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腹痛综合征
- 格式:wps
- 大小:246.00 KB
- 文档页数:10
中医妙招神奇赶走宝宝腹痛在日常生活中,年轻的父母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令人头痛的状况,宝宝总是毫无原因地突然出现肚子痛,疼痛持续一段时间后可自行缓解,没几天又会发作,甚至一天发作数次,去医院做了各种检查,医生说是肠系膜淋巴结炎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一般不予治疗。
这种令父母们一筹莫展的腹痛,在医学中就称之为“功能性腹痛”。
什么是功能性腹痛?功能性腹痛是指以胸骨以下、脐的两旁及耻骨以上部位发生疼痛为主要表现的功能性胃肠病,其中以脐周疼痛最为常见。
功能性腹痛与胃肠道的器质性病变无明显联系,具有反复发作性和长期持续性的特点。
这种腹痛多发生于2岁以上的宝宝,其中以学龄前的宝宝最为常见,并且女孩的发病率高于男孩。
功能性腹痛一般不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但是经常性的腹痛降低了孩子的生活质量,严重者还伴有恶心、呕吐等现象,从而影响孩子的食欲,这样就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了,所以功能性腹痛一直深深困扰着很多父母。
找出腹痛的元凶引发宝宝功能性腹痛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体质敏感、心理因素和饮食不节。
1.体质敏感部分孩子体质虚弱或较为敏感,多于站立过久或食用鱼虾蛋奶等易引发过敏的食物后出现腹痛,这类孩子在平时的生活中应注意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并尽量避免食用易引起过敏的食物。
2.心理敏感有些孩子的心理较为敏感,在紧张与压抑时便很容易出现腹痛。
这类孩子应在日常的教养中注意方式与方法,并适时进行心理疏导。
3.饮食不节小儿饮食不知自节,加之婴幼儿时期脾胃比较虚弱,如食用过多瓜果、冷饮等生冷食物、肉蛋海鲜等不易消化的食物或进食过量也会导致腹痛。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搭配及进食的量。
中医药巧治腹痛中医中药在防治孩子发生功能性腹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下面,我们就和家长们一起,学习一下这些小方子,希望可以对孩子的腹痛有所帮助。
健脾温中散寒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常常由风寒之气侵袭或过食生冷引起腹痛的孩子。
症状表现腹痛喜暖,喜揉按,遇冷或食生冷后加重。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共识意见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诊疗对于缓解IBS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IBS的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中医称之为“腹痛”、“泄泻”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诊疗对于缓解IBS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IBS的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中医认为,IBS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脾胃虚弱、湿邪内盛、肝气郁结等。
其中,脾胃虚弱是导致IBS的主要原因之一,湿邪内盛则会使病情加重,而肝气郁结则会使病程延长。
IBS的主要症状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等。
腹痛多为阵发性发作,以下腹和左下腹多见;腹胀则表现为腹部胀满、排气增多等症状;排便习惯改变则表现为便秘、腹泻或两者交替出现。
中医治疗IBS主要从调理脾胃、祛湿、疏肝解郁等方面入手。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脾胃虚弱型IBS:治疗以健脾益气、和胃止泻为主。
常用的中药包括党参、白术、茯苓、黄芪等。
湿邪内盛型IBS:治疗以祛湿清热、健脾和胃为主。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连、黄芩、陈皮、半夏等。
肝气郁结型IBS:治疗以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为主。
常用的中药包括柴胡、芍药、枳壳、甘草等。
对于IBS患者,西医治疗主要针对症状进行缓解,如使用解痉药、止泻药等。
然而,中医治疗与西医治疗并不冲突,可以互相配合使用,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IBS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过于油腻、辛辣、生冷的食物。
建议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以改善肠道功能,减轻症状。
