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相关核医学检查
- 格式:ppt
- 大小:10.50 MB
- 文档页数:65
核医学与超声检查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目的评定核医学检查与超声诊断技术在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SAT)的价值。
方法从在本院就诊的SAT患者中随机选取108例,对患者同时进行血清FT3、FT4、促甲状腺激素/灵敏促甲状腺激素(TSH/sTSH)测定,最后对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
同时对于对照组的正常人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
结果超声诊断阳性率为81.5%,核医学显像和超声检查相结合能使诊断率达100%。
结论充分合理地使用核技术,并综合超声检查,能显著提高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核医学检查;诊断显像;超声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SAT),又称巨细胞性甲状腺炎、肉芽肿性甲状腺炎及移动性甲状腺炎,于1904年由De Quervain首先报告。
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占0.5~2.0%[1]。
现在出于各种原由,亚急性甲状腺炎病理诊断办法运用并不是很普及,而且误诊率还比较高[2]。
高度的特异性、灵敏性、无创性、简便实用性等特征,让核医学诊断获得了临床界的广泛认可,但是其诊断率仍未达到100%。
1 资料与方法本文研究了2005~2010年前来本地区医院就诊的部分SAT患者(108例)核医学检查和超声诊断临床资料,来评定核医学检查与超声诊断技术在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中的价值。
1.1 研究对象(1)病变组:SAT患者108例,男女比为1∶6.7,其中,男性14例,女性94例。
年龄为(41±22)岁,其中31~54岁者占81.4%,53例在本院首诊,首诊患者发病多数在1~4周就诊,发病到就诊的时间为3~72 d。
(2)对照组:①在健康查体人群中随意提取100份健康献血员血清,分别测定血清FT3、FT4、促甲状腺激素/灵敏促甲状腺激素(TSH/sTSH),作出记录,建立正常参考值;②选出与病变组年龄相仿、性别大致相匹配,且无颈部疾病者50例。
1.2 治疗办法具细询问全部患者的病史,并实行仔细的身体检查。
核医学检查对激素合成障碍型甲状腺肿的诊断价值
黄英;李河峰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5(026)001
【摘要】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缺陷性激素合成障碍性甲状腺肿核医学特征.方法放射免疫法测定过氧化物酶缺陷型激素合成障碍性甲状腺肿病人血清TT3、TT4、FT3、FT4、TGAb、TMAb,高敏感免疫放射法测定TSH,并进行131I过氯酸钾释放实验和SPECT甲状腺静态显像.结果该类病人血清甲状腺素水平降低,TSH 水平升高,TGAb呈阴性反应;131I过氧酸钾释放试验呈阳性反应;核素显像显示甲状腺均匀性肿大,摄取99Tcm功能增加.结论系统核医学检查对过氧化物酶缺陷性激素合成障碍性甲状腺肿的诊断十分必要.
