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企业呼叫中心平台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4.25 MB
- 文档页数:49
呼叫中心的两个平台CallCenter(呼叫中心)在当今信息服务领域已经成为一个耳熟能详的词语,呼叫中心作为集客户服务、市场营销、企业管理于一体的呼叫中心产品,构成了企业与用户之间联系的桥梁。
在国际上应用广泛,欧洲做过这样一份统计,全球每年通过呼叫中心完成的贸易额超过6500亿美元,每100个工作岗位中就有3个是与呼叫中心有关的,普及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在我国,企业间正逐步从较低层次的价格竞争转向服务层次竞争,并随着电信政策的逐步放开、呼叫中心的运营成本降低,-呼叫中心在中国得到了飞速发展。
建设呼叫中心已成为企业迈向优质服务的重要标志。
呼叫中心应用焕发出无穷的生机和活力。
呼叫中心是基于CTI(计算机电信集成)技术,充分结合了通信、计算机、数据库以及互联网等众多技术成果,涉及到话务交换、电信网的信令配合、计算机软硬件控制、数据库访问以及业务管理等诸多问题,因此,每一个呼叫中心的建设都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
记者采访业内相关人士,对呼叫中心系统工程作了一番了解。
下面就呼叫中心系统两种主要平台以及两个设备厂商相关产品对读者进行大致的介绍。
根据语音接续(即用户的电话接入)的前端处理方式的区别,呼叫中心系统可分为基于交换机或基于计算机两种方式。
前者又称ACD方案,是由交换机设备完成前端的语音接续。
该方案处理能力较大,性能稳定,适于规模超过100个座席以上、较大的呼叫中心,但同时成本也较高,一般的企业无法承担;而计算机方式则由计算机通过语音处理板卡,控制用户拨入呼叫。
该方案处理规模较小,性能不太稳定,适于构建规模较小的系统,其优点是成本低廉、设计灵活。
在基于计算机方案中,主要问题是计算机语音板卡的设备情况,目前国外生产计算机语音板卡的公司有Dialogic、NMS、AudioCode等,国内有北京的泰兴、五岳鑫,深圳的飞环等。
国外的产品性能比较稳定,产品系列比较全,相应的支持软件丰富,但成本较高;国产的产品在模拟性能等方面与国外的产品相差不大,价格却很便宜,而在稳定性方面还有待提高。
华为多媒体呼叫中心解决方案华为多媒体呼叫中心解决方案一、背景简介随着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于客户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传统的语音呼叫中心逐渐无法满足用户多样化的沟通需求。
因此,华为提供了多媒体呼叫中心解决方案,旨在帮助企业提升客户服务质量和效率。
二、解决方案概述华为多媒体呼叫中心解决方案是基于华为自主研发的通信技术和软件平台,结合了语音、视频、短信、邮件和社交媒体等多种沟通方式,为企业打造一个综合性的客户服务中心。
该解决方案集成了呼叫分配、自动语音应答、语音识别、多媒体呼叫处理、智能路由和统计分析等功能,以提供全面且高效的服务。
三、解决方案组成⑴硬件设备华为多媒体呼叫中心解决方案所需硬件设备包括服务器、交换机、话务处理卡、多媒体处理设备等。
这些硬件设备提供了支持多通道呼叫处理和大规模并发服务的能力。
⑵软件平台华为多媒体呼叫中心解决方案依托于华为自主研发的软件平台,包括多媒体呼叫中心总控平台、语音自动应答系统、多媒体呼叫处理系统等。
这些软件平台提供了呼叫路由、呼叫处理、媒体处理、智能语音识别和统计报表等功能。
四、解决方案特点⑴多通道呼叫处理该解决方案支持语音、视频、短信、邮件和社交媒体等多种通信渠道,实现了客户多样化的沟通需求。
⑵智能路由该解决方案通过智能路由算法,根据客户的需求和优先级,将呼叫分配给最合适的客服代表,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
⑶实时监控与统计该解决方案提供实时监控和统计报表功能,帮助企业进行呼叫量分析、服务质量监控和绩效评估等工作。
⑷个性化服务该解决方案支持根据用户需求进行个性化服务,如智能语音识别、自动应答和自动转接。
