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二单元7白居易诗四首检测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蚜
- 格式:doc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5
2-7 白居易诗四首(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5分)A.朱绂.(bá)紫绶.(shòu)樽罍.(léi)九酝.(yún) B.果擘.(bāi) 脍.切(kuài) 通衢.(qú) 京畿(jī) C.蠲免(juān) 醅.酒(pēi) 佚.名(yì) 香醇.(chún) D.酒酣.(hān) 衣帛.(bó) 恻.隐(cè) 敕.牒(chì)解析A项“绂”读“fú”,“酝”读“yùn”。
答案 A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5分)A.醅酒焙烘暧昧食不裹腹B.脍炙人口刽子手融汇贯通果擘C.樽罍傀儡气概雍容华贵D.凋蔽斟酌哗众取宠愤世嫉俗解析A项:裹—果;B项:汇—会;D项:蔽—敝。
答案 C3.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5分) A.朱绂皆大夫B.脍切天池鳞C.走马去如云D.紫绶或将军解析C项为比喻,其他三项为借代。
答案 C4.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5分)A.意气..骄满路(神态)轻肥..(轻裘肥马,指豪华生活)B.脍.切天池鳞(切细的肉)食饱心自若..(自如、安然自得的样子)C.来如春梦几多时...(不知道多少时候)长吏明知不申破..(奏明)D.手持敕牒榜.乡村(张贴)虚受吾君蠲免..恩(免除)解析几多时:不多时,时间短促。
答案 C阅读与鉴赏5.阅读下面的诗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20分)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清平乐黄庭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二者反映的作者感情的异同点是什么?(10分)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两位作者在寻觅春天的方法上有所不同,找出相关的两句来。
11 咏物诗四首这个世界真美好!这个世界给我们如此多的美的感动!看着这姹紫嫣红的春天,我们会感叹生命的绚丽;看着那辽远无际的蓝天,我们会感叹宇宙的恒常;看到莲花,我们会想起纯洁的爱情;看到杨柳,我们会感受到惜别的情;看到黑幕中悬挂的一轮明月,我们会想起一首诗“楚楚心皎洁,盈盈清如晶。
纤柔光似泉,斜移树影倾”,正所谓“一枝一叶总关情”,古代多少文人墨客借物抒情,借物述志,于咏物中寄情寓兴,赋予所爱之物以深意,于是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咏物诗。
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就存有咏物诗6 26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 455首,晚唐3 556首。
有时候我在静定中沉思的时候,总会在脑海浮现这样一幅画面。
仿佛天空就是一个无垠的穹庐,大地就是一个而我们都是其中一汪充满欲望的水草,在尘世的微微泛波的湖泊中招摇,【课内挖掘】刘禹锡不为厄运而悲:他和白居易是同年出生的,一次相遇使他们交上了朋友。
公元826年,他从和州罢官返洛阳,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人在扬州相逢共饮。
席间白居易赠他一首诗,对他仕途坎坷深表同情和安慰,也为自己的类似经历而叹息。
白居易在诗中说:“你为我添酒举杯来痛饮,我为你筷子敲着盘儿唱诗助兴。
虽然是举国知名的诗人那又有什么用啊,命运面前只得把头低。
满眼风光遇上这寂寞的心,一大堆官儿站满朝也没你我的份。
你也真该遭一点不幸,谁叫你才华和名声那么高呢?可是二十三年的不幸也未免太过分!”对于白居易的安慰和委婉的赞扬,刘禹锡写了一首酬答的诗。
他在诗中说:“在四川和湖南那一类偏僻荒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时光,好像被这世界抛弃了一样。
回来后人事全非、恍如隔世,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我只能吟诵闻笛赋聊表思念。
我自己虽如病树、沉舟没有了希望,但毕竟还能看到万木逢春、千帆竞发的景象。
今天我听了你为我深情歌唱,又举杯共饮,我觉得精神多了,心情也大不一样。
”他不为自己厄运而悲,能为他人成功而喜,对世事变迁和宦海沉浮表现了十分豁达的胸怀。
单元质量检测二(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朱绂.(fú)脍.切(huì)嬗.变(shàn) 河畔.(pàn)B.衢.州(qú) 京畿.(jī)菰.米(gū) 妃.子(fēi)C.春苑.(yuàn) 舞筵.(yán)灵犀.(xī) 茎.叶(jìng)D.蓬蒿.(hāo) 芙.蕖(fú)赝.品(yàn) 栖.息(xī)解析:A项,“脍”读“kuài”;C项,“茎”读“jīng”;D项,“栖”读“qī”。
