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1990年-2017年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后发现,死亡率第一的是卒中
- 格式:docx
- 大小:17.19 KB
- 文档页数:4
最新:全球卒中数据报告解读(完整版)摘要2022年,世界卒中组织在旗下《国际卒中杂志》上发表了2项最新全球卒中统计报告,更新了全球的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布,分析了性别和地理差异,并提供了卒中归因危险因素最新数据。
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卒中仍然是世界上第二大死亡原因,也是第三大残疾合并死亡原因。
从1990年至2019年,卒中的疾病负担(按绝对病例数计算)大幅增加,目前全球卒中负担以较大比例分布于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且70岁以下人群卒中患病率和发病率显著增加。
全球卒中的五大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收缩压、高体重指数、高空腹血糖、大气颗粒物污染和吸烟。
中国卒中防治正面临巨大挑战,卒中已成为中国成人致死、致残的第一位病因,也是中国伤残调整生命年的首位原因。
全球卒中疾病负担从1990年至2019年,全球卒中的疾病负担(按绝对病例数计算)大幅增加,卒中的发病率增加了70.0%,卒中死亡人数增加了43.0%,卒中导致的DALY增加了32%。
2019年,全球范围内估计共有1220万新发卒中患者[95%不确定区间(UnCertaintyinterval z UI)1100万~1360万],患病人数估计达1.01亿,卒中导致了1.43亿DALY o 全球25岁以上的成年人中,每4人就有1人在其一生中会发生卒中。
全球卒中发病和死亡情况总体概况2019年,全球范围内估计共有1220万新发卒中患者(1100万~1360万),患病人数估计达1.01亿,卒中导致了1.43亿DALY o 卒中的发病呈年轻化趋势,每年有超过16%的卒中发生在15-49岁的人群中,62%以上的卒中发生在70岁以下人群中。
曾经历过卒中且目前健在的患者中,15~49岁的人群占22%,70岁以下人群占67%,其中56%为女性。
卒中导致了650万人死亡(51%是男性),其中6%发生在15~49岁人群中;34%发生在70卒中信息BB ©全球毒年诃1220万新发卒中, 每3眇钟有一个全球89%的卒中死亡及卒中后 遢症发生在中低收入国事. 。
急救护理路径在急诊脑卒中患者溶栓绿色通道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2-12-20T02:13:37.738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25期作者:胡蓓蕾[导读] 探究急救护理路径在急诊脑卒中患者溶栓绿色通道中的应用效果。
胡蓓蕾上海市松江区泗泾医院上海 201601摘要:目的:探究急救护理路径在急诊脑卒中患者溶栓绿色通道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医院2021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70例急诊溶栓治疗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急救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急救时间指标以及神经功能损伤情况。
结果:研究组急救时间短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脑卒中患者溶栓绿色通道急救采用急救护理路径能够缩短患者抢救时间,降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情况,值得临床急救推广。
关键词:急救护理路径;急诊脑卒中;溶栓治疗;绿色通道;应用效果脑卒中疾病作为急诊常见疾病,具有发生突然,进展迅速特点,属于缺血性或出血性的脑部疾病,如果疾病发生后,在短时间内未对患者进行抢救,极易造成患者出现神经功能障碍,严重情况造成患者死亡。
临床急救护理路径能够为患者建立绿色通道,缩短患者救治时间,以此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对患者疾病预后价值显著[1]。
基于此,研究以医院2021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70例急诊溶栓治疗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急救护理路径临床可实践性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医院2021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70例急诊溶栓治疗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5例。
对照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56-78岁,平均年龄(65.12±2.45)岁,发病时间1-4h,平均时间(2.01±1.01)h;研究组男25例,女10例,年龄55-76岁,平均年龄(65.15±2.40)岁,发病时间1-4h,平均时间(2.05±1.03)h。
