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应用VSD治疗的临床疗效
- 格式:pdf
- 大小:248.80 KB
- 文档页数:2
探讨VSD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分析vsd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疗效。
方法: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共收治骨科创伤感染患者60例,按照随机的方法将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vsd技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引流技术,对比两组患者总疗效和愈合时间。
结果:治疗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vsd能使感染快速得到控制,其效果优于传统的换药及引流技术,值得推广。
关键词:vsd;骨科;创伤;感染【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046-01骨科创伤极易发生创面感染,从而导致伤口延期愈合,甚至慢性骨髓炎。
vsd是近年来在骨科创伤感染治疗中应用较多的新技术,该技术由德国研究者fleischmann博士首创,并于1994年引入国内,目前已经成为骨科创伤感染的“金标准”[1],本文对我院30例患者采用vsd技术进行治疗,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我院临床收治的60例骨科创伤感染患者,所有患者均为骨科创伤不能进行i期缝合并发生创伤感染者。
男38例,女22例;年龄16-61岁,平均33.8岁。
创面为新鲜者42例,创面为陈旧感染的18例;多发性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46例,骨髓炎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6例。
按照随机的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没有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取创面的脓性分泌物进行病原学检查,同时进行药敏试验,然后行常规创伤清创,治疗组采用vsd治疗技术,vsd适当修剪后覆盖创面,连接处用丝线缝合,采用半透明薄膜将创面封闭,引流管用“系膜法”引出,不间断的使用负压进行吸引,注意观察引流情况。
1周左右时间后将vsd敷料取出,如过患者肉芽丰满并且创面较小,马上进行缝合;如过患者创面较大,则进行植皮,以恢复创面;如果患者创面较深且大,有大面积未修复软组织,则再进行2-3次的vsd覆盖直至创面植皮为止。
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观察
陈鸣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17(10)34
【摘要】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骨科创伤、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医院2013年3月-2017年6月收治的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
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清创手术,试验组行VSD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对比2组总有效率、创伤面、感染创面愈合时间以及疼痛持续时间、换药次数、住院时间。
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创伤面1周、2周及感染面1周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疼痛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愈合时间、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换药次数,适合临床推广普及。
【总页数】2页(P146-147)
【作者】陈鸣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32
【相关文献】
1.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观察
2.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观察
3.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观察
4.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应用VSD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5.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vsd)在治疗骨科创伤和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骨科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采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的换药次数、创面ⅱ期处理时间、抗感染费用、总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排除年龄太大、太小、营养不良、有严重并发症、伴发疾病和新鲜创伤后继发严重感染的病例,所有感染创面经病原学检查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并且常规行药敏试验。
1.2治疗方法1.2.1观察组对患者进行基本清创和扩创,清除坏死组织或脓液,然后依据患者创面的大小和形状剪裁vsd材料,将泡沫置入创面,并与创面充分接触,材料与创面连接处采用间断缝合,有利于封闭固定;硅胶引流管的放置原则是便于引流密封。
用生物半透膜封闭整个创伤表面和vsd敷料,手术时应先接通中心负压吸净渗血,将其维持在125~450mmhg的恒定负压状态下,负压的有效标志是敷料的表面塌陷,薄膜下没有液体的积聚;术后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
维持负压引流3~5d。
在置入vsd材料5d后,开启创面。
当创面肉芽新鲜、生长良好时可进行ⅱ期缝合或植皮术,如果肉芽没有长好应再次施行vsd治疗。
若创面较大,为了减轻患者的疼痛,在更换辅料时,最好提前打好麻醉,在麻醉的状态下进行实施。
还要避免刺破薄膜,以免导致引流的失败,引流要保持畅通,避免压迫,避免弯折引流管,使治疗持续有效[2]。
1.2.2对照组患者入院时的创面处理和观察组相同,根据患者创面情况1~2d更换敷料一次,感染的创面给予抗生素进行抗炎治疗,对于较大、较深的创伤可放置引流条[3],并定期做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直到创面肉芽新鲜、生长良好时,再对创面行ⅱ期缝合或植皮术。
1.3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换药次数、创面ⅱ期处理时间、抗感染费用和总住院时间。
