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4
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疗效研究[摘要]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78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lphp治疗,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试验组骨折愈合时间为(6.20±0.95)个月,快于对照组的(7.44±0.98)个月(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本研究已经通过伦理委员会研究同意并在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的。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采用克氏针内固定进行治疗。
先用1枚克氏钉将骨折部位固定,然后分别在骨折远端及近端垂直于指骨纵轴处钻孔,须保证远端及近端克氏针在同一平面内;最后将2枚克氏针取出,将钢丝穿过钉道后拧紧。
1.2.2 试验组治疗方法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的治疗方法。
手术时,患者取仰卧位,采用臂丛加颈丛麻醉,患肩垫高,在肩关节前内侧弧形切开,以三角肌和胸大肌间隙作为手术入路,必要时可分离部分三角肌前部肌肉,尽量避免损伤头静脉与三角肌相连的血管分支,显露肱骨外科颈骨折端后,清除骨折断端的血凝块及碎骨。
复位骨折端,用克氏针临时固定,采用c臂机透视确定复位满意后,在肱骨大结节顶点下及结节间沟后置入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肱骨头内用4~5枚锁定螺钉固定,注意螺钉远端切勿穿透关节面。
1.3 功能评定方法术后1年,分别对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肩关节功能评分系统是neer评分系统[4]。
该评定标准满分100分,分为4部分:疼痛35分、功能情况30分、活动范围25分、解剖位置10分;其中>90~100分为优,>80~90分为良,70~80分为可,70分以下为差。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
检验水准α=0.05,plphp治疗是一种微创手术,它的优点很多。
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
目的探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
方法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34例患者,按Neer分类:二部分骨折6例,三部分骨折19例,四部分骨折9例。
结果所有研究对象术后无伤口感染、内固定松动、骨折不愈合、肱骨头坏死等并发症。
骨折愈合的时间为术后1.5~6个月,平均2.5个月。
按照Neer’s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9例,良11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达88.2%。
结论通过解剖型锁定钢板方法,治疗肱骨外科颈粉碎骨折,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可能较小,固定强度能达到早期功能锻炼的要求,是治疗肱骨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的理想方法。
标签:解剖型锁定钢板;肱骨外科颈骨折
肱骨外科颈骨折是常见的近关节处骨折,在中老年人群中好发,与患者骨钙流失而引起的骨质疏松有关。
部分骨折可采用保守治疗,但手术也是必要的手段。
而普通的内固定,常因螺丝钉的松动、脱出和螺钉对肱骨头骨质的切割而固定失败;骨折固定欠牢固使患肢无法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因而不利于患肢的功能恢复。
我院自2008年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43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骨科就诊的患者,共34例,其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42~79岁,平均(53.0±11.1)岁。
致伤原因包括,交通事故伤17例,跌伤7例以及高处坠落伤10例。
根据Neer分类法对研究对象的骨折进行分类[1],其中二部分骨折6例,三部分骨折19例,四部分骨折9例。
1.2 手术方法
手术者经三角肌、胸大肌间入路,钝性分开患者三角肌及胸大肌,牵开保护头静脉,显露并清理骨折端,无需剥离患者骨膜。
复位骨折后用克氏针作临时固定,X线透视证实骨折复位,骨质缺损的根据情况植骨。
可以在四部分骨折的冈上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部穿引缝线,预先将其穿过钢板近端的缝合孔,钢板固定
以后,再将缝线固定于钢板。
将解剖型锁定钢板置于患者肱骨大结节顶点下0.5cm,结节间沟后1cm。
按照导向装置引导来固定患者肱骨头骨折,并采用多根锁定螺钉多角度固定,骨折远端的固定需根据患者骨折情况采用锁定螺钉或皮质螺钉固定。
术后患肢悬吊固定3d,并逐步开始肩关节功能的锻炼。
1.3 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Neer’s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2]。
优:为达到解剖复位,患者无疼痛,无运动受限,臂力正常,上臂功能恢复正常;良:获得解剖复位,患者肩周偶有疼痛,上举>140°,臂力正常;可:基本达到解剖复位,患者有中度疼痛,上举>100°,臂力基本正常;差:患者病情无改善。
2 结果
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平均达到7个月(5~12个月)。
所有研究对象,术后均未出现伤口感染、内固定松动、骨折不愈合以及肱骨头坏死等并发症。
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术后1.5~6个月,平均2.5个月。
