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画活动及作品赏析
- 格式:ppt
- 大小:1.75 MB
- 文档页数:29
幼儿园童心画廊:儿童艺术作品展示与解读1. 童心无限的艺术创作幼儿园是孩子们艺术创作的乐园,他们用他们天真无邪的眼睛,表达着他们对世界的独特看法。
在这里,他们能够尽情地展现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想法,而这些作品往往令人感动、纯真而又充满活力。
2. 赏析儿童艺术作品的独特视角当我们走进幼儿园的画廊,我们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世界。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用五彩斑斓的颜色,勾勒出他们眼中的美丽风景;可以看到他们对动物、植物的独特理解;更可以感受到他们对生活、对家庭、对友谊的热爱和渴望。
3. 解读儿童艺术作品的奥妙在孩子们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与成人不同的视角和表达方式。
他们以简洁明了的线条勾勒出一个个有趣的形象,以生动鲜明的色彩构筑起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在这些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孩子们纯真、热爱、积极的心态,更能看到他们对美的追求和探索。
4. 儿童艺术作品与教育儿童艺术作品不仅是孩子们的天真创作,更是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我的表达。
通过观赏和欣赏儿童艺术作品,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孩子们内心世界,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也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5. 个人观点作为幼儿园的艺术教育者,我深深地被孩子们的作品所感动。
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不仅能感受到他们的快乐、热爱和纯真,更能感受到他们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表达。
我相信,通过艺术作品的展示和解读,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孩子们,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鼓励,也能够激发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总结幼儿园童心画廊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地方。
在这里,孩子们用他们纯真的眼神和灵巧的手指,创作出一个个生动而又美丽的作品。
走进这个画廊,我们仿佛回到了童年,感受到了那份真挚和纯真。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童心的画廊,感受孩子们的纯真和活力,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字数达到3000字】6. 孩子们的作品展示与表达每幅作品都是孩子们独特的表达,他们用画笔和颜料勾勒出内心世界的美好与快乐。
童心童画之——他们的画【背景】小班《彩色世界真奇妙》主题中美术活动:彩色噗噗车幼儿基础与教材分析:小汽车是孩子比较喜欢的玩具之一,生活中也会经常接触到各式各样的车,有一些孩子也对汽车仔细观察过,了解汽车的窗户、轮子、车灯是样子的,在区域活动里,部分孩子也有自由绘画的经历,乘坐公交车的孩子也还会注意到公交车是几路的车,但是孩子在绘画的时候在搭配颜色的这一方面,还有待提高。
借助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孩子的的兴趣,设计了一节美术绘画课。
以往的美术绘画活动多以涂鸦着色、添画为主为主,对颜色、形状和布局没有感性的认识,只是照着教师的范画来涂色、布局,根本没有自己的想象和个性,更不利于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生活中的小轿车、公交车以及各种各样的汽车都为绘画活动提供了的好条件。
活动目标:1.观察汽车,能用简单的几何形状说出它们的主要特征,用绘画的方式表现汽车;2.愿意大胆地表现自己观察到一事物。
活动过程:一、设计情境,引起幼儿兴趣主要提问:听,这是什么声音?猜猜看,会是什么车?二、观察汽车构造,学习绘画主要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哦,是什么形状?我们用这些形状来试着画一画三、幼儿绘画主要提问: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圆圈、横线、竖线)四、赏析与评价主要提问:如果你喜欢这幅画,可以给它一些掌声,然后和你的好伙伴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观察对象之——黄煜萱】作品:《彩色噗噗车》整个绘画过程中,黄煜萱一共画了三幅画,第一幅画画完后,黄煜萱来到我面前,问我:冯老师,还有纸么?我还想画一张,于是我给了她一张白纸,她拿过去,很快画好了第二张。
接着又来到我这里吗,问:老师我还想画一张,于是我又给了她第三张纸,很快到了下午放学的时间,随着老师的提醒,黄煜萱把第三幅画交给了我,并且得意地对我说:“老师,你看,我还会写自己的名字”。
1.作品名称:花狮子,类别:农民画,作者:张芝兰。
