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185.50 KB
- 文档页数:8
第26讲当今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考试说明考查角度备考指导1.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016·江苏单科,T20)欧盟与欧洲一体化从考查角度看,设置新情境、运用新材料,以能力立意的题多于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历史小论文题出现的概率较高。
重点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和分析理解能力,特别是从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角度来评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另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也是命题的切入点。
2.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世界贸易组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其问题。
(2017·江苏单科,T19)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趋势(2014·江苏单科,T20)对经济全球化的评价考点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知识点一走向联合的欧洲1.背景(1)近代欧洲国家的冲突和战争从反面激起了欧洲人对欧洲统一的强烈愿望。
(2)欧洲各国国际地位下降,并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
(3)欧洲相同的文化遗产和文化价值上的认同感。
2.过程(1)欧共体的形成:1951年,六国签订《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8年,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建立了“欧洲共同体”。
(2)欧盟建立:1991年,欧共体12国签署《_________________》;1993年,_________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3.影响(1)在经济领域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2)在世界格局日趋多极化的今天,欧盟对世界_____________格局有着重要的影响。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欧洲联盟经济和政治知识点二北美自由贸易区1.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欧与日本的崛起对美国的霸主地位提出了挑战。
2.建立(1)1992年,美、加、墨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第32讲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1.(2019·清远质检)20世纪50年代,英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从拒绝逐步走向接近,并于60年代两度申请加入,但均遭到法国的否决,直到1973年最终加入,但随后的1975年和2016年英国举行两次脱欧公投并最终选择了脱离欧盟。
材料反映了()A.英国在欧洲一体化中一直是一个半心半意的伙伴B.英法矛盾是英国加入欧洲一体化的主要障碍C.英国霸权主义思想使其难以融入欧洲一体化D.国家实力、文化传统影响英国与欧共体(欧盟)的关系2.(2019·浙江联考)21世纪初,部分欧洲国家之间的交易由外贸变成了内贸,使这些国家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汇率变化的风险。
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欧盟成立B.世界贸易组织成立C.欧元问世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3.(2019·柳州模拟)二战后,德意志民族在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1949~1963)引领下由“战争民族”迅速转变成世界上著名的“商业民族”。
德意志民族的这一转变()A.实现了德意志民族统一B.说明德国经济迅速恢复C.表明和平成为世界主题D.加速了欧洲一体化进程4.(2019·河南联考)中国倡议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为新兴国家争取了更多权力。
德国支持并愿意积极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东欧、中亚等地区将更好地融入全球体系中。
若从政治史角度来阐释该材料,最为恰当的是()A.区域经济合作增强世界多极化趋势B.中国是改变世界政治格局的主导力量C.政治多极化将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D.新兴国家将极大冲击旧的世界殖民体系5.(2019·淮安模拟)“决策不是通过谈判完成,而是通过高官会——部长级会议——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逐级协商取得一致……这些成果是集体意志的体现,但不是协议,也不是条约,不具备法律约束力。
”下列属于该组织“集体意志的体现”的是()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B.《汉城宣言》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D.《罗马条约》6.(2019·天津诊断)2016年,英国全民公投后,宣布退出欧盟。
课时规范练30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一、选择题1.(2018广西柳州摸底,3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意志民族在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1949—1963)引领下由“战争民族”迅速转变成世界上著名的“商业民族”。
德意志民族的这一转变( )A.实现了德意志民族统一B.说明德国经济迅速恢复C.表明和平成为世界主题D.加速了欧洲一体化进程1871年,故A项错误;“由‘战争民族’迅速转变成世界上著名的‘商业民族’”不能体现其经济发展速度,故B项错误;“1949—1963年”世界处于两极格局中,冷战是世界的主题,故C项错误;“由‘战争民族’迅速转变成世界上著名的‘商业民族’”,有利于缓解德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仇恨,赢得欧洲国家的理解,进而加速了与西欧国家的合作及一体化进程,故D项正确。
2.(2018山东德州期中,23)1998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7.2万亿美元,欧盟为8万亿美元。
但世界各国中央银行的储备中,美元占到61.5%,欧洲货币一共占20.1%。
