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运算》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2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3
《混合运算》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2课时)一、教材分析例2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呈现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乐园问题情境。
由于学生之前有学习乘加、乘减的基础,再通过小精灵的提示,学生列式解决并不困难。
但由于学生较长时间都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开始做本单元中含有两级运算而没有小括号,乘除法在后面又需要先算的题目时,容易受到原来思维定势的影响,导致学习上的困难。
教材呈现了学生列式的3种方式:一是分步;二是乘加综合算式;三是含小括号的加乘算式。
其中重点在于对第三个算式的解读。
基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学生这样列式是合理的,但通过含与不含小括号的两个算式的对比,使学生体会运算顺序的规定用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唯一性及追求简洁的数学表达的目的。
加、减法与除法的混合运算式题在“做一做”中加以呈现。
并以“圈出第一步先算什么”的方式突出对运算顺序的练习。
本课时的重难点是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难点是能正确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
二、重难点突破1.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突破建议:(1)借助现实情境,掌握没有小括号的两级运算顺序。
乘加是学生曾经接触过的知识,让学生根据情境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列出式子,如:“舞蹈班有4行同学在跳舞,每行6人,旁边有7人在观看,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列式4×6+7或者7+4×6,无论哪种列式,都是先算4×6,引出数学上的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练习乘加、乘减、除加、除减的算式,并交换位置,巩固不同级算式的运算顺序。
在计算的过程中用符号标明运算顺序,加强对运算顺序的记忆。
5×6+12 9×6-25 49÷7+1372÷8-416+5×7 40-4×7 26+49÷735-64÷82.学生能正确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学生是第一次正式接触脱式计算。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混合运算》课标内容解读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新版资料《混合运算》课标内容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新安小学焦朝相(初稿)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新安小学吴淑艳(修改)安徽省黄山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娟娟(统稿)《课标》(xxxx年版)第一学段“学段目标”提出“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的要求。
“学段内容”提出“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本单元是学生系统掌握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两步)的重要单元,是学生学习第二学段两步以上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加减、乘除或乘加、乘减的两步式题,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
本单元主要包括“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和“解决简单的需要用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两方面的内容,重在梳理并教学混合运算的顺序。
一、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逐步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的能力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对以前学过的同级运算、含有两级运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回忆,引导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学习,学会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的运算顺序,能正确按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
由于学生是首次接触脱式计算,因此,在课程实施中,教师要加强板书示范,采用画下划线、标箭头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过程。
2.通过解决“跷跷板乐园”等情境中的问题,呈现矛盾冲突,在自主探索、对比交流中,使学生理解数学上对于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规定的合理性,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的运算顺序。
例如,在例2的教学中,在学生交流各自算法后,对7+(4×3)这一算式的运算顺序进行重点解读,以“为什么要加括号?”等问题,结合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道理,顺势引出同样能够正确反映运算顺序且简洁的算式“7+4×3”,最后通过“7+(4×3)”“7+4×3”两个算式的对比,使学生体会运算顺序的规定用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唯一性及追求简洁的数学表达的目的,理解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混合运算》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它主要包括了加减法和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这一部分内容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运算规则,提高运算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学习混合运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规则,对于混合运算,他们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 对混合运算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运算顺序;2. 在进行混合运算时,容易出错,特别是在运算符号的识别和运用上;3. 对于一些复杂的混合运算,学生可能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规则,能够正确地进行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学生能够总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规则,能够正确地进行混合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一些复杂的混合运算,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规则。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混合运算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教学新课:讲解混合运算的规则,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运算练习。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复杂的混合运算问题。
4.小组合作: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和总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5.巩固练习:学生进行混合运算的练习,教师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反馈。
6.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混合运算的规则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混合运算》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整数加减法和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混合运算的基本规则,能够正确进行混合运算,并理解运算顺序对于运算结果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对于简单的混合运算也有所接触。
但是,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往往存在运算顺序混乱、运算符号混淆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清运算顺序,培养学生的运算习惯。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混合运算的概念,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进行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题,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
2.教学难点:理解运算顺序对于运算结果的影响,能够灵活运用运算顺序进行混合运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和练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实例和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规则。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运算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混合运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新课:讲解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顺序,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规则。
