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 3D在第三代轮机模拟器发展中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6
轮机工程专业论文题目轮机工程专业论文题目轮机工程培养的学生就是管理船舶所有机电设备和动力装置的机电全能工程师。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轮机工程专业论文题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船用燃气轮机盘-叶耦合系统固有振动特性研究2、基于航海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轮机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标准构建3、轮机协同训练平台中的角色问题及协同策略4、船舶发电用三轴燃气轮机控制仿真研究5、表面换热器在舰船燃气轮机间冷系统中的应用6、现代轮机管理与船舶安全航行7、舰用航改燃气轮机通用控制系统研制及应用8、模糊神经网络在轮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与研究9、船用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动态性能仿真10、大数据在轮机故障诊断系统设计中的应用11、基于五种能力要求、四种体系支撑的轮机工程人才培养模式12、基于云模型的轮机模拟器效能评价13、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轮机英语环境仿真研究14、海洋环境条件对船舶间冷循环燃气轮机性能的影响15、舰船燃气轮机气路测量参数的理论选择方法16、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轮机模拟器智能评估系统17、GT25000型船用燃气轮机振动监测阈值分析18、船用燃气轮机发电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19、板式换热器在船舶轮机中的应用20、深水铺管起重船轮机管道系统设计研究21、北极航线开通之轮机部对策22、船用三轴燃气轮机气路故障建模与聚类诊断技术23、新型轮机仿真平台实操考试自动评估算法24、部件性能退化对船用三轴燃气轮机性能的影响25、舰用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发展概述26、试论现代轮机管理及船舶安全航行27、一种基于控制图的燃气轮机压气机性能评价方法28、轮机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训平台建设29、“人-机”一体化模式在轮机管理中的应用分析30、航改大功率、高效率舰船燃气轮机的技术发展途径探讨31、船舶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实时仿真新方案32、船舶轮机常见的检验问题及对策分析33、轮机模拟器中机舱资源管理培训及评估功能34、轮机缺陷导致的河船事故分析与对策研究35、用于舰船综合电力推进的燃气轮机关键技术36、轮机模拟器考核自动评分算法研究37、舰用燃气轮机抗冲击时域模拟研究38、轮机故障模拟及仿真训练系统39、船舶轮机检验常见缺陷及排除措施分析研究40、船舶电力推进三轴燃气轮机动态性能仿真及控制策略研究41、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对轮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及对策42、浅析“11规则”下高职轮机专业课程设置改革43、船用燃气轮机回热器设计的数值研究44、基于LabVIEW的船用燃气轮机数字控制器软件设计45、进排气压力损失耦合作用下的船用燃气轮机性能研究46、浅谈现代船舶轮机安全管理47、“虚实结合”轮机工程专业船员实操模式探究48、俄罗斯船用及工业燃气轮机的发展和应用现状49、轮机模拟器及其关键技术50、现代船舶轮机模拟器的应用与发展51、世界航改舰船用燃气轮机的发展趋势52、船舶轮机模拟器CAVE系统设计与关键技术研究54、Foran软件在轮机设计中的应用55、浅析内河船舶轮机常见故障56、舰用燃气轮机抗冲击性仿真评估方法57、舰船燃气轮机间冷器优化设计与性能分析58、一种分布式船舶轮机模拟器59、基于轮机模拟器的“机舱资源管理”研究与实践60、Quest3D虚拟现实技术在轮机模拟器开发中的应用61、轮机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及特征62、现代船舶轮机安全管理研究63、船用间冷循环燃气轮机供油规律仿真研究64、船用三轴燃气轮机起动特性研究65、海洋环境下航改燃气轮机腐蚀防护与控制66、WR-21舰船用燃气轮机的设计特点67、现代舰船燃气轮机发展趋势分析68、间冷回热燃气轮机发展现状69、国外舰船航改燃气轮机的发展特点70、船用燃气轮机启动过程仿真71、船舶轮机设备管理72、船用燃气轮机间冷器流路的数值计算分析73、21世纪的澎湃动力从新型水面舰艇看舰用燃气轮机的发展74、船舶轮机模拟训练装置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75、机电复合型轮机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探索76、舰船燃气轮机技术的发展途径77、轮机管理中情景意识的培养78、某船用燃气轮机故障的动力学分析79、大型轮机模拟器中船舶电力系统的建模与仿真80、IC循环船用燃气轮机的'可行性研究81、船舶轮机送审图纸计算机辅助设计82、四海一心美国LM2500舰用燃气轮机技术解析84、船舶轮机备件管理85、复杂循环船用燃气轮机间冷器的数值模拟86、轮机资源管理中情景意识对安全的影响87、浅谈浮船坞轮机系统设计88、轮机模拟器辅锅炉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89、船用燃气轮机建模技术研究90、舰船燃气轮机变几何动力涡轮三维粘性流场的数值分析91、DMS-2002型轮机模拟器船舶电力系统故障模拟的研制与实现92、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轮机模拟器视景研究93、轮机模拟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94、船舶燃气轮机技术和应用的展望95、浅谈轮机模拟器的应用及前景96、现代集装箱船舶轮机模拟器主机仿真建模97、计算机网络与轮机仿真训练器98、船用燃气轮机进气过滤系统的计算流体力学(CFD)研究99、WR-21--新一代的船用燃气轮机100、轮机模拟器柴油主机动态过程实时仿真。
