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品种退化的原因及预防
- 格式:pdf
- 大小:172.71 KB
- 文档页数:1
解析花生早衰的原因及防治策略【摘要】花生早衰是指花生在生长过程中出现发育不良、叶片黄化、凋萎、结实不良等现象。
造成花生早衰的原因主要包括土壤养分不足、病虫害侵袭、过度施肥、不合理的灌溉等。
针对这些原因,可以采取一些防治策略,如及时修剪病虫害部位、合理施肥、科学浇水等。
在日常管理中,应该注意及时调整生长环境,保持土壤肥力平衡,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延缓花生早衰的发生。
引起花生早衰的原因复杂多样,但只要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策略,就能有效减少花生早衰的发生,保障花生的生长和产量。
【关键词】花生、早衰、原因、防治、策略、引言、早衰现象、原因分析、防治策略、结论1. 引言1.1 引言花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食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中。
近年来关于花生早衰现象的报道逐渐增多,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担忧。
花生早衰指的是花生植株在生长期间出现消瘦、枝条脆弱、叶片缺色、花果减产等现象,严重影响了花生的产量和质量。
要探究花生早衰的原因及防治策略,首先需要对其早衰现象进行深入了解。
在将对花生早衰的具体表现进行详细描述,同时分析造成其早衰的可能原因,涉及土壤肥力、病虫害侵害、气候环境等多个方面。
为了有效防治花生早衰,需要有科学合理的防治策略。
正文部分将重点探讨如何通过合理施肥、选用适应性优良的品种、科学管理栽培等方法来预防和减少花生早衰的发生。
通过本文对花生早衰现象的解析,相信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
在将对文中所述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研究和应对策略的建议。
2. 正文2.1 早衰现象花生早衰是指花生植株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生长不良、叶片黄化、枝条干枯等现象,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早衰现象通常在植株生长初期就开始显现,随着生长周期的延长,症状逐渐加重。
最明显的特征是叶片逐渐变黄、枯萎,并且植株整体生长迟缓。
在严重的情况下,植株甚至会出现死亡的情况。
除了叶片黄化和枯萎外,花生早衰还会表现为根系病变和根系腐烂的症状。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花生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粮食与经济作物,营养丰富,是食用油的主要生产原料。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花生为原材料的商品日益丰富,市场的需求量越来越高。
本文对花生品种选择、种植管理、技术应用、花生病虫害防治等环节进行了简要分析与探讨,以期全面提高花生生产水平,增加农民生产效益,促进花生种植产业的高效、高产、优质发展。
一、花生种植中存在的问题1、品种单一未进行新品种的推广与选育,品种更新比较区域化,花生种植覆盖率低下,自用现象比较普遍,容易造成品种退化和纯度降低,影响种子质量。
2、轮作倒茬不科学花生忌重茬,应合理轮作,有的地区不注重轮作倒茬,使连作障碍加重,造成花生秧苗根部溃烂、产量下降。
3、施肥不合理但很多地区基肥施用并不受重视,基肥过量,忽视花生生长习性和季节性,盲目的施肥,施肥量不均,农药残留超标,导致花生后期脱肥,落叶过早,施肥单一,使土壤的物理性质恶化和生长发育不良,黄曲霉素含量导致花生病害发生。
二、花生种植技术分析1、推广优质花生品种选用高蛋白、高油酸、耐贮藏、益于人体健康花生新品种,是保证花生种植质量的基础。
首先,花生品种应是通过审核,经过综合评价的品种。
其次,在选择时,应选用抗强、高产性、综合抗性好、抗逆能力、适应性广的品种,山东地区以鲁花9号、日花1号、10号、丰花1号,或晚熟、耐旱型的花育22号、花育25号、花育33号为主。
然后,对花生种子进行免疫检测、提纯复壮处理,选育稳定的自交系,以当地主栽品种作为对照,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实现高产、稳产,促进花生高产种植技术的推广。
2、整地(1)做好冬前耕地,推广松翻轮耕,可利用专用翻压机翻压,对绿肥进行粉碎,用地养地相结合,深松深翻25×30cm,做到地平、土细,提升耕地质量,增加活土层,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情况,平衡土壤养分,使土地疏松。
(2)做好防旱防涝工作,挖好排水沟,合理灌溉,保证土壤最大持水量70%,防旱防涝并举,稳定花生面积和产量。