答案:B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文化强省战略指引下,我省动漫产业迈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去年我省与沿海省份动漫原创产品的产值已经等量齐观....。
②他本来想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结果过犹不及....,一身奇异的装扮反而令人难以接受。
③听到张旭东升任宁江市交通局长的消息,一帮老同学、老同事纷纷发来短信,祝贺他的乔迁..之喜..,并要他赶快请客。
④曾几何时....,女性只能是交换马匹和玉米的财产,哪里有自己的人权和自由?⑤盛夏的夜晚,街上灯火阑珊....,热闹非凡,时不时能听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⑥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手偶得....,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
A.①③④B.②④⑤C.①⑤⑥D.②③⑥解析:①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
此处望文生义。
②过犹不及:事情做得过头,就跟不做是一样的。
③乔迁之喜:古人用来做祝贺用语,贺人迁居或贺人官职升迁之辞。
④曾几何时:指时间没过多久。
此处错误理解为时间过去很久。
⑤灯火阑珊:阑珊:将尽,疏落。
意为灯火将尽,已近深夜。
与下文中的“热闹非凡”矛盾。
⑥妙手偶得:指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得到的灵感或作品。
问刘十九【教学目标】1.感受本诗的独特魅力,了解白居易诗歌浅白如话“的特点。
2学习”品诗识人“的学习方法,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教学过程】一、导入:网上有人评选出中国古代最美的六份邀请函,大家知道是哪六份吗?那我们一起来揭晓答案吧。
第六,吴锡麒邀请张船山吴锡麒是清代文学家,有一次他要邀请张船山(即张问陶)来家中做客,于是就写了一封邀请函,诗意十足,“园中荷花已大放矣,闹红堆里不少游鱼之戏,惟叶多于花,浑不能辩其东南西北耳。
倘能来,当雪藕丝,剥莲蓬,尽有越中女儿酒,可以供君一醉!”张船山是清代性灵派三大家之一!第五,王维邀请裴迪王维是中国有名的“诗佛”,他很早就想邀请诗人裴迪,在来年春天之际,到他这里一同游春。
于是,他在冬天的时候,就就写信给裴迪,情真意切的说:“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山中人王维白。
”春山美景,你不来和我一起玩玩吗?第四,白居易邀客有一年,白居易被调到杭州当刺史(相当于现在市长,但掌握军权)!有一天,白居易登高望远,看到万家灯火,于是就想找些朋友一起喝酒,就写下一首诗:“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江楼夕望招客》)意思很明显,就是说天热了,能否到江楼来消消暑,喝喝酒,不比你的茅屋更清凉?第三,杜甫邀请崔明府作为一代现实主义大诗人,诗圣杜甫的作品比较接地气。
因此,他些的邀请函,也显得相当的真挚、诚恳!杜甫邀请崔明府时,这么写道:“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客至》)专家考察认为,这里所说的崔明府,可能是杜甫的亲戚,因为杜甫母亲姓崔!所谓“明府”,是唐朝人对县令的尊称!第二,汪伦邀请李白大家都知道《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2.7 《白居易诗四首》学案(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一、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今属山西),祖上迁居下邦(今陕西渭南东北),生于新郑(今属河南)。
贞元十六年(800)登进士第,历任左拾遗、翰林学士。
元和十年(815)因上书请急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被贬为江州司马。
后历任忠州、杭州、苏州刺史,官终刑部尚书。
晚年闲居洛阳,皈依佛教,自号“香山居士”,世称白香山。
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诗歌创作的主要倡导者。
受历代乐府诗特别是杜甫乐府“即事名篇”影响,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创新乐府,指斥时弊,反映民瘼,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与元稹交厚,世称“元白”。
晚年居洛阳与刘禹锡唱和颇多,世称“刘白”。
