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 我国人群死亡因素排名之首
- 格式:docx
- 大小:12.79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每年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资料图:长城会创立者、北京和睦家医院心脏中心主任胡大一(/图)标签胡大一心血管心肌梗塞中国每年约350万人死于各类心血管病,占总死亡原因之首,平均每十秒钟就死一个患者。
一半以上的人首次发作就是心肌梗死或者猝死。
现在是趋利性的医学模式,医院水平用手术和毛收入量化的指标来衡量。
医生支架手术做的越多,就能发表越多的论文,名气也越大。
这是一个很荒谬的事情。
2014年10月16日至19日,第二十五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以下简称长城会)在北京召开。
“在所有导致人类死亡的疾病中,心脑血管疾病排名首位。
”长城会创立者、北京和睦家医院心脏中心主任胡大一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中国每年约有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每10秒钟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患心血管病。
”长城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企业家、高级白领心血管患者不断增多。
一项针对北京、上海等城市2000名企业高管的健康调查显示,超重或肥胖者为55%,血脂异常率为全国平均血脂异常发病率的2倍以上,脂肪肝的患病率为全国成年人脂肪肝发病率的3倍以上。
如果没有科学的血管健康管理,这些人群发生心脑血管病的风险极高。
作为国内知名的心血管专家,学科带头人,胡大一出生于医学世家。
1987年,他从美国回国,就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组建了心电生理科,如今还会去国内几百家医院会诊指导。
但多年下来,他发现心血管疾病从医疗模式,到公众对疾病的认知都存在诸多问题。
“我们都知道心血管病预防最重要,但那么多大医院,还是看了一次就不管后续。
”在胡大一看来,医院好多都是坐堂医生,等着人生病求医,病人则总是不注重恢复和预防。
久而久之,陷入了“医生等得病,病人等复发”的怪圈。
而被称为“焦虑的专门器官”——心脏,其疾病往往受到心理和情绪的影响更大。
因此,相比治疗方法的进步,他更看重心脏康复和“双心门诊”的推广。
尽管年近七旬,但他身体矫健,语速很快,思路十分清晰。
在长城会开幕式上,胡大一宣布下届大会主席将由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主任马长生担任。
在过去二十年间,因心脏病致死的人数跃升两倍多。
我国每年有26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每12秒就有1人被心血管疾病夺去生命。
在各类心脏病中,冠心病的死亡人数远超其他心脏病,80%猝死为冠心病所致。
冠心病离我们不远,发病年龄也逐渐年轻化,是人类的“第一杀手”。
◆2007年6月23日,相声表演艺术家侯耀文因心肌梗死抢救无效……
◆2006年12月20日,相声大师马季在家中突发心脏病,面色惨白,病情非严重,急救医生当即采取了胸部按压等,终因抢救无效逝世……
◆2005年7月2日,曾在《四渡赤水》、《开国大典》、《重庆谈判》等影视作品中扮演过84次毛泽东的特型演员古月,死于心肌梗死,享年68岁……
心之路的负重——冠状动脉
◆山石堵路,清理后如果不治理山路被堵的源头,道路将会再次堵塞,那么心肌梗死的源头在哪里?
◆如果没有心脏病的易患因素,心脏正常,可以健步如飞。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糖尿病)、吸烟、肥胖等其中任一因素,都会使心脏犹如负重而走,吃力费劲,步履艰难。
◆以上多种危险因素两种联合,心脏就会加倍负累,人将更难以行走。
◆多危险因素多联合时,心脏将不堪负重,最终崩溃。
中国目前导致人体死亡的十大原因:一、恶性肿瘤(癌症)肺、肝病(100%)胃、肠。
二、脑血管疾病三、意外事故四、心脏病五、糖尿病六、慢性肝病及肝硬化七、肾病及肾病候群八、肺炎九、高血压十、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据卫生部统计,我国高血压患者超1亿人口,并且每年以300万的速度递增。
我国肝炎患者超亿国民每天约15000多人死于慢性病,占全国总死亡率70%以上,个人、家庭社会,每年医疗开支超3000-6000亿美金。
/p-6587220.html城乡居民主要死亡原因。
据36个城市和78个农村县死因统计,2008年城市居民前十位死因顺位: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病、损伤及中毒、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消化系病、泌尿生殖系病、神经系病、精神障碍(见表12),前十位死因合计占死亡总数的92.4%。
农村居民前十位死因顺位: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病、心脏病、损伤及中毒、消化系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泌尿生殖系病、神经系病、精神障碍,前十位死因合计占死亡总数的93.5%。
