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李时珍夜宿古寺》
- 格式:doc
- 大小:2.08 KB
- 文档页数:2
李时珍夜宿古寺(优秀7篇)备《李时珍夜宿古寺》篇一前天去听了朱老师的一节课。
她上的是四年级上册中的一篇《李时珍夜宿古寺》.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订好《本草纲目》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朱老师围绕文中的"苦"和"不怕吃苦"来展开教学,一下子就抓住了本篇课文的"神"之所在,"苦"字就是本文的核心,抓住它可使全文神聚,使一篇原本篇幅较长,内容较分散的课文有了向心力,达到了长文短上的目的。
课的一开始朱老师出示一组词语,引导学生重温李时珍修订《本草》的艰辛,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接着引读课题紧扣课题中的"古寺"质疑"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直奔文章重点段落。
对文章重点段的理解,朱老师从环境描写,人物言语及动作这三方面着手展开,条理清晰,而且这三个方面也是写人的基本方法,把学到的写作方法及时地迁移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得到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发展。
这三个环节的设计很有特色,而且每个环节都能抓住重点词,从词到句子,从句子到段落,逐步读懂,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感受李时珍的可贵精神。
还在每个环节的设计中有细腻的地方。
先是阅读环境的句段,感悟李时珍察访药材中生活的"苦",在这里重点指导朗读描写古寺的词和句,如"破败到处都是"等词语,体会环境的恶劣,朱老师以读为主,让学生得到朗读训练。
然后是阅读文中的人物对话描写,感受李时珍的"不怕苦甘于吃苦"并抓住"笑"字体会他的"苦中作乐".这段教学中朱老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这种扮演角色可以帮助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心灵的碰撞,使学生能感悟出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
16李时珍夜宿古寺教材分析:本文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的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
设计意图:本文的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根据教材特点,由“夜宿”切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点;根据故事中人物“夜宿”的语言、行动,来感受精神品格,让学生自主体验;联系作品表现时间推移的巧妙手法,引导学生联系故事情节,思想内容,加深理解。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学会生字词,掌握并列式词语的结构特点。
2、感受李时珍不畏艰险、克服困难、坚持不懈,一心为病人着想的精神。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
教法:情境式启发式读悟式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1、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李时珍,了解各种中草药,以及这些中草药的药效。
2、远程教育课件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教学目标: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中国的医药学史上,有一本空前巨著,板书《本草纲目》,它是医药科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作者就是,板书:李时珍。
2、通过课前的预习,你对李时珍这个人物有多少了解?学生自由畅谈。
3、今天我们就要阅读一则他在创作《本草纲目》过程中发生的故事。
写全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宿”是个生字,它在这儿是什么意思?那么,课题是什么意思呢?你能根据课题推想到课文可能会写些什么呢?二、质疑1、指名学生朗读课题2、读了这个课题以后,你有什么疑问呢?请学生回答。
3、请学生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李时珍晚上寄宿在古寺中。
三、初读课文1、学生分小节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你从课文中了解到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
李时珍夜宿古寺课文
《李时中夜宿古寺》是一篇介绍我国明朝时期著名医药学家李时中的文章。
以下是该文章的内容: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李时中为了寻找治疗疟疾的药物,来到了一个偏僻的古寺投宿。
古寺破败不堪,只有一位老僧在打坐念经。
李时中向老僧询问了附近是否有治疗疟疾的药草,老僧告诉他附近的山上有一些草药可以治疗疟疾。
李时中十分感激老僧的帮助,于是便在古寺住下,准备第二天前往山上采药。
在古寺的夜晚,李时中听到了老僧讲述的故事,原来这个古寺曾经是一个繁荣的寺庙,但是因为战乱和疾病,寺庙里的和尚都离去了,只留下了一个老僧在守着寺庙。
李时中被老僧的坚持和毅力所感动,决定为寺庙修建新的庙宇,以便更多的人前来祈福和治疗疾病。
第二天早上,李时中告别了老僧,前往山上采药。
他不仅采到了治疗疟疾的药草,还找到了许多珍贵的草药和植物。
回到家乡后,李时中将采到的草药用于治疗疟疾和其他疾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他还将采药的经验和草药的知识整理成书,流传至今。
李时中在古寺
的经历不仅让他找到了治疗疟疾的药物,更让他体会到了人间的温暖和坚持信念的重要性。
最新整理四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李时珍夜宿古寺》知识点复习四年级语文《李时珍夜宿古寺》知识点复习原文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
这天,他们来到湖北西部山区,因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眼看太阳渐渐下山,飞鸟归林,师徒俩不免焦急起来。
