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造业生产计划管理

制造业生产计划管理

制造业生产计划管理
制造业生产计划管理

制造业生产计划管理

一、家具制造业常见生产计划类型

家具制造业常见的生产计划,按分类标准不同有以下几类:

1.按时间分

生产计划可分为:年度生产计划、季度生产计划、月度生产计划、周计划和日计划。

(1)年度计划

是对未来一年的工作所做的计划,其中所涉及的有:产值(产量)、设备、工艺、人员、场地、品质、管理改善等方面的内容。

(2)月(季)度计划

是对每月(季)度的工作所做的计划,比年度计划更为具体,主要包括具体订单的排程、产值目标、人员配置等。生产系统的月计划应当配有生产计划表。

(3)周计划

更为细致的计划,主要明确生产进度,以及必要的人员、材料配合。

(4)日计划

根据月计划和周计划而制定生产的日计划,主要是明确各车间、各班组(工序)的日生产任务,明确每个员工的当日工作量,一般在每日上班前,或前一天下班前在各班组的公告板公布。日计划是其它计划的基础。

2.按部门分

生产计划可分为:生产部计划、车间计划、班组计划。

(1)生产部计划

是由生产部所制定的整个生产系统的总体计划,它包括年度计划、季度计划和月计划等。是所属各部门制定一切计划的基础,是指导生产的纲领性文件。

(2)车间计划

是各车间在生产部总体工作计划的基础上,根据本车间的工作任务所制定的分解性计划。它的各项要求更细致,完成时间更为确切。计划制定时,在人员、设备、物料的配合方面,要留有余地,以备新增生产任务的落实。

(3)班组计划

比车间计划更具体,将计划落实到个人,明确规定每天的工作任务。班组计划中的工作任务分配,其时间跨度不宜超过一个星期。计划要比较准确,应保持其严肃性,没有大的变化,一般不作改动。

3.按类别分

生产计划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生产进度计划、人员配置计划、设备配置计划、生产管理计划等。

(1)生产进度计划,是生产部所制定的重点计划之一,它大多以表格的形式,详尽的说明各订单的排程情况,各车间交接的时间、具体要求等。生产进度计划一般每月制定一次,于上月末下发,必要时(如插单、订单改期等)进行统一的修改。

(2)设备计划

根据需要而制定,主要包括所需设备的名称、数量、需求原因、需求时间,性能要求等。

(3)人员计划

根据生产需要而制定,主要包括,所需人员的部门、数量、要求,到位时间等。

二、生产计划的制定与管理

1、制定生产计划的基本要求

(1)实事求是的原则

◆不可超出企业的生产能力;

◆不可背离材料供应实际;

◆不可不顾资金现状;

◆要与企业工艺技术水平相适应;

◆要充分考虑现场的负荷;

◆要尊重各工序的实际生产速度,不可搞脱离实际的大跃进。

(2)符合企业长期计划的原则

生产计划是在企业的长期计划基础上制定的,它不可背离企业的总体计划。

(3)交期原则

生产计划的制定应该以按时交货为原则,不能按时交货,会使企业失去信誉,失去客户,失去市场。

(4)作业量平衡原则

◆同样时间段的作业量相同;

◆同样生产能力的工序工作量分配相同;

◆同一时期各部门的工作量相同。

2.制定生产计划要注意的问题

(1)明确分工

◆不同类别的计划由不同的人员去完成

比如某综合性家具厂,同时生产酒店家具、办公家具、民用家具,这三大类不同的产品各有不同的特点,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各类计划分别由专人负责,然后统一综合,这样可以使计划更加准确可行。

◆不同级别的计划由不同的人员去完成

企业的生产计划可以分为总体计划、部门计划、车间班组计划等很多级别,高级的计划要全面、概括、指导性强;低级的计划要求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不可千篇一律,每一级的计划都不可能是上一级计划的简单分割和下一级计划的机械加和,而应该各有特色,各有重点,一般地说,不同级别的计划由不同的人员去完成,能使计划真正做到实际、实用、实事求是。

◆不同类型的计划由不同的人员去完成

计划可以有表格型、可以有图解型、也可以有叙述型,它们在表述上各有特色,应根据不同的需要和内容去选用。在计划的制定上,当然也不可能是每个人都十分熟悉这几种不同手法的使用。因此,对于同一计划,由不同的人员用不同的方式去表现,会更加生动,图文并茂,起到互相补充的作用,更能使人明白,并且造就一种计划管理的气氛。

◆不同级别的人员,对计划负有不同的责任

一般来说,生产计划系统中的高层管理人员负责主生产计划以及综合生产计划和总体计划的制定,而一般计划员负责分解计划以及更为详尽的计划的制定。这主要也是考虑到高层的管理人员更了解全面的工作,而一般计划员更了解生产实际。

(2)全面收集信息

完善的生产计划的制定,信息是必不可少的,这些信息包括:

◆市场信息

今天的市场现状,明天的发展趋势,竞争者的情况等。

◆客户资料

己订货的,准备订货的,有可能追加订货的等等。

◆生产能力

企业的整体生产能力、车间及班组的生产能力。

◆物料供应

供货周期、总体情况、材料质量。

◆工艺技术

企业现有的工艺技术水平,能否达到客户的要求,是否会因为工艺技术的不成熟而拖延生产时间。

◆特殊刀具

特殊刀具应提前订做,以免影响进度。

◆样板确认

是否会因为样板、色板、材料、工艺结构、产品性能等各方面原因而占用时间。

◆品质要求

过于苛刻的品质要求,显然会降低生产速度。

三、“MWD”三级计划管理与“3P”控制模式

1.“MWD”三级计划管理的内容

“MWD”三级计划管理”模式,指的是:“月计划为龙头,周计划为指导,日计划为目标”的三级计划管理。

在这一管理模式中,始终贯穿计划的主线,并且把计划按照时间进行数量上以及细微程度上的分级,更好地体现了计划管理的思想。“MWD”三级计划管理的每一级都有其特有的重要作用,缺一不可。只有“三级”计划管理的巧妙结合与共同作用,才能实现整个管理目的。

(1)及时的月计划(M-MONTH)

月计划是整个生产计划的龙头,所谓“龙头”,指的是月计划是一种比年计划更为具体的,可行性更强的计划,月计划明确了各车间的具体生产内容,又给各车间具体安排生产设有了一定的自主权和空间,在

计划中起着指引和方向性的作用,月计划应及时制定,因为月计划不确定,其它的周计划和日计划就无法制定,就会影响生产。

(2)完善的周计划(W-WEEK)

周计划除了生产日程安排之外,更加注重各方面的配合作业,以确保计划的按时完成。比如:物料的配置,图纸及工艺资料的发放,刀具、辅料、包装材料的到位等等。周计划可以留有一定的生产变更余地,但一般余地不大,周期计划至少要保证明信80%以上的准确。

(3)详细的日计划(D-DAY)

