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至《蛇》
- 格式:ppt
- 大小:391.50 KB
- 文档页数:6
冯至《蛇》赏析2
山鬼鸿
冯至:
(1905-1993),河北涿县人。
著有《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被鲁迅称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1941年创作《十四行集》。
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作的叙事诗卓有成就,《帷幔》、《蚕马》等被朱自清誉为“堪称独步”。
蛇
我的寂寞是一条长蛇,
冰冷地没有言语──
姑娘,你万一梦到它时
千万啊,莫要悚惧!
它是我忠诚的侣伴,
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
它在想那茂密的草原,──
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
它月光一般轻轻地,
从你那儿潜潜走过;
为我把你的梦境冲下来,
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赏析:
蛇是一种令人“悚惧”的动物,它阴郁而冰冷,令人不寒而栗;但是,在诗人冯至的眼中,蛇却是可爱的,蛇是诗人寂寞的隐喻。
“我的寂寞是一条长蛇,冰冷地没有言语”,什么样的寂寞让诗
人得以如此呢?原来,这是诗人的相思,诗人在想念远方的姑娘,并以蛇为喻,托梦给心爱的姑娘,希望她能梦到。
在诗人的眼中,蛇是忠诚的伴侣,是姑娘头上的浓郁的乌丝,是害着热烈的相思的家乡姑娘。
于是,诗人送出了月光一般轻轻地,潜潜走过的蛇,希望它“为我把你的梦境冲下来,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在此,诗人把主观的相思化为具体化的意象和形象的比喻,同时,“花朵”也具有了某种幻美之感。
《蛇》教案(精选14篇)《蛇》篇1课题蛇№2教学目标德育了解爱情诗的思想内容,领会真挚美好的情感智育蛇这一意象的特点,代表什么美育品味诗歌的感情表达,培养诗歌解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教学重点通过意象表达丰富情感的方式教学难点意象的探究教学关键情感价值课型教学方法朗读分析教具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组织教学导入新课总结练习作业一、作者简介冯至(1905—1993)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翻译家,1927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昨日之歌》,在诗歌界反响甚大,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二、学生朗读三、蛇的意象的探讨诗中的“蛇”实际上就是“爱”的同义语,是诗人“寂寞”情绪或心境的一种比喻或象征,确切地说,是一种青春期特有的难以言表的单恋单相思。
四、诗人借助“蛇”这个意象,抒发了怎样的感受和渴望?在“蛇”这一冰冷寂寞的对象物上,沉淀、蕴含、寄托了当时才二十出头的年轻的诗人何等深挚浓烈、难以排遣的思恋之情。
这条长蛇作为诗人寂寞心绪的外现,成了通人情、有灵性,让人信赖和喜爱传递爱情信息的“忠诚的伴侣”。
四、分析结构全诗分为三节,诗的第一节写恋人不在身边而感到“寂寞”。
第二节写“蛇”的“相思”(乡思为相思谐音),取“蛇”栖息草丛的生活习惯,说它想念的草原,就是姑娘头上的浓郁的乌丝。
用这比拟“我”对心爱的人的乌丝的感情。
借蛇的“乡思”,凸显“我”对姑娘的相思。
第三节写“蛇”的归来,通过蛇的行动抒写了“我”的意愿。
取“蛇”轻轻行走和只能以口衔物的特点导入疏导归纳引导布置了解识记理解巩固完成板书设计蛇将“寂寞”比喻为“蛇”,就是“爱”的同义语课后记事《蛇》教案篇2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喜欢阅读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2、引导幼儿通过猜读的方法阅读画面,理解故事的画面内容。
3、在猜测、操作中,学说故事中的短句。
活动准备:故事ppt、黑板、双面胶、小蛇、水果图片若干、小蛇教具若干活动重点:通过猜读的方法阅读画面,理解故事的画面内容。
冯志《蛇》作品赏析《蛇》是中国现代作家冯志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描写了三个女性角色在乡村中的生活经历和感情纠葛,展现了家庭、社会和自我的冲突与救赎。
小说以农村为背景,描绘了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变革与矛盾。
故事的主角是三个身份和背景不同的女性:小冬、小兰和小洁。
她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性格和生活态度。
小冬是一个典型的乡村女子,她嫁给了一个庄稼汉,过着平凡而安定的生活。
