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骨科开放伤伴创面感染的效果
随着医学技术不断的进步,负压封闭引流术已经成为了治疗骨科开放伤伴创面感染的
一种有效方法。
本文就着重介绍负压封闭引流术在治疗骨科开放伤伴创面感染中的应用。
负压封闭引流术是一种利用负压引流对伤口进行处理的方法,它可以在伤口处形成一
个局部的低压环境,有助于抽出伤口内的渗出液和炎症渗出物,减少伤口内的炎症反应,
促进伤口的愈合。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外科领域的广泛应用,已经被证明是治疗各种类型的
创伤感染和手术切口感染的一种有效方法。
对于骨科开放伤伴创面感染,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局部切开清刮,或者是通过使用消毒
药物进行清洗。
但是这些方法在治疗效果上并不理想,而且创面愈合时间较长,易于复发。
而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骨科开放伤伴创面感染,可以有效地减少感染性渗出物的聚集,达到加速创面修复的效果。
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骨科开放伤伴创面感染需要注意的是,治疗时需要在机器的帮助
下维持负压,一般来说需要持续72小时左右。
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密切的观察,以确保引流系统的稳定和安全,并且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更换。
在实际的治疗中,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骨科开放伤伴创面感染的效果非常显著。
一般来说,患者感染症状得到较快缓解,创面较快愈合,病程时间明显缩短。
同时,负压
封闭引流术治疗骨科开放伤伴创面感染可以降低感染风险,减少治疗期间的疼痛和不适,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
各种皮肤软组织缺损所致创面(如压疮、烧(烫)伤、各种创伤及感染创面)等,是外科常见病,特别是对创伤外科而言,其不但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还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也为外科医生带来了挑战。
人工皮是皮肤治疗过程的一种暂时性的创面保护覆盖材料,也可称为“人工烧(创)伤覆盖材料”,人工皮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水分与体液从创面蒸发与流失、防止感染,促使肉芽组织生长,促进愈合。
目前国内外创面覆盖临床研究很多,包括各种植皮术,近年来各种人工皮研究成为创面覆盖的热门课题,相关报道也特别多。
人工皮由医用高分子材料制作而成。
纤维织物类人工皮,由尼龙、涤纶、聚丙烯等合成纤维制成;膜状人工皮,由硅橡胶、聚四氟乙烯薄膜制成;其它还有气雾喷射型人工皮、醇溶性亲水人工皮、生物材料胶原人工皮等。
而新近应用于临床的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是一种处理浅表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的全新方法。
其操作简便,易于掌握,远优于常规治疗,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典型病例(如图1~3所示):
图1 足跟部整田机绞伤,皮肤缺损,长期不愈合
图2 清创后行VSD术,戳孔法出管。
图3 VSD术后12天,软组织缺损处已完全被新鲜肉芽组织填塞肉
芽颗粒饱满,为植皮做好准备
从我科开展百余例VSD疗效来看,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能有效防止水分与体液从创面蒸发与流失、防止感染,促使肉芽组织生长,促进愈合,让病人能并发症少、恢复好,大大减少了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大大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综合费用;大大提高了病床周转率;大大减少了院内交叉感染的机会。
从而创造了社会效益,适合临床开展。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骨科创伤临床疗效分析发布时间:2022-04-28T08:41:27.006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2年3期作者:曹晓东[导读] 目的探讨分析对骨科创伤患者使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方法的作用及疗效曹晓东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15400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骨科创伤患者使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方法的作用及疗效。
方法选取年限在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骨科收治的68例骨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排序法将此68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共有患者34例,在创伤治疗上选择常规的治疗方法;实验组共有患者34例,使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的治疗方法。
对比两组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在临床住院指标上,实验组的患者在住院时间、创伤愈合速度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有效率上,实验组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使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的治疗方式对骨科创伤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持续封闭负压引流;骨科创伤;临床治疗效果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业也得到了充足的进步,与此同时,由于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不断上升,在医学界大面积软组织或皮肤挫伤以及开放性骨折等发病率也逐年攀升[1]。
骨科创伤由于病程时间长、病程过程中需要不断反复用药,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同时也会增加医疗成本,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2]。
