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集输课程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90.50 KB
- 文档页数:6
重庆科技学院《油气集输工程》课程设计报告学院:_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油气储运08学生姓名:学号:设计地点(单位)__ E406、E404____________设计题目:__ 某分子筛吸附脱水工艺设计_——吸附工艺计算及吸附塔设计__完成日期: 2011 年 6 月16日指导教师评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成绩(五级记分制):______ __________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 ________摘要吸附脱水就是利用某些多孔性固体吸附天然气中的水蒸气。
气体或液体与多孔的固体颗粒表面相接触,气体或液体与固体表面分子间相互作用而停留在固体表面上,使气体或液体分子在固体表面上浓度增大的现象。
常用的固体吸附剂有活性铝土、活性氧化铝、硅胶和分子筛。
分子筛吸附脱水目前国外引进的,国内自行设计的都是固定床式,为保证连续工作,至少需要两塔,经常采用的是两塔或三塔。
在两塔流程中,一塔进行吸附,另一踏再生和冷却。
在三塔流程中,一塔吸附,一塔再生加热,一塔冷却。
在工艺相同的情况下,考虑到经济性,分子筛吸附脱水工艺设计中常用的是两塔脱水工艺。
关键字:吸附工艺分子筛吸附器结构1分子筛及天然气基本物性1.1分子筛分子筛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无机吸附剂,是一种高效、高选择性的固体吸附剂。
分子筛是人工晶体型硅铝酸盐,依据其晶体内部孔穴的大小而吸附或排斥不同物质的分子,因而被形象地称为“分子筛”。
摘要某三甘醇天然气脱水工艺流程中,根据提供的资料,对该工艺流程中的干气/贫甘醇换热器,贫甘醇/富甘醇换热器的计算与选型。
关键词:干气贫甘醇富甘醇换热器温度此三甘醇天然气脱水工艺流程中,干气/贫甘醇换热器选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贫/富甘醇换热器选用板式换热器。
干气/贫甘醇换热器一.设计意义在油气集输工业过程中的加热、冷却、蒸发和干燥的单元操作中,经常见到食品物料与加热或冷却介质间的热交换,而用于进行热交换的设备称为换热器。
换热器还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化工、动力、医药、冶金、制冷、轻工等行业。
在众多类型的换热器结构中,管壳式换热器应用最为广泛,因此要根据特定的工艺要求,设计合理的换热器,以满足不同场所的需求。
二、设计计算1、确定设计方案两流体温度变化情况:热流体进口温度88℃,出口温度38℃。
冷流体进口温度30℃,出口温度40℃。
该换热器用贫三甘醇与脱水干气进行换热,热流体为贫三甘醇,冷流体为干气。
由此可见,管束和壳体之间的温差不大,热膨胀不大,并且其壳程结垢不严重。
所以选取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对于环境温差较大的地区,可增添膨胀节。
2、确定物性数据管程(干气)进/出口温度/℃:33/37 ;进/出口压力/MPa :2.15/2.0管程天然气流体的定性温度为3523733=+=t (℃)(定性温度:取流体进口与出口温度的平均值。
)壳程(贫甘醇)进/出口温度/℃:33/37 ;壳程贫甘醇的定性温度为6323888=+=T (℃)3、计算总传热(1)贫甘醇负荷贫甘醇进口温度为880C ,出口温度为380C贫甘醇在平均温度为630C 时的比热容为)/(34.2k kg kJ ⋅,贫甘醇热负荷为:26.41626)3888(34.278.355=-⨯⨯=Q w(2)气体温降由于出吸收塔的干气质量流量远大于贫甘醇质量循环流量,故干气经过气体/贫甘醇换热器后的降温较小,其值可由热量平衡来确定。