保持良好作息、适当运动等也是缓解IBS症状的重要措施。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中医称之为“腹痛”、“泄泻”等。
中医认为,IBS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脾胃虚弱、湿邪内盛、肝气郁结等。
治疗IBS的中药包括调理脾胃、祛湿、疏肝解郁等,而西药则主要针对症状进行缓解。
傅志泉教授论治功能性腹痛综合征经验张洁慧; 肖铁刚; 原爱红; 阙任烨; 汪晓奕; 傅志泉【期刊名称】《《陕西中医》》【年(卷),期】2019(040)012【总页数】4页(P1755-1758)【关键词】中医师; 傅志泉; 功能性腹痛综合征; 理气; 辨证论治; 和胃理气【作者】张洁慧; 肖铁刚; 原爱红; 阙任烨; 汪晓奕; 傅志泉【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上海200082;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肾内科上海20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33功能性腹痛综合征(Functional abdominal pain symptom,FAPS)是指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部疼痛,该病病程较长,是一类与胃肠道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功能性疾病。
临床多表现为反复腹胀、腹痛、恶心、便秘或腹泻等,患者常伴有其他全身不适感,甚至可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
目前对FAP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研究认为其与内脏敏感性增高、脑-肠互动及社会心理有关[1-2]。
临床治疗多以解痉止痛为主,配合促胃动力、抑酸、保护胃黏膜等对症处理,但效果不显著,且容易复发。
傅志泉教授系上海、杭州两地的名中医,对消化道疑难病证的临床诊治经验颇丰,临床经方用药疗效显著,尤其在治疗FAPS方面辨证准确,处方精当,效如桴鼓。
现将傅师治疗FAPS的临证特色经验总结如下,以飨读者。
1 谨审病因,探讨病机特点FAPS当属祖国医学“腹痛”范畴,古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各有论述,最早见于《素问·举痛论》,认为腹痛的发生与胃肠等脏腑有关,病机与寒热虚实之变化相关,即所谓:“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引急,故痛。
……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
傅志泉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将FAPS的病因归纳为脾胃虚弱、情志不和、外感时邪、饮食不节四个方面。
其病机要点为本虚标实,其本虚多因素体脾胃虚弱,或因脾胃气虚,运化失常,脾气不升,胃气不降,或因脾阳不足,寒从中生,寒湿停滞,失于温养而腹痛隐隐,即不荣则痛,故后天脾胃之虚弱是FAPS的病理基础;而标实常为寒邪直中,寒凝气滞,经脉受阻,或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横乘脾,致肝脾不和,气机不畅,甚至久而气滞血瘀,或因饮食不节、嗜食辛辣,酿生湿热,壅滞胃肠,致胃失和纳、脾失健运而腹痛时作,即“不通则痛”,故肝郁、寒凝、郁热为其致病因素。
126《当代医药论丛》Contemporary Medical Symposium2019年第17卷第18期•药物与临床•盛,火伤胃络则致吐血,火伤肠络则致便血。
因此,中医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时主要以清胃泄火、凉血止血为原则,51o采用中医辨证疗法对上消化道岀血患者进行治疗时,不仅能够对其进行止血治疗,还可根据其症状进行相应的治疗,如对有头晕目眩症状的患者进行补气养血治疗,对有反酸症状的患者进行抑酸治疗,对有腹痛症状的患者进行止痛治疗,对有口苦症状的患者进行泻肝火治疗,对排柏油样便的患者进行止血治疗冋。
三黄泻心汤出自《金匮要略》。
该方具有泻火解毒、燥湿泄热的功效。
十灰散出自《十药神书》。
该方属于理气剂,具有凉血止血之功效,主治血热妄行等病症。
本次研究中所用的三黄泻心止血汤合用了三黄泻心汤和十灰散。
此方中的黄苓、黄连与大黄三味药分别泻上焦、中焦、下焦之火,三焦火降则水谷通道利、五脏六腑安;地榆、重楼与小蓟均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功效;白芨与五倍子均具有止血、收敛、生肌之功效;甘草具有调和诸药之功效;诸药合用具有泻火、凉血、止血之功效。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止血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相比,P>0.05: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患者消化道再出血的发生率更低,P<0.05o此研究结果与杨婷m的研究结果相符。
这说明,使用三黄泻心止血汤与使用蛇毒凝血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相当。
