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抗磷脂综合症
- 格式:ppt
- 大小:314.00 KB
- 文档页数:32
145·综述及个案报道·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3月第20卷第8期作者简介:郭艳辉(1980.10-),女,本科,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为妇产科护理1例疤痕子宫妊娠合并抗磷脂综合征围手术期护理郭艳辉(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一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5)【摘要】目的:探究疤痕子宫妊娠合并抗磷脂综合征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例疤痕子宫妊娠合并APS 患者作为研究目标,在其住院期间介入围手术期护理,护理结束后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母儿结局。
结果:该名患者获产新生儿,无畏寒无发热无腹痛,阴道流血少。
泌乳情况良好,乳头并无明显异常,子宫复旧好,腹部切口甲级愈合,已拆线,会阴无红肿,复查血常规和凝血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新生儿因早产低体重已转儿童医院。
结论:对疤痕子宫妊娠合并APS 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其妊娠合并APS 和妊娠结局,因此对于疤痕子宫妊娠合并APS 患者应重视对其的诊断和治疗。
【关键词】疤痕子宫妊娠;抗磷脂综合征;围手术期护理【中图分类号】R71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22)08-0145-03抗磷脂综合征(APS )是一种因患者体内抗磷脂抗体引起的动静脉血栓形成,患有此类症状的患者在临床上常会发生习惯性流产,因此APS 是一种对产妇威胁极大的疾病[1]。
为了预防产妇形成血栓改善其妊娠结局,本文以1例疤痕子宫妊娠合并APS 患者为例,对其围手术期护理内容和效果进行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4岁,于2020年12月11日入院,患者为第9次入院。
入院时病情为停经33+6周,要求保胎。
入院时初步诊断为宫内妊娠33+6周,单活胎,孕5产0;宫颈环扎术后;低蛋白血症;APS ;高脂血症;叶酸代谢障碍;多囊卵巢综合征。
入院查体:体温36.2 ℃,脉搏96次/分,呼吸20次/分,心率96/分,血压102/74 mmHg ;胸部膨隆,腹壁静脉无扩张,未见蠕动波;下腹部可见长约12 cm 竖型瘢痕,无压痛和反跳痛,无液波震颤,腹软,全腹未触及包块。
2020年专家共识:产科抗磷脂综合征诊断与处理(完整版)●对于可疑APS 患者,建议同时检测LA、aCL 和anti-β2 GP ⅠAb,以确定血栓形成或产科并发症的风险。
●目前对于标准诊断外的其他aPLs ,不建议常规检测。
●持续中高滴度aPLs,以及LA、aCL、anti-β2 GP ⅠAb 阳性是影响APS 预后的主要因素。
LA 阳性是影响APS 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用于APS 诊断和风险评估。
●APS 患者有以下情况更易出现不良结局:中高风险的aPLs 谱;合并SLE 或其他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既往血栓形成史和病理妊娠史。
●对于计划妊娠的OAPS 患者,建议每天应用LDA 50~100 mg 并维持整个妊娠期。
对于常规治疗失败的OAPS、合并SLE 或其他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高风险aPLs 谱的OAPS,建议在妊娠前开始应用羟氯喹。
●对于OAPS 患者,在继续应用LDA 的基础上,妊娠后加用LMWH。
LMWH 剂量和妊娠期维持时间应根据患者临床特征进行个体化处理。
●对于常规治疗失败的OAPS,在妊娠前开始使用LDA 和羟氯喹的基础上,在妊娠期间加用小剂量泼尼松(孕早期≤10 mg/d)或同等剂量的糖皮质激素。
●对于NOAPS,建议根据个体化风险(如aPLs 谱、伴有SLE、既往活产、妊娠丢失或血栓形成等),单独使用LDA 或联合使用LWMH。
●对于妊娠前或妊娠早期已确诊的OAPS 患者,妊娠期aPLs 抗体滴度变化不作为药物剂量调整或停药的依据。
●关于介入性产前诊断操作期间的抗凝治疗,LMWH 应在手术前至少12 h 暂停,并在穿刺后6~12 h 后恢复,以减少出血风险。
●OAPS 并非剖宫产指征,如果没有其他产科并发症,推荐孕38~39 周计划分娩。
如果合并子痫前期和胎盘功能不良的临床表现,应根据产科指征处理。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APS)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是以血栓形成和/ 或病理妊娠为主要临床特征,以及实验室检查为持续性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 aPLs)阳性的一组症候群[1]。
产科抗磷脂综合征诊断与处理专家共识共识要点2020版●对于可疑APS 患者,建议同时检测LA、aCL 和anti-β2 GP Ⅰ Ab,以确定血栓形成或产科并发症的风险。