表12 2008年城乡居民前十位疾病死亡专率及死亡原因构成2 心脏病121.00 19.65 脑血管病134.16 21.733 脑血管病120.79 19.62 呼吸系病104.20 16.884 呼吸系病73.02 11.86 心脏病87.10 14.115 损伤及中毒31.26 5.08 损伤及中毒53.02 8.596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21.09 3.43 消化系病16.33 2.657 消化系病17.60 2.86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11.05 1.798 泌尿生殖系病 6.97 1.13 泌尿生殖系病 5.70 0.929 神经系病 6.34 1.03 神经系病 4.35 0.7010 精神障碍 3.69 0.60 精神障碍 4.27 0.69十种死因合计92.36 十种死因合计93.46 /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wsbwstjxxzx/s8208/200904/40250.htm广东10月启动第三次慢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监测,广东居民总死亡原因中,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和糖尿病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造成的死亡已占85.6%。
龙源期刊网 我国每分钟就有3人丧命心脏性猝死作者:来源:《养生阅刊》2020年第03期猝死,一个令人生畏的词,离我们究竟有多远?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死于心脏性猝死的人数近50~100万,平均每分钟就有3人因心脏疾病在发病1小时内死亡,而抢救成功率却不到10%。
近年来,猝死现象越来越频繁,且呈现年轻化趋势。
而其罪魁祸首就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熬夜、暴饮暴食、吃得太油腻、经常喝饮料、长时间不喝水、抽烟等等,这些都是猝死的诱因。
媒体、IT、医生、警察、明星、网络店主等一些高压力行业的从业者,也成为猝死的高危人群。
而女性猝死患者中只有37%有冠心病病史,与女性猝死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运动、饮酒、抑郁或焦虑情绪、饮食及肥胖等。
专家指出,既往认为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是导致猝死的主要疾病,但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疾病,也和猝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虽然疾病因素不可忽视,但不良生活习惯等猝死的诱发因素更应避免,只有及早树立健康生活理念,践行健康生活方式,才能从根本上斩断病源、远离死亡,让生命来日方长。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陈姝近年来,猝死现象越来越频繁,其中有不少中青年人,他们年富力强,平时看起来似乎挺健康,但依然被死神步步紧逼……专家指出,疾病年轻化的罪魁祸首就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现在年轻人经常熬夜、暴饮暴食、吃得太油腻、经常喝饮料、长时间不喝水、抽烟等等,这些都是猝死的诱因。
日前,多名心血管病专家在接受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树立健康生活理念,培养健康生活方式,是从根本上斩断病源、远离死亡的最好办法,并且越早开始越好。
我国每年心脏性猝死近50-100万人,猝死看似突然实则早有“预谋”猝死,就是突然死亡的意思。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猝死”这样定义:“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张建伟说,这个“短时间”,就是从发病至死亡的時间,一般是6个小时。
心梗我国人群死亡因素排名之首为提高公众对心梗严重性与防治重要性的认知,普及急性心肌梗死的规范化救治流程, 2014 年,我国首次成立了“心梗救治日”,确定每年的 11 月 20 日为“中国 1120 心梗救治日”。
1120 寓意有两个:一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要迅即拨打 120;二是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黄金时间为 120 分钟,从发病至开通梗死血管如能在 120分钟内完成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据2013 年 8 月 8 日正式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3》显示,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全国总心血管病患者达2.9 亿,死亡比例在三成以上。
导致如此高死亡率的原因,主要是公众的认知水平不足以及医疗系统缺乏快速救治通道所致。
如果突然遇到身边有心梗发作的病人,我们到底该怎么做?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首席专家傅向华强调,心肌梗死的黄金救治时间为 120 分钟。
两个“120”,筑起心梗救治防线急性心肌梗死一旦发生,心脏的血液供应犹如断电一样突然停止,会对心脏造成极大伤害。
如果抢救不及时,往往意味着一条生命的消逝,一个家庭的破裂。
在首个“心梗救治日”前夕,本报专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霍勇,探讨如何在急性心梗救治的过程中争分夺秒,与死神赛跑。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和救治情况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心梗约 60 万例,死亡比例在三成以上。
通过放支架和溶栓的方式开通血管,疏通堵塞的冠状动脉,让心脏重获血液供应,在医学上被称为“早期再灌注治疗”,也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开通血管的理想时间是发病后 120 分钟内,每拖延一分钟,就会有大量的心肌细胞死去。
但遗憾的是,在这场生命与时间的争夺战中,我们的答卷并不十分理想。