一生有诗近3000首,自分为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其中讽喻诗以《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感伤诗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
白居易诗善于叙述,语言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开中晚唐浅俗诗风,影响深远。
二、课文简析(一)轻肥1.写作背景简介此诗为诗人《秦中吟》十首组诗之七,约作于元和三、四年(808、809)。
《秦中吟》自序云“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问,有足悲者。
因直歌其事,命为《秦妇吟》。
”唐代中叶以后宦官专权越来越严重,而且过着骄奢淫逸、豪华糜烂的生活。
他们结成一团,操纵朝政,甚至敢于废立皇帝;另一方面,天下民不聊生,苦难深重,元和三、四年,江南大旱,竟至民间有人人相食的惨状。
诗人将两方面结合起来写,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对宦官骄横跋扈的痛恨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轻肥,用《论语·雍也》句:“乘肥马,衣轻裘”之意,喻指宦官的奢侈生活。
2.基本解读此诗写宦官的骄横之态并与江南天灾作比,表达诗人对官场奢侈生活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主旨)开头八句“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
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力能扛.鼎(ɡānɡ)称.心如意(chèn)风驰电掣.(chè) 虚与委蛇.(yí)B.谄.媚阿谀(chǎn) 妄自菲.薄(fěi)怏.怏不乐(yànɡ) 风光旖.旎(yǐ)C.掎.角之势(jǐ) 矢志不渝.(yú)循规蹈矩.(jǔ) 不寒而栗.(lì)D.雄关险隘.(ài) 踽.踽独行(jǔ)言简意赅.(ɡāi) 瞠.目结舌(tánɡ)答案D解析“瞠”应读“chēn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风靡描摹始作俑者见风驶舵B.装祯蛊惑随声附和层峦叠嶂C.部署辍学伶牙俐齿和盘托出D.徇私戳穿不胫而走重山峻岭答案 C解析A项驶—使。
B项祯—帧。
D项重—崇。
3.下列对《轻肥》一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此诗写宦官的骄横之态并与江南天灾作比,表达诗人对官场奢侈生活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B.首四句先写宦官们令人惊异的骄横情形:意气之骄,竟能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
而这一切均是宦官们所为!不能不令人惊异。
C.最后两句“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用重笔转折,直赋其事,以惨不忍睹的血淋淋的现实进行对比,揭示了当时广大人民的悲惨处境。
D.诗人在表达方式上将记叙和议论相结合,极力揭露宦官、权贵之间相互勾结、极度奢靡的生活。
答案D解析诗人不作一句评说,不发一句议论,把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并列写出。
4.下列对《杜陵叟》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头七句写出灾情之严重。
从三月写到九月,可见全年适合长庄稼的时候全部是恶劣的天气,麦苗和禾穗不是黄死就是青干。
B.“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写官吏们在此天灾面前的可恶表现和百姓们的困难处境。
官吏们为了“考课”,不仅不奏报朝廷,反而变本加厉地加紧搜刮。
C.“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写诗人痛斥“长吏”剥夺了自己的东西,表达难抑愤怒之情。
第7课白居易诗四首单元检测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 .力能扛.鼎(ɡānɡ 称.心如意(chân 风驰电掣.(châ虚与委蛇.(yí B .谄.媚阿谀(chǎn 妄自菲.薄(fěi 怏.怏不乐(yànɡ 风光旖.旎(yǐ C .掎.角之势(jǐ 矢志不渝.(yú循规蹈矩.(jǔ 不寒而栗.(lì D .雄关险隘.(ài 踽.踽独行(jǔ 言简意赅.(ɡāi 瞠.目结舌(tánɡ 答案 D解析“瞠”应读“chēn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风靡描摹始作俑者见风驶舵B .装祯蛊惑随声附和层峦叠嶂C .部署辍学伶牙俐齿和盘托出D .徇私戳穿不胫而走重山峻岭答案 C解析 A 项驶—使。
B 项祯—帧。
D 项重—崇。