GL规范是什么篇一:GL规范Rules for Classification and ConstructionI Ship Technology1 Seagoing Ships3 Electrical InstallationsEdition 2002The following Rules e into force on 1st March, 2002.The respective latest edition of the "General Terms and Conditions for Classification" are applicable(see Rules for Classification and Construction, I –Ship Technology, Part 0 – Classification and Surveys)Reproduction by printing or photostatic means is only permissible with the consent of Germanischer Lloyd.Germanischer LloydHead OfficeVorsetzen 35, D-20459 HamburgTelephone: 0 40/36 14 9-0, Telefax: 0 40/36 14 92 00 Telex: 21 28 28 glhh d, Cables: klassenlloyd hamburge-mail:Published by: Germanischer Lloyd Printed by: Gebrüder Braasch, Hamburg Alterations to the preceding Edition are marked by beams at the text margin. I - Part 1GL 2002Table of Contents Chapter 3Page 3Table of ContentsSection 1 General Requirements and InstructionsA. General ....... 1- 1B. Definitions .. 1- 1C. Documents forApproval ............................................. ...................................................... ......... 1- 4D. Ship'sDocumentation ........................................ ...................................................... ................... 1- 4E. AmbientConditions ........................................... ...................................................... ................... 1- 7F. Operating...................................................... ................. 1- 10G. Power SupplySystems .............................................. ...................................................... ............ 1- 10H. Voltages andFrequencies .......................................... ...................................................... ........... 1- 11I. Visual and Acoustical SignallingDevices .............................................. .................................... 1- 11J. Materials andInsulation ........................................... ...................................................... ............ 1- 11K. ProtectiveMeasures ............................................. ...................................................... ................. 1- 13Section 2 Installation of Electrical EquipmentA. Availability of Main Power............................................. 2- 1B. Generators .. 2- 1C. StorageBatteries ............................................ ...................................................... ....................... 2- 2D. PowerTransformers ......................................... ...................................................... .................... 2- 3E. Electronics .. 2- 4F. Low-VoltageSwitchboards ......................................... ...................................................... ......... 2- 4G. Appliances for Medium Voltages (> 1 kV - 17,5 kVAC) .................................................. ........ 2- 4Section 3 Power Supply InstallationsA. Electrical Power...................................................... ...... 