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全口义齿纵折46例临床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48例后牙纵折保存治疗临床分析
逮翠芳
【期刊名称】《神经药理学报》
【年(卷),期】2007(024)006
【摘要】人的磨牙因其解剖及功能特点,在长期咀嚼磨耗过程中常造成锐而陡的尖、嵴,因此在受到较大或异常胎力时易引起牙冠折裂,牙髓已经失活的患牙,牙冠劈裂更易发生。
牙折已成为仅次于龋齿、牙周病排列第三的牙齿疾患。
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治疗保存折裂牙已受到口腔医师的日益重视。
笔者经过48例纵折磨牙的保存治疗,发现折裂牙经完善的根管治疗、牙周治疗、劈裂半早期复位固定、全冠修复能有效保存患牙,现分析如下。
【总页数】1页(P41-41)
【作者】逮翠芳
【作者单位】河北省张北县医院口腔科,河北,张北,0764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3.4
【相关文献】
1.25例后牙纵折保存治疗的临床分析 [J], 董莉;曹小军
2.26例后牙纵折保存治疗的临床分析 [J], 徐建芳
3.后牙纵折保存治疗60例临床分析 [J], 周洲;盛晓文;蔡成刚
4.后牙纵折保存治疗的临床分析 [J], 龙澈婧;吴兰
5.后牙纵折保存治疗61例临床分析 [J], 蔡绍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后牙纵折保存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目的:针对后牙纵折保存治疗的具体临床治疗方法及其效果进行分析和探究。
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本院接诊的82例后牙纵折患者临床情况进行分析,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保守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则利用结扎丝将纵折牙进行复位处理,并且对患者做了全冠修复。
通过1年随访和调查,探究患者的康复情况与满意程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中仅有1例治疗失败,其余均获得满意的治疗结果;对照组患者中则有10例患者之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口腔问题,治疗失败,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后牙纵折患者采取保存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度和满意度。
既保留了患者的牙齿,也使得患者进行了全冠修复治疗,疗效明显,过程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意义和价值。
人在正常的生長周期内,牙齿会经过不同程度的转变,不仅人体的生理与心理存在变化,牙齿的变动更是比较直观的一种变化形式[1-3]。
人的磨牙在成长过程当中,由于受到咀嚼的影响较大,导致牙齿本身存在磨损、消耗状况比较严重,当遇到比较尖锐的冲击时,可能会导致牙冠折裂,牙髓失活,进而导致纵折牙现象产生和出现[1]。
纵折牙在临床医学发展过程当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口腔疾病,其主要表现为经过牙髓治疗的牙齿,很容易出现劈裂现象[4]。
从医学的传统诊疗观点出发,则认为牙折到牙龈下部或者是牙折到牙髓底部的牙齿,均需要拔除治疗[5]。
但是后来,伴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许多医疗工作者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开始提倡对后牙纵折的保存治疗方法,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纵折牙被拔除。
一方面可以尽可能为患者减轻痛苦,另一方面出于对患者牙齿以及面部美观角度而言,保存牙齿治疗方法更加符合未来的医疗发展要求[6-9]。
从长远角度来看,针对后牙纵折现象进行保留,确实是针对纵折牙比较良好的处理方式。
因此,本研究所选择的案例为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本院三年来针对后牙纵折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以上患者均采取了动态随访观察的方式,结果表明采用保存治疗方法对患者的后牙纵折进行保存,并且采用冠外复位结扎以及全冠修复的方法进行诊治,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后牙纵折保守治疗的临床分析程广泽发表时间:2016-07-22T14:00:11.383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1期作者:程广泽[导读] 牙齿纵折是口腔科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后牙承担着咀嚼功能,因此容易在咬硬物过程中发生折裂。