1 中国城市居民死亡率居第一位的死因是:BA意外事故B肿瘤C冠心病D肺心病2 女性,26岁,右乳外上象限有一直径约2cm大小的圆形肿块,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可移动,不疼,此肿块可能是DA乳腺癌B乳腺增生症C乳腺纤维瘤D乳腺纤维腺瘤E乳腺炎症肿块3 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性鳞癌的原发部位最可能是BA甲状腺B胃C肺D乳腺E肝4 艾滋病患者常见的恶性肿瘤是BA鼻咽癌 B Kaposi肉瘤C食管癌D胃癌E乳腺癌5 胃癌最常以下列哪种方式发生转移BA血行转移B淋巴结转移C直接蔓延D腹腔种植E以上都不是6 关于胃癌,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DA胃癌占我国消化道肿瘤的第一位B胃癌发病年龄以40-60岁多见C胃癌多发生在胃窦,其次是胃小弯D胃大弯和前臂一般不发生胃癌E贲门区的胃癌比胃大弯更常见7 关于胃癌,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CA早期胃癌是指局限在粘膜和粘膜下层的胃癌B小胃癌是指病灶0.6-1.0cm的胃癌C早期胃癌均无淋巴结转移D微小胃癌是指直径小于等于0.5cm的胃癌E小胃癌和微小胃癌根治术后5年存活率几乎达100%8 关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下列哪项是正确的DA胃癌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关系B淋巴结转移不是胃癌的主要转移途径C无跳跃式淋巴结转移D恶性程度较高或较晚期的胃癌可转移至锁骨上淋巴结E区域淋巴结转移部位与原发肿瘤的部位无关9男性,42岁,上腹部烧灼样痛半年,近一周排柏油样便,为确诊,应首选下列哪项检查EA X线胃肠钡餐透视B 上腹部CT检查C 便潜血检查D B超E 胃镜10 胃窦部肿块型胃癌约6x4x4cm大小,已累及浆膜层,CT检查左肝外叶已有3cm大小转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
在种移灶,胰腺正常。
该病人的治疗应选择DA已无法手术,行全身化疗发B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C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左肝动脉栓塞术D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左肝外叶切除术E胃空肠吻合术11男,60岁,上腹部不适,隐痛,胀满,食欲减退30余天,服酵母片、苏打片等均无效,无谓病史。
13.中国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诊疗指导规范中国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诊疗指导规范目录一、术前诊治流程(一)院前急救(二)院内急救二、适宜患者选择(一)适应证(二)禁忌证三、术前患者评估(一)临床评估(二)实验室检查(三)影像学评估(四)快速筛选工具四、麻醉规范(一)术前评估(二)麻醉方式及麻醉药物的选择(三)术中管理(四)苏醒与拔管五、血管再通策略(一)溶栓决策(二)通路建立(三)机械取栓(四)复杂病变的处理(五)术中用药六、术后规范管理(一)药物管理(二)血压监测与控制(三)血糖监测与控制(四)疗效评估脑卒中是人类致死、致残的重大疾病之一。
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国家脑卒中筛查数据显示,40~74岁居民首次脑卒中标化发病率由2002年的189/10万上升到2013年的379/10万,平均每年增长8.3%。
疾病负担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为276.75/10万、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为126.34/10万。
而且我国脑卒中发病人群中年龄<70岁的患者比例持续增加,逐步呈年轻化的趋势。
目前,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国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2017年,我国城市居民脑卒中死亡率为126.48/10万,农村脑卒中死亡率为157.00/10万。
在新发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占总体的70%,因此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救治水平关系到我国居民的健康。
虽然静脉溶栓(intravenous thrombolysis,IVT)是治疗AIS的有效方法,然而对于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AIS with large vessel occlusion,AIS-LVO)血管再通率较低,IVT的疗效欠佳。
因此,自20世纪80年代起就已经有学者开始探索经动脉内采用药物溶栓、机械碎栓、支架置入和机械取栓(mechanical thrombectomy,MT)等方法开通闭塞血管,但始终未获得明确疗效的高级别临床试验支持。
中国脑卒中流行概况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和复发率高等特点,2008年公布的中国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显示,脑血管病是中国国民第一位死亡原因[1]。
世界卫生组织MONICA研究表明,中国脑卒中发生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2]。
脑卒中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就脑卒中流行情况及主要危险因素进行综述。
标签:脑卒中;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中国卒中协会2015年首次发布的中国卒中流行报告显示[3],目前我国每年新发脑血管病患者约270万,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的患者约130万,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每21秒就有人死于脑卒中,脑卒中是中国居民第一位死因。
脑卒中给中国造成的经济负担每年高达400亿元,且呈上升趋势。
研究证据表明,80%以上的脑卒中是可以通过控制危险因素来实现早期预防的[3]。
掌握脑卒中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进行脑卒中疾病负担研究,了解脑卒中分布规律,可以为进行优先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探索脑卒中危险因素,进行分级管理,提高公众对危险因素的知晓率,是实现脑卒中三级预防的重要手段。