以 2013 年的数据为例,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约 70 万例,只有 5%的患者得到规范治疗。
很多人还没意识到早期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性。
猝死很近,最可怕的是这些诱因我们不知道发布时间:2021-09-01T11:18:41.197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11期作者:袁莉[导读] Sudden death英文直译突然死亡,在医学上称“猝死”袁莉兴文县人民医院,四川宜宾,644400Sudden death英文直译突然死亡,在医学上称“猝死”。
猝死原本是发达国家的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但近些年在中国,猝死发生率在不断升高,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心源性猝死的人数接近55万人,居全世界之首。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国人死亡原因之首。
猝死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多数发生在老年人群,但近段时间的新闻不断刷新我们对猝死年龄的认知,国美电器员工在年终誓师大会上猝死时,27岁演员孙侨潞心梗猝死时25岁、拼多多员工在加班回家路上猝死时23岁、淮南第七中学学生上课途中猝死年仅14岁。
猝死的发病群体正在不断年轻化,它离我们越来越近,或许曾经就发生在你周围。
“过劳、久坐、熬夜、暴饮暴食”不断成为猝死类新闻的关键词,那么猝死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病,猝死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就成为大家最为关注的事情。
以下将为大家简单科普猝死的相关知识,让大家更多地关注此类疾病。
一、猝死是什么?猝死是指平时外表看起来健康的人,突然意识丧失,并在短时间内死亡,短时间可能是数秒钟数分钟,可能是1小时以内,也可能到24小时内。
猝死的发生通常没有征兆,无法准确预料,有时有因可查,但有时可能都找不出原因。
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方面的原因引发的猝死,是猝死的最主要类型,占比高达80%,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为什么会猝死?猝死的原因多种多样且相对复杂,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人群一般都患有心血管疾病,例如冠心病、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其中冠心病是心源性猝死的第一大致命因素,其次则是心肌炎。
心血管疾病会直接引起我们的心率和心律变化,据统计心源性猝死发生时,80%患者都是有室颤、室速(即心跳非常快且不规律),同时如果伴有一些诱因的情况下,更易发生心源性猝死。
如何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健康也许是自古以来,人们就十分关注的话题。
眼下,在21世纪,人们对这个话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是前所未有的。
人类文明到了今天,应该用知识生活,不应该用习惯生活。
而一个人今天没有时间学点健康知识,将来一定有时间生病。
但在很多机关单位,由于种种原因不太重视,有些中层干部也以工作忙赶时间为理由,忽视职工健康,让职工超负荷工作,不注意劳逸结合,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也影响了工作效率,造成一种恶性循环。
著名心血管专家,健康理念的倡导者洪昭光教授,用各种形式向我们发出了二十一世纪的健康最强音“千万不要死于无知”。
近两个月来,我局出现多例癌症病患者,给自己,给家人,给单位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损失,希望给每一位职工敲响警钟。
希望通过我的宣传,能让大家树立“营养预防,胜于治疗”、“用知识和观念助人”的健康理念。
作为一名普通的工会干部,我愿意把自己业余时间所学到的营养健康知识和广大职工进行真诚的交流,通过网上和在职职工进行探讨,通过每个月中旬的健康知识讲座和离退休同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让我们互相提醒,共同去经营好健康,从而更好地经营好事业,为上游局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会分阶段、分专题地和大家探讨目前大家所关注的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常见疾病的预防与膳食调理及注意事项。
今天我所要谈到的是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B],是由于长期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造成的,这种病也越来越呈年轻化,确实应该引起我们每一个人的注意。
心脑血管疾病占全球死亡人数的50%以上,也是中国人的首位死因,每24秒就有一个中国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每13秒就有一位中国人因此而致残,已占我国总死因的40%。
心脑血管疾病有三高一低的特点:发病率高(我国有1.3亿人)、致残率高、死亡率高、治愈率低。
其中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危害性最大的一种,它是冠状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脏病的简称。