品种退化混杂的原因
品种退化混杂是指在长时间的育种过程中,由于环境因素、人类活动等原因,使得同一品种内的基因组成不断发生变化,导致品种的退化和混杂,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
品种退化混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人类活动:人类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是品种退化混杂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不恰当的施肥、大面积的化学农药使用、种植区域的过度开发等,都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品种退化混杂。
2.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导致品种退化混杂的重要原因之一。
气候变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生态系统的破坏,从而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增加了品种退化和混杂的发生。
3.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品种退化混杂的一种重要原因。
基因突变可能是自然发生的,也可能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
当品种内基因组成发生变化时,就会导致品种的退化和混杂。
4.种子来源不清:种子来源不清是导致品种退化混杂的重要原因。
很多时候,农民在购买种子时,无法确保其来源的清洁和品种的纯正,这就会导致品种的混杂和退化。
为了减少品种退化混杂的发生,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科学施肥和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保护生态环境,减少人为因素对农作物的干扰。
2.加强品种保护和管理,确保种子来源的清洁和品种的纯正。
3.开展品种改良和育种工作,培育适应环境变化和农业生产需要
的新品种。
4.加强气候变化监测和适应,降低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之,品种退化混杂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需要我们加强管理和保护,采取有效措施,以保障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
影响花生产量的因素和应对措施(一)作者:刘忠强来源:《科学种养》2017年第04期花生是我国的主要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近年来,在花生生产中有诸多因素影响到产量的提高,有些已成为制约花生发展的主要因素。
根据花生产量的影响因素,及早采取应对措施,是促进花生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品种混杂退化1. 原因①花生为常规作物品种,很多农户采用自留种或在集市上购买普通花生做种子。
②部分小门市随意收购、调种用来经营,种子纯度和质量难以保证。
混杂退化的种子极大地影响了花生产量的提高。
③由于多年种植,混杂退化严重,造成种子纯度低、质量差。
2. 对策①更新品种是花生产业发展当务之急,要变长期自留种为定期更换新品种,确保生产用种3年更新1次,充分挖掘良种增产潜力。
②购买良种要到信誉好的正规种子公司或门市部购买适宜当地种植的花生品种,购种时要看好经销者营业执照、种子经营许可证等证照。
③根据土壤肥力状况、产量水平、水浇条件选购良种。
要选择株型紧凑、分枝多、高度适中、结荚集中、果多粒饱、抗旱性较强、较抗叶斑病、生育期适宜、综合性状好且经省级以上种子管理部门审定的优良品种。
连作地块还应注意选择耐重茬、抗病虫能力强的品种,并向种子公司或门市部索要购种发票。
二、多年连作重茬1. 原因虽然花生不耐连作重茬,但由于农民的土地面积少和花生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茬口调整难度加大,势必造成花生种植出现多年连作。
连作重茬对花生生长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花生的正常生长,使产量难以提高。
①土壤恶化,养分失调。
由于花生对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吸收有一定的选择性,对磷、钾、钙、硼、锌等元素的吸收量较多,年复一年地连作使土壤养分比例失调,某些营养元素缺乏,影响花生的生长发育。
②病虫危害加重。
一些土传病虫害(如花生青枯病、叶斑病、地下害虫)和残留在田间花生残株上的各种病虫害,其病原菌及虫卵在土壤中大量残留,致使花生病害一年比一年加重。