程广泽黑龙江省北安市五官医院黑龙江北安 164000【摘要】目的探析后牙纵折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口腔科收治的后牙纵折患者65例84颗患牙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给予纵折后牙复位固定和根管填充治疗后进行全冠修复。
结果本组84颗患牙保守治疗后跟踪访问3年,治疗总有效率为91.7%,无效率为7.1%,失败率为4.7%。
失败4例出现牙周感染和根尖周炎拔除。
结论后牙纵折后及时给予复位固定,并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和全冠修复后,均能够保留患牙,恢复牙齿的咀嚼功能。
【关键词】后牙纵折;根管治疗;全冠修复牙齿纵折是口腔科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后牙承担着咀嚼功能,因此容易在咬硬物过程中发生折裂。
传统治疗均将纵折后牙拔除,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不便。
随着医学进步和口腔医学的发展,对折裂后牙进行保守治疗已经成为口腔科研究的新课题和发展趋势。
本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口腔科对84例纵折后牙采用治疗和全冠修复方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65例,其中男39例,女26例,年龄27~64岁,平均(46±5.5)岁。
患牙84颗,其中上颌磨牙24颗,下颌磨牙41颗。
活髓牙21例,经牙髓治疗的无髓牙、死髓牙44颗。
后牙折裂发生时间:<3天19例,4~15天42例,>15天4颗。
X片显示牙周无病变征象,髓室底有隐裂纹,未出现髓底漏,所有折裂牙均进行过牙髓治疗。
1.2治疗方法牙折情况不同均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一般活髓牙出现折裂时,如患者无自觉症状,即可进行充填术,待患牙恢复原有牙体形态时,即可进行冠面修复。
若患牙出现明显的炎症与疼痛现象,就应先行摄片检查牙齿纵折情况,再确定治疗方案。
磨牙纵折保存治疗临床疗效观察目的:探讨纵折后磨牙的保存治疗方法和疗效。
方法:用全冠保存修复纵折至髓室底的磨牙患者50例(50颗),随访2年,统计患牙保存的成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另选取50例(50颗)未做髓病治疗的纵折死髓牙患者作对照观察,分为A组和B组。
结果:A组50例中,成功45例,失败5例,成功率为90%。
B组50例病例中,成功34倒,失败16倒,成功率68%。
结论:磨牙纵折保存治疗的方法简便易行,临床效果良好,在掌握良好适应症的情况下,全冠修复是一种较好的保存患牙的方法。
磨牙纵折是常见口腔疾病之一,过去认为纵折后的牙由于裂缝波及髓室底,牙体牙周很难得到彻底治疗,因而不主张保留。
但一些学者发现,折裂后的牙通过早期固定,可以使折裂线处的牙骨质沉积而愈合。
近年来随着牙体牙髓学、口腔材料学及口腔修复学的发展,通过对纵折后牙采取结扎固定和全冠修复方法治疗,保存这类患牙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随着口腔治疗技术的发展,纵折牙保存治疗的成功率大为提高。
目前国内外对其保守治疗多采用局部结扎固定加全冠修复的方法。
笔者采用全冠保存修复纵折至髓室底的磨牙患者50例(50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根据纵折前牙髓病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
A组:纵折前曾采用相同方法作根管治疗术的患者50例(50颗),其中男20例,女30例,平均年龄36.8岁。
B组:纵折前曾采用相同方法作干髓术的患者50例(50颗),其中男23例,女27例,平均年龄37.2岁。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牙均为口腔内科牙髓治疗后发生纵折且折线达至髓室底。
发生纵折的时间在1周以内,折裂的患牙松动度不超过Ⅰ度,折裂线宽度在0.5 mm以内,患牙为干髓术治疗者,应在结扎固定患牙后,在口腔内科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后观察一周无症状者方可行修复治疗[1]。
1.2方法(1)患牙的处理。
牙齿纵折36例临床分析
马延红;王燕华;王燕萍
【期刊名称】《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07(33)6
【摘要】@@ 1临床资料rn选择2000年9月-2006年12月在门诊就诊的36例牙齿纵折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6例,年龄19~70岁,平均34岁.其中第一磨牙18颗,第二磨牙15颗,前磨牙3颗;经过干髓术治疗或根管治疗后33颗牙齿折裂时间从治疗术后4个月~5年,未经任何治疗3颗.首先检查牙齿的折断的部位、深度、牙齿的大小及松动度,必要时X线摄片检查,进一步确诊.如折裂的牙片不均等,小部分牙片活动较大时,应考虑予以拔除,保留剩余的大部分牙冠,用不锈钢丝固定.如未做根管治疗者应行根管治疗,牙冠部分封药,常规换药、根充.治疗完成1周后观察,如疼痛不适、患牙不活动,即可取模做壳冠或烤瓷冠修复,恢复患牙的解剖形态.如治疗1周后患牙仍有松动则需拔除.
