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三中高二地理期中模考单元训练 (2)
- 格式:docx
- 大小:2.38 MB
- 文档页数:7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三中学高二地理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下图示意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1. 1650~1780年该区域A. 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B. 农业结构复杂C. 经历了移民开垦D. 注重生态保护12. 进入20世纪该区域A. 气候持续干旱B. 实施了退耕还林C. 种植业产值降低D. 大力发展畜牧业参考答案:11. C 12. B11. 图示1650年—1780年该地区的原始林地大面积缩小,而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故判断该地区经历了大规模的农业开发过程。
故选C。
12. 图示20世纪以后,该地区的耕地面积有所缩小,次生林和面积增长明显,反映了该地区实施了退耕还林。
故选B。
2. 在 GIS 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
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A. 为商业网点选址B. 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C. 计算城市水域面积D. 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4. 对 1985 年与 2012 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叠加分析,能够A. 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B. 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C. 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D. 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参考答案:3. A4. C试题分析:【3题详解】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为商业网点选址,选择交通通达度高,消费人群多的区域,A对。
不能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计算城市水域面积、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B、C、D错。
【4题详解】对1985年与2000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C对。
土地利用图层的变化,不能用来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A、B、D 错。
3. 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
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1题;共38分)1. (4分) (2019高二上·哈尔滨月考) 某飞行员驾飞机从A机场(30°N,120°E)起飞,为了经济省时,飞机必须沿最短航线飞往B机场(35°N,60°W)执行任务。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飞机的航向应为()A . 一直向东南B . 一直向西北C . 先向北后向南D . 先向南后向北(2)最短航程为()A . 105×111 kmB . 95×111 kmC . 65×111 kmD . 115×111 km2. (4分)左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右图为此图中甲、乙两点间地形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陡崖M最大落差(米)为()A . 198B . 290C . 380D . 450(2)图中等高线P的数值为()A . 300B . 400C . 500D . 6003. (4分) (2019高二上·德惠月考)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秦岭、大巴山地形崎岖,限制了南北两侧的人员往来和经济联系。
2017年12月6日,作为我国第一条穿越秦岭、连接西安至成都的高铁客运专线,西成高铁正式开通,让“蜀道难”成为了历史。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西成高铁穿越了()A . 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B .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C . 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D .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2)西成高铁开通当日,从西安到成都沿线可以看到()A . 剑门关日出时影子朝西南B . 汉中附近河流结冰封冻C . 成都附近许多太阳能电站D . 西安地区草木枯黄凋零4. (4分)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1)此图说明该地区()A . 城市化水平高B . 城市人口为25万C . 经济发展水平低D . 人口密度较大(2)该地区形成这一人口现状的根本原因是()A . 国家政策的影响B .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 . 生活方式的差异D . 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5. (2分)适合在松嫩平原种植的农作物是()A . 春小麦、玉米、甜菜、亚麻B . 冬小麦、高粱、大豆、甜菜C . 玉米、高粱、大豆、油菜D . 玉米、芝麻、甜菜、大豆6. (2分)下列哪些综合治理措施可以使洞庭湖“变大”()A . 封山育林B . 退田还湖C . 加固干堤D . 跨流域调水7. (2分)下图中能够正确表示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关系的是A . ①B . ②C . ③D . ④8. (4分) (2018高二下·洛阳期末) 气候学家以候(每五天为一候)平均气温稳定降低到10℃以下作为冬季开始,稳定上升到22℃以上作为夏季开始,春季和秋季为冬、夏季的过渡季节。
