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分 现代汉语语气词
- 格式:ppt
- 大小:159.00 KB
- 文档页数:34
现代汉语中的句子的语气类型?表示语气的手段有哪些?
从语气角度看,现代汉语句子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类,分别表示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感叹语气。
手段主要有语气词和语调。
现代汉语中最基本的语气词其实就是6个,分别是:啊吗呢吧、的了,其他的语气词,如哪、哇、呀、啦等都是由啊音变形成的。
语气词是用在句尾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和停顿的词,有的也可以用在句中表示舒缓停顿或强调的语气。
1、语气词的语法特征
①语气词具有很强的附着性,一般附着在句尾(少数放在句中,后面有停顿),表达各种语气,增强表达的效果。
②句末语气词根据所表示语气的不同,句末语气词可以分为四类:
表示陈述语气的语气词:啊、呢、吧、的、了、——呗喽啦着、也好。
表示疑问语气的语气词:啊、呢、吧、吗。
表示祈使语气的语气词:啊、吧、了。
表示感叹语气的语气词:啊。
2、语气词的连用几个语气词可以连用。
连用的语气词之间没有结构关系,处于不同的层次,分别表示不同的语气,句末的语气词所表达的语气才是全句语气的重点。
现代汉语(第六版黄伯荣)第一章绪论一、现代汉语1、现代汉语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2、现代汉语这个词通常有广义与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解释指现当代以来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包括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和方言;狭义的现代汉语则仅指普通话二、现代汉语七大方言北方(北京话)、吴(苏州话)、湘(长沙话)、赣(南昌话)、客家(广东梅县话)、闽(福州话)、粤(广州话)三、现代汉语的特点1、语音方面: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加上声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而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
具体表现如下:(1)没有复辅音(2)在音节中元音占优势(3)有区别意义的声调(4)音节总数有限,简短而明确2、词汇方面(1)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2)广泛运用复合法构成新词(3)双音节词占优势3、语法方面:汉语是分析性的语言,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类标志和词形变化,这就使现代汉语呈现出一系列的特点(1)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2)语法(词法、句法)结构具有一致性(3)词具有多功能性:某一类词往往可以充当多种句子成分(4)词语组合受语义、语境的制约(5)量词、语气词十分丰富:不同的名词所用的量词往往不同,语气词常出现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的细微差别第二章语音第一节语音概说一.语音的性质语音是人类说话的声音,是语义的表达形式,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只有具有词语意义的声音才是语音。
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1)语音的物理性质(四要素)1、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声波的频率。
音高在汉语里的作用非常重要。
作用是:构成声调,声调的高低能区别意义2、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决定于声波的振幅。
振幅大,声音就强。
而振幅的大小取决于发音时用力的大小普通话里的轻声与音强有关3、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
音量与音高、音强、音长有关。
(汉语中)音强和音长在语调和轻声里起重要作用4、音色又叫音质,就是声音的特色,是不同的声音能够互相区别的最基本的特征,它决定于声波振动的形式。
语气词在现代汉语中是一类数量较少、几乎可以全部列举、一般不再增加的词类。
从《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第五版)中可以查找到的语气词不足一百个,仅八十多个;且迄今为止,现代汉语中语气词的数量比较固定,新出现的语气词极少。
因此,我们认为语气词是一个封闭词类。
作为封闭词类,语气词的一个很重要特点就是其大多都出现频率高或较高,这也是汉语表达的一个重要特点。
因为它可以表达各种语气和口气,并表现出细微的差异。
并且一个语气词可以表达多种语气,而一种语气也可以由多个语气词表达。
因此语气词在汉语语法和表达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但语气词意义比较空灵,使用又多依赖于语用因素,在句法结构上并没有明确的形式依据,使得语气词的研究在很长时间内未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
近年来,虽然出现了有关这方面研究的论文和书籍,但由于语气词本身具有复杂性以及学术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总难取得共识。
不过由于语气词绝对数量有限,是一个封闭词类;这就为语气词的研究提供了方便本文对语气词的语音、作用等问题进行考察并作出合理的解释。
