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垣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73.00 KB
  • 文档页数:2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襄垣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6月13日在襄垣县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县人民政府代县长黄福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并就《襄垣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作说明,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在挑战中奋进、在创新中跨越的五年。五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市部署,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凝心聚力,奋发进取,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开创了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坚持投资拉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01.94亿元,年均增长17.95%。2010年,生产总值200.6亿元,是2005年的3.8倍;财政总收入30亿元,是2005年的4.1倍;其他指标也都大幅增长。在全省2010年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中,发展指数排名第3,发展水平排名第7。2009和2010年,连续两年进入“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县”和“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县”行列。被评为“全省…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先进县”。

——“三农”工作扎实推进每年建设一批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开发整理等农建工程,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亿斤左右。重点培育的东宝薯业、阁老醋业等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明显增强。特别是2010年,将调产方向定位在设施农业上,建成蔬菜园区30个,总面积达到3000亩,亩均收入达到9500元,并同步建成育苗、冷库等配套企业,产业化体系初步形成。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涌现出一批新农村建设典型。

——工业经济健康发展积极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狠抓矿井扩能改造,平均回采率由30%左右提升到75%以上。着力调整工业结构,建设了一批循环经济和非煤科技型项目。其中襄矿集团投资45亿元,建成煤矸石发电、金属镁、聚氯乙烯、粉煤灰制砖等10多个项目,成为全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典范。

——“三产”发展步伐加快建成金威、客都、鸿源三大超市和北关建材等10多个专业市场,发展4个县级配送中心、10个乡镇超市、290多个村级便民连锁店,形成了城乡市场流通网络。组建财信担保公司和弘垣小额贷款公司,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创新旅游开发机制,将仙堂山景区开发权整体移交给金鑫集团,由政府投资转向社会投资,旅游开发走上快车道。

——县城面貌大为改观打通了迎宾东西街等9条街道,改造了长兴路等6条主干线,形成“六纵六横”道路框架,建城区面积由9平方公里扩大到15平方公里。建成立交桥、体育馆、华襄绿苑、东湖农耕文化园等亮点工程,县城品位明显提升。建设了客运中心、集中供热、污水处理、供水供气管网改造等工程,县城功能逐步完善。持续整治县城秩序,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加强小城镇建设与管理,下良镇被评为全省园林城镇、全省文化旅游名镇。

——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明显累计绿化8万多亩,新增林木绿化率4.5个百分点。县城绿地率达到41.6%,比2005年增加26.7个百分点。加强节能减排,关闭了一批污染企业,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指导有关企业完善了环保设施。县城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46天,比2005年增加232天。荣获“全省园林县城”、“全省环保模范县城”、“全国卫生县城”等称号。

——发展条件不断改善新改扩建农村中小学校123所、乡镇卫生院及分院20所、村卫生室323所,高标准建成迎宾幼儿园、西关小学和县医院住院大楼、妇幼院,教育、卫生条件明显改善;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56处,解决了12万人的饮水困难;完成村通水泥(油)路340公里,改造县乡公路136公里,打通出境路6 条61公里;发展农村有线广播电视257个行政村、1.5万余户;圆满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五个“全覆盖”任务。建成6个乡镇文化站和一批农村文体活动场所,发展户用沼气5510户。尤其是地质灾害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2010年整理土地2000亩、搬迁1300余户、补偿500余户。通讯、电力等方面的基础设施也有效改善。

——和谐社会建设全面推进注重科普宣传、新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科技贡献率不断提高。教师队伍得到加强,去年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248名,其中研究生98名。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疾病防控能力稳步提升。各类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手工挂面等8个项目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千年古县”称号。人民武装工作扎实推进,实现全省双拥模范县“六连冠”。人口与计生工作不断加强,自增率每年控制在4‰以内。精神文明建设成绩突出,荣获“全国文明县城”称号。妇女、儿童、体育、统计、老龄、档案、县志、气象、残疾人、红十字会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安全事故明显下降,矛调工作扎实有效,综合治理不断加强,“平安襄垣”创建活动持续引深。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2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76元,年均分别递增15.4 %和11.3 %。社保体系日趋完善,“新农保”、“新农合”参保率分别达到86 %和99 %,城镇职工和居民医保参保率分别达到100%和90%;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建成乡镇敬老院11所,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29%。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31.5平米和41.4平米;冰箱、彩电等日用家电基本普及,移动电话户均2部、小汽车百户拥有18辆……全县人民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主动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虚心接受县政协民主监督,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坚持依法行政,完成“五五”普法。强化政务公开、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

五年来,襄垣变化日新月异,发展成就可圈可点。特别是县城建设有力度、有规模、有品位,拉开了城市框架,彰显了生态魅力,体现了人文精神,开创了城市发展新纪元;仙堂山景区开发大手笔、大投入、大推进,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交融,打造了特色旅游新亮点;设施农业发展高起点、高速度、高效益,区域化种植,产业化运行,全方位扶持,找准了破解“三农”难题的突破口,托起了农民增收的新希望。……如此等等,都在襄垣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十一五”辉煌的发展历程,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一是必须坚决执行县委决策,自觉做到依法行政,把上级各项决策部署“襄垣化”。二是必须坚持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