心血管病成中国人病亡首要因素这样做能减少80%死亡2018-02-02 08:30:56 中国青年网最新的中国人心血管数据出炉了!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近日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推算,我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已达2.9 亿。
从死因构成分析而言,目前心血管病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40% 以上,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
为什么心血管病人这么多?1运动太少,心脏越来越弱!在我国,还有一个跟其他国家不一样的危险因素,就是运动太少。
2010年中国慢性病检测项目显示,即便是每周运动三次以上、每次中等强度及以上运动多于10分钟的要求,也只有11.9%的人达到了。
体育锻炼必要吗?数据胜于一切。
上海男性健康研究的一项结果表明,体育锻炼量达到或超过每周走路4小时、运动2小时的人,总死亡的危险减少21%,心血管死亡的危险减少24%。
2吃得越来越油了!吃得越来越油了,估计每个人都有切身感受。
吃得太油会增加心肌梗死的危险。
这也是一项有中国特色的急性心梗危险因素。
国家卫生计生委曾公布,我国八成家庭对油的摄入量超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对食用油的摄入量推荐是每人每天25-30克,而目前我国的水平是每人每天42克左右!油脂摄入过多,除了造成肥胖外,还会导致血液中脂肪酸过多。
脂肪酸过剩时主要以甘油三酯形式贮存,沉积在血管里造成动脉硬化,形成血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3蔬菜水果吃不够!维生素C(主要来源为新鲜蔬果和水果)摄入不够,会导致血管受损。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传染性疾病预防中心一项研究发现,我国因水果摄入不足造成期望寿命损失为1.73岁。
大多数人水果的日常摄取量,远低于每天200-350克的推荐标准,只有40.7克。
怎么才能远离心血管病?健康生活!北京神经内科学会会长、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毕齐指出:“2016年欧洲心血管病预防指南明确表示,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少可以预防80%的心血管疾病和40%的肿瘤!”生活方式是所有治疗的基础,并且不像药物、手术治疗一样存在适应症、禁忌症等,是可以在任何时间开始、被任何人所利用的“治疗”方法。
我国心脏性猝死人数全球最多*导读:我国的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为41.84/10万,心脏性猝死的总死亡人数高达54.4万/年,位居全球各国之首。
心脏性猝死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及难以预测的特点。
值得引起重视的是,绝大多数猝死事件发生在医院外,抢救存活机会甚低,仅为1%以下。
……心脏性猝死是指由心脏原因导致的,在急性症状发生后1 小时内的自然死亡。
各种心脏疾病均有发生心脏性猝死的可能,最常见的病因为冠心病,占心脏性猝死原因的80%。
我国冠心病发病率近年来上升很快,心脏性猝死发生率的上升势头更超乎了我国学者的想象。
近年来,不少国家栋梁、社会名人、商界精英,在风华正茂之时,猝然离我们而去,究其死因,均为心脏性猝死。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最新研究数据显示,我国的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为41.84/10 万,心脏性猝死的总死亡人数高达54.4 万/年,位居全球各国之首。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主任张澍教授表示,心脏性猝死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及难以预测的特点。
值得引起重视的是,绝大多数猝死事件发生在医院外,抢救存活机会甚低,仅为1%以下。
因此,心脏性猝死防治的有效性是降低心脏病死亡率的关键。
目前根据心血管病防治指南,我国已有针对心脏性猝死的一、二级预防标准和措施。
二级预防是对已发生过心脏猝死的患者实施预防,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防治心脏性猝死。
ICD和起搏器大小相仿,植入皮下,可持续监护患者的心脏状况。
当患者在任何情况下发生室速或室颤时,ICD 自动选择合适的方式包括释放有效的电击进行治疗,及时挽救患者生命。
然而,二级预防手段显然难以惠及整个心脏性猝死高危人群。
目前,在欧美发达国家被普遍接受并应用的是一级预防标准,即通过临床诊断,发现潜在的高风险患者并尽早植入ICD。
华西医院黄德嘉教授指出:“在我国,由于ICD 应用的医保政策以及国内循证医学数据的缺失等原因,一级预防工作并没有完全开展。
依据我国心脏性猝死发病率和庞大的人口基数,目前全国每年低于3000台ICD的临床应用,远远无法满足治疗心脏性猝死患者的临床需求。
中国人健康的头号杀手,3.3亿人中招作者:暂无来源:《华声·观察》 2020年第11期人们总是谈癌色变,却忽视了心血管病的危险。
它们平时以慢性病的姿态潜伏,但随时有可能一跃而起,猝不及防地带走一个人的生命。
起司黄/文年轻人觉得自己离死亡最近的时刻,通宵后的胸口一疼一定能高票入选。
每次熬夜复习、工作、蹦迪过后,总害怕下一秒就会倒地不起,成为社会新闻里的又一个猝死者。
猝死令人闻风丧胆,但我们多半没有意识到,绝大多数猝死都指向一个元凶——心血管疾病。
今年 9 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2019》显示,心血管病死亡是中国人排名第一的死亡原因。
被称为“全球头号死因”的心血管病是什么?为什么它会导致猝死?怎样才能远离它?80% 的猝死,和心血管病密切相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猝死是指平时健康或貌似健康的人,因为自然疾病,在极短的时间(6 小时内)突然死亡。