花生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改进措施摘要分析了双辽市花生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措施,以为发展农村经济、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关键词花生;产业发展;制约因素;改进措施;吉林双辽花生种植在双辽市已有十几年的历史,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为发展农村经济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然而近几年,花生种植面积波动较大,总体呈下降趋势,加上生产投入大、生产率低、效益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民种植花生的积极性。
笔者针对双辽地区花生产业现状,通过深入研究,总结了制约双辽市花生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
1制约因素1.1种植观念守旧农民是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群体,已习惯于传统种植,而且对传统种植玉米技术熟练,管理粗放,要使其改变以往的种植模式而改种花生,如果没有较大的利益驱使,他们不会轻易改变原来的种植结构。
1.2生产管理方面1.2.1品种退化严重。
适合双辽市种植的花生品种有白沙1016、大四粒红、白沙285,鲁花12等,经过多年的种植,品种特性已经严重退化,又没有更好的优良品种替代,严重影响花生生产率。
1.2.2投入高。
花生用种量较多,因此投入比玉米高,许多农民无法接受。
1.2.3施肥水平低且不合理。
花生是耐瘠薄的作物,但在肥沃的土地上产量更高,目前有些农民认为花生能形成根瘤固氮,因此不需要多施肥,导致施肥水平下降,有机肥少,N、P、K三大元素肥料和微肥施用不合理。
1.2.4密度不合理。
有的农户不能保证种植花生的合理密度,使密度过大,造成苗荒,或密度过小,导致减产。
1.2.5田间管理不到位。
农民缺乏管理知识,导致病虫害严重,特别是叶斑病,在最近2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1.2.6重茬多,倒茬难。
导致营养元素失调,地下病害危害严重,造成病害加重,产量下降。
1.3机械化方面花生的种植收获农机具少,使其不能及时收获、剥壳,给农民造成较大损失。
此外,农民对农业机械知识了解较少,这也是制约花生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
花生早衰的原因和预防措施花生是我国传统重要的油料作物和鲜食蔬菜。
花生在全国各地基本都有种植,但在河南、安徽、河北、吉林和辽宁部分区域连片大面积的播种,是农民重要的经济作物。
花生健康的功能叶是增加饱满果粒,增产产量的关键。
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地区在花生还没有正常收获的时间就已经出现早衰。
早衰主要造成主要造成花生果小、幼果多、瘪果多不饱满,双仁果少,千粒重轻。
另外在收获时易脱落、霉烂。
这些情况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花生产量低、品质低,严重影响收益。
那么影响花生早衰的原因有哪些呢?第一、叶部病害:影响花生早衰的叶部病害主要有叶斑病、锈病和炭疽病等,这些病害发病后如果没有进行及时的防治,严重时会造成花生过早死亡,即便没有死亡,大量的病斑也会影响花生叶片的光合作用,影响花生膨果。
第二、根部病害:影响花生早衰的根部病害有茎基腐病、根腐病和白绢病等。
白绢病和根腐病是花生的两大重点病害,尤其是白绢病主要发生在花生后期,防治难度比较大,对花生产量的影响非常大。
根腐病在花生扎针以后也容易引起花生果腐病,对后期花生产量影响也比较大。
第三、上茬除草剂残留药害:上茬除草剂残留引起花生长势弱,根系不发达,极易造成早衰。
第四、控旺不当:多效唑等激素类调节剂使用过多,造成花生“内虚”在生长后期就会后劲不足,长势弱,过早枯萎死亡。
第五、生理性早衰:花生生理性早衰主要是由于缺素引起的,花生常见的缺素有缺锌、硼等。
第六、地下害虫:蛴螬、金针虫等是危害花生的主要地下害虫,这些害虫为害根茎果实后引起花生早衰,另外这些害虫啃咬过的伤口极易侵染病原菌,引起花生茎基腐、根腐和果腐病等,进一步加速花生的早衰死亡。
预防花生早衰的策略:前面讲到引起花生早衰的原因主要是病虫害和种植管理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所以预防花生早衰也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做好种子包衣:花生种子包衣是预防花生病虫害最经济有效的手段。
尤其对花生白绢病、根腐病和地下害虫,包衣是最佳方式。
花生包衣后不仅可以防治病虫害、而且还能起到预防烂种、促根壮苗、苗齐苗壮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