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带绕颈的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的临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51.86 KB
- 文档页数:2
研究脐带绕颈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足月妊娠脐带绕颈在产程中导致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选择合适的分娩分式。
方法住院分娩400例脐带绕颈孕妇为观察组,同期抽取住院分娩的无脐带绕颈的孕妇500例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孕妇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脐带绕颈周数与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以及孕妇的分娩方式。
结果观察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脐带绕颈1周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剖宫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脐带绕颈2~3周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其剖宫产率明显升高(P<0.05)。
结论脐带绕颈1周者,可鼓励孕妇自然分娩,必要时行剖宫产。
脐带绕颈2~3周者,建议孕妇剖宫产分娩。
【关键词】脐带绕颈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分娩方式脐带缠绕90%为脐带绕颈,以绕颈1周居多,占分娩总数20%左右[1]。
脐带绕颈是引起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死亡、脑瘫和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脐带绕颈在产程中如何处理及选择何种分娩方式是非常重要的,适当的分娩方式将有助于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伤残率。
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在院分娩的脐带绕颈的孕妇400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住院分娩的脐带绕颈孕妇400例为观察组,同期抽取住院分娩的无脐带绕颈孕妇500例为对照组,两组病例孕周均为37-42周,年龄20-34岁,平均27岁,除观察组脐带绕颈外,均无其它妊娠高危因素,400例中脐带绕颈1周者294例,脐带绕颈2-3周者106例。
1.2 方法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例产程中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进行对比;脐带绕颈周数与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进行对比;孕妇的分娩方式进行对比。
1.3 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
2 结果2.1 两组孕妇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在产程中对照组胎儿窘迫发生为36例(7.20%),新生儿窒息发生为11例(2.20%)。
中国卫生产业脐带绕颈是产妇常见的现象,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该院近年收治的脐带绕颈患者,对其产程及分娩方式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该院自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246例胎儿脐带绕颈产妇,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产妇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5.5±6.2)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8.8±5.2)周,其中绕颈1周者183例,绕颈2周者43例,绕颈3周者19例,绕颈4周者1例。
无胎儿脐带绕颈正常产妇220例,产妇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5.5±6.2)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8.8±5.2)周。
两组患者均无,头盆不称、脐血流异常、骨盆狭窄、软产道异常及产科合并症。
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比较两组产妇第一产程以及第二产程,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窒息及胎儿窘迫情况。
1.2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产程时间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第一产程与第二产程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
表12组产程时间比较(x ±s ,h )2.2分娩方式观察组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2组阴道助产胎吸率、剖宫产比较(P <0.05),产钳助(P >0.05)。
2.3新生儿窒息与胎儿窘迫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胎儿窘迫发生率两组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P <0.05)。
3讨论脐带联接母体和胎儿,在两者之间进行营养物质和代谢物质运转,因此此通路对于胎儿在母体内的健康成长是十分重要的,其通畅与否,关系到胎儿的生命,如果出现出血或血运受阻将严重影响胎儿存活质量甚至造成死亡[1]。
脐带围绕胎儿颈部、躯干或四肢称为脐带缠绕,其中约89.7%的脐带缠绕与胎儿的颈部则称为脐带绕颈[2]。