●目前对于标准诊断外的其他aPLs ,不建议常规检测。
●持续中高滴度aPLs,以及LA、aCL、anti-β2 GP Ⅰ Ab 阳性是影响APS 预后的主要因素。
LA 阳性是影响APS 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用于APS 诊断和风险评估。
●APS 患者有以下情况更易出现不良结局:中高风险的aPLs 谱;合并SLE 或其他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既往血栓形成史和病理妊娠史。
●对于计划妊娠的OAPS 患者,建议每天应用LDA 50~100 mg 并维持整个妊娠期。
对于常规治疗失败的OAPS、合并SLE 或其他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高风险aPLs 谱的OAPS,建议在妊娠前开始应用羟氯喹。
●对于OAPS 患者,在继续应用LDA 的基础上,妊娠后加用LMWH。
LMWH 剂量和妊娠期维持时间应根据患者临床特征进行个体化处理。
●对于常规治疗失败的OAPS,在妊娠前开始使用LDA 和羟氯喹的基础上,在妊娠期间加用小剂量泼尼松(孕早期≤ 10 mg/d)或同等剂量的糖皮质激素。
●对于NOAPS,建议根据个体化风险(如aPLs 谱、伴有SLE、既往活产、妊娠丢失或血栓形成等),单独使用LDA 或联合使用LWMH。
●对于妊娠前或妊娠早期已确诊的OAPS 患者,妊娠期aPLs 抗体滴度变化不作为药物剂量调整或停药的依据。
●关于介入性产前诊断操作期间的抗凝治疗,LMWH 应在手术前至少12 h 暂停,并在穿刺后6~12 h 后恢复,以减少出血风险。
●OAPS 并非剖宫产指征,如果没有其他产科并发症,推荐孕38~39 周计划分娩。
如果合并子痫前期和胎盘功能不良的临床表现,应根据产科指征处理。
2020产科抗磷脂综合征诊断与处理专家共识(完整版)共识要点●对于可疑抗磷脂综合征患者,建议同时检测狼疮抗凝物、抗心磷脂抗体和抗β2糖蛋白Ⅰ抗体,以确定血栓形成或产科并发症的风险。
●目前对于标准诊断外的其他抗磷脂抗体,不建议常规检测。
●持续中高滴度抗磷脂抗体,以及狼疮抗凝物、抗心磷脂抗体、抗β2糖蛋白Ⅰ抗体阳性是影响抗磷脂综合征预后的主要因素。
狼疮抗凝物阳性是影响抗磷脂综合征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用于抗磷脂综合征诊断和风险评估。
●抗磷脂综合征患者有以下情况更易出现不良结局:中高风险的抗磷脂抗体谱;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或其他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既往血栓形成史和病理妊娠史。
●对于计划妊娠的产科抗磷脂综合征患者,建议每天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50~100mg并维持整个妊娠期。
对于常规治疗失败的产科抗磷脂综合征、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或其他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高风险抗磷脂抗体谱的产科抗磷脂综合征,建议在妊娠前开始应用羟氯喹。
●对于产科抗磷脂综合征患者,在继续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基础上,妊娠后加用低分子量肝素。
低分子量肝素剂量和妊娠期维持时间应根据患者临床特征进行个体化处理。
●对于常规治疗失败的产科抗磷脂综合征,在妊娠前开始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和羟氯喹的基础上,在妊娠期间加用小剂量泼尼松(孕早期≤10mg/天)或同等剂量的糖皮质激素。
●对于非典型产科抗磷脂综合征,建议根据个体化风险(如抗磷脂抗体谱、伴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既往活产、妊娠丢失或血栓形成等),单独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或联合使用低分子量肝素。
●对于妊娠前或妊娠早期已确诊的产科抗磷脂综合征患者,妊娠期抗磷脂抗体抗体滴度变化不作为药物剂量调整或停药的依据。
●关于介入性产前诊断操作期间的抗凝治疗,低分子量肝素应在手术前至少12小时暂停,并在穿刺后6~12小时后恢复,以减少出血风险。
●产科抗磷脂综合征并非剖宫产指征,如果没有其他产科并发症,推荐孕38~39周计划分娩。
抗磷脂综合征孕妇咳嗽致自发性腹壁血肿1例并文献复习何昊;陈慧君;王珍;肖柔柔
【期刊名称】《医学新知》
【年(卷),期】2024(34)2
【摘要】妊娠合并自发性腹壁血肿常表现为急腹症,易导致漏诊、误诊。
本文报道1例33岁抗磷脂综合征孕妇妊娠晚期因咳嗽并发自发性腹壁血肿,导致急诊剖宫产的诊疗过程,以期为合并自发性腹壁血肿的妊娠提供诊疗经验与依据。
本文同时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探讨此类孕妇合并自发性腹壁血肿的处理策略。
对于有出血倾向伴有严重咳嗽的妊娠患者需要提高警惕,一旦确定出现血肿,需要根据患者情况综合考虑治疗方法,必要时终止妊娠。
【总页数】7页(P226-232)
【作者】何昊;陈慧君;王珍;肖柔柔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产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