1 脑卒中流行情况1.1 脑卒中患病率:中国卫生服务调查四次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脑血管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城市地区脑血管病患病率高于农村地区,但城乡差异近年来基本消除[4](图1)。
2015中国脑卒中大会上中国工程院王陇德院士等公布了中国31省市60余万居民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5],中国40岁以上居民的脑卒中患病率为2.37%。
随着年龄增长脑卒中患病率大幅上升(图2)。
研究还发现,男性比女性脑卒中患病率更高(1.23:1.00),郊区居民脑卒中患病率高于城市居民(2.5% vs 2.2%)。
1.2 脑卒中发病率:据统计[6],2010年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年龄标化发病率为240.58/10万(95%CI 178.00~310.63),出血性脑卒中年龄标化发病率为159.81/10万(95%CI 117.90~211.92)。
・910・中国卫生统计2020年12月第37卷第6期2017年中国城乡居民死因别累积死亡率分析张慧君1王晓萱2王洪源'△1.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100191)2. 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检验学系△通信作者:王洪源,E-mail : why_w2003@ 163. com【提要】目的了解2017年中国城乡居民死亡风险,探讨死因别累积死亡率在死因分析中的意义。
方法采用 多减量寿命表方法计算死因别累积死亡率,结合死因别死亡率、死因构成对中国居民死亡风险进行描述及对比分析。
结果2017年中国居民各系统死亡风险排前四位的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占全部死亡的 85%以上(城市88. 05%,农村89. 65% )。
2017年中国农村居民死亡风险高于城市,其全死因累积死亡率达到5% ,50%的 年龄均小于城市居民。
婴幼儿时期死亡风险占比较高的疾病类型为起源于围生期的情况,青少年时期为损伤与中毒。
随 着年龄的增长,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逐渐上升为主要死因。
2017年城市居民恶性肿瘤死因别累积死亡率为 21. 15%,累积率为43.47%,相对误差为105. 54%。
农村居民恶性肿瘤死因别累积死亡率为18. 16%,累积率为34.47% , 相对误差为89.78%。
结论2017年中国居民死亡情况具有城乡差异、年龄差异,循环系统疾病、肿瘤死亡风险较大。
死 因别累积死亡率是衡量某一时点某人群死亡风险的指标,可在未引入外部信息的情况下消除人口构成的影响,客观准确 的评价各疾病的死亡风险,直接用于比较,而不考虑竞争风险计算分死因的累积死亡率是不合理的。
【关键词】死因别累积死亡率多减量寿命表竞争风险死因分析【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ADOI 10. 3969/j.issn. 1002 -3674. 2020.06.029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死 亡谱在发生变化。
中国脑卒中死亡数据发布近二、三十年来,脑卒中已成为严重危害中国居民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该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2008年公布的中国第三次居民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脑血管病已在各种死亡原因中上升为第一位。
那么,脑卒中人群死亡率在过去的30年间到底是否在持续上升呢?本文以近期完成的全国脑血管病流行病学专项调查结果,复习相关文献并对中国脑卒中死亡率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
一、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1、2013全国脑卒中流行病学专项调查数据2017年1月,中国脑卒中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在美国著名杂志Circulation主刊发表。
此项调查由中国国家科技部和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支持,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全国脑血管病防治研究办公室)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共同完成。
调查在经过严格分层抽样的全国疾病监测点开展,包括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7个县(区)。
按照脑卒中患病率约1%的抽样估算,确定调查样本(全年龄组)人群60万人。
此项调查的研究设计由两个专业团队完成,第一步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调查员完成初筛调查,第二步对发现的所有确诊和可能的卒中病例以及在2012年9月1日至2013年8月31日时间段内死亡的卒中病例由神经内科医生再次复核确诊,确保了诊断的可靠性。
调查结果显示,脑卒中死亡(粗)率为127.2/10万,加权率为85.9/10万。
年龄调整死亡率(用WHO世界人口)农村地区为116.8/10万,显著高于城市居民的74.9/10万。
2、早期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曾经进行过几次规模较大的脑卒中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也是由神经科医生入户调查,诊断标准与2013年调查基本一致。
