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新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信息窗1(2)(精品获奖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76.00 KB
- 文档页数:23
参加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活动青岛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信息窗1:方程的意义山东省高密市井沟镇呼家庄小学王化聚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5--60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2、借助天平让学生亲自参与操作和实验,在经历天平由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动态过程中,加深对方程及等式意义的理解。
3、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唤起学生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老师带来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几幅图片。
我们应该保护这些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
今天这节课,就以这三种动物为话题,来研究其中的数学问题。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1、找出白鳍豚这组资料的等量关系,用字母表示。
(1)提问:我们先来看白鳍豚的这组资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白鳍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临灭绝。
1980年约有400只,比2004年多300只。
(2)根据情境图所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根据“1980年约有400只,比2004年多300只”这句话写出等量关系式。
(3)先自己写一写,再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2004年只数 + 300只=1980年只数1980年只数- 2004年只数=300只1980年只数-300只=2004年只数(4)教师板书“2004年只数+300只=1980年只数”这个等量关系式,并提问: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这个等量关系吗?先自己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汇报:如用a表示2004年的白鳍豚只数,上面的等式就可写成a+300=400。
(5)教师小结:刚才大家用了不同的字母来表示未知数。
其实一般情况下,我们用字母x来表示未知数。
上面的等式就可写成x+300=400(板书)。
2、借助天平理解等式的意义。
根据“x+300=400”:等号左边求得是哪一年的只数?(1980年的只数)等号右边是哪一年的只数?(1980年的只数)像上面这样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等式有哪些特点呢?下面,我们借助天平来研究一下。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简易方程2》青岛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简易方程2》,青岛版。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章节是《简易方程2》,主要内容包括:理解等式的性质,掌握方程的解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等式的性质,掌握方程的解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理解等式的性质,掌握方程的解法。
难点是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PPT和一些实际问题的例子,同学们需要准备好纸和笔,做好笔记。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同学们可以一起思考,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
2. 讲解:我讲解等式的性质,如何通过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
3. 练习:同学们跟随我一起做几个例题,巩固刚学的知识。
4. 应用:我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同学们分组讨论,如何将其转化为方程,并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上会写明等式的性质,以及解方程的步骤。
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 请同学们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通过等式的性质来解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应该已经掌握了等式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课后多练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也欢迎同学们在课后找我讨论问题,让我们一起进步。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在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简易方程2》中,我们主要学习理解等式的性质,掌握方程的解法,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这些内容对于同学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是数学基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等式的性质,掌握方程的解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是我们教学的重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在本节课中,重点是理解等式的性质,掌握方程的解法。
难点是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
教案:《认识方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概念,能够正确识别方程中的未知数和等式。
2. 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水平。
3. 引导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信息窗1《认识方程》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能正确识别方程中的未知数和等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方程的概念。
例如:小明和小红一共摘了30个苹果,小明摘了20个,请问小红摘了多少个?请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等式,发现等式的特点,理解等式的意义。
(2)让学生尝试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方程的特点,理解方程的概念。
(3)让学生举例说明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3. 实践应用(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32页的练习题,巩固方程的概念。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4. 总结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总结方程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P32页的练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用方程表示一个问题,并解答。
六、板书设计《认识方程》1. 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2. 方程的特点:等式两边相等,含有未知数。
3. 方程的意义:表示两个数量相等的关系。
4. 方程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了方程的概念,能够正确识别方程中的未知数和等式。
在实践应用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和评价还不够到位,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八、课后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解简易方程(一)方程的意义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分类、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
3、让学生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
教学难点:用方程的思想刻画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一、情景呈现,抽象模型1-1.老师这有一台简易天平。
关于天平.你们都了解些什么?1-2.(借助天平边演示边问)在天平的左盘放上两袋100克的食物,右盘放上一个200克的砝码,天平怎么样了?1-3.平衡了。
会不会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天平现在的状况?1-4.这么个简单的式子,能表示天平现在的状况?左边表示的是什么,右边表示的是什么?1-5.(指着算式说)正因为食物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所以天平平衡了。
1-6.将左盘的食物换成两袋30克的食物,天平还平衡了吗?为什么?谁能用个式子表示天平现在这种不平衡?1-7.是呀,因为两盘物体质量不相,所以天平就不平衡,那么,怎样才能使它平衡呢?1-8.这儿有一袋小豆,它的质量不知道,我们可以怎么表示?将这袋x克的小豆加在轻的一端,让学生观察天平的状态并用式子表示?60+x表示的是什么?200表示的是什么?1-9.出示一盒牛奶,告诉学生它的质量是275克,让学生猜想如果将它放在天平的左盘里会怎样?提示学生用式子表示(275>200),然后请一位同学将盒内的牛奶喝掉一些。
剩下的牛奶的质量可以怎么表示?如果将剩下的牛奶放回天平左盘,天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又可以用什么式子表示呢?二、引导分类,构建概念2-1.刚才我们用了这么多的式子来描述天平的平衡情况。
