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格式:ppt
- 大小:2.06 MB
- 文档页数:31
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学科组高一历史主备人执教人课题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课时1课时时间2013-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熟悉经济全球化的原因、概念,世贸组织的建立,中国的入世;理解经济全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中国的对策;(2)提高比较问题、提取信息的能力、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教材、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综合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整体意识。
(2)按设计的程序,辅以多媒体教学,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搜集、整理和运用相关资料,参与讨论等活动,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运用材料论证问题以及同他人合作学习、交流的能力,形成对经济全球化全面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与时俱进,把握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向的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国际社会,树立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信念和责任感,初步懂得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
(2)学生通过学习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及其利弊,更好地理解我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增强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民族复兴意识,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意识,顺应全球化趋势的潮流。
教学设想重点: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难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如何正确面对经济全球化。
教学程序与策略个性修改【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波音飞机在美国以外的零件供应地分布图”,说明美国制造的波音747飞机的零部件除自制外,还有来自6个国家的2万家企业制造。
引导学生思考:波音公司的案例,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一、经济向全球化发展:1、进程:(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经济联系开始增多;(开始)(2)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初步)(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体系最终建立;(最终)(4)二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联系更加紧密。
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经济向全球化发展1.全球化过程:➢新航路开辟,经济联系增多;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迅速扩大➢二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发展,联系更加紧密,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两极格局瓦解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绝大多数国家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2.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对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也是挑战①由于经济基础差,技术水平低,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②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谋求发展二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1.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建立,取代关贸总协定,是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2.目的: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节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3.努力减少成员国间的不平等,对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给予足够重视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 1986年,中国开始申请复关2. 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3.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完整世界贸易体系4.带来压力和挑战: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关税的大幅度减让,使国内产业面临更强竞争前言:波音飞机是著名的民用飞机,它的零部件是全球七十多个国家生产的,中国也参与了波音飞机一些主要机型的制造。
正如一位联合国副秘书长所强调的,经济全球化不仅集中在金融和贸易领域,也涉及到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总结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推动了一个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共存❖如何认识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经济全球化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和销售,促进资本流通,并能实现人员自由流动,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课标要求】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1. 知道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世界贸易组织(WTO)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情况和影响;确立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和国际视野。
2.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知道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树立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重点难点】重点:经济全球化的原因;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与作用;难点: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三维目标】【教材分析】本课首先叙述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着重剖析了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指出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同时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其后,教材通过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与发展来阐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总体趋势。
最后,教材将中国作为经济全球化视野下的个案,说明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本课应弄清以下问题:什么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是什么?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是什么?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中国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教材叙述比较理论化,建议教师尽量以案例为载体,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双刃剑”作用,以方便学生的理解。
鉴于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教师采用形式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搜集、整理相关材料,在课堂内外进行交流、探讨以作出分析和判断,加深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
【知识结构】【知识梳理】(一)、经济向全球化发展(1)历程:随着的开辟,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开始增多;工业革命后,迅速扩大;二战以来,技术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和的强有力的推动;瓦解扫清了障碍;(2)评价:在加速世界就发展和繁荣的同时,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处于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