日计划是一种非常详细的计划,日计划一般在执行前一周至3天内制定,变化不大,所以,日计划在执行时的条件应该已经确定了,在这种情况下,日计划也就更具有操作性,日计划在一般情况下不能随意变动。

2.“MWD”三级计划管理在实施时应注意的问题

(1)月计划应该以产品数量为单位进行制定,各车间部门的工作分配应该明确合理,在计划的制定时应该充分考虑产品的配套问题和产品的交接问题,应该考虑车间的实际生产能力,应该注意工作量的平衡分配问题,并应该同时注意各方面资源的协调配置工作。月计划的制定必须符合企业的年度计划及总体计划的要求,要充分考虑市场的需要,库存的情况以及客户的订单,要与相关部门沟通,以切实掌握物料的到位情况,以及客户要求等,使月计划的可行性更强。并且,月计划要给车间留有一定的生产自主空间,以便于车间能动性的发挥。

(2)周计划最好是由各车间根据生产部门的月计划而自行制定,再报生产部审批,这样制定的计划才更为可行和便于落实,因为车间更加了解生产的进程,了解生产能力与生产实际。

作为生产部要做好的另一项工作是,要认真研究各车间周计划的衔接和一致性,要注意产品生产的配套。如果有产品承接关系,车间之间的周计划相差太远,则应该由生产部门进行统一协调,否则就变成了各自为政,单打独斗,必然会影响到整个生产。

(3)日计划是一种十分明确的计划,也是最为具体的生产计划。日计划要明确到产品的零部件,要明确到日加工量,明确到个人,日计划常常要在生产看板上公布,以便小组成员相互间的工作交接。日计划必须严肃,完成不了应采取加班等方式在当天弥补。采购管理

3.“3P”控制模式

“3P”控制模式,是一种以计划为主线的生产管理模式,指的是:“产前计划、产中监控、产后总结”。它通过生产前周密而精细的计划,在生产过程中根据计划对生产进行监控,再通过生产完成之后的详细总结来实现整个生产管理过程。

具体程序:

(1)产前计划

产前计划是生产进行之前所进行的准备与筹划工作。

①制定计划的主要依据

◆上期生产计划完成情况;

◆企业的技术能力;

◆生产能力;

◆材料供应状况等。

②制定计划的要求

◆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的平衡;

◆生产任务与人力资源的平衡;

◆生产任务与物料供应的平衡;

◆生产任务与技术水平的平衡;

◆生产任务与资金占用的平衡。

(2)产中监控

产中监控是一种过程管理,过程管理是现场管理人员的重要工作之一。

产中监控要注意的问题:

①不可忘记以计划为主线,每一个监督行为都是将现实的生产状况与生产计划对照。进度的差距与落后的部分就是要通过监控来改进的部分。

②监控工作要制度化,专人负责,要发挥生产部在产中监控过程中的重要地位,生产部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车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③要特别注意重点工序以及重要工作环节的监控工作,注意问题多发班组,以及难度大的订单,急单的监控管理。

④在监控中要注意阶段检查。所谓阶段检查是指在生产进行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的时间阶段,检查进度的达成情况,出现问题及时处理,以防止进度上出现大的偏差而难以弥补。这些“阶段”一般可选在:进程的1/3时间、1/2时间、1/4时间和完成计划的前3天。计划的完成应该和时间的进程对等,或者做到前紧后松,这样才能保证生产任务的按时完成。计划完成前3天的生产监控,是生产计划完成前的最后一次检验,其重要性绝不可忽视。

(3)生产总结

生产总结是对生产计划完成情况的全面归纳、评估。

生产总结的主要内容

◆订单完成后的总结

详细总结生产过程中的人员投入、工资投入、材料成本、品质问题、工艺问题、人均日产、合格率等。

◆月计划总结

详细总结月生产计划的完成情况。

◆各部门工作总结对所在部门的工作进行分析。

生产过程管理过程和生产计划管理过程

生产过程管理过程和生产计划管理过程 (标准条款7.5、7.5.1、7.5.2、7.5.3、7.5.4、7.5.6、7.5.7、7.5.8) 过程描述: 1)组织应策划并在受控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服务提供。适当时受控制条件应包括:获得表述产品特性的信息; 必要时,获得作业指导书;使用适宜的设备;获得和使用监视和测量装置;实施监视和测量放行和交付和 交付后活动的实施。 2)本过程定义了产品制造过程的控制要求,包括: 2.1)过程和运行活动的作业标准和作业指导文件提供; 2.2)过程和产品的监视文件提供; 2.3)控制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2.4)设备、工装的预防性维护和预见性维护; 2.5)对工装外包过程的管理; 2.6)生产作业准备及验证; 2.7)产品和过程特性的监视和测量; 2.8)员工作业培训; 2.9)因能源供应中断、物料中断、劳动力短缺、关键设备故障、市场退货等紧急情 况的应急计划实施; 2.10)对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2.11)对关键过程的控制; 2.12)对生产过程中产品一致性进行管理; 2.13)对制造过程进行监测,定期评价过程能力,过程不稳定或能力不够时,采取相应的反应计划; 2.14)用适宜的方法识别产品及其监视和测量状态,并实现可追溯性; 2.15)对产品进行防护; 2.16)对生产现场实施可视化管理,确保工作环境安全有序。 3)7.5.1.1 控制计划 3.1)组织应针对所提供的产品在系统、子系统、部件和/或材料层次上制定控制计划(见附录A),包括 散装材料及零件的生产过程; 3.2)在试生产和生产阶段都有考虑设计FMEA和制造过程FMEA输出的控制计划; 3.3)控制计划应列出用于制造过程控制的方法,包括对由顾客和组织确定特殊特性所采取的; 3.4)控制进行监视的方法: 3.4.1)如果有,包括顾客要求的信息;

如何怎样做好主生产计划排程管理

如何怎样做好主生产计划排程管理 主办:上海普瑞思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时间/地点:2010年9月3-4日北京;9月10-11日上海课程价格:2880元/人(含授课费,合影费、资料费,茶点、会务费,两天午餐费) 培训目标: ·了解和掌握生产管理系统原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订合理的生产预测与生产计划,协调内外部资源,更加有效地进行生产组织 ·优化排产体系和流程,改善物流管理与车间现场控制,提高生产系统的快速、柔性和敏捷化响应能力 ·平衡外部顾客满意和内部成本控制,提高制造资源(人、机、物)利用效率 课程背景: “计划又要改!你们计划怎么搞的”—车间主管怨声载道:要么忙得要死:制造部门天天救火!!产能不够!人力不够!材料告急!!客户催货!!要么闲得要死:设备闲置,工人放假!生产停线! 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工厂品种不断增多,批量不断减少,生产计划不但要以市场需求和客户个性化的要求来确定,还要根据企业制造资源的实际能力和库存、生产进度的动态变化来调整,制造过程的优化和监控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可回避的环节。 如何做好需求管理,获得较为准确的预测?如何做好主生产计划?以应对不准确的预测和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当内部能力发生变化时如何进行主生产计划排程与调整?如何妥善安排进度,既保证生产指标的实现,又保证企业生产秩序与生产线的相对稳定? 针对以上难题,课程《柔性生产计划与排程》,旨在帮助企业理顺生产管理,提高生产计划的柔性,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 内容系统完整、实务剖析、注重实战与操作技巧,将是本次培训的最大特色! 课程大纲: 一、柔性生产系统分析 ·常见的市场压力及内外部约束环境 ·生产计划管理策略分析 --基本计划矩阵图 ·生产计划管理精益化分析 --动态计划分析图(价值流图) 二、柔性生产计划系统实务 ·年度计划策略管理 --如何确定生产量及生产计划量 --计划订单中,详细数据手法 ·月度计划管理 --主生产计划平衡对象 --主生产计划的重排与修订 1