但是,使用三黄泻心止血汤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可降低其消化道再出血的发生率,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使用三黄泻心止血汤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远期疗效是否更为理想,需在今后的研究中增加病例做进一步的论证。
综上所述,用三黄泻心止血汤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降低患者消化道再岀血的发生率,且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1]王阿娜.针刺结合三黄泻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对临床症状、血清学指标的影响[J],光明中医.2019,34(1):12-14.⑵臧丽丽.赵君.三黄泻心汤联合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J].光明中医,2018.33(24):3714-3716.[3]康文林.三黄泻心止血汤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7,24(5):658-659.[4]姬婷婷,史桂梅,姜鸿,等.蛇毒血凝酶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彩响研究[J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8,46(3):362-364.[5]徐象辉.三黄泻心汤联合西医治疗胃热炽盛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7.39⑸:702-705.[6]刘伏山,李虹便,王庆军,等.蛇毒血凝酶注射液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6,22(6):597-599.[7]杨婷.三黄泻心汤联合奥美拉哩治疗对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疗效及血流动力学的彩响[J].世界中医药.2017.12(4):794-796,799.雷贝拉哩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的效果研讨段明娟,邱爱龙”(中铁一局集团中心医院内三科,陕西渭南714100)[摘要]目曲:探讨使用雷贝拉哇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功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的效果。
第一节概述功能性腹痛综合征(Functional abdominal pain syndrome ,FAPS)是一类持续的或近乎持续的腹部疼痛疾病,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并伴有部分日常活动能力的丧失,1为功能性胃肠病中的一种,由罗马工作组定义。
2同其他功能性胃肠病一样,尚无引起这些症状器质性或生化方面异常的客观证据。
FAPS是罗马诊断系统中唯一独立为一类的功能性胃肠病。
FAPS 的病理生理机制之所以特殊,是因为疼痛主要由正常内脏输入信号在中枢感觉系统放大引起,而非来自腹腔脏器或其他器官增强的外周刺激。
FAPS的出现与内源性疼痛调节系统的改变密切相关,包括下行性疼痛调节功能障碍及皮质疼痛调节回路。
FAPS病人很少或没有胃肠道功能的紊乱,其症状与食物摄入及排便等生理活动同样无关,并常合并精神疾病,事实上是“正常肠道功能的知觉异常”。
因此,虽然疼痛发生在腹部,但疼痛的本质及程度主要由认知及情感中心控制。
明确这一概念是理解FAPS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诊断和治疗的核心。
FAPS的诊断以阳性症状标准、长期存在的症状史及无报警征象为基础,并根据报警征象的存在与否决定是否做进一步的诊断评估。
成功的治疗方法是基于良好的医患伙伴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心理-生物模式。
治疗方法包括非药物治疗及药物治疗,这些治疗方法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联合以取得强化治疗效果。
FAPS病人很多方面与重度IBS患者相似。
重度IBS 相比一般IBS显示出较多的中枢神经系统障碍、更多受社会心理因素的调节、与精神病理因素及躯体症状和综合征的关系更大。
由于有关FAPS的文献资料极少,在很多方面,具有社会心理障碍的严重疼痛的IBS可视为FAPS的替代情况。
没有专门针对FAPS的流行病学研究,能够区分FAPS和IBS的有关流行病学的功能性胃肠病的相关研究也很少。
一份早期的由Drossman等人利用罗马Ⅰ诊断标准完成的美国家庭流行病学研究报道美国全国患病率为1.7%。