五、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包括华为多媒体呼叫中心解决方案的详细功能介绍、案例分析和用户使用手册等。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⒈通信技术:指用于传输信息的技术,包括语音、视频、短信、邮件等通信方式。
⒉呼叫分配:指根据客户需求和优先级,将呼叫分配给相应的客服代表。
网络呼叫中心“一点接入、全网服务”是呼叫中心的发展必然之路,这将使呼叫中心的服务水平和效率提高一个档次,网络呼叫中心的目的就是实现这一点。
网络呼叫中心就是要在传统呼叫中心的基础上,增加网络呼叫路由和转移能力,各个呼叫中心可以通过某种途径向网络上的其它呼叫中心路由或转移呼叫,反过来也可以提供资源给其它呼叫中心。
如图1所示,用户从呼叫中心A接入,由于该呼叫中心座席全忙,使用网络路由策略,将呼叫路由到呼叫中心B,呼叫中心A和呼叫中心B配合,最终由呼+叫中心B的座席为呼叫中心A的用户提供服务,可见,对用户而言,可以认为网络呼叫中心就是一个传统的呼叫中心,只不过这个呼叫中心更大,服务范围更广泛。
网络呼叫中心系统描述在网络呼叫中心框架中,各个呼叫中心可以自成一体构成各自独立的呼叫中心,各自独立处理呼叫、分配资源。
而NIRC的引入,则增加了各个呼叫中心的联系,它协调了各个呼叫中心的资源分配,增加了各个呼叫中心之间的资源控制,从而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为客户提供范围更大的统一服务平台。
采用网络呼叫中心并不影响各单点呼叫中心的正常运作,即使在主备用NIRC均失效的情况下,各呼叫中心仍可按照单点呼叫中心的方式运作,只是暂时无法实现网络路由功能。
如上图,NIRC是网络呼叫中心的网络路由设备,各个呼叫中心通过NRCLI与NIRC通讯,如下对其中涉及的各个主要功能模块进行简要描述:一、单点呼叫中心1、呼叫中心(A、B、C):各个独立的呼叫中心,包括ACD、CTI平台、业务等;2、NRCLI: NRCLI是NIRC的客户端,担负着向NIRC汇报呼叫中心的状态、设备空闲情况,向NIRC提交路由转移请求,并配合NIRC来完成呼叫的转移功能。
具体的功能如下:1)提供配置接口,用于配置该呼叫中心关于网络呼叫中心的各种配置;2)提供状态上报接口,用于向NIRC上报共享设备的状态信息;3)提供事件回调接口,用于向CC传递来自NIRC的各种消息;二、网络呼叫中心模块NIRC:网络智能路由中心,网络呼叫中心的网络路由设备,具体功能如下:1.响应呼叫中心的路由请求,根据路由请求中描述路由条件,考虑各个呼叫中心的呼叫负荷和转移成本,对呼叫的目的地进行选择,并向目的地发送;2.记录路由过程详细信息,该信息可以使用BPS处理,供报表分析;NRMS:NIRC的管理系统,包括配置系统,监控系统,报表系统等。
呼叫中心业务介绍呼叫中心是一个专门为处理大量电话和电子邮件而设立的服务中心。
它提供多种服务,包括客户支持、技术支持、市场调研、预约安排、销售和收回、账单查询等。
呼叫中心的目标是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满足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呼叫中心的业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客户支持:呼叫中心是客户解决问题和回答问题的第一站。
呼叫中心的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和电子邮件与客户联系,帮助解决客户遇到的问题。
他们提供关于产品和服务的详细信息,解答客户的疑问,并解决任何可能出现的问题。
通过及时有效的客户支持,呼叫中心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2. 技术支持:呼叫中心还提供技术支持服务,为客户提供关于产品使用的帮助和指导。
无论是硬件问题还是软件问题,客户可以通过呼叫中心寻求专业的技术支持。
呼叫中心的技术支持人员经过专门培训,掌握产品的技术知识,能够提供准确的解决方案。
他们通过电话和远程连接等方式与客户进行沟通,并协助客户解决问题。
3. 市场调研:呼叫中心也承担市场调研的任务。