小兰是一个从城市搬到乡村的知识分子,她抱着崇高的理想来到乡村,但逐渐迷失自我。
小洁是一个独立而坚强的女性,她在社会变革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最终实现了个人的成长和改变。
通过对这三个女性角色的深入塑造,冯志展现了女性在农村社会中的困境与挣扎。
小冬是一个代表了大多数中国农村妇女的形象,她拥有对家庭的执着和忍耐,但也为此付出了很多牺牲。
她固守传统的家庭观念,甘愿以贞烈妇女的身份生活,但却丧失了自己的个性和自由。
小兰是一个追求自由与独立的女性,她来到乡村,试图逃离城市中的种种束缚,但最终却陷入了传统观念的边缘。
她感到困惑和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生活下去。
小洁则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斗志的女性,她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坚守自己的原则,不愿为传统价值观所左右。
她成为了小冬和小兰的榜样,也通过自己的经历,给予了她们勇气和启示。
在小说中,冯志对社会变革和传统观念的冲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揭示。
他对乡村社会进行了深入剖析,呈现出了一个复杂而真实的画面。
他不仅关注乡村的物质生活和社会风貌,也关注乡村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和追求。
小说中对乡村传统的批判与思考,对农村社会转型的描写,展现了时代变革和个体命运的交织。
《蛇》还通过对女性的细腻描写和人性的探索,体现了冯志的独到之处。
他通过对女性的刻画,揭示了女性在家庭、社会和个人发展中的矛盾与挣扎。
他充分展现了女性的韧性、智慧和坚强,以及她们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
小说中的女性形象鲜活真实,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思考。
总体来说,《蛇》是一部具有深度和内涵的小说作品。
冯至最经典的诗原文:《蛇》
我的寂寞是一条蛇,
静静地没有言语。
你万一梦到它时,
千万啊,莫要悚惧!
它是我忠诚的侣伴,
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
它想那茂密的草原——
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
它月影一般轻轻地
从你那儿轻轻走过;
它把你的梦境衔了来,
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一、衍生注释:
“寂寞”: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感受。
“蛇”:一种象征,可能代表诗人隐秘而深沉的情感。
“乌丝”:指女子乌黑的头发。
二、赏析:
这首诗构思巧妙,以蛇为喻,将寂寞具象化。
蛇的安静、神秘,恰
如诗人内心深处那份默默的情感。
用“月影一般轻轻地”描绘蛇的动作,营造出轻柔、梦幻的氛围。
把梦境比作“绯红的花朵”,充满了诗意和
美感。
三、作者介绍:
冯至,现代诗人、学者。
他的诗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既蕴含着
深厚的情感,又富有哲理思考。
四、运用片段:
在一个寂静的夜晚,我独自一人坐在窗前,望着那轮明月。
这时,
我想起了冯至的《蛇》,我的寂寞仿佛也化作了那条蛇,在月光下静
静地等待着。
难道这不是一种独特而又深沉的情感体验吗?就像我在
这孤独的时刻,渴望着有人能读懂我内心的热烈。
从内容和艺术两个方面赏析冯至的诗歌《蛇》赏析冯至《蛇》诗歌冯至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诗人,其创作的诗歌在文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蛇》是冯至创作的一首诗歌,作品在内容和艺术两个方面都呈现出了特别的魅力和价值。
下面将从内容和艺术两方面对《蛇》进行赏析。
一、从内容上来看,《蛇》描绘了一个生动的蛇类形象。
诗中写道:“蚩蚩山下的一条蛇,皮亮如玉头似天;把人纠缠也吓人,狰狞之与美丽间。
”诗中的“蚩蚩山”和“一条蛇”营造出了一种恢弘、壮美的山水氛围,而“皮亮如玉头似天”一句则非常准确地描绘了蛇的形象。
另外,“把人纠缠也吓人,狰狞之与美丽间”这句话则是描述了蛇类常常带给人们矛盾的感受,既有虚幻、奇异的美,又有恐怖、危险的威胁。
这些细节展示了冯至对蛇的丰富观察,诗歌的内容因此显得非常生动、画面感强烈。
此外,诗歌还在写蛇的同时,与生命进行了联系。
诗中写到:“脐下悄然生命放出,摆尾猛绕击向草间。
”句子中暗示了这一条蛇正在进行的狩猎行为。
“生命放出”则表达了生命方式是永远不会停歇的、不屑一顾的。
这一表述本身可以理解为蛇的资本方式。
二、从艺术表现上来看,《蛇》诗歌显露出了诗人的坚实功底和独特风格。
首先,在形式上,诗歌以七绝为基础,运用了典型汉字的音、意、象、韵四个方面,在语言上使人有感觉。
