教与学的交往、互动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
生成性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和创造性。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权主要表现在: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课堂教学并受到平等对待;可以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自由表达;可以质问、怀疑、批判教师观点或教材观点及其他权威;即使自己的见解不完善或片面,也能免于精神或肉体处罚,以及不公平的评价或对待,等等。
教师应该理解学生的错误,正因为有错,才会有点拨、引导、解惑,才会受到教育的敏感、机智和智慧,才会有对学生乐观的期待,以及真正的爱护。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乐雅学校曹守明本年度我们使用了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为更好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我参加了“义务教育新教材(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网络培训”。
我认真观看了教育部朱之文副部长的视频讲话,听了教育专家的讲座,学习了人教版初中政治课标修订教材总体介绍(七年级),受益不浅、感受颇深。
现就学习主要内容与广大师生分享,以促进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人教版课标教材特点1、突出背景,强调本质,注重应用,使学生感到学习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使教材具有“亲和力”2、改进教材呈现方式,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教学活动,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3、强调基础性,坚持“四基”不动摇,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4、重视思想方法,立足学生发展,提高教科书的“思想性”5、加强不同领域内容之间的联系,突出教科书的联系性6、体现政治学科的科学价值和文化内涵,反映政治学科在其它科学和文化进步中的作用7、积极探索政治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适当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8、体现层次性和选择性,将配套教材作为教材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二、课程性质变化主要体现有两个方面:1、以学生生活为基础;2、以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
三、对新课标的重要修改有:1、彰显生命教育主体;2、突出法制教育;3、强化公民意识教育;4、加强媒体素质教育;5、增加“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尊重不同文化;6、新增“要求学生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7、增加“增加知道人生而平等”;8、补充“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工匠精神”;9、增加“体会承担社会责任”;10、重视代际间的双向互动和共同成长。
四、教材修订的实际做法1、调整结构、增减内容,构建符合教学逻辑和学生心理的教科书体系合理的结构体系是教科书育人的载体,通过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学生可以看到政治思想是如何构成的,浩如烟海的政治知识是如何被选择和组织起来的。
因此,教科书的体系结构构建,体现了教科书的育人价值。
教学源于教材,但高于教材作者:白北胜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下)》 2019年第11期白北胜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的教学是“用教材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材”的过程。
这就是说,一方面,教师是教材的理解者、参与者、实践者;另一方面,教师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
本文面以初中七年级数学《有序数对》为例从几个方面进行简单阐述。
关键词:教学情境;有序数对;新课程标准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1-0127一、创设教学情境,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引入课题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例如,在学《有序数对》的时候,书本上的情景是这样的:“我们都有去影剧院看电影的经历,你一定知道,影剧院对观众席的所有座位都按‘几排几号’编号,以便确定每一个座位在影剧院中的位置,这样,观众就能根据入场券上的‘排数’和‘号数’准确地‘对号入座’……”笔者将上面的情境进行重新设计并延伸如下:师:周末去电影院看电影,你迟到了,走进影院,眼前一堆人,而且黑乎乎的一片,如何准确找到座位?生:电影票上含有关键的信息——座位号是几排几座。
师:对,电影院就是通过给座位“编号”来实现让观众“对号入座”。
这种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是常用的,比如:在地图上利用什么来确定地理位置呢?生:利用地图上的经度和纬度来确定地理位置。
师:正确。
这些场景虽有所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平面内确定位置。
那么,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有何讲究?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序数对”。
“好”的问题情境一定是基于学生的,它具体、可感、实际、具有亲和力。
加工之后的情境导入,通过对话进行引导与启发,设计了更贴切的课题引入的小故事——如何找座位,地理学上的经纬网,点燃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对概念的探究过程进行拓展与再加工数学来源于生活,为了使枯燥的纯数学变成丰富的探究,常常需要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进行再加工。