3- 1B. Main Electrical PowerSupply ............................................... ..................................................... 3- 1C. Emergency Electrical PowerSupply ............................................... ............................................ 3- 5D. Operation of the emergency generator inport ................................................. ........................... 3- 7Section 4 Installation Protection and Power DistributionA. Three-Phase MainGenerators ........................................... ...................................................... ... 4- 1B. Emergency Three-PhaseGenerators ........................................... ................................................ 4- 2C. Direct Current...................................................... .......... 4- 3D. PowerTransformers ......................................... ...................................................... .................... 4- 3E. StorageBatteries ............................................ ...................................................... ....................... 4- 3F. PowerElectronics .......................................... ...................................................... ....................... 4- 3G. ShoreConnection ........................................... ...................................................... ...................... 4- 3H. Consumer ProtectionEquipment ............................................ .................................................... 4- 4 I. Power...................................................... ....................... 4- 4Chapter 3Page 4Table of Contents I - Part 1GL 2002Section 5 Low-Voltage Switchgear AssembliesA. General ....... 5- 1B. Calculations 5- 1C.Construction ......................................... ...................................................... ................................ 5- 2D. Selection ofSwitchgear ........................................... ...................................................... ............. 5- 4E. Choice of Electrical ProtectionEquipment ............................................ .................................... 5- 5F. Conductors and Busbar................................................... 5- 6 G. Measuring Instruments and InstrumentTransformers ......................................... ....................... 5- 8H. Testing of Switchboards andSwitchgear ........................................... ........................................ 5- 8Section 6 Power ElectronicsA. General ....... 6- 1B.Construction ......................................... ...................................................... ................................ 6- 1C. Rating andDesign ............................................... ...................................................... ................. 6- 1D. Cooling ....... 6- 2E. Control andMonitoring ........................................... ...................................................... ............. 6- 2F. ProtectionEquipment ............................................ ...................................................... ............... 