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休克期病人的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179.72 KB
- 文档页数:2
烧伤病人休克期的护理及如何补液大面积烧伤由于剧烈疼痛和大量血浆液体外渗,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下降,发生低血容量休克,伤后2-3小时最为急剧,8小时达高峰,随后逐渐减慢,一般维持36-48小时,至48小时逐渐恢复,临床以48-72小时为休克期。
表现口渴,尿量减少,烦躁不安,心率增快,休克早期血压往往表现为脉压减小,随后血压下降,呼吸浅快,末梢循环不良,病人诉畏冷。
此期患者病情严重,变化迅速,故应严密观察,加强护理。
1.床单位的准备氧气,负压吸引,监护仪,输液泵,气管切开包,一次性尿垫及大棉垫,烤灯等。
2安置患者于烧伤重症监护病房(1)保温冬季室温30-32度,夏季28-30度,以患者不冷为宜,加强床边保暖措施,给予烤灯照射等。
(2)体位平卧位,左或右侧卧位,每2-4小时翻身一次,至休克期平稳度过。
(3)了解病情 a.保持呼吸道通畅:b.保持静脉输液通畅:c.测生命体征并记录:d.留置导尿,保持鸟管通畅。
(4)防止休克期患者发生坠床等意外。
(5)备好急救药品及物品。
3.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休克期(48小时)内每2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1次,必要时应随时怎加测试次数,并准确纪录。
(1)体温体温早期可正常,38度以上位早期感染或伤前有炎症。
如双腋窝皮肤烧伤可测试肛温。
(2)脉搏可用听诊器挺听心率一分钟,成人120次/分以上,儿童140次/分以上为休克的表现之一,应及时报告医生。
(3)呼吸正常成人呼吸18-20次/分,但休克期患者的呼吸常常浅而急促或深沉而缓慢,因此,应注意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变化及有无发绀等情况,特别是注意头面部烧伤护着尤应注意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发生。
(4)血压收缩压低于80mmHg应注意已有休克发生,但如患者伤前有高血压,测量时下降30-40mmHg应注意已有休克发生。
如双上肢深度烧伤可测量下肢血压,四肢深度烧伤可结合尿量、心率等观察休克情况。
4 密切观察精神状态(1)口渴较早出现的症状,但不可无原则地满足患者要求。
特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护理要点体会摘要:特重度烧伤病人的治疗难度之大,伤残率之高是大家公认的一大难题,故如何提高治愈率,减少伤残率成了烧伤专家一直努力的方向,笔者在尽力抢救每一个特重度烧伤病人的同时不断摸索和总结严重烧伤病人的系统救治方法。
大面积烧伤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大量的血浆样液体外渗丢失,以致血容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而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
如休克期处理不当,可直接影响烧伤治疗的全过程,因此,建立可靠的静脉通道,合理安排液体,是抢救特大面积烧伤病人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特重度烧伤;休克期护理;体会;护理要点一.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特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最关键的是静脉补液治疗。
护理人员要迅速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路,如中心静脉通路和周围静脉通路,其中一路用于扩容治疗,用于紧急输血输液,控制休克;另一路用于病情变化时特殊用药。
在补液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补液总量烧伤后2~3小时循环血量减少最为急剧,8小时达到高峰,因此应早期补足液体。