他们通过电话调查、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收集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反馈和意见。
呼叫中心的工作人员将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为公司的决策提供参考。
市场调研有助于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为产品改进和市场推广提供指导。
4. 预约安排:一些公司将呼叫中心用于预约安排服务。
客户可以通过呼叫中心预约医生、预订机票、预订酒店等。
呼叫中心的工作人员将根据客户的需求和要求,帮助客户安排和预订。
他们会提供相关的信息,确认预约时间和地点,并确保客户的需求得到满足。
5. 销售和收回:呼叫中心还承担销售和收回的任务。
他们通过电话与潜在客户进行联系,并介绍公司的产品和服务。
他们将与客户沟通,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兴趣,并向他们提供最合适的产品和服务。
同时,呼叫中心也负责收回未付账款和处理客户投诉,维护良好的客户关系。
6. 账单查询:呼叫中心也处理客户的账单查询。
客户可以通过呼叫中心了解他们的账单情况,包括余额、支付和欠款等。
HUAWEI智能呼叫中心话单指南智能呼叫中心(Intelligent Call Center)作为华为电信解决方案中的一部分,提供了强大的呼叫管理和服务质量控制功能。
为了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智能呼叫中心,华为特意编写了《智能呼叫中心话单指南》(版本号V300R005C15_01),以下是该指南的详细介绍。
一、指南概述《智能呼叫中心话单指南》是一份详细的使用手册,旨在帮助用户了解智能呼叫中心的话单信息和相关的操作流程。
该指南包含的内容主要有话单的定义、格式、重要字段的解释等。
二、指南内容1.话单定义和作用该部分详细介绍了话单的概念,并解释了话单在智能呼叫中心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话单是记录呼叫中心中呼叫信息的记录,通过分析话单可以获得呼叫中心的运营情况和性能数据。
2.话单格式该部分介绍了智能呼叫中心话单的格式和组成部分。
智能呼叫中心话单的格式采用了标准的行分隔符和字段分隔符,每个字段包含各种呼叫信息。
3.重要字段解释该部分详细解释了话单中的一些重要字段,包括呼叫开始时间、结束时间、主叫号码、被叫号码、呼叫类型、通话时长等。
用户可以通过这些字段了解呼叫的基本信息和呼叫质量。
4.话单统计和分析该部分介绍了如何使用智能呼叫中心话单进行统计和分析。
用户可以通过分析话单数据,了解呼叫中心的负载情况、呼叫质量、呼叫趋势等。
5.话单导出和导入该部分介绍了如何将话单数据导出为Excel文件或其他格式,以便用户进行更加灵活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同时也介绍了如何将已经处理好的话单数据导入到智能呼叫中心中进行进一步分析和管理。
三、指南使用说明该指南给出了一些使用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解答,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智能呼叫中心话单指南。
用户在使用指南过程中如有疑问可以参考该部分进行解决。
总结:《智能呼叫中心话单指南》(版本号V300R005C15_01)是一份详细的使用手册,主要介绍了智能呼叫中心话单的定义、格式、重要字段的解释以及话单的统计、分析、导出和导入等操作流程。
华为多媒体联络中心接入平台UAP6600产品概述多媒体联络中心源自于CTI技术,是计算机与通信相结合的产物,通过集中处理大批来话为企业提供增值业务。
华为多媒体联络中心按逻辑分为:媒体接入层,媒体适配层,业务支撑层,业务实现层。