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应用VSD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作者:康曦来源:《延边医学》2014年第36期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采用VSD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资料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本院诊治的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62例,按照完全抽样法1:1分成两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引流治疗,观察组予以VSD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愈合和平均住院时间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1w内愈合的20例占64.52%,2w内愈合的9例占29.03%,3w内愈合的2例6.45%,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关键词:骨科创伤;感染创面;VSD;疗效;分析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是骨科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不仅极易导致患者的肢体感觉运动神经障碍,还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其他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
本文选取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本院诊治的62例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予以VSD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本院诊治的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62例,按照完全抽样法1:1分成两组,每组各31例。
其中观察组男女比为15:16,年龄20-56岁,平均年龄(28±9.63)岁,上肢创伤12例,下肢创伤19例,感染新鲜创面20例,陈旧创面11例;对照组男女比为16:15,年龄13-66岁,平均年龄(37±9.55)岁,上肢创伤11例,下肢创伤20例,感染新鲜创面19例,陈旧创面12例。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创伤程度和感染创面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引流治疗,依照患者的创伤面程度更换敷料,1次/2d,对创伤面较大患者予以引流条放置并使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1次/6d病原学检测,在观察患者的新鲜肉芽后予以创伤缝合。
观察者:予以VSD治疗,本组患者予以常规清创手术并行VSD敷面覆盖,创面较深时,于创面底部用VSD敷面填料填充;对创伤面予以半透明薄膜封闭和负压吸引,保持负压在125-450mmHg之下,当出现敷面凹陷时表示有效。
VSD负压封闭引流系统在骨科临床应用的护理体会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系统(VSD)在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中的方法和体会。
方法:将63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治疗及护理,实验组实施VSD系统治疗及护理。
结果:实验组使用VSD负压封闭引流系统观察和护理1周后去除VSD敷料,局部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VSD负压封闭引流系统是治疗缺损创面有效的方法,可缩短创面的愈合时间,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及有效地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准确、及时、有效的护理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标签:缺损创面;护理;负压封闭引流系统;创伤随着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高动能伤、复合伤患者日趋增多,面对由此带来的大面积缺损伤面的处理,VSD技术应运而生,VSD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对缺损软组织创面有明确疗效的治疗新方法[1]。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VSD)是由德国ULM大学创伤外科Fleichmann W等[2]首创,该系统可以有效避免交叉感染,保持创面内坏死液化组织及时引出,改善创面的血液循环,使创面加快愈合过程,最先用于骨科领域治疗软组织缺损和感染创面。
1994年裘华德教授等在国内率先引进这一新型引流技术,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将其应用于各种复杂缺损创面或促进移植皮肤成活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科2008年2月~2010年4月对收治的软组织缺损较大创面患者63例,采取了VSD 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8年2月~2010年4月本院共收治63例软组织缺损较大患者,其中33例采用VSD负压封闭引流系统治疗;30例患者行常规换药治疗。
VSD治疗组(实验组):男性20例,女性13例,年龄为18~73岁,平均42岁;常规治疗组(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16~68岁,平均4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创面缺损情况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1-11-11T08:55:57.047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10期作者:翁德雨[导读] 研究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治疗过程中使用VSD治疗方案的效果。
翁德雨江苏省人民医院浦口分院江苏南京 211800【摘要】目的:研究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治疗过程中使用VSD治疗方案的效果。
方法:共计64例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参与实验,诊治时间2019年1月-2020年12月,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对照组实施常规换药治疗,研究组实施VSD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