【相关文献】
1.华法林致自发性小肠壁内多处血肿并肠梗阻1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2.抗磷脂综合征致胸腔积液1例并文献复习
3.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继发硬膜下血肿1例及文献复习
4.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致急性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1例并文献复习
5.腹膜腔穿刺术致肝硬化腹水病人巨大腹壁血肿1例并文献复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2抗磷脂综合征与妊娠(全文)这是一种自身抗体介导的获得性易栓症,容易导致复发性血栓或妊娠不良结局(Moutsopoulos , 2018 )o具体来说,具备抗磷脂抗体(APA ) 的血清学持续阳性、动脉和/或静脉血栓或产科合并症可诊断抗磷脂综合征(APS )。
APA包括狼疮抗凝物、抗心磷脂抗体和抗02糖蛋白-I抗体。
磷脂是细胞和细胞器膜的主要脂质成分。
血浆中的某些蛋白以非共价方式与这些磷脂结合。
APA直接结合这些磷脂或磷脂结合蛋白(Garcia z 2018; Giannakopoulos z 2013 ) o这组抗体为免疫球蛋白G(IgG )、IgM和IgA类,可单独或同时出现。
APA最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其他结缔组织病以及APS o也就是说,小部分正常妇女和男性中也可存在低水平此类抗体。
自身抗体产生的刺激因素尚不清楚,但可能与既往感染或其他导致内皮破坏事件有关。
病理生理机制可能由以下一个或多个因素介导:(1)各种促凝血因子激活, (2)天然抗凝物灭活,(3 )补体激活以及(4 )合体滋养细胞分化抑制(Garcia , 2018 ) o临床上,这些机制导致血栓形成或妊娠期发病。
几乎每个器官系统都可能会受到影响。
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是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之一。
除了脑血管动脉或静脉血栓事件之外,精神表现甚至多发性硬化症都可能出现(Binder, 2010)。
肾血管受累可能导致肾衰竭,这很难与狼疮性肾炎相鉴别(D1Cruz z 2009 )。
外周和内脏血栓也是该病特征。
一例产妇出现肠系膜血管血栓随后自发性肠穿孔(Ahmed, 2009)o产科并发症包括复发性妊娠丢失和胎盘功能障碍表现为胎儿生长受限、死胎、早发型子痫前期和早产。
使用阿司匹林和肝素治疗,在密切监测下,此类患者的活产率提高到70%以上。
(Hamulyak z 2020 ; Schreiber , 2016 ) o一小部分患者可发展为灾难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CAPS)或ashersen综合征。
2020产科抗磷脂综合征诊断与处理专家共识(完整版)2020产科抗磷脂综合征诊断与处理专家共识(完整版)共识要点●对于可疑抗磷脂综合征患者,建议同时检测狼疮抗凝物、抗⼼磷脂抗体和抗β2糖蛋⽩Ⅰ抗体,以确定⾎栓形成或产科并发症的风险。
●⽬前对于标准诊断外的其他抗磷脂抗体,不建议常规检测。
●持续中⾼滴度抗磷脂抗体,以及狼疮抗凝物、抗⼼磷脂抗体、抗β2糖蛋⽩Ⅰ抗体阳性是影响抗磷脂综合征预后的主要因素。
狼疮抗凝物阳性是影响抗磷脂综合征预后的独⽴危险因素,可⽤于抗磷脂综合征诊断和风险评估。
●抗磷脂综合征患者有以下情况更易出现不良结局:中⾼风险的抗磷脂抗体谱;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或其他全⾝性⾃⾝免疫性疾病;既往⾎栓形成史和病理妊娠史。
●对于计划妊娠的产科抗磷脂综合征患者,建议每天应⽤⼩剂量阿司匹林50~100mg并维持整个妊娠期。
对于常规治疗失败的产科抗磷脂综合征、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或其他全⾝性⾃⾝免疫性疾病、⾼风险抗磷脂抗体谱的产科抗磷脂综合征,建议在妊娠前开始应⽤羟氯喹。
●对于产科抗磷脂综合征患者,在继续应⽤⼩剂量阿司匹林的基础上,妊娠后加⽤低分⼦量肝素。
低分⼦量肝素剂量和妊娠期维持时间应根据患者临床特征进⾏个体化处理。
●对于常规治疗失败的产科抗磷脂综合征,在妊娠前开始使⽤⼩剂量阿司匹林和羟氯喹的基础上,在妊娠期间加⽤⼩剂量泼尼松(孕早期≤10mg/天)或同等剂量的糖⽪质激素。
●对于⾮典型产科抗磷脂综合征,建议根据个体化风险(如抗磷脂抗体谱、伴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既往活产、妊娠丢失或⾎栓形成等),单独使⽤⼩剂量阿司匹林或联合使⽤低分⼦量肝素。
●对于妊娠前或妊娠早期已确诊的产科抗磷脂综合征患者,妊娠期抗磷脂抗体抗体滴度变化不作为药物剂量调整或停药的依据。
●关于介⼊性产前诊断操作期间的抗凝治疗,低分⼦量肝素应在⼿术前⾄少12⼩时暂停,并在穿刺后6~12⼩时后恢复,以减少出⾎风险。
●产科抗磷脂综合征并⾮剖宫产指征,如果没有其他产科并发症,推荐孕38~39周计划分娩。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诊断标准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血液中存在抗磷脂抗体,可导致血栓形成和胎儿丧失。