原则上“缺多少补多少,缺什么补什么”,但由于个体差异,补液总量应根据临床情况需要进行调整,不能绝对。
补液量不足,低血容量休克得不到纠正;补液过量,可引起肺水肿、脑水肿等并发症,还可能使创面水肿加重。
2.补液种类补液首选平衡液,可避免单纯补盐水时氯离子含量过高引起高氯血症,还可纠正或减轻休克所致代谢性酸中毒。
胶体液首选血浆,也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及人血白蛋白等。
晶体与胶体比例一般为2:1,Ⅲ度烧伤、面积大者可按1:1。
对于胶体、晶体和水分,要求均匀分配,交替输入,护理人员一般可按胶体———晶体———水分的顺序进行。
3.补液速度由于烧伤后8小时内体液渗出迅速,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护理人员在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尿量、血压、脉搏等变化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原则上早期快一点,多一些,即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的一半应在烧伤后8小时输入体内,后16小时输入计划余量的一半。
烧伤休克期的观察与护理烧伤后除损伤外的一般反应外,无论烧伤的深浅或面积的大小,伤后迅速发生的变化均为体液渗出。
一般烧伤后48小时内,由于热力作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大量血浆外渗至组织间隙及创面,引起有效循环血量锐减,从而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
休克是烧伤病人早期的并发症或死亡原因,休克期不平稳极易发生感染和器官功能衰竭,对预后的影响很大,因此,休克期的护理十分重要。
1 临床观察烧伤后立即发生体液渗出,一般持续36-48h,严重烧伤可延至72h。
此期主要威胁是休克。
烧伤创面大量液体渗出,烧伤局部反应性水肿。
脉搏增速;尿量减少,休克期正常尿量应维持在每小时每公斤体重1ml;烦躁不安,神志恍惚或表情淡漠,这都是脑部缺血、缺氧的表现。
口喝常是血容量不足的表现,饮水常不能使之缓解,饮水过量,反而易引起恶心呕吐;可出现体温过高、过低表现;脉压差变小,严重者则下降;周围动脉搏动是否有力,肢端是否温暖,皮肤色泽是否正常,有无花斑,指趾甲床有无发绀等。
2 护理2.1 保持室温冬季室温30-32℃,夏季室温28-30℃,相对湿度40%。
以患者不冷为宜,加强床边保暖措施,大型远红外线烤灯照射等。
采用去平卧位,左右侧卧位,每2-4小时翻身1次,至休克期平稳渡过。
伴有吸入性损伤,肺部感染、胸部并发症,呼吸困难取半卧位,利于呼吸。
伴有颅脑损伤、脑水肿者抬高床头15°-30°。
2.2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休克期(48小时)内每2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1次,必要时,应随时增加测试次数,并准确记录。
心率增快,严重烧伤患者有心肌损害、血容量不足及应激反应,这些都会使心率加快,甚至心律失常。
血压下降,血容量不足是血压下降的主要原因,复苏好的患者当日或次日可以恢复血压。
呼吸增快,常见的原因有吸入性损伤、ARDS,休克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也可代偿性的呼吸增快。
2.3 密切观察精神状态较早出现口渴的症状,表明血容量不足,但不可无原则地满足病人烦渴欲饮的要求,否则可造成体夜低渗,引起脑水肿或胃肠道功能紊乱,应给少量糖盐水。
烧伤的分期及护理常规烧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虽然致伤原因多样,如热液、蒸汽、高温气体、火焰、电能、化学物质等,烧伤的病程经过大约分四期。
一、体液渗出期(休克期)一般为伤后48-72小时,一方面由于烧伤热导致体液渗出而出现了皮肤水肿,另一方面机体由于体液减少而影响内脏的正常功能,如不及时采取救治将会危及您的生命。
因此,须做到:1.保持安静平卧,勿乱动乱叫。
2.口渴是机体对疾病的正常反应,在一定时间和程度上会持续存在。