这些分析和考察不仅有利于我本人对语气词的认识也有利于汉语信息处理和对外汉语教学。
本文注意研究三个典型的语气词:"了、呢、吧"。
最后我们介绍越南学生在使用汉语语气词常见的错误并提出纠正法。
本文共分三章第一章:现代汉语语气词的概说第二章:语气词"了、吧、呢"的研究第三章:越南学生在使用汉语语气词的常见错误及纠正办法一.选择题材的理由语气范畴是语法范畴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语言是人类特有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语言使用的过程中语气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语气范畴的研究也具有特别的意义。
无疑,要研究语气范畴,语气词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研究之一,因为语气词是语气范畴最基本的一种形式标志。
然而,在现代汉语词类系统中,语气词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对语气词的研究还没引起学者们的注意。
其原因是语气词的意义过于空灵,即使与同为虚词的其它词类相比其语法意义的难以捉摸也是首屈一指的了。
现代汉语语气词“吗”“嘛”“么”的分布和使用规律研究朱韦巍【摘要】通过采用社会语言学中的抽样调查法进行定量研究,调查结果显示,现代汉语中使用最多的语气词“吗”的地位受到挤压,“嘛”和“么”不仅出现在口语中,已逐步扩展并广泛使用在书面语中.由于语言使用者的年龄、性别、使用方言以及言语对象的差异,“嘛”和“么”的分布呈现不均匀的分布趋势.【期刊名称】《柳州师专学报》【年(卷),期】2014(029)002【总页数】3页(P19-21)【关键词】语气词;"吗""嘛""么";分布;使用规律【作者】朱韦巍【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人文院,江苏南京21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42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沟通愈加频繁,新兴词汇就此产生。
新兴词汇从无到有,很容易引起语言研究者的关注。
但语素和词经过长时间使用,在人们不易察觉的时候已经发生细微的变异。
比如:声调的转变,声韵母的转变。
语音,最不稳定的是位于句末的元音或者辅音,它最容易受到说话人发音时唇形与口腔的影响而发生语音上的改变。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说,语素和词的变异,并非偶然,变体本身包含比原词原字更多的态度和用意。
现代汉语疑问词“吗”不论是书面语还是口语中使用频率很高。
如今,“嘛”和“么”不仅在口语中使用,甚至在非正式的书面语中也频繁出现。
本次语言调查方式采用随时抽样调查的方法,通过现场发放纸质和网络传送电子问卷调查两种方式,通过调查结果分析“嘛”和“么”大量出现在何种人群中,在何种情况下,人们会使用“嘛”和“么”来替代疑问词“吗”,以及“嘛”和“么”的使用分布比较。
针对此课题,共发放115份问卷调查,收回91份。
其中1人为少数民族,汉语并非母语,不在本课题研究范围之内,因此作废。
有效问卷为90份,包含20岁以下至40岁以上各年龄层,其中54名男性,36名女性,使用方言地区包括广东、四川、上海、江苏、山东、湖南、河南等地区。
【语气词的分类】——————————————于红莉《试论语气词德语法特征及作用》语气助词:有的表示疑问语气的,有的表示感叹语气的,有的表示请求或命令语气,也有的表示陈述语气。
助动词:表示可能的,如“可能”、“会”、“可”、“可以”、“能”、“能够”等等。
表示意愿的,如“愿意”、“请愿”、“想要”、“肯”、“敢”、“应该”、“准许”等等。
叹词:表示赞叹或恐惧、惊异的,如“哈”、“嗨”、“呦”、“吓”等。
表示喜悦或感激,如“嗨嗨”、“啊呀”、“哈哈”等。
表示醒悟或疑惑,如“哦”、“哎”、“嗯”、“嗳”等。
表示请求或劝止,如“哎呦”、“喔”、“嘘”等。
表示惋惜、懊悔或悲痛,如“哎呀”、“嗳嗳”、“咳”等。
表示轻蔑、嘲讽或不满,如“呸”、“嗤”、“哼”、“喔呦呦”等。
表示呼唤或应答,如“喂”、“呜”、“嗯”等。
语气短语词:说汉语的人除了在句末用语气词外,有时也习惯性地用某种词语形式表达某种语气,如“不成”、“不是”、“就是”等也类属于专职的语气词,我们将这类形式称为“语气短语词”。
语气副词:语气副词就是用在句中表示语气的副词,如“简直”、“可”、“难道”、“果然”、“实在”等等。
在现代汉语的各类副词中,语气副词是比较特殊的一类。
重音:重音分为语法重音、逻辑重音、心理重音。
逻辑重音是为了突出句子中某种特殊的含义而把某个词加以重读。
逻辑重音的一般规律体现在:表示肯定语气的词要重读,例如: “你一定要用功啊!”我是非常喜欢这本书的。
”表示夸张语气的词要加重语气。
例如: “你们多幸福啊! 老师很满意。
”心理重音也叫感情重音,是表达强烈爱憎情感的手法,是交际内容的重点。
例如: “我觉得太可怕了。
”感情重音字字重读时,表达了强烈的感情色彩。
例如: “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吕叔湘、徐青等先生的说法:————————《关于“语气词”和“语气助词”—兼谈“的”、“了”的类属》结构助词: 的地得—用在偏正短语和中补短语中, 分别表示定中、状中和中补关系。
现代汉语语气词“吧”位于句中时的语气意义作者:王文芳来源:《成才之路》2011年第24期摘要:本文总结并论述了“吧”位于句中时的基本语气意义是表示委婉语气。
关键词:现代汉语;语气词;语气意义对于“吧”用于句中时的语气意义,有这样几种观点:一种意见是“吧”用于句中时表示假设的语气,带有举例性质。
例如:(1)这是那种特别的天气:在屋里吧,做不下工去,外边好像有点什么向你招手;出来吧,也并没有什么一定可做的事。
(《老舍短篇小说集》)(2)就说爱吧,在阶级社会里,也只有阶级的爱,但是这些同志却要追求什么超阶级的爱,抽象的爱,以及抽象的自由、抽象的真理、抽象的人性等等。