在常规的骨科创伤治疗中,治疗周期较长且可能会导致感染,加重病患的痛苦[3]。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方式能够通过可控负压,保证患者创伤附近的坏死组织和渗出物得到有效去除,从而加速创伤面的尽快恢复,让患者能够尽快恢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骨科收治的68例患有骨科创伤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排序的抽样方法将此6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共有患者34例,男性22例,女性12例,年龄在23-59岁,平均年龄为(41.57±2.6)岁;实验组共有患者34例,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在22-61之间,平均年龄为(41.28±2.5)岁。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创伤骨科治疗中的临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封闭持续负压吸引技术(VSD)在治疗创伤骨科中骨折伴有严重软组织缺损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方法:自2016年4月—10月,我科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四肢创伤的患者。
结果:9例患者持续负压引流5~7天后,创面经植皮或直接缝合愈合。
1例创腔变浅改为普通换药,10天后愈合佳。
结论:封闭负压吸引作为治疗难愈性创口时间明显缩短,减轻病人痛苦,有效地避免了交叉感染。
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关键词】负压封闭持续引流;创伤;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2-0293-01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是指用内含有引流管的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来覆盖或填充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再用生物半透膜对之进行封闭,使其成为一个密闭空间,最后把引流管接通负压源,通过可控制的负压来促进创面愈合的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
2016年4月—10月,我科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患者10例,现将在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6年4月—10月我科共使用VSD治疗下肢创伤患者10例,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23~45岁,平均34岁。
其中重物砸伤下肢1例,术后伤口感染、皮肤坏死创面不愈3例,车祸致小腿及足部开放性伤口6例。
创面大小为5cm×6cm~118cm×25cm。
1.2 方法手术放置方法:在硬外麻醉或全麻下行创面彻底清创,去除失活组织,骨折均予普通钢板螺钉内固定,再把软组织缺损处进行修整。
把已经准备好的带有引流管的VSD材料植入被引流区内,确保VSD材料与全部需要引流的创面充分接触,不留空隙,引流管从切口或创缘直接引出。
用生物透性薄膜引流管和周围正常皮肤一起覆盖密封形成负压封闭引流状态。
本组患者系选用中心负压吸引器持续吸引。
(负压为0.04~0.06MPa)2.护理2.1 VSD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由于创伤和手术可对患者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应积极的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的情绪,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介绍手术的成功案例,让患者有一个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接受能力。
负压吸引器在感染性创伤处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估引言感染性创伤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医学问题,它指的是人体遭受外伤后导致细菌感染的情况。
感染性创伤处理中的合理、高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近年来,负压吸引器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感染性创伤处理中,并获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对负压吸引器在感染性创伤处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以期为临床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
负压吸引器的原理与技术负压吸引器,也称为负压闭合引流系统(NPWT),通过施加连续的负压来刺激创面,并引流创面渗出液以促进创面的愈合。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减少局部渗出液的积聚,降低组织水肿和炎症反应,促进创面血液循环和新生血管形成,并提供良好的细胞外基质氛围来促进创面的愈合。
负压吸引器利用负压泵将负压施加在创面上,通过密封式敷料保持创口与外界隔离。
负压吸引器敷料一般包括负压泡沫敷料、负压硅胶敷料、负压高分子敷料等。
这些敷料能减少创面的细胞外液外渗,同时提供较好的细胞内液引流。
负压吸引器在感染性创伤处理中的应用1. 促进创面愈合研究表明,负压吸引器的应用可以有效促进创面的愈合。
负压吸引器通过引流渗出液、改善创面血供和提供良好的湿润环境来促进上皮化覆盖、损伤修复和组织再生。
此外,负压吸引器还可以通过抑制细菌生长和降低创面感染的风险来进一步促进创面愈合。
2. 减少术后合并症感染性创伤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减少术后合并症的发生。
研究发现,负压吸引器的应用能够显著降低创面感染、损伤扩散和术后纤维化的风险。
负压吸引器通过引流渗出液、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充氧来减少创面感染的机会,从而减少术后合并症的发生。
3. 缩短创面愈合时间负压吸引器的应用可以加速创面愈合的时间。
研究发现,与传统的敷料包扎相比,负压吸引器能够显著缩短创面的愈合时间。
这可能是由于负压吸引器能够有效引流创面渗出液、促进创面血液循环和新生血管形成,并提供良好的细胞外基质氛围。
4. 提高生活质量感染性创伤的患者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康复期和创面护理。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军林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19期