达立通颗粒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腹痛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梅毅;姚君;王建尧;王立生【摘要】目的探讨达立通颗粒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腹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116例患者分为达立通颗粒对照组和达立通颗粒联合黛力新治疗组各58例,两组均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69.0%,总有效率为79.3%;对照组显效率为39.7%,总有效率为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立通颗粒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腹痛综合征疗效优于单用达立通颗粒治疗.【期刊名称】《现代医院》【年(卷),期】2013(013)003【总页数】3页(P22-24)【关键词】功能性腹痛综合征;达立通颗粒;黛力新【作者】梅毅;姚君;王建尧;王立生【作者单位】深圳市人民医院广东深圳518020【正文语种】中文功能性腹痛综合征(Functional Abdominal Pain Ayndrome,FAPS)是一组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紊乱疾病,且在病理、解剖方面无器质性病变。
腹痛症状是FAPS 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腹痛发生的机制核心是胃肠功能紊乱及生物-心理-社会概念的形成,与心理因素有一定关系[1],常伴有焦虑、抑郁症状。
长期慢性腹痛常给患者心理带来负面影响,同时影响其疾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2]。
因此,FAPS 现已归类于神经胃肠病学范畴,均可能有动力异常、感知异常及中枢或周围神经异常。
本研究主要探讨FAPS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治疗方法,通过联合黛力新对患者进行神经精神调节,从而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
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1.1.1 设计以FAPS 患者为研究对象。
1.1.2 单位深圳市重点学科(市级医院的消化科)。
1.1.3 纳入标准1.1.3.1 FAPS 诊断符合罗马标准[1]。
功能性腹痛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所有条件:①持续或近乎基本持续的腹痛;②疼痛与生理事件(如进食、排便或月经)无关或仅偶尔有关;③日常活动能力部分丧失;④疼痛并非伪装(如诈病);⑤症状不满足其他能解释疼痛的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断标准。
功能性腹痛综合征功能性腹痛综合征(FAPS)又称慢性特发性腹疼或者慢性功能性腹疼,是指持续的或经常复发的腹部疼痛,病程超过半年,该病症与肠道功能无关,而与内源性疼痛调节系统的改变密切相关,采用当前的诊断方法,不能发现可以解释该病症的结构或代谢异常的一类的综合征引。
临床表现FAPS患者习惯用手保护腹部,表现出腹痛很严重或不愿意让医生检查腹部,甚至因恐惧而闭眼。
患者在陈述病史时,往往对腹痛描述得非常形象,但体格检查时,却不能明确指出腹痛最剧烈的部位。
FAPS患者可有肌卫,但当其注意力分散后,肌卫可减轻或消失。
当患者仰卧位存在腹壁触痛时,若抬头、抬躯干或下肢使腹肌变紧,也可引起类似的腹壁触痛或使触痛加重,即卡尔内(Carnett)征,这种征象常见于功能性疾病,但也可以见于半月线疝、腹直肌鞘血肿等器质性疾病。
当检查腹部压痛时,FAPS患者常诉有多部位压痛或广泛压痛,但对压痛的躯体反应与表情反应往往不一致。
医师在反复触诊后可发现压痛部位不固定,在分散患者注意力后,压痛并不明显。
检查反跳痛也存在同样的情形。
此外,罗马Ⅲ专家委员会还列举了闭孔肌征、腰大肌征等体征来鉴别FAPS与腹部炎症。
FAPS患者强调腹部包块的存在,事实上,患者所指腹部包块常为生理性的,如剑突、乙状结肠袢等。
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拟诊断为FAPS的患者,一方面要通过体格检查寻找支持诊断的体征,同时也要注意排除或发现器质性疾病,如腹部动脉瘤,有1/3是在仔细腹部触诊时被发现的。
发病的可能机制FAPS疼痛涉及范围广,且对三环类抗抑郁药(TCA)有反应(该药可同时作用于周围和中枢神经),但不能鉴别FAPS是外周神经源性疼痛,还是中枢神经源性疼痛。
某些FAPS 患者外周神经损伤可持续向脊髓传入伤害性刺激,导致中枢致敏。
这类神经损伤常见于腹部手术或妊娠及分娩时盆神经的损伤。
中枢致敏一旦建立,即使没有周围神经刺激或极小的刺激亦可引起疼痛。
同时,FAPS患者常伴有抑郁状态,这表明,中枢神经系统对疼痛的调节异常在FAPS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培菲康对功能性腹痛综合征患者腹痛症状以及精神心理作用的影响王英;郭鑫;宁春红;陈杨芳;余颖聪;兰巧丽;翁雪健;苑杰【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Bifid-Triple Viable Capsule for the abdominal pain symptom and mental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abdominal pain syndrome (FAPS).Methods Sixty-five patients with FAPS admitted to Wenzhou People's Hospital a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rom October 2015 to