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伤组织
- 格式:doc
- 大小:73.00 KB
- 文档页数:5
愈伤组织的概念1. 定义愈伤组织是指在动、植物体受到外界刺激或损伤后,通过一系列细胞和分子的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组织结构。
愈伤组织具有快速生长、再生和修复受损部位的能力,是生物体对外界损伤做出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
2. 组成愈伤组织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原始愈伤组织原始愈伤组织由未分化的、多能性的原始细胞构成,这些原始细胞可以通过分裂和分化形成不同类型的细胞,进而形成新的组织。
原始愈伤组织在损伤发生后迅速增殖,并填补受损区域。
(2) 毛状愈伤组织毛状愈伤组织是指在受损表面上形成的一层覆盖物,由特殊类型的表皮和根尖分化区域中的根毛样突起构成。
这种结构可以帮助保护受损组织,并促进愈伤过程的进行。
(3) 维管束维管束是由导管和伴随细胞组成的复杂结构,主要负责水分、养分和信号物质的运输。
在愈伤组织中,维管束的生成是重要的,它可以为受损组织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促进愈伤过程。
(4) 间质组织间质组织是指填充在各种愈伤结构之间的松散结缔组织,具有支持、保护和填补空隙的作用。
间质组织中含有丰富的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可以提供支撑力并帮助形成完整的愈伤结构。
3. 形成过程愈伤组织的形成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损伤诱导阶段在受到外界刺激或损伤后,生物体会迅速启动一系列信号通路来传递损伤信息。
这些信号通路包括激活炎症反应、释放生长因子和激素等。
这些信号分子的释放和作用会引发细胞的应激反应,进而促使愈伤组织的形成。
(2) 细胞增殖阶段在损伤诱导阶段,原始愈伤组织中的未分化细胞会迅速增殖。
这些细胞具有多能性,可以分化为不同类型的细胞,并参与到愈伤组织的构建中。
在这个阶段,毛状愈伤组织也会开始形成,并逐渐覆盖受损表面。
(3) 分化重建阶段在细胞增殖阶段之后,原始愈伤组织中的细胞开始分化为特定类型的细胞,并重建受损组织。
例如,在动物体内,原始愈伤组织中的未分化干细胞可以分化为肌肉、神经和骨骼等不同类型的细胞,帮助修复受损器官或组织。
愈伤组织定义愈伤组织是指人体受到外伤后,机体为了修复受损组织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组织。
它是由成纤维细胞、炎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多种细胞类型组成。
愈伤组织的形成是人体自然修复损伤的过程,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愈伤组织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
首先,当机体受到外伤后,损伤部位的血管会受到破坏,引起出血和血小板的聚集。
随后,炎细胞会迅速聚集到受伤部位,释放炎症介质,引发炎症反应。
炎细胞的到来标志着愈伤组织的形成的开始。
在炎症反应的作用下,损伤部位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蛋白渗出到损伤组织中,形成渗出液。
渗出液中含有大量的纤维蛋白原,被激活后形成纤维素,纤维素能够聚集成网状结构,为后续愈伤组织的形成提供支架。
成纤维细胞是愈伤组织的主要成分之一。
当创面发生时,周围的成纤维细胞会受到刺激,开始迁移、增殖和分化。
它们会产生胶原蛋白、纤维连接蛋白等胶原纤维,填充创面,促进伤口愈合。
同时,成纤维细胞还能合成和分泌一系列的生长因子,如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这些生长因子能够促进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促进伤口愈合。
血管内皮细胞也是愈伤组织中的重要成分之一。
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很强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它们能够形成新的血管,为愈伤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液供应。