3.下列对《轻肥》一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此诗写宦官的骄横之态并与江南天灾作比,表达诗人对官场奢侈生活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B .首四句先写宦官们令人惊异的骄横情形:意气之骄,竟能满路,鞍马之光,竟可照尘。
而这一切均是宦官们所为!不能不令人惊异。
C .最后两句“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用重笔转折,直赋其事,以惨不忍睹的血淋淋的现实进行对比,揭示了当时广大人民的悲惨处境。
D .诗人在表达方式上将记叙和议论相结合,极力揭露宦官、权贵之间相互勾结、极度奢靡的生活。
答案 D解析诗人不作一句评说,不发一句议论,把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并列写出。
4.下列对《杜陵叟》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开头七句写出灾情之严重。
从三月写到九月,可见全年适合长庄稼的时候全部是恶劣的天气,麦苗和禾穗不是黄死就是青干。
B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写官吏们在此天灾面前的可恶表现和百姓们的困难处境。
官吏们为了“考课”,不仅不奏报朝廷,反而变本加厉地加紧搜刮。
高中语文单元检测试卷四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蚜(时间:60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咫尺..的天南地北(距离很近)山市晴岚.(山峦)峰攒.雪剑(聚集)B.保重将息..(保重)明雨收天霁.(雪或雨后放晴)吼飞廉..(传说中的风神)C.闲人取次..展(随意)布衣..中(没有官职的人)嫌命窘.(困窘无奈)D.出落..着神仙(显现)禾黍..高低(农作物)睡馄饨..(同“混沌”,懵懂)答案 A解析岚:山里的雾气。
2.下列句子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山水万重书断绝(相隔千山万水,几乎读不到一本书)B.眼阁着别离泪(眼里充满了因别离而产生的泪水)C.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莺儿啼叫燕子飞舞,小桥流水乱花飞舞)D.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读书反而有权力,不识字反而有钱财)答案 A解析相隔千山万水,几乎断绝书信来往,音信杳然。
3.下列关于文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赞美了天台山瀑布寺的优美和壮观。
B.《南吕·一枝花·赠朱帘秀》一曲抒发了作者对朱帘秀的思恋之情。
C.马致远的《双调·拨不断》抒发了作者的愤世嫉俗之情。
D.《中吕·满庭芳·看岳王传》讥时怀古,是一首咏史曲。
答案 A解析《天台瀑布寺》借山势之险恶写人心更险恶,是作者对元代世道危艰、人心险恶的社会现实的慨叹与愤懑。
4.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被称为“元曲四大家”的是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王实甫。
B.元代散曲主要包括套数和小令两种形式。
C.《天净沙》、《朝天子》、《一枝花》、《水仙子》、《看岳王传》都是曲牌名。
D.元曲有通俗和高雅之分。
如白朴的《越调·天净沙·春》属于通俗类。
答案 B解析A项“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
C项《看岳王传》是曲题,不是曲牌名。
7 白居易诗四首[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1.字音识记(1)朱绂.( ) (2)紫绶.( )(3)樽罍.( ) (4)衢.州( )(5)京畿.( ) (6)蠲.免( )(7)醅.酒( )【答案】(1)fú(2)shòu(3)léi(4)qú(5)jī(6)juān(7)pēi2.词语释义(1)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帝心恻隐知人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晚来天欲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切细的肉(2)新酿的米酒,表面上浮着细小如蚁的酒渣,微呈绿色,故称“绿蚁”(3)对官员考评定级,以定升降(4)困顿(5)下雪3.名句背诵(1)食饱心自若,________。
(2)________,虚受吾君蠲免恩。
(3)________,紫绶或将军。
(4)虐人害物即豺狼,________!(5)晚来天欲雪,________?【答案】(1)酒酣气益振(2)十家租税九家毕 (3)朱绂皆大夫(4)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5)能饮一杯无[作者名片]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今属山西),祖上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生于新郑(今属河南)。