只是80年代初期CT刚刚引入中国,卒中患者绝大多数是临床诊断,在卒中亚型的分类诊断上准确性相对较差。
2013年调查患者的影像学(CT/MRI)检查诊断率已经超过90%,大大提高了对卒中亚型和死亡诊断的准确性。
一、单项选择题(共5题,共计100分)
1.根据2019年柳叶刀刊登的文章,对30年来中国居民死亡的10大原因变化趋势分
析,2017年我国居民死亡原因占第一位的是(C)
•A、肺癌
•B、缺血性心脏病
•C、中风
•D、肝癌
•E、慢性阻塞性肺病
我要纠错
2.对于中国居民来说,哪个人群面临更大的中风的发病风险概率(E)
•A、中国女性
•B、中国的年轻人
•C、中国男性
•D、中国的老年人
•E、中国的男性人群,不论年龄
我要纠错
3.为什么强调管理与生活方式相关的慢性病需要组建医患同盟(E)
•A、因为这类疾病不能单靠药物治疗解决
•B、因为病人的理解力不同需要加强健康教育
•C、因为病人的病情不同,需要个性化治疗管理
•D、因为病人改变行为需要健康管理师(护士)协助完成
•E、以上都是
我要纠错
4.落地医患同盟建立的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E)
•A、构建医患信任
•B、组建团队提供规范照护
•C、团队成员具有全面解决问题的能力
•D、具有专科技术力量的支持
•E、以上五个环节缺一不可
我要纠错
5.形成医患同盟必备条件中,首要的是(A)
•A、建立医患信任
•B、准备齐最新最贵的药品
•C、加强对患者的说服教育
•D、吓唬患者不听话会早死的
•E、患者只要有问题就赶快转诊。
1、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确定的2030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将达到()岁。
A.76B.77C.78D.79标准答案:D2、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A.心脑血管疾病B.恶性肿瘤C.传染性疾病D.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标准答案:D3、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是()。
A.肿瘤B.心血管疾病C.损伤/中毒D.呼吸疾病标准答案:B4、健康中国建设的核心是()。
A.以发展经济为中心B.以降低医疗费用为目标C.以人民健康为中心D.以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为中心标准答案:C5、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任务要求,并在会后将健康中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会议是()。
A.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B.全球健康促进大会C.十八届五中全会D.十八届六中全会标准答案:C6、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坚持()。
A.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B.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发展思想C.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思想D.以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标准答案:A7、健康中国建设要遵循()。
A.制度优先的原则B.健康优先的原则C.经济优先的原则D.环境优先的原则标准答案:B8、“健康中国2020”战略的重大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
A.提高人民群众健康B.解决危害城乡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C.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D.人人享有健康标准答案:C9、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是()。
A.健康中国建设B.提升公民健康素养C.健康教育D.健康促进标准答案:A10、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履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际承诺的重大举措是()。
A.提升公民健康素养B.健康中国建设C.健康教育D.健康促进标准答案:B11、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最早在()年提出。
A.2000B.2001C.1999D.1998标准答案:A12、根据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所取得的成就,各国领导人在联合国召开会议,通过了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年。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知识考核练习题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1.我国慢性病的流行现状不包括: ()A高患病率B高疾病负担C与老龄化趋势有关D与社区卫生管理有关E生活方式不合理2.在我国城镇居民中,占死亡原因首位的是()A高血压B冠心病C癌症D糖尿病E COPD3.我国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 ()A吸烟B乙型肝炎病毒及其他病毒感染C膳食营养因素D职业因素E以上都是4.肿瘤的最主要病因是()A基因突变B遗传C不良生活方式D性格导致E先天因素5.慢性病最主要的因素包括()A不合量膳食B吸烟C体力活动不足D肥胖与超重E以上都包括6.