干气摩尔流量为:()hkmol /2.536924.422.6155.12735.127310214=⨯⨯+⨯⨯干气的摩尔热容为)/(.737k kmol kJ ⋅,由热量平衡确定干气温降t ∆为:t .7372.53696.241626∆⨯⨯= 所以,C t ︒=∆9.92(3)平均传热温差天然气与有机溶剂间的传热系数经验值为21200w m k --⨯⨯,热负荷考虑10%的裕量,即气体/贫甘醇换热器热负荷为:kw 72.21kJ/h 89.57884.1126.41626==⨯C t t t t t m ︒==∆∆∆-∆=∆2.18450ln 4-50ln 2121其中, C t T t ︒==-=∆5038-88211 C t T t ︒=-=-=∆433371224、计算传热面积2'44.112.1820026.41626m t K Q A =⨯=∆⋅=考虑 10%的面积裕度,A=1.1×A ′=1.1×11.44=12.58(m 2) .5、工艺结构尺寸(1)、管径和管内流速三甘醇体积流量:0.319m/h 质量流量:355.78kg/h 选用ф25×2.5传热管(碳钢),取管内流速u=8.7m/s 。
重庆科技学院课程设计报告院(系):_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油气储运11—03 学生姓名: xxx 学号: 2011xxxxxx设计地点(单位)__________K706____ __ ____设计题目:_某三甘醇天然气脱水工艺设计______________完成日期: 2014 年 6 月 18 日指导教师评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成绩(五级记分制):______ __________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 ________天然气脱水是天然气净化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天然气脱水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了。
天然气脱水方法有很多,其中吸收法脱水最为常见。
将天然气中的水分脱离出来以满足管输和用户的需求.三甘醇脱水是我们常用的天然气脱水方式之一。
通过一段时间学习和研究,我们已经掌握了三甘醇脱水的原理和大致的工艺流程,并做出了设计。
根据实际情况和石油行业的相关规范设计了一个三甘醇脱水的工艺流程,并且用CAD绘制了工艺流程图和平面布置图。
关键字;油气集输三甘醇脱水工艺流程平面布置图1 前言 (4)2三甘醇脱水相关信息 (5)2。
1天然气组成成分 (5)2.2三甘醇脱水工艺概述 (6)2。
3设计的相关规范 (6)2.4设计概述 (6)3工艺流程设计及平面布置设计 (7)3.1工艺流程图绘制要求 (8)3。
2平面布置相关规范要求 (8)3。
《油气集输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适用专业:本科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教学周数:2周课程负责教研室:油气储运教研室一、大纲说明本大纲根据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1.课程设计性质本课程是油气储运专业学生学习完《油气集输工程》课程后进行的一个重要的独立性实践教学环节,是该专业方向限选非实验课。
2.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1)先修课程:《油气集输工程》。
(2)后续课程:《毕业设计》。
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通过设计集气站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油气集输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巩固、深化和拓展知识面,使之得到一次较全面的设计训练。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1.课程设计内容(1)工艺流程图的确定:根据任务书的要求确定合乎要求的工艺流程并绘制工艺流程图和平面布置图各一张。
(2)换热器的设计:根据天然气所需加热或冷却的温度,提供热(冷)介质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换热器型号,设计计算出换热器的换热面积及型号。