【总页数】1页(P1032)
【作者】马延红;王燕华;王燕萍
【作者单位】北华大学校医院,吉林,吉林,132011;吉林市王继祥口腔诊所;吉林医药学院,吉林,吉林,132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
【相关文献】
1.锥形束CT诊断非牙髓治疗牙齿根纵折的研究 [J], 李颖超;刘荣森;郭斌;石校伟;李亚男;刘洪臣
2.锥形束CT诊断非牙髓治疗牙齿根纵折的研究 [J], 杨丽;杨岳峰
3.牙根纵折牙齿23例牙周状况分析 [J], 范雪平;牛兵;王国芳
4.锥形束CT诊断非牙髓治疗牙齿根纵折的效果分析 [J], 段静静
5.锥形束CT诊断非牙髓治疗牙齿根纵折的效果分析 [J], 段静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预防全口义齿纵折46例临床分析
作者:马慧
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年第09期
【中图分类号】R78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9-0364-01
【摘要】全口义齿修复是为无牙颌患者解决说话和咀嚼困难、促进患者生理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增强面部美观等而制作的义齿。
我科近三年来对46例患者全口义齿的修复治疗,在制作过程中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加固处理,使加固处理的全口义齿纵折率大为降低,临床效果满意。
现提供给大家,供同仁商榷。
【关键词】全口义齿修复初探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治疗过的46例全口义齿进行二年随访,其中男25例,女性21。
1.2 全口义齿的修复过程
1.2.1 准确诊断,耐心解释,消除病人的恐惧感。
医师应先了解患者是否戴过义齿,对义齿的使用情况如何,然后检查口腔情况是否符合全口义齿的制作条件,记录具体情况,给技师提供制作依据。
义齿排好后,给患者试戴时,要全面检查,若有不适,及时纠正,特别要注意正中牙合平衡和侧方牙合平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义齿做好戴牙时,细心检查义齿戴入后的情况,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疑问。
嘱咐患者戴牙后的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1.2.2 预防纵折,加固处理,提高义齿的坚固性。
技师制作模型时,要与医师共同研究制作方案。
在制作过程中,按要求排牙,基托各部位要严格掌握缓冲延伸,根据蜡颌记录和口内情况,选择不同的人工牙进行义齿排列,待医师把蜡颌试戴合适后,常规完成义齿制作。
对需要加固的患者,加热冲蜡后在模型上进行相应的加固处理,除用成品金属加固网外[1],我科
还自创了两种加固方法介绍如下。
1.2.3 对腭顶高拱型的患者用0.9mm-1.0mm的牙用不锈钢丝锤扁按牙槽嵴长短弯制成弓形,放在牙槽嵴顶剪成合适的长度,末端回弯,放在牙槽嵴上应和模型贴合。
然后在腭小凹前1.5cm处,从一侧到对侧同样弯制加固丝,适合长度,末端加弯,尽量和牙槽嵴顶弓线相接,有条件时可焊接。
另外在硬腭前区做三条稍短且横向加固丝,同样方法完成操作。
1.2.4 对腭顶平坦型和中等型的患者,用0.18mm-0.20mm的白合金片加固网进行加固处理。
其方法是用硬纸片从切牙乳头后到硬腭中部,两侧到牙槽嵴顶部,用有色笔在硬纸上画出周线,剪除多余部分,再放到合金片上剪成同等大小,放回模型上弯制好后,用中号慢速球钻
钻成相隔2mm的小孔,再放模型上检查密合程度,软腭部位将白合金片剪成1cm宽,两端到
牙槽嵴顶长,同样钻成小孔,放到模型上与之贴合,然后填胶,即可完成加固处理。
1.2.5 嘱咐患者,正确应用,减少纵折的发生率。
嘱咐患者在刚戴上义齿使用时,不能咀嚼过硬食物,尤其是单颌义齿,因为天然牙和无牙颌之假牙在颌力上是有很大差别的②,特别在吃韧性和硬性食物时要小心使用,避免颌力过大而损伤义齿,同时嘱咐患者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如:疼痛、咬腮、恶心、咀嚼食物时有哪些不适等,要求患者及时复诊,记清是什么部位,经常和医师沟通,说明使用情况,千万不能自己锉磨修理,以免造成对全口义齿不应有的损坏。
2 结果
对46例全口义齿二年随访中,全口义齿未进行加固的6例中,上颌单颌全口义齿未加固者5例1年半内4例纵折,1例未纵折,这是因为上颌单颌义齿受被动牙合力较下颌大,容易损坏。
下颌6例中对牙槽嵴不规则者3例进行了加固处理,3例未进行加固处理,1例因洗刷时不小心掉在地板砖上摔断,其余未发生纵折,这说明下颌是一种主动牙合力,当受力时可有缓冲作用,受牙合力大小还可能与嚼肌的力量大小有关。
3 讨论
对于全口义齿的加固方法除用常规的成品金属加固网外,有学者提倡铸造支架网进行加固[2],但此方法效果虽好而工序复杂,需要专科设备,一般综合医院口腔科和牙科诊所以及乡村医生很难开展。
本科采用上述两种方法简单易行,便于基层应用。
全口义齿修复是依靠牙槽嵴和粘膜固位,其支持与固位力较小,抵抗侧向力的能力有限,所以咀嚼时,侧向力增大,易使义齿发生纵折。
牙齿排列时一定要调整义齿达到牙合平衡,这是关键,否则义齿纵折是不可避免的。
另外在单颌全口义齿制作中,不管是上颌或下颌天然牙列由于多年的使用,牙合曲线很少符合全口义齿平衡牙合的要求,除对个别伸长牙及磨耗不均匀的牙边缘进行调磨外,还应对低牙合牙做高嵌体及冠修复后使牙合平面基本上符合全口义齿的制作要求,这样也可预防单颌全口义齿纵折的发生。
因此医师从接诊患者开始到义齿试戴完毕,整个过程都不能疏忽,这样才能做到一副理想的全口义齿,达到修复治疗的目的。
全口义齿的制作是个复杂的制作过程,每个环节都要细心操作,根据口腔情况进行不同的加固方式,只要医—技—患三者密切配合,全口义齿的纵折是可以预防的。
参考文献
[1]徐君伍.口腔修复学[M].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01-
[2]刘洪臣.口腔医师进修必读[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2-
作者单位:466000 河南省周口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科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