头位脐带绕颈不同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邢玲玲【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2(018)019【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头位脐带绕颈的处理对新生儿窒息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单胎头位脐带绕颈足月妊娠产妇共280例,上述病例均无产科合并症、相关并发症.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阴道分娩组均在局麻下行左侧会阴侧切分娩.剖宫产组均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实施剖宫产术.其中阴道分娩组160例;剖宫产组120例.观察脐带绕颈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窒息及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的影响.结果阴道分娩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显著高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与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脐带绕颈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脐带绕颈1周妊娠病例可建议实施自然分娩,脐带绕颈>2周的可建议实施剖宫产进行分娩.%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delivery modes for pregnancy with nuchal cord cephalic presentation on neonatal asphyxia. Methods 280 term pregnancy women( all without obstetric complications )with nuchal cord cephalic presentation from Sep. 2009 to Sep. 2011 were divided into vaginal delivery group and cesarean sec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ir delivery mode. Vaginal delivery group( n - 160 ) was performed left lateral episiotomy under local anesthesia,while cesarean section group( n - 120 )was performed under continuous epidural anesthesia. Effect of different modes of delivery on neonatal asphyxia andintrauterine fetal distress was observ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fetal distress in vaginal delivery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cesarean section group,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 The difference of the incidence of neonatal asphyxi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 P>0.05 ). Conclusion The delivery mode can be chosen according to nuchal cord situations. Natural delivery can be chosen in case of 1 circle of nuchal cord, while cesarean section is suggested for the situation of > 2 circles.【总页数】2页(P3328-3329)【作者】邢玲玲【作者单位】海南省万宁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海南,万宁,571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46【相关文献】1.不同分娩方式对单纯头位脐带绕颈围产儿的影响——附528例分析 [J], 肖帆;胡晓玲;欧阳振华;彭清妹2.不同分娩方式对单纯头位脐带绕颈围产儿的影响——附528例分析 [J], 肖帆;胡晓玲;欧阳振华;彭清妹3.不同分娩方式对单纯头位脐带绕颈围生儿的影响 [J], 杨华4.不同分娩方式对单纯头位脐带绕颈围生儿的影响 [J], 杨华5.头位脐带绕颈与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窒息的关系 [J], 方燕飞;肖群;韩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脐带绕颈260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脐带绕颈的分娩方式及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
方法将住院产前诊断为头位脐带绕颈者,产前及产时使用胎儿电子监护仪行胎心外监护,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窘迫,适时终止妊娠等做回顾性分析。
结果脐带绕颈仍以自然分娩占大多数,随着脐带绕颈周数增多,剖宫产术及阴道助产术比例增高,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也增高。
急诊剖宫产术组的新生儿窒息明显大于选择性剖宫产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结论脐带绕颈分娩方式仍以正常分娩多见,其次为剖宫产分娩,对于脐带绕颈2周及以上者,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分娩方式宜选择剖宫产术。
【关键词】脐带绕颈;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近年来,B超及彩色多普勒在临床上已普遍应用,故脐带绕颈的产前检出率明显提高。
目前没有理想的方法降低其发生率,一旦分娩前确定为脐带绕颈,给孕妇及家属造成很重的思想负担,为寻找合理的分娩方式,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对本院260例脐带绕颈病例的分娩方式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2007年1月—2010年10月单胎头位妊娠分娩共1560例,产妇年龄20~39岁,1~3胎,胎龄>37W,头位妊娠分娩者。
产前使用B超或彩色多普勒协助诊断且新生儿出生时经证实为脐带绕颈260例。
脐带绕颈发生率为16.67%。
其中脐带绕颈1周200例,脐带绕颈2周50例,脐带绕颈3周10例。
1.2方法对产前诊断脐带绕颈者,于产前及产时使用胎儿电子监护仪,常规行胎心外监护。
及时发现并处理胎儿宫内窘迫,适时终止妊娠,合理地选择剖宫产术。
1.3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
2结果2.1脐带绕颈周数与分娩方式、Apgar评分的关系见表1。
在260例脐带绕颈中,脐带绕颈1周有200例,2周为50例,3周为10例,其中Apgar评分正常者为243例,占93.46%,窒息发生率为6.54%。
在脐带绕颈1、2、3周中窒息发生率分别是3.0%、8.0%、70.0%,脐带绕颈周数越多,窒息发生率越高;分娩方式以阴道分娩占多数为61.54%,其次为剖宫产术占35.77%,阴道助产占2.69%,在脐带绕颈1、2、3周中剖宫产率及阴道助产率分别为33.0%,2.0%;44.0%,4.0%;50.0%,10.0%;脐带绕颈周数越多剖宫产率及阴道助产率越高。