Dec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and 67 cases taken healthy examination at the same time were selected as healthy control.The patients with FAP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random number table,with 33 cases in Bifid-Triple Viable Capsule group and 32 cases in Sertraline group.The scores of abdominal pain symptom and 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Among 65 patients with FAPS,total 54 cases (83.1%) finished the study,with 28 cases in Bifid-Triple Viable Capsule group and 26 cases in Sertraline group.①The scores of SCL-90 and its factors (somatization,force,interpersonalrelationship,depression,anxiety,hostility,terror,stubborn,psychoticism) in FAPS patients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of healthy controls,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②The total eff ective rate was 75.0%in Bifid-Triple Viable Capsule group,and 80.8% in Sertraline group,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x5=2.856,P >0.05).③After treatment,the scores of severity degree and seizure frequency of abdominal pain in the two groups were all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P < 0.05),while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the scores of severity degree and seizure frequency of abdominal pai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P >0.05).④After treatment,the SCL-90 score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P < 0.05).But the score difference of SCL-90 and its factor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Conclusion The Bifid-Triple Viable Capsul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bdominal pain symptom and mental states of patients with FAPS by modulating intestinal flora,and the efficacy is almost the same with Sertraline.%目的探讨培菲康对功能性腹痛综合征(FAPS)患者腹痛症状以及精神心理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温州市人民医院以及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5例FAP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67名作为健康对照.按随机数字法将FAPS 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培菲康组33例,舍曲林组32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腹痛症状评分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情况.结果 65例FAPS患者中共54例(83.1%)患者完成随访研究,其中培菲康组28例,舍曲林组26例.①FAPS患者SCL-90及各因子分(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评分)均高于健康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培菲康组总有效率为75.0%,舍曲林组总有效率为80.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856,P>0.05).