(3)站内各级压力管道的设计:在各级节流前后由于管道压力的变化分别设计出所需的管径及相应的壁厚并选型。
(4)乙二醇的注入计算(低温集气站):根据防止水合物形成的温度及所选择的抑制剂类型根据哈默斯米特公式计算出抑制剂的需要量。
(5)安全阀的设计:根据安全阀所在的位置及设计所要求的最大承受压力计算选择出安全阀型号。
(6)分离器的设计:分别设计出立式、卧式及旋风式分离器并比较其使用情况。
(7)流量计的选型:根据集气站的流量范围分别计算选择出相应的超声波、腰轮及孔板流量计。
(8)节流阀的设计: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确定出每级压降值并计算选择出相应的节流阀型号。
(9)凝析油的回收计算:随着温度的降低,计算出各种不同组分冷凝液量。
(以上内容任选一种)2.时间安排序号项目内容时间(天) 备注1 布置任务及讲解0.52 准备及查阅资料 13 小组讨论,确定思路 14 基本设计并绘制图纸 5.55 编写设计说明书 16 答辩并提交报告 1合计10四、指导方式通过讲解、答疑、讨论等方式进行指导。
重庆科技学院《油气集输工程》课程设计报告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设计地点(单位)__ 石油科技大楼K802 __ 设计题目:某低温集气站——站内工艺管道及壁厚设计完成日期:年月指导教师评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成绩(五级记分制):______ __________指导教师(签字):_____ ___ ____摘要油气集输工程中,管道设计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如果管道设计不当,会造成很多问题,轻则会影响经济性,重则会引起管道炸裂而引起更大的事故。
本次课程设计即根据课程设计任务书的任务内容计算低温集气站中工艺管道的管径和壁厚的设计。
我们的设计主要根据进站温度和压力,产量;通过压力和温度的变化来确定管道的管径和壁厚。
我们小组有两名同学组成,我的任务是站中1-5号井相关的管路工艺设计,主要分成三段来计算:第一次节流前,第一次节流后到第二次节流前,第二次节流后三个部分。
首先通过压力和密度来确定经济流速,然后再根据流量和经济流速来确定管径、壁厚。
最后根据管径和壁厚对管道选型设计出合适的管道,从而完成管道部分设计。
关键词:管径壁厚经济流速压力密度目录摘要 (Ⅰ)1.设计说明 (1)1.1综述 (1)1.2工艺说明 (1)2.计算说明 (3)2.1相关参数计算与处理 (3)2.2第一次节流前管道计算 (4)2.2.1井口至汇管 (4)2.2.2汇管至1号节流阀 (7)2.3第一次节流后到第二次节流前管道计算 (9)2.3.1 生产分离器与计量分离器气体汇合前(1号节流阀后至汇合点) (10)2.3.2生产分离器与计量分离器气体汇合前(2号节流阀后至汇合点) (10)2.3.3汇合点到换热器 (11)2.3.4换热器到3号阀 (12)2.4二次节流后的管路计算 (13)2.5管道选型 (14)参考文献 (17)1.设计说明1.1综述1.1.1设计任务及内容本次课程设计,我们整个大组的任务是某低温集气站的工艺设计。
《油气集输》课程设计题目: B联合站初步设计(3)所在院系:石油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时间: 2016年01月22日《油气集输》课程设计任务书目录1 设计说明书 (1)1.1 概述 (1)1.1.1 简介 (1)1.1.2 联合站工艺系统概述 (2)1.2 设计基础数据 (3)1.2.1 设计依据 (3)1.2.2 设计基础数据 (3)1.3 站址选择及总平面布置 (4)1.3.1 站址选择 (4)1.3.2 平面布置说明 (5)1.4 流程设计说明 (6)1.4.1 流程设计原则 (6)1.4.2 本站工艺流程 (7)1.5 设备及其布置安装 (8)1.5.1 进站阀组的布置 (8)1.5.2 油气水三相分离器的布置安装 (8)1.5.3 泵房的布置安装 (8)1.5.4 电脱水器的布置安装 (9)1.5.5 锅炉房的安装说明 (10)1.6 管线的安装说明 (11)2 电脱水器的选取与校核计算书 (13)2.1 确定电脱水器台数 (13)2.2 电脱水器的校核 (14)参考文献 (15)1 设计说明书1.1 概述联合站设计是油气集输工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其最大限度地满足油田开发和油气开采的要求,设计时应该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生产安全可靠,保证为国家生产符合质量要求的合格油田产品。