生产计划与控制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工作单位: 题目: 螺杆泵产品生产计划的制定 初始条件: 1、产品品种:A—1,A—2,A—3,B—1,B—2,C—1,C—2,C—3 2、产品基本结构:(八种产品结构相同,零件具体形状不同) 3、各种产品自制零部件明细 4、某月订货情况

5、生产能力设计规模 台份能力:2000台(混合品种) 易损件(主杆、从杆、轴套)能力:2500~3000件(注:在前面2000台的基础上加上该能力) 6、提前期 自制件:无提前期;外购件:11天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1、确定生产车间的生产类型,选择合理的生产组织方式 2、列出车间设备明细,画出机加工车间平面布置示意图。 3、制定某月主生产计划 4、制定机加工车间粗生产能力计划 5、制定物料需求计划 6、制定机加工车间生产能力精平衡 7、制定某月机加工车间作业计划 8、产品装配工序卡编制 时间安排: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附录:零件工艺过程,工时定额及设备类型1.泵体工艺 2.衬套工艺 3.主杆工艺 4.从杆工艺 5.阀体工艺

6.阀杆工艺 7.法兰盘工艺 8.轴套工艺

目录 1 确定生产车间的生产类型,选择合理的生产组织方式 (6) 2 列出车间设备明细,画出机加工车间平面布置示意图 (7) 3 制定某月主生产计划 (9) 4 制定机加工车间粗生产能力计划 (11) 5 制定物料需求计划 (13) 6制定机加工车间生产能力精平衡 (14) 7制定某月及加工车间作业计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8产品装配工序卡编制 (17)

生产计划调度管理制度

(++++)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生产调度管理制度 QG/YTGF32.1002-2011 通过强化生产过程调度管理,确保公司生产计划按期、按量、按质、均衡全面完成,满足生产订单按期交付。 1.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组织过程中对生产计划实施监控与现场计划调度管理。 2.职责 2.1生产运行部负责编制并组织实施《生产调度管理制度》,负责编制公司月度生产 计划并实施生产调度控制,是公司生产调度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 2.2生产车间(部)严格贯彻执行公司生产作业计划,服从生产运行部的生产调度指 挥,作好本部门的生产计划安排及调度控制工作。 3.工作程序 3.1生产调度工作内容 3.1.1对生产现场实施有效控制,确保生产工作安全正常运行。 3.1.2对生产进度和在制品流转及有效存量进行控制。 3.1.3督促有关部门作好生产准备和生产现场服务工作。 3.1.4协调生产过程的采购物资供应和资源配置。 3.1.5监督设备运转和动能供应。 3.1.6合理调配生产班次。 3.1.7调配厂内运输车辆。 3.1.8组织调度会议,监督有关部门贯彻执行调度会议决议。

3.1.9作好生产计划完成情况的检查、记录和统计分析工作。 3.1.10对生产计划的完成结果进行评价分析,提出考核意见。 3.2生产调度现场管理 3.2.1计划调度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按时上岗,对总装线及各车间的重点岗位、 设备进行巡查,对上一班遗留的问题应首先处理,保证生产工作的持续、有效、正常进行。 3.2.2根据生产计划交接进度,督促各部门作好生产准备工作。 3.2.3工作期间发现问题应及时协调解决,影响总装进度或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应及 时报告主管领导。 3.2.4组织急缺件的生产协调,当班能处理的问题当班处理,确保生产的连续性。 3.2.5加强生产计划的日常检查,对产出量和工序完工情况进行记录,利用台帐、 图表等形式核实生产计划的实际完成情况。 3.2.6了解和掌握车间在制品储备量、成品库存量及资金占用情况,控制在制品资 金占用的规定范围,满足生产需要。 3.2.7生产车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工艺、工装、设备、质量等问题,应首先向计划 调度员反映情况,计划调度员有权协调安排主管部门及时予以解决。严重影响生产进度或暂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计划调度员应及时向生产运行部部长和主管领导反映,提出对策,解决问题。 3.2.8对生产过程中的突发问题,计划调度员有权召开临时生产调度会议。 3.2.9计划调度员应坚持生产调度日志制度 3.2.9.1每天下班前将当班生产情况、上级指示、注意事项、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情况 填写在调度日志上记录在案,要求字迹工整,语言简练,说明问题,重要情 况

生产车间排产计划管理

生产车间排产计划管理 车间排产的目的是为车间生成一个详细的短期生产计划。排产计划(Productionschedule)指明了计划范围内的每一个定单在所需资源上的加工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也即指出了在给定资源上定单的加工工序。排产计划可以通过直观的甘特图(Gantt-chart)形式给出 车间排产管理的7个步骤: 1、建模 车间模型必须详细地捕捉生产流程的特征和相应的物流,以便以最小的成本生成可行的计划。 由于一个系统的产出率只受潜在瓶颈资源的限制,因此,我们只需对车间现有全部资源的一部分–也即那些可能成为瓶颈的资源,建立一个清晰的模型。关于建模方法的细节我们将在后面进一步阐述。 2、提取需要的数据 生产计划排程使用的数据来自ERP系统、主生产计划和需求计划。生产计划车间排程仅利用这些模块中可用数据的一个子集,因此,在建立一个给定生产单元的模型时,必须指明它实际需要哪些数据。 3、生成一组假定(生产状况) 除了从ERP系统、主生产计划和需求计划这些数据源中接收的数据之外,车间或生产单位的决策者或许对车间当前或未来的状况会有更进一步的知识或期望,这些信息在其它地方(如软件模块中)是不能得到的。再者,对车间的可用能力或许也可以有多种选择(如柔性的倒班安排等)。因此,决策人员必须有能力修改数据和建立某种生产状况(见图1中的第三步,点划线框表示这一步必须由决策人员执行,并且是可选的)。 4、生成一个(初始)排产计划 在有了模型和数据之后,就可以针对给定的生产状况,利用线性规划、启发式算法和基因算法等各种复杂的优化方法来生成排产计划。这项工作可以一步完成,也可以通过两级计划层次(先综合的生产计划,后详细的排产计划)完成。 5、排产计划分析和交互修改 如果通过两级计划层次完成,也即先生成综合资源的上层生产计划。那么,在生成一个详细的排产计划之前,人们或许首先要对这个生产计划进行分析。特别地,如果生产计划不可行,决策人员可以交互地指定一些计划途径来平衡生产能力(如增加班时或指定不同的加工路径)。这或许要比修改在单个资源上的加工工序(下层排产计划)更加容易。 6、生产状况核准 当决策人员确定已经评估了所有可选方案时,他/她将选择那个体现最佳生产状况的排产计划去执行。 7、执行和更新排产计划 决策人员选定的排产计划将被传递给:MRP模块(分解计划)、ERP系统(执行计划)和运输计划模块(在顾客定单完成时安排装运车辆)。 MRP模块把在瓶颈资源上计划的所有活动分解成在非瓶颈资源上生产的那些物料或由供应商交付的物料;此外,对某些加工定单所必需的物料也将被预定。

