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教案课程
- 格式:docx
- 大小:13.85 KB
- 文档页数:3
《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知道民间美术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2. 通过观察和分析,使学生了解喜庆吉祥题材的民间美术作品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欣赏能力。
3. 通过对喜庆吉祥民间美术作品的创作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热爱民间美术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喜庆吉祥题材的民间美术作品的特点和欣赏。
3. 喜庆吉祥民间美术作品的创作和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知道民间美术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掌握喜庆吉祥题材的民间美术作品的特点,并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作品。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民间美术作品,包括年画、剪纸、泥塑等,以便进行展示和分析。
2. 准备创作工具和材料,如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3. 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对课题产生兴趣,并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识和欣赏。
2. 新课导入:介绍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定义、分类、表现形式和作用。
3. 欣赏与分析:展示一些喜庆吉祥题材的民间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作品的特点,如造型、色彩、构图等。
4. 创作实践:让学生结合自己对民间美术的理解和欣赏,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民间美术形式,进行创作实践。
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小组合作的。
5. 展示与评价: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喜庆吉祥题材的民间美术作品的特点的欣赏能力。
3. 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在创作实践中的表现。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和研究中国各地的民间美术,探索其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科目美术年级七年级课时1课时时间年月日课题第5课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剪纸类型设计·应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认识民间剪纸艺术,并学会制作剪纸作品。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剪纸艺术的相关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激励学生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剪纸作品的流派、表现手法和装饰手法;欣赏不同题材的剪纸作品,体会中国民间剪纸题材的丰富。
教学
难点
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能力。
教学准备教具:剪纸作品若干、剪刀、彩纸、多媒体课件学具:剪刀、彩纸、画笔
教法与
学法
欣赏、分析归纳总结、体验练习、评价。
教材分析
这节课集欣赏、工艺制作于一体,表现内容丰富,工艺制作韵味十足,具有特色。
通过本节课的工艺制作,使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图形及其寓意,尝试学习制作剪纸的基本技法,唤起学生对传统民间美术的关。
本课是湘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五课《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
本单元包括两个专题:一、剪纸二、中国结。
这一单元集欣赏、工艺制作于一体,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图形及寓意,尝试学习制作剪纸与中国结的基本技法。
通过欣赏与制作唤起学生对传统民间美术的关爱,让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薪火相传,让学生在吸收民族文化精华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有关剪纸和中国结的文化内涵,使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图形及其寓意,尝试学习制作剪纸的基本技法,知道中国结不仅具有造型、色彩之美且因其形、意而名扬天下,充分体现了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良好愿望,使学生感受到浓郁的民族气息,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曾经有人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而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中国的民间美术。
中国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寓意深刻,文化内涵深厚,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美术种类,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一。
民间美术是在我们劳动人民社会生活中发生、发展,流传了几千年的美术品种,它存在于劳动群众生活的衣、食、住、行、用各方面,其品种浩繁,你们知道我们身边有哪些常见形式类型。
(年画、风筝、剪纸、编织、地方民间美术作品)几类典型的作品进行介绍,分析其各自特有的造型特征及审美趣味,使学生初步地、较为全面地了解我国民间美术的辉煌成就。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引导,理解学习掌握民间美术基础知识,进行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思考,更快的进入学习状态。
1.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春节,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各族和装扮呢?谁能说一说呢?(引出剪纸);2.①剪纸的定义( 教具)剪纸是一种镂空的艺术。
主要以纸为材料,经过剪、刻、染等方法,塑造出各种艺术形象,画面美丽而喜庆 , 俗称“剪画”或“窗花”在民间,剪纸通常带有祈福祝愿的意思,如年年有余等②剪纸的工具及材料③剪纸的表现手法(寓意法、谐音法)课内探究1:《三多图》中刻画了哪三种植物?象征着哪三多?包含了什么样的祝福?石榴(多子)“子”同“籽”音佛手(多福)“福”近“佛”音寿桃(多寿)④剪纸形式:单色剪纸、套色剪纸和染色剪纸⑤剪纸的流派北方:粗犷豪放、造型简练。
七年级上册美术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教案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七年级上册美术《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教案题、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教学内容剪纸、中国结教学领域设计·应用时2时执教人赵成伟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激励学生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知识与技能掌握剪纸艺术、中国结的基本制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剪纸艺术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剪纸的表现手法及基本装饰纹样的学习。