这反映出( )A.欧盟各国应该使用统一货币B.布雷顿森林体系维系了美元的中心地位C.德国经济在欧盟中位列第一D.欧洲货币国际地位与其经济实力不相称,不是说统一货币后比例就会上升,故统一货币与材料主旨无关,故A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在1973年已经瓦解,故B项错误;通过材料无法得出德国的经济在欧盟中的地位如何,故C项错误;材料中呈现的是对比,欧洲货币在中央银行的储备低(即货币的国际地位)与经济实力(欧盟在国内生产总值高)不相称,故D项正确。
3.(2018安徽黄山一模,24)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
如图所示,下面两幅漫画意在表明( )图1 图2A.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B.欧洲一体化面临严峻挑战C.世界多极化格局日趋明朗D.区域集团化进程就此搁浅1、图2反映的共同主题是欧洲一体化进程中遇到的挫折与挑战,双刃剑则指正反两个方面,故A项错误;图1反映了英国脱欧,图2反映了希腊债务危机,都表明了欧洲一体化面临的困境,故B项正确;材料仅涉及欧盟,没有涉及多极化趋势,故C项错误;欧盟暂时的困境,不等于区域集团化进程就此搁浅,故D项错误。
第30讲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1.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
(2)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3)防止战争悲剧重演,规划战后世界经济秩序的需要。
2.内容(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
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对在国际收支上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
(2)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又称世界银行,成立初期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后来则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3.特征(1)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充当黄金的等价物或代表。
(2)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
4.影响(1)对世界: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2)对美国: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教材补遗]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弊端及解体1.原因(1)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2)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促使各国开始认识到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2.标志1947年,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3.宗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4.影响客观上创造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三、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1.三大支柱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
2.影响调整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
[素养1—时空观念]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2.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素养2—史料实证]►探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与瓦解史料一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的30多年中,这个世界一直是事实上的美元本位制。
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一、选择题1.印尼《雅加达邮报》称“一带一路”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肯定与支持;德国全球新闻网称,“一带一路”项目贯穿欧亚大陆,影响沿线44亿人口,而欧洲也愿意搭乘中国快车。
“一带一路”战略能够赢得世界范围内的肯定与支持,主要是因为A. “一带一路”适应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发展B. “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C. “一带一路”提升了中国的影响力D. “一带一路”推动了中欧贸易的快速发展【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一带一路’项目贯穿欧亚大陆,将影响沿线44亿人口”说明其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得到更多国家的认可,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特别点明是为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故B项错误;材料中是其他国家和地区对“一带一路”的看法,并不是因为其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排除C;材料中仅仅说明“一带一路”得到了肯定,并未涉及其实施效果,故D项错误。
2.中国倡议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为新兴国家争取了更多权利。
德国支持并愿意积极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东欧、中亚等地区将更好地融入全球体系中。
若从政治史角度来阐释该材料,最为恰当的是A. 区域经济合作增强世界多极化趋势B. 中国是改变世界政治格局的主导力量C. 政治多极化将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D. 新兴国家将极大冲击旧的世界殖民体系【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区域化趋势。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以及“一带一路”反映出区域经济合作程度的加强,材料信息说明区域经济合作推动了新兴国家以及东欧、中亚地区经济的发展,也就是增强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故A项正确;中国远还未达到能够主导世界政治格局的程度,故B项错误;设问要求从政治史的角度分析,故C 项错误;旧的世界殖民体系已经解体,故D 项错误。