生产计划管理制度有哪些

生产计划管理制度 一、生产计划管理制度之一般日程计划 第一条制造期限的指定企划部要经常备有《标准完工工程表》、《制造处作业能力表》等表格,在考虑预定的加工传票及订货传票有关工程结束期限的要求和物资进货日期的基础上,确定结束设计及结束工程的时间,并把这个期限记入《制造指令》中。 第二条每月制造实施生产计划企划部要每月召开一次与制造加工有关部门的联合会议,以季度制造预算为基准,考虑营业部的要求,制订目标预算: 1.采购物资:按照一季中不同品种产品加工制造所需而进行,具体分解到各月。 2.接受订货:按照一季度实有时间(全部工作时间减去为完成以前的订货任务必须占用的时间)安排,具体分解到各月。 第三条完成报告 1.在产品加工制造结束并作为成品进入成品库后,就要办理规定的手续,手续完成后,即要填写完成报告。 2.企划部要每月汇总工厂、各车间的完成报告书,并写成综合的完成报告书,向有关部门分发通报。 二、生产计划管理制度之中间日程计划 第四条中间日程计划界定 1.中间日程计划是以每月制造实行计划为基础的不同部门、不同零件的工程计划。它是日程管理的基准。 2.中间日程计划以基准劳动日程表、作业能力表、标准劳动时间表的基准为基础制订。对偶发性事故要进行调查,做出处理。 第五条基准日程表 1.意义所谓基准日程,是指以标准作业方法和以正常的工作强度进行操作,为完成某一项

工程所需的时间。在机械加工厂,由于加工工序很多,基准日程也就是表现为从一道工序到下一道工序,或从这一车间到下一车间的时间。 2.设定内容基准日程表因产品、型号、马力等的不同具体内容也有所不同。通常需要设定以下的内容: (1)制造过程所需开动的机器台数。 (2)材料的下料时间。 (3)主要工程的开始与完成的时间。 (4)试验的时间。 (5)完成与入库的时间。 第六条能力调查表能力调查表主要为了解工厂中劳动力的情况而制作。通过算出不同职业工种、不同工程部门保有的劳动力,算出根据生产计划所需要的劳动力,进而算出劳动力的供需状况,并据此编制中间日程,进行人员配置。 保有劳动力=(1-无效作业率)×作业效率×工作天数×出勤率×有效人员说明: 1.单个劳动力为1天8小时的劳动时间,以P代之。 2.作业效率=〖SX(〗AP〖〗A(实际劳动时间)〖SX)〗 3.出勤率=〖SX(〗出勤人数〖〗出勤人数+缺勤人数〖SX)〗出勤天数为除掉休息日后的预定出勤天数,有效人员为扣除长期缺勤者、预定调走者以外的实有作业人员。 本文来自生管物控网 4.无效作业率=无效作业时间/作业时间无效作业时间是直接动员、间接动员、不良作业、修正作业、组织活动等所需时间的总和,其中实际完成为哪些项目,根据过去的实绩而定。5.所需劳动力的计算在每月实行计划时、按下面的公式计算所需的劳动力:所需劳动力=生产计划台数×P/480(分钟)(注:480为一个劳动力一天工作的时间,即8小时。) 第七条标准作业时间表标准作业时间是不同零件、不同作业的标准作业时间,它以所需劳动力计算为基础。 第八条每月实行生产计划以制造部门联合会议所定的制造计划为基础而制订,制定每月制造预定表后,要向各有关部门下达。 第九条期限 1.本厂作业的日程中间日程计划的期限根据进度表而定。进度表根据基准日程表、能力调查表而制订。工程期限要向材料、零件、焊接、组装等各作业部门下达。 2.订货日程按照能办调查表,制作订货卡片,按卡片所填的日程执行。 三、生产计划管理制度之生产分配规定 第十条材料零部件的数量确定 1.仓库常备物资、零件,要根据下面的资料确定所需的数量。 (1)每月制造实行生产计划表。 (2)库存余额表。 (3)其他。 2.本厂半成品生产所需物资本厂半成品生产所需物资按照以下资料确定所需数量: (1)半成品余额表。

生产计划调度管理规定

生产计划调度管理规定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生产计划调度管理制度 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公司生产计划调度管理的内容、方法及相关要求。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系统各部门、车间(分厂)。 职责 1.1 制造部 负责公司生产计划调度管理工作。 管理内容与方法 1.2 生产计划管理 1.2.1 根据公司年、季计划要求,制造部 每月28日下达次月生产计划。 1.2.2 车间(分厂)、部(室)要严格按制造部下达的打字计划或专项生产计划 进度要求组织生产,保证生产指标完 成。尤其对用户急件、重点生产项目,

应确保生产进度。临时性生产计划,车 间(分厂)应按制造部调整计划执行。 1.2.3 对在制性生产项目,有关单位应搞好衔接,产品毛坯在中间库或车间滞留 时间不得超过3个月。 1.2.4 产出计划完成情况由公司办按经济责任制考核奖罚。 1.3 生产调度管理 (分厂)要认真对待制造部调1.3.1 各车间 度人员的工作检查,及时提供生产进度 和反映存在问题,确保生产计划完成。 各部(室)要适应现场生产需要,随叫 随到,做到小问题当班处理,重大问题 处理不超过24小时。

1.3.2 对于非标成台专项的生产进度,车间生产人员要接受制造部生产调度员定 期和不定期的生产进度检查,并及时提 供生产进度情况。 1.3.3 各生产单位有对本单位产品贴有标识和保护产品标识的责任,制造部调度 员对产品标识有权进行检查,一旦发现 问题,应督促各单位及时依照通知进行 整改。 1.3.4 各单位行政一把手和生产副主任、主体车间技术副主任,应按时参加公司 生产调度会,有事提前履行请假手续。 与会人员应自觉遵守会议纪律,对会上 提出的生产问题和生产进度要求,要及

