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0xs浅地层剖面仪
- 格式:pdf
- 大小:540.82 KB
- 文档页数:2
浅地层剖面仪介绍朋友!今天咱聊聊浅地层剖面仪这玩意儿。
嘿,一提到浅地层剖面仪,我脑海里顿时就浮现出那深不可测的大地秘密,觉得特神秘、特酷。
我第一次遇见浅地层剖面仪是在一个野外地质勘探项目上。
那个项目组的老李头,他那套设备用得那叫一个娴熟。
我当时就纳闷,这机器咋就这么神奇呢?就像科幻电影里的那种探测仪器似的,小巧玲珑,却能“透视”大地,揭开地下的层层秘密。
你知道吗?浅地层剖面仪操作起来特带劲,就像是拿着一把钥匙,能打开大自然的宝藏箱。
你只需要拖着它在地面上走一圈,没多久,电脑屏幕上就会“噗”地一下显现出各种地层曲线、层与层之间的结构,还能识别各种地下宝藏,简直是探险家的福音。
我记得有一次,忍不住想试试老李头的设备,想探探自己家的底。
老李头却笑着说:“你这小崽子,不经过培训就想乱搞!”我当时那个无奈啊,只好乖乖在旁边看着。
不过,等真正上手操作那一刻,啧啧啧,那感觉,就像在和大地对话。
我觉得这设备是科技对我们最大的馈赠,让我们能窥见地下的奥秘,而不再只是凭空想象。
在我们这个行当里,有个传说。
有个著名的地质学家,就是靠着一台浅地层剖面仪,发现了一个惊天秘密。
我也想呢,可我这水平,啧…自己心里有数。
我总是好奇这好奇那,就像我对浅地层剖面仪的兴趣,一会儿琢磨技术细节,一会儿又想象地下宝藏。
我这又扯远了。
我刚上手这设备的时候,可纠结了。
就像面对一盘未曾谋面的美食,不知道从哪儿下口。
我总想着把所有功能全都试一遍,结果可把我折腾够呛。
后来才明白,有时候简单的探索就好,像欣赏一幅画,不必深究每一个笔触怎么来的。
现在市场上的浅地层剖面仪啊,款式越来越丰富。
一些先进型号的简直高科技得不可思议,我就琢磨,这不会是外星科技吧?不过也有经典款,像老李头用的,可靠性那叫一个高。
我还听说,在一些大型工程项目中,浅地层剖面仪可以用于预测地质灾害呢。
什么地下水探测啦,还有隧道建设前的地层分析啦。
这就让我好奇,这不就是地球的“CT机”嘛,特厉害。
ses 2000浅地层剖面仪作业流程
以下是SES 2000浅地层剖面仪的作业流程:
1. 准备工作:
- 检查浅地层剖面仪的电源是否接通,并确保仪器工作正常。
- 确认所要进行的地层剖面测量的区域和目标。
- 根据地表情况选择合适的浅地层探头和测量参数。
2. 安放浅地层探头:
- 将浅地层探头安放在地表上,通常需要用到探头针等工具
将其插入地下。
- 确保浅地层探头稳固地安装在地表上,并且与地下相连。
3. 启动浅地层剖面仪:
- 打开浅地层剖面仪的电源开关,启动仪器。
- 根据仪器的说明书设置合适的测量参数和采集频率。
4. 进行浅地层剖面测量:
- 在浅地层剖面仪的控制界面上点击开始测量按钮。
- 仪器开始采集地下的信号,并将其转化为可视化的剖面图。
- 测量时,可以慢慢移动浅地层探头,以获取更多不同位置
的地下信息。
5. 数据收集和分析:
- 测量完成后,浅地层剖面仪会生成一份测量报告或数据文件。
- 保存这些数据文件,并进行必要的后续处理和分析。
- 根据需要,可以绘制剖面图、曲线图等图表,以更好地理解地下结构和特征。
6. 维护和保养:
- 使用完浅地层剖面仪后,注意及时关闭电源开关,断开电源连接。
- 对仪器进行清洁,保持表面干净整洁。
- 定期检查仪器的各个部件,确保其正常工作。
- 如果发现任何问题或故障,应及时联系维修人员进行维护和修理。
请注意,以上是一般的浅地层剖面仪作业流程,具体操作步骤可能会根据不同的仪器和应用有所差异,请参考相关的操作手册和说明书进行操作。
浅地层剖面仪在近海工程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18-06-01T10:16:27.34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6期作者: 1姚峰 2张兴华[导读] 港口、航道区域内水下浅点对于船舶的航行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
武汉港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海工结构新材料及维护加固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40摘要:浅地层剖面仪在水域岩土工程勘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水域环境中的建设工程越来越多,对浅剖仪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浅剖仪存在探测深度与分辨率相矛盾的问题。
然而,Chirp浅剖仪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并且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例如航道疏浚工程建设、港口码头建设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等。