其次,诗歌的韵律十分优美。
整首诗用了很多“押韵”的手法,如“亮如玉”、“似天气”、“全草共”、“脐下放”等等。
韵律使整首诗的节奏更有感官的美感。
最后,在文字运用上,《蛇》所侧重的是物我互动。
诗人把物象、情感和意境合并起来,创造了一种富有表现力和情感共鸣的语言生活。
例如,“狰狞之与美丽间”中的“狰狞”和“美丽”就存在一种对立和较量的关系,表达了蛇类怪诞、寂静的形象和美态。
这种细腻的文字表达方式,很好地展示了诗人的语言造诣和感性思维。
综上所述,《蛇》这首诗歌不仅描绘出了蛇的形象,还在隐秘之间传递了生命的精神。
而诗歌艺术上的表现也十分高质量。
冯至《蛇》赏析摘要:一、概述《蛇》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二、分析《蛇》诗歌的主题思想三、解读《蛇》诗歌的艺术特色四、总结诗歌价值及影响正文:一、概述《蛇》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蛇》是我国著名诗人冯至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
诗人冯至(1896-1983),原名冯文植,字至善,江苏南通人,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诗人、作家、文学评论家。
这首诗歌创作于1925年,发表于《小说月报》上,是冯至早期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当时正值中国民主革命的高潮,民众疾苦、国家内忧外患,诗人通过对蛇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民众命运的关切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二、分析《蛇》诗歌的主题思想《蛇》诗歌的主题思想主要体现在对民众疾苦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诗中,蛇成为了一个象征符号,代表着受苦受难的民众。
诗人通过描绘蛇的形态、动作、心理等,表现出民众在压迫、苦难中的顽强生存意志和寻求解放的渴望。
同时,诗人以蛇为载体,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黑暗现实的愤懑和对光明的向往。
在这种背景下,《蛇》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民族复兴的使命感和对民众命运的深切关怀。
三、解读《蛇》诗歌的艺术特色《蛇》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具有鲜明的特色。
首先,诗人以蛇为主题,通过对蛇的细腻描绘,使诗歌意象鲜明、生动。
其次,诗歌采用象征手法,以蛇喻人,将蛇的形象与民众的命运紧密联系,增强了诗歌的内涵和表现力。
再者,诗歌结构严谨,意境深远,通过蛇的生存状况反映出现实社会的种种困境。
最后,诗人在诗歌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体验,使作品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
四、总结诗歌价值及影响《蛇》诗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它揭示了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面,表达了诗人对民众命运的关切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这首诗歌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现代诗歌创作的典范之作,同时也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通过对《蛇》诗歌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冯至的文学成就和其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结束语】通过对《蛇》诗歌的解读,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冯至对民众命运的关切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蛇》冯至_400字
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小学作文作文网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字君培。
现代诗人,翻译家,教授。
直隶涿州(今河北涿州)人。
12岁在涿县高等小学毕业后,入北京市立第四中学读书,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开始写诗。
我的寂寞是一条蛇,
静静地没有言语。
你万一梦到它时,
千万啊,不要悚惧!