管理经验—车间排产管理方法

车间排产的目的就是要使车间加工任务按时完成,并最有效地分配资源。 排产就是为了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不稳定性,但是并不是说杜绝,做的好你的排产计划准确率能够从60%提高到80~90%,其实都算进步,并不代表100%才是好的排产计划。 车间排产的分类: 1.当有需求时,先假设能力是可以很容易改变的,然后对能力进行调整,以最大限度的去满足需求的实现,只到能力无法改变时,才去对需求进行必要的调整,这种匹配方式,在ERP中,叫无限能力排产. 2.当有需求时,先假设能力是很难改变的,先看看能力是否可以满足这些需求,如果无法满足,则改变需求,以匹配目前的能力,这种匹配方式,在ERP中,叫有限能力排产。 车间排产的目的是为车间生成一个详细的短期生产计划。排产计划(Productionschedule)指明了计划范围内的每一个定单在所需资源上的加工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也即指出了在给定资源上定单的加工工序。排产计划可以通过直观的甘特图(Gantt-chart)形式给出。 排产计划的计划间隔可以从一天到几周,取决于具体的工业生产部门。合理的计划长度取决于几个因素:一方面,它至少应当涵盖与一个定单在生产单元中最大的流动时间(flowtime)相对应的时间间隔;另一方面,计划间隔受到已知顾客定单或可靠需求预测的可用性限制。很显然,只有当排产计划适度稳定时,在一个资源上进行定单排程才是有用的。也就是说,它们不应受不期望事件经常变化的影响(如定单数量改变或中断)。 对某些生产类型(如job shop),生产计划排程需要对(潜在)瓶颈资源上的任务定单进行排序和计划;而对另一些生产类型(如成组技术),生产计划排程要能自动地、按时段检查资源组的能力,看其是否能够在下一个时间段内完成成组加工的一组定单。然后,可以手工排序这组定单在下一个时间段内的加工次序。 排产计划任务能够而且也应当分散来做,这样可以利用每个地点人们的专业知识和车间当前状况的知识(例如人员的可用性)。 车间排产受到上层主生产计划的约束,主生产计划设立了在分散的决策单位中执行生产计划排程的框架。从主计划中可获得的相应指导包括:使用超时或加班的数量;在不同时间点上来自供应链上游设施物料项的可用性;涉及来自供应商输入物料的采购协议。此外,由于主生产计划在供应链上有更宽的视点和更长的计划区间,从中我们还可以得到: ——计划结束时需要建立的各物料项的季节性库存量; ——交付给供应链下游设施的定单截止日期(下游设施可以是紧接着的下一级生产单位,分销商或最终顾客)。 车间排产管理的7个步骤: 1、建模 车间模型必须详细地捕捉生产流程的特征和相应的物流,以便以最小的成本生成可行的计划。 由于一个系统的产出率只受潜在瓶颈资源的限制,因此,我们只需对车间现有全部资源的一部分–也即那些可能成为瓶颈的资源,建立一个清晰的模型。关于建模方法的细节我们将在后面进一步阐述。 2、提取需要的数据 生产计划排程使用的数据来自ERP系统、主生产计划和需求计划。生产计划排程仅利用这些模块中可用数据的一个子集,因此,在建立一个给定生产单元的模型时,必须指明它实际需要哪些数据。

计划与排产的异同

浅谈计划与排产的异同 计划的目的是为生产与采购搭起桥梁,确保按时为客户订单发货,它侧重于外部。排产是在计划执行范围内工作的,它侧重于内部。它明确了计划执行的详细执行情况并且制定一个最终排定优先级的工作顺序。 我们经常提到APS(高级计划与排产Advanced planning and Scheduling),计划与排产有什么区别呢?华晟机械公司专业OEM金加工件 计划的目的是为生产与采购搭起桥梁,确保按时为客户订单发货。它确定用户为满足独立的需求实际需要生产、采购的物料数量以及生产的时间。相对时间周期较长,它侧重于外部。排产是在计划执行范围内工作的,它为计划提供了更详尽的结构。相对时间周期较短,它侧重于内部。它明确了计划执行的详细执行情况并且制定一个最终排定优先级的工作顺序。 计划主要考虑的问题是: ◆客户今后的需求有可能是什么? ◆什么样的计划能满足客户将来需求? ◆即使生产中断我仍然能正常工作吗? ◆如何调整和保守我的承诺并达到目标? ◆在计划中作出的更改如何影响每个订单? 而排产主要考虑的问题是: ◆如何实现数量/日期承诺和的运营目标? ◆在瓶颈上最佳工作顺序是什么? ◆我需要对相似的处理需求进行成批装载吗? 计划一般考虑的条件为: ☆计划参数

☆需求-客户订单、预测、安全库存需求、生产订单和主生产计划等 ☆供应-采购单、请购单、库存、生产订单、主生产计划等 ☆资源组和资源 ☆班次、假日、班次例外等 ☆BOM ☆物料。 而排产一般考虑的条件则为: ☆排产参数 ☆生产订单 ☆资源组和资源 ☆班次、假日、班次例外 ☆物料清单 ☆物料。 常用的排产工具主要有: ☆作业优先级活动 ☆排产活动 ☆排产界面-通过甘特图方式进行模拟排产 ☆约束来源(物料、资源、运输等) ☆分析工具-使用what-if分析解决排产问题。 在排产规则上,主要有: 一、任务顺序计划选择规则(Job-at-a-time): 它是用于哪一任务的定单加载到计划板。它们大部分是简单的排序规则-基于一些任务的属性。以下是标准算法任务选择规则的详细介绍:

生产计划与控制知识点

1. 生产系统的两个层次:生产系统的投入,转换和产出过程所构成的运作层;高层管理者对生产系统的目标设置和规划等功能所构成的决策层。 2. 制造部门“生产过程规划”只能按时间跨度细分:(1)长期规划,所有产品和生产线,长期能力规划,企业生产主管负责制定:设施决策,纵向集成度,过程规划;(2)中期规划,产品族,综合计划,生产职能部门负责制定:人力计划,纵向集成度库存计划,动力需求,材料供应合同,设备改造计划;(3)短期规划,某种产品,主生产计划,工厂作业管理人员负责制定:产成品数量及完成时间;(4)某种产品所需共识,材料零配件和生产能力计划,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系统,工厂管理人员负责制定:零部件生产,材料采购计划,作业计划。 3. 面向顾客的产品设计:在产品设计阶段就要考虑产品对顾客需求的满足度,按照顾客的需要赋予产品应当具备的功能以及偏向顾客的喜好设计的产品的外形和特征等。 4. 质量功能展开(QFD):是一种将顾客的要求引入产品是设计规范,把顾客要求转化成设计要求,产品特性,工艺要求,制造要求的多次分析方法。 5. 质量屋构成:(1)顾客要求;(2)竞争性比较;(3)质量特性;(4)需求与技术的关系矩阵;(5)质量设计;(6)质 量特性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6. 产品寿命周期;是指产品从规划,设计,生产,装配,销售,使用,维修保养直到回收再利用的整个过程。 7. 面向产品寿命周期的设计:意味着在设计阶段就考虑的产品寿命历程的所有环节,以求产品全寿命周期所有相关因素在产品设计阶段就能得到综合规划和优化。最终目标:尽可能在质量,环保等约束条件下缩短设计时间并实现产品全寿命周期总成本最低。 8. 并行工程:是集成的,并行的设计产品及其相关的各种过程的系统方法。这种方法要求产品开发人员从设计一开始就要考虑产品整个寿命周期中从概念形成到产品报 废处理的所有因素,包括质量,成本,进度计划和顾客需求。 9. 面向可制造与可装配的产品设计(DFMA)原则:使产品的零部件数量尽可能的少,实行模块化设计,尽量使用标准件,尽量使操作简单,零件要有可替代性,尽量使装配流程简单化,使用重复易懂的工艺流程。 10. 过程规划和设计工作的内容主要有:生产系统定位,也就是选择和生产策略协调的生产过程类型,确定纵向集成度并作出“自制或外购”决策,选择适宜技术确定自动化程度以及确定生产流程。 11. 生产过程的组织类型:(1)按对象原则的生产过程组织(产品导向型);(2)按工艺原则的生产过程组织(工艺导向型);(3)模块式生产(重复型)。 12. 产品导向型分类;(1)加工-装配型生产,制造单台产品,但各批产品轮换制造时需要调整生产过程;(2)流程型生产,原材料连续流过各道工序。 13. 成品过程类型:(1)存货生产;(2)订货生产。 14. 产品设计有两种基型:一是客户产品;二是标准产品。 15. 产品生命周期和生产过程生命周期的影响:生产过程阶段的变化影响产品成本,质量和生产能力,进而影响产品销售量,而产品销售量又影响生产过程结构类型的选择。 16. 生产系统定位:指产品设计类型,生产过程类型和产成品库存类型的组合选择,包括选定客户产品或标准产品,按产品导向或过程导向组织生产,按存货生产或订单生产等。 17. 生产柔性:意味着快速响应用户需求的能力,并是适应产品和生产过程生命周期阶段的变化。柔性有两种类型,产品柔性和产量柔性。生产过程设计完毕后,两种柔性的程度也就确定下来。 18. 产品柔性:指生产系统从生产某种产品快速转变到生产另一种产品或品种的能力。 19. 产量柔性:指快速增加或减少生产数量的能力,当市场需求达到高峰或低谷时,或者依靠储备以满足客户需求的情况下则要求产量柔性。这时,生产过程设计要使生产能力可以快速而低成本地扩充或压缩。 20. 纵向集成度是和自制或外购决策相关联的概念:从零件的原材料供应开始到产品发送至用户手中为止,构成生产和陪送链。在此产品生产和陪送链中。企业享有自主权的所有环节构成产品的纵向集成。纵向集成度表示企业凭自己的生产能力承担的生产环节在生产和陪送链中所占 比重。企业决定纵向集成度就规定了所需设计的生产过程流程。 21. 生产过程流程图,它能为生产规划人员提供比装配流程图更详细的信息。以工序为基础环节,描述产品或单项零部件的生产过程,形象地显示各工序之间的联系、物流的方向和路径,说明作业人员操作内容和方法。 22. 生产过程规划过程中运用过程流程图的目的:是用来分析并选择出合理的生产过程流程,及时对于新产品也需要从若干中可能的方案中选择一种最好的流程。 23. 生产运作计划由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三个层次组成。 24. 制造业的生产计划主要包括两种计划:综合计划与主生产进度计划。 25. 主生产进度计划:是综合计划的具体化,表现为按产品品种、规格规定的年度分季、分月的产量计划,实际上是对企业产品生产进度的大致安排。 26. 查定生产能力:指企业经过一段时间运作后,生产条件可能有较大的变化,原来的设计生产能力已不再符合实际,因而通过查定重新确定实际生产能力。 27. 设计生产能力:根据计划期内预期的组织与技术条件确定的可能达到的生产能力。 28. 主生产进度计划:在综合计划基础上确定各种最终产品的生产数量和时间进度,它是综合计划的具体化,又是进一步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的依据。可以说,主生产进度计划是衔接综合计划与生产作业计划的重要环节。 29. 生产作业计划:是企业生产计划的具体执行计划。这种具体化表现在将生产计划规定的产品任务子规格、空间、时间等方面进行分解,即在产品方面具体规定到品种、质量、数量;在作业单位方面规定到车间、工段、班组乃至设备;在时间上细分到月、旬、日、时,以保证企业生产计划得到切实可行的落实。 30. 大量流水生产主要期量标准有节拍、流水线标准工作指示表以及在制品定额等。 31. 成批生产的期量标准有批量与生产间隔期、生产周期、生产提前期、在制品定额等。 32. 生产批量与生产间隔是成批生产类型企业的主要期 量标准之一。确定批量与生产间隔期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以量定期法和以期定量法。 33. 生产周期:是指制品从原材料投入到成品产出所经历的整个生产过程的全部日历时间。 34. 作业排序问题的分类:1)劳动力排序;2)生产作业

生产调度工作职责

生产调度工作职责 1.组织、计划、指导、控制及协调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活动和资源,能够发现问题、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生产正常运转; 2.建立完善各项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改进现场管理,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确保各部门和各类人员职责、权限规范化; 3.贯彻、执行车间的成本控制目标,确保在提高产量、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降低生产成本; 4.负责做好生产计划,综合平衡年度生产任务,审核、日、周、月度生产计划; 5.组织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制订和完善质量管理目标负责制;随时掌握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状态,协调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及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6.领导、管理车间辅助工段对设备维护,保证生产现场能够正常生产,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7.协助领导工艺改进和新技术的引进和消化; 8.指导、监督、检查所属下级的工作,掌握工作情况和相关数据;组织下属的职业发展和培训工作,提出培训需求,确保他们不断适应岗位的需要; 9.贯彻执行公司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确保安全生产,杜绝重大火灾、设备、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 10.上级分配的其他任务。 生产调度就是组织执行生产进度计划的工作。生产调度以生产进度计划为依据,生产进度计划要通过生产调度来实现。生产调度的必要性是由工业企业生产活动的性质决定的。现代工业企业,生产环节多,协作关系复杂,生产连续性强,情况变化快,某一局部发生故障,或某一措施没有按期实现,往往会波及整个生产系统的运