1.1.1 简介联合站,即集中处理站,是油田地面集输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
就油田的生产全局来说,油气集输是继油藏勘探、油田开发、采油工程之后的很重要的生产阶段。
如果说油藏勘探是寻找原油,油田开发和采油工程是提供原料,那么油气集输则是把分散的原料集中处理,使之成为油田产品的过程。
联合站一般建在集输系统压力允许的范围内,为了不影响开发井网以及油田中后期加密井网的布置与调整,应尽量建在油田构造的边部。
联合站将来自井口的原油、伴生天然气和其他产品进行集中、运输和必要的处理、初加工,将合格的原油送往长距离输油管线首站外输,或者送往矿场油库经其他运输方式送到炼油厂或转运码头,合格的天然气则集中到输气管线首站。
《油气集输》课程设计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油气集输/Oil and gas gathering and transportation周数/学分:2周/2学分先修课程: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泵和压缩机、原油流变性及测量适应专业:油气储运工程开课学院、系或教研室: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油气储运工程系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在已完成《油气集输》课程学习之后,为使学生对该课程有一个更加系统、全面的了解,并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工艺设计而开设的实践环节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入理解油气集输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掌握油气集输的工艺计算和工艺流程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法。
二、课程设计内容和要求1.课程设计的内容选择下列之一完成:1)汽车加油站的设计主要包括总平面布置图设计、工艺流程设计、安装图设计、主要工艺计算。
2)输油臂工艺结构设计3)油港输油工艺流程设计4)集气站工艺设计主要包括分离器、换热器、节流阀、注醇量的设计计算及工艺流程图的设计。
5)三甘醇脱水工艺设计主要包括吸收塔、再生塔、分离器、换热器、闪蒸罐的设计计算及工艺流程图的设计。
6)吸附法脱水工艺设计主要包括干燥器、分离器、加热炉、冷却气量的设计计算及工艺流程图的设计。
7)轻烃回收装置工艺设计主要包括分离器、干燥器、换热器、加热炉、制冷设备、脱乙烷塔、脱戊烷塔的设计计算及工艺流程图的设计。
8)原油集中处理站工艺设计主要包括分离器、沉降罐、电脱水器、加热炉、储油罐等装置的工艺设计及工艺流程图的设计。
9)常温集气站工艺设计主要包括分离器、换热器、节流压降等设计计算及工艺流程图的设计。
2.课程设计的要求本课程设计是在已完成《油气集输》课程学习之后,为使学生对该课程有一个更加系统、全面的了解,并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工艺设计而开设的实践环节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入理解油气集输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掌握油气集输的工艺计算和工艺流程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法。
三、课程设计进度安排四、课程设计说明书与图纸要求1.课程设计说明书提交的课程设计成果包括:原始数据、计算说明书、有关图件、参考文献等。