③两组治疗后腹痛严重程度及发作频率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腹痛严重程度及发作频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治疗后SCL-90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SCL-90及各因子分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菲康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而发挥作用,能有效改善FAPS患者的腹痛症状以及精神心理状态,且与舍曲林疗效相当.【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7(014)017【总页数】4页(P108-111)【关键词】培菲康;功能性腹痛综合征;腹痛;抑郁;焦虑【作者】王英;郭鑫;宁春红;陈杨芳;余颖聪;兰巧丽;翁雪健;苑杰【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浙江温州325000;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院,河北唐山063000;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院,河北唐山063000;浙江省温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浙江温州325000;浙江省温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浙江温州325000;浙江省温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浙江温州325000;浙江省温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浙江温州325000;华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院,河北唐山0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2功能性腹痛综合征(functional abdominal pain syndrome,FAPS)又称慢性特发性腹痛或慢性功能性腹痛,是指持续或经常发作的下腹痛,病程超过半年,但无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的一组临床症候群[1]。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腹痛综合征40例临床观察王云鹏; 曹志群【期刊名称】《《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年(卷),期】2019(028)017【总页数】4页(P79-82)【关键词】功能性腹痛综合征;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 柴胡疏肝散; 肝郁气滞【作者】王云鹏; 曹志群【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济南 2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9以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且排除器质性病变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称为功能性腹痛综合征(Functional abdominal pain syndrome,FAPS)[1],归属于中医“腹痛”的范畴,且此类患者根据中医证型判定标准多属肝郁气滞型,临床多伴有腹胀、嗳气等症状及抑郁、焦虑等情志障碍[2]。
病位在胃肠,与心、肝、脾密切相关。
西医学治疗一般以抗抑郁为主,辅以心理疏导。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医药治疗各种功能性疾病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医生及患者的重视。
中药配合治疗不仅可缓解腹痛等症状,而且在减轻病人心理压力、增加其对治疗的信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
本研究采取中西医结合诊疗措施,以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功能性腹痛收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纳入病例为2017年3月至2017年9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所收治的224例功能性腹痛综合征的患者中选取辨证属肝郁气滞型腹痛的80例女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
治疗组年龄在41~55岁之间,平均年龄(47.21±6.71)岁;病程13~26个月,平均病程(18.2±2.65)个月;对照组年龄在40~55岁之间,平均年龄(47.16±5.98)岁;病程11~28个月,平均病程(18.6±2.43)个月,两组年龄、性别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第一节概述功能性腹痛综合征(Functional abdominal pain syndrome ,FAPS)是一类持续的或近乎持续的腹部疼痛疾病,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并伴有部分日常活动能力的丧失,1为功能性胃肠病中的一种,由罗马工作组定义。