点睛:审题能力试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的基本能力,通常要从设问和时空两个角度来审题,审设问是为了明确答题的方向,审时空是为了明确答题的范围。
第28讲当今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考点一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梳理·基础知识]一、欧盟成立的原因和影响(c)1.原因(1)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不断深入,国际竞争不断加剧。
(2)欧共体强调“用一个声音说话”,积极推进政治一体化。
2.成立(1)1991年12月,《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署,经济和政治一体化进程加快。
(2)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洲联盟宣告成立。
3.性质:欧洲经济和政治双重区域合作组织。
4.影响(1)经济:促进了欧盟成员国经济的发展,成为与美国、日本并立的世界经济三强。
(2)政治: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增强。
[史论要点] 欧盟使欧共体由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转变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由经济合作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是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集团。
◎欧洲一体化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欧洲统一吗?答:欧洲通过联合的力量,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积极推进一体化进程,但保持各国的独立自主和文化多元,并不是要实现欧洲统一。
二、欧元的诞生(b)1.1999年欧洲统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
2.2002年正式进入流通领域。
三、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标志和影响(b)1.建立标志:1992年,美、加、墨三国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诞生。
2.宗旨:逐步取消各种关税和非关税的壁垒,实行零关税。
允许资本、劳务、商品等在三国间自由流通。
3.影响(1)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
(2)美、加、墨三国间弥补了各自经济发展中的不足,充分发挥各自长处,加强了本区域经济的优势,推动了三国经济发展。
(3)加快了美洲的经济合作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为最终建成以美国为中心的美洲自由贸易区奠定了基础。
四、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和发展(b)1.建立(1)1989年,澳大利亚总理霍克在访问韩国期间提出加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问题,得到美国、加拿大、日本和东南亚国家联盟的积极响应。
第38讲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明确考向把握主线课程标准(1)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2)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3)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4)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本讲主要讲述了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发展趋势.二战后随着西欧走向一体化,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日益加强,欧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区域经济集团。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世界贸易组织取代了关贸总协定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贸易组织,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考纲要求(1)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2)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错误!) 理一理一、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1.欧洲联盟(1)背景①文化传统: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欧国家有着相似的文化传统。
②历史教训:持续不断的冲突和战争激起了欧洲人对欧洲统一的强烈愿望。
③现实需要: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使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
(2)过程①欧洲共同体: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与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
②欧洲联盟:1992年,欧共体成员国正式签署《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③欧元诞生: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
(3)意义①欧盟的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②欧盟在经济领域已取得突出成就,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2.北美自由贸易区(1)背景:美国在国际经济中的绝对优势地位面临欧洲和日本的挑战.(2)建立①1992年,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②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3)作用①促进了这一地区的经济增长。