3.课堂练习: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于混合运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总结提升:通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混合运算的概念、运算顺序和运算规则等内容。
通过板书的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混合运算的相关知识。
《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1.通过例题示范、逻辑推理、习题演算让学生把握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做到言出有据,注重学生语言的训练,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尤其数学课更应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有意识地让学生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思维品质。
2.通过运用单价、数量、总价模型解决问题以及小组合作,帮助学生逐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理解运算顺序,加强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养成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的习惯;计算策略的总结有利于发展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分析实际问题;在运算顺序的总结中有利于学生形成用数学的语言表达问题的能力;通过揭示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善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理性精神。
3.通过对比多种做法,从而达到算法最优化,从而体现数学的简洁美。
同时,从多个方面通过演绎推理,发展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辩证思维。
4.由公益话题导入,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整理信息,提数学问题。
以公益为情境串,贯穿课的始终,注重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四制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十单元。
三、教学目标:1.联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感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用以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体会计算策略的重要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的灵活性,对数学产生深厚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联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感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用以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五、课前准备:课件、学习单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由谈话导入——同学们,喜欢做公益吗?接下来就由老师带领大家去做一次有意义的公益活动。
我们要去福利院给小朋友送些礼物,先去超市看看吧!请看大屏幕,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文具盒29元/个,10个;笔记本5元/本,40本;钢笔8元/支,30支数学上不仅要学会发现信息,整理信息,还要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第三单元《混合运算》教材分析數學教案設計标题:《混合运算》教材分析与数学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第三单元的《混合运算》主要涉及的是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混合运算,以及运算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
- 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相关问题。
-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混合运算。
4. 教学难点: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特别是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二、教案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混合运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首先,解释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法则,然后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特别强调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
3. 实践操作:设计一些混合运算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检查他们是否掌握了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
4. 深化理解: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混合运算的应用,并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混合运算的题目,让学生在家进行练习,加深对混合运算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策略1. 创设情境:创设贴近生活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混合运算的概念。
2. 分层教学: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他们的课后作业,来评估他们对混合运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同时,也要关注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表现,以了解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混合运算(2)》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混合运算(2)》的内容,主要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这一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对于加减法和乘除法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学生在进行混合运算时,可能会存在运算顺序混乱、运算符号使用不当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清运算顺序,熟练掌握运算法则。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在进行混合运算时,可能会出现运算顺序混乱、运算符号使用不当等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景导入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混合运算的应用。
2.采用讲练结合法,教师讲解知识点,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运算过程,使抽象的运算过程形象化、具体化。
六. 说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教师通过呈现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混合运算的知识点。
2.讲解知识点:教师讲解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让学生明确运算的规则。
3.课堂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解、指导。
4.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各自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6.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混合运算(2)1.运算顺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2.运算法则:同级运算,从左到右;3.实际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注意运算顺序。
第三单元《混合运算》教材分析1. 引言本文将对《混合运算》这一教材单元进行分析。
混合运算作为数学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指在计算过程中同时使用多种运算方法的问题。
通过学习混合运算,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教材目标、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对该单元进行分析。
2. 教材目标分析2.1 知识目标混合运算单元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混合运算的含义,区分混合运算和其他运算,掌握混合运算中加减乘除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地进行混合运算的计算。
