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 格式:ppt
- 大小:902.54 KB
- 文档页数:9
【X126】下腔静脉综合征
下腔静脉综合征
1.临床概述
①下腔静脉综合征是由于下腔静脉受邻近病变侵犯、压迫或腔内血栓形成等原因引起的下腔静脉部分或完全性阻塞、下腔静脉血液回流障碍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
②病因:首要原因是血栓形成,主要是源于血液高凝状态;其次是先天性的下腔静脉隔膜阻塞,病变初期隔膜呈筛状,随着其上开孔的日益闭合或纤维化而导致完全性阻塞;另外,腹腔或腹膜后组织的炎症和肿瘤,可使下腔静脉周围粘连、扭曲,或肿瘤侵犯、压迫均可造成下腔静脉阻塞。
③下腔静脉综合征按部位分为上段下腔静脉阻塞(下腔静脉肝部)、中段下腔静脉阻塞(肾静脉流入部)、下段下腔静脉阻塞(肾静脉以下)
2.CT表现
①急性血栓一般下腔静脉无异常或增粗,增强后下腔静脉见充盈缺损,慢性血栓表现为管腔狭窄或闭塞,呈节段性,壁不光整,增强后血栓无强化。
②发生上段下腔静脉阻塞,影像表现同巴德-吉利亚综合征。
③发生中段下腔静脉阻塞,下腔静脉受压变窄或充盈缺损,受阻远段下腔静脉有不同程度扩张,部分见肾静脉充盈缺损及同侧肾脏增大。
④发生下段下腔静脉阻塞,下腔静脉受压变窄或充盈缺损,受阻远段下腔静脉有不同程度扩张,浅表静脉扩张。
3.下腔静脉癌栓分型:
Ⅰ型:肾静脉型,癌栓在肾静脉开口上不超过2cm
Ⅱ型:肝下型,癌栓距肾静脉开口大于2cm,但未超过肝门水平Ⅲ型:肝内型,癌栓超过肝门水平,但在横膈以下
Ⅳ型:膈上型,癌栓超过横膈水平,可及右心房内
版权声明。
下腔静脉癌栓分型[1]临床上依据癌栓近心端在下腔静脉内所处的解剖位置,可将下腔静脉癌栓分为4型:(1)肾静脉型(I型):癌栓在肾静脉开口上不超过2 cm;(2)肝下型(Ⅱ型):癌栓距肾静脉开口大于2 cm,但未超过肝门水平;(3)肝内型(Ⅲ型):癌栓超过肝门水平,但在横膈以下;(4)膈上型(Ⅳ型):癌栓超过横膈水平,可及右心房内。
下腔静脉临时滤器植入方法8例患者均采用贝朗公司Tempofilter II 临时下腔静脉滤器。
滤器植入时间为术前1天或手术日当天早晨。
植入术均在DSA室完成,患者平卧于DSA检查台,去枕,头偏向左侧,局麻下穿刺右侧颈内静脉,先导入5F猪尾巴导管至下腔静脉内癌栓近端,嘱患者屏气,以10ml/s的速度注射造影剂总量20ml,准确测量癌栓近心端距离右房开口的距离。
造影后交换0.035超滑导丝,如果导丝顺利通过癌栓与下腔静脉壁间隙进入下腔静脉肾下段,交换5F端侧孔导管,再次造影,以全面了解癌栓位置形态。
标记癌栓位置后沿导丝导入导入Tempofilter II 临时下腔静脉滤器的扩张器及输送鞘,到位后退出扩张器导入滤器释放,输送杆橄榄头固定于颈部皮下。
下腔静脉综合征转自37度医学网【概述】下腔静脉综合征(inferior vena cavasyndrome简称IVCS)是由于下腔静脉受邻近病变侵犯、压迫或腔内血栓形成等原因引起的下腔静脉部分或完全性阻塞,下腔静脉血液回流因之障碍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征侯群。
【病因】下腔静脉阻塞的首要原因是血栓形成。
欧美国家血栓形成发病率较高,乃起因于血液高凝状态。
血栓主要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向近侧繁衍扩展累及下腔静脉,其次是盆腔静脉血栓形成。
原发性下腔静脉血栓形成,临床上罕见。
下腔静脉肝后段或Eustachian瓣发育异常,引起先天性的下腔静脉隔膜阻塞。
病变初期隔膜呈筛状,随着其上开孔的日益闭合或纤维化而导致完全性阻塞,因此,可解释下腔静脉隔膜阻塞虽为先天性而症状出现较晚的原因。
小儿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一概述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是由于下腔静脉受邻近病变侵犯,压迫或腔内血栓形成等原因引起的下腔静脉部分或完全性阻塞,是因下腔静脉血液回流障碍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
由于发生阻塞部位的不同,其临床表现亦不相同。
二病因有多种原因,如先天性发育异常或肿瘤、血栓等,均可造成下腔静脉的阻塞性变化。
1.血栓形成下腔静脉阻塞的首要原因是血栓形成,欧美国家血栓形成发病率较高,起因于血液的高凝状态,血栓主要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向近侧繁衍扩展累及下腔静脉,其次是盆腔静脉血栓形成,原发性下腔静脉血栓形成,临床上罕见。
2.发育异常下腔静脉肝后段或Eustachian瓣发育异常,引起先天性的下腔静脉隔膜阻塞,病变初期隔膜呈筛状,随着其上开孔的日益闭合或纤维化而导致完全性阻塞。
因此,解释了下腔静脉隔膜阻塞虽为先天性,而症状出现较晚的原因,在日本、非洲发病率较高,约占下腔静脉阻塞病例的64%,国内随腔静脉造影的广泛开展,病例日趋增多。
3.炎症和肿瘤腹腔或腹膜后组织的炎症和肿瘤,可使下腔静脉周围粘连,扭曲或肿瘤侵犯,压迫均可造成下腔静脉阻塞。
此外,下腔静脉本身的炎症,可导致管腔狭窄而影响其通畅性。
三临床表现临床症状根据阻塞部位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临床表现取决于阻塞的部位、程度,及侧支循环的状况。
轻度阻塞可无明确的症状或为原发病变的症状所掩盖;一旦完全阻塞,症状和体征可很典型。
1.上段下腔静脉阻塞(下腔静脉肝部)病变累及肝静脉或以上平面,则可有下腔静脉高压、门静脉高压(包括肝脾肿大、腹水、食管静脉曲张和上消化道出血等)和心贮备功能不足(包括动则心悸,气促)三组临床表现,引起肝脏的回流障碍,临床表现类似急性或慢性的肝外性(Chiari-Budd症候群)闭塞,表现为腹水、肝脏肿大、肝功能障碍、常合并高醛固酮症,水钠潴留增加等。
急性肝静脉阻塞可因急剧进行性腹水、肝性脑病而死亡,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多数患者肝功能较好,白、球蛋白比例倒置或肝功能异常者约占1/3,可能由于此症肝细胞病理改变为继发性,且程度较轻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