【摘要】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VSD)在治疗骨科创伤和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骨科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采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的换药次数、创面Ⅱ期处理时间、抗感染费用、总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骨科创伤;感染;临床疗效
骨科创伤容易造成软组织损伤和伤口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传统的治疗方式是常规换药,肉芽生长丰满后再行缝合或植皮,但是当软组织缺损较多、创面较大、感染严重时,常规换药时肉芽组织很难达到充填创面缺损的目的,需要行皮瓣转移手术来消灭创面,而且常规换药有治疗时间长,患者痛苦多,医生劳动强度大的缺点,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作为一种新的引流技术,正在逐步应用于临床[1],本研究对甘肃省武山县人民医院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使用VSD治疗的48例骨科创伤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2月至2012年l2月本院收治的骨科创伤患者共96例,其中,男58例,女38例;年龄16~80岁,平均51.3岁。
受伤原因:交通车祸伤48例,重物砸伤20例,机器压伤16例,运动扭伤12例;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8例)采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换药治疗。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受伤原因、损伤面积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排除年龄太大、太小、营养不良、有严重并发症、伴发疾病和新鲜创伤后继发严重感染的病例,所有感染创面经病原学检查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并且常规行药敏试验。
1.2治疗方法
1.2.1观察组对患者进行基本清创和扩创,清除坏死组织或脓液,然后依据患者创面的大小和形状剪裁VSD材料,将泡沫置入创面,并与创面充分接触,材料与创面连接处采用间断缝合,有利于封闭固定;硅胶引流管的放置原则是便于引流密封。
用生物半透膜封闭整个创伤表面和VSD敷料,手术时应先接通中心负压吸净渗血,将其维持在125~450mmHg的恒定负压状态下,负压的有效标志是敷料的表面塌陷,薄膜下没有液体的积聚;术后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
维持负压引流3~5d。
在置入VSD材料5d后,开启创面。
当创面肉芽新鲜、生长良好时可进行Ⅱ期缝合或植皮术,如果肉芽没有长好应再次施行VSD治疗。
若创面较大,为了减轻患者的疼痛,在更换辅料时,最好提前打好麻醉,在麻醉的状态下进行实施。
还要避免刺破薄膜,以免导致引流的失败,引流要保持畅通,避免压迫,避免弯折引流管,使治疗持续有效[2]。
1.2.2对照组患者入院时的创面处理和观察组相同,根据患者创面情况1~2d更换敷料一次,感染的创面给予抗生素进行抗炎治疗,对于较大、较深的创伤可放置引流条[3],并定期做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直到创面肉芽新鲜、生长良好时,再对创面行Ⅱ期缝合或植皮术。
1.3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换药次数、创面Ⅱ期处理时间、抗感染费用和总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的换药次数(1.5±0.4)、创面Ⅱ期处理时间(4.1±1.2)d、抗感染费用
(1521.9±6.8)元、总住院时间(10.2±2.6)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换药次数(9.1±0.6)、创面Ⅱ期处理时间(7.8±2.8)、抗感染费用(2096.2±10.5)元、总住院时间(17.8±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骨科创伤感染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造成经济的负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传统的换药治疗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延长了创面Ⅱ期治疗时间,而且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
VSD是Fleis-chmann发明,于1992年首次用于临床,主要应用于开放性骨折合并大面积感染或严重软组织缺损的创面[4]。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理可能为:创面的血液供应增加,促进创面血管化,改善创面微循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创面表面用薄膜密封,可以阻挡外来细菌,以免交叉感染,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还有利于清除死腔,缩小创面,而且不需要每天进行换药,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医疗费用,减少医护工作量,护理起来更加方便。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换药次数、创面Ⅱ期处理时间、抗感染费用和总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总之,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安全有效的新方法,能够有效地促进肉芽生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换药次数,降低感染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明显优于传统的换药治疗,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嘉凯,潘晓华,张晓明,等.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6):190-191.
[2]贝朝涌,王锐英,李强,等.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植皮术治疗四肢皮肤软组织感染性缺损.山东医药,2010,50(14):11-12.
[3]马荣.10例骨科创伤患者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应用分析.吉林医学,2012,33(18):3976-3977.
[4]刘卓,房国军,孙琪.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开放伤及感染创面中临床应用.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8):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