作为突发性的非预料死亡,猝死包括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前者占全部猝死近 80%,后者占约 20%。
心源性猝死,指的是心脏病导致心脏骤停引起猝死。
非心源性猝死则病因众多,几乎身体的每一系统、每一类疾病都可能导致猝死。
作为猝死的主要类型,心源性猝死的发生和心血管病有着紧密联系。
拿心脏病中最常见的器质性心脏病来说,绝大多数的器质性心脏病都可诱发心源性猝死,尤以心肌炎、室性心律失常、冠心病、扩张性心肌病等最为常见。
即便是非心源性猝死,也有部分和心血管病相关。
主动脉夹层可导致非心源性猝死,这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急危重症。
突发此类疾病时,多数患者胸背部会出现刀割或撕裂性的疼痛。
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救治,就会在剧烈的痛苦中离世。
中国已经有越来越多人患上冠心病了,而冠心病中的心梗,是心源性猝死最大的病因。
什么是冠心病?冠心病的“冠”,指的是供给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
这条血管出问题了,就容易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急性心肌梗死就是冠心病最严重、最凶险的表现形式。
心梗防治正和“死神”赛跑作者:尤蕾来源:《小康》2019年第33期在我国,每年超过50万人死于急性心梗,相当于平均每分钟就有1人死于心梗。
这一数字看似触目惊心,实际上,如果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词“心梗”,残酷的现实就摆在眼前,“银川机场一乘客突发心梗”“38岁毫无征兆突发心梗离世”“深圳男子跑步突发心梗”“珠海半数心梗猝死在公共场所”“年仅49岁邓州好法官突发心梗逝世”……心梗,离我们并不遥远。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显示,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率持续上升。
在今年7月出台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国务院将“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纳入15个重大专项行动之一。
为了狙击心梗突袭带来的致命危险,心脏病学领域的专家们一直在与“死神”赛跑,争分夺秒地抢救患者的生命。
然而,仅仅靠医生们的力量还不够,心脏病学的大咖们纷纷为心梗防治科普站台。
关于心梗,不少人经常听说,但却一知半解。
专家们解释称,心脏是人体的“动力泵”,由大量具备收缩功能的心肌细胞组成。
如果给心脏自身供血的冠状动脉发生堵塞,出现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就会引起心肌坏死,也就是“心肌梗死”(简称心梗)。
值得注意的是,心肌细胞不具备再生功能。
也就是说,一旦发生心梗,坏死的心肌细胞就会永远失去功能,心脏只能靠幸存的心肌细胞“负重前行”。
心肌坏死的区域还会形成瘢痕组织,使心脏“变硬”“变脆”,收缩变得更加困难,久而久之,诱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不良后果,生活质量也将大打折扣。
“近年来我国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见的一类心梗)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
急诊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
遗憾的是,我国心梗患者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比例虽有所上升,但心梗救治延迟依然很显著,大约超过一半心梗患者因救治延迟而失去最佳抢救时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部战区总医院名誉院长韩雅玲提到的急诊PCI(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指的是经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的治疗方法,目前是治疗急性心梗最有效的方法。
心梗我国人群死亡因素排名之首
中国每10秒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每年有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
据了解,北京市急性冠心病事件院外死亡人数是院内死亡人数的2.61 倍,25-45岁急性冠心病院前死亡占总死亡的95%,其中64.8%发生在家中。
日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危重症中心主任聂绍平指出,由于患者对急性心肌梗死缺乏正确的认识,很少能及时就诊或拨打急救电话。
另外,还有些患者家属在就诊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常犹豫不决,延误治疗时机。
“急诊中经常碰到这种情况,发病后患者先忍上三个小时才叫救护车,好不容易到了医院,做不做手术要等全家到齐了商量一个小时。
这些环节太浪费时间了,患者教育是最容易改进的、最有效的措施。
”聂绍平说。
“曾经还有一位急性心梗患者,送来很及时,当时的身体状态也适合手术,但在手术前,家属因为害怕风险而拒绝签字。
最终导致时间延迟,患者心肌坏死,术后心脏长了室壁瘤,对心功能造成了影响,家属后悔莫及。
”聂绍平回忆说。
“在急救的时候,很多家属宁愿到处打电话询问朋友,也不相信医生的话。
关键时候,因为家属“掉链子”而耽误了救治,是最让人痛心的事。
”聂绍平感叹道。
急诊介入治疗越早越好,时间就是生命。
欧美指南指出,急救时间应控制在60分钟以内,法国仅约为30分钟。
然而,我国心肌梗死急救时间普遍
超过120分钟。
聂绍平指出:“我国心肌梗死急救时间比世界慢了至少6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