此外,血管内皮细胞还能分泌一系列生长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等,这些生长因子能够促进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进一步促进伤口愈合。
除了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其他细胞类型如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平滑肌细胞等也参与了愈伤组织的形成过程。
这些细胞通过相互作用和相互调节,形成一个复杂的细胞网络,协同完成伤口修复的过程。
总结起来,愈伤组织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涉及多种细胞类型和生物分子的参与。
它在人体修复损伤、恢复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创伤和手术后的伤口愈合、疤痕形成等问题,深入研究愈伤组织的形成机制,有助于寻找新的治疗策略,促进伤口的愈合和组织的修复。
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过程的原理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过程是植物细胞在外部环境刺激下,发生主动性细胞分裂、伸出并定向生长的过程。
愈伤组织是由初生的、不分化的细胞形成的,用于修复受到损伤或者创伤的植物部位,如根、茎、叶等。
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过程受到生长过程中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植物激素、组织培养基、温度、光照等因素。
这些因素对愈伤组织的形成、生长以及细胞分化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愈伤组织的概念、形成、影响因素等方面全面介绍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过程的原理。
一、愈伤组织的概念愈伤组织是指植物组织中在受到损伤或创伤后,通过再生愈合过程形成的一种组织类型。
愈伤组织主要由未分化和初生的细胞形成,这些细胞能够通过细胞分裂和增生不断扩大和生长,并最终分化出对植物个体有用的细胞类型。
愈伤组织可分为原生愈伤组织和继代愈伤组织两种类型,原生愈伤组织是由裸子植物或者单子叶植物的胚乳组织、子叶组织或者茎尖分生细胞等形成的,而继代愈伤组织则是在外部环境的刺激下,由植物中已成熟的细胞重新分化形成的。
愈伤组织在植物组织培养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生物技术、无性繁殖和基因工程等领域。
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主要是受到外部环境刺激和内部激素的作用,由未分化的细胞不断生长和分裂而形成的。
(一)外植体处理外植体主要是指采集到的带有植物细胞的植物体,在培养研究中主要是采用带有叶绿体或者叶片的茎尖或小芽。
采集后,需要对外植体进行去污、消毒、切割等处理,以确保外植体的无菌状态和完整性,使其能够在培养基上成功生长。
(二)外植体培养基的组成外植体的生长需要一个适宜的培养基,培养基需要提供足够的养分和激素,以支持外植体的生长和形成愈伤组织。
培养基中的激素种类和含量对愈伤组织形成具有很大的影响。
1. 感受刺激:外植体在培养基上开始感受到外部环境的刺激,开始分泌植物生长调节素和激素。
2. 细胞分裂:感受到刺激后,外植体开始迅速进行细胞分裂,细胞数量迅速增加。
愈伤组织特点
愈伤组织,是一种新生物细胞的形成,它是从原有的伤害组织中形成的替代组织。
当激活的炎症反应结束时,替代组织的形成就开始了,最终形成的是愈伤组织。
愈伤组织在伤口处形成一层保护性的屏障,可以防止外界有害物质侵入,维持伤口的清洁,为细胞再生提供空间。
二、愈伤组织特点
1、密度
愈伤组织密度相对较低,包括组织液、纤维组织、血管及细胞,这些细胞之间空间比较大,这样可以让血液更容易通过,从而便于伤口消化吸收,这也是细胞再生的重要条件。
2、渗透性
愈伤组织具有较好的渗透性,渗透性指的是从伤口处向伤口深处的物质的能力,比如水分和食物,这是细胞再生的重要条件之一。
3、保护性