【教研】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二)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课程凝练了五大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政治认同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的思想前提,道德修养是立身成人之本,法治观念是行为的指引,健全人格是身心健康的体现,责任意识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
这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既相互融通,又各有侧重,覆盖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全部内容,凸显了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培养时代新人要求方面的独特贡献,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的实际特征,又与高中阶段学生核心素养保持连贯性,体现了育人方式的阶梯式上升和培养目标上的一体化设计。
作为教师我们要在全面把握核心素养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去落实。
核心素养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要求集中表现为:教师要树立新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和知识观,具有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倡导并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乐意探索、勤于动手、主动体验、敢于创新、自我发展。
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下面谈谈我的几点见解:第一、了解学生的生活基本情况。
在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之前,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他们的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学习特点、行为习惯和品德发展的规律,了解每个儿童的个性特点、家庭情况。
这是确保教育活动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基础,也是制订与设计活动方案的重要依据。
这些情况的应对和处理,要靠教师平时认真观察、勤于积累。
活动要根据情况合理安排,确保都能积极投入活动,并在活动中真正得到发展。
第二、领会课标精神,制订活动计划,设计活动方案。
为了更好实施课标,教师要深入学习课标精神,结合社区、学校、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详细的活动计划。
活动计划的制订除了要考虑到本课程的特点外,还需要考虑与学校整体活动的沟通、统一,与其它课程的整合与交融,以免造成活动的重复安排。
我们在使用教材时,要依据教材、走出教材、超越教材、灵活处理、恰当组织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好周围教育资源,为儿童创设安全、适宜、开放、多样且富有变化性、发展性的活动环境。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使用教材、超越教材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和再创造。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语文教学中具有大量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
所以,语文教学特别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吃透教材的精神实质,并且在尊重教材的前提下,灵活恰当地对教材实行再加工、再处理。
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
这不但是一个教学理念的转变问题,更是一个教学实践的操作问题。
对教师来说,既要使用教材,又要超越教材。
本文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为例,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调整教材顺序要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违背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理解发展规律组织教学是行不通的。
所以处理教材时,我们要确定好教学内容的“顺序”。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课文都是围绕“观察和发现”这个主题的。
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协助学生理解观察的重要性、学会观察的方法、形成观察的水平和习惯”这个目的去展开。
为了完成本组的训练任务、达到训练目的,进入第二单元课文教学之前我就调整了教材顺序,在组织学生了解单元主题后,我先将易于操作的“泡豆子”,观察豆子变化的学习任务布置下去,指导学生泡豆子的方法,给学生留足观察、实践的时间,让学生从直观上把握植物生长变化过程、深切的体会到植物生长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学习本组课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奠定学习基础,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观察自然、体味生活的兴趣。
二、调整教材内容教材的普适性决定了语文教材有取舍增删的空间。
所以,教师可根据学校、教师自身、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选用教材内容,并以此来确定自己的教学内容。
(一)增补教材内容因为教材的相对稳定性,使得教材内容可能相对滞后于时代的发展。
但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则必须紧跟时代和社会的变化与发展步伐。
这时,教师能够在使用教材时,适当补充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切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第五单元《长城》一课时,鉴于我班学生生活经验的限制,我在课前搜集了很多相关长城的资料、视频。