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研究组换药次数明显更少,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研究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对比对照组得出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结论: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治疗过程中使用VSD治疗方案,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发挥积极作用,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等,意义重大,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VSD治疗;临床效果[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VSD in the treatment of orthopaedic trauma and infected wounds. Methods: a total of 64 patients with orthopaedic trauma and infected wounds participated in the experiment.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ime was from January 2019 to December 2020. All patients gave informed consent.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dressing change treatment and 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VSD treatment.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e dressing change times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e wound healing tim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ned, and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n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it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VSD in the treatment of orthopaedic trauma and infected wounds has significant therapeutic effect, can play a positive role and shorten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patient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Key words] orthopaedic trauma and infection wounds; VSD treatment; Clinical effect骨科患者在临床上常见,治疗期间容易发生很多问题,例如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
VSD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治疗骨科创伤感染上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2010年2月——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0例骨科创伤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0例患者均进行手术清创后,使用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敷料对创面进行覆盖,并使用吸引器持续吸引治疗5-7天。
然后将敷料拆除,做游离植皮手术。
观察治疗效果和愈合时间。
结果经治疗后,10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达到治愈的等级,所占比例为70.0%;3例患者达到显效的等级,所占比例为30.0%,无效患者的例数为0。
10例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为(11.5±7.5)天,有效率为100%,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骨科创伤感染的治疗中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控制感染,有效地将感染创面的坏死组织和分泌物彻底清除,且有利于创面新的肉芽组织的生长。
【关键词】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骨科创伤感染;临床疗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在临床的创口处理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
为了探讨和分析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疗效,对2010年2月——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0例骨科创伤感染患者进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相关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2010年2月——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0例骨科创伤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0例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相关的诊断标准和入选标准为[2]:患者的四肢在发生骨科创伤并不能实现i期缝合,同时排除有严重并发症、伴发其他疾病以及新鲜创伤后继发严重感染的病例。
1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4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范围为19-65岁,平均34岁。
骨科创伤感染VSD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近年来,骨科创伤感染及其治疗已成为临床骨科的一大难题。
传统的创口缝合所带来的创伤感染问题,是导致骨关节感染的常见原因之一。
传统治疗方案如抗生素治疗、手术切除、负压引流等存在着效果欠佳、复发率高等问题,给患者的治疗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近年来,引入了VSD技术,为骨科创伤感染治疗带来了一线新希望。
本文旨在分析骨科创伤感染VSD治疗的临床疗效。
1. VSD技术的原理及优势VSD(Vacuum-Assisted Closure)是一种通过负压技术促进伤口愈合的方法。
该技术主要是通过引入负压来排出伤口渗出液和血肿,同时通过拉伸伤口边缘来促进伤口愈合。
其原理主要基于负压梗阻感染的理论,降低伤口缺血时间和增加其氧供,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阻断细菌感染。
在骨科创伤感染治疗中,VSD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 有效清除渗出液和血肿:该技术能够将伤口渗出液和血肿清除,降低感染发生的概率。
(2) 促进肉芽组织生长:VSD技术能够通过拉伸伤口边缘,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速伤口愈合。
(3) 减少细菌感染:VSD技术通过降低伤口缺血时间和增加其氧供,阻断细菌感染,从而降低感染再次发生的概率。
近年来,骨科创伤感染VSD治疗已成为临床骨科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国内外对其疗效的研究已有很多。
由于其具有以下特点,其疗效得到了广泛认可。
(1) 治疗时间短:由于VSD技术可控制切口愈合的速度,因此在创伤感染治疗中,其治疗时间较传统治疗缩短。
(4) 术后切口美观:由于VSD技术通过拉伸伤口边缘来促进伤口愈合,因此创伤愈合后的切口比传统治疗更加美观。