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约有15-20%的癌症与病原体感染有关,特别是与()的感染有关A细菌B病毒C支原体D衣原体E真菌7.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A心血管疾病B泌尿系统疾病C消化系统疾病D呼吸道疾病E内分泌系统8.下列关于诊室血压测量血压测量方法的描述,错误的是()A选择符合国际标准及中国高血压联盟认证的电子血压计进行测量B袖带的大小要适合患者的上臂臂围C被测者测量前1小时应该避免剧烈运动,进食,喝含咖啡的饮料D被测量者应该坐于有靠背的座椅上,使上臂,血压计及心脏处于同一水平E袖带下缘应该在肘弯上4CM9.国内动态血压的正常值参考标准为24小时平均值为()A<120/80mmHgB<130/80mmHgC<120/90mmHgD<130/90mmHgE<140/90mmHg10.下列不属于高血压高危人群的是()PA收缩压介于120-139mmHg之间和或舒张压介于80-89mmHg之间B超重或肥胖,BMI≧24KG/M2C病毒感染D高血压家族史(一,二级亲属)E长期膳食高盐11.下列哪项不是高血压的发病因素()A高钠盐饮食B紧张刺激C高纤维膳食D超重与肥胖E饮酒12.原发性高血压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是()A年龄B超重和肥胖C性别D遗传E种族13.体内胰岛素的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紊乱的是()A冠心病B高血脂C高血压D糖尿病E脑卒中14.我国糖尿病的流行特点不包括()A 患病率呈上升趋势B 患病率城市高于农村C 随年龄增加患病率升高D 患病率农村高于城市E 2型糖尿病占全部糖尿病的90%-95%15.关于糖尿病,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2型糖尿病与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关系密切B糖尿病的特点是慢性高血糖C 2型糖尿病与胰岛素作用障碍有关D 1型糖尿病患病率低于2型糖尿病E糖尿病伴有葡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16.胰岛素抵抗常伴有()A 高胰岛素血症B 低胰岛素高血糖素血症C 低胰岛素血症D 血胰岛素水平正常E 高胰岛素高血糖素血症17.当出现胸闷,胸痛,持续几秒至几十秒,这可能是出现了()A脑出血B高血压C冠心病D糖尿病E 恶性肿瘤18.()是发生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A高血压B超重C肥胖D高血脂E 糖尿病19.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方法是()A头部X线B头颅CTC头颅MRID脑动脉血管造影E PET-CT20.脑出血和脑梗死重要的危险因素是()A高血压B心脏病C糖尿病D血脂异常E吸烟21.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可靠的诊断标准是()A头痛和呕吐B脑膜刺激征C腰穿时发现血性脑脊液D一侧动眼神经麻痹E偏瘫22.COPD简称()A慢性阻塞性肺疾病B原发性高血压C2型糖尿病D支气管炎E蛛网膜下腔出血23.COPD的主要症状为()A慢性咳嗽B咳痰C气短或呼吸困难D喘息和胸闷E以上都是24.COPD的标志性症状为()A 慢性咳嗽B咳痰C气短或呼吸困难D喘息和胸闷E食欲减退25.COPD的首发症状是()A慢性咳嗽B气短C咳痰D呼吸困难E胸闷26.COPD诊断的金标准是()A心电图B胸部X线检查C血气检查D肺功能测定指标E胸部CT27.正常人的空腹血糖为()A 2.8-4.4 mmol/LB 3.9-6.1mmol/LC 6.1-7.0 mmol/LD 7.0-7.8 mmol/LE 7.8-10.0 mmol/L28.我国成年人高血压的标准是()A.收缩压≥150mmHg,舒张压≥95mmHgB.收缩压≥110mmHg,舒张压≥75mmHgC.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D.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E.收缩压≥130mmHg,舒张压≥85mmHg29.肥胖是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这些疾病包括()A. 2型糖尿病、癫痫、高血压、脑卒中和多种癌症B. 心血管病、高血压、脑卒中、胃炎和多种癌症C. 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压、脑卒中和多种癌症D. 心血管病、高血压、癫痫、脑卒中和多种癌症E. 心血管病、高血压、脑卒中、癫痫和代谢综合征第二部分多项选择题1.我们平常所说的慢性病,它的主要特点包括:()【多选题】A病因复杂B潜伏期较短C病程长D不可逆性E没有明确的患病时间2.慢性病致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 ()【多选题】A 环境危险因素B行为危险因素C宿主危险因素D临床治疗因素E保险制度因素3.长期过量饮酒相关联的疾病是()【多选题】A癌症B肺结核C肝脏疾患D心血管疾病E 骨质疏松4.职业性恶性肿瘤包括:()【多选题】A石棉所致肺癌B笨所到处白血病C砷所致肺癌D砷所致皮肤癌E石棉所致间皮瘤5.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是()【多选题】A食盐的过度摄入B肥胖C大量饮酒D遗传因素E性别6.哪些人容易得高血压()【多选题】A肥胖的人B喜欢吃咸食的人C饮酒过多者D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E工作压力大的人7.高血压可能是以下哪些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多选题】A SARSB脑卒中C冠心病D慢阻肺E肺炎8.预防糖尿病的关键内容包括:()【多选题】A减肥B体力活动和运动C合理的营养与膳食指导D着重心理治疗E要注重食品卫生9.下列可以判断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指标是()【多选题】A生育畸形胎儿妇女B母亲和姐姐有糖尿病C体重指数(BMI)为27D空腹血糖小于5.0E收缩压160 mmHg,舒张压为90 mmHg,曾发生心绞痛10.