APS的诊断对于及时干预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制定准确的诊断标准对于临床医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识别和治疗该疾病。
一、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反复发作的血栓事件,如静脉或动脉血栓、肺栓塞、中风等,以及反复自然流产或早产等妊娠并发症。
此外,一些患者还可能出现皮肤病变、血小板减少和心瓣膜疾病等症状。
二、实验室检查。
1. 抗磷脂抗体检测,包括抗心磷脂抗体(aPL)和抗β2糖蛋白I抗体(aβ2GPI)的检测。
阳性结果需要在间隔三个月后再次检测确认。
2. 凝血功能检查,如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小板计数等。
3. 其他实验室检查,包括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dsDNA)等自身免疫相关指标的检测。
三、诊断标准。
根据国际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诊断标准,患者需要符合以下条件之一才能被诊断为APS:1. 至少出现一次临床事件(如血栓形成或妊娠并发症),并且持续阳性检测抗磷脂抗体(aPL)至少两次,间隔12周以上。
2. 没有出现临床事件,但持续阳性检测抗磷脂抗体(aPL)至少两次,间隔12周以上。
四、诊断注意事项。
1. 临床医生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相似临床表现的疾病,如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2. 对于特定患者群体,如孕妇、青少年和儿童等,诊断标准可能有所不同,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五、治疗和随访。
一旦确诊为APS,患者需要接受长期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形成。
同时,对于女性患者,特别是计划怀孕或已经怀孕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并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随访中需要定期检测抗磷脂抗体和凝血功能,以及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
六、结语。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是一种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的疾病,其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并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
2023抗磷脂综合征治疗进展:预防、抗凝抗磷脂综合征(APS)是—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特征包括在存在抗磷脂抗体的情况下出现反复发作的动脉和静脉血栓,以及和/或妊娠并发症。
目前,该病治疗主要侧重千抗凝治疗,但在特定情况下,针对APS自身免疫发病机制的靶向治疗也具有重要作用。
8月12日,Cardiovasc Drugs Ther (影响因子3.4)期刊发表了—篇综述文章,总结了APS的治疗现状和进展,内容涵盖无症状aPL阳性携带者的预防措施、静脉和动脉血栓形成的管理,以及产科APS 的管理。
无症状aPL阳性携带者的预防措施对千aPL持阳性的无症状个体,尤其是血栓形成高风险患者,是否应该进行预防性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仍存在争议。
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 A R)指南建议,对于下列不符合APS临床标准的个体可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进行—级预防,包括高风险a PL 阳性的无症状抗体携带者及SL E患者、低风险aPL阳性尚不足以诊断APS的SL E患者,以及仅有产科APS病史的非妊娠女性APS患者。
轻氯哇(HCQ)也被认为是—种潜在的血栓预防药物,可用于无症状的aPL阳性个体。
—些观察性研究支持HCQ对SL E患者血栓形成的保护作用,因此推荐使用HCQ I但该药物是否对无症状aP L 阳性的非SLE个体具有血栓预防作用还需要进一步证据证实。
在制定预防治疗方案时,研究者建议,首先根据普通人群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指南来处理和管理心血管危险因素;如果出血风险是可接受的,那么对千存在高血栓风险aPL(即持续三种aPL阳性)的个体,推荐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
此外,a!P L阳性个体处千手术、妊娠或静卧等阶段时,建议使用低分子肝素(LMWH)进行短期血栓预防,而HCQ仅用千SLE患者。
静脉血栓形成的处理对千APS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抗凝是无可争议的主要治疗方法;然而,具体而言,抗凝治疗的选择、强度和持续时间以及复发的管理,仍存在争议。
