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第7课春夏秋冬青岛版
- 格式:pptx
- 大小:6.92 MB
- 文档页数:20
青岛版(六三学制)科学二上2.7春夏秋冬教案青岛版(六三学制)科学二上 4 金属教案4、金属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2.能力目标: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教学重点金属的物理性质、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
教学过程一,引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得出:人类的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的结论。
二,新授课人类使用金属材料的小知识1.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青铜(铜锡合金)2.现在应用最多的金属—铁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世界上金属产量第二位—铝(一)、金属纯金属(90多种)合金(几千种)2、金属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对环境的影像等等。
(二)、金属之最:(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9)锂:密度最小的金属4、金属分类: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重金属:如铜、锌、铅等有色金属:轻金属:如钠、镁、铝等;1、金属(三),课堂小结。
7《春夏秋冬》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春夏秋冬》是青岛版二年级上册《太阳和月亮》单元的第三课时。
本课的学习活动以“搜集人们参加户外活动的照片”为指向导入本次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到人们不同季节的活动、穿着和周围环境的变化。
提示学生进行生活经验的知识储备同时为课堂探究活动做好铺垫。
在探究学习活动中,重点围绕“一年中大自然有哪些变化?”、“季节变化对人的活动的影响。
”和“季节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三个环节开展进行,最后以“画出春季和秋季的景物,比较两个季节的不同。
”进行拓展延伸。
“一年中,大自然有哪些变化?”中教科书呈现了一组四季中自然景色的图片,自左上角开始顺时针排列,分别是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代表景色。
四幅图片之间用循环的箭头表示顺序,旁边用卡通语言“这些变化告诉我们什么”和正文结论语“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其目的是提示学生比较几幅图片中的不同现象,得出一年有四个不同季节的结论。
在“季节变化对人们的活动有什么影响?”通过学生讨论,引领学生可以从衣着、活动等方面发现季节变化对人们的影响,同时用“我还知道……”引领学生深入、从多方面、多角度出发思考季节与人们活动的关系。
“不同的季节,动物和植物有什么变化?”通过教材呈现了的夏天的小猫与冬天的小猫的观察,引导学生认识发现:从花纹上来看,是同一只小猫,但是明显夏天的时候,小猫的毛比较短,而到了冬天,小猫的毛变得更长、更蓬松、更丰满了。
小猫就是这样通过换毛,来适应环境变化的。
旨在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家养的宠物在换季的时候有没有类似的现象,或者换季后有没有其他不同的表现,也可以引导学生回家后继续观察自己养的宠物在不同季节的表现。
另外教材呈现的色木槭(俗称五角槭、五角枫等)的叶子在春、秋两季的对比,春天的叶子是绿色的,而到了秋天,就变成红色的了。
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对各种植物在不同季节的样子进行比较。
在具体教学中还应该进一步丰富事例,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掌握比较的观察方法,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按照技能点要求,灵活运用在活动中,使这项技能得到锻炼和加强。
青岛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春夏秋冬》说课稿在本课教学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长远发展目标。
因此,我们需要保证教学内容有趣、简约和有效,让学生在探究中提出问题,培养问题意识。
本课教学的课标要点是描述一年中季节变化的现象,举例说明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准备了一些活动。
首先,我们将展示春、夏、秋、冬四幅景物照片,并用箭头表示出四个季节更替循环的变化。
在观察和描述每个季节的自然现象时,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问题意识。
接下来,我们会展示两组图片。
第一组是人们在不同季节里的不同活动,第二组是随着季节变化,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会发生变化。
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举例证明季节变化对人们的活动有影响,培养学生愿意倾听、分享他人信息、乐于表达的研究态度。
最后,我们将展示两组图片,观察比较同一只猫在不同季节的变化和同一棵植物在不同季节的变化。
通过观察比较不同季节的动植物的差异,让学生发现在不同的季节里,动物和植物会发生变化,不同的动植物将有不同的变化。
除此之外,我们还准备了一个拓展活动,让学生画一画春天和秋天的景物,比较两个季节的不同。
通过这个创作活动,让学生综合思考季节变化对人和动植物的影响。
总之,本课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季节变化的现象,探究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研究态度。
首先,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观察和描述四季的变化和特点。
对于夏季,可以描述天气炎热,阳光强烈,草木葱茏,水果成熟。
对于秋季,可以描述天气渐凉,树叶变色,果实成熟,收获季节。
对于冬季,可以描述天气寒冷,雪花飘落,动物冬眠,人们穿厚衣服。
而对于春季,可以描述天气变暖,植物萌芽,动物苏醒,人们开始播种。
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季节的先后顺序排列四幅图片,从而认识到春夏秋冬的更替循环。
最后,教师可以通过活动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季节变化对人们的活动和动植物生长有着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