6- 2G. Tests ........... 6- 2Section 7 Power equipmentA. SteeringGear ................................................. ...................................................... ....................... 7- 1B. Lateral Thrust Propellers and ManoeuvringAids ................................................. ..................... 7- 3C. Variable Pitch Propellers for Main PropulsionSystems .............................................. .............. 7- 4D. Auxiliary Machinery andSystems .............................................. ................................................ 7- 4 E. DeckMachinery ............................................ ...................................................... ....................... 7- 6F. Electrical Heating Equipment andHeaters .............................................. ................................... 7- 6G. Heel-CompensatingSystems .............................................. ...................................................... .. 7- 7 H. Cross-FloodingArrangements ......................................... ...................................................... ..... 7- 7Section 8 Medium-Voltage InstallationsA. Scope .......... 8- 1B. GeneralProvisions ........................................... ...................................................... .................... 8- 1C. Network Design and ProtectionEquipment ............................................ ................................... 8- 2D. ElectricalEquipment ............................................ ...................................................... ................ 8- 4E. Installation .. 8- 7Section 9 Control, Monitoring and Ship's Safety SystemsA. GeneralRequirements ......................................... ...................................................... ................. 9- 1B. Machinery Control and MonitoringInstallations ........................................ ............................... 9- 2C. Ship ControlSystems .............................................. ...................................................... ............. 9- 4D. Ship SafetySystems .............................................. ...................................................... ............... 9- 7I - Part 1GL 2002Table of Contents Chapter 3Page 5Section 10 Computer SystemsA. General ....... 10- 1B. Requirementclasses .............................................. ...................................................... ................ 10- 1C. SystemConfiguration ........................................ ...................................................... ................... 10- 4D. Testing of ComputerSystems .............................................. ....................................................... 10- 6 Section 11 Lighting and Socket-Outlets篇二:GL船级社规范德国劳氏船级社 2002 第3-1页第3节电源装置A. 电力需求1.须提交电气设备的功率平衡表以验证发电、蓄电和变电装置的定额是足够的。
数字化造船之船坞三维搭载技术研究数字化造船是当今造船行业的发展趋势,它将传统的造船流程与先进的数字技术相结合,实现了造船过程中的信息共享、协同设计和智能制造。