根据您的病情需要,护理人员会对您采取一定时间(一般为48小时内)的禁食水/少量进食水,望配合。
3.如有其它不适如疼痛不能忍受、寒冷、呼吸困难等,可示意或告诉护理人员。
二、感染期从烧伤一开始直到创面封闭的一段时间。
由于烧伤破坏了皮肤的正常防御功能,大量创面坏死组织适于细菌繁殖发生感染。
此时您可能会有发热、寒战、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自觉症状,此期对您是一个危险而关键的时期,护理人员会对您采取一些必需的治疗措施,包括:1.隔离措施-因创面暴露是烧伤治疗的主要手段,而暴露的创面又易发生感染,感染既可来自您自身创面又可来自外界环境,因而须一方面对您的创面注意无菌操作,另一方面要对您采取必需的隔离,如实行无人陪伴,控制探视次数等。
2.换药-换药是一直伴随着您的整个病程,尤其是在这个阶段更频繁,创面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
中溶(脱)痂时创面会出现臭味、流脓等,这是一个自然的病重过程,请不要过于紧张,换药时即使操作很轻,都可能会疼痛,希望您尽量忍耐。
3.手术-手术是烧伤皮肤不能自行修复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治疗手段,这通过切除已破坏的皮肤组织,覆以自体或异体皮,这样既可以杜绝细菌生长繁殖的环境,也可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手、足等功能部位的功能。
4.全身或局部浸浴-可以比较彻底地清除创面脓毒及坏死组织,减少局部细菌含量控制感染,促进循环,改善功能。
5.营养支持-烧伤具有消耗大,代谢高的特点,故需加强营养支持。
烧伤患者休克期临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烧伤患者休克期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参与救治的护理人员进行合理组织,技术培训,工作质量的监控,对患者采取合理安置,对病区加强控制以及保证充足的物质供应等方面进行护理。
结果 62例患者中治愈59例,死亡3例治愈率95.16%.结论烧伤患者休克为低血容量性休克,体液的丢失和有效循环血量的减少时逐渐发生的,且有一定的规律性。
烧伤治疗过程中如何使患者平稳度过休克关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而护理工作又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
对预防烧伤休克的发生或减轻其程度,对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防至关重要。
【关键词】烧伤休克补液护理1 临床资料2008年7月-2009年4月烧伤患者65例,男59例,女6例,年龄4天-85岁,平均年龄26.3岁。
其中老年患者34例,中年9例,小儿21例,烧伤面积10%-90%,平均烧伤面积24.5%。
休克期出现的并发症:脑水肿2例,毒血症8例,呼吸衰竭3例,急性肾衰6例。
2 病情观察2.1生命体征休克早期血压升高,尤其舒张压升高明显。
二、三度以上的大面积烧伤,由于肢体肿胀结痂形成,测血压较困难,应及时采用心电监护,或利用测脉搏、心率来了解休克的程度.烧伤早起均有心率加快,但快而有力、如有休克加重,测心率过速、脉搏细速,成人可大于120次每分,小儿大于140次每分,老年人脉搏往往不随休克的严重程度而增快。
合并呼吸道和头颈部烧伤者要特别注意呼吸情况。
一方面直接影响脑组织,同时已引起颈部和软组织水肿压迫气管。
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并导致脑缺氧,呼吸急促,咯粉红色泡沫痰,考虑急性肺水肿发生。
应及时汇报医师,并给予患者氧气吸入,做好气管切开的准备。
2.2尿量尿量减少时休克早期表现的可靠而直观的指标之一。
系有效血容量不足,肾血流量减少所致,因此尿量是输液量和控制输液速度的主要指标。
大面积重度烧伤尿量应大于每小时50毫升。
电烧伤和三度烧伤者由于肌肉损伤坏死,红细胞的破坏使大量的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释出阻塞肾小管而出现红蛋白尿,尿色为酱油色。