愈伤组织能够形成一层保护性的屏障,可以防止外界有害物质侵入,同时也能保护炎症反应微生物,维持伤口的清洁。
4、新陈代谢活性
愈伤组织的细胞具有比较强的新陈代谢活性,对物质的代谢和消耗能力较强,从而维持伤口良好的清洁状态,能够有效促进细胞再生。
三、愈伤组织的恢复过程
细胞从伤口处向伤口深处运动时,主要受到一系列激活因子的影
响,主要包括凝血因子、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抗炎因子等,这些因子可以促进淋巴细胞和细胞从伤口处向伤口深处的迁移,进而形成一层可以防止外界有害物质侵入的保护性屏障,促进细胞再生和伤口愈合。
最后,愈伤组织也能帮助伤口内部处于恢复状态,让伤口变得更加健康,这也能节省较多的时间,让伤口能够尽快恢复健康。
四、结论
愈伤组织是细胞再生的重要支撑,它能够对外界有害物质形成防御,促进细胞的再生,同时也能让伤口得到更好的护理,有助于伤口的愈合。
愈伤组织的概念高中
愈伤组织是指在遭受创伤后,机体经过一系列生理和生化反应的过程中,为修复和恢复受损组织而形成的一种组织。
愈伤组织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凝血、炎症、增生和修复等阶段。
在创伤发生时,机体会通过凝血反应控制出血并局限伤口范围,形成血凝块,这是愈伤组织形成的首要步骤。
血凝块的形成不仅可以止血,还可以提供保护性的屏障,防止病原体侵入。
接下来是炎症阶段,当伤口受损时,机体会释放炎症介质来引起血管扩张和血管通透性增加,这样可以促使白细胞和免疫细胞进入伤口,清除坏死组织和病原体,同时也可以激活愈伤组织中的细胞。
增生阶段是愈伤组织生长和修复的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机体会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促进细胞增殖和迁移,以及新血管的形成。
这些新生血管和细胞会填充伤口,形成愈伤组织。
最后是修复阶段,机体会逐渐形成成熟的愈伤组织,并进行细胞和基质重塑,最终形成与原有组织相似的结构和功能。
总体来说,愈伤组织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生物学过程,旨在修复和恢复受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一、名词解释愈伤组织(callus):原指植物体的局部受到创伤刺激后,在伤口表面新生的组织。
在组织培养中则指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长出来的一团无序生长的薄壁细胞。
继代培养:对来自于外植体所增殖的培养物(包括细胞、组织或其切段)通过更换新鲜培养基及不断切割或分离,进行连续多代的培养,就称为继代培养玻璃化苗:指试管苗因生理失调而引起的嫩茎、叶片出现半透明状和水渍状的现象。
其苗称为玻璃化苗。
花粉胚:用花粉经过人工的组织培养而形成的幼胚,发育成的植株就只有正常胚一半的染色体组,所以由花粉胚发育成的植株不会产生种子。
生理隔离:植物传粉后或动物交配后,由于生理上的不协调而不能完成受精作用的现象。
种植保存:指利用天然或人工创造的适宜环境保存种植资源,使个体中所包含的遗传物质保持其遗传完整性和活力,并能通过繁殖将其遗传特性传递下去。
脱分化:已分化的细胞在一定因素作用下恢复细胞分裂能力,失去原有分化状态的过程叫做脱分化。
全能性:是指干细胞具有的分化成机体所有类型细胞和形成完全胚胎的能力。
人工种子:指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将植物的体细胞诱导在形态上和生理上均与合子胚相似的体细胞胚,然后将它包埋于有一定营养成分和保护功能的介质中,组成便于播种的类似种子的单位。
炼苗:是在保护地育苗的情况下,采取放风、降温、适当控水等措施对幼苗强行锻炼的过程,使其定植后能够迅速适应陆地的不良环境条件,缩短缓苗时间,增强对低温、大风等的抵抗能力。
再分化:已经脱分化的愈伤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再分化出胚状体,形成完整植株,这一过程叫作再分化。
褐变:指在组培过程中,培养材料向培养基中释放褐色物质,致使培养基逐渐变成褐色,培养材料也随之慢慢变褐而死亡的现象。
脱毒培养: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脱除植物细胞中的病毒,生产健康的无毒繁殖材料的过程。
胚状体:亦称体细胞胚。
指在组培过程中,由植物体细胞所形成的类似于合子胚的结构。