教学难点中国结作品的制作。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师范作、材料及工具(剪刀、小刀、蜡光纸、固体胶、草稿本、铅笔、橡皮)教学过程合作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分配一、情景导入。
、播放视频展示过年的喜庆活动。
2、提问:春节期间人们是进行哪些活动表现喜庆吉祥的气氛?、观看视频。
2、独立思考问题。
3、倾听。
体验民间艺术,导入剪纸题。
2二、剪纸的表现手法。
激发创作热情。
、多媒体出示剪纸图片2、出示问题(剪纸艺术的寓意、内容)3、归纳提炼。
、学生欣赏。
2、回答问题。
3、展示、点评、补充。
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
三、纹样学习。
合作、训练。
、讲解纹样。
2、选择适当的形状来装饰喜鹊。
3、归纳提炼。
、倾听理解学习。
2、交流合作完成。
3、展示、点评、补充。
让学生明确不同纹样的灵活运用,追求美感。
8四、剪纸制作方法。
交流。
、出示剪纸三步骤展示图(画、刻、剪)。
2、视频讲解剪法与刻法。
、倾听理解学习。
2、观察思考学习。
学会剪纸的制作方法。
4五、学生创作。
分工、合作。
、出示活动要求。
2、巡回指导。
、明确任务。
2、动手合作。
体验剪纸艺术。
20六、展示评价。
合作、交流。
、提出展示形式(上讲台)。
2、投票评价,提出要求。
、上讲台展示作品。
2、投票、点评。
激励并反馈。
七、作业。
根据本插图设计魅力中国结(鼓励原创)。
让学生自由飞翔。
教学反思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剪纸艺术的相关知识。
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教案教案标题: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和创作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作品,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同时提升学生对传统节日和民俗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喜庆吉祥元素;2. 学习并掌握民间美术的基本技法和表现形式;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4. 提升学生对传统节日和民俗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喜庆吉祥元素;2. 学习并掌握民间美术的基本技法和表现形式。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图片或实物样本、绘画工具、纸张、颜料等;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纸张、颜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样本引导学生回顾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喜庆吉祥元素,如福字、鞭炮、灯笼等。
2. 提问学生对这些元素的了解和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喜庆吉祥元素,如福字、鞭炮、灯笼、舞龙舞狮等,解释其象征意义和作用。
2. 简要介绍民间美术的概念和特点,如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形象生动等。
三、示范与指导(15分钟)1. 展示一些民间美术作品,解读其构图、线条运用、色彩运用等要素。
2. 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基本技法,如素描、线条勾勒、色彩填充等,创作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作品。
四、学生实践(30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和指导,选择一个喜庆吉祥的元素进行创作。
2. 学生可以使用绘画工具、颜料等进行创作,注意运用所学的基本技法和表现形式。
五、作品展示与分享(10分钟)1.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简要介绍创作的灵感和想法。
2. 学生间可以互相欣赏、交流和分享彼此的作品。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努力和创造力。
2.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和研究中国传统节日和民俗,拓展对喜庆吉祥元素的理解和应用。
《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教案授课人:赵丽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知道民间剪纸艺术的发展简史和基础知识了解其艺术特点。
2、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一些剪纸作品探讨出剪纸的寓意方法,在实际动手操作中学会用各种工具剪出各种纸花。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与分析唤起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剪纸的表现手法及基本装饰纹样的学习。
教学难点:剪纸作品的制作。
课前准备工作:1、? 教师准备:对媒体课件、剪纸作品。
2、? 学生准备:剪刀、刻刀、彩纸数张、塑料垫板、棒棒胶、铅笔、橡皮教学过程?:一、组织导入教师展示剪纸作品,并提问:这是一幅什么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回答问题。
教师讲述:这些作品出自农民之手,它不仅表现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事物,也反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些和剪纸有关的基础知识。
(板书课题:民间剪纸)二、学习新课1、剪纸作品的发展历史教师提问:哪位同学知道剪纸作品是怎样产生的?(展示课件,和学生讨论交流,教师进行补充.)2.剪纸作品的表现题材欣赏不同题材的剪纸作品,体会中国民间剪纸题材的丰富。
3.剪纸作品的艺术风格结合剪纸作品欣赏分析并得出结论: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
纸的样式有窗花、墙花、门笺、喜花、枕花、礼花等。
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
(教师板书)4、剪纸作品的分类(重点)结合课件中的图片进行重点讲解,剪纸作品的不同种类(单色剪纸、彩色剪纸,阴刻法、阳刻法)5、剪纸作品的装饰手法(重点)结合课件中的图片进行讲解装饰手法(点纹、月牙纹、云纹、水滴纹、锯齿纹、叶纹等)三、探索实践(本课难点)教师示范剪纸作品的制作方法,示范时配以讲解,注意扩展学生的思路。
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然后再动手实践。
(要求:能灵活运用各种装饰手法独立设计完成一幅剪纸作品,做到造型简洁、富有剪纸情趣,注重创新。
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喜庆吉祥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2. 熟悉并掌握中国传统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形式和技法;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符合传统美学的喜庆吉祥民间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1. 中国传统喜庆吉祥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2. 喜庆吉祥主题的民间美术形式和技法。
教学难点:1.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符合传统美学的喜庆吉祥作品;2. 表达个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取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介绍今天的教学主题: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
