蔗糖及天然有机物对银杏愈伤组织合成黄酮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293.20 KB
- 文档页数:4
第30卷第5期Vol 130 No 15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 ty(Natural Science)2011年10月Oct.2011银杏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和测定唐 婧,郑胜彪,朱金坤(安徽科技学院理学院,安徽凤阳 233100)[摘 要]本试验比较了有机溶剂浸提法和超声波法提取总黄酮的效果,选择提取率较高的超声波法来提取。
对料液比、超声时间和乙醇体积浓度对银杏中总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单因子试验,并采用正交试验法找出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g B 30mL 、超声时间30min 、乙醇浓度70%。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法检测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不加显色剂,直接以258nm 作为最大吸收波长。
结果表明,银杏中总黄酮的平均含量稳定在2177%,精密度的RSD 为01302%,该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10013%。
本试验方法样品处理简单,准确度高,精密度好,适合于银杏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和测定。
[关键词]银杏叶;黄酮;正交试验[中图分类号]R2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78X(2011)05-0063-05[收稿日期]2011-07-19[作者简介]唐 婧(1982-),女,安徽马鞍山人,安徽科技学院理学院助教,从事天然产物分析研究。
银杏(Ginkgo biloba L 1)又名公孙树,是我国的特产植物,其叶中含有丰富的的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改善心脑血管循环、抵制血小板活化因子、降低胆固醇、抗病毒、防癌抗癌以及清除自由基等功效[1-2]。
我国拥有世界银杏树资源的70%以上,其提取方法常见报道。
通过对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最佳提取条件的研究,可提高叶片黄酮提取率,最大化地实现银杏叶的药用和经济价值,使我国丰富的银杏树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
本实验以芦丁为对照品。
芦丁(Rutin),又称芸香甙(Rutioside),属于黄酮苷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用、生理活性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各种因毛细血管脆性增加而引起的出血性疾病[3],如高血压等。
银杏叶提取黄酮及分离纯化组员:李佳辉、黄埔、赵超武一、实验目的1.掌握传统的溶剂提取法并对银杏中的黄酮进行提取2.掌握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应用,以及相关溶液的配置3.学会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二、实验原理⑴关于黄酮:银杏中最具药用价值的成分,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并且抗衰老、调节内分泌,还具有抗炎、抗真菌的作用;⑵实验需设置空白参比液,由文献资料可知芦丁标准液的最大波长大概为510nm;⑶本实验采用硝酸铝(氯化铝)法测定银杏叶总黄酮的质量浓度,因为黄酮类化合物可以与铝盐发生络合显色反应。
其主要原理为:在中性或弱碱性及亚硝酸钠存在的条件下,黄酮类化合物与铝盐发生螯合反应,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显橙红色,在510nm(左右)处有吸收峰,且符合定量分析的朗伯—比尔定律(即A=kbc)一般与芦丁标准溶液比较定量。
先用亚硝酸钠还原黄酮类化合物,再加铝盐络合,最后加氢氧化钠溶液使黄酮类化合物开环,生成2-羟基查尔酮而显色。
显色原理发生在黄酮醇类邻位无取代的邻二酚羟基部位,不具有邻位无取代的邻二酚羟基的黄酮类成分加入上述试剂时是不显色的。
(如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就不发生该显色反应)目前银杏叶黄酮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溶剂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法)、高速逆流色谱技术提取法(HSCCC)微波提取法、超色波提取法、酶提取法、分子烙印技术。
因溶剂提取法操作简单,所需试剂廉价易得,故通常使用此法来进行大规模生产。
其工艺流程如下:银杏叶—→粉碎—→NaOH-60%乙醇回流提取—→离心—→过滤—→滤液收集—→二次醇提—→合并两次滤液—→树脂吸附—→脱吸—→浓缩—→干燥—→提取物由于银杏叶黄酮中的类黄酮主要为芦丁,故用芦丁为对照物绘制标准曲线,并采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
三.实验材料及器材1.材料酸银杏叶、芦丁、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95%乙醇、磷酸氢二钠、磷二氢钠、D101大孔吸附树脂、盐酸2.相关溶液的配制和树脂预处理0.20mg/mL芦丁标准溶液(500mL)、5%NaNO2(500mL)、10%AI(NO3)3(500mL)、1mol/LNaOH 、0.4mol/LNaOH(500mL)、0.4mol /L HCl(500mL)、30%乙醇(500mL)30%乙醇(1)D101树脂预处理(500g):商品树脂均残留惰性溶剂,故使用前根据应用需要,必须进行不同深度的预处理,在提取器内,加入高于树脂层10-20厘米的乙醇浸泡3—4小时,然后放净洗涤液,为一次提取过程。
银杏叶中的黄酮醇苷1. 引言银杏树(Ginkgo biloba)是一种古老的植物,被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
它的叶子中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其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就是黄酮醇苷。
黄酮醇苷已被证实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银杏叶中的黄酮醇苷进行全面详细、完整深入的介绍。
2. 黄酮醇苷的定义与分类黄酮醇苷是一类天然产物,由糖基和一个或多个黄酮类化合物组成。
根据糖基与黄酮类化合物之间结合方式的不同,可以将黄酮醇苷分为O-型和C-型两类。
2.1 O-型黄酮醇苷O-型黄酮醇苷是指糖基与黄酮类化合物通过O-键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
常见的O-型黄酮醇苷有槲皮素、芦丁和异鼠李素等。
2.2 C-型黄酮醇苷C-型黄酮醇苷是指糖基与黄酮类化合物通过C-键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
常见的C-型黄酮醇苷有儿茶素和原儿茶素等。
3. 银杏叶中的主要黄酮醇苷银杏叶中含有多种黄酮醇苷,其中最主要的成分包括槲皮素、芦丁和异槲皮素等。