重庆科技学院课程设计报告院(系):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专业班级:07油气储运学生姓名: xxxxx 学号: 2007440xxxx 设计地点(单位)_____人文社科大楼G304 _____ __ ___设计题目:低温集气站的工艺设计—站内配管设计完成日期: 2010 年 7 月 1 日指导教师评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绩(五级记分制):______ __________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 ________摘要本次设计,我们小组根据提供的资料进行某低温集气站的工艺设计中的站内配管设计,我们本次设计中不考虑到管内的压降,利用经济流速,流量来确定管子的内径,在根据管线的设计工作压力,管线内径,焊缝系数,钢材屈服极限,设计系数,腐蚀余量来确定管壁的厚度,在此次设计中引用了节流阀设计小组设计的节流后温度、压力的数据,来辅助设计管径和壁厚。
关键字:管径低温壁厚对于压力高,产气量大的气井,在气体中除主要组分甲烷外,还有含量较高的硫化氢,二氧化碳和凝析油以及呈液态和气态的水分。
在这种情况下,宜采用低温分离的流程,即在集气站用低温分离的方法,分离出天然气中的凝析油,使管输天然气的烃露点达到管输标准要求,防止烃析出影响管输能力。
对含硫天然气而言,脱除凝析油还能避免天然气脱硫过程中的溶液污染。
形成低温的方法很多,目前主要有节流膨胀制冷法,热分离机制冷法和外加冷源法。
这次设计我们采用的是节流膨胀制冷的工艺流程。
油气集输工程课程设计培训资料(doc 32页)重庆科技学院《油气集输工程》课程设计报告学院:__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__专业班级:油气储运2013-1学生姓名:严小林学号:2015520427设计地点(单位)__重庆科技学院 K809 _____________设计题目:___某天然气集输站三甘醇脱水工艺设计——物性计算及吸收塔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完成日期:2016年12月8日指导教师评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成绩(五级记分制):______ __________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 ________目录摘要 (2)1 总论 (3)2 天然气的基础资料 (4)3 天然气基本物性计算 (6)3.1天然气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6)3.2天然气密度的确定 (7)3.3气体特性系数C (8)3.4天然气各组分的质量分数 (8)3.5爆炸极限的计算 (9)3.6天然气水汽含量计算 (11)4 吸收塔的设计计算 (15)4.1吸收塔选型 (15)4.2吸收塔工艺计算 (16)4.2.1进塔贫甘醇浓度的确定 (16)4.2.2脱水量及贫三甘醇用量的确定 (17)4.2.3吸收塔塔板数的确定 (19)4.2.4吸收塔径的确定 (23)4.2.5泡罩塔板主要结构参数及选用 (24)4.2.6塔盘形式的选择 (25)4.3吸收塔高度 (26)4.4除沫器选择与计算 (26)4.5吸收塔塔体强度计算 (28)5 总结 (30)……参考文献 (31)摘要本文根据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进行井站场工艺设计中的天然气物性计算。
摘 要本次课程设计我们小组的主要内容是广安1#低温集气站的工艺设计——凝析油回收工艺设计,以及凝析油回收量的计算。
该工艺是利用汽液两相平衡定律,由闪蒸——平衡汽化,根据低温分离器中的状态参数(操作压力和温度),从而求出凝析油的回收量。
凝析油回收就是把天然气中的C 2、C 3、C 4等较重烃类组分提取出来,这样可以降低天然气的露点,调整天然气的发热值,改善商品气的质量,同时还可提高整个天然气的经济价值。
由此可见,天然气凝液回收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低温分离器 平衡汽化 绝对压力 温度 凝析油一、 有关互溶液体相平衡的基本知识1.蒸汽压在开口容器中,所有液体都会或快或慢地蒸发着,但在留有空间的密闭容器内,由于液体的蒸发和蒸汽的凝结,在某一条件下,在液体和生成的蒸汽之间建立起平衡。