【总页数】2页(P12-13)
【作者】黄英;李河峰
【作者单位】广东省粤北人民医院核医学科,韶关,512025;广东省粤北人民医院核医学科,韶关,5120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
【相关文献】
1.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增强型血流显像技术对甲状腺肿瘤的诊断价值 [J], 李效寅;李群策;宋杰
2.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性甲状腺肿临床表现 [J], 郑红宾
3.激素合成障碍性甲状腺肿1例报道 [J], 凌人;凌今;薛洪燕;施红旗
4.过氧化物酶缺陷型激素合成障碍性甲状腺肿的核医学特征 [J], 李河峰;林拓;李洁珍
5.消融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对分化型甲状腺癌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复发或转移的诊断价值 [J], 柴红;黄琴;陈泽泉;杨佳欢;余永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核医学检查须知及简易流程概述1. 前言核医学检查是一种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来探测人体内脏器官功能或病变的检查方法。
本文档旨在向患者和医务人员介绍核医学检查的注意事项和简易流程,以增加检查的顺利进行。
2. 核医学检查须知在进行核医学检查前,患者需注意以下几点:2.1 空腹要求某些核医学检查(如甲状腺摄影)要求患者空腹进行,通常要求患者在上一天晚餐后至少禁食8小时。
请在预约时了解具体检查的要求,以便提前安排饮食。
2.2 药物禁忌核医学检查中的放射性同位素会受到某些药物的干扰,因此在检查前需要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药物,特别是甲状腺相关药物、抗甲状腺药物、胃肠道等相关药物,以便医生决定是否需要暂时停药。
2.3 预防措施核医学检查中的放射性同位素对人体的辐射剂量通常较小,但为了进一步降低辐射风险,妇女应在行检查前告知是否怀孕,以及哺乳期情况。
同时,还应避免与儿童及孕妇密切接触,以减少辐射对他人的影响。
2.4 心理准备核医学检查通常需要一些特殊的设备和药物,可能会有注射、吞服、静脉输液等不适。
患者在进行核医学检查前,应尽量保持放松状态,以便顺利完成检查。
3. 核医学检查流程概述核医学检查的流程通常如下:3.1 术前准备在核医学检查前,医生会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病情并解答患者的疑问。
医生还会询问患者有无对放射性同位素过敏的情况,并了解患者的相关病史和用药情况。
3.2 注射或吞服放射性同位素根据检查需要,医生会选择合适的放射性同位素注射或吞服给患者。
这些放射性同位素会定位到特定的器官,并发出特殊的辐射信号。
3.3 图像采集放射性同位素在体内开始发挥作用后,患者会被安置在特定的仪器上,如SPECT、PET等,进行图像采集。
这些仪器可以记录和分析放射性同位素在人体内发出的信号,并生成相应的图像。
3.4 结果分析和报告医生会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分析,评估器官的功能或病变程度,并撰写结果报告。
患者可以在后续预约中与医生进行详细讨论。
名词解释1.热结节:也称高功能结节,结节显像剂分布增高,常见于功能性甲状腺腺瘤、先天一叶缺如的功能代偿。
(恶变几率低,一般为良性)2.冷结节:又称低功能或无功能结节,结节显像剂分布增高,常见于甲状腺囊肿,甲状腺囊性变,大多数甲状腺癌,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内出血或钙化(同凉结节)。
3.温结节;又称正常功能性结节,常见于正常的甲状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炎。
4.分离现象:急性或亚急性甲状腺炎,由于甲状腺滤泡上皮损伤破坏,甲状腺摄取I131率明显降低,此时储存于滤泡腔中甲状腺激素释放入血,使得血清中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出现摄I131率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分离,即甲状腺组织I131摄取率低于正常,血清中FT3、FT4增高。
5.可逆性损伤:负荷显像心肌分布缺损或稀疏,静态或延迟显像填充或“再分布”。
可见于可逆性心肌缺损。
6.骨三时相检查(即骨动态显像):是“弹丸”式静脉注射骨显像剂后于不同时间进行显像,已分别取得“血流相”“血池相”“延迟像”。
血流相反映较大血管的血流速度和通畅情况,血池相反映软组织的血液分布情况,延迟相反映骨骼的代谢状况。
7.超级骨显像:放射性显像剂在全身骨骼分布呈均匀的对称性的异常浓聚,骨骼影像非常清晰,而肾区却无放射性显像剂分布,膀胱内放射剂分布很少,软组织内亦无放射性显像剂分布,此显像为“超级骨显像”。
8.热区显像:又称阳性显像,指显像剂主要被病变组织摄取,而正常组织一般不摄取或者摄取很少在静态影像病灶放射比正常组织高而呈热区改变的显像,如肿瘤显像,心肌梗死病灶显像。
9.肾图:静脉注射由肾小管上皮细胞而不被重吸收的放射性示踪剂,立即启动专用的肾图仪连续记录示踪剂到达双肾,被肾脏浓聚和排出的全过程,并用TAC表示,用以评价分肾的血供、实质功能和上尿路的通畅性。