另一种是方梅的观点,方梅认为用于句中的“吧”和“啊”已变成一个单纯的主位标记,已经不带语气意义。
根据吕叔湘先生的归纳,“吧”可用于句中举例的格式、让步小句、假设分句、“V就V了吧”格式等位置。
我们试对“吧” 用于这几种位置时的意义进行分析:A. 举例的格式,例如:(3)就拿“文化学会”说吧,筹备,组织,借房子,都是他办的。
(《文博士》)(4)譬如你吧,你的普通话就比他讲得好。
张谊生认为“吧”在这类句子里表示列举语气,实际上这类句子的举例性质是由“就拿……说”“譬如……”等格式决定的,而不是由“吧”带来的,试将(3)、(4)与下面的(3')、(4')比较:(3')就拿“文化学会”说,筹备,组织,借房子,都是他办的。
(4')譬如你,你的普通话就比他讲得好。
去掉“吧”,全句仍有举例性质;有“吧”,句子的语气就比较委婉,只是略带迟疑。
B. 用于让步小句,例如:(5)就算你正确吧,也该谦虚点儿。
(6)且不说辽远的前途吧,就拿目前说,王家与刘家联姻,二狗就必定死心踏地的帮忙老岳父,而老岳父就一定可以省些心,不至于常常受日本人的辱骂。
(《火葬》)张谊生认为“吧”在这类句子里表示让步语气,其实这类句子去掉“吧”,仍然带有让步语气,试把下面两句与例(5)、例(6)相比较:(5')就算你正确,也该谦虚点儿。
现代汉语语气词综述系别:中国语言文学系班级:汉语国际教育二班学号:BC********姓名:***摘要:现代汉语语气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的成果。
本文对近三十篇有关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概况的论文进行综述,其中主要对语气词的意义用法,分布,连用,功能四个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现代汉语;语气词;综述目录序言一.语气与语气词----------------------------------------1 二.语气词的分类----------------------------------------1 三.语气词的语气意义及用法------------------------------13.1基本语气词---------------------------------------13.2派生语气词---------------------------------------1 四.语气词的分布------------------------------------------14.1句中---------------------------------------------1 4.2句末---------------------------------------------1 五.语气词的连用------------------------------------------1 六.结语-------------------------------------------------1 参考文献---------------------------------------------1 后记-------------------------------------------------1序言孙苹的《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综述》从语气词的名称、语气词的分类和语气词语气意义的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将前贤们对语气词研究的大致情况进行了梳理,并就语气词的研究所应采取的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
“现代汉语语气词”资料合集目录一、现代汉语语气词的界定标准二、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三、现代汉语语气词“吗呢吧啊”的初步考察四、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述评五、现代汉语语气词“吗”“呢”“吧”“啊”的初步考察六、现代汉语语气词“啊”的规范问题现代汉语语气词的界定标准在现代汉语中,语气词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仅可以表达情感和态度,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语语言。
在界定现代汉语语气词时,需要明确一些重要的标准。
语气词是一种虚词,在句子中不充当任何成分,但可以表达各种语气。
例如,“吗”、“了”、“呢”、“吧”等都是常见的现代汉语语气词。
这些语气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了不同的意思,如疑问、肯定、委婉、惊讶等。
语气词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
例如,“吗”用于疑问句中表示疑问语气,“了”用于陈述句中表示肯定语气,“呢”用于特殊疑问句中表示疑问和委婉的语气,“吧”用于祈使句中表示请求或劝告的语气等。
第三,语气词的界定标准可以从语法、音质、音位和语义等多个方面来考虑。
首先从语法方面来说,语气词通常出现在句子的末尾,而且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动词或名词等实词。
例如,“是吗”、“对吧”、“了吗”等都是由语气词和实词组合而成的。
语气词还可以用来连接句子和句子、段落和段落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其次从音质和音位方面来说,语气词通常是由轻音节或轻声调组成的。
例如,“吧”的发音比较轻,而“了”则可以用轻读或重读来表达不同的语气。
有些语气词还可以通过语调和音质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态度。
最后从语义方面来说,语气词可以表达说话者的情感、态度和意图等。
例如,“吗”用于疑问句中表达疑问的语气,“了”用于陈述句中表达肯定的语气,“呢”用于特殊疑问句中表达委婉的语气,“吧”用于祈使句中表达请求或劝告的语气等。