2.2 能力目标通过混合运算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应该能够灵活地运用运算规则解决问题,并能够正确地分析和解决涉及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2.3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混合运算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态度,如正确对待数学问题,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他们还应该培养耐心和细心的品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材内容分析混合运算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混合运算的概念介绍教材首先应该对混合运算的概念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混合运算是什么,它与其他运算的区别是什么。
3.2 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混合运算中,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顺序是不同的。
教材应该明确指导学生掌握混合运算中各种运算的运算顺序,避免产生运算顺序错误的情况。
3.3 混合运算的基本技巧混合运算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运算技巧,如整数的运算规则、小数的运算规则、分数的运算规则等。
教材应该对这些基本技巧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讲解。
3.4 实际问题的混合运算教材还应该提供一些实际问题的练习,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混合运算的技巧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学方法分析4.1 理论结合实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案学校二班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案1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简约的四那么混合运算,包括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详细情境,体验运算顺次规定的合理性,援助同学理解应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的应用题,运用括号,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全都,进一步进展和提高同学的解题技能。
学情分析运算顺次是人貌同遵循的计算规章,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
二班级同学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约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有肯定的计算基础,但对于二班级的同学来说,理解“先乘除、后加减”“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的运算顺次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在让同学立计算时进行演绎推理,经受“观测算式——回忆运算顺次——规划计算步骤——按次序进行计算——反思并积累体会”的过程,既进展了他们数学思索的技能,又提升了掌控运算顺次的水平。
以观测、比较、分组争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听算为主线。
使同学对学习有爱好,留给同学学习思索的空间。
采纳问题——发觉法与争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给同学创设一个轻松开心的学习环境,让同学积极主动获得新知。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同学进一步掌控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次,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数学思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培育同学迁移类推的技能,提高计算技能。
问题解决:经受探究和沟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控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情感立场:使同学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育学习爱好和敢于探究的科学精神,训练同学养成仔细审题、认真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控两步混合运算的顺次。
教学难点: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次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的阅历,形成计算技能,并且能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024《混合运算》说课稿范文混合运算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时的内容。
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并掌握了一些基本运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是小学数学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混合运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掌握混合运算的概念和基本方法,能够独立进行混合运算的计算。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算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③情感目标:在混合运算的学习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混合运算的概念和基本方法,能够独立进行混合运算的计算。
难点是:能够灵活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1. 引入新课:通过举例和提问的方式引出混合运算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概念讲解: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讲解,详细介绍混合运算的定义和基本方法。
3. 讲解示范:通过示范算式的步骤和解题思路,让学生理解混合运算的具体过程。
4. 合作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需要进行混合运算的问题,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错题讲析:讲解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和解题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讲解。
6.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和应用题,让学生巩固运算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复习重要的思路和步骤。
通过以上的教学过程,我将引导学生全面理解混合运算的概念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准确性和速度。
最后,学生将会通过练习和应用,巩固所学内容,并对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
《混合运算》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2课时)
一、教材分析
例2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呈现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乐园问题情境。
由于学生之前有学习乘加、乘减的基础,再通过小精灵的提示,学生列式解决并不困难。
但由于学生较长时间都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开始做本单元中含有两级运算而没有小括号,乘除法在后面又需要先算的题目时,容易受到原来思维定势的影响,导致学习上的困难。
教材呈现了学生列式的3种方式:一是分步;二是乘加综合算式;三是含小括号的加乘算式。
其中重点在于对第三个算式的解读。
基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学生这样列式是合理的,但通过含与不含小括号的两个算式的对比,使学生体会运算顺序的规定用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唯一性及追求简洁的数学表达的目的。
加、减法与除法的混合运算式题在“做一做”中加以呈现。
并以“圈出第一步先算什么”的方式突出对运算顺序的练习。
本课时的重难点是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难点是能正确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
二、重难点突破
1.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突破建议:
(1)借助现实情境,掌握没有小括号的两级运算顺序。
乘加是学生曾经接触过的知识,让学生根据情境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列出式子,如:“舞蹈班有4行同学在跳舞,每行6人,旁边有7人在观看,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列式
4×6+7或者7+4×6,无论哪种列式,都是先算4×6,引出数学上的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练习乘加、乘减、除加、除减的算式,并交换位置,巩固不同级算式的运算顺序。
在计算的过程中用符号标明运算顺序,加强对运算顺序的记忆。
5×6+12 9×6-25 49÷7+13
72÷8-4
16+5×7 40-4×7 26+49÷7
35-64÷8
2.学生能正确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
学生是第一次正式接触脱式计算。
对于过程的书写,教师要作好示范,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运算顺序及格式。
突破建议:
(1)出示一道混合计算题,让学生说一说拿到题的第一件事情做什么,是立刻就做,还是要进行分析先做哪一步?初学者要求将先计算的部分用下划线和箭头标出运算顺序。
继
续思考先不计算的部分又该如何处理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脱式计算。
(2)让学生仔细观察刚刚完成的脱式计算式题,让学生说一说在格式上需要注意什么,跟以前有什么不一样。
如:横式的等号写在式子的右边,而脱式计算的等号写在下面,上下对齐,还要写在式子的左边;尽量做到数与数对齐,计算符号与计算符号对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