烧伤患者的护理要点如下是有关烧伤患者的护理要点:根据患者烧伤后机体出现的病理和临床特点,一般将烧伤临床过程分为3期:急性体液渗出期、感染期、修复期。
一.急性体液渗出期小面积烧伤体液的渗出以烧伤的局部组织水肿突出,对全身有效血容量的影响不大;而大面积烧伤,不仅表现出局部组织的渗出、水肿,同时伴有全身组织、内脏的渗出和水肿,如果烧伤后处理不当,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
烧伤愈严重,休克发生率愈高,发生的时间愈早。
烧伤后及时补液、正确的创面处理和妥善护理,是成功地防治烧伤休克的关键。
【常见护理问题】1、体液不足2、疼痛3、口渴4、皮肤完整性受损5、潜在并发症:感染、肺水肿、脑水肿【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早期烧伤病人一般出现惊吓、恐惧、担忧、焦虑等心理反应。
护士在通过与病人及家属的交流、观察中,了解其心理反应及心理需求,给与同情、安慰、开导的同时,鼓励病人将痛苦说出来,针对不同的原因给与相应的支持。
消除病人不必要的担忧,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重度烧伤可能导致容貌或功能障碍者,注意把握语言的分寸,激发病人对生命、对家庭的责任感,给病人希望,鼓励其自强、自信,渡过难关。
2、体位大面积烧伤病人应取平卧位,适当抬高头部,减轻头部水肿,注意四肢关节置于功能位置,创面包扎者,注意观察末梢循环情况,抬高包扎部位,促进静脉回流。
同时注意保温,一般伤后72小时不宜上翻身床,尤其是有头面部烧伤的大面积烧伤,以免俯卧后,加重喉头水肿而窒息。
3、一般护理(1)消毒隔离大面积烧伤病人安排单人房间,严格空气消毒,每日常规使用动态空气杀菌机消毒2~3次,每次1小时,并准备保护性隔离的用物,如隔离衣、洗手液,限制人员出入(2)五官护理双眼用0.9%氯化钠注射液棉球拭擦结膜囊内积液,眼药水滴双眼,防止感染及角膜损伤;用0.9%氯化钠注射液棉球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感染。
(3)管道护理保证各种管道通畅,避免受压、脱出,并准确记录各种引流液的量和性质;注意无菌操作。
烧伤护理常规正文第一篇:烧伤护理常规烧伤护理常规一、烧伤病人入院护理常规1、初步了解伤员烧伤原因、时间、程度、部位,如果收治大批伤员、应向有关医院领导汇报,以便组织人力、物力进行抢救。
2、按医嘱进行静脉输液、抗休克,呼吸困难者随时作气管切开、留置尿管、清创等急救处理。
3、根据病情准备病室及病床,调节好室温,维持28-32℃相对湿度在24%左右。
(1)大面积烧伤病人,安排单人隔离病房,中、小面积烧伤病人可两人住一隔离病房,进行创面或床边隔离;(2)大面积烧伤者,于休克期后病情稳定卧翻身床,小儿大面积烧伤,会阴部烧伤及环形烧伤者可选用小儿人字床;(3)大面积烧伤者,床上铺胶单,再铺上消毒床单;中、小面积烧伤者,在烧伤部位铺胶单及消毒中单。
4、病人的初步处理(1)中、小面积烧伤病人,除按一般住院病人护理外,创面的处理可用碘伏、生理盐水冲洗创面,用消毒棉球吸干水份,采取包扎或暴露疗法按相应的护理常规护理。
(2)大面积烧伤者,作以下处理:① 休克者进行及时抗休克处理,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协助进行各种化验检查;② 立即建立静脉通道,按医嘱进行输液或输血;③ 呼吸道烧伤者,予以气氛吸入,做好气管切开的准备;④ 停留尿管,记录每小时尿量,总结24小时出入液量;⑤ 病情稳定后协助医生进行创面处理。
5、病人进行初步处理后,即可安置病人入病房,招待各种治疗、护理操作要遵守无菌技术原则。
6、认真书写护理记录,做好交接班工作。
二、烧伤病人的基础护理1、做好心理护理,了解病人思想情况,解除顾虑,争取病人的配合。
2、入院后即查体温体温,脉搏,呼吸,每日3-4次,直至平稳后改每日一次。
3、入院后即测体重,以后每周1次,重伤者除外。
4、头面部烧伤者,注意保护角膜,用0.25%氯霉素眼药水或四环素软膏滴眼和涂眼角膜。
5、加强口腔护理,每日1-2次。
6、能进食者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或静脉高营养。
7、保持倒向皮肤清洁,每日用0.1%新洁尔灭等清洁皮肤。
