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民俗文化展》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0.52 MB
- 文档页数:24
民俗文化展课件一、引言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历史和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人们的智慧和精神,是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我们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民俗文化展。
本次展览以“民俗文化的魅力”为主题,旨在通过丰富的展品和活动,让观众深入了解和体验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展览内容本次民俗文化展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民俗节庆和民俗表演。
1.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为题材,形式多样,富有地方特色。
本次展览将展出包括剪纸、年画、泥塑、刺绣等在内的多种民间艺术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还反映了人们的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
2.传统手工艺传统手工艺是我国民俗文化中的瑰宝,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本次展览将展出包括陶瓷、木雕、玉器、金银器等在内的多种传统手工艺品。
这些手工艺品不仅展现了手工艺人的精湛技艺,还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3.民俗节庆民俗节庆是我国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岁时节令为依据,形式多样,富有地方特色。
本次展览将介绍包括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内的多种民俗节庆活动。
通过展览,观众可以了解到我国各地的民俗节庆习俗,感受到节日的喜庆氛围。
4.民俗表演民俗表演是我国民俗文化中的瑰宝,它以音乐、舞蹈、戏剧等形式,展现了我国各地的民俗风情。
本次展览将邀请专业的民俗表演团队,为观众呈现一场精彩的民俗表演。
通过观看表演,观众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民俗文化的魅力。
三、展览活动为了增加观众的参与度和体验感,本次展览还将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1.民间艺术体验活动观众可以在展览现场体验剪纸、泥塑等民间艺术的制作过程,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
2.传统手工艺展示活动观众可以现场观摩陶瓷、木雕等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了解手工艺的制作技艺。
3.民俗节庆体验活动观众可以参与春节、端午节等民俗节庆的体验活动,感受节日的喜庆氛围。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美术《第2课民俗文化》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城镇美术文化考察》的第2课,主题为民俗文化。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特点,掌握民俗文化展的基本要素和表现手法。
教材内容生动有趣,注重实际操作,适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中国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特点。
- 掌握民俗文化展的基本要素和表现手法。
2.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绘画、手工艺制作等手段表现民俗文化特点。
-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 感受中国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特点。
- 掌握民俗文化展的基本要素和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美术手段表现民俗文化特点。
-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具有初步的美术基础,对民俗文化可能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短板。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民俗文化。
请你们回想一下,你们所了解的中国不同地区的民俗活动有哪些?可以举个例子。
学生A:我知道春节有舞龙舞狮,端午节有赛龙舟。
学生B:中秋节的时候,我们家会放孔明灯。
教师:很好,你们已经对民俗文化有一些了解了。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了解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特点。
2. 知识讲解教师:现在,请看一下这些图片。
这是春节的舞龙舞狮表演,你们知道这个活动发生在哪个地区吗?学生C:广东和广西的很多地方都有舞龙舞狮。
教师:对,舞龙舞狮是南方地区的传统民俗活动。
那么,你们知道这个活动的意义是什么吗?学生D:我听说舞龙舞狮可以驱邪辟邪,还可以带来好运。
教师:非常好,舞龙舞狮的确有驱邪辟邪的寓意。
那么,端午节的赛龙舟呢?你们知道它在哪些地区举行吗?学生E:我知道浙江的乌镇和江苏的扬州都有赛龙舟教师:非常好,赛龙舟的传统活动的确在很多地方都有举行。
具有代表性的民俗烟标民俗中国各地的民俗差异很大,但在吉祥方面的追求却是相同的.因此,烟标体现最多的是吉祥、喜庆题材.利用文字、图案通过对某些自然物象的寓意或谐音,表达美好愿望。
例如新郑卷烟厂的“喜梅”牌,利用民俗文化中喜鹊登梅枝来表达“喜上眉梢”之意.梅枝取其谐音,意为眉梢,喜鹊则扣出“喜"字。
连年有余是广大群众的期盼,国内很多地区都有这样的习俗:春节的餐桌上虽有烧好的鱼,但不允许吃,取其连年有鱼(余)的寓意。
烟标上常用莲花和鲤鱼分别暗示“连年”和“有余”,这也是民俗文化的杰作。
广西武鸣卷烟厂的“有"牌,设计别出心裁,“有”牌烟标到底有些什么,画面一看便知。
此商标一套共四枚,分别印有喜鹊、蝙蝠、铜钱、鲤鱼四幅图案,暗扣有喜、有福、有财、有余。
烟标表达的良好愿望不但中国人喜欢,出口到越南也深受欢迎。
在民俗文化中,鸳鸯、并蒂莲等象征夫妻恩爱,这是烟标经常涉及的主题,长沙、南昌、哈尔滨、芜湖、光山等卷烟厂都出品过鸳鸯题材的烟标,四川卷烟厂甚至生产过“并蒂莲”旅游系列卷烟,深受烟民的喜爱。