11 咏物诗四首这个世界真美好!这个世界给我们如此多的美的感动!看着这姹紫嫣红的春天,我们会感叹生命的绚丽;看着那辽远无际的蓝天,我们会感叹宇宙的恒常;看到莲花,我们会想起纯洁的爱情;看到杨柳,我们会感受到惜别的情;看到黑幕中悬挂的一轮明月,我们会想起一首诗“楚楚心皎洁,盈盈清如晶。
纤柔光似泉,斜移树影倾”,正所谓“一枝一叶总关情”,古代多少文人墨客借物抒情,借物述志,于咏物中寄情寓兴,赋予所爱之物以深意,于是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咏物诗。
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就存有咏物诗6 26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 455首,晚唐3 556首。
有时候我在静定中沉思的时候,总会在脑海浮现这样一幅画面。
仿佛天空就是一个无垠的穹庐,大地就是一个而我们都是其中一汪充满欲望的水草,在尘世的微微泛波的湖泊中招摇,【课内挖掘】刘禹锡不为厄运而悲:他和白居易是同年出生的,一次相遇使他们交上了朋友。
公元826年,他从和州罢官返洛阳,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人在扬州相逢共饮。
席间白居易赠他一首诗,对他仕途坎坷深表同情和安慰,也为自己的类似经历而叹息。
白居易在诗中说:“你为我添酒举杯来痛饮,我为你筷子敲着盘儿唱诗助兴。
虽然是举国知名的诗人那又有什么用啊,命运面前只得把头低。
满眼风光遇上这寂寞的心,一大堆官儿站满朝也没你我的份。
你也真该遭一点不幸,谁叫你才华和名声那么高呢?可是二十三年的不幸也未免太过分!”对于白居易的安慰和委婉的赞扬,刘禹锡写了一首酬答的诗。
他在诗中说:“在四川和湖南那一类偏僻荒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时光,好像被这世界抛弃了一样。
回来后人事全非、恍如隔世,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我只能吟诵闻笛赋聊表思念。
我自己虽如病树、沉舟没有了希望,但毕竟还能看到万木逢春、千帆竞发的景象。
今天我听了你为我深情歌唱,又举杯共饮,我觉得精神多了,心情也大不一样。
”他不为自己厄运而悲,能为他人成功而喜,对世事变迁和宦海沉浮表现了十分豁达的胸怀。
第二单元唐诗之旅(下)
7 白居易诗四首
白居易出生时,李白已逝世10年,杜甫也已去世2年。
时代需要大诗人,白居易适逢其时。
他因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又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9岁便能够辨别声韵,加之家庭和社会给予
他很大的刺激和督促,他青少年时代读书特别刻苦。
后来忆及当时的读书情况,他说:“昼课赋,夜
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
”少年时代又曾经过颠沛流离的避难生
活,对社会各方面都有所了解。
这些原因,造就了白居易这位杰出的诗人。
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你凭栏时看到的是什么?是对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美景的陶醉,还是觉得那升起的旭日和自己有点相似?那时的你就是美的代名词,喜欢你站在船头,意气风发的自信撒向江面,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惊喜,让人沉醉。
那“半朽临风树,多情立马人”的深情感叹和对人生的黯然神伤令人心恸。
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离离原上草在天际的原野,大火无法烧尽的枯草的生命,却因为春风吹来,那绿
【课内挖掘】
长安居不易
白居易出生在一个小官僚家庭,祖父白锽以文章传名于世。
他五六岁时便学作诗,十几岁时在家乡已很有名气。
十六岁时,白居易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
当时,顾况是长安的一位名士,许多人都到他那里求教。
白居易虽然诗才过人,但由于没有诗作传播在外,父亲又只是一个州县小吏,所以在长安只算一个无名小卒。
白居易也早已听说顾况的大名,于是便拿着自己的诗集,去拜谒顾况。
顾况的门人把白居易领入府中,白居易呈上自己的诗作。
顾况一见他是个乳臭未干的年轻人,心里就已经不以为然了。
接过诗集一看署名“白居易”,便取笑说:
“长安的什么东西都贵,想居住在长安可是不容易哟!”
白居易听出话中的讥笑之意,但一言不发。
顾况掀开诗集,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刚读完前四句,顾况就不由得高声赞叹说:“好诗!”又想起刚才自己挖苦的话,于是又赞许地对白居易说:“能写出这样的句子,不要说是长安,就是整个天下,你也可以‘居易’了!”