作品赏析:这是一幅陕北安塞农民画,农民画既是一种传统的绘画艺术,又是一种逐渐成熟的新兴画种。
这副图画着五颜六色的狮妈妈带着两只稚嫩可爱的小花狮子,脸上充满了幸福的爱意。
2.作品名称:蓝天,,类别:油画。
作者:康定斯基(俄国)作品赏析:康定斯基的抽象画基本属于热抽象,这幅画我觉得偏意象艺术当然也有抽象的成分,首先给人的感受是充满了童趣、童真,给人一种自由自在的感觉。
3.作品名称:春如画,作者:吴冠中。
作品赏析:这副作品中,用流畅、活泼的线条描绘生机勃勃的春天,表达作者对春天的美好感受。
4.作品名称:自画像,类别:油画,作者:徐悲鸿,作品赏析:这是一幅油画作品,虽然是人物头像,但动态明显,侧坐的身体、扭动的头部、回转的眼神,目光凝视前方,表现了年轻画家的淡定和自信。
5.作品名称:艰苦岁月,类别:雕像,作者:潘鹤,作品赏析:这件作品在小学语文课本里就出现过:残破的军帽,褴褛的军衣,裸露的脚丫,如钢棍的手指上一支古色的长笛,干裂的嘴唇轻贴笛孔,老战士快活地吹奏着悠扬的乐曲。
个满脸稚气的十ー二岁的小战士蜷缩在他的身旁,一手抱着长枪,一手托着下颌,聆听着那美妙的笛声,憧憬美好的未来。
6.坐在柳条椅上的朵拉·马尔(铅笔淡彩)毕加索(西班牙)作品中毕加索用直线、曲线和交又线等丰富的线条画出了朵拉,并在衣服、头发等地方施以比较单纯的淡彩,人物周围是大面积的单纯的线条,使人物比较突出。
座椅上运用了有秩序的交叉线,表现了座椅上的纹路。
背景上布满了指向四面八方的线条,在平面上表现出纵深感,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7.枣园来了秧歌队(年画),这幅作品巧妙地利用秧歌队形成的圆形,将毛主席和拜年的农民围绕在中间,洁净的画面自然地突显了毛主席的身姿。
四周五颜六色的服装、花灯、锣鼓更加营造出节日的欢快气氛。
8.百世多吉(中国画)齐白石。
作品中表现了九个柿子,红喻老、,绿喻新,九则表示多的意思,意为与“百世”。
幼儿美术鉴赏活动指导《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大班) 《摘星星》(中班)漫画,是绘画中的一个分支。
与其他绘画作品不同,漫画常用变形、夸张、象征和拟人等多种手法来组织画面,直接或隐晦地表达作者对社会事件的理解与态度,并且多是讽刺或幽默的表达。
“漫画以笑语叱咤人间”,这是对漫画特征的集中概括。
我们今天可见的很多漫画都在批评和嘲讽社会中的负面事件,但也有漫画家在用自己浪漫的笔法赞扬和歌颂世间美好的一面。
例如,本篇选用的丰子恺先生的儿童漫画,就是在歌颂儿童的善良与活泼。
插画,原指插入在报刊和图书中的画作,西文称为Illustration ,意指照亮之意。
插画的字面意思本身已说明,其作用在于使文字意念变得更明确清晰。
中国最早的插画是一些佛教经书中用来解经文的“变相”图。
后来,随着刻书行业的发展,插画的形式变得多样,有卷首附图、文中插图、上图下文、下图上文、内封面、扉页画和牌记等。
今天,插画已成为一门专门的艺术,能够脱离报刊和图书附载体独立进行传播。
插画不再只是丰富文字内容的注脚,其本身也成为了独立的阅读对象,以及具有丰富内涵的审美对象。
例如,这里选用的几米的插画就是广受儿童欢迎的阅读与欣赏对象。
《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大班)图3-1所示为丰子恺创作的《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
一、活动设计思路选择丰子恺的这一作品来鉴赏,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其一,丰子恺的这幅作品作为儿童漫画描绘了日常生活情景,营造了轻松、愉快、闲适的气氛,能够使幼儿产生兴趣。
其二,丰子恺的儿童漫画大多是采用这种简单的勾勒技法来完成,作品看起来简单明了、生动活泼,具有很好的审美价值。
图3-1活动基于幼儿经验设计,采用观赏、讨论、自由创作等方法,同时利用背景故事融入情境体验,增强幼儿对作品的理解以及整体意境氛围的把握。
教师应激发幼儿的兴趣,并且鼓励幼儿关注日常生活,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创作素材。
该活动适用于大班教学,时间为1课时。
二、活动目标(1)幼儿学会欣赏本作品,体会漫画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愉快、闲适意境,并能够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所理解的意境。
如何欣赏幼儿绘画作品根据儿童绘画心理和造型特点,1——3岁为涂鸦期:从无目的涂画到有目的涂画,没有具体形象。
3——5岁为象征期:这个时期的美术作品大多是靠记忆模仿,创造象征符号,画面表现特点为说明性图解。
5——8岁为图式期:可根据观察物象特征,实行意象表现。
幼儿的绘画表现力和智力发展都是同步向前的,即使幼儿的绘画表现力在各个年龄阶段也是按一定的顺序发展的,但是智力的主导作用更为突出。
对于一些智力发展和表现力发展不平衡的幼儿,美术教育能够促动均衡发展。
所以,对于幼儿美术作品的赏析要建立在掌握幼儿各年龄阶段的美术特点及表现规律的基础上。
二、准确对待幼儿美术造型中的“像”与“不像”美术作品是视觉艺术,造型是视觉艺术的语言。
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幼儿家长在观赏一幅绘画作品时,总是以“像”来评说作品:“这幅画真好,画得多像啊!”这种观点和理解,当前还是广泛存有,一定要跳出这样的评价圈。
理应如何面对幼儿美术作品中“不像”、“不准”的问题呢?在幼儿美术作品中的“像”应该是广义的,是一类事物形象的泛指,而不是针对哪一件具体事物的“像”与“不像”,凡能把一类事物的基本形象特征表现出来,就能够说“像”,这个“像”应该是“基本像”。
所谓“基本像”,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指画面中每个形象应是一类事物形状的基本特征的反映。