某某省枣庄滕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2021.4 注意事项:1.Ⅰ卷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Ⅱ卷在答题纸上作答。
答题前,考生在答题纸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某某、某某号填写清楚。
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森林具有巨大的水文生态作用。
森林郁闭度是指林地内树冠的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森林对降雪的截留作用主要受郁闭度和林分因子(树高、胸径、林龄、密度等)的影响。
积雪融化速度主要与气温、降水和风速有关,不同林型内有较大差异。
下图示意与小兴安岭林区条件相近的某区域不同森林类型积雪一融雪过程。
据此完成1〜2题。
1.与云冷杉常绿原始林相比,落叶松人工林内的融雪速度及原因是A.慢,风速较小B.先快后慢,气温先高后低C.快,太阳辐射较强D.先慢后快,降水量增多2.云冷杉常绿原始林的水文生态效益更高,主要是由于A.春季融雪量增加B.融雪速度降低C.融雪时长缩短D.河流汛期提前2019年1月,某某市政府在发布的《秦岭生态修复工作方案(2019〜2021年)》中指出:针对秦岭生态环境现状,按照维护“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和综合治理要求,实施积极的生态修复措施,恢复并增强秦岭的生态服务功能,实现“山青,水净,坡绿”的目标。
读秦岭北侧部分地区地形图,回答3〜4题。
3.关于秦岭北麓某某段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原因,叙述错误的是A.森林减少一偷伐林木B.水土流失一滥采乱挖C.水质恶化一人畜污染D.土壤盐渍化一过度灌溉4.方案中还提出“有序退出禁止开发区内的中小水电站",其主要原因是A.能够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明显改善水环境的质量B.提高对洪水的调蓄作用,能有效抑制洪涝的发生C.以恢复河流生态为目标,对河道实施生态化修复D.开展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增强区域生态服务功能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自然生态服务功能、环境质量安全、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实行严格保护的空间边界和管理限值,以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山东省2021版高二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理)(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32题;共90分)1. (6分) (2019高二上·蚌埠期末)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豆产区,对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读我国东北地区玉米、水稻和大豆宜耕区域示意图。
回答下列各题。
(1)三江平原成为水稻种植优势区的主要原因是()A . 地势平坦开阔,多冻土和沼泽B . 夏季高温多雨,生长期长C . 北部有山地阻挡,不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D . 河流较多,有充足的灌溉水源(2)关于东北农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A . 东北的农业种植带要根据土壤、气候、降水等自然条件规划,实现专业化生产经营B . 同一地区种植同种作物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C . 东北地区热量条件优越,适宜喜温作物生长D . 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大部分地区温度适宜,适宜大规模种植水稻2. (2分) (2019高一下·大连期中) 2010年我国遭多轮暴雨洪涝袭击,2010年8月23日,洪水袭击四川自贡,多名民众被洪水围困,警方紧急救助。
洪水发生期间,一市民通过手持式信号发射器发出了紧急呼救信号,政府相关部门立即安排了救援行动。
半小时后,市民安全脱离洪水的围困。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地区救灾办公室能迅速掌握洪水淹没地区情况,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A . 全球定位系统B . 遥感技术C . 地理信息系统D . “数字地球”系统(2)在对被洪水围困的市民开展营救行动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①GIS技术②GPS技术③RS技术④“数字地球”技术A . ①④B . ②④C . ②③D . ①②3. (2分) (2019高三上·湛江月考) 2013年以来,中国已连续五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机器人消费国•德国库卡集团是世界顶级的工业机器人及备件制造商之一,年产量超过1.8万台。
2014-2015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第三中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2010年11月1日,我国开始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2题。
1.与前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此次人口普查难度更大,其主要原因是①我国人口分布不均衡性加大②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加快③国内人口流动的规模和频率增加④人口普查的项目增多A.①②B .C.②③D.①④2.前五次人口普查是在普查前采用人工画图的方式获取普查小区的平面图,为了克服人工画图不够准确且不能重复利用以及普查员工作强度大的缺点,本次人口普查运用的新技术手段是A.RS B.GPS C.GIS D.GPRS虚拟水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
虚拟水战略是指缺水国家或地区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富水国家或地区购买水密集型产品(粮食)来实现本地区的粮食和水的安全。
读表完成3-4题。