2同其他功能性胃肠病一样,尚无引起这些症状器质性或生化方面异常的客观证据。
FAPS是罗马诊断系统中唯一独立为一类的功能性胃肠病。
FAPS 的病理生理机制之所以特殊,是因为疼痛主要由正常内脏输入信号在中枢感觉系统放大引起,而非来自腹腔脏器或其他器官增强的外周刺激。
FAPS的出现与内源性疼痛调节系统的改变密切相关,包括下行性疼痛调节功能障碍及皮质疼痛调节回路。
FAPS病人很少或没有胃肠道功能的紊乱,其症状与食物摄入及排便等生理活动同样无关,并常合并精神疾病,事实上是“正常肠道功能的知觉异常”。
因此,虽然疼痛发生在腹部,但疼痛的本质及程度主要由认知及情感中心控制。
明确这一概念是理解FAPS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诊断和治疗的核心。
FAPS的诊断以阳性症状标准、长期存在的症状史及无报警征象为基础,并根据报警征象的存在与否决定是否做进一步的诊断评估。
成功的治疗方法是基于良好的医患伙伴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心理-生物模式。
治疗方法包括非药物治疗及药物治疗,这些治疗方法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联合以取得强化治疗效果。
FAPS病人很多方面与重度IBS患者相似。
重度IBS 相比一般IBS显示出较多的中枢神经系统障碍、更多受社会心理因素的调节、与精神病理因素及躯体症状和综合征的关系更大。
由于有关FAPS的文献资料极少,在很多方面,具有社会心理障碍的严重疼痛的IBS可视为FAPS的替代情况。
没有专门针对FAPS的流行病学研究,能够区分FAPS和IBS的有关流行病学的功能性胃肠病的相关研究也很少。
一份早期的由Drossman等人利用罗马Ⅰ诊断标准完成的美国家庭流行病学研究报道美国全国患病率为1.7%。
一份加拿大的利用罗马Ⅱ标准报告的患病率为0.5%,一般认为罗马Ⅱ标准比罗马Ⅰ标准更严格,3这可能部分解释了这些研究结果的差别。
由于这些调查问卷并没有纳入FAPS的所有诊断标准,如与疼痛相关联的日常活动能力的丧失,所以这些数据可能被高估。
在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成人犹太人口研究中,FAPS的患病率仅为0.1%,但FAPS连同非特异性腹痛的患病率为0.8%。
FAPS的性别分布同样不清楚。
美国的研究中男女比例为1:1.5,而加拿大的研究则发现男女比例无差别。
在以色列的研究中,几乎所有的有功能性腹痛综合征或非特异性功能性腹痛的受访者均为女性。
虽然假设FAPS同IBS及许多其他慢性综合征在女性中更常见比较合理,但还没有证明这一假设的数据资料。
国内尚无有关FAPS的流行病学资料。
功能性腹痛综合征具有很高的医疗服务利用率包括门诊、内镜检查及腹部/盆腔手术。
同时他们具有较高的旷工率,FAPS对卫生资源的利用可能类似于重度IBS。
第二节病因与发病机制FAPS病因及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中枢敏感化所致的正常传入信号的易化放大起主导作用。
慢性疼痛是一种涉及感觉、情感和认知的多重体验,可能存在在传入神经、脊髓和中枢神经系统水平的神经生理功能异常。
大部分的功能性疾病如IBS,存在肠道异常或增强的外周输入信号,这些信号可能与食物、早期生活事件、应激、肠道黏膜炎症、月经、既往手术史和急性肠道感染相关。
输入信号在脊髓和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放大,并受遗传及社会心理因素的调节和强化,从而导致中枢过敏和警觉过度,这为病人痛苦体验的核心。
有两种说法可解释对疼痛的感知。
其一,机械敏感性主要肠道传入通路对各种刺激做出反应并以过高的频率传入,这解释为中央伤害性感受;其二,精确信息由正常功能性传入通路传入,在脊髓和大脑中枢被错译而引起痛觉。
第一种解释反应了痛觉的外周部分,而第二种解释反应了痛觉的中枢部分。
至今仍无明确的关于FAPS方面的神经生理学研究结论,但中枢敏感化导致的神经性疼痛为最可能的发病机制。
中枢敏感化以对刺激的感觉阈值降低、反应时间延长及强度增加为特征,并且背角神经元的机械敏感性感受区域扩大。
外周情况如腹部手术、妊娠和分娩所致的盆腔神经丛损伤、病毒感染等导致的各种类型的神经损伤能向脊髓提供持续的传入信号,从而保持持续状态的中枢敏感化。
4FAPS患者症状为持续性的且与生理事件无关及低剂量的三环类抗抑郁药即可明显改善FAPS的症状同样表明中枢神经性疼痛为FAPS 可能的病理生理学过程。
FAPS常合并有焦虑、抑郁和躯体化障碍等精神疾病及重度抑郁症患者常半有慢性腹痛这一事实说明中枢神经系统在疼痛调节改变中的主导作用。
但这并不排除在其他神经性疼痛的情况下,外周因素起启动或维持慢性疼痛状态作用的可能,但还没有科学证据支持这一机制。
下行性疼痛调节系统(阿片类、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通路)起源于不同的脑干区域并调节脊髓的兴奋性。
据推测患者的各种慢性疼痛综合征包括纤维肌痛和FAPS等通过伤害性刺激以激活内源性疼痛抑制系统或表现出一种易化和抑制系统之间的不平衡。
最近进行的利用功能性脑成像技术证实FAPS患者存在脑皮层系统、边缘系统和脑干活动异常,这些发现与FAPS患者特征性的认知和复制功能异常是一致的。
疼痛抑制和去抑制稳态的受损可能与内侧中枢神经系统至背角的环路的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内啡肽和其他神经肽的活性下降有关。