3.1 槲皮素槲皮素是一种常见的O-型黄酮醇苷,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多种药理活性。
研究表明,槲皮素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具有保护作用,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免疫系统相关疾病的发生。
3.2 芦丁芦丁是一种常见的O-型黄酮醇苷,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
研究表明,芦丁可以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减轻肝脏损伤等,对心血管系统和肝脏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3.3 异槲皮素异槲皮素是一种常见的O-型黄酮醇苷,具有抗氧化、抗菌、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
研究表明,异槲皮素对皮肤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可以预防和治疗多种皮肤疾病。
4. 银杏叶中黄酮醇苷的药理活性银杏叶中的黄酮醇苷具有多种重要的药理活性,包括抗氧化、抗炎、抗菌、抗肿瘤等。
4.1 抗氧化作用黄酮醇苷是一类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可以中和体内产生的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机体造成的损害。
通过抑制过氧化物生成、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等途径,黄酮醇苷可以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侵害,维护细胞健康。
产黄酮银杏内共生真菌的分离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张洋;张书祥【摘要】本文从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银杏叶、茎、根部组织中分离得到20株银杏内共生真菌,经过发酵复筛有5株的产黄酮能力超过5μg/mL。
实验对菌株的最佳发酵产黄酮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条件为:3%葡萄糖、0.5%蛋白胨、0.4%酵母膏、0.3% KH2 PO4、0.01%MgSO4·7H2 O;起始pH值7 .0、最适发酵温度28℃、摇床转速为140 r/min、装液量125 mL/250 mL。
在此条件下,该系列菌株在发酵7 d左右产黄酮量可达6 .4 μg/mL。
%20 strains were obtained from endophytic fungi,which were separated from leaves,stems and roots of Ginkgo biloba L. with different ages and from different areasof Hefei. After fermentation and screening,five strains of them had moret han 5 μg/mL flavonoid-producing capability. And then,the flavonoid-producing conditions for these strains were optimized as follows:3% glucose,0. 5% peptone,0. 4% yeast extract,0. 3% KH2 PO4 ,0. 01%MgSO4 ·7H2 O;initial pH 7. 0,optimum fermentation tempera ture28 ℃,shaker speed 140 r/min,liquid volume in flask 125 mL/250 mL. Under the optimized conditions,this fungus could produce as high as 6. 4 μg/mL flavonoid after incubation for 7 days.【期刊名称】《工业微生物》【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8页(P21-28)【关键词】银杏;内共生真菌;黄酮;正交实验;超高压液相色谱【作者】张洋;张书祥【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601;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601【正文语种】中文内生菌(Endophyte)最早是由De Bary[1]在1866年提出的,是指生活在植物体内的微生物,用以区分生活在植物表面的微生物(Epiphyte)。
植物细胞培养生产次级代谢产物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植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将植物体的某一部分经过无菌处理,置于人工培养基上使其细胞增殖,进而按需要进行培养的技术。
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生产有用代谢产物,已成为继微生物技术以后当代生物技术重要的发展领域。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对400多种植物建立了组织和细胞培养体系,并从中分离出600多种代谢产物。
1外植体的影响同一植株不同部位的组织进行培养时,其产物或产物积累量不同。
银杏叶来源的愈伤组织黄酮含量为1.5%,茎段来源的愈伤组织为1.0%,而子叶来源的愈伤组织仅为0.3%。
Mischenko等[3]在茜草愈伤组织培养过程中发现,来源于叶柄和茎的愈伤组织蒽醌累积量比来源于茎尖和叶的愈伤组织高。
徐咏梅等对杜仲乔林与叶林2种栽培模式下树皮中次生代谢物的含量差异研究发现,乔林树皮中杜仲醇、总黄酮和杜仲胶的含量均比叶林树皮中的高,而叶林树皮中绿原酸、京尼平甙酸和桃叶珊瑚甙比乔林树皮中的高。
因此,利用植物细胞培养生产次生代谢物时,选择能诱导出疏松易碎、生长快速且具有较高次生代谢物合成能力的愈伤组织的外植体非常重要。
2培养基的影响2.1培养基种类在细胞培养中,愈伤组织生长和次生代谢物产生的最佳培养基一般是不一致的。
钟青平等研究不同培养条件下的栀子愈伤组织生长和栀子黄色素的产生时发现,B5、MG-5基本培养基有利于愈伤组织生长;M-9基本培养基有利于黄色素合成。
甘烦远等认为MC培养基对红花愈伤组织生长和生育酚的形成最有效。
因此在组织培养时可以采用二步培养法,根据生长及代谢的需要,调整基本培养基。
2.2培养基组分2.2.1碳源不同的培养细胞适合生长和次生代谢物积累的碳源种类不同。
郑穗平等,在研究玫瑰茄细胞生长和花青素生成时发现,蔗糖作为碳源,细胞的生长量高,葡萄糖作为碳源,细胞花青素的含量高。
赵德修等研究发现,5%蔗糖+1%葡萄糖组合对雪莲愈伤组织生长不仅有利,而且细胞中总黄酮的含量也最高。
银杏黄酮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作者:聂利芳王永智来源:《健康科学》2018年第14期摘要:银杏又叫做公孙树或白果,是世界上珍贵的树种之一。
它历史悠久,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
它不仅具有很好的欣赏价值,还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近年银杏黄酮的药理作用已被认识并逐渐扩大。
本文综述了银杏黄酮的抗氧化活性、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内分泌系统的作用以及抗炎镇痛的研究与应用。