如何彰显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动态美【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动态美;“三给”;“三性”【中图分类号】g63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语文教学的特点告诉我们: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相当的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
因此,教学切入点的选择、重点的把握和难点的确定都应该符合教学实际,即应该是现时、真实的和灵活的,是在教师引导和组织下动态完成的。
而精心预设与精彩生成最能彰显课堂教学的境界——教学艺术的动态美。
精心预设就是教师课前要通盘考虑。
宏观的包括学情分析、教材使用、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教学材料准备、教学流程等;微观的包括导入新课、环节过度、媒体运用、教学节奏、板书设计、结课照应等。
课堂是智慧火花的碰撞地,是充满个性的展示舞台,因此,只有充分预设、精心准备才能为课堂成功打好基础。
预设即备课,它是课前构思与教学实际的反复对话,它始终充满着悬念。
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从教师方面讲,首先要深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与难点,将教材内容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这是课堂中催生和捕捉有价值的生成的前提;其次要拓宽知识面,丰富背景知识。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做深入细致的研读,而且需要自觉地广泛涉猎有关知识,增加一些可以称为“背景”的东西,这样,文本在学生眼前就不再是孤立出现的一株植物,而是有着深蓝色天空做映衬的一幅图画。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再次,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要深刻地了解学生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和基本过程,清晰地把握班级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和思维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点和兴奋点,从而能够较准确地洞察和把握学生学习活动和思维活动的走向。
这三点是教师在课堂中有效地激发生成、引领生成和控制生成的基础。
二、从教材方面讲,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
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地理解,真正弄清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然后才能追求教材的延伸义、拓展义,形成学生个性化的解读。
一、现阶段教材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存在哪几个误区呢?首先,教师过分依赖教材,有些数学教师在教学时,无论是从教学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是严格按照教材的要求来进行,整堂课变成了“念教材”,教学的形式单一课堂氛围也比较沉闷;其次,教师对教材的认识相对比较肤浅,只看到了表面的一些理论知识,并没有对教材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再次,教师不注重拓展、延伸,在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有一些教师忽略了拓展、延伸的意义,他们习惯于让学生去完成教材上的一些练习题来当做训练,这种情况也就导致了学生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他们的数学成绩很好但是却不会使用数学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也是现阶段教材使用中出现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使用教材(一)以人为中心,把教教材变为用教材要想做到合理使用教材,教师首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在教学时要以人为中心而非以教材为中心,在教学中放下教材让学生自己对知识进行探究、思考,这样的教材使用方式才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举例而言:在进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时,教师不要一味地按照教材去告诉学生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有哪些,每一种方法是如何运用的,可以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下面我们来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大家先不要去看教材,用自己的大脑想一想都有哪些解决方法”,等学生发言结束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去看教材,去进行对照,看看自己的思路是否正确、有没有什么问题,这种把教材放置到“借鉴”位置上的教学形式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从这一点来讲,教师在使用教材教学时一定要以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意识为中心。
(二)教材活用,把教材上的知识更形象地展示出来在使用教材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把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念出来的话,那么教学就只是一堆枯燥的理论知识的灌输,这种教学模式也失去了数学本身具备的探究性特点。
因此教师可以灵活地使用教材,把理论转化成更形象的方式。
2021·01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核心素养视野下的高中生公共参与现状调查和培育路径探究”(课题编号:Fjjgzx19-053)。
课堂教学是提高统编教材实施水平的主阵地,教师是提高统编教材实施水平的关键。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刻认识使用统编教材的重大意义,提高政治站位,突出战略定位,落实育人本位,准确把握统编教材课堂教学实施这一重点环节。