我们最近报道的因非疼痛妇科疾病行择期妇科手术的妇女术后3到12月发生腹痛的例数显著比非手术对照组要多,5没有与手术相关的变量或生理变量来预测这种腹痛的发生,唯一的可预测这种腹痛发生的变量为心理因素。
虽然这些妇女没有诊断为FAPS,但研究的结果提示新发的腹痛同FAPS一样,与认知和情感信号的传入在中枢放大有关,而非外周因素引起。
脑成像研究表明性虐待和受心理应激变化调节的疼痛传入信号的去抑制有关。
虽然FAPS与IBS有很多类似的临床特征,如难以解释的慢性腹痛,但FAPS和IBS 的发病机制是不同的。
应激诱导的内脏感觉改变是IBS发生的重要机制,而FAPS在应激前后内脏痛觉感觉域无变化。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F)在应激时在外周及中枢释放,刺激肥大细胞脱颗粒并促进5-羟色胺的释放、激活脑干蓝斑,提高内脏敏感性,在内脏疼痛阈值的下降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内脏疼痛刺激和CRF同时作用才能降低内脏疼痛阈值,所以它是IBS发病机制中的一个因素,但在FAPS中可能不起作用。
FAPS患者对无害性直肠生理性扩张敏感性降低,进一步说明FAPS有着与IBS不同的发病机制。
大部分的轻至中度IBS患者有相当程度的外周信号传入,而FAPS患者症状均较严重,主要和中枢病理生理相关.。
和FAPS相关的中枢作用变量包括中枢去抑制作用、生活不良性应激、躯体化、焦虑障碍、抑郁、较差的心理应对技巧、适应不良性认知、虐待等。
与IBS相比,FAPS疼痛调节改变的主要机制在于抑制受损和改变的起源于前额叶皮层、扣带回皮层和其他边缘结构的中枢门控机制介导的正常调节传入信号的易化放大。
6最近的一项小群体成年IBS患者和FAPS患者的对比的生理学研究支持这一机制。
研究者发现IBS患者对较低的直肠球囊扩张刺激阈值过敏,而FAPS对同一刺激感觉阈值并未降低。
7第三节临床表现FAPS类似于美国出版的精神神经病诊断统计分册第4版(DSM-Ⅳ)中的精神病学诊断躯体形式疼痛障碍,同重度IBS临床表现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其中腹痛始终为FAPS最主要、最突出的临床表现。
1,13一、腹痛腹痛为持续的、近乎持续的或至少反复经常出现,相当部分的腹痛开始于童年时期。
腹痛涉及区域较大而定位不准确,通常与进食、排便和月经等生理事件无关或仅偶尔有关。
腹痛同时伴有其他躯体化症状。
二、日常活动能力部分丧失患者常因FAPS而导致旷工、旷课和某些家庭、社会活动能力的限制。
三、精神、心理疾病症状患者常合并有焦虑、抑郁和躯体化障碍等精神心理疾病,往往在慢性疼痛出现一段时间后出现或在腹痛发生前即已存在。
四、症状相关性行为包括一下几点:通过语言或非语言形式表达不同的疼痛强度,当分散患者注意力时疼痛减轻,当讨论心理应激问题或接受检查时疼痛加重;强烈的腹痛症状与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不相称(如要求患者对腹痛进行自我评分时,常将1-10的疼痛等级始终评定为最严重的10);弱化或否认社会心理因素的致病作用,弱化或否认明显的焦虑或抑郁状态,或将其归结于疼痛所致而非生活环境所致;要求各种诊断性检查甚至手术探查以证实疾病为“器质性”;关注于疾病的完全缓解而不能接受疾病是一慢性过程;频繁就诊;较为有限的自我调节而寄希望于医生的治疗以缓解症状;在其他治疗措施有效的情况下仍要求使用麻醉性镇痛药。
五、体征当进行腹部触诊时,FAPS患者常诉有多部位压痛或广泛压痛,但对压痛的躯体反应与表情反应往往不一致;压痛部位不固定,在分散患者注意力后,压痛并不明显。
检查反跳痛也存在同样的情形。
当有意使腹肌紧张如抬头、抬躯干或下肢使腹痛增加,即carnett 征在FAPS中可引出。
须注意的是FAPS患者表现Carnrtt征阳性与中枢过敏和警觉过度有关,而非腹壁方面的疾病。
在这个具体的条件下,Carnett征用来鉴别中枢性疼痛和内脏疼痛,而不是原先的用来鉴别内脏疼痛和腹壁痛。
体格检查时其他特征如‘闭眼征’、‘听诊器征’等可帮助鉴别FAPS和其他急性腹痛,但不易被不熟悉FAPS疾病的医生查找和识别。
FAPS患者在腹部受到触诊时因惊恐而闭眼,即产生‘闭眼征’,相反,急性腹痛病例往往在腹部触诊时因疼痛增大眼睛。
对于急性腹痛患者,任何形式的腹部触诊都可能使患者腹痛加剧,而对于FAPS患者,利用听诊器触诊患者腹部反而使腹痛缓解,即‘听诊器征’阳性。
第四节实验室与器械检查基本的诊断检查项目包括全血细胞计数(CBC)、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生化系列包括白蛋白和肝功能等和大便潜血。
客观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的目的是发现可能的报警征象,包括体格检查时的异常发现、体重下降、家族肿瘤史和实验室检查异常如贫血、低蛋白血症、肝功能异常、ESR或CRP增高、大便潜血阳性。
如果确定有报警征象,则必须进行适当的检查以发现其他腹痛病因。
在没有报警征象的情况下,如果患者疾病符合FAPS的诊断标准,则无必要进行其他检查。
不幸的是,迄今为止许多病人在FAPS的症状及特征相当典型的情况下仍需接受大量的检查,包括非侵入性检查如腹部超声、腹部CT、腹部MRI和侵入性检查如胶囊内镜、胃镜、结肠镜、食道超声及ERCP等。
这些检查不仅是不必要的,而且增加了患者风险、医疗费用,并促使患者认为是否遗漏了其他疾病。
另外,部分医生缺乏诊断FAPS的经验和信心,也是造成过度检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