核心素养提升练三十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40分钟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意志民族在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1949—1963)引领下由“战争民族”迅速转变成世界上著名的“商业民族”。
德意志民族的这一转变( )A.大大促成了欧盟的建立B.说明德国经济迅速恢复C.表明和平成为世界主题D.加速了欧洲一体化进程【解析】选D 。
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故A错误;“由‘战争民族’迅速转变成世界上著名的‘商业民族’”不能体现其经济发展速度,故B错误;“1949—1963”世界处于两极格局中,“冷战”是世界的主题,故C错误;“由‘战争民族’迅速转变成世界上著名的‘商业民族’”,有利于缓解德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仇恨,赢得欧洲国家的理解,故D正确。
2.(2019·皖南八校联考)下图为西班牙《阿贝塞报》刊发的新闻漫画《就欺负你!》。
该漫画反映出( )A.欧元居国际货币体系主导地位B.欧元与美元竞争激烈C.欧洲统一的货币体系走向分裂D.欧元推动欧洲一体化【解析】选B。
美元与欧元都是世界货币体系中重要的货币,并且是并列关系,故A、D不正确;C 没有体现图示中的现象,也可以排除。
由漫画可以看出美元与欧元的竞争关系,故选B。
3.1998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7.2万亿美元,欧盟为8万亿美元。
但世界各国中央银行的储备中,美元占到61.5%,欧洲货币一共占20.1%。
这反映出 ( )A.欧盟各国应该使用统一货币B.布雷顿森林体系维系了美元的中心地位C.德国经济在欧盟中位列第一D.欧洲货币国际地位与其经济实力不相称【解析】选D。
材料中呈现的是欧洲货币一共占的比例低于美国,不是说统一货币后比例就会上升,故统一货币与材料主旨无关,故A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在1973年已经瓦解,故B错误;通过材料无法得出德国的经济,故C错误;材料中呈现的是对比,欧洲货币在中央银行的储备低(即货币的国际地位)与经济实力(欧盟在国内生产总值高)不相称,故D正确。
4.有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列出了以下图示。
据此判断该同学研究的主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A.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B.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C.国际组织的发展变迁D.西欧走向合作的历程【解析】选A。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而欧共体的成立与发展有利于促进各国的经济交流,是全球化的必经之路,故图示反映的是A。
B、C、D都只反映图示的一部分,不全面。
【拓展延伸】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1)急速扩张:2007年欧盟迅速扩大到27个国家。
苏联解体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加入欧盟,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差距越来越大,问题随之增加。
(2)欧盟盟主:德法无疑是欧盟的火车头,在欧盟的发展问题上,两国存在着共同利益,但是,也存在谁是盟主的争夺。
(3)美国因素:过去,美国出于联合欧洲国家共同对付苏联威胁的需要,对欧洲一体化建设采取支持、默许的态度。
随着欧盟的不断发展壮大,使得美国日益强烈地感到欧洲一体化建设对美国形成挑战的压力,这促使它从过去的支持、默许演变为阻挠、制约。
5.中国倡议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为新兴国家争取了更多权力。
德国支持并愿意积极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东欧、中亚等地区将更好地融入全球体系中。
对该材料阐释最为恰当的是( )A.区域经济合作增强世界多极化趋势B.中国已经成为区域合作的主导力量C.政治多极化将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D.“一带一路”冲击旧的世界殖民体系【解析】选A。
材料说的是经济格局的多极化,经济格局多极化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故A正确;当今世界是多种力量并存,没有哪一种力量能主导世界格局,故B错误;经济全球化推动政治多极化,而不是政治多极化将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故C错误;“一带一路”冲击旧的国际经济秩序,故D错误。
6.(2019·湖南长郡中学模拟)下表为1999年全球500强跨国公司总部地点分布表。
这反映出,世界经济( )A.区域集团化在曲折中加速发展B.全球化由西方发达国家所主导C.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因素增多D.受益于南北间合作的不断推进【解析】选B。
跨国公司以欧美国家居多,说明全球化由西方国家主导,故选B。
7.2016年,英国全民公投后,宣布退出欧盟。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总统大选中鼓吹“边境筑墙,提高关税”等以美国国家利益至上的言论。
这些现象说明( )A.世界的经济已然呈现多极化B.全球化伴生一系列社会问题C.全球化阻碍了民族国家强大D.逆全球化在当今世界占主流【解析】选B。
“2016年,英国全民公投后,宣布退出欧盟”这表达的是反全球化的思想,故A 错误;“退出欧盟”“美国国家利益至上的言论”均是在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不和谐因素,故B 正确;根据所学可知,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对不同民族有利有弊,故C错误;材料中仅提到了英国和美国,不代表主流的改变,全球化的浪潮不可阻挡,故D错误。
8.(2018·武汉调研)美国特朗普政府多次明确提出“美国利益第一”“美国至上”等主张;西欧一些国家不断遭到恐怖袭击;西欧一些政党与政界人士反思,甚至抵制经济全球化。
这些现象表明( )A.发达的国家普遍反对全球化B.恐怖主义是阻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C.全球化发展过程是曲折的D.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的反作用明显【解析】选C。
材料中只有美、西欧一些政界人士反对全球化,并不具有普遍性,A错误;材料中恐怖主义只是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因素之一,并不是主要因素,B错误;材料中当前西方逆全球化趋势,表明全球化发展过程是曲折的,C正确;美国特朗普政府基于自身国家利益的考虑,其反对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无关,D错误。
9.目前,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重已超过发达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
西方国家面临政治、经济、社会危机,内顾倾向上升。