比方让幼儿画苹果,所画出的形象一看就是苹果,而不是梨、茄子等,不管它像哪个筐子里的苹果,也不管是哪个品种的,总之是苹果,这就能够说达到了基本像;二是通过物象,能够看出画的是什么和要传达的意义,虽然画面的形象可能与现实事物不相符合,但却能使我们发生与现实相吻合的联想,这就是大家常说的儿童绘画在其“意”而不在“形”。
这个“基本像”主要是针对3岁到6、7岁幼儿的美术作品中造型特点的一种认可。
在评析幼儿绘画作品时,只要作品中的形象达到了“基本像”的水平,其造型就是成功的,就应得到理解与认可。
除此之外,理应更多地分析作品中所表现的事物是否丰富,是否是儿童的体验思考与创造想象,作品中是否反映出良好的个性,是否认真、大胆和自信等特点。
龙源期刊网
意大利儿童美术作品赏析
作者:胡怡闻
来源:《早期教育(美术版)》2009年第09期
《占卜者的报酬》是一位历来以“神秘”而为人称道的乔治·德·契里柯的作品。
神秘在什么地方呢?空旷古典的意大利广场远处竟是莫名其妙的冒烟火车。
拱门中间,两株棕榈树站立在地平线上,近处是一座优美的希腊雕像,天空昼夜不明确。
午后阳光投下了深深的斜影,让人恍惚之间产生深夜月光的幻觉,非常神秘。
当然,神秘不止于这个梦境般的带着19世纪特征的火车、古典建筑和雕像的结合。
画面的物体概括得十分单纯,几何图形特征十分突出。
乔治·德·契里柯(1888~1978年)出生于希腊,父母都是意大利人。
契里柯主要在慕尼黑受到最初的美术教育。
对德国世纪末画家斐克林、克林格尔等人的作品深为喜爱。
同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和他对绘画艺术中表现直觉、幻觉和潜意识意象的研究,对于人类感情现象的研究,在德国画家中的影响是十分广泛的。
契里柯对于在慕尼黑出现的表现主义绘画虽然持容忍态度。
自己并不追随这种作风。
影响他走上形而上绘画的决定因素,乃是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
外国儿童画赏析画里行间众生相,大千世界你我他。
在《少儿画苑》孩子们的画笔下,世界上的人形形色色,风格迥异,他们有的是魔术师,有的是老师,有的是演奏家,有的是一位平凡的母亲.....《魔术师》Wassir Poman 15岁秘鲁来源:《少儿画苑》国际少儿书画大赛点评:神奇而多变的魔术师给儿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白白的脸上毫无表情,两只眼睛刻画得仔细而深邃,给人一种深不可测的感觉,暗红色的衣帽若隐若现,黑色的背景深远而神秘,小作者很好的把握了人物的身份特征,充分利用色彩的明度对比,使画面神秘中透着响亮。
《祖母》Buatong Kamina 12 岁泰国来源:《少儿画苑》国际少儿书画大赛点评:这是一幅让人惊叹的儿童画作品,我们不仅惊叹于作者的绘画水平,更惊叹于他观察生活的一丝不苟。
看,祖母的表情刻画的多么仔细!她那慈祥的面容、熟练的做饭动作,动态的身体都跃然纸上;周围的事物错落有序,多而不乱。
地上的扇子、柱子上的篮子、远处的小孙子、做饭的家什更是衬托出了一个农家生活的简朴平静;远处的农耕,天空的五彩缤纷也更好地突出了画面的主题。
《我的老师》Robert Gattinger 8岁南非来源:《少儿画苑》国际少儿书画大赛点评:如果是写生出来的,说明小作者有独立的想法,因为他没有苛求形似,只画出了大体的形态,除了上衣刻画比较细致之外,头部和手臂处理的都比较自由,但老师端庄的神情已经出来了,是一副很不错的儿童画作品。
《弹琴的人》Npa 10岁俄罗斯来源:《少儿画苑》国际少儿书画大赛点评:从作品主题人物造型、整体色彩的调配、干湿程度的把握以及下笔的轻重等方面综合评定,都体现了小作者厚实的绘画功底与良好的艺术美感。
《哭泣的母亲》K.Jakimaricite 9岁拉脱维亚来源:《少儿画苑》国际少儿书画大赛点评:妈妈因何而哭泣?听到了让人伤心的消息,还是怀念远方的亲人。
她一手拿着电话,一手抹着眼泪。
小作者通过对生活的仔细观察,用并不熟练的笔法描绘了一个多愁善感的妈妈。
幼儿园儿童绘画教案《彩虹桥》赏析与实践一、前言在幼儿园的教学中,绘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
通过绘画,孩子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而《彩虹桥》这一绘画主题,不仅可以激发孩子们的艺术兴趣,还可以引导他们认识和了解彩虹的相关知识。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幼儿园儿童绘画教案《彩虹桥》进行全面评估,并结合实践经验进行共享。
二、教案内容与赏析1. 主题介绍《彩虹桥》是一种充满想象力和童趣的绘画主题。
彩虹是一种自然现象,它由阳光照射在雨露中形成。
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彩虹的形成过程,激发孩子对彩虹的好奇心,引导他们通过绘画来表达对彩虹的向往和美好祝愿。
2. 内容设计教案的内容设计应该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引导幼儿了解彩虹的形成原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教案还应包括对彩虹的绘画实践,让孩子们通过画笔表达对彩虹的理解和想象。
3.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该包括引导幼儿了解彩虹的形成原理,激发他们的绘画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还应该包括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他们在绘画活动中学会相互合作和共享。
4. 实践效果通过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彩虹桥》这一绘画主题能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指导,孩子们在绘画过程中也能够体会到合作的乐趣,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