在数字化造船的技术范畴中,船坞三维搭载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它涉及到对船坞内部结构的数字化建模和可视化管理,为造船过程中的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船坞是进行船舶修理和制造的重要场所,它通常包括船舶进入和停靠的水池、船坞门、各种吊装设备、支撑结构以及相关的管道、电气设备等。
传统的船坞管理方式主要依靠人工管理和简单的二维图纸,存在信息不全面、不精确和难以更新等问题,影响了船坞的效率和管理水平。
而船坞三维搭载技术则利用数字化技术对船坞进行动态建模和实时监测,为船坞管理提供了科学的手段和管理工具。
船坞三维搭载技术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船坞内部结构的数字化建模船坞内部结构复杂多样,包括各种设备、管道、电气系统等,传统的二维图纸难以全面准确地表达船坞内部的结构和布置。
船坞三维搭载技术利用先进的激光扫描、三维建模和虚拟现实技术,对船坞内部进行全面、精确的数字化建模,实现了对船坞结构和设备的真实再现和可视化管理。
这为船坞的运行和维护提供了全面的信息支持,有效提高了船坞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
二、船坞内部的实时监测与智能管理船坞内部设备众多,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修,传统的管理方式主要依靠人工的巡视和检查。
船坞三维搭载技术引入了传感器、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了对船坞内部设备的实时监测和智能管理。
通过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故障预警,可以及时发现并排除问题,避免了因设备故障而导致的船坞运行中断和安全事故。
三、船舶进出和停靠的智能导航与调度船坞作为船舶的停靠和维修场所,需要进行船舶的进出港和停靠作业。
传统的船舶进出和停靠作业需要依靠人工的引导和指挥,存在操作繁琐、效率低下和安全隐患的问题。
船坞三维搭载技术引入了智能导航和调度系统,通过对船舶运动轨迹的实时监测和智能规划,实现了船舶的自动导航和智能停靠,提高了船舶的进出港和停靠的效率和安全性。
国遥软件介绍目录1EV-Globe 全平台三维空间信息软件 (6)1.1EV-Globe技术体系 (6)1.1.1异构空间数据库统一访问引擎 (7)1.1.2异构网络空间数据统一访问引擎 (8)1.1.3异构三维图形库统一渲染引擎 (9)1.1.4异构平台统一应用程序框架 (10)1.1.5自动封装技术路线图 (11)1.2EV-Globe技术架构 (12)1.2.1EV-Globe技术架构 (12)1.2.2EV-Globe技术特点 (13)1.3EV-Globe产品体系 (15)1.3.1EV-Globe产品关系 (16)1.3.2EV-Globe产品形式提供 (17)1.4EV-Globe主要功能 (18)1.4.1多种分辨率的海量影像3D高速浏览 (18)1.4.2可以对地型进行夸张2-9倍不等的显示模式 (18)1.4.3无缝集成当前主流GIS软件 (18)1.4.4图查属性,属性查图 (19)1.4.5对比浏览,飞行浏览 (19)1.4.6方便的地理标注功能 (19)1.4.7地形三维分析功能 (19)1.5EV-Globe新特性 (20)1.5.1异构平台统一开发框架 (20)1.5.2增强的服务器产品 (21)1.5.3游戏级场景渲染效果 (21)1.5.4二三维一体化技术 (22)1.5.5无缝整合三维工业设计数据 (23)1.6EV-Globe成功案例 (24)1.6.1航天三维指控系统 (24)1.6.2国家海岛管理系统 (24)1.6.3北京地铁三维综合展示系统 (25)1.6.4河南500kv电网三维数字化及一体化运营平台 (25)1.6.5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平台及海管海缆电子信息系统 (26)1.6.6天津炼化一体化三维系统 (27)1.6.7航空二三维一体化飞行态势显控信息平台 (27)1.6.8天津地下管网 (28)1.6.9水文气象信息保障系统 (28)1.6.10军事三维仿真指挥系统 (29)1.7EV-Globe V5.0智慧城市建设 (29)1.7.1全平台概念及特点 (29)1.7.2EV-Globe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对之策 (29)2EV-Manager多源海量遥感影像管理软件 (35)2.1软件功能 (36)2.1.1影像查询 (36)2.1.2海量影像快速浏览 (36)2.1.3影像建库 (37)2.1.4对比浏览 (37)2.1.5数据转换 (37)2.1.6影像切割 (37)2.1.7影像拼接与镶嵌 (38)2.1.8强大的GIS功能 (38)2.2EV-Manager产品应用实例 (38)3EV-Viewer海量遥感影像快速浏览软件 (39)3.1EV-Viewer 特色 (39)3.1.1真正TB级海量遥感数据快速浏览支持 (39)3.1.2特有多窗口同步浏览模式功能,影像矢量同步管理 (39)3.1.3无遥感GIS术语的全OFFICE软件的菜单操作模式 (40)3.1.4丰富功能 (40)3.2功能介绍 (40)3.2.1浏览 (40)3.2.2多源空间数据无缝集成技术 (40)3.2.3对比分析(同步浏览) (41)3.2.4编辑 (42)3.2.5飞行浏览 (44)3.2.6查询定位 (44)3.2.7其他 (44)4U-GIS二三维一体化地理信息平台 (44)4.1U-GIS SDK (45)4.2态势显控组件 (48)4.3设施覆盖效能评估组件 (51)4.4目标安全距离告警组件 (52)4.5CAD设计成果GIS化组件 (55)4.6航空气象信息显控组件 (55)4.7空域管理与评估组件 (58)4.8监视信息编码解码组件 (59)注:本文内容部分来自网络,由个人最近收集整理内容信息,大家可学习查看,不可做其他用途。
目录第一章概览 (3)第二章项目设置 (4)第三章三维设备 (9)3.1设备菜单 (9)3.2设备布置 (9)3.3设置工作空间 (10)3.4 创建设备 (11)3.5设备管口的添加 (14)第四章三维管道 (16)4.1管道菜单 (16)4.2配管的方法 (17)第五章出ISO图和平立面图 (21)5.1快速ISO (21)5.2加工ISO (22)5.3添加Isogen消息 (24)5.4添加Isogen信息 (25)5.5输出PCF文件 (25)5.6创建正交图形 (27)第六章结构建模 (29)6.1结构建模菜单 (29)6.2新建图纸 (30)6.3切换图纸空间 (31)6.4绘制栅格 (32)6.5添加型材 (33)第七章创建三维模型 (36)第八章创建结构 (41)8.1 梁,柱的创建 (41)8.2添加结构杆件(梁,柱)。