国内外最近对银杏黄酮的研究进展。
银杏黄酮的制备及各项新进展的测定,测定血脂、抗氧化、舒张血、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等药理作用,以及银杏黄酮的开发和应用良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银杏黄酮;药理作用;研究现状;前景—、银杏黄酮简银杏,又名白果,属银杏科银杏树的叶子是古老的孑遗植物,叶,果实和种子的药用价值均较高。
我国是银杏的主产地,中国的银杏资源约占世界总量的70%。
银杏黄酮是色原烷、色原酮衍生物,目前,提取银杏黄酮的主要方法是有机溶剂提取法。
随着银杏黄酮分离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相继出现,而这些新方法也各具利弊。
如酶提取法提高了提取效率,但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活性易受环境影响;微波震荡法能缩短提取时间,但提取物中色素等杂质多;超临界流体提取法对银杏黄酮的提取效率高,溶剂残留少,但因为其设备投资高,操作繁杂也不利于应用在工业化生产上。
上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我国的银杏黄酮提取技术逐渐成熟,并证明了它是—种血管舒张活性的良药,并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银杏黄酮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因子、抗氧化、脂质等药理作用[1]。
二、銀杏黄酮的药理特性银杏黄酮是一种强抗氧化剂,它能消除人体内自由基,降低脂质的过氧化水平,同时银杏黄酮还能够改变人体血液的流变特性,降低血液粘度,能很好地预防和治疗一些由于自由基损伤和脂质过氧化而引起的疾病。
(—)抑制血小板聚集体外实验证明银杏黄酮能抑制胶原诱导的血小板变形,减缓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
(二)调血脂银杏叶提取物可显著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比值、抗血小板活化因子、降低血药浓度、降低血浆胆固醇、纤维蛋白原、增加血浆胆固醇和磷脂。
银杏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和测定唐婧;郑胜彪;朱金坤【期刊名称】《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1(030)005【摘要】本试验比较了有机溶剂浸提法和超声波法提取总黄酮的效果,选择提取率较高的超声波法来提取。
对料液比、超声时间和乙醇体积浓度对银杏中总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单因子试验,并采用正交试验法找出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lg:30mL、超声时间30min、乙醇浓度70%。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法检测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不加显色剂,直接以258nm作为最大吸收波长。
结果表明,银杏中总黄酮的平均含量稳定在2.77%,精密度的RSD为0.302%,该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100.3%,本试验方法样品处理简单,准确度高,精密度好,适合于银杏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和测定。
%This study discussed organic solvent extraction and ultrasonic extraction method. The extraction ratio of ultrasonic method was higher than the organic 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 when it was used for extraction of flavonoids.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s were done with different extraction conditions including the ratio of Ginkgo biloba and ethanol, ultrasonic thne and the volume fractions of ethanol. The optimum extraction conditions of flavonoids from Ginkgo biloba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orthogonal desig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g:30 mL,70% ethanol and extraction for 30 min was the optimal condition.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flavonoids was achieved by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y and do not need add colour - display reagent,detemfined at 258 nm directly as maximum absorption wavelength.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verage content of flavonoids in Ginkgo biloba was 2.77 %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in precision test was t3. 302% ,and the average recovery rate was 100.3%. This study suggested that this method was simple, accurate, and also suitable for the extraction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lavonoids in Ginkgo biloba.【总页数】5页(P63-67)【作者】唐婧;郑胜彪;朱金坤【作者单位】安徽科技学院理学院,安徽凤阳233100;安徽科技学院理学院,安徽凤阳233100;安徽科技学院理学院,安徽凤阳233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相关文献】1.银杏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和含量测定的研究 [J], 董宏博;崔桂花;赵文秀2.不同提取条件对银杏叶中总黄酮提取率影响的研究 [J], 朱蓓薇3.银杏叶中总黄酮的提取与测定 [J], 沙怀4.HPLC法快速测定银杏叶中银杏总黄酮醇苷含量 [J], 韩立路;孙兴力;龙红萍;周金彩5.银杏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和测定 [J], 唐婧;郑胜彪;朱金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