现代汉语语气词的界定标准主要包括语法、音质、音位和语义等方面。
这些标准可以用来判断一个词是否为语气词以及它所表达的语气类型。
通过对这些标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现代汉语中的语气词,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
现代汉语语气词的界定标准王珏【摘要】学界对现代汉语语气词范围的认识存在很大分歧,原因在于理论界定不一、鉴别标准不一或标准不够有效、词类参照系不合适.鉴于此,确定现代汉语语气词范围的前提是,除应遵守学界已经提出的有关原则外,还应遵循另外两个原则:折衷原则,即折衷于经典范畴与原型范畴之间,不宜固守极端;词类参照系原则,即以轻声词、情态词作为鉴别语气词的词类参照系.在前个参照系里,语气词与结构助词、体态词等明显有别;在后个参照系里,语气词与语气副词、助动词和叹词明显有别.在此基础上,依据语气词的特点提出界定语气词的四个标准,即语音标准、分布标准、连用标准和隐现标准.遵循如上原则和标准,从学界所提97个语气词“候选者”中初步鉴别出48个现代汉语语气词,包括14个单纯语气词、19个合成语气词、12个合音语气词及3个临时合音形式.排除3个临时合音形式,现代汉语语气词至少有45个.【期刊名称】《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38)006【总页数】8页(P58-65)【关键词】现代汉语语气词;范围;界定原则;界定标准;折衷原则;词类参照系【作者】王珏【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上海20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14一、引言现代汉语词类系统中,语气词的静态数量和动态频率都很低[1],却一直是现代汉语语法学的重要领域之一。
因为“要真正做好它,简直就牵动语法的全部了”[2],所以现代汉语语气词的研究至今还有很多遗憾[3],最重要的莫过于对语气词范围的认识远未取得一致意见。
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学者认可的语气词数量在10余个至59个之间,远谈不上不一致。
如15种著作、论文所列语气词数量(见下表):表一:15种著作、论文所列语气词数量对比表赵元任[4]朱德熙[5]徐晶凝[6]黎锦熙[7]王启龙[8]刘月华等[9]吕叔湘[10]史有为[11]赵元任[12]北京大学[13]孙汝建[14]孙也平[15]生[16]郭锐[17]周溢辉等[18张谊]10 14 13 15 15 17 17 21 26 27 28 28 33 35 59其次,对个别语气词的认可表现出很大差异。
第五章语法语法: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构造规律。
语法的性质:抽象性,稳定性,民族性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可以表达一个相对完好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按语气分〕句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慨句主谓句按谓语的构成材料名词谓语句,动词、形容词、主谓谓语句句子的分类单句非主谓句按主要词语的词性名词性非主谓句、动词性、形容词性、叹词性、拟声词形非主谓句〔按构造分〕句型复句句法成分:是短语和句子构造的组成成分。
按照不同的构造类型中的构造关系定出不同的句法成分。
12词类: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构造和各类词的用法。
词的分类要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相结合。
汉语的词类划分主要依靠语法功能。
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分的才能,即词的职务。
〔造句功能〕,即能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和充当什么句法成分语法功能 实词与另一类实词的组合才能,即某类词能不能跟另一类组合,用什么方式组合,组合后发生什么关系 〔主裁判〕虚词依附实词和短语的才能,包括虚词跟什么实词结合,表示什么语法意义。
构形形态:分重叠式和粘附式〔把具有词尾性质的主次粘附在实词后面表示某种语法意义〕〔参酌因素〕实词:可以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有词汇意义、语法意义的词。
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拟声词和叹词。
虚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词。
包括介词、连词、助词和语气词。
34附表一几种易错词小结充足条件:有它就够,没有它不一定不行〔有之必然,无之未必不然〕必要条件:少了它一定不行,有了它不一定行〔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5附表二助词小讲67附表三 六大语气词用法附表四 根据宾语细分动词A 名宾动词 敲 砍 清扫 修理 采购只能带名词性宾语a 真谓宾动词 〔能带谓词和动宾、状中等动词性短语作谓语,不能带以谓词为中心的定中短语〕 打算 估计 认为 免得 构成互补 及物动词 B〔能带受事宾语〕 只能带谓词性宾语 b 予以 致以 进展 进展认真的调查进展认真地调查c 真准谓宾动词 开始 痛感C名谓宾动词名真谓宾动词A+a 名准谓宾动词A+b 名真准谓宾动词A+c 能带名宾和真谓宾能带名宾又能带准谓宾都能带指出看见说说明抱怨得到有作想象保证称赞担忧反对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受事宾语〕句法成分汇总表89附表一各种词语充当谓语的情况附表二主语的意义类型10附表三宾语的意义类型附表四定语和助词“的〞1112 附表五多层定语附表六状语和助词“地〞附表七多层状语附表八意义类别附表九中心语的意义类别13第六节句子的分类四种疑问句14附表一几种常见的动词谓语句1516附表二主谓谓语句的分类〔按大小主语之间的关系〕17。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使用语气助词表达语气是汉语的特点之一。