属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是()【多选题】A有糖尿病家族史者B高血压患者C肥胖者D经济收入低者E不爱运动者11.根据WHO(1999)糖尿病诊断标准,检查发现()即可称为糖调节受损(糖尿病前期) 【多选题】A空腹血糖7.4 mmol/LB空腹血糖7.0 mmol/LC空腹血糖6.4 mmol/LD餐后血糖11.6 mmol/LE餐后血糖大于或等于10.6 mmol/L12.我们常说的冠心病分型,包括:()【多选题】A无症状性心肌缺血B心绞痛C心肌梗死D缺血性心肌病E猝死13.典型的心绞痛特点包括()【多选题】A由于体力活动,情绪激动等因素而诱发B常出现在心前区或胸骨体上中段的后方C针刺样疾痛或刀扎样D 1—5分钟会自行缓解E压迫、紧缩或发闷14.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 ABCDE )A高血压B血脂异常和高胆固醇血症C超重和肥胖D糖尿病E生活方式和多种危险因素的联合作用15.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多选题】A高血压和糖尿病B心脏病和血脂异常C吸烟和饮酒D肥胖E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6.脑卒中的预防措施有()【多选题】A心律失常的及时治疗B适当运动C足量的蔬菜水果D学会缓解生活和工作压力E预防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17.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多选题】A脑外伤B脑血管畸形C高血压D烟雾病E颅内动脉瘤18.以下属于COPD的高危人群的是()【多选题】A经常饮酒者B有长期吸烟者C慢性咳嗽,咳痰症状者D儿时反复下呼吸道感染E接触有机粉尘者19.COPD的危险因素包括()【多选题】A吸烟B感染C空气污染D职业性粉尘E糜蛋白酶含量增高20.COPD的实验室检查及其它监测指标有()【多选题】A肺功能检查B胸部X线检查C血气检查D内镜检查21.关于血压测量,下述正确的是()【多选题】A 自测血压一般会高于诊室血压B 血压测量最主要有3种方式,即诊室血压、自测血压和动态血压C 推荐使用腕式电子血压计,因其使用方便D 使用水银血压计测量血压,袖带下缘应在肘弯线上E 自测血压接近动态血压24h平均水平。
中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达3.3亿
2019年,《柳叶刀》上发表了这样一项研究——在对中国居民1990年-2017年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后发现,死亡率第一的是卒中,紧随其后的是缺血性心脏病,第三才是肺癌。
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近期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健康和疾病报告2019》,中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0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00万,肺原性心脏病500万,心力衰竭890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下肢动脉疾病4530万,高血压2.45亿。
研究还显示,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从2009年起超过并持续高于城市水平。
《中国心血管病健康和疾病报告2019》中强调,目前,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5.91%,城市为43.56%。
《报告》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导致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持续增加。
今后10年心血管病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
高血压、肥胖、吸烟……
这些危险因素你占了几个?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带来了沉重的社会及经济负担。
研究显示,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以及肥胖、吸烟、缺乏体力活动、不健康饮食习惯等是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的且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
此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教授高润霖就曾结合《中国心血管病健康和疾病报告2019》发出提示:烟草使用、合理膳食、身体活动、超重与肥胖、健康心理等因素,应作为国人心血管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给予重点关注。
上述《报告》显示,1992年至2012年,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平均碳水化合物功能比从66.2%降至55.0%,脂肪功能比从22.0%升至32.9%。
但与此对应,国人总的身体活动水平下降,超重与肥胖上升。
1991年至目前,成年人身体活动总量下降近一半。
2016年至2017年,全国中小学生身体活动达标率虽有一定增长,从29.9%增至34.1%,但增长主要集中在小学及初中生阶段,高中阶段无变化。
2002年至2012年,18岁以上居民超重率从2002年的22.8%升至30.1%,肥胖率从7.1%升至11.9%。
高润霖强调,研究证实,肥胖、超重和运动不足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报告》揭示的不乐观趋势,提示在饮食习惯、身体活动方面,人们应养成更加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吸烟对心脏的危害不容忽视