10.利尿肾图:是以肾动态显像和肾图对利尿剂的反应来鉴别明显的机械性上尿路梗阻和非梗阻性单纯上尿路扩张的方法11.肾图异常:定性观察,包括分侧肾图曲线的自身异常和两侧肾图曲线对比的异常,其类型有急剧上升型、高水平延长线型、抛物线形、低水平延长线型、低水平递减性、阶梯状下降型、单侧小肾图12.SUV:标准摄取值,描述的是18F—FDG在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的摄取情况,SUV越高,恶性肿瘤的可能性越大,具体计算公式为 SUV=(组织FDG浓度(MBq/g))/(FDG注射量(MBq)/体重(g)) ,SUV作为PET显像中定量分析参数,在诊断各种疾病,尤其是肺部良恶性结节性病变有重要的意义。
核医学与超声检查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作者:陆永经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3年第08期[摘要] 目的探讨核医学与超声检查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甲状腺专科门诊收治的58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病例组)及5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病例组患者均行血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高敏促甲状腺激素(sTSH)、6 h摄碘率(RAIU/6 h)及甲状腺核素扫描,将测定结果与正常值进行比较,同时对两组受试者进行超声检查,观察比较两组甲状腺大小。
结果 58例病例组患者,53例FT3和(或)FT4增高,余5例患者FT3、FT4正常,38例sTSH降低。
RAIU/6 h:55例 0.05),病例组患者左右叶宽度和厚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均P < 0.05)。
病例组超声检查显示甲状腺单叶或双叶不均匀弥漫性肿大,伴回声增强或片状或点状低回声区,超声检查对58例病例组诊断阳性率为79.31%。
结论核医学与超声检查应用于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可通过评价甲状腺功能与形态,提高诊断率,利于将本病与其他甲状腺疾病进行鉴别诊断,降低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误诊误治率。
[关键词] 亚急性甲状腺炎;核医学;超声检查[中图分类号] R977.1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3(b)-0162-03亚急性甲状腺炎(subacute thyroiditis)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疾病,又称为病毒性甲状腺炎,其早期症状体征与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肿瘤难以鉴别,常引起误诊误治[1],增加了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增加了患者身心痛苦及经济负担。
本文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58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核医学系列检查的资料,以探讨其在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甲状腺专科门诊于2007年1月~2011年6月期间诊治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组患者58例(病例组),其中男16例,女42例;年龄20~65岁,平均(45.5±10.8)岁;病程最短7 d,最长5个月;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颈部疼痛、发热等症状,体征检查显示单侧或双侧甲状腺不同程度肿大,且伴有触痛或自觉疼痛。
内分泌科诊断疾病的方法有哪些?
一、临床症状观察
1.1 通过患者的主诉和病史,医生可以初步了解病情的发展过程和症状表现,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进一步检查。
1.2 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包括疲劳、体重波动、月经不调、性功能障碍等,医生需要仔细询问和观察。
二、实验室检查
2.1 血液检测:内分泌激素的水平可以通过血液检测来确定,包括甲状腺功能、卵巢功能、肾上腺功能等。
2.2 尿液检测:一些激素的代谢产物可以通过尿液检测来确定,如儿茶醇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等。
三、影像学检查
3.1 超声检查:用于检查甲状腺、性腺、垂体等器官的形态和结构,帮助医生判断有无肿瘤、囊肿等异常。
3.2 核医学检查:常用于甲状腺功能的评估,可以检测甲状腺的摄碘率、摄碘分布等指标。
四、功能性检查
4.1 充分刺激试验:通过给予刺激剂,如胰岛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等,来评估患者的内分泌功能,比如胰岛素抵抗、性腺功能等。
