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湿邪 Dampness
凡致病具有重浊、粘滞、趋下特性的外邪, 称为湿邪。
1.湿为阴邪,易阻气机、伤阳气 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 2.湿性重浊
湿性重浊,粘滞。当其侵犯人体最易留滞于 重:沉重—肢体沉重、头坠重、乏力、 脏腑经络,阻遏气机,使脏腑经络气机失 3. 湿性粘滞 ( 粘腻、停滞) 关节疼痛重着。 常,经络阻滞不畅。 A:病症——粘滞性 浊:分泌物、排泄物秽浊不清。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B:病程——缠绵性 湿邪为重浊有质之邪,类水属阴而有趋下 之势,人体下部亦属于阴,同类相求,故 18 医学课件 湿邪致病多伤及人体的下部。
1.《内经》:将病因分为阴阳两类。 2.张仲景:将病因按其传变概括为三个途 《素问.调经论》说:“夫邪之生也, 径(《金匮要略》)。 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 3.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 陈无择:在张仲景分类的基础上将病因 千般灾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 与发病途径结合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阴阳喜怒。” 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二者,四肢九窍, 中具体阐明了“三因学说”。 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 六淫,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自经络流入,内合于 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 脏腑,为外所因;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 之,病由都尽。 郁发,外形于肢体,为内所因;其如饮食饥饱,叫呼
(2)热(火)邪性质及致病特点
1.火为阳邪,其性炎上
火、热升腾上炎 2.火易耗气伤津 胃火上攻—牙龈肿痛 3.风热上壅 火易生风动血 —头痛、咽喉肿痛 心火上炎 — 口舌生疮 生风:火热之邪侵犯人体,热灼肝经 ,耗 4.火易扰心神 肝火上炎—目赤肿痛 伤津液,筋脉失养,易引起肝风内动的病证。 5.火易致肿疡 动血:热迫血妄行,导致各种出血病症 热入血分,遏阻营血:化腐成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