松竹经冬不调,梅花傲霜斗雪,此岁寒三友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不仅值得文人士大夫称颂,而且常常光临烟标画面,反映这方面内容的烟标比比皆是,为民俗文化增添一道风景。
人们渴望长寿,但各地对长寿的祝愿不一样。
南方人寄托于寿星老儿,老寿星的画像成为许多烟标的主图;北方人寄托松与鹤,“寿比南山不老松”及鹤发童颜是人们的殷切期望,所以松鹤图出现在不少烟标中;有的地区以献寿桃表示祝寿,因而标面上寿桃的图案十分醒目,如滁州卷烟厂的“献寿”等;有的地区以敬长生果“花生”表示祝寿,此类烟标也有不少。
由此可见,民俗文化真是多姿多彩,绚丽无比。
具有民俗色彩的烟标,很容易为大家接受.一些烟厂利用消费者对民俗文化的偏爱心理,生产成套烟标,扩大产品的销路.如玉溪卷烟厂的“恭”、“贺"、“新”、“禧”;南宁烟卷厂的“时”、“来"、“运"、“转”;上海卷烟厂的“福"、“禄”、“富”、“贵”、“寿”;宜昌卷烟厂的“福”、“禄”、“寿”、“喜”、“康"等,均是套装卷烟。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第四单元第2课民俗文化展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美术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民俗文化展单元的第2课。
本课以介绍中国民俗文化为主题,通过欣赏、绘画、手工艺制作等手段,让学生了解中国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特点,并能够运用美术手段表现出来。
本课内容丰富,涉及面广,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美术技能。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特点,掌握民俗文化展的基本要素和表现手法。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绘画、手工艺制作等手段表现民俗文化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中国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特点,掌握民俗文化展的基本要素和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美术手段表现民俗文化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教具和示范作品。
2.学生准备:收集相关地区的民俗文化资料,准备绘画、手工艺制作等工具和材料。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中国民俗文化的视频或展示一些民俗文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本课主题。
2.知识讲解:介绍中国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特点,包括服饰、饮食、居住、婚嫁等方面,让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多样性。
同时,介绍民俗文化展的基本要素和表现手法,包括主题设定、展品选择、展览布局、表现形式等方面。
3.示范演示:教师可以通过亲自示范或者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绘画、手工艺制作等手段表现民俗文化特点。
同时,也可以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思路和制作过程。
4.课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本课所学知识和技能,尝试创作一幅以中国民俗文化为主题的作品。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足之处。
5.作业评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总结,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并给予相应的建议和指导。
九年级美术《民俗文化展》参考课件目录•民俗文化概述•民俗文化展的策划与设计•民俗文化展的展品选择与布置•民俗文化展的教育意义与社会价值•民俗文化展的实践案例与经验分享•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01民俗文化概述民俗文化的定义民俗文化是指民间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
民俗文化的特点民俗文化具有普遍性、传承性和变异性。
它贴近人民的生活,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和历史文化。
民俗文化的起源民俗文化起源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民俗文化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民俗文化也在不断演变和丰富。
它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反过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民俗文化的地域差异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由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
例如,北方地区的民俗文化以粗犷、豪放为主,而南方地区则以细腻、柔美为主。
民俗文化与地域特色的关系民俗文化是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密切相关。
因此,了解一个地区的民俗文化,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该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
02民俗文化展的策划与设计展览主题的确定确定展览主题根据地域特色、历史背景、民俗风情等因素,确定一个具有代表性和吸引力的展览主题。
主题调研收集相关资料,深入了解主题的文化内涵和特点,为后续的策划和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根据展览主题,梳理出与之相关的民俗文化内容,包括历史、民俗、艺术、手工艺等方面。
内容梳理内容分类重点突出将梳理出的内容进行分类,形成不同的展览板块,便于观众理解和欣赏。
在众多的民俗文化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独特的内容进行重点展示,体现展览的特色和价值。
030201展览内容的策划根据展览内容和场地条件,合理规划空间布局,营造舒适、流畅的观展环境。
空间布局运用图片、文字、实物、模型等多种展示手段,生动呈现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