一个语气助词可能表达多种语气,一种语气也可能由多种语气词表达。
此外,语气助词的音变现象能使一个语气助词有若干不同的读音,而每种读音都由不同的汉字来反映,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看,就增加了教学的复杂性。
要把汉语各语气助词所表达的语气和说话人的态度、感情、情绪梳理得清清楚楚,确实不那么容易。
在中国人之间,由于有共同的语感,表情达意自然畅通无阻,不需要作过于细致的分析。
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则非做到这一步不可。
所以把现代汉语的语气助词作为研究对象很有价值。
首先,看下面的例子:(1)有人不知道吗?(2)有人不知道呢?(3)有人不知道啊?我们通过本文的总结可以发现这四句话的用词、语调、语序等都完全相同,唯一的不同是句末使用了不同的语气助词。
即使是同样的一句话,如果使用不同的语气助词,那么整句话的含义也就不同。
本文先对现代汉语疑问句的种类进行了分析,对构成疑问句的成分进行整理。
同时,分析各成分的组合形式,然后归纳整理,说明其语法功能和特点。
由于许多学者对于语气词的分类标准并不完全一致,本文经过细心取舍,精选了常用的三个疑问语气词“吗”“呢”“啊”作为其研究对象,加以分析,详细探讨。
本文主要使用离析法分析,将句末的“吗”“呢”“啊”去掉,然后,将有语气助词的句子与没有语气助词的句子相比对照研究。
即把不同的语气助词放在相同的语境中逐一比较,找出相同的句子在语气上的差别和一个语气助词确切的语气意义。
这样的目的是,克服传统的语气助词研究中根据语感随文释义的弊病。
现代汉语专职的疑问语气词只有一个“吗”。
除了它以外,其他疑问语气助词“呢”“啊”在问句中是有选择性的,可用可不用。
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使语气更为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缓和,觉得不那么唐突直接。
带有疑问语气词的问句,语气较为缓和,一般具有较高的礼貌级别。
正确地使用疑问语气助词是一种更容易奏效的问话策略。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一、什么是现代汉语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语的性质:结构上——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功能上——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无阶级性。
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一)共同语和方言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共同语的形成基础和条件。
(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含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三、现代汉语方言(一)方言的成因(二)方言与共同语的关系(三)现代汉语方言区的划分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四、现代汉语的特点(一)语音方面:没有复辅音;元音占优势;有声调。
(二)词汇方面: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双音节词占优势。
(三)语法方面: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词法句法结构基本一致;词的多功能性;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五、现代汉语的地位现代汉语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第二节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一、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是:“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政策和法令,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继续推动文字改革工作,使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主要任务是:“做好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普通话;研究和整理现行汉字,制定各项有关标准;进一步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研究并解决实际使用中的有关问题;研究汉语汉字信息处理问题,参与鉴定有关成果;加强语言文字的基础研究,做好社会调查和社会咨询、服务工作。
”二、促进现代汉语规范化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各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
三、大力推广普通话四、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此属教材以外的补充内容)2000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