细胞培养:是指从体内组织取出细胞模拟体内出现环境,在无菌,适当温度及酸碱度和一定营养条件下,使其生长繁殖,并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一种培养技术。
第三章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培养第一节愈伤组织的诱导与继代培养愈伤组织(callus): 在培养基上,由外植体经脱分化和细胞分裂形成的一团无序生长的薄壁细胞。
大部分外植体细胞须经脱分化形成愈伤,才能再分化成完整植株,只有茎尖等少数细胞只恢复为分生状态但不分裂,直接再分化。
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分化是植物组培的基本环节。
一、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其形态特征1、愈伤组织的诱导1)起动期/诱导期(initiation/induction stage, Induction of growth)外植体细胞在外源激素作用下,经脱分化而恢复分裂状态,开始形成愈伤。
细胞外观无明显变化,代谢旺盛,合成加强,为分裂做准备。
持续十几小时~几天。
2)分裂期(divition stage/phase):外植体切口边缘膨大,外层细胞迅速分裂,体积变小,具分生细胞的特征,细胞数速增。
3)形成期(formation stage/Differentiation phase):外植体表层细胞分裂减缓,内部细胞开始分裂,大量细胞形成瘤状/泡状或片状结构。
若不及时继代,将分化出拟分生组织瘤状物和维管组织,又称分化期。
2. 愈伤组织的形态特征质地:松脆易碎的颗粒状;紧密坚实的结块状;水渍或浆糊状。
颜色:白色或淡黄色;淡绿色或绿色;黄色至褐色。
一般,淡黄或淡绿/绿色松脆(近圆形)或致密的颗粒状愈伤再生能力较强,白色/灰白色或黄褐色、浆糊状或紧实(香蕉形)的愈伤再生能力差。
3. 影响愈伤诱导的关键因素愈伤的形成是外植体、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诸因素互作的结果。
迄今,几乎从各种外植体诱导形成愈伤。
其关键主要不在于外植体,而是培养基,尤其是激素的种类和浓度。
生长素为愈伤诱导和增殖所必需,细胞分裂素视外植体来源而异。
二、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继代培养(subculture):将原有培养物转移到新鲜培养基上继续培养的过程称为~。
愈伤组织在培养基上生长一段时间后,由于营养枯竭,水分散失,代谢物积累,致使其生长缓慢甚至停止,须进行继代培养。
愈伤组织的名词解释愈伤组织(callus tissue)是一种在受伤或切割的植物或动物组织上形成的,由细胞增殖和分化而来的新生组织。
愈伤组织在许多生物体中起着重要的修复和再生功能,它们帮助受伤的组织恢复功能和结构。
本文将探讨愈伤组织的形成、特点以及其在不同生物体中的作用。
一、愈伤组织的形成愈伤组织的形成通常是作为一种应激反应,以保护和修复受损的组织。
一旦组织受伤,激素和生长因子的作用启动了愈伤过程。
愈伤过程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初级愈伤和次级愈伤。
初级愈伤是愈伤组织形成的第一阶段。
在受损组织的周围,细胞膜受损并释放出细胞质含有激素和生长因子的液体。
这些激素和生长因子刺激了周围组织中的细胞分裂。
细胞分裂导致形成一层称为愈伤组织的细胞堆。
愈伤组织最初是由未分化的细胞组成的,这些细胞具有在不同方向分化为特定细胞类型的潜力。
次级愈伤发生在初级愈伤之后,是愈伤组织进一步发展的阶段。
在次级愈伤过程中,细胞分化为特定的组织类型,以恢复受伤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分化受到激素和生长因子的调控,并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逐渐形成的次级愈伤组织代替了受伤组织的丧失,使受伤部位恢复正常。
二、愈伤组织的特点愈伤组织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使其在修复受伤组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 分裂能力:愈伤组织中的细胞具有较高的分裂能力,能产生大量的细胞来填补受伤部位。
2. 多能性:初级愈伤组织中的细胞具有多能性,可以分化为不同类型的细胞,以满足受伤组织的需求。