以色列1999年部分农产品的虚拟水含量3.从表1看,以色列重点发展的农业是A.粮食种植业B.乳畜业C.园艺业D.家禽饲养业4.从虚拟水角度看,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应①大量引入水密集型的产品②发展高效节水农业③大量生产水密集型的产品④大规模引用高山融雪水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③河口段是径流和潮流相互作用的区段,河口段水流做周期性往复运动。
在一个潮流周期中经历涨急涨憩和落急落憩,其中落急是指潮流流速由最大降低为0的阶段。
在这一过程中泥沙频繁地悬扬和落淤,前进和后退。
读图回答第5题。
5.河口含沙量最大时刻出现在()A.涨急时刻B.涨急时刻后2小时左右C.落急时刻D.落急时刻后2小时左右6.近年来,呼伦贝尔大草原上出现上千深坑(如图),原因是()A.岩溶作用B.过量开采地下水C.不合理采矿D.陨石撞击海洋酸化是指由于吸收大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导致海水逐渐变酸的过程。
海水酸性的增加,会改变海水的种种化学平衡,使多种海洋生物乃至生态系统面临巨大威胁。
2014-2015学年度山东省滕州市第三中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2010年11月1日,我国开始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结合相关知识,回答1~2题。
1.与前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此次人口普查难度更大,其主要原因是①我国人口分布不均衡性加大②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加快③国内人口流动的规模和频率增加④人口普查的项目增多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前五次人口普查是在普查前采用人工画图的方式获取普查小区的平面图,为了克服人工画图不够准确且不能重复利用以及普查员工作强度大的缺点,本次人口普查运用的新技术手段是A.RS B.GPS C.GIS D.GPRS虚拟水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
虚拟水战略是指缺水国家或地区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富水国家或地区购买水密集型产品(粮食)来实现本地区的粮食和水的安全。
读表完成3-4题。
以色列1999年部分农产品的虚拟水含量项目大麦小麦香蕉柑橘胡萝卜蔬菜奶牛肉牛家禽蛋鸡虚拟水含量(m3/5.87 4.067 0.252 0.64 0.064 0.069 177.8 15.5 5.434 31.09 kg)3.从表1看,以色列重点发展的农业是A.粮食种植业B.乳畜业C.园艺业D.家禽饲养业4.从虚拟水角度看,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应①大量引入水密集型的产品②发展高效节水农业③大量生产水密集型的产品④大规模引用高山融雪水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③河口段是径流和潮流相互作用的区段,河口段水流做周期性往复运动。
在一个潮流周期中经历涨急涨憩和落急落憩,其中落急是指潮流流速由最大降低为0的阶段。
在这一过程中泥沙频繁地悬扬和落淤,前进和后退。
读图回答第5题。
5.河口含沙量最大时刻出现在()A.涨急时刻B.涨急时刻后2小时左右C.落急时刻D.落急时刻后2小时左右6.近年来,呼伦贝尔大草原上出现上千深坑(如图),原因是()A.岩溶作用B.过量开采地下水C.不合理采矿D.陨石撞击海洋酸化是指由于吸收大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导致海水逐渐变酸的过程。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学段模块考试高二地理试题参考答案1—5CDDDB 6———10ACDCD 11———15ABCAB 16———20BDDBA21———25CACDA 26———30DACCA31.(1)5~10月(任答其中任意一月即可)。
(1分)原因:热带季风气候,5~10月为雨季,降水多,湿度大,水分充足;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纬度较低,气温高,热量充足;热带雨林,生物量大,枯枝落叶和腐木多,腐殖层厚(土壤腐殖质含量高),为大型真菌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
(3分)(2)形成过程:夜晚(傍晚),河谷两侧山坡降温快,气温低,气流下沉,冷空气沿着山坡侵入河谷,使河谷暖空气被迫上升(冷空气占据原有暖空气的位置)(形成“下冷上热”的逆温现象),暖空气上升过程中冷凝成雾。
(2分)影响:多雾,空气湿度增大,降水可能增多(多夜雨);夜晚“保温作用”增强。
(2分)32.(1)西部平原地区双向互补,东部山区地表水终年补给地下水(单向)。
(2分)(2)降水多,降水历时长、强度小;地面坡度小;岩石透水性强,土质疏松;植被覆盖好。
(3分)(3)地下水短缺,甚至枯竭;形成地下水漏斗区(水位下降),导致地面沉降甚至塌陷;海水入侵,污染地下水(水质变坏)。
(3分)33.(1)冬季冬季乌伦古湖湖水水量少。
(2分)(2)海拔较高,对气流的抬升作用更明显,冬季降雪量较大,积雪量大,积雪较厚;冬季较寒冷(或冬季较漫长,积雪时间较长,气温回升时间较迟,融雪较迟),因此最大积雪深度出现时间较迟。
(3分)(3)流域内气候干旱,降雨量较少,径流量的补给水源主要来自融雪。
随着气温回升,5月积雪大量融化,7月融雪补给锐减;7月气温较5月高,蒸发量较大。
(3分)34.(1)甲地降水年内分配差异较大,7、8、9月多,12、1、2月少;原因是7月份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成西南风,该西南风从低纬度海区吹向陆地,给甲地带来丰富的降水;而1月份全球气压带、风带南移,甲地受来自高纬陆地的东北信风影响大,故甲地12、1、2月降水少。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滕州市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1.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是指生态系统能够为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提供的最终产品与服务价值的总和,由物质产品、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构成,2019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GEP高达2045亿元,其各项价值量占比如图所示。
完成下面小题。
1.属于图中“其它”项目的是()A.农林产品B.科普教育C.研学旅游D.净化空气2.该公园GEP高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肥力高B.科研价值高C.森林面积大D.光热条件好2.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归根结底来源于自然生态系统。