它是我忠诚的侣伴,
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
它在想那茂密的草原——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
它月影一般轻轻地
从你那儿轻轻走过,
它把你的梦境衔了来,像一枝绯红的花朵!。
从内容和艺术两个方面赏析冯至的诗歌《蛇》赏析冯至《蛇》诗歌冯至是现代著名的诗人、文学教育家,他的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其中,代表作之一便是《蛇》这首诗。
该诗通过描写一条蛇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万物生灵的深刻关注和深情赞叹。
从内容和艺术两个方面来赏析这首诗歌,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冯至的诗歌创作,还能够感受到其中深刻的哲思内涵。
一、从内容上赏析《蛇》《蛇》这首诗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作者对蛇的深刻观察和热爱,这从诗歌的起始语言便可以看出:“蛇,细长的身体,黑白两色,像采石场上剥下的麻绳。
”可以看出,作者对蛇的形态以及黑白分明的外貌印象深刻。
接下来,作者又通过“摇曳的拐杖”、“倒悬之姿”等形象描写,生动刻画了蛇游动的形态。
而在诗歌的最后,作者更是通过“不毒,不饥,不寒,不热”等描写,抒发了他对大自然生命力的赞叹和敬重。
这首诗通过对蛇的细致描写,透过蛇这个具体的生灵形象,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感悟和理解。
二、从艺术上赏析《蛇》《蛇》这首诗的艺术价值不仅在于其深刻意义,还在于其优美的语言和婉约的抒情风格。
整首诗使用的是七律的古典诗体,由于古诗的句式和韵律要求十分严格,使得整首诗不仅要有严密的结构,还要注重节奏感和抑扬顿挫的掌控。
在《蛇》这首诗中,冯至运用了古诗中的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对仗、排比等,艺术地表现了蛇的形象和意义。
例如,诗歌中“摇曳的拐杖,倒悬之姿”,不仅令人想象力十足,也表现出了蛇的柔韧和灵动。
另外,整首诗的语言极其婉约,用词精练,用字流畅,使这首诗充满美感,读来如丝般顺畅。
三、总结通过对《蛇》的内容和艺术两个方面的赏析,我们能够深入理解这首诗的传达意义和艺术价值。
在诗歌中,冯至通过对蛇这一生灵细致的观察和描写,表达出对大自然生命的赞叹和敬重。
而在艺术上,冯至则运用了古诗体的严谨和修辞手法的精妙,使得诗歌更具有美感和抒情性。
《蛇》这首诗的呈现不仅是冯至诗歌创作的代表,亦彰显了中国诗歌传统的文化积淀和艺术魅力。
冯至的诗蛇赏析_冯至诗歌《蛇》欣赏《蛇》是冯至早期最优秀的代表作之一。
冯至的《蛇》是一首借画抒情的诗。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冯至的诗《蛇》赏析,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冯至《蛇》原文冯至我的寂寞是一条蛇,静静地没有言语。
你万一梦到它时,千万啊,不要悚惧!它是我忠诚的侣伴,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它想那茂盛的草原——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
它月影一般轻轻地从你那儿轻轻走过;它把你的梦境衔来了,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冯至的诗《蛇》赏析(一)冯至(1905—1993)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翻译家,1927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昨日之歌》,在诗歌界反响甚大,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这首《蛇》是冯至早期作品中的代表作,具有其早期诗歌中的那种忧郁、感伤、细腻、缠绵的牧歌情调,象一支箫管吹奏出的呜呜咽咽的曲子。
据冯至日后的回忆,这是一首借画抒情的诗。
当时他看到19世纪英国唯美主义画家毕亚兹莱的一幅黑白线条画,“画上是一条蛇,尾部盘在地上,身躯直长,头部上仰,口中衔着一朵花”,他觉得这蛇“秀丽无邪,有如一个少女的梦境”。
有评论家认为“蛇”与“花朵”分别象征着男女的生殖器官,从而将这首诗歌解读成一个处于性苦闷期的青年的性幻想。
事实上,毕亚兹莱的那幅画的确含蓄地包含着某种性的意味,据此而将此首诗歌解读成性的苦闷,应该说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如果将这首诗视作一次性行为的曲折达成,似乎不免煮鹤焚琴之讥。
应该说,“蛇”的意象不仅包含着西方文化背景中那种淫亵意味,同时也蕴藏着东方的审美情绪,痴情、温柔、忠贞的白娘子同样是一条蛇,“蛇”的意象中不仅包含着淫欲,同时也表达着一种对于理想爱情的热望。
而另一个意象“花朵”将之视为女性生殖器也未尝不可,毕竟每个人都有对诗歌进行解读的权利,但是也不必因此而忘记了“花朵”在传统的价值体系中常常与青春、生命、热情、美好等联系在一起。