实现高质量课堂教学需要用好教材,超越教材,以考定教。
摘要关键词思想政治;必修教材;高质量;课堂教学面对统编版政治学科新教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刻认识其使用的重大意义,提高政治站位,突出战略定位,落实育人本位,准确把握统编教材课堂教学实施这一重点环节。
笔者历经20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及近期的培训和教学实践,对统编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教材课堂教学的主要体会及建议是:用好教材,超越教材,以考定教。
一、用好教材本套必修教材是国家重视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材建设的最新成果,以知识传授和讲解为载体,以价值传递和塑造为目的;教材容量较大,内容较深,教师要在教材上下大功夫;是在活动型课程背景下编写的,要求开展活动型教学。
(一)从统编思想政治教材编写背景及内容中汲取课堂教学智慧普通高中统编思想政治必修教材的编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学生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了正确的政治、战略方向;遵循青少年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贴近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以学科知识为支撑,以培育核心素养为主导,以建构活动型学科课程为主线,精选基本学习内容,既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又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提升综合素质,促进终身发展,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按照“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要求,即使经典内容代代相传,又体现时代性,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具有前瞻性和国际视野,让学生成为有世界眼光的人,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实现了继承基础上创新,创新过程中继承的有机统一;加强了与义务教育阶段教材的纵向衔接,实现主线贯穿、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加强了与语文、历史教材之间的横向配合,积极适应普通高中育人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发挥了学科综合育人的作用,坚持综合协同。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A Suzhou Institution源于教材超越教材―高中英语单元复习课教学设想一、背景一直以来,单元复习课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尤其是在会考与高考复习中占有一席之地,但直到今天许多单元复习课教学仍然停留在练习讲解校对阶段,即,教师课前发给学生一份单元练习,课上讲解此份练习,并对单元重点词语进行发散讲解或巩固练习。
此外,由于温州市2005年中学高级教师职务评审上课环节加入了单元复习课教学,部分老师也开始了单元复习课教学的尝试,基本上先从词语复习开始,再过渡到语法复习,再过渡到语言运用阶段,最后要求学生用复习过的词语和语法翻译一篇文章或写一篇短文。
上述两种单元复习课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加深学生对单元词语、语法的认识,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教师对教材文本内容的忽略导致了学生单元主题背景知识的一片苍白。
由于这种复习只强调单元的词语与语法,教师与学生完全摈弃了教材传递的信息,而教材背后蕴含的文化却是语言学习的根本所在。
其次,教师对语言知识复习的专注导致了学习策略指导的流失。
许多老师会非常注重单元词语、语法的复习,整堂课都在带着学生忙忙碌碌地复习,却忘了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应慧兰、徐慧芳(2001)认为:背景知识的积累会使读者相对容易地理解相关话题的文章,而且,由于有相当一部分词汇频繁出现在同一话题的文章里,这种阅读方法会便于读者熟悉掌握相关的词汇,也大大缓解了学习者阅读真实材料时词汇量不足的压力。
可见,背景知识的丰富对学生的阅读是一个极大的帮助。
而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帮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则是《英语课程标准》(2003:25)明确提出的教学原则之一。
下面我将以四个教学片断展示目前单元复习课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在诊断分析后提出改进建议,并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单元复习课教学设想。
二、教学片断回放片段一:Revision of M3U4 Astronomy: the science of the stars教师在与学生交谈了单元涉及的内容后,在PPT上呈现了本单元的重点词语,如violent、exist、spread、in time、cool down、depend on、prevent…from doing…等等,然后请学生朗读并回忆其用法。
[诊断] 教师采取的复习方式没有任何语境依托,孤立的词语能否使学生回忆用法值得斟酌。
[建议] 教师可以运用源于教材的复习方式,将教材中重点词语所在的句子呈现给学生,这样学生即使一时遗忘了用法,也能根据词语所在的情境回想用法,做到有意义学习。
片断二:Revision of M3U4 Astronomy: the science of the stars在简单的问候后,教师马上开始了课文内容的复习,首先是段落主题句的寻找,然后是一系列问题的发问,如Why did scientists believe water is fundament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life? / Later what happened?等等,并在此过程中带出重点词语的复习,如“in time / out of time”、“harmful / harm”、“lay / lie”等词语。
[诊断] 教师在此环节采取了源于教材的复习方式,但这种复习方式却类似新授课教学方式,这样的炒冷饭方式很可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建议] 教师可以源于教材,但不能成为新授课。