这地方前不见村,后不着店,晚上到哪里住宿呢?忽然,庞宪发现前面的树丛中隐隐约约露出房屋的轮廓,便拉住了李时珍的衣角:“先生,你瞧!”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
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
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
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先生是快50岁的人了,都挺得住,我20多岁的人还能叫苦吗?”“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
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
李时珍说:“庞宪,趁着大好月色,我们把今天寻访所得记下来吧。
”庞宪从行囊里拿出笔墨砚台,又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
李时珍把本子摊开,拿起毛笔,边忆边写:“忍冬花初开时银白色,两三天后变为金黄色,所以又叫金银花,可以解暑消热。
”“胭脂草捣烂了,可以治虫咬伤。
”“刀豆子烧成渣子吃下去,能治呃逆。
”“鸡肠草······庞宪,你把药包拿来。
”李时珍拿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
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
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
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三篇本篇课文需要2课时80分钟,本节课是第二课时。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上册的第16课,主要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订好《本草纲目》住破庙、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
为了记载准确,李时珍不怕风险,亲自品尝草药,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到达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1. 知识与能力(1)通过复习能够回忆课文的相关内容;(2)能理解相关词语理解课文。
(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发挥学生口语能力,说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5)能准确地朗读相关拓展阅读材料,认识几种中药材。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2)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通过表达对人物的认识,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2)学生能够通过文章学习,学习李时珍的优秀品质。
(1)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四(2)班的学生。
这个班使用的是苏教版教材,经过半年多的试验教学后,这个班学生思维较活泼,有很浓的阅读兴趣,表达愿望比较强烈;(2)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写作方法指导以及通过其他方式来表达表达中心的能力培养;(3)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进展归纳、总结提高。
本课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各种策略,指导学生进展自主探索学习。
通过自学、小组交流、汇报等环节完成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利用多媒体课件,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
采用抒发感受、情感朗读等方法,开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通过引导学生进展分析综合和指导学生表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李时珍夜宿古寺月明星稀,凉风习习。
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匆匆走过湖北蕲州城外。
行医采药,四海飘泊,这天夜晚,他们为了追索草药,来到了这处偏僻的寺院借宿。
这座古寺破旧不堪,主持和尚五十上下,消瘦而矍铄。
一盏摇摇晃晃的油灯下,他正在苦读医书,见到李时珍二人,热情招呼。
寒暄过后,主持和尚陪着李时珍察看了一番寺庙周遭的环境。
这里环境清幽,远离闹市,确是一个草药生长的好地方。
不一会,主持和尚亲自下厨烧火做饭,李时珍则帮着洗菜、生火。
寺庙的素菜清淡可口。
饭桌旁,李时珍询问主持和尚夜间苦读的原因。
主持和尚告诉李时珍,自己曾患肺病,常常咳嗽不止,已经多年寻医治疗,却始终没有找到有效的药方。
他深感医术的重要,因而下定决心要自学医术,治好自己的病。
李时珍听后十分感动。
他告诉主持和尚,自己编写《本草纲目》一书,正是希望通过详细记录各种草药的生长特性和药效,来为后人寻找治病良方提供参考。
同时,他也向主持和尚传授了一些基本的医学知识和养生之道。
夜深了,古寺里一片寂静。
月光透过残破的窗户洒进屋内,斑驳陆离地映在墙面上。
主持和尚拿出一卷草席铺在地上,他则紧挨着墙角和衣而卧。
庞宪与李时珍睡在中间。
寒气逼人,李时珍翻来覆去无法入睡。
他起身披上棉袍,轻轻踱到院子里。
古寺的四周,是一片苍茫的山林。
月光下,远处山峦连绵起伏,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李时珍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一股清新的草木气息扑鼻而来。
他细细分辨着:艾草、柴胡、甘草……各种草药的气息交织在一起,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生长故事。
李时珍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时光。
那时候,他跟随父亲行医采药,常常跋山涉水、餐风露宿。
那些艰苦的岁月里,他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草药知识,更懂得了医者仁心的道理。
如今,《本草纲目》即将完成,他希望能为天下百姓提供一部详实的草药宝典,让更多的人受益。
夜色渐深,寒气愈重。