下图示意某年我国五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一年内的动态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依图判定,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大小的主要因素为()A.土壤肥力B.地形地势C.水热条件D.灌溉水量2.对于我国西北地区来说,增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的途径宜为()A.拓展林草面积B.建设人工绿洲C.加大冰川融水D.减少荒漠化土地3. 资源诅咒系数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主要是第二产业发展)与地区资源优势偏离程度的指标,指数越大,资源遭受诅咒即资源没有带来相应的财富,没有带动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的程度越高。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广东省资源诅咒系数较低的主要原因是()A.资源利用率高B.资源丰富C.人口过多D.气候湿润2.推测下列省区资源诅咒系数最低的是()A.湖南B.上海C.内蒙古D.青海4. 稀土是镧(La)、铈(Cc)、钪(Sc)等17种元素的总称,是“现代工业的维生素”。
下图为2019年全球稀土资源储量、产最占比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从20世纪70年代占世界总量的74%,到2009年仅占36%,其主要原因是()①世界稀土资源的储量基数提高②世界稀土资源的开采量增多③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④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下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为保障资源领域国家安全,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措施是()①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②针对稀土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大力开采③对稀土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④进一步扩大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 调查发现,我国的稀土、石墨、萤石、重晶石、锑、钒、钼、锗、镓、铯、碲、砷等12种矿产资源,无论是在储量还是在产量上,都具有全球优势地位,其中多种资源被我国列入战略性矿产资源目录。
密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滕州实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度高 二 地 理 试 题命题人:王鑫2022.3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答题纸等规定的地方准确无误的填写清楚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座号。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前5分钟收选择题答题卡,考试结束后答题纸上交,试题卷请妥善保存。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 mm 增至500 mm 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 mm 左右。
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甲地区夏季降水量最接近A.50 mmB.150 mmC.200 mmD.250 mm 2.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①引湖水灌溉 ②海水淡化 ③改进灌溉技术 ④建水库调节径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D.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下图为“2016年我国耕地质量等级结构及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4~5题4.东北地区缺少优等、高等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A.土壤肥力较低B.机械化程度较低C.水热条件不足D.劳动力资源短缺 5.近年来,我国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退耕还林B.非农建设占用C.灾害损毁D.种植结构调整页岩气(蕴藏于页岩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属于清洁、高效、优质的能源。
我国从2002年开始关注页岩气,2020年5月11日,位于重庆市的涪陵页岩气田每天产气量可满足3 400多万户家庭的生活用气需求。
山东省滕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注意事项:1.I卷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Ⅱ卷在答题纸上作答。
答题前,考生在答题纸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第I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自然环境按人类对它们的影响程度及它们所保存的结构形态、能量平衡,可分为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
人类改造原生环境,使之适应于人类的需要,促进了人类经济的发展。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一般说来,与原生环境相比,次生环境对人类提供的服务更多体现在( )A. 供给服务方面B. 支撑服务方面C. 文化服务方面D. 调节服务方面2. 由于人类活动不当,森林遭到破坏,最终影响了生物多样性,首先是自然环境的哪种服务功能出现问题( )A. 供给服务功能B. 调节服务功能C. 文化服务功能D. 支撑服务功能【1~2题答案】【答案】1. A 2. D【解析】【1题详解】次生环境是人类改造原生环境而来的,主要体现在使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更多,从自然环境中获得更多食物、淡水、木材、矿产等各种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人类生存,A选项正确。