除了饮食习惯,吸烟、抑郁症等因素同样会使患心脏病的风险增加。
研究显示,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抑郁患病率为21.66%,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的10.36%。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发现,中国居民重度抑郁症患病率为0.6%,重度抑郁症是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本月22日,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心脏联盟和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曾联合发布了一项报告,研究显示,全球每年有190万人死于烟草引起的心脏病。
这一数字在短短的二十年间已增加了20多万。
报告警示,五分之一的心脏病死亡是由烟草引起的,敦促所有吸烟者戒烟,以避免心脏病发作,并强调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更容易罹患急性心血管疾病。
而在中国,2018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结果显示,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6.6%,其中,男性为50.5%,女性为2.1%。
尽管从2010年至2018年,中国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呈下降趋势,但是控烟工作仍需要加强。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需要了解这些!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不仅关系到个人健康,同时也上升到健康中国战略层面。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已经明确提出了这样的目标——到2022年和2030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别下降到209.7/10万及以下和190.7/10万及以下。
作为个人,我们又该如何预防此类疾病呢?
——知晓个人血压
18岁及以上成人定期自我监测血压,关注血压变化,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
超重或肥胖、高盐饮食、吸烟、长期饮酒、长期精神紧张、体力活动不足者等是高血压的高危人群。
建议血压为正常高值者(120~139 mmHg /80~89 mmHg )及早注意控制以上危险因素。
建议血压正常者至少每年测量1次血压,高危人群经常测量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健康指导。
——自我血压管理
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要学会自我健康管理,认真遵医嘱服药,经常测量血压和复诊。
——注重合理膳食
建议高血压高危人群及患者注意膳食盐的摄入,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并戒酒,减少摄入富含油脂和高糖的食物,限量食用烹调油。
——酌情量力运动
建议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具有心脑血管既往病史或血压异常、血脂异常,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心血管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判断10年心脑血管疾病患病风险≥20%)及患者的运动形式根据个人健康和体质确定,考虑进行心脑血管风险评估,全方位考虑运动限度,以大肌肉群参与的有氧耐力运动为主,如健走、慢跑、游泳、太极拳等运动,活动量一般应达到中等强度。
——关注并定期进行血脂检测
40岁以下血脂正常人群,每2~5年检测1次血脂;40岁及以上人群至少每年检测1次血脂。
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每6个月检测1次血脂。
——防范脑卒中发生
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上升与血压升高关系密切,血压越高,脑卒中风险越高。
血脂异常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
房颤是引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病因。
降低血压,控制血脂,保持健康体重,可降低脑卒中风险。
建议房颤患者遵医嘱采用抗凝治疗。
——学习掌握自救措施及紧急就医指导
急性心肌梗死疼痛的部位(心前区、胸骨后、剑突下、左肩等)与心绞痛相同,但持续时间较长,程度重,并可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应让病人绝对卧床休息,松解领口,保持室内安静和空气流通。
有条件者可立即吸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同时立即呼叫急救中心,切忌乘公共汽车或扶病人步行去医院。
早期脑卒中发病的特点是突然一侧肢体无力或者麻木,突然说话不清或听不懂别人讲话,突然视物旋转、站立不能,一过性视力障碍、眼前发黑,视物模糊,出现难以忍受的头痛,症状逐渐加重或呈持续性,伴有恶心、呕吐。
出现这种情况时,应将患者放平,仰卧位,不要枕枕头,头偏向一侧,注意给病人保暖。
同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量快速到达医院。
抓住4小时的黄金抢救时间窗,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可大幅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