3. VSD技术的注意事项在使用VSD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严格消毒:VSD技术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手术操作前需对部位进行彻底消毒。
(2) 适当的负压:VSD技术需要通过适当的负压来促进伤口愈合,但是负压过大会对伤口产生不利影响。
(3) 术中密切观察:在使用VSD技术治疗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
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应用VSD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田浩军发表时间:2018-08-22T12:56:40.62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6月18期作者:田浩军[导读] 探究在骨科创伤和感染创面的临床治疗中应用VSD(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的应用效果田浩军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天津蓟州 301900摘要:目的:探究在骨科创伤和感染创面的临床治疗中应用VSD(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的应用效果。
方法: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共计30例,根据患者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设置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中进行常规引流,观察组患者则在治疗中结合VSD进行引流,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创面愈合时间。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100.0%明显优于对照组75.0%,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愈合15.89天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1.93天,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0.05)。
结论:在骨科创伤及创面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结合VSD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创伤面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促进创面愈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骨科创伤;创面感染;VSD技术;临床疗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口老龄化加剧,同时交通复杂化也导致骨科创伤的发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很大威胁。
骨科创伤患者在治疗中很容易出现创面感染病症,同时伴随有肢体的感觉运动神经迟滞,疼痛较为剧烈,病症不给予及时处理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对其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1]。
患者在骨科创伤感染中的常规处理的疗效有待加强,尤其对于创伤面积较大的患者,常规的换药不能促进肉芽组织的快速生长,因此创面愈合较慢,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也会带来较为严重的疼痛病症,不利于患者配合治疗[2]。
在患者创伤治疗中结合VSD进行治疗则是近年来临床新出现的治疗方式,其在临床也得到广泛应用。
VSD技术治疗创面感染的临床护理本文通过VSD技术治疗局部创面感染的临床效果。
达到加速创面部位的血液循环,减少污染,抑制细菌生长,加快创面愈合。
资料与方法收治创伤患者8例,男5例,女3例;年龄32~55岁。
外伤导致创面感染5例,致股骨干开放骨折合并皮肤撕脱伤导致创面感染2例,足背皮肤缺损创面感染1例。
将创伤面彻底清理并止血,选用适当的敷料型号,将患者患处周围皮肤擦干,然后选择半透性生物薄膜黏贴封闭使整个创面密闭。
接下来按照实际需要,用3~5根引流管多头连接管做成1~2个出口,等患者回到病房后,迅速连接负压吸引装置,使患者植皮创面闭合。
遇有特殊情况,可以再次添加VSD敷料继续进行引流,也可对敷料进行更换,一般更换频率2~3次,有的甚至可以达到4~5次,等到患者创面新鲜,然后迅速进行植皮手术,以修复创面。
护理须知患者手术前的心理护理:皮肤软组织严重缺损患者的思想负担重、心理压力大。
创面感染难以愈合,常表现为极度忧虑、恐惧、情绪波动大。
所以做好病情解释及治疗,介绍同一种疾病的治疗效果,同时要用热情的态度,亲切地语言,体贴入微的照顾,给他们最好的帮助,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患者内心的压力与焦虑,取得患者的信任。
根据具体情况作出耐心细致的解释,详细介绍VSD 治疗方法、过程及注意事项,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使患者在情绪上由消极变为积极,在接受治疗中由被动变为主动,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并积极配合院方的治疗与手术,并重视与家属的沟通,以得到他们的支持。
术前准备:用16~18号静脉置管针行静脉穿刺,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补充液体。
患者在手术之前,医护人员需要将患者患肢局部皮肤的毛发剔除干净,全面进行消毒处理。
这有利于让患者的皮肤与VSD敷料紧密相连、以避免发生或者经量减少减少脱落次数。
随时检查各个引流装置,准备好中心负压所需要的备品,以便发生紧急状态,应急使用。
术后护理保持负压引流管通畅:手术结束,患者返回病房后,应迅速将VSD 与中心负压吸引进行连接,根据创面的情况调节负压吸引的压力,常规负压于125mmHg(16.67kPa)左右。
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应用VSD治疗的临床疗效
发表时间:2019-08-19T10:16:08.173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6期作者:杨勇
[导读] 目的:分析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应用VSD治疗的临床疗效。
杨勇
湖南省芷江县人民医院湖南怀化 419100
【摘要】目的:分析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应用VSD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本院中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间收治的60例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纳入本次实验,对其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后随机进行分组,组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录入30例患者。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引流,实验组患者实施VSD进行引流,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创口愈合时间进行对比。
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0.00%,和实验组的96.67%相比明显更差。