行。因此,加强生产调度工作,对于及时了解、掌握生产进度,研究分析影响生产的各种因素,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对策,使差距缩小或恢复正常是非常重要的。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编制出来之后,还仅仅是纸上的东西,要组织计划的实施,把纸上的计划变成现实的可供销售的产品,就需要一个部门去组织实现这项任务,这就是生产调度。 1、保证生产过程顺利运行 编制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无论考虑多么周密,安排如何具体,也不可能预见到实际生产过程中的一切变化。实际生产过程中,情况十分复杂,千变万化,有局部的,也有整体的;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有工艺方面的,也有设备方面的;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这些问题一旦出现,小则造成生产被动,大则造成生产过程中断,生产停车,计划难于完成。生产调度就是要及时了解掌握这些影响因素。组织有关部门、有关人员处理解决这些不平衡因素,消除隐患,以保证生产过程长周期安全运行,保证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按要求实现。如果没有生产调度夜以继日的指挥调度,要想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随时出现的矛盾,维持生产过程的正常运行,是不可能的。 2、收集生产动态和有关数据 生产调度不仅要组织实现生产计划,而且在组织生产过程中,有许多工艺、设备、环保、安全、质量、供应、销售、服务等方面的动态性情况和许多原始数据,需要及时、准确地记录下来,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及时准确地记录下这些数据和情况,就能及时地为各级领导、各部门了解生产、指挥生产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可作为有用的资料保存下来。由于生产调度的工作性质所决定,这项工作只能由生产调度承担。

(生产计划)PMC生产计划管理与物料控制

第一章生产与计划控制概论 ●什么是生产与物料控制(PMC)? PMC代表Product Material Control的编写形式,意思为生产及物料控制。通常它分为两个部分: PC:生产控制或生产管制(台、日资公司俗称生管),主要职能是生产的计划与生产的进度控制。 MC:物料控制(俗称物控),主要职能是物料计划、请购、物料调度、物料的控制(坏料控制和正常进出用料控制)等。 ●良好的生产与物控管理应该做到哪几点? 生产与物控是企业的总调度,整个企业的生产与物料运作都是围绕着这个部门运转,PMC部门计划能力、控制能力与协调能力对企业的运作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企业要建立良好的生产与物控管理,应做到: 1.建立制定完善的生产与物控运作体系(即从销售到出货的整体运作程序)。 2.预测及制定较为合理的短、中、长期销售计划。 3.对自身的生产能力负荷预先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建立完善的资料。 4.生产前期做好完整的月销货计划(生产总排程)和周生产计划。 5.配合生产计划做到良好的物料控制。

6.对生产进度及物料进度的及时跟进以及沟通协调。 ●PMC管理做得差;容易造成什么现象? PMC的计划能力、控制能力及沟通协调能力差,容易造成以下现象: 1.经常性的停工待料:因为生产无计划或物料无计划,造成物料进度经常跟不上,以致经常性的停工待料。 2.生产上的一顿来一顿饥;因为经常停工待料,等到一来物料,交货期自然变短,生产时间不足,只有加班加点赶货,结果有时饿死,有时撑死。 3.物料计划的不准或物料控制的不良,半成品或原材料不能衔接上,该来的不来,不该来的一大堆,造成货仓大量堆积材料和半成品,生产自然不顺畅。 4.生产计划表仅起形式上的作用,生产计划与实际生产脱节,计划是一套,生产又是一套,生产计划根本不起作用,徒具形式。 5.对销售预测不准或对产能分析不准,不能针对产能进行合理安排,没有空留余地,生产计划的机动性不强,生产计划变更频繁,紧急订单一多,生产计划的执行就成了泡影。 6.计划、生产及物料进度协调性不强,影响交货期,降低公司声誉。 7.生产经常紊乱,品质跟着失控,造成经常性的返工,经常返工又影响生产计划的执行,造成恶性循环。

生产计划与调度

《生产计划与调度》课程研究报告

一、研究内容 此次课程研究,我以《基于协商的Mult-i Agent 生产计划与调度系统》[1]这篇论文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所提出方法的核心思想并对其进行研讨。 1.1论文研究背景 这篇论文主要是解决生产计划与调度中ERP中当加工数量和工序的加工时间计算变动提前期时难以解决的提前期定义问题,提出了基于协商Multi-Agent的集成生产计划与调度的方法。 1.2论文研究方法的核心思想 生产计划与调度通常采用三层模型描述:1、战略层或高层计划;2、战术计划;3、生产调度(作业计划)。相应这些层分别与长期、中期和短期计划相对应。传统三层模型的缺点是每一层成为下一层的制约,结果导致计划的不可行。即使可行,这样的计划也不是优化的。不可行问题通常通过能力需求计划来解决,但不能保证计划的优化。这篇论文考虑通用的、离散、多场所的生成存货系统,这是知道企业中最典型的制造形式。生产计划与调度主要是对各个工作中心的负荷能力进行平衡,使企业资源得到合理利用。考虑到最终的生产定单是由工作中心完成, 调度也是对各工作中心的任务( 工序) 进行, 如果增加工作中心的智能, 把人的智能集成到工作中心中, 因此, 把工作中心封装为Agent, 通过各个工作中心Agent 与其它功能Agent 之间的交互和协商, 依据各自能力和成本最终达成协议并形成承诺, 生成生产计划( 定单) 以及详细的车间作业计划, 生成的计划是可行的且是优化的, 使得调度问题简单化。通过多Agent 间的协商, 实现分布式计算, 解决由于硬件和软件技术的限制而采取的分层的计划与调度模型中层与层之间的约束以及计划的不可行问题。 这篇论文中的系统有如下类型的功能Agent,如表1所示: 表 1 Agent 名称及其扮演的角色

生产计划与生产调度管理规定

生产计划与生产调度管理规定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https://www.doczj.com/doc/8016166242.html,好好学习社区

生产计划与生产调度管理规定 1、目的 为了合理利用资源,加强对生产计划与生产进度控制的管理力度,确保生产计划工作的高效、平稳运作,充分发挥SCM系统的作用,增强市场快速反应能力,建立并健全公司内部契约化关系,提高信息及时性和准确性,明确生产管理的责权关系,以加强对生产指标的监控和考核力度,保证按质按量按期向客户提供合格的产品,结合研制中心生产计划和物料管理的实际运作情况,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2、范围 本管理规定适用于工厂以下范围: 研制中心生产计划活动全过程的监控与管理,包括计划的评审、录入;作业计划的编制、下达、发放、调整;生产前准备、物料组织、生产进度控制、过程跟踪、完工入库交货等一系列操作管理过程。 生产计划包括:周滚动生产计划、电子版包装作业计划、SCM系统包装作业计划、临时生产计划、临时调度指令单、两器生产指令单、配管指令单和配套进仓计划等。 3、引用标准 无 4、定义 1.顾客(或“客户”): a、内销机:主要指家用销售中心营销管理部,也包括特殊情况下的其他客户的要货计划; b、出口机:见《出口生产订单评审管理规定》中3.0定义。 2.生产订单:本规定中主要指由客户下达,经计划物流部评审确定给制造部的空调产品订购合同。 3.N周生产计划:表示第N周的生产计划,(N-1)周表示提前一周的时间。 5、职责 相应各部门的管理职责如下: 5.1、外销中心计划船务部负责发布内需单、跟进评审结果和确认评审交货期、向计划物流部下达订单的更改要求并协商更改过程,以及跟进订单的完成、交接和安排发货等;