在工程的可行性研究阶段以及后期设计、施工阶段,都必须对工程场地的地质条件进行调查、评价。
下面文章对相关内容进行简要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层剖面仪;近海工程;应用港口、航道区域内水下浅点对于船舶的航行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浅点碍航水域的整治是港口航道维护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获取浅点碍航区域海底底质资料,并对其进行判别和分析。
浅地层剖面仪自兴起以来,已经广泛应用于海洋地质调查、港口建设、航道疏浚、海底管线布设以及海上石油平台建设等方面,另外其在淤泥层厚度、基岩埋深及灾害地质情况探测等方面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于浅地层剖面仪在海底管道检测中的应用许多学者已经做了介绍,而对于其在淤泥层厚度探测方面的研究涉及较少,仅有在人工湖中的研究个例。
1 浅地层剖面仪地质探测采用的仪器为DA-50超声波式浅地层剖面仪,是利用声波在水中和水下沉积物内传播和反射的特性来探测水底地层的设备。
这种仪器是在回声测深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换能器装在调查船或拖曳体中。
在走航过程中,发射器垂直向水底重复发射大功率低频脉冲声波,声波遇到水底及其下面的地层界面时产生反射回波。
由于反射界面的深度不同,回波信号到达接收器的时间也不同,而地层介质均匀性的差别大小则决定了回波信号的强弱。
科技成果——深海、浅海浅地层剖面仪技术开发单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技术简介浅地层剖面仪(sub-bottom profiler)是利用声波探测水底浅层剖面地质结构的仪器,能够对海洋、江河、湖泊底部地层进行剖面显示,结合地质解释,可以探测到水底以下地质构造情况。
该仪器在地层分辨率和地层穿透深度方面有较高的性能,并可以任意选择扫频信号组合,现场实时地设计调整工作参量,可以在航道勘测中测量河(海)底的浮泥厚度,也可以测量在海上油田钻井中的基岩深度和厚度。
因而是一种在海洋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和海洋工程,海洋观测、海底资源勘探开发,航道港湾工程,海底管线铺设广泛应用的仪器。
技术指标(1)工作频率:1-16kHz;(2)频带划分:1-5.5kHz,5-16kHz两个子带和一个全频带;(3)地层分辨率:7.5cm;(4)地层穿透深度:≥50m(泥沙);(5)拖体航速:≤4kn;(6)拖体工作深度:≤300m。
技术特点该仪器在地层分辨率和地层穿透深度方面有较高的性能,并可以任意选择扫频信号组合,现场实时地设计调整工作参量,可以在航道勘测中测量河(海)底的浮泥厚度,也可以测量在海上油田钻井中的基岩深度和厚度。
因而是一种在海洋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和海洋工程,海洋观测、海底资源勘探开发,航道港湾工程,海底管线铺设广泛应用的仪器。
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可应用领域和范围海洋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和海洋工程,海底资源勘探,水库、河道清淤,海底路由调查、管道铺设,河道、水库清淤。
专利状态已取得专利1项技术状态小批量生产、工程应用阶段合作方式合作开发、技术服务、融资需求投入需求500万元转化周期1年预期效益预期效益可观。
探测海底输油气管线状态的方法韩孝辉;李亮;苟鹏飞【摘要】为了海底输油气管线运行安全,避免潜在的灾害性因素的发生,对广东沿海一段海底输油气管线状态进行检测,采用浅层剖面测量、侧扫声呐测量和多波束测量手段对海底油气管线路由区域进行了勘测,勘测结果表明检测区域海底油气管线没有裸露和悬空,埋藏状态良好,管线周边地层较稳定,根据侧扫声呐图像和多波束测深图像,发现在管线路由区海底存在影响海底油气管道安全的因素,管线路由区海底拖锚等痕迹较多,并且在距离管线大约1000 m处有一个较大人工采砂坑存在.【期刊名称】《工程地球物理学报》【年(卷),期】2017(014)006【总页数】7页(P633-639)【关键词】浅地层剖面测量;侧扫声呐测量;多波束测量;输油气管线;灾害性因素【作者】韩孝辉;李亮;苟鹏飞【作者单位】海南省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海南海口 570206;海南省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海南海口 570206;海南省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海南海口 5702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定期对海底输油气管线进行安全检测是保障管线安全和海洋环境安全的重要手段,根据检测的目的确定检测手段是国内外检测海底输油气管线安全运行的普遍做法。