1例妊娠合并抗磷脂综合征围手术期的护理张湘江【摘要】抗磷脂综合征(APS)是一组由抗磷脂抗体(APL)引起的以反复发生动、静脉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征象.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是一个危害较大的疾病,预防患者血栓的形成,加强孕妇的围手术期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本科收治的1例妊娠合并抗磷脂综合征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年(卷),期】2011(015)016【总页数】2页(P152-153)【关键词】抗磷脂综合征;围手术期;护理【作者】张湘江【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河西分院产科康馨病房,江苏南京,2100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1抗磷脂综合征(APS)是一组由抗磷脂抗体(APL)引起的以反复发生动、静脉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征象。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是一个危害较大的疾病,预防患者血栓的形成,加强孕妇的围手术期护理尤为重要。
现将本科收治的1例妊娠合并抗磷脂综合征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病例摘要患者:女,29岁,2010年 12月 13日,因“停经38周,阴道流血1 h”入院。
心脏二维超提示:轻度二尖瓣关闭不全,B超提示胎盘后壁。
患者于2006年在南京军区总院诊断为“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予口服“强的松及阿司匹林”治疗,孕期一直给予“强的松”10 mg口服,孕3月后停服“阿司匹林”,于10月底复加服“阿司匹林”50 mg至12月1日,后改25 mg口服至12月12日停药,孕期定期在本院和南京军区总院检查,查抗心磷脂抗体一直高于正常,11月24日复查为106.22RU/mL,其他免疫指标无明显异常。
10岁时患甲肝,生育史0-0-1-0。
入院查体:体温36.8℃,脉搏:67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31/85 mmHg(1 mmHg=0.133 kPa),心肺未闻及异常;产科检查:宫高33 cm,腹围95 cm,胎方位头先露,右枕前,胎心 158次/min,胎膜未破,宫口未开,骨盆外测量无异常,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进行胎心监护,孕妇自测胎动正常,查血小板82×109/L,予备血小板,请风湿科会诊遵医嘱停阿司匹林、强的松,改甲强龙20 mg围手术期静脉用药3 d,产后建议人工喂养。
Journal of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cchnology(Health Sciences EElition),Jul2020,Vol.22,No.333妊娠合并强直性脊柱炎、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成功分娩1例报道王方方刘恩令①周玉秀①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院河北唐山063000;®唐山市工人医院[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抗心磷脂抗体综合征妊娠[中图分类号]R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2694(2020)04-333-031病例报告患者,女,28岁,因“停经38周,无腹痛,无见红”于2017年10月16日入院。
患者曾因下腰部疼痛1周,行走困难2周于2017年在我院风湿免疫科住院。
当时查人类白细胞抗原-B27 (HLA-B27)阳性,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升高,髋关节CT:符合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
予"益赛普”和“柳氮磺胺毗啶”治疗,效果良好。
准备怀孕,做孕前免疫方面检查,化验抗心磷脂抗体(ACA)阳性,后去北京协和医院查ACA阳性,抗原(伦GPQ阳性,考虑“强直性脊柱炎”合并"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 syndrome,APS)”。
予硫酸羟氯喹200mg 2/0,“拜阿司匹林100mg1/晚”,口服效果良好,定期北京协和医院复查,诉病情平稳。
孕期规律产检。
查体:T36.5°C,P120次/分,R30次/分,BP122/80mmHg。
产科情况:宫高32cm,腹围106cm,未触及宫缩,先露头,左枕前,未入盆,胎心140次/分,阴道检查:宫颈管未消,宫口未开。
骨盆外测量:23cm〜26cm〜20cm〜80cm。
超声示:宫内孕头位,脐带绕颈1周。
入院诊断G1P o宫内孕38周左枕前;【作者简介】王方方(1990-),女,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