4.2 葡萄糖耐量试验:用于评估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帮助诊断糖尿
病、妊娠糖尿病等。
五、遗传检测
5.1 部分内分泌疾病具有遗传倾向,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可以通过遗传检测帮助家族性病变的筛查和诊断。
5.2 遗传检测可以在家族中发现与内分泌疾病相关的基因变异,提前进行干预和治疗,降低疾病的发生风险。
甲状腺良性肿瘤B超诊断效果甲状腺良性肿瘤是甲状腺常见的良性疾病,主要是指甲状腺内的结节或肿块。
其诊断方法主要包括超声检查、核医学检查、细针穿刺等。
其中,B超检查是甲状腺良性肿瘤的一种较常用的检查方法,具有低风险、无创伤、不需要术前准备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甲状腺良性肿瘤的诊断中。
B超检查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和散射,对人体内部组织和器官进行成像。
在甲状腺超声检查中,医生会通过探头对颈部进行触摸,观察甲状腺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和异常变化等情况。
一般情况下,甲状腺良性肿瘤呈现为规则的椭圆形或圆形,可见囊性或固性改变,可有分隔壁和钙化灶等。
而恶性肿瘤则往往呈不规则形状,内部结构紊乱、不清晰,可见血流异常等特征。
因此,B超检查可以有效判断甲状腺肿瘤的良恶性。
目前,B超检查已经逐渐成为甲状腺良性肿瘤的首选诊疗手段之一。
其主要优点如下:1.非侵入性:B超检查不需要切开颈部皮肤,不需要穿刺或抽取组织,无痛苦,不影响日常生活。
2.准确性高:B超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甲状腺的形态、结构和异常变化,能够准确地诊断甲状腺良性肿瘤,并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性。
3.无放射线:B超检查不会产生放射线,对身体没有任何危害。
4.价格低廉:B超检查费用相对较低,且便于进行、操作简单。
但是,B超检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肿瘤大小、形状和位置的不同,甲状腺内部的结构感应能力也会随之变化。
有时候,甲状腺结节太小或位置较难以观察,也有可能产生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
此外,B超检查还需要高技能的医生进行操作和解读结果,医生的经验和能力也是影响其准确性的重要因素。
总的来说,B超检查对于甲状腺良性肿瘤的诊断效果较好,具有安全、经济、准确等优点,是甲状腺良性肿瘤诊断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检查手段。
但需要注意的是,B超检查结果不能作为诊断唯一依据,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和分析。
什么是核医学影像检查,有哪些注意事项呢一、核医学影像检查概念核医学影像检查SPECT/CT是一种常见的 ECT检查,很多人对此并不熟悉,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将放射性核素注入人体的方法,就像是一个向导,可以引导医生对人体的各个器官进行观察,从而达到诊断的目的。
目前已有的影像学检查有骨显像、甲状腺显像、淋巴显像、肾脏动态显像、唾液腺显像、异位胃粘膜显像等。
针对不同的病症,我们在做体检时,要了解身体的功能代谢目标,所要用到的放射性药物也是多种多样的,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用相应的放射性药物。
ECT检查与常规的超声、核磁共振、 CT等有很大的不同,核磁共振和 CT是根据器官或组织的血流、排泄、细胞数量、功能等来确定的。
超声、核磁共振等是一种解剖学的检查方法,主要用于显示器官或组织的解剖学改变。
这些方法的解析度都很高,但在显示功能代谢上核医学影像检查却有着无可取代的优越性。
核医学影像检查是一种非常安全的检查方法,在应用核磁共振成像的过程中,会引起核磁共振成像不稳定的原因有两大类:化学和放射性。
化学元素,即我们所用的药品中的化学物质,会导致人体出现中毒和过敏症。
而放射性因子,则是指辐射对身体的伤害。
而我们现在所用的核素技术,就是核素示踪法,它的灵敏度极高,检测时所用的放射性物质含量极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在核素诊断中,放射源的辐射主要是伽马射线,具有穿透能力强、能量弱等优点,不会对人体产生太大的伤害。
例如,我们做了一个膀胱摄影,我们只吸收了百分之一的放射量,它的安全性要高得多。
核医学影像是一种以核技术为基础,对各种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和研究的方法。
核医学的诊断技术主要有器官显像、功能测定、体外辐射免疫测定等。
在进行器官成像和/或功能测试时,医师会按照检测的需要,给予患者口服或静脉注入一定剂量的放射性示踪剂,以促进其在身体内某些器官的循环和新陈代谢,并持续释放射线。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利用多种特殊的检测手段,通过数字、图像、曲线、图片等手段来反映人体器官的形态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