脐带绕颈分娩方式的比较研究目的:探讨足月脐带绕颈产妇的分娩方式及结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所在医院分娩的46例患者病例资料,所有产妇均有脐带绕颈的情况发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
试验组产妇根据患者情况实施阴道试产分娩,对照组产妇实施剖宫产分娩,比较两组产妇各项情况。
结果:试验组产妇中14例(60.9%)实施自然分娩,7例(30.4%)实施阴道侧切手术分娩,2例(8.7%)自然分娩失败转为剖宫产分娩,两组产妇发生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脐带绕颈产妇应首先尝试阴道试产,以降低产妇的剖宫产率,在对产妇各产程的严密监护下,产妇完全可以经阴道分娩。
标签:脐带绕颈;分娩;阴道试产;剖宫产脐带缠绕是孕期常见的表现,多为缠绕胎儿的颈部。
有相关数据显示脐带绕颈的发生率在20%~25%左右,其中,绕颈一周的发生率为89%左右,绕颈两周在11%左右,3周及以上多不常见。
脐带绕颈在孕妇怀孕期间易于发生,其发生的原因多和胎儿活动度过大或脐带过长有关[1-3]。
胎儿在孕妇体内会经常进行活动,但因空间有限,如活动幅度较大时如出现脐带绕颈的情况发生。
此情况属于高危妊娠,胎儿易于出现宫内窘迫的严重情况,分娩时此情况对胎儿的危险非常大,如绕颈缠绕较紧会导致脐带的血流不畅,胎儿会出现氧、二氧化碳代谢异常,出现心率下降的表现,甚至会致使胎儿出现死亡[4-5]。
为探讨足月脐带绕颈产妇的分娩方式及结果,笔者对本院2011年3月-2012年4月收治的46例足月脐带绕颈产妇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产妇根据患者情况实施阴道试产分娩,对照组产妇实施剖宫产分娩,比较两组产妇各项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院2011年3月-2012年4月收治46例足月脐带绕颈产妇,所有产妇都经产前B超确诊为脐带绕颈。
产妇年龄23~36岁,平均(27.5±2.1)岁,孕周为37~42周,平均(38.5±0.7)周,其中经产妇12例,初产妇34例。
脐带绕颈对胎儿和分娩方式的影响研究成芳娣【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lfuences of cord around the neckon the fetus and mode of delivery. Methods 32 cases of cord around the neck cases were set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another 32 normal cases at the same time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delivery mod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s well as the fetal and neonatal health. Resul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re were 7 cases of natural childbirth, and 19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16 cases of cesarean sec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3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ere 13 cases of fetal distres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1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as 9 case of asphyxia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2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igniif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P<0.05). The asphyxia score around the neck one week was (6.01±2.35) points, signiifcantly higher than the scores around the neck two or three weeks, with signiifcant differences among groups (P<0.05). Conclusion Cord around the neck increases the rate of fetal asphyxia, the clinical need for early diagnosis and timely surgery.%目的:调查脐带绕颈对胎儿以及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
胎儿脐带因素与分娩方式的探讨【摘要】目的探讨脐带缠绕的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
方法能过脐带缠绕的诊断及临床表现及相关数据分析。
结果脐带缠绕1周,仍以自然分娩为主。
对于超声诊断脐带缠绕2周以上新生儿室息率较高,宜选择剖宫产术。
脐带绕颈是产程中造成胎儿宫内窘迫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时可引起新生儿窒息甚至围生儿死亡,估计是为胎盘的静脉回流受阻引起,而脐带绕颈在宫缩前,特别是胎膜未破的情况下,一般无特殊表现。
随着产程的进展,胎儿下降脐带逐渐被拉紧,影响胎儿血流供血,易致胎儿窘迫的发生,而产时胎儿窘迫是引起围产儿死亡及新生儿智力低下,脑瘫等后遗症的主要原因。
因此,对脐带缠绕孕妇选择最佳分娩方式,降低新生儿窒息及死亡率,降低不必要的剖宫产率是非常必要的。
1 脐带绕颈的诊断方法确定脐带绕颈超声的诊断指征。
1.1 有脐带绕颈者胎儿颈部背侧皮肤可见脐带压迹,缠绕1周者可见胎儿颈部皮肤出现“U”型压迹,在上方可见圆型或扁圆型低回声包块;缠绕2周者,胎儿颈部见“W”型压迹,其上方可见,“花生壳”样低回声包块,所有压迹上方的低回声包块内见短线等号状强回声,此为脐带横切面血管壁回声,转动探头90°此为一条表浅的带状回声。
1.2 脐带绕颈紧绕型①沿胎儿颈椎长轴切面观察其颈部背面侧皮肤表面呈现“U”型、“W”型或“波浪”形压迹,在压迹前方羊水暗区中显示脐带断面的圆型或“等号”样明亮回声。
胎儿颈部二维超声纵切面于背侧面皮肤呈现深在压迹,压迹内可见血管断面的“等号”样回声。
②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于上述压迹内可见团状红、蓝血流信号,横切面于颈周有“套绳”样彩色血流束环绕,因血管紧张度高,血流束较平直。
1.3 脐带绕颈松绕型基本同紧绕型,不同处为上述压迹相对表浅,环绕颈部的脐带血管紧张度不高,“套绳”样的彩色血流束仍呈“麻花”状。
同时对胎盘面及胎儿颈部两侧脐带血流的阻力指数(RI)和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最小流速度比值(S/D)进行检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