作为海上油气田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底输油气管线已成为是油气输送的重要手段,据统计,近30年来我国海域累计已铺设海底管道总长度超过3 000 km,但由于我国沿海用海活动越来越频繁、力度愈来愈大,再加上海洋环境复杂,使得海底油气管线出现失效的现象增多,自1995年以来我国发生了20多起海底管道泄漏事故[1-4],由于违规抛锚、拖网、冲刷悬空等外力导致的管道断裂占65%,腐蚀等因素导致的管道断裂占35%,海底油气管道一旦泄漏将对海洋环境和海洋生态造成严重影响。
维护海底油气管线安全,预防海底油气管道泄漏,保护海洋环境,必须定期进行海底油气管道安全检测,对复杂区域的管线和易受极端天气影响区域的管线,应加大检测频次。
浅地层剖面测量实例研究【摘要】本文简要阐述了浅地层剖面测量的一般性步骤,结合广州海事测绘中心近年来浅地层剖面测量的实际应用,展示了其主要扫测成果的数据展现形式,对浅地层剖面测量的应用范围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海洋地质调查;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浅地层剖面测量1 引言浅地层剖面测量是一种依赖声纳技术对海底地质情况进行连续走航式测量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与其他的浅海地质调查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和直接高效的特点,因此其应用前景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2 浅剖测量的一般步骤2.1 选取浅地层剖面测量设备20世纪60年代初期,浅地层剖面探测技术开始兴起,其后广泛应用于港口建设、航道疏浚、海底管道布设,以及海上石油平台建设等方面。
目前,随着海洋工程的不断增加和探测技术的不断完善,浅地层剖面探测技术的使用范围也呈现多元化扩散的趋势。
依据施工需求的分辨率要求和穿透深度需求,以及工作水深限制,选取适当的剖面测量设备是完成浅地层剖面的重要前提。
2.2 选择拖曳方式目前浅剖测量设备安装方式主要有固定安装、侧拖以及尾拖等三种安装方式。
与旁侧声纳类似,浅地层剖面仪也容易受到噪声、尾流以及船只摆动的影响,造成数据失真,因此尾拖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方式。
采用尾拖的方式,拖体入水深度变成测量时控制浅剖图像质量和保证设备安全的一个主要外部参数,其取决于拖体(即浅剖换能器)自身重量、拖缆长度和船速三者的相互作用。
赵铁虎等人2002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一般情况下,浅地层剖面测量时水深应大于10m,水深小于5m时,往往难以取得所需的测量精度,波束干扰现象变的非常明显,使得分辨率下降,信噪比降低,严重影响剖面声图的质量。
2.3 测线布设测线布设主要依据勘测区内地层走向和勘测工程实际需求两个方面。
区内地层的走向,特别是特殊地质体的走向,对测线的布设影响极大,浅地层剖面测量应基本覆盖区内的各地质类型,因此在布设测线之前必须获取区域环境的背景知识,详细了解相关地质构造和地层资料,确定勘测去内的基本沉积物类型,并对其物理化学性质和声学参数特性进行详细记录。
海洋技术▏浅地层剖面仪和侧扫声纳仪器校准与检测【摘要】浅地层剖面仪和侧扫声纳是海洋领域最常用的声纳仪器,针对此类仪器出台相关校准和检测等计量化的标准和规范已是势在必行。
先针对这两种仪器提出了“两步走”的校准和检测方法:①声学参数校准:提出了浅地层剖面仪和侧扫声纳仪器主要声学性能参数的校准方法;②海上实际效果检测:提出了浅地层剖面仪和侧扫声纳实际探测效果评价指标的检测方法;最后对建设具备高效消声性能的大型试验水池及海上标准地层检测场和海底标准目标物检测场进行了展望。
一、引言单波束测深仪(SBE)、多波束测深系统(MBE)、浅地层剖面仪(SBP)和侧扫声纳(SSS)都是基于声学原理研发的连续探测海底地形地貌和浅部地层结构、构造的地球物理调查仪器。
近年来,随着我国近海油气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国土资源大调查的展开、各种海洋工程建设的不断增加以及各种海底灾害地质现象的频繁发生,浅地层剖面仪和侧扫声纳等声学仪器在国内诸多管理部门、科研院所、各大高校、海军、各级勘察测绘院及涉水涉海大中型企业等被大量引进,得到了广泛应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但是,由于缺乏相关仪器校准与检测的方法体系,这些常用的声纳设备无法进行规范有效的检测和校准,只能采取自校和比测的方法,且无统一规范,甚至有些人拿来就用,缺少最基本的仪器运行质量评价程序,这样所获取的数据资料存在很大的质量隐患,严重影响到探