2. 引导学生谈谈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为学习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作品打下基础。
二、知识讲解(30分钟)1. 中国传统喜庆吉祥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10分钟)(1)喜庆吉祥的含义:对人们来说,喜庆吉祥是一种对生活的追求和赞美。
中国传统民间文化中,喜庆吉祥代表了幸福、吉祥、和谐等象征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喜庆吉祥的民俗活动、场所、器物等都有着非常独特、丰富的文化内涵。
(2)喜庆吉祥的象征意义: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每一个节日、家庭、场所、器物等,都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
比如中国传统年画,常常选取小孩、鸭子、鱼、虫子等作为主题,寓意着“多孩多子、出生平安、添财进宝、满腹福气”;红色布衣、锅、碗、筷子以及一些草编制品,寓意着“团圆、繁荣、福气”。
2. 喜庆吉祥主题的民间美术形式和技法(20分钟)(1)中国传统年画:作为一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喜庆吉祥主题民间美术作品,中国传统年画是中国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特点是画面明快、色彩鲜艳、主题热烈、寓意丰富、构图生动、点缀准确。
(2)窗花、红灯笼、鼓簧灯等:在过年的时候,很多家庭会贴上窗花、挂起红灯笼等喜庆的装饰品,这些东西都是非常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美术作品。
窗花的特点是造型精美、线条流畅,构图平衡、配色丰富;红灯笼的特点是形状奇特、色彩鲜艳、造型玲珑、饰物精致。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传统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作品案例,进行分析和解读。
《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民间美术的基本类型、特点和价值。
2. 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民间美术的基本类型:剪纸、年画、泥塑、布艺、石刻等。
2. 民间美术的特点:寓意吉祥、形式多样、色彩丰富、地域特色鲜明等。
3. 民间美术的价值:传承文化、丰富生活、增进交流、促进创新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民间美术的基本类型、特点和价值。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民间美术的美学特点和文化内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类型、特点和价值。
2. 展示法:展示民间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创作民间美术作品,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作品,引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类型、特点和价值。
3. 作品欣赏:展示一系列民间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理解其寓意和美学特点。
4. 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创作一幅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总结课堂教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基本类型、特点和价值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民间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 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七、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有关民间美术的图片、视频等。
2. 图书资源:有关民间美术的书籍、画册等。
3. 实物资源:民间美术作品、制作材料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民间美术的基本类型、特点和价值。
2. 第3-4课时:欣赏和分析民间美术作品。
3. 第5-6课时:实践环节,学生创作民间美术作品。
4. 第7-8课时:总结与反馈,评价学生的作品。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民间美术展览或博物馆,加深对民间美术的了解。
《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教案
授课人:赵丽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知道民间剪纸艺术的发展简史和基础知识了解其艺术特点。
2、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一些剪纸作品探讨出剪纸的寓意方法,在实际动手操作中学会用各种工具剪出各种纸花。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与分析唤起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剪纸的表现手法及基本装饰纹样的学习。
教学难点:
剪纸作品的制作。
课前准备工作:
1、? 教师准备:对媒体课件、剪纸作品。
2、? 学生准备:剪刀、刻刀、彩纸数张、塑料垫板、棒棒胶、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
一、组织导入
教师展示剪纸作品,并提问:这是一幅什么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回答问题。
教师讲述:这些作品出自农民之手,它不仅表现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事物,也反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些和剪纸有关的基础知识。
(板书课题:民间剪纸)
二、学习新课
1、剪纸作品的发展历史
教师提问:哪位同学知道剪纸作品是怎样产生的?(展示课件,和学生讨论交流,教师进行补充.)
2.剪纸作品的表现题材
欣赏不同题材的剪纸作品,体会中国民间剪纸题材的丰富。
3.剪纸作品的艺术风格
结合剪纸作品欣赏分析并得出结论: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
纸的样式有窗花、墙花、门笺、喜花、枕花、礼花等。
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
(教师板书)
4、剪纸作品的分类(重点)
结合课件中的图片进行重点讲解,剪纸作品的不同种类(单色剪纸、彩色剪纸,阴刻法、阳刻法)
5、剪纸作品的装饰手法(重点)
结合课件中的图片进行讲解装饰手法(点纹、月牙纹、云纹、水滴纹、锯齿纹、叶纹等)
三、探索实践(本课难点)
教师示范剪纸作品的制作方法,示范时配以讲解,注意扩展学生的思路。
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然后再动手实践。
(要求:能灵活运用各种装饰手法独立设计完成一幅剪纸作品,做到造型简洁、富有剪纸情趣,注重创新。
)
四、成果展示
分组展示学生作品,请部分学生阐述表现意图,进行作业点评,评出《最佳创意奖》和《最佳作品奖》。
五、课堂小结
师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
剪纸来自民间,表现民间,我们要从民间剪纸中吸取营养,多看,多想、多动手,一定会创作出好作品。
作为一种充满民族意识和人情味的文化现象,民间剪纸早已走出了农家小院走向了世界,名扬四海,成为全人类的文化财富与艺术瑰宝。
愿这棵古老的艺术之树常绿常新。
也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学将它继承下来发扬光大。
作业设计:
练习用刻纸的方法创作一幅剪纸作品。
要求:造型美观、装饰手法丰富,阴阳刻法不限
板书: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