在平衡时,单位时间内离开液体的分子数和回到液体中的分子数相等,这时在液体上面形成的蒸汽叫做饱和蒸汽,此时的蒸汽压力叫做饱和蒸汽压或简称蒸汽压。
在一定温度时,各种液体的蒸汽压是不同的。
同时,蒸汽压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加。
2.汽液两相平衡定律当液相和汽相达平衡时,两相间的平衡关系可用亨利定律来表示,即:i y =i k i x (1) 式中i y ——在汽相中组分i 的摩尔分数i x ——在液相中组分i 的摩尔分数i k ——相平衡常数,是压力和温度的函数,一些碳氢化合物的相平衡常数可查有关文献图得到。
由于亨利定律中使用了一个随压力和温度而变化的平衡常数k,因而亨利定律适合于任何系统。
k 值可以是预先给定的(当压力和温度给定时)。
3.泡点在给定压力下,液体混合物逐渐被加热,当有一个气泡出现时的温度叫泡点温度。
根据所研究系统的k 值和任何混合物的摩尔分数之和等于 1.0这个概念,即∑i y =∑i k i x =1.0(泡点方程式),就可以确定互溶混合物的泡点。
温度在泡点方程中是隐函数,因此只能通过式算法求泡点温度。
计算允许误差为1.0%。
4.露点在给定压力下,气体混合物逐渐被冷却,当有一滴液体出现时的温度叫露点温度。
其计算步骤类同于泡点计算。
计算准则仍然是: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摩尔分数之和为1.0,即∑i x =∑(i y /i k )=1.0(露点方程)。
计算允许误差仍为1.0%。
5.闪蒸—平衡汽化进料以某种方式被加热至部分汽化,经过减压设施,在一个容器(如闪蒸罐、蒸发塔、蒸馏塔的汽化段等)的空间内,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汽-液两相迅速分离,得到相应的汽相和液相产物,此即谓之闪蒸。
在有的场合下,也可以没有加热器或节流设施。
闪蒸的别名叫平衡汽化或平衡蒸馏,平衡汽化特点是:所形成的汽、液两相都处于同样温度和压力下,并呈平衡状态。
所有组分都同时存在于汽、液两相之中,而两相中的每一个组分也都处于平衡状态。
即可表示为i y =i k i x ,两相之间的汽液平衡关系为∑iy =∑i k i x =1.0。
求定凝析液回收量问题也就是计算在一定压力下处于泡点之上、露点之下的汽、液混合物中到底含有多少液体和蒸汽的问题。
作全容器的物料平衡:F=V+L (2)式中F 、L 、V 分别表示进料、器顶产品、器底残液的流量,kmol/h 。
对某一组分来说,则有:i f =i v +i l (3) 式中i f 、i v 、i l 分别表示进料、器顶产品、器底残液中某组分的流量,kmol/h 。
我们定义:f x =i f /F ;i y =i v /V ;i x =i l /L (4) 式中f x 、i y 、i x 分别表示进料、器顶产品、器底残液中某组分的组成(摩尔分数)。
将式(4)代入式(1),可得:i v /V=i k (i l /L) (5) 解出i v : i v =i l i k (V/L ) (6) 将i v 代入式(3)中,得到:i f =i l i k (V/L)+i l (7) 解出i l : i l =i f /[1+i k (V/L)] (8) 对全部液相组分有: L=∑i l (9) 按照类似的步骤,对式(5)解出i l ,然后代入方程式(3)中,得到:i v =i k i f /(L/V+i k ) (10)对全部汽相组分有: V=∑iv(11)利用方程式(8)、(10)就可以确定在给定的混合物中有多少汽相和液相。
由于方程中含有总液量与总气量之比项,该项正是欲求项。
因此,只能试算求解,其计算程序如下:①用泡点方程和露点方程校验该混合物是否同时存在汽、液两相。
②在给定温度和压力下查图,得到系统中各组分的k值。
③假设L、V或L/V值。
④利用式(8)或(10)计算液相(或汽相)中各个组分的千摩尔数。
⑤用式(9)计算总液量;用式(11)计算总蒸汽量。
⑥将第⑤步计算出的总液量和总蒸汽量同第③步假定值相比较。
如果两个值很接近,误差小于<1.0%,则计算值为所求值,否则,需从第③步开始重新计算。
二、天然气液烃回收量计算前面导出的汽液平衡闪蒸方程式(8)和(10),是我们进行低温分离有关计算的主要工具,不管采用哪一类低温分离流程,一旦冷冻压力和冷冻温度被确定,凝析液也就可以求定。
我们组的广安1#低温集气站凝析油回收工艺设计是天然气在6MPa(绝)、-1℃的条件下变化到低温分离器压力为6MPa(绝)和温度为-16℃状态时,天然气液烃回收量的计算。