这主要表明( )A.世界需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B.新兴国家的力量已超过了发达国家C.西方发达国家国际话语权逐渐丧失D.世界经济格局区域化的趋势更明显【解析】选A。
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发达经济体,但与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不相称,因此世界需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故A正确。
10.据IMF统计,2008年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达到48%(按美元汇率计算),超过美国的22.5%。
预计2018—2020年期间,中国经济增速虽将放缓,但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将达到28%(按美元汇率计算)。
这说明( )A.中国已成为当今世界的经济中心B.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引擎C.当今的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D.中国已经摆脱了金融危机的影响【解析】选B。
材料中强调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大的贡献者,超过了美国,因此中国成为了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故B正确。
11.据统计,从2001年至2006年,国内共出版了20余部美国史专著。
各类学术期刊共发表美国史论文332篇。
学者们提交的论文中,与美国史有关的占有相当大比例。
出现上述现象主要原因是( )A.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建设需要B.学术研究多元化发展趋势的影响C.美国开始成为世界性的超级大国D.中美建交后外交关系发展的推动【解析】选A。
21世纪初,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对美国史的研究越来越多,主要是美国成为当今世界举足轻重的国家,研究美国史有助于国内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故A正确。
12.某位学者在2015年12月说到,经过近70年的关税减免,基本上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都很低了,只有2%左右,发展中国家的关税水平也已降到9%左右,可供减免的空间其实也不大了。
此言论意在说明( )A.降低关税有利于经济发展B.发展中国家运用关税保护利益C.经济全球化应向纵深发展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解析】选C。
从材料中强调的当今世界各国的关税无法再降低,可知该言论意在说明经济全球化应向更深的层次发展,故C正确。
二、非选择题(37分)13.(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具有不同发展趋向的全球化和民族主义有着相似的历史发展起点。
从国际关系的角度看,全球化进程起始于近代资本主义萌芽时期。
交通工具的改进和资本原始积累的需求,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世界的扩展提供了条件和动力。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而民族主义亦兴起于近代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时期,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社会政治运动,在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大效应,对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的建构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摘自卫灵《全球化与当代民族主义》材料二一些国家,尤其是冷战结束后的美英政府把全球化作为其主要的政策。
但这些国家的政府并没有同等重视全球治理。
民众享受全球化之利时不会反对全球化,当遭遇全球化之害时,民众就不得不通过现存政治机制(比如民主)对作为政策的全球化进行抗议。
——庞中英《走出全球化困境,需正视经济民族主义》(1)据材料一指出材料中全球化和民族主义“相似的历史发展起点”。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推动世界市场开拓、全球化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并据材料归纳出早期民族主义所发挥的历史作用。
(10分)(2)指出材料二中发达国家反全球化情绪的实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反映了全球化过程中的哪些问题。
(8分)(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应对全球化中民族主义的逆反性?(7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起点,根据材料一“全球化进程起始于近代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民族主义亦兴起于近代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时期”可以得出近代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第二问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掠夺(世界市场得到拓展)、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确立)等成为推动世界市场开拓、全球化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第三问作用,根据材料一“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过程……”可以得出推动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斗争,根据材料一“对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的建构……”可以得出促进民族国家的建构。
第(2)题第一问实质,根据材料二“民众享受全球化之利时不会反对全球化,当遭受全球化之害时……”可以得出经济民族主义;第二问问题,根据所学知识作答。
第(3)题根据材料二“这些国家的政府并没有同等重视全球治理”可以得出加强全球协调、全球治理,努力解决全球问题,针对全球化中民族主义的逆反性,各国还应该加强国家内部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应对全球化的冲击,同时倡导全球化进程中不同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共赢共存。
答案:(1)起点:近代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