UAP6600位于媒体接入层,是面向高端大型联络中心应用的排队机,基于高性能的MTAE(Multimedia Telecommunications Application Environment)平台设计开发,该平台具有BASE总线交换平面,通用性好、可靠性高,在物理上支持业界标准的AMC板卡内置,采用前后对插方式,提高了系统集成度,实现接入、媒体资源、管理合一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系统支持宽窄带一体化的接入,能提供丰富的媒体资源能力:包括放音、收号、录音、TTS、ASR、传真、视频等,基于3GPP IMS架构设计,实现平滑升级;内嵌LANSWITCH 功能,可实现三框级联,框间通讯带宽达到4G;分布式网络文件管理、媒体播放加密技术、多媒体识别技术等;基于高可靠性设计,核心部件1+1备份,负荷分担;故障检测和隔离技术;数据实时同步备份。
产品图片:主要特性和优势运营商级的可靠性设计UAP6600采用华为公司统一的电信级硬件平台MTAE (MultimediaTelecommunications Application Environment)核心部件支持1+1备份,负荷分担、冗余配置等可靠性设计,分布式处理,保证了产品电信级可靠性有效的故障检测及故障隔离技术系统可靠性超过99.999%内部通信总线双平面设计;数据安全性:主备板数据实时同步、数据库自动备份。
多网络统一接入,保护用户投资UAP6600基于3GPP IMS架构基础设计,业务、控制、资源分离与传统排队机标准后向兼容,且能平滑演进到IMS网络支持PSTN/PLMN/NGN/WCDMA/CDMA2000/IMS网络的同时接入支持音频、视频呼叫使用相同接入码同时接入各功能部件可根据实际组网需要灵活裁减基于IMS架构设计,可分可合资源可集中式部署,便于统一管理,降低维护成本;资源也支持分布式部署,灵活布置,减少长途带宽。
华为呼叫中心产业总监王强:呼叫中心发展方向2008/04/172008年4月16日至17日,2008中国呼叫中心及企业通信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会议展开三十多场精彩纷呈的演讲,邀请了一批业界知名专家在会上发表演说,以下是主题演讲实录:华为呼叫中心产业总监王强下面,进入我们大会的主题演讲部分,希望在坐的各位按照自己的需求来听我们的演讲。
上午进行一次茶歇,茶歇之后我们进行抽奖,奖品是由华未提供的高端的3G手机,希望大家可以获得这个奖品。
首先,我们有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企业呼叫中心产业总监王强(音译)先生,为大家进行“呼叫中心发展方向”为题的研讨。
有请王总。
王强(音译):感谢主持人!今天,来到这个会场,我是既熟悉又陌生。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本人对CTI论坛来说可以说是一个新面孔,但也是一个老朋友。
我2003年的时候参加过CTI论坛举办的会议,也结识了很多的新朋友。
回去之后我写了一篇文章,写完之后在公司内部引起了一些反思,就是说华为公司从93开始进入寻呼的市场,做到03年的时候,我们已经做到运营商很大一部分的市场份额。
再往下怎么走?我在这个会议上学到了很多的东西。
第一点我体会深刻的,就是当时华为是业内为数比较少的,或者是基本上是唯一的,在坚持走一体化道路的呼叫中心厂家。
当时在这个论坛上面,大家都不断地提开放、标准,或者是提一些类似的东西。
但是,我们反思华为的架构,当时说从客户的价值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是走了一体化的角度。
第二点,我们从客户价值的角度出发,我们需要为客户提供什么样的一个服务?当时我在客户试点里面,我提出了要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服务。
就是你应该从客户价值最大化的角度出发,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竞争手段,如果你没有定制的话,这个差异化的竞争手段是没有办法体现出来的。
所以,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公司在03年开始,就组织了一些类似定制团队,类似针对运营商企业或者是其他的企业,我们推出了一些定制的服务,当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