对比患者的创口愈合时间,实验组(14.21±4.36)d,对照组(22.48±5.03)d,差异显著且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0.05)。
结论:通过本次研究成果可以得出,针对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在治疗的同时实施VSD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具有较高的应用意义。
【关键词】骨科创伤;感染创面;VSD;临床疗效
在骨科治疗中,开放性伤口和创面感染的治疗难度较大,以往主要是将其创口清洁消毒后进行换药,在肉芽组织丰满后再进行游离和植皮或直接进行缝合,但治疗换药时间较长,会对患者造成不少痛苦,且很容易出现感染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预后恢复[1]。
近年来,VSD技术的应用解决了这一难题,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2]。
为分析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应用VSD治疗的临床疗效,本次研究选择本院中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间收治的60例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纳入本次实验,并归纳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中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间收治的60例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纳入本次实验,对其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后随机进行分组,组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录入30例患者。
实验组中共包含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介于14-70岁之间,平均年龄(43.6±2.8)岁,对照组中共包含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介于17-75岁之间,平均年龄(44.8±3.2)岁。
所有患者中包含26例新鲜创面、11例感染陈旧创面、13例上肢创伤、10例下肢创伤。
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损伤位置等基本资料进行比较未发现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引流,根据患者创面更换敷料,并给予抗生素避免感染,注意观察患者的各项指标,出现新肉芽组织后缝合创面。
实验组患者实施VSD进行引流:
1.首先需要对创面进行清洁消毒,随后实施VSD负面覆盖,针对创伤比较深的患者,得采用敷面填充,直到创面完全填充后将创面全部覆盖,随后给予负压吸引,注意需要保证负压于130-450mmHg范围内,若VSD敷面表面存在凹陷说明存在负压。
2.定时采用抗生素对患者创面进行冲洗,同时也需要进行创面病原学检测,针对新鲜肉芽组织患者需要实施手术缝合,并于出现新鲜肉芽组织后对其创面进行修复治疗,针对创口较大的患者应进行游离植皮,创口深且大的患者,可根据情况每周进行一次VSD覆盖,直到长出新鲜肉芽组织。
1.3 评价标准
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创口愈合时间进行对比。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主要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
患者创面完全愈合且在2周内将感染创面完全控制且敷料良好为显效;患者创面有所改善,皮肤存活良好,可发现创面分泌物减少为有效;患者创面和感染等情况均未得到控制和改善,甚至部分创面加重为无效。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本次研究数据分析,其中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结果中X2值应用于检验患者的临床疗效计数资料,通过P<0.05表明研究成果中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 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0.00%,和实验组的96.67%相比明显更差,差异显著且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 <0.05)。
2.2 对比患者的创口愈合时间,实验组(14.21±4.36)d,对照组(22.48±5.03)d,差异显著且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0.05)。
3讨论
骨科创伤的恢复过程主要包含炎症阶段、修复阶段和感染形成阶段,局部细胞凋亡或出血、炎症反应为炎症阶段,患者坏死组织很容易出现炎性病症,随着病情发展和新生血管的出现,就会有新生肉芽出现,此时血管细胞和相关细胞因子就会开始修复,从而到达修复阶段[3]。
在第三个阶段时,创面炎症加剧会使创口出现很多分泌物,而应用VSD技术治疗的目的是降低局部感染情况,将创面缩小减少分泌物,同时将坏死创面进行清除,不仅能减少脓液,还可以对创伤位置的感染情况进行缓解,再结合引流管引流,促进新生肉芽组织的生长,缩短患者的愈合时间[4]。
在新生肉芽组织生长出来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手术缝合或植皮,而在之前采用的半透明膜可以很好将外界细菌进行隔离,使局部血液
循环得到改善,更利于创面修复和早期植皮,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普通敷料相比,VSD可以保持的时间更久,不需要频繁更换药物,对患者造成的痛苦较小,同时也降低医务人员的工作量[5]。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研究成果可以得出,针对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在治疗的同时实施VSD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具有较高的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孙崇秋,马跃,周培宁.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应用VSD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1):68+70.
[2]刘晓岚,王龙强.对35例骨科创伤后创面感染患者进行负压封闭引流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23):40-41.
[3]杨绍浦,周丕育,李尚权,苏期波,马元俊,黄振华.分析采用VSD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2):68+70.
[4]吴连华.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科创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72):37+39.
[5]郭威,袁善有,宋丽霞.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术后感染的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8,20(07):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