我们小组的天然气组成见下表:若不考虑CO2和H2S,则C1 ~C6各组分的含量见下表:⑴露点校验对气体混合物在6MPa(绝)和-1℃条件下用露点方程(∑ix=1)进行露点校验,校验结果见表1。
表1 校验露点计算表由于∑x=453.4>>100,故该混合物的露点远在-1℃以上,说明此气体混合物中存在i液相。
⑵泡点校验在P=6MPa,t= -16℃时,查图得到C1的平衡常数Kc1=2.07故Yc1=2.07×91.83%=190.09%>>100%足以说明该混合物的泡点远在-16℃以下,液体混合物中存在着气相。
由(1)(2)证明此混合物在冷冻前、后均处于气液相混合态。
⑶凝析液含量计算假定进料为100kmol,对在-1℃和-16℃、6MPa的条件下进行闪蒸计量,确定冷冻前气体混合物的带液量和冷冻后天然气液烃生成量。
表2 在-1℃时的闪蒸计算说明:①第一次试算,假设:L设=7.5,V/L =12.3。
而∑i l算=L算=7.364,L设/ L算=7.5/7.364=1.02。
误差大于1.0%,需重新试算。
②第二次试算,假设:L设=7.1,V/L =13.08。
而∑i l算=L算=7.105,L设/ L算=7.1/7.105=0.999,误差小于1.0%。
计算结果表明:第二次试算的误差远远小于1.0%,所以第二次假设正确。
则在给定条件(6MPa,-1℃)下,该气体混合物的带液量为7.105Kmol。
表3在-16℃时的闪蒸计算计算说明:①第一次试算,假设:L设=8.5,V/L =10.76。
而∑i l算=L算=8.749,L设/ L算=8.5/8.749=0.972。
误差大于1.0%,需重新试算。
②第二次试算,假设:L设=9,V/L =10.1。
而∑i l算=L算=9.066,L设/ L算=9/9.066=0.993,误差小于1.0%。
计算结果表明:第二次试算的误差小于1.0%,所以第二次假设正确。
则在给定条件(6MPa,-16℃)下,该气体混合物含9.066kmol凝析液。
⑷说明:①冷冻前含凝析液量见表2。
计算结果表明:该气体混合物含7.105Kmol凝析液。
②天然气液烃生成量,即凝析油回收量的计算见表3。
由以上计算结果表明:带液气体在6Mpa(绝)的压力下,温度由-1℃下降到-16℃时,产生9.066Kmol的天然气液烃。
三、课程设计总结本次油气集输课程设计为小组分工合作并完成设计,设计时间为两周。
我和聂子豪同学的任务是集输工艺流程中凝析油回收量的计算。
在老师安排完任务后,我们小组就一起将广安1#低温集气站的工艺流程图画出并拿给老师检验是否合理,在老师认可后,我们就查阅了大量有关凝析液回收量计算的资料并针对不懂的地方向老师请教,老师那几天因为学生毕业答辩也挺忙,但老师们却不因学生人数的多少,哪怕只有几个,都不辞辛劳地呆在教室为我们进行答疑并耐心地指导,我非常感谢。
现在,我已经很清楚地知道了凝析油回收量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计算出数据。
凝析油回收量的计算本来很好理解,但难就难在试算,虽然我上边的表格只列出了两次假设,两次试算,实际上远远不止,要保证数据误差小于1.0%,真的很难算,在计算过程中我差点儿就放弃了。
但通过无数次的试算,我最终得出了数据,并感到很高兴,本次设计告诉我:今后在做某些事情时,必须要有耐心。
从收集资料到提出疑问,再到数据计算,最终得出结果。
其间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最终完成了本次课程设计报告。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不仅学会了怎样计算凝析油的回收量,还学会了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相关路径解决问题。
同时,本次课程设计也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语言沟通能力等,并让我深深地感受到理论联系实践是多么的重要。
最后,我还想说一声:谢谢指导我们油气集输课程设计的梁老师、游老师、杨老师,你们这段时间辛苦了!参考文献[1] 曾自强,张育芳.天然气集输工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2] 梁平,王天祥.天然气集输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