支撑服务主要是维持自然环境自身的相对稳定状态,文化服务主要是指人类从自然界获得精神享受、审美体验等非物质收益,调节服务是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题详解】由于人类活动不当,森林遭到破坏,最终影响了生物多样性,会使自然环境无法维持自身的相对稳定状态,属于支撑服务功能出现问题,D选项正确。
而根据上题所述的供给服务功能、调节服务功能、文化服务功能的概念,可知不是首先出现的问题,A、B、C选项错误。
故选D。
【点睛】次生环境(又称第二类环境)指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造成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改变了原生环境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状态。
滕州三中高二地理期中模考单元训练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
为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保障我国粮食及食品供应安全,国家制定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下图为“我国某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图(2008~2015年)”。
据此完成第3~5题。
3.该优势农产品是()
A.小麦B.玉米C.水稻D.大豆
4.M产区发展该农产品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
A.耕地面积小B.光热条件差
C.土壤贫瘠D.降水少,灌溉水源不足
5.N产区发展该农产品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①光热充足,搭配好②人均耕地面积大,耕地集中连片③黑土分布广泛,土壤肥沃④纬度位置高,气温低,自然灾害少,病虫害少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黑龙江省黑河市(50°15′N)是我国现有水稻种植的最北限,也是世界水稻栽培的纬度最高限。
该地区地广人稀,每个劳动力平均有近2.67公顷耕地。
这里曾是种稻禁区,经过多年的努力,禁区不仅可以种稻,还能够持续获得高产、稳产。
据此完成第6~7题。
6.黑河市曾是种稻禁区,其主要的制约条件是()
A.劳动力缺乏B.灌溉水源缺乏
C.热量不足D.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低
7.由“种稻禁区”到“能够持续获得高产、稳产”,促使其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B.优良水稻品种的引入和培育
C.全球气候变暖D.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完善
单位土地面积上投放的劳动力和资金多,产出多,则土地利用的集约度高,为集约利用;反之,土地利用集约度低,为粗放利用。
下图是2000年和2009年吉林省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区域差异图。
读图完成下题。
吉林省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变化特点是()。
A.2000年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自西向东逐渐升高
B.2000年以来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地区差异没有变化
C.2009年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较2000年总体提升
D.长春市土地利用集约水平提高幅度最大
(2011·安徽文综,27~28)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
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
完成3~4题。
1—耕地2—居民地3
3.()。
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4.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A.推广蔗基鱼塘B.推广水稻种植
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2012·安徽淮北调研)读下图,完成第10~11题。
10.我国东北平原与同纬度的德国南部地区相比,小麦种植的有利条件是()A.土壤肥沃B.灌溉水源充足
C.光热条件好D.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
11.与我国东北地区农作物种植的区位因素相比,北德平原小麦种植区分布较少的原因可能是()
A.土壤肥沃,多冻土B.类似三江平原的沼泽多
C.日照时间短,热量不足D.以水稻种植为主
(2012·河北石家庄一模)设城市化水平为U,工业化水平为I,用I/U的比值和0.5相比较,可以判断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滞后/协调/超前)。
读“山东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关
A.城市化一直滞后于工业化,工业化过度地孤军深入
B.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偏差逐渐缩小,到2004年可基本协调
C.城市化一直超前于工业化,带来了一系列城市问题
D.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两者相辅相成
7.资料所体现的城市化发展特点,对山东省的影响有()
A.造成了城市建设步伐的超前B.限制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
C.加快了农村人口的职业转换D.限制了乡镇企业的发展
读“甲、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完成第8~9题。
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甲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
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乙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
8.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