在本诗中,“绯红的花朵”云云,也可以是指诗人在想象中的爱情的滋润下,重新寻回了自己的青春的热情,重新发现了生命的美好。
蛇
我的寂寞是一条蛇
静静的,没有言语
你万一梦到它时
千万啊,不要悚惧
它是我忠诚的侣伴
心里害着热烈的相思
它想那茂密的草原
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
它月光一般轻轻地
从你那儿轻轻走过
它把你的梦境衔了来
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年是农历蛇年,蛇这个意象,经常令人想起诱惑、妖魅以及恐怖,尤其是在中国诗歌的语境中,常常“龙蛇”连用,是个千年配角。
不过,在现代诗人冯至的这首诗里,蛇不仅是主角,而且以真挚热烈的情感营造出一种美好、深沉的意韵。
这首诗是冯至早期的作品,据诗人自己称,这首诗是因为看到英国著名插画家比亚兹莱的作品《梦》而作,画中有一条黑白花纹、秀丽无比的蛇,口中衔着一朵花。
冯至见之,颇为心动,他觉得,比亚兹莱画中的蛇那沉默的神情,像是青年人感到的寂寞,而那一朵花,有如一个少女的梦境。
“寂寞”是古往今来的诗人常写的主题,然而,以一条安静、无言的蛇来比喻寂寞,却显得十分独特。
这个譬喻大胆新颖,诗人在其中倾注了浓厚的情感,画面感极强。
我们似乎能看到诗人就化身为那条蛇,怀着热烈而又羞涩的爱慕向他的心上人温柔地倾诉相思,浓郁的乌丝、绯红花朵般的梦境、月光般轻灵地游动,意象清新绮丽,让这如蛇一样的寂寞笼上了一层神秘而美丽的面纱。
冯至《蛇》赏析蛇冯至我的寂寞是一条蛇,静静地没有言语。
你万一梦到它时,千万啊,不要悚惧!它是我忠诚的侣伴,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它想那茂盛的草原——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
它月影一般轻轻地从你那儿轻轻走过;它把你的梦境衔来了,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1926一、此诗在海峡两岸都拥有极多的注目和掌声,但在大陆的诗集中,第一段的第二句多為「冰冷地没有言语」,而臺湾的诗集所选,多為「静静地没有言语」。
但无论何者,都是述说「蛇」的特性,今择以「冰冷地」似比静静地更能表现「蛇」的特性。
二、意象经营法此诗最為人称道的是作者的构思新奇,创新之处是作者将「寂寞」与「蛇」联想在一起,而以「我的寂寞是一条长蛇」的譬喻法,发展整首诗的主要架构。
将「譬喻」法加以扩张铺写的其中一种修辞法即是「详喻」法,也就是将喻依加以详细说明与解释,让文气延长而加强譬喻的效果。
例如先提出「A像B」的譬喻,然后接著铺陈B的性质、特色等等,让文句拉长,藉由对喻依阐述说明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喻体的解说,此即為「详喻」。
例如:十年间,我宛如一头牛,驮负著理想的犁,在广阔的阡陌中埋首耕耘,所冀望的是一季理想的收成。
(黄武忠〈岁月的河床〉)此例的A(喻体)是「我」,B(喻依)是「一头牛」,C(喻解)则是「驮负著理想的犁,在广阔的阡陌中埋首耕耘,所冀望的是一季理想的收成」。
而当对B进行铺陈的时候,也就是在C中进行叙述的时候,是不直接对A予以述说,而以经营意象的方式对B进行意象的构筑或塑造,比较简单的是静态的描述(静态式意象),比较复杂的是动态(动态式意象),甚至,在串连诸多动态后形成情节(情节式意象),此即為「意象经营法」(详见王昌焕《语文表达能力祕笈》首次定义及解说)。
由於「意象经营法」是经营画面的艺术手法,在性质上偏於新诗的创作手法,技巧上较為繁复,因此,在散文创作中较為少见,但在新诗的创作中,却是大可加以发挥的创作方式。
冯至此诗实即「意象经营法」极佳的典范。
写蛇最好的诗原文:
《蛇》
作者:***
我的寂寞是一条蛇,
静静地没有言语。
万一梦到它时,
千万啊,莫要悚惧!
它是我忠诚的侣伴,
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
它想那茂密的草原——
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
它月影一般轻轻地
从你那儿轻轻走过;
它把你的梦境衔了来,
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一、衍生注释:
“寂寞”:此处指内心的孤独和冷清。
“悚惧”:惊恐,害怕。
“乡思”:对故乡的思念。
“乌丝”:指黑发。
二、赏析:
这首诗将寂寞比作蛇,新颖而独特。
蛇本是让人有些畏惧的动物,但诗人却赋予它忠诚和温柔的特质。
用蛇的“轻轻走过”和“衔来梦境”,细腻地描绘出一种深情与渴望。
诗人以独特的想象,将抽象的寂寞具象化,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那份深沉的情感。
三、作者介绍:
冯至,现代诗人、学者。
他的诗作语言简洁,情感真挚,富有哲理和韵味,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运用片段:
在一个寂静的夜晚,我独自坐在窗前,望着那轮明月,心中的寂寞如同冯至诗中的蛇,悄悄地爬了出来。
它静静地没有言语,却让我想起了远方的家乡,那片熟悉的土地,还有亲人们温暖的笑容。
这寂寞的蛇啊,何时才能带着我的思念,回到那魂牵梦绕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