3. 营养供应:愈伤组织能够从周围组织或血液中获取所需的营养物质,以支持组织修复和再生。
4. 物理支持:愈伤组织能够提供物理支持和结构,以帮助受伤组织的愈合和再生。
三、愈伤组织在不同生物体中的作用愈伤组织在不同生物体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帮助它们迅速修复受伤组织并恢复功能。
在植物中,愈伤组织形成的过程称为愈割愈合。
当植物茎或叶片受到切割或其他形式的伤害时,激素和生长因子的调节下,愈伤组织开始形成,覆盖受伤表面,以防止感染和水分丢失。
愈伤组织
愈伤组织(callus)原指植物体的局部受到创伤刺激后,在伤口表面新生的组织。
它由活的薄壁细胞组成,可起源于植物体任何器官内各种组织的活细胞。
概述
黑暗培养下烟草愈伤组织
在植物体的创伤部分,愈伤组织可帮助伤口愈合;在嫁接中,可促使砧木与接穗愈合,并由新生的维管组织使砧木和接穗沟通;在扦插中,从伤口愈伤组织可分化出不定根或不定芽,迸而形成完整植株。
在植物器官、组织、细胞离体培养时,条件适宜也可以长出愈伤组织。
其发生过程是:外植体中的活细胞经诱导,恢复其潜在的全能性,转变为分生细胞,继而其衍生的细胞分化为薄壁组织而形成愈伤组织。
从植物器官、组织、细胞离体培养所产生的愈伤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可进一步诱导器官再生或胚状体而形成植株。
在单倍体育种中,也可由花粉产生的愈伤组织或胚状体分化成单倍体植株。
甚至可由原生质体培养诱导植株或器官再生。
故愈伤组织的概念已不局限于植物体创伤部分的新生组织了。
形成
肉原生质体愈伤组织
在植物的组织培养中,从一块外植体形成典型的愈伤组织,大致要经历三个时期:启动期、分裂期和形成期。
启动期指细胞准备进行分裂的时期。
外源植物生长激素对诱导细胞开始分裂效果很好。
常用的有萘乙酸、吲哚乙酸、细胞分裂素等。
通常使用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比例在1:l来诱导植物材料愈伤组织的形成。
分裂期是指外植体细胞经过诱导以后脱分化,不断分裂、增生子细胞的过程。
分裂期愈伤组织的特点是:
细胞分裂快,结构疏松,颜色浅而透明。
分化期是指在分裂的末期,细胞内开始出现一系列形态和生理上的变化,从而使愈伤组织内产生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
这些细胞类型有薄壁细胞、分生细胞、色素细胞、纤维细胞等等。
外植体的细胞经过启动、分裂和分化等一系列变化,形成了无序结构的愈伤组织。
如果在原来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愈伤组织,会由于培养基中营养不足或有毒代谢物的积累,导致愈伤组织停止生长,甚至老化变黑、死亡。
如果要让愈伤组织继续生长增殖,必须定期地(2~4个星期)将它们分成小块“接种到新鲜的培养基上,这样愈伤组织就可以长期保持旺盛的生长。
培养
愈伤组织的培养的培养分为继承培养和分化培养。
愈伤组织的继承培养
草莓花药愈伤组织
在外植体上形成以后,愈伤组织的继承培养在已充分发育,但没有出现老化现象之前,应及时从外植体上分离下来,转入继代培养基上进行继代培养。
分离是必要的措施,继代培养时若连同外植体就会影响愈伤组织的产量和质量,可能是由于残存的外植体在死亡过程中会产生某些有毒物质,愈伤组织会出现老化、粘化及不正常分化等现象。
一般情况下,从外植体上分离的愈伤组织须经过4~6周的培养才能得到充分的发育。
为了增殖发育良好的愈伤组织,继代培养是有效的措施。
在良好的培养条件下,甘蔗愈伤组织可继代一年以上而不丧失分化能力。
影响甘蔗愈伤组织继代培养的主要因素是激素。
为协调继代培养中既要维持愈伤组织增殖生长良好、又要保持愈伤组织的分化能力的矛盾,就必须筛选最佳的激素浓度。
有报道指出,2,4-D (2~3mg/L)对保持愈伤组织不分化是有效的,但随继代培养次数的增加,其分化绿苗的能力也随之下降。
菠萝的愈伤组织
愈伤组织的分化培养
甘蔗愈伤组织在除去生长素或降低生长素浓度的培养基上,即能发生器官的再分化。
在甘蔗的组织培养中,有些品种的愈伤组织对生长素有较强的吸收和分解能力,甚至在含有一定浓度生长素的诱导或继代培养基上亦能迅速分化成苗。
影响甘蔗愈伤组织分化成苗的因素有愈伤组织的质量和大小、培养基、光照等。
愈伤组织的大小对分化具有明显的影响,接种时愈伤组织块不宜小于5mm。
光照对甘蔗愈伤组织分化绿苗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在无光照条件下分化出的是黄化苗,见光后又会返绿。
一般在采光条件好的培养室,用自然散射光就可满足要求。