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为:优19例,良11例,可4例,差0例,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8.2%。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肱骨外科颈粉碎骨折,固定良好且稳定可靠,对患者骨折端、肱骨头的血运破坏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骨折愈合和肢体的早期功能锻炼,此种手术方法可以提高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是治疗肱骨外科颈粉碎骨折尤其是Neer三部分及四部分骨折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3.1 股骨外科颈骨折治疗的重点
肱骨外科颈为松质骨与密质骨的交界处,容易发生骨折。
中老年人肱骨外科颈骨折因骨质疏松常合并骨质压缩、大结节骨折、肱骨头骨折,并因其属于近关节骨折,可伴有肩袖损伤、肩关节脱位[3]。
若手术复位不良,使得结节间沟失去平滑,则会出现肱二头肌肌腱炎;并且长时间的外固定,容易使患者出现肩周广泛粘连、关节囊及韧带松弛、肌肉萎缩以及肱骨头假性脱位,导致肩关节功能障碍。
肱骨近端骨折可造成患者肱骨头血运受损而出现肱骨头缺血坏死。
因此,肱骨头缺血坏死和肩关节功能障碍是肱骨外科颈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
治疗原则包括尽早争取解剖复位,提高骨折端的稳定性,并在处理骨折的同时作肩袖修补,
劝说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从而促进肩关节的功能恢复。
3.2 传统治疗方法的缺陷
Neer三部分及四部分骨折,闭合复位治疗往往达不到满意的复位及可靠的固定。
长期外固定会严重地影响患者肩关节活动,尤其是老年人,往往出现冻结肩。
从而对于Neer三部分及四部分骨折的患者,临床医生大多建议手术治疗。
传统的治疗方法存在许多缺点,如克氏针、螺钉、张力带钢丝固定,虽然对肱骨头的血运干扰较小,但此类固定仅能针对肱骨头本身的固定,而缺乏连接肱骨头和肱骨干的强力支撑,容易出现肱骨头旋转移位,而术后还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外固定,患者难以进行早期有效的功能锻炼;解剖型支持钢板固定的方法现运用较多,但其缺点为手术暴露部位范围较大,钢板需紧帖骨质,对骨折部位和肱骨头的血运破坏严重,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较高,不利于骨折愈合;并且,因缺乏螺钉与钢板间的固定装置,容易出现螺钉松动、旋转,对肱骨头形成切割,尤其是有骨质疏松、压缩的患者,常会出现固定失效。
解剖型锁定钢板可有效避免了上述两种手术方法的缺点,为邻近关节干骺端骨折和骨质疏松患者的骨折提供了理想的方法。
据文献报道,对于Neer三部分及四部分骨折,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与采用肱骨头置换相比,无明显差异。
3.3 解剖型锁定钢板的优势
锁定钢板技术致力于克服传统钢板固定方法的局限性,并主要用于提高骨质减少的骨折的固定效果。
因其安全、易使用、并发症低,此项技术得以迅速推广。
应用于肱骨外科颈骨折,具有以下优点:(1)根据肱骨近端解剖形状设计,术中无需进行预弯,形态贴切,避免了术后肩峰下撞击;(2)固定更可靠:解剖型锁定钢板的螺钉孔带有螺纹,能与锁定螺钉紧密结合,使各骨折块、螺钉、钢板完全锁定成一整体,其较为理想的成角固定设计、螺丝钉良好的锚合力与抗拉力,特别适用于疏松的骨质与复杂的粉碎性骨折,有效地防止了螺钉松动、旋转,对肱骨头形成切割等。
(3)锁定加压钢板是在限制接触动力加和点状接触接骨板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微创固定系统[4-5]。
与普通钢板依靠钢板与骨接触面的摩擦力不同,解剖型锁定钢板与螺钉形成植入体内的外固定,减少了对软组织的剥离和刺激,钢板和骨面不产生压力,尽量保留了骨折区的血供,降低了骨折不愈合、肱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4)锁定钢板的结合设计允许选择两种内固定方式,包括使用标准螺钉完成动力加压固定或使用锁定螺钉达到成角固定;此外,还可使用拉力螺钉技术进行骨折的间接复位;(5)锁定钢板近端边缘设计有缝合孔,有利于肩袖损伤的修补。
3.4 术中操作要点
(1)避免损伤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及腱鞘;(2)尽量减少骨膜和软组织的剥离;(3)接骨板顶点应置于肱骨大结节顶点下0.5cm,位置放置过高,可能出现肩峰撞击,而放置过低,则会使锁定螺钉在肱骨头内的位置欠佳,影响手术固定效果;(4)尽量保持肱骨头关节面的完整性,切记不能强求骨折断端的解剖复位,避免因反复暴力操作加重骨质压缩、影响血供,增加骨折不愈合与肱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6];(5)钢板近端至少拧入3~4枚锁定螺钉,若患者骨质疏松严重,则需要固定更多螺钉,而骨质缺损严重者须植骨;(6)要积极修复破裂的关节囊、肩袖组织、肱二头肌腱等,以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卢世壁.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第9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232.
[2] Neer CS 2nd.Displaced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I.Classification and evaluation[J].J Bone Joint Surg (Am),1970,52(6):1077-1089.
[3] 张磊,杨海涛,曹前来,等.锁定钢板与常规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12(10):728-731.
[4] 罗从风,姜锐,胡承方,等.锁定加压钢板微创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初步报告[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6,8(11):1005.
[5] 刘殿鹏,马腾,高迪,等.锁定加压钢板和骨诱导活性材料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11(1):111.
[6] 陈志伟,谭扬帆,戴祝,等.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失败的原因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09,29(1):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