既然学生已了解整个单元内容,那么教师完全可以超越教材。
不妨设计一篇与主题相关的篇章,挖出一些空格,即单元的重点词语,要求学生根据篇章内容完成词语,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背景知识,而且在复习词语的同时能使学生保持亢奋的学习状态。
片断三:Revision of M3U5 Canada --- “The True North”教师首先呈现了一组加拿大的图片,包括温哥华、the true north等,然后问学生the true north经过的地方,接着请学生篇章填空,这是一篇单元阅读的概括文章,填空处包括rather than、manage、have a gift for…等等。
[诊断] 教师的第一个问题确实检测了学生对单元阅读文章内容的掌握程度,但第二个篇章填空更宜于设置为在阅读文章教学完成后给学生的巩固练习,而且教师没有提供学生任何这些填空词语的相关或延伸练习。
[建议] 教师可以在教材的基础上,即学生已有了加拿大相关城市背景知识的前提下,提供学生一篇游记形式的旅游加拿大其它地方或者以阅读文章中主人公继续在加拿大旅游的短文,请学生完成词语巩固练习,同时对部分词语进行适度的拓展,如measure等。
这样使学生在丰富背景知识的同时加深巩固了词语用法。
片断四:Revision of M3U3 The Million Pound Bank-Note教师首先将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呈现给学生,然后开始复习剧本,先是人物角色,后是剧本内容(一篇短文填空),接着请学生将两栏词语配对,然后诙谐地问学生:As for the ending, who knows it?引出The ending is that _____的语法复习部分,最后是选择题练习部分(含高考链接题)。
[诊断] 教师做的非常好的地方是一开始就让学生明了本节课师生的共同目标,词汇和语法部分的复习都颇具匠心,只是最后一个环节实在是差强人意,第一这部分练习词语管词语,语法管语法,没有将两者很好地融合起来,第二部分选择题比较粗糙,第三没有提供学生锻炼语言技能运用能力的练习。
[建议] 在最后环节,教师可以请学生两人小组或四人小组讨论本节课复习内容,并与教师最先呈现的教学目标相比较,检查是否都已做到。
如果可以,不妨请学生小组写几个既包括重点词语又包括语法内容的句子或小短文,以逐渐唤醒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设想1.单元复习课教学必须源于教材。
在单元复习课教学中,教学环节应围绕单元重点词语、语法展开,同时练习的内容也不妨与单元主题相关,这样不仅复习了重要词语、语法,而且延伸了学生对单元主题的认识,增长了学生去了解更多单元相关知识的兴趣。
比如在复习M4U1 Women of Achievement时,句子改错练习就可以这样设置:1) The prison was in such a bad condition that Elizabeth Fry determined to do something; 2) SongQingling was devoted to do welfare projects all her life; 3) Jane Goodall is leading a busy life. As a result, once she stops, many thoughts crowd in her mind; 4) Lin Qiaozhi did research into women’s diseases and wrote many books that were intended to women in the countryside.2.单元复习课教学应该超越教材。
单元复习课不仅仅只是复习单元词语、语法,通过单元复习课教师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丰富学生的背景知识,比如练习学生的语言技能等等。
从这个角度而言,教师可以选择相同主题的阅读文章让学生在默会背景知识的同时复习词语或练习语言技能。
例如在复习M4U1 Women of Achievement时,词语拼写复习练习就可以如下设置:Mother Teresa (Aug. 26,1910---Sep. 5, 1997), winner of the Nobel Peace Prize, ①d_____ her life to helping the poorest of the poor in India, thus gaining her the name of “Saint of Gutters”.The poor ②l_____ a very poor life and their living ③c_____ were beyond description. Therefore, she ④c_____ herself with their life and founded the Kalighat Home, which was ⑤i_____ for the Dying.The kindness and consideration she showed to the poor won her ⑥r_____ throughout the world and the Nobel Peace Prize in 1979。
这样的词汇拼写复习练习不仅使学生对单元主题Women of Achievement有了更深的了解(Mother Teresa在单元中没有出现),而且激发了学生去了解更多伟大女性的兴趣。
再比如在复习M1U1 Friendship时,教师可以提供学生类似山东高考卷里的阅读表达的题型练习学生阅读技能(见附1),主题仍然围绕友情,设置的练习包括了找读(What first step is given in Paragraph 2 ?)、理解大意(Fill in the blank in Paragraph 3 with a proper word.)、理解作者意图(For what purpose does the author write the passage?)等。
这样的超越不仅能逐渐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而且能极大的丰富学生的背景知识及与主题相关的词汇的掌握。
3.单元复习课教学可以欲言又止。
单元复习课的欲言又止可以表现在词语的复习上,也可以表现在单元复习的总结上。
首先,一节课复习一个单元的内容,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况且重点词语与部分语法还须进行适度拓展,教师还得检查学生词语、语法掌握情况并进行及时的订正与反馈,因此只能进行选择性的复习,未予选择的词语就可以留给学生;其次,由于课堂时间的局限,单元复习课总是难以进入总结环节,或者说学生自评环节,学生总是难以从头到尾反思、评价整个复习过程及复习内容,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后完成自我反思与评价,包括本节课复习内容、本节课还未涉及的单元重点词语、个人已掌握、未掌握情况等等。
这样的欲言又止旨在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且慢慢地将其成为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