(43)第九章创建设备 (47)第十章管道布置 (58)第十一章装配 (66)第十二章目录和规格 (71)第十三章等轴测图 (78)第十四章创建和修改正交图形 (88)第十五章P&ID图的绘制与使用 (95)第十六章PID样式的定制 (112)第十七章自定义设备位号和管线位号 (120)第一章概览AutoCAD Plant 3D是在AutoCAD P&ID基础上开发的,而AutoCAD P&ID 又是在AutoCAD 基础上开发的。
所以有了AutoCAD Plant 3D就有了前面两个软件,而且很容易就转换成前面两个软件的风格。
因此学过前面2个软件者,再学习AutoCAD Plant 3D 就很容易了。
AutoCAD Plant 3D可用于工厂设计,管道布置,工艺布置等。
在AutoCAD Plant 3D 中,基础数据在三维模型、P&ID、等轴测图形及正交视图之间直接进行交换,确保了信息的一致性和时效性。
一个工厂的设计是一个很庞大的工程,所以如何组织这个工程就变得非常重要。
metaquest3激活方法-回复如何激活MetaQuest3游戏?MetaQuest3是一款备受期待的虚拟现实游戏,它能够带领玩家进入一个充满奇幻冒险的虚拟世界。
为了开始这个令人兴奋的冒险之旅,您需要正确地激活游戏。
以下是一步一步的指南,教您如何激活MetaQuest3游戏。
第一步:购买MetaQuest3设备MetaQuest3是一款专属于MetaQuest3设备的游戏。
因此,在开始之前,您需要先购买此设备。
确保购买正版设备,以免后续出现无法激活游戏的问题。
第二步:下载MetaQuest3应用程序一旦您购买了MetaQuest3设备,您需要下载MetaQuest3应用程序。
您可以在设备上的应用商店中找到该应用程序,并将其下载并安装到您的设备上。
确保您选择的是官方版本的MetaQuest3应用程序。
第三步:注册MetaQuest3账户在成功安装MetaQuest3应用程序后,打开应用程序并按照屏幕上的指示进行账户注册。
您需要提供一些个人信息以创建一个新的MetaQuest3账户。
确保您提供的信息准确无误,并牢记您的账户凭据。
第四步:购买MetaQuest3游戏许可证要进入MetaQuest3游戏,您需要购买游戏许可证。
在MetaQuest3应用程序中,您可以找到游戏商店或许可证购买选项。
选择您感兴趣的许可证,并按照屏幕上的指示支付购买费用。
确保您使用的是官方商店,在购买时留意报价和支付方式。
第五步:输入许可证密钥购买并支付许可证后,您将收到一封包含许可证密钥的电子邮件。
打开MetaQuest3应用程序,找到游戏许可证的激活区域,并输入您收到的许可证密钥。
确保您输入的许可证密钥准确无误,并按照屏幕上的指示完成激活过程。
第六步:下载MetaQuest3游戏内容一旦成功激活游戏许可证,您将可以下载MetaQuest3游戏内容。
在MetaQuest3应用程序中的游戏区域,您可以找到相关的游戏内容,并按照屏幕上的指示将其下载到您的设备中。
常用船舶设计软件对比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船舶设计软件有如下几种:TribonTribon 系统是由瑞典KCS(Kockums Computer System AB)公司设计开发的一套用于辅助船舶设计与建造计算机软件集成系统。
Tribon集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与MIS(信息集成)于一体,并覆盖了船体、管子、电缆、舱室、涂装等各个专业的一个专家系统。
总体上Tribon系统可分为船体设计、舾装设计、系统管理及维护三大部分。
该软件是一个出色的集成系统,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它具有许多其他系统所不具备的优点。
Tribon推出的新版本较过去添加了很多新的功能,如在设备选择、合同设计等方面的功能。
我国使用该设计软件系统的公司有: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江南造船(集团)有限公司等。
对我国的用户来说,该软件存在的缺点有:数据开放性不够,数据库系统自成一套与常用的数据库缺少接口等。
TRIBON的第一个软件包是TRIBON Solution。
在2004 TRIBON Solution 被AVEVA集团收购,M3是tribon的最新版本。
它包括初始设计模块,基本设计,船体建模,船舶配件模块,装配计划和工件准备模块。
运行于windows系统,在造船工业排他性发展。
(注:言下之意是说tribon和其他程序的接口、兼容等方面过于保守)vantage marine是AVEVA基于已有着名的PDMS(工厂设计管理系统)发展的新产品。
vantage marine的意义在于它是PDMS配件模块和tribonM3船体和基本应用程序的联合产物。
NAPANAPA 公司首次在船舶设计软件中采用3D技术,并在船舶初步设计和基本设计阶段提出了3D NAPA船舶模型的概念,这一概念己得到广泛认同。
利用NAPA Steel设计师们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完成结构初步设计和重量、成本计算,生成可供送审的技术文件和图样,并根据需要生成结构有限元计算所需的网格模型。
探讨Quest 3D在第三代轮机模拟器发展中的应用
摘要:轮机模拟器即将进入第三代发展阶段,与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是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在比较现有虚拟互动平台的基础上探讨quest 3d 在第三代轮机模拟器发展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quest 3d;轮机模拟器;仿真平台
1 引言
作为培训现代远洋轮机人员高效、经济、安全的设施之一的轮机模拟器,虽然不能替代实船,但对于提高实船操作中所必须的安全操作能力以及快速反应能力,缩短船员适应时间、减少海上事故的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际海事组织( imo) 在stcw78/ 95公约中已将其列人船员培训的必备条件之一。
基于轮机模拟器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针对目前市场上出现的三维软件及其平台进行比较分析,结合国内引进的vr技术,探讨quest 3d 在轮机模拟器发展中的应用前景。
2 国内轮机模拟器的发展
目前的轮机模拟器基本可以分为两代:第一代以实物为主,是基于真实船舶的类型;第二代以半实物为主,集控室内的控制屏和驾驶台等采用实物仿真,其内部逻辑控制采用硬件或数学仿真实现。
目前主流产品多为第二代。
国外, 80年代已开始对船舶动力装置的系统仿真。
我国轮机模拟器的研制起步晚,条件差, 但起点高, 发展也快。
国内有代表性的
研制单位有上海海事、大连海事和武汉理工。
武汉理工自1991年开始, 1994年研制成功以教学船舶为对象的模拟器。