3、排产管理制度1.doc

3、排产管理制度1 排产管理制度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司销售产品排产的管理规定、要求与流程。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前台销售及排产等相关岗位人员。 2 相关文件 ———— 3 术语 ———— 4 职责 4.1前台客服人员负责排产申请单的提出及产品出入库台账的登记和发货; 4.2排产人员负责排产计划的制定和执行,并在产品正式上线前进行确版。 5内容与方法 5.1排产管理流程(见附录1) 5.2 排产申请单的制定 5.2.1前台客服人员在接到销售人员的销售单(书面或微信)

后,首先查看公司产品库存表,如库存数量及品种满足发货要求,确认收到货款后,直接安排从仓库发货;如库存数量和/或品种不满足发货要求(如数量不够或没有),由前台人员确认是否收到客户定金(执行公司销售制度),制定排产申请单,经签字确认后交公司排产人员。 5.3排产计划的编制与执行 5.3.1公司排产人员接到前台客服人员的排产申请单后,根据本次排产申请,结合产品实际库存状况和库存计划规定,编制排产计划(包括生产厂家、产品品种、数量、交货日期、质量要求等)必要时应与拟安排生产的生产厂家进行沟通,经总经理批准后安排生产厂家进行生产; 5.3.2 厂家安排生产后,排产人员应及时与生产厂家沟通确定确版时间并进行确版,确版无误后生产厂家方可生产; 5.3.3为确保生产厂家保质保量按期交货,在生产过程中,排产人员应与生产厂家保持及时沟通,督促、跟踪产品的生产状况,并及时协调处理相关问题; 5.3.4如生产过程中需进行调整导致不能按前台人员确定的排产申请要求交货,应随时与前台人员沟通,由前台人员及时与销售人员和客户沟通。 5.4产品验收与入库 生产厂家生产完毕后以书面或微信的方式通知公司排产人员和前台人员,公司排产人员接到通知后,与生产厂家确定现场验收时间进行产品数量和包装等内容的验收,如验收存在问题及

生产管理工作规划

生产管理工作规划 一、计划: 1、设计生产能力; 2、生产目标明确; 3、采购; 4、质量管理; 5、成本管理; 6、生产进度 二、组织: 1、集权程度; 2、对外承包; 3、加班; 4、设备调度布置; 5、生产设备; 6、生产人员配备; 7、日程安排

三、领导: 1、激励员工; 2、工作命令; 3、工作指标; 4、人员绩效评估 四、控制: 1、存货控制; 2、质量控制; 3、进度控制; 4、成本控制 5、生产控制

一、生产控制的作用 1. 对销售部门接到的订单能协调出一个较为合理的年度、季度、月度销货计划。 2. 对销售部门随意变更生产计划、紧急加单或任意取消单能进行适当的限制。 3. 根据产能负荷分析资料,能制定出一个合理完善的生产计划,对生产订单的起伏、生产计划的变更有准备措施,预留“备份程序”。 4. 能准确地控制生产的进度,能对物料控制人员做好物料进度的督促。 5. 当生产进度落后时,能及时主动地与有关部门商量对策协商解决办法,并采取行动加以补救。 二、生产控制工作职能 1. 协调销货计划。 2. 制定生产计划。 3. 控制生产进度。

4. 督促物料进度。 5. 分析产能负荷。 6. 生产数据统计。 7. 生产异常协调。 三、生产控制主管的工作职责 1. 综合协调销货计划。 2. 综合调整生产各车间产能。 3. 生产计划的制定与审查。 4. 对生产计划的各项进度加以检查。 5. 对生产计划及生产进度的适当调整。 6. 物料进度的督促检查。 7. 统计数据的分析。 8. 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 9. ISO系统的推动与完善(逻辑测试)。 10. 部门员工的培训

生产计划调度管理制度

生产计划调度管理制度1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公司生产计划调度管理的内容、方法及相关要求。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系统各部门、车间(分厂)。 2职责 2.1 制造部 负责公司生产计划调度管理工作。 3管理内容与方法 3.1 生产计划管理 3.1.1 根据公司年、季计划要求,制造部每月28日下达次月生产计划。 3.1.2 车间(分厂)、部(室)要严格按制造部下达的打字计划或专项生产计划进度要求组织生产, 保证生产指标完成。尤其对用户急件、重点生产项目,应确保生产进度。临时性生产计划,车间(分厂)应按制造部调整计划执行。 3.1.3 对在制性生产项目,有关单位应搞好衔接,产品毛坯在中间库或车间滞留时间不得超过3个月。 3.1.4 产出计划完成情况由公司办按经济责任制考核奖罚。 3.2 生产调度管理 3.2.1 各车间(分厂)要认真对待制造部调度人员的工作检查,及时提供生产进度和反映存在问题,确保 生产计划完成。各部(室)要适应现场生产需要,随叫随到,做到小问题当班处理,重大问题处理不超 过24小时。 3.2.2 对于非标成台专项的生产进度,车间生产人员要接受制造部生产调度员定期和不定期的生产进度检查,并及时提供生产进度情况。 3.2.3 各生产单位有对本单位产品贴有标识和保护产品标识的责任,制造部调度员对产品标识有权进 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应督促各单位及时依照通知进行整改。 3.2.4 各单位行政一把手和生产副主任、主体车间技术副主任,应按时参加公司生产调度会,有事提 前履行请假手续。与会人员应自觉遵守会议纪律,对会上提出的生产问题和生产进度要求,要及时给予落实,制造部负责检查。 3.3 重点机台(生产能力)管理 3.3.1 制造部每月20日前下达次月预支生产计划,机加工车间要在25日前编制下月重点机台、工装 制具、常备刀具所需计划;热加工车间编制材料计划,在25日前报制造部审核。 3.3.2 重点机台加工产品,严格执行计划进度,若机台发生冲突,车间应及时将信息反馈制造部,调配解决。 3.3.3 重点机台干外协活,车间(分厂)必须以书面形式报告制造部,制造部应根据生产情况签署意 见报生产副总经理,同意后车间方可实施。若车间擅自占用重点机台生产外协件,制造部一经发现应立 即制止,拒不改者,应对其进行通报批评和经济责任考核。 3.3.4 热加工分厂外协件与公司产品生产发生冲突时,应先确保公司产品。若遇特急外协件,经制造 部审核同意后方可实施。未经批准,不得擅自用公司供料和占用主要生产能力生产外协件。制造部一经发现应立即制止,拒不改者,应对其进行通报批评和经济责任考核。 3.4 产品返工、返修管理 3.4.1 产品生产中间环节出现质量问题,应及时进行处理,以加快产品现场流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