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当务之急是要研究这些常用声纳仪器的校准与检测的关键技术和方法,建立科学的、权威的校准、检测和检定体系,保证仪器的有效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探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提升我国海底调查资料的质量和使用价值,也有利于推动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和封锁,对保障海洋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文依托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常用海底声纳测量仪器计量检测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在项目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浅地层剖面仪和侧扫声纳两种声纳仪器校准与检测的基本方案和具体的方法体系,为以后开展声纳仪器校准与检测以及强制性检定的标准制定和实施提供技术性支撑和指导意义。
浅地层剖面系统在福建沿海海底沉船调查中的应用李海东;胡毅;许江;林兆彬;刘伯然;王恒波;郑江龙【摘要】海底沉船是水下文化遗产的一种重要类型和存在形式,利用综合地球物理手段对福建平潭、莆田及福州海域的海底沉船进行了探测研究,并重点探讨了不同浅地层剖面系统及不同探测频率在不同埋藏状态的水下文物调查中的应用。
结果表明:浅地层剖面探测能够有效识别处于不同埋藏状态的沉船,尤其对探测埋藏海底面以下的沉船具有其他探测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探测频率的调节对目标物探测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对于埋藏式的海底沉船低频信号探测效果较理想。
【期刊名称】《海洋技术学报》【年(卷),期】2019(038)001【总页数】6页(P79-84)【关键词】水下文化遗产;沉船;综合地球物理;浅地层剖面;探测频率【作者】李海东;胡毅;许江;林兆彬;刘伯然;王恒波;郑江龙【作者单位】[1]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吉林长春130021;[2]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与海岸地质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5;[2]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与海岸地质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5;[2]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与海岸地质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5;[2]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与海岸地质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5;[2]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与海岸地质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5;[2]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与海岸地质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5;[2]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与海岸地质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8人类文化遗产包含陆上文化遗产和水下文化遗产[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公约》规定,水下文化遗产指“至少100年来,周期性地、部分或全部位于水下的具有文化、历史或考古价值的所有人类生存的遗迹”。
水下文物由于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其探测的难度要远高于陆地考古[2-4],由于水层的隔绝作用,从其调查到发掘出水的过程都需要借助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与方法[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