大连海事大学研制的dms-2000是基于虚拟现实的船舶轮机模拟器。
上海海事大学于1998年研制成功以大型集装箱船舶为对象的仿真模拟器smsc-2000,于1995年审核通过。
是以中国远洋运输公司的第三代集装箱船为母型。
而且是一个以大型集装箱船舶为仿真对象基于网络技术的的模拟器,在2000年上海展览会上,受到一致好评。
2007年5月,上海海事自行开发研制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轮机模拟器——木兰仿真中心落成。
上述两代传统模拟器在培训和实际教学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有不足之处:(1)故障率高、工作稳定性差、二次开发困难;(2)占地面积大且价格贵;(3)一次能参加训练的人员数量有限。
这些都严重影响培训以及教学效果,制约模拟器价值的充分发挥。
研发第三代轮机模拟器是市场的需求。
立足于web3d 虚拟网络和仿真平台的第三代模拟器,通过 vr 技术对实船进行交互式控制及虚拟模拟。
实现身临其境的交互操作和虚拟漫游是第三代轮机模拟器的突出优点。
3虚拟现实技术介绍
虚拟现实( virtual reality, 简称vr) 技术是一种逼真地模拟人在自然环境中的视觉、听觉、运动等行为的人机界面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能实时提供人机交互式操作环境并且有三维空间表现能力,
同时给人带来了身临其境的感受,真正做到沉浸感.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它始于航空航天和军事领域,近年,虚拟现实技术大步走进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空间展示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及新媒体艺术设计等。
“2010年上海世博会网上世博会”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在网络上直观呈现了园区的三维场景,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呈现在我们面前。
借助3d,访问者通过拖拽鼠标即可浏览园区全貌,如同行走在黄浦江畔的世博园一样。
通过互联网,还能把世博会无限延长,实现了交互式沉浸式的互动媒体设计。
4虚拟互动平台
4.1 目前市场上的虚拟互动平台
国内外已开发多种虚拟现实互动平台。
其中,瑞典cycore公司的cult3d,主要支持在线浏览、操作交互式三维产品模型,面向电子商务;美国multigen-paradigm公司开发的用于实时视觉模拟和数据分析的multigen creator,是行业中最主要的工业和军事训练软件;另外法国的virtools应用于实时3d环境虚拟计算机游戏开发、多媒体建筑设计、教育训练、仿真与产品展示等。
另外还有由国内深圳希技数码科技自主开发的hd(house designer)平台,应于室内设计和空间展示,还有应用于三维互动仿真平台的北京中视典数字科技开发的vr-platform等。
4.2 quest 3d的优势
除了上述的平台,还有quest3d。
在directx基础上开发,由荷兰
act-3d公司设计,是面向图形设计人员及高级程序设计师的快速开
发平台, 能够提供丰富的预设channel, 每个channel都有特定的
功能, 在quest3d的channel 编辑器中安排和连接相关的流程, 即能构建具备复杂功能的仿真应用程序。
该软件里的所有的编辑器都可视并图形化, 能够实时呈现执行后的效果。
拥有真实的物理引擎, 可以进行物理模型的仿真,具备强大的网络模块,为产品并行设计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因此, 考虑采用quest3d开发轮机模拟器。
通过3dmax建成三维实体模型, 包括几何模型、光照、纹理等, 然后将其导入quest3d。
随后在组织模块过程中完成相应参数设置以
及调用相应的channel, 对模型渲染,设置纹理、灯光、材质以及视点等,利用交互逻辑控制实现人机交互以及漫游等。
作为虚拟互动
案例开发平台的quest3d,与其他平台相比,更适合设计师,通过
节点网络式编程实现交互逻辑设计,因此设计师不需编写复杂代码,直接使用功能化模块即可实现特定功能,因此这些模块易于使用且便于扩展。
设计过程中的可视化和实时编辑能给设计带来很大便利,给互动媒体开发和产品设计人员提供自由想象空间。
特效方面,支持多种视觉特效和物理模拟(如hdr,法线贴图、多层通道
贴图、流体、毛发系统、实时反射等)等先进技术,以及立体显示能与外部控制设备相连,此外还有多用户网络运行等。
所以,在虚拟互动和新媒体创作方面有很大优势。
3d软件应用较广泛的是3d max 和maya。
相比于maya,3d max有
更多的建模手段,能将角色形象和环境制作的更逼真形象。
3d max 编辑网格的方式建模兼容性要好,模型不占系统资源,利于画面的运作。
maya 则有强大的材质处理,摄像,灯光,特效功能。
通过应用quest 3d ,将其与3d max结合,模拟机舱三维场景,学员通过三维呈现方式对机舱设备能够全方位掌握, 通过沉浸感,面对瘫车启动、应急设备操作和机械故障的处理能有全新的认知。
伴随着quest 3d 和三维软件在轮机模拟器中的应用, 虚拟控制台及仿真的对象将不断得到完善, 物理控制台硬件也将逐渐被淘汰,
轮机模拟器即将进入完全的软件操控时代。
5结束语
quest 3d 作为一种比较好的虚拟互动平台,在第三代船舶轮机模拟器中有比较好的应用前景,相信与三维软件结合一定能使轮机模拟器更好更快发展。
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技术水平高低标志之一的轮机模拟器领域,我国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较为落后,希望我们作为祖国的未来,能为中国模拟器发展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曹辉,张军东. 现代船舶轮机模拟器的应用与发展[a].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2.1 .
[2]林一平. 船舶模拟器[j].航海科技动态, 2001(5):26-27 .
[3] 李婷云,陈跃坡. 基于web3d的轮机模拟器网络虚拟平台实现[j]. 舰船电子工程,2009(11):115-118 .
[4] 胡小强.虚拟现实技术[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10.
[5] 袁爽. 浅谈3d软件对中国网游制作的影响[j].安徽文学,2011(7):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