A.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B.依靠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
C.有当地政府的大量投资D.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9.以下对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区属外资驱动型的城市化B.乙地区属于开发区驱动型的城市化C.甲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苏南地区D.乙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内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下图示意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产业链分工体系。
完成1~2题。
1.城市群中,中心城市的优势产业处于产业链中的位置是()
A.①⑤B.②④
C.③④D.①③
2.产业分工处于产业链上③位置的城市,其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 A.产品需求量大B,交通便利
C.劳动力充足D.土地租金低
衰退性产业转移主要是指在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向外转移。
读“广东产业转移效应理论模式图”,完成11~12题。
11.下列产业中,最有可能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衰退性产业转移的是()
A.汽车零配件生产B.节能环保业
C.服装、鞋帽生产D.高端装备制造业
12.衰退性产业转移对广东省东西两翼和山区产生的正效应是()
A.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B.增加就业机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C.促进经济发展,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
D.有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
13.2013年11月29日中国政府网消息,2013年素有“北大仓”美誉的中国最大商品粮基地黑龙江省,粮食产量达1 200.82亿斤,再创历史新高。
结合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26分)
材料一下图为北大荒集团管辖区域略图。
材料二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和粮食流通格局图。
(1)比较甲、乙、丙三个商品粮基地,并填下表。
(4分)
(3)简要说明箭头A、B、C对西部地区的积极意义。
(8分)
(4)为增强“北大荒”品牌的竞争力,北大荒农垦集团在今后生产中应采取哪些合理措施?(4分)
解析第(1)题,主要分析比较影响甲、乙、丙三地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和水资源等状况。
甲地纬度高,热量不足;乙地位于西北内陆,水资源不足;丙地位于江河的中下游,光、热、水资源充足,但洪涝灾害频繁。
第(2)题,自然原因主要有河流众多,地块小,土壤黏重;社会原因主要有人多地少,城市和工业发展占用大量土地,发展经济作物占用大片耕地。
第(3)题,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为保护生态环境,应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减少粮食种植,故需要从东、中部地区运进粮食。
第(4)题,从
加大科技投入,保护农业生态,提高产品附加值,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分析。
答案 (1)
(2)地块小、土壤黏重、河网密。
人口稠密、城市化占用土地、农业结构调整。
(3)为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提供粮食保证,减轻西部地区生态压力;缓解粮食紧张的压力,有利于西部地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挥地区优势。
(4)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加大农产品的深加工力度,提高附加值;利用饲料优势,大力发展养殖业。
12.( 30分)2012年9月26日,2012“相聚长三角”——海外华侨华人专家上海咨询会在上海开幕,100余名专家学者共同为上海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出谋划策。
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长江三角洲地区轮廓简图
(1)目前很多外商选择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投资建厂,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外商投资的原因有哪些?
(2)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你认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维持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对策?
(4)在工业发展中,能源紧张、劳动力成本增加这两大因素逐渐成为制约图示区域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西部大开发,试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措施。
12.答案:(1)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便利,科技力量强,素质较高的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等。
(2)改善区域产业结构,改造传统产业,减少耗能多的工业和资源型工业,大力发展增长潜力大、效益好的新兴工业,发展高科技产业;大力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地区投资环境
等。
(4)实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改变本地区能源消费结构;扩大铁路、水运、管道、输电线路等的运输能力;向西部转移部分劳动密集型和能源消耗量大的工业部门。
(答案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