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护理措施一烧伤休克期护理防治烧伤休克的主要措施是输液治疗,大面积烧伤病员需快速输液,以恢复有效循环量和纠正功能性细胞外流量的不足,护理人员必须保护好静脉通道,掌握正确输液的知识,熟悉休克期常见症状的临床意义及观察和护理方法,利尿剂及冬眠药物的应用注意点。
休克期在静脉的同时,还应注意保暖,镇痛等措施。
休克期如果处理不当,病员除可以死于休克外,还有可能发生脑水肿,肺水肿,急性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
休克期度过不平稳,易发生早期暴发败血症,因此休克的防治,不仅要使病员能渡过休克,而且还要求休克渡过平稳。
1.休克期病人取平卧位,注意保暖,由于创面水份蒸发,大量热量丧失,大都畏寒,必须保持室温在30~32℃。
2.液体的种类及安排:液体包括胶体(全血;血浆;血浆代用品),晶体溶液(生理盐水平衡液;碳酸氢钠),基础液(5%葡萄糖溶液)各种液体交替输入,注意不要集中在一段时间内输入或口服大量水分,以免造成细胞外流稀释性低渗,引起肺、脑水肿,在小儿输液时,尤其要控制速度和输液种类的交替。
对休克期病人应准确无误地执行输液计划。
二静脉输液的护理⑴液体的分配:伤后第一个24小时,胶、晶体溶液总量的一半应在伤后8小时内输入,另一半在伤后16小时内平均输入,24小时基础量平均输入,伤后第二个24小时的输液量如无特殊变化应均匀输入。
⑵根据下列指征调节输液:①尿量:尿量是调节输液的重要指标。
如果肾功能正常尿量间接反映血容量的情况,尿量的减少常出现在血压下降之前,因此尿量是判断血容量是否足够的一个重要、简便、可靠;也是比较敏感的指标,尿量要求成人每小时尿量30~50ml,儿童15ml左右,婴幼儿10ml左右,如每小时尿量低于此指数,则表示血容量不足,须加快输液速度;反之则减慢输液速度;老人伤前有心脏疾患合并吸入损伤,肺部感染或颅脑损伤的病员,尿量要求低于此指数,电触伤者,有血红蛋白尿者尿量要求偏高,成人每小时应在50~100ml左右,留置导尿管应保持通畅,发现少尿或无尿时,应检查尿管是否堵塞。
护理学基础知识:烧伤病人的护理烧伤病人的护理一直是在外科护理学中非常重要的章节,关于其的考点相对来说比较多,所以是考生复习的重点内容。
若考生能在复习的时候抓住重点,就能够很好的提高复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在此,中公教育将烧伤病人的护理所涉及的重点内容进行了整合,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
【分期】1. 急性渗出期(休克期):体液渗出多开始于烧伤后2小时,6~8小时最快烧伤后48小时内易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
2. 感染期:渗出为主转为吸收为主,毒素入血而中毒。
3. 修复期:创面开始修复。
【烧伤深度】Ⅰ度:皮肤红斑,干燥,无水疱。
浅Ⅱ度:红肿疼痛明显;有水疱,疱壁薄。
深Ⅱ度:痛觉迟钝,拔毛痛;水疱较小疱壁较厚,创面基底发白或红白相间。
Ⅲ度:痛觉消失,创面无水疱,呈蜡白或焦黄色,甚至炭化,形成焦痂。
【护理措施】1.现场救护:迅速脱离热源抢救生命预防休克,保护创面和保温,尽快转送。
2.加强营养: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3.暴露疗法4.液体疗法【暴露疗法】1.暴露在清洁、温暖、干燥的空气中,使创面的渗液及坏死组织干燥结痂,以暂时保护创面2.适用部位:头面部、会阴部、大面积烧伤、创面严重感染者3.预防感染:保护性隔离【补液计算】1.伤后第一个24小时补液总量= 体重(kg) 烧伤面积(%) 1.5m+ 每日生理需要量2000ml。
2.烧伤后前8小时补充液体量的1/2,其余补液量在16小时内输完。
3.伤后第二个24小时补液量是第一个24小时的半量,生理需要量不变。
4.晶体首选平衡盐溶液、胶体首选血浆。
大面积烧伤护理(一)病情观察1、休克期护理烧伤后48小时内为休克期,尤其在前8小时。
评估意识、生命体征及有无口渴、恶心、呕吐等情况;评估尿液的色、量,评估末梢血液循。
2、感染期一般认为烧伤后48小时以后,直至创面愈合的时期。
评估生命体征,意识、精神状况,尿量,有无厌食、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
评估创面色泽、分泌物,焦痂脱落情况。