在采光差条件的培养室则需加人工辅助光,通常用日光灯为辅助光源,光照强度1500~2000Lx,光照时间12小时。
至于培养基对分化的影响,则认为适宜的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配比有利于甘蔗愈伤组织的绿苗分化。
甘蔗不同品种、不同材料愈伤组织的分化所要求的最佳激素配比不同,常用的分化培养基是“MS+NAA(0.5~1.5mg/L)+BA(0.5~1.0mg/L)”,也有同时使用IBA(0.5~2.0mg/L)的。
树的发达的愈伤组织
组织培养过程中的酚污染会影响培养效果。
酚污染程度与外植体细胞的多酚氧化酶活性有关。
甘蔗茎尖、嫩茎切段及靠近节处的幼嫩叶鞘均有较高的多酚氧化酶活性,所以这些组织的外植体接种后的酚污染也严重。
培养基中添加的细胞分裂素物质有提高多酚氧化酶活性的作用,培养过程中的酚污染程度常随细胞分裂素浓度的提高而加重。
在培养基中使用0.1~0.5%的活性碳,有减轻酚污染的作用,也有助于根的形成。
功能用途
银杏形成的愈伤组织
在离体培养中,接受各种因素的作用,细胞都会分裂进入脱分化,经持续分裂增生成细胞团,进一步发展成为不受亲本植株影响的愈伤组织。
愈伤组织培养作为一种最常培养形式,除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和一部分器官培养以外,其他几种培养形式最终都要愈伤组织才能产生再生植株,而且,愈伤组织还常常是悬浮培养的细胞和原生质体的。
因此,愈伤组织培养具有多种用途。
一方面可研究植物生长发育及分化的机制、遗传变异规律,对植物遗传育种具有特殊意义;另一方面可用于大规模工厂化生产有用化合物,或用于细胞培养筛选工业、农业、医药生产上有用的无性系,或用于原生质体培养中的原生质体来源等。
实践证明,愈伤组织培养不仅是一种植物快繁的新手段,同时也是植物改良,种质保存和有用化合物生产的理想途径。
实际成果
一种利用愈伤组织进行海膜幼苗培育的方法,通过在特定条件下对海膜进行诱导,使之产生丝状的愈伤组织。
分离这种愈伤组织,根据实验掌握了光照、温度、营养盐等条件对这种愈伤组织的影响,从而实现了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和保存。
对这种愈伤组织进行悬浮培养,使之快速扩增,产生大量愈伤组织。
将悬浮培养的愈伤组织喷洒在附着基上,静水培养使其附着后改为流水培养,并改变培养条件诱导其再生成苗。
这种方法可以作为一种有效可行的海膜的育苗方法。
应用本发明,可以不受海膜成熟时间限制随时为生产提供种苗,并且由于愈伤组织再生苗不经过有性生殖,因此不会产生性状分离,有利于良种品质的选育。
类型
紧密型(compact):愈伤组织内无大的细胞间隙,细胞间被果胶质紧密结合,不易形成良好的悬浮系统。
松脆型(friable):愈伤组织内有大量大的细胞间隙,细胞排列无次序,容易分散成单细胞或少数几个细胞组成的小细胞团,是进行悬浮培养的最合适的材料。
两类愈伤组织通过激素调节可互相转变。
其方法是:加入高浓度的生长物质,可使坚实的愈伤组织变为松脆。
反之,减少或除去生长物质,则松脆愈伤组织可以转变为坚实。
形成
从一块外植体形成典型的愈伤组织,大致要经历三个时期:起动期、分裂期和形成期。
起动期是指细胞准备进行分裂的时期。
用于接种的外植体的细胞,通常都是成熟细胞,处在静止状态。
起动期是通过一些刺激因素(如机械损伤、改变光照强度、增加氧等)和激素的诱导作用,使外植体细胞的合成代谢活动加强,迅速进行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
机械损伤能诱导植物体细胞开始分裂,如伤口上会出现愈伤组织。
在植物组织培养中沿用了愈伤组织这一名词,但是植物组织培养中诱导外植体细胞分裂形成的愈伤组织,大都不是损伤的结果。
外源的生长素类物质对诱导细胞开始分裂效果很好,因此生长素类物质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得到广泛应用,常用的有2,4-二氯苯
氧乙酸、萘乙酸、吲哚乙酸和细胞分裂素等。
分裂期是指外植体细胞经过诱导以后脱分化,不断分裂、增生子细胞的过程。
处于分裂期的愈伤组织的特点是:细胞分裂快,结构疏松,颜色浅而透明。
外植体的脱分化因植物种类、器官来源及其生理状况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别。
例如,烟草、胡萝卜等植物的脱分化比较容易,禾本科植物的脱分化比较难;花的脱分化比较容易,茎、叶的脱分化比较难;幼嫩组织的脱分化比较容易,成熟的老组织脱分化比较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