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画圣吴道子八幅绘画作品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2.15 MB
  • 文档页数:1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朝时期画圣吴道子八幅绘画作品赏析

大唐处于封建社会盛期,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地频繁与活跃,都给文化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运,使绘画艺术形成灿烂辉煌的局面,涌现出一批在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画家。

唐代绘画体裁仍以人物画为主,宫廷衙署及寺观壁画占相当比重,褒扬功勋的功臣画像仍在继续,石窟及寺观壁画较南北朝有着更大的发展,其规模之宏伟、技艺之卓绝在历史上都是空前的。佛寺壁画中流行大型的经变题材,达到了空前的水平,穿插描绘有大量的生活场景,塑造的佛教形象中人性化的成分明显增强,甚至出现以宫娃为模特塑造菩萨形象的现象,附于佛寺壁画中的供养人占了更大壁面,这一切都展示出佛教绘画适应社会好尚而趋于世俗化的倾向。这里介绍吴道子绘画作品。

吴道子(约公元680~759年),唐代著名画家,画史尊称画圣,又名道玄。汉族,阳翟(今河南禹州)人。约生于公元680(永隆元年),卒于公元758(乾元元年)前后。少孤贫,年轻时即有画名。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吴道子是中国画史上的著名大师,堪称唐代画家第一人,唐玄宗赐名道玄。吴道子擅长多种绘

画,无论是宗教、人物、山水,甚至是花鸟鱼虫都独树一帜,别具匠心。历史上对于吴道子的记载很少,但是民间流传的关于吴道子的故事却很多。

唐代初期吴道子《天王送子图》赏析

《送子天王图》(又名《天王送子图》)由唐人吴道子所做,为纸本手卷,纵35.5厘米,横338.1厘米,传为宋人摹本。图又名《释迦降生图》,乃吴道子根据佛典《瑞应本起经》绘画。《天王送子图》现藏日本国大阪市立美术馆

全图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段描绘一位王者气度的天神端坐中间,两旁是手执筋板的文臣、捧着砚台的仙女,以及仗剑围蛇的武将力士面对一条由二神降伏的巨龙。第二段画的是一个踞坐在石头之上的四臂披发尊神,身后烈焰腾腾。神像形貌诡异,颇具气势,左右两边是手捧瓶炉法器的天女神人。第三段即《释迎牟尼降生图》,内容是印度净饭王的儿

子出生的故事。从画面上,可以看到释迎牟尼降生时,他的父亲抱着他到寺庙朝谒见自在天神的情景。

此图写异域故事,而画中的人、鬼神、兽等却完全加以中国化、道教化,当是佛教与中国本土变化至唐日趋融合之势所致。此图意象繁富,以释迦降生为中心,天地诸界情状历历在目,技艺高超,想象奇特,令人神驰目眩。该摹本着色较淡,近乎白描。

唐代初期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赏析

历千年之久而依然光彩照人、价值连城的唐代名画《八十七神仙卷》,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白描人物长卷,为一代画圣吴道子的冠世巨作,也是吴道子现世仅存的一部白描绢本。因场面之宏大,人物比例结构之精确,神情之华妙,构图之宏伟壮丽,线条之圆润劲健,而被历代画家艺术家奉为圭臬【niè】

唐朝初期吴道子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赏析

朝元仙仗图画面高4.26米,全长94.68米,全部面积计403.3平方米,像一条彩带环绕整个大殿,而全殿只是这一幅画,绘于元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作者是武宗元,另有说是洛阳马君祥父子等人。

图中描绘的是道教传说中的东华天帝群和南极天帝群与众仙官、侍从、仪杖、乐队等八十七个神仙同去朝谒元始天尊的情形。在人物塑造上,帝君庄严、神将威武、而金童玉女的脸庞则天真无邪。有的慈祥娇丽,有的恬淡自然,各极其态,富有神韵。

作者运用长垂流畅的线条,描写稠密而重叠的衣褶,人物安排参差有致,繁而不乱,神采飞动,深得唐代吴道子的遗韵。中心是八个主神,帝后装束,四周围绕着290多个值日神,分四层排列。人物神情各异,构图整齐而不呆板,组织繁复而不杂乱。画面强调照应,又适当注意变化,使人物动态一致、倾向一致,服饰大致相似的人群,通过微小的转侧和顾盼,得到相互之间的呼应。

画中线条严谨、简练、流畅,有的线长达几米。面部表

情能用各种不同的线来表现,眉眼特别有神,皱眉肌的变化,以及眼与其他各部的关系处理得准确巧妙,从而使同样严肃的面孔上显示出各种不同的个性。整个画面色彩单纯明朗,以石青石绿为主,衣冠宝盖大量运用沥粉贴金,总体色调既灿烂又沉厚。

总之,这幅图气魄宏伟、人物生动,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白描技法的高度水平。

唐朝初期吴道子《地狱变相图》赏析

《地狱变相图》就是介绍人堕地狱受种种罪报之真相,同时也说明地狱果报全是自作自受,不是阎罗天子所定的罪。故我们深深期望浏览本图之后,能唤醒大家明白得人身之可贵,起心动念造作罪业堕地狱之可怕。故经云:真诚发露忏悔,即可远离罪报,愿我们一起共勉之。巨幅卷轴《地狱变相图》,是四十多年前画家江逸子答应恩师李炳南要绘制的,源于唐代画圣吴道子首创的《地狱变相图》,能给当时的长

安带来极大的教化作用,可惜毁于战火而失传,江逸子完成后又编写《因果图鉴》画册,流通达五万本。江逸子的《地狱变相图》,完成于二○○三年,过去曾数次展出,但因画幅太长,受限于场地,均为分批展出,幸好中正纪念堂展览厅非常宽敞,才得以首度以完整面貌呈现,让人们去寻找、体味吴道子原作的遗风。

唐代初期吴道子《先师孔子行教像拓片》赏析

在国家图书馆收藏有一帧《孔子像》的拓片,相传为吴道子所绘。原石在四川南溪,刻于清康熙六十年( 1721 年) 11 月1日。

此帧《孔子像》裱轴装,拓片长194 厘米,宽62.1 厘米,画像以白描线条勒刻上石,线条明快,碑精拓细。在拓片的左下方题有“吴道子笔”字样,在碑的上端题有“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16 字,这取自于明代陈凤吾的《孔子赞》,原文为“道冠古今,德配天地,删述交经,垂宪万世,统承义皇,源启沫泗,报功报德,百王崇祀”。由此可见,此碑刻应不早于明代。

此幅画像栩栩如生地描绘出了孔子的形象,他身躯稍微前倾,表现出了孔子的温良恭俭让的德行,两手想握,手背向外,腰带佩剑,表明一代圣人文武皆娴。

唐代初期吴道子《维摩诘图》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