(二)护理要点1、休克期(1)呼吸道管理有头、面、颈烧伤,吸入性损伤未行气管切开者需密切注意呼吸情况,做好呼吸道管理,必要时做好气切准备。
(2)体液管理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输入液体,补充血容量,交替输入晶、胶体。
有心力衰竭、呼吸道烧伤、老年人或小儿,在补液时速度勿过快,(3)创面护理注意保护创面,保持创面干燥,避免污染。
(4)饮食管理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应禁食,如无特殊原因,在第3天开始可给予少量饮水,以后根据情况给予少量流质、半流质饮食等。
(5)安全管理加强护理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坠床跌倒等。
2、感染期(1)呼吸道管理严密观察呼吸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
(2)创面护理保持创面清洁干燥,早期创面尚未结痂前,随时清除创面液体。
(3)饮食管理根据患者营养需要量,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营养丰富等食物。
(4)体温异常护理寒战、高热或低温时,应立即采血培养标本。
体温超过39摄氏度,遵医嘱降温,用药后须严密观察出汗情况,防止虚脱。
出现低温时注意保暖,提高室温。
(5)安全管理加强护理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坠床跌倒等。
(三) 健康指导1、保持病房安静,减少探视人员。
2、保持创面清洁,外涂五黄油。
3、对于新生皮肤应予以保护,避免摩擦、搔抓,每日可用温水清洗局部,防止感染。
烧伤患者休克期的护理标签:烧伤;休克;护理烧伤患者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休克期的护理尤为重要[1]。
烧伤患者休克一般发生在严重烧伤后48~72 h,由于大量血浆样体液渗出,致使循环血量不足,造成低血容量性休克,若不及时正确处理,病死率较高,因此积极有效地护理对患者平稳度过休克期具有重要意义。
现将我院2001~2009 年收治的32例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32例患者中:男24例,女8例。
年龄在8~64岁,平均34.7岁。
烧伤面积32%~46%,烧伤深度为浅II~III度,浅II度5例,深II度18例,III度9例。
热液烧伤26例,火焰烧伤3例,电烧伤2例,化学烧伤1例。
从烧伤至入院时间最短30 min,最长5 h,经积极救护,本组患者治愈率95.8%,好转率4.2%,总有效率100%。
2 护理2.1 急救护理及时恰当的急救护理是关系到烧伤患者生命与安全及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
①维持有效呼吸,及时清除口鼻和呼吸道分泌物,促进分泌物排出,确保呼吸道通畅。
吸氧:氧浓度为40%左右,氧流量为4~5 L/min。
并积极做好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的准备,予以呼吸机人工辅助呼吸;②补充液体、维持有效循环。
烧伤休克患者,必须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根据伤情合理安排液体量、液体性质,快速补液,改善血液灌注和缺氧,纠正低血容量性休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③镇静止痛,酌情使用镇静剂。
由于休克期患者血容量不足,引起脑缺血,常表现失去定向力或躁动不安,另外,烧伤患者都有剧烈的疼痛。
因此,在补液的同时,给予适当的镇静,不仅有利于稳定患者的情绪,还可以避免患者因躁动而污染创面。
2.2 典型症状的观察与护理2.2.1 尿量留置导尿管,每小时记录出入水量,观察尿液的色、质、量,测量尿的酸碱度和比重,一般要求成人每小时尿量在30~50 ml,若低于此标准时应加速补液。
2.2.2 生命体征的观察每小时测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一次,如成人心率在100次/min以下,说明补液效果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