你能按天平的平衡情况将这些式子分分类吗?2-2.按学生的汇报将平衡和不平衡的归到一起。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教案上册信息窗1—方程的意义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5--60页。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充分理解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学重难点是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和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本信息窗展示的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鳍豚、大熊猫、东北虎的图片以及相关文字说明。
其主要信息有白鳍豚数量的变化情况;野生和人工养殖的大熊猫数量的关系;2003年与2010年人工繁育东北虎数量的比较。
根据上述信息,引导学生提出相应问题,进而研究方程的意义。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2、借助天平让学生亲自参与操作和实验,在经历天平由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动态过程中,加深对方程及等式意义的理解。
3、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唤起学生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老师带来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几幅图片。
(课件出示信息窗1的三幅动物图片)我们应该保护这些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
今天这节课,就以这三种动物为话题,来研究其中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鳍豚、大熊猫、东北虎的数量变化情况的情境引入课题,学生比较感兴趣,乐于探究,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1、找出白鳍豚这组资料的等量关系,用字母表示。
(1)提问:我们先来看白鳍豚的这组资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白鳍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临灭绝。
1980年约有400只,比2004年多300只。
(2)根据情境图所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根据“1980年约有400只,比2004年多300只”这句话写出等量关系式。
(3)先自己写一写,再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2004年只数+ 300只=1980年只数1980年只数-2004年只数=300只1980年只数-300只=2004年只数(4)教师板书“2004年只数+300只=1980年只数”这个等量关系式,并提问: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这个等量关系吗?先自己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简易方程1》青岛版教学内容《简易方程1》主要围绕线性方程的解法进行讲解,教学内容包括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的解法、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内容将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从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通过分析和求解方程来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知道方程是表示两个数量相等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抽象能力。
教学难点1. 方程概念的理解,特别是等式与方程的区别。
2. 方程解法的熟练运用,尤其是移项和合并同类项。
3.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模型的抽象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计算器。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 利用实际问题引入方程的概念,如“小明买了3本书和2支笔,一共花了25元,每本书和每支笔的单价分别是多少?”- 引导学生从问题中抽象出方程模型,如3x 2y = 25。
第二阶段:讲解与示范- 讲解方程的解法,包括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步骤。
- 示范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强调每一步的注意事项。
第三阶段:练习与应用-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解方程的步骤。
-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会方程的实用价值。
第四阶段:总结与反思- 总结解方程的步骤和要点。
- 让学生反思自己在解题过程中的困难与收获。
板书设计板书将按照教学过程逐步展开,包括方程的概念、解法步骤、注意事项等。
每个阶段结束时,将总结要点并突出重点。
作业设计作业将包括基本练习题、挑战题和实际应用题,以巩固学生对方程解法的理解和应用。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和学习表现,调整教学方法,以确保教学效果的优化。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教案根据《简易方程1》的教学要求设计,力求通过严谨的教学流程和合理的练习设计,帮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能够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简易方程信息窗2【教学内容】解x+a=b或x-a=b的方程【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学习解形式为x±a=b的方程。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应用意识。
【学习过程】一、板书课题过渡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解方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进一步巩固上一节课的知识。
二、出示目标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三、做一做1、下面的方程你打算怎样算。
①X+0.3=1.8② X-1.5=4③X-6=7.6④X+5=322、我会填。
(1)含有()的()叫方程。
(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叫方程的解。
(3)求()叫做解方程。
(4)x-15=20 这个方程的解是()3、我会选(1)χ+32=76的解是()A、χ=42B、χ=144C、χ=44(2)χ-12=4的解是()A、χ=8B、χ=16C、χ=23(3)χ+8=60的解是()A、χ=480B、χ=52C、χ=7.5(4)χ -3.5 =1.5的解是()A、χ=5B、χ=20C、χ=2四、自主练习:1、学生自己独立解答2、教师先带领学生读懂题意,在自己独立完成。
3、体会分析题意,自己独立解答。
4、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合理使用教材,练习中注意专项练习与综合练习相结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有利于学生掌握本课的重点,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教案上册信息窗1—方程的意义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5--60页。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充分理解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学重难点是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和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本信息窗展示的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鳍豚、大熊猫、东北虎的图片以及相关文字说明。
其主要信息有白鳍豚数量的变化情况;野生和人工养殖的大熊猫数量的关系;2003年与2010年人工繁育东北虎数量的比较。
根据上述信息,引导学生提出相应问题,进而研究方程的意义。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2、借助天平让学生亲自参与操作和实验,在经历天平由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动态过程中,加深对方程及等式意义的理解。
3、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唤起学生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老师带来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几幅图片。
(课件出示信息窗1的三幅动物图片)我们应该保护这些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
今天这节课,就以这三种动物为话题,来研究其中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鳍豚、大熊猫、东北虎的数量变化情况的情境引入课题,学生比较感兴趣,乐于探究,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1、找出白鳍豚这组资料的等量关系,用字母表示。
(1)提问:我们先来看白鳍豚的这组资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白鳍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临灭绝。
1980年约有400只,比2004年多300只。
(2)根据情境图所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根据“1980年约有400只,比2004年多300只”这句话写出等量关系式。
(3)先自己写一写,再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2004年只数+ 300只=1980年只数1980年只数-2004年只数=300只1980年只数-300只=2004年只数(4)教师板书“2004年只数+300只=1980年只数”这个等量关系式,并提问: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这个等量关系吗?先自己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