李时珍紧了紧棉袍,缓缓回到屋里。
他轻手轻脚地躺下,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
李时珍《夜宿古寺》说课稿李时珍《夜宿古寺》说课稿1我执教的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16课《李时珍夜宿古寺》。
本课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修好《本草》,不顾年岁大,住破寺、吃干粮的经历,以及认真记载、研究药物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为修好《本草》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离他们的生活是很遥远的。
这不仅仅是时间和年代上的距离。
我希望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在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李时珍的可贵精神,产生对这位历史伟人由衷的敬佩之情。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点:一、处理好“小故事”与“大背景”的联系。
“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件事,相对于李时珍修《本草》来说,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故事。
可是就是在这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到一个为了实现人生目标,造福人民的高大形象。
所以,在处理教材时,我决定把这个“小故事”与修《本草》这个“大背景”紧密结合来进行教学。
由于学生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比较陌生,所以我在导入部分用谈话方式向学生介绍了李时珍以及《本草》的巨大历史成就,并让学生读一读评价、说一说体会,使学生感受《本草纲目》在医药史上的重要地位,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更为理解下文“修好本草,万民得福”打下了基础。
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我把文中出现的“察访药材”“试药性”等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都进行了知识的扩充,帮助学生体会要修一本药书是何等的艰难。
在课的总结部分,我用录音图象等方式,对修订《本草》的概况进行了综述,这样既是为了引导学生领悟到“夜宿古寺”只是李时珍修本草中的一件小事,由此感受到不怕吃苦、严谨认真的品质贯穿于李时珍的一生,正因为如此,他的事业才获得了成功。
同时又是对课文中的难点“修好本草,万民得福”这句话的深化理解。
二、以课文为背景的词语教学。
本课有不少难以理解的新词,只有引导学生对这些词的字面义理解之后,学生才能真正读懂课文内容,也才能以课文内容为背景,真正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教学要求: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李时珍严谨的科学作风,16《李时珍夜宿古寺》。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朗读生字新词。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读。
2、思考讨论:
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一心”是什么意思?李时珍为了什么事“一心”赶路?
错过了客店,就没有其他人家投宿了吗?
正当师徒俩感到焦急时,事情出现了怎样的转机?
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断垣残壁是什么意思?(出示句子,朗读体会。
)
这样的破寺,李时珍能住吗?“就”字怎么理解?
3、自由朗读这一部分,想想还有哪里不懂。
4、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三、学习第二部分。
1、李时珍师徒俩就在古寺里是怎样过夜的呢?四人小组一起读第二部分,讨论。
2、讨论,交流。
3、理解:“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
但我们修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
4、练习分角色朗读5-7自然段,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16《李时珍夜宿古寺》》自由组合读,指名读。
5、说说这部分的意思。
四、学习第三部分。
1、自由默读第三部分。
2、师徒俩累了一天了,也该休息了吧?(没有,他们还要记下寻访所得)
3、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4、12段中有两个“……”,它们的意思相同吗?分别表示什么?
5、李时珍是怎么分辨出鸡肠草和鹅肠草的不同药性的?这表明李时珍的什么精神?(严肃认真,非常负责)
6、分角色读这一部分,注意语气。
7、小结。
五、作业
查找李时珍的资料、故事;一些中药及其药效。
板书设计: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破败)
喝水、啃干粮
边忆边写
端详、扯下、嚼嚼
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踏实教学后记:
《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主要记叙了,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他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学时,让学生先搞清寺庙如何“破败”,边讲边读;在体会李时珍和弟子庞宪的对话,明白“修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的含义;最后理解他们虽累了一天,但还要记下当天的寻访所得,以及李时珍在分辨不出鸡肠草和鹅肠草的不同药性时,是亲自品尝,这种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学习本课,通过让学生说,分角色朗读等来体会李时珍的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教育学生要向李时珍一样,做事严谨认真,这是很好的思想教育的材料。
16《李时珍夜宿古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