从此,白居易便名噪京师。
【课外运用】
春来草自青(节选)
任何生命体克服困难的努力总是令人肃然起敬,在看到每一个生命体摆脱了困境,迎来自己的春天的时候,许多人的敬佩和欣慰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来。
自然界的生命体是神奇的,比如,冬天来了,百草变黄,万物凋零;春天来了,“春风又绿江南岸”。
不过,最能引起人类好奇的是单行的时间,在生命体的一生中,虽然时间是不可逆流的,但我们总会发现,生命体在成长过程中克服困难、谋求发展的努力。
唐朝诗人白居易在观察了草的生长死亡之后,写下了一首离别的诗歌:“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撇开其他意思来说,诗人敏锐地觉察到草的生长周期,虽然作为个体来说,一株小草只是经历一岁的时间,但是,自己的种子和根茎还在酝酿着新的生命,特别是随着气温的升高,“春来草自青”。
虽然个体的小草或许会化为灰烬,但也会作为养料,为种的繁衍添一把力气、尽一份心。
实际上,作为一个生命体都会遇到困难,但是,只要是努力克服它,再加上时间的魔力和客观条件的转换,一切困难都将成为过去。
“春天总会来的”,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信念。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夸.赴军中宴夸:夸耀
B.来如春梦几多时
...几多时:时间短促
C.能饮一杯无.无:没有
D.明年衣食将何如
..何如:怎么办
解析:C项,无:表示疑问语气。
答案:C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夜半来,天明去.B.是岁江南旱.
C.手持敕牒榜.乡村D.晚来天欲雪.
解析:B中加点词为形容词作动词,C、D两项中加点的词均为名词用作动词。
答案:A
二、迁移发散
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1)两首诗均写了夜景,又各有不同,请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均写秋色秋味,但作者心境不同。
试结合诗文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白诗写了月下虫声、荞花如雪的景色,描写的是室外景,景物有动有静。
朱诗写了月下床席凉满、梧桐影乱的景象,描写的是室内景,是静景。
(2)白诗写的是恬淡适然的心境,一、二句动静结合,给人一种宁静感;三、四句写月下荞花如雪,着色淡雅。
全诗意境宁静恬淡。
朱诗写的是凄凉孤寂的心境,一、二句写夜不能寐,三、四句写梧桐冷月,并巧妙地说明明月在“缺”(人不团圆)处朗照,意境凄清孤寂。
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1)简要回答“惊坐”与“暗坐”不同的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诗第四句都以景结情,但“情”有别。
请结合两诗分析“暗风”与“逆风”所表达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惊坐”主要写动态,表现了作者听到友人被贬消息时的震惊不安和担忧。
“暗坐”主要写静态,表现作者读到友人诗句后,既怀友又伤己的复杂心情。
(2)“暗风”,即阴沉昏暗凄冷的风,表现了作者身处垂死病中、挚友被贬的残酷现实和悲凉凄冷的心情。
“逆风”,既实指行船的顶头风,也虚指蒙冤被贬、前途多舛的遭遇,表现了作者对时局的悲愤不平和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秋雨夜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注:这首诗大约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
这时诗人体衰多病,官务清闲,亲密的诗友元稹也已经谢世。
(1)说一说“晓晴寒未起”中的“寒”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闲”是全诗的“诗眼”,试联系全诗谈谈作者是怎样体现老翁“安闲”这一特点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寒”字写出了风雨过后,深秋气候的寒冷,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同时也写出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失望,反映了诗人暮年在政治上心灰意冷和生活上孤寂闲散的状况。
(2)颔联:窗外秋雨淅沥,屋内老翁“睡美”,正说明他心无所虑,具有闲适的情怀。
颈联:夜已过去,按理说老翁应该起床了。
但却还要“香添暖被笼”,打算继续躺着,生动地描绘出体衰闲散的老翁的形象。
尾联:老翁“晓晴”时仍未起,而是悠然看满阶红霜叶,突出了老翁淡泊的心境。
三、创新语用
6.把“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句诗扩展为60字左右的语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江边的花儿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鲜红,像一团团熊熊燃烧的火焰;放眼江面,一江春水格外碧绿,似乎泛起耀眼的蓝光,这江南的春啊,简直让人如痴如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