三、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幼儿园儿童绘画教案《彩虹桥》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教学活动。
通过这一主题,孩子们不仅可以了解彩虹的形成原理,还能够通过绘画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引导和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绘画,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四、总结与回顾通过本文的深度评估和共享,我对幼儿园儿童绘画教案《彩虹桥》有了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教案不仅可以激发孩子们的艺术兴趣,还可以引导他们了解和表达对彩虹的想象和祝愿。
幼儿园美术展览:儿童创意作品、艺术赏析与家长互动计划幼儿园美术展览:儿童创意作品、艺术赏析与家长互动计划在幼儿园教育中,美术教育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而幼儿园美术展览,则是一个展现幼儿美术作品、激发孩子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增进家校联系的重要场合。
本文将围绕幼儿园美术展览展开探讨,从儿童创意作品、艺术赏析以及家长互动计划三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和讨论。
一、儿童创意作品幼儿园美术展览中,展现出的儿童创意作品常常让人眼前一亮。
孩子们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创作出各种形式生动有趣的作品,比如色彩斑斓的画作、手工制作的手工艺品、立体的造型作品等等。
这些作品既是孩子们对生活的感悟和表达,也是他们对美的理解和表现。
在欣赏这些作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孩子们的纯真和天真,从中汲取到丰富的教育启示。
二、艺术赏析对于家长和老师们来说,幼儿园美术展览也是一个良好的艺术赏析机会。
通过欣赏孩子们的作品,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儿童天真无邪的创造力,还能从中领略到纯净的艺术美感。
在赏析孩子的作品时,家长和老师们也可以尝试给予孩子们鼓励和肯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作品的价值和美好。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老师也会收获到很多快乐和感动。
三、家长互动计划除了孩子们的作品和艺术赏析外,家长互动计划也是幼儿园美术展览的一大看点。
在这个展览中,家长们可以与孩子们一起参与各种亲子互动活动,比如一起动手做手工、一起参观作品并进行讨论、还可以参加一些专门的亲子互动课程。
这些亲子互动计划让家长更加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也增进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亲子互动。
结语幼儿园美术展览不仅是一次展示孩子们创意作品的机会,更是一次促进儿童艺术发展和家校互动的评台。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能够得到肯定和鼓励,充分展示自我,艺术赏析也能增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良好关系。
幼儿园美术展览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家庭教育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想共享一点个人观点。
我认为幼儿园美术展览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也能让家长更多地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幼儿园艺术天地:儿童创意绘画教学案例分析在幼儿园的艺术教学中,绘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通过绘画,幼儿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会运用各种创意绘画教学方法来引导幼儿进行绘画创作。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分析幼儿园创意绘画教学的实施方法和效果。
案例一:拼贴绘画在一次绘画活动中,老师给每个幼儿一张白纸和一些剪刀、胶水和彩纸碎片,要求他们用这些材料自由发挥,创作一幅属于自己的作品。
这种拼贴绘画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创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这种方式也可以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培养手眼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
观点和理解:拼贴绘画是一种很好的创意绘画教学方法,它可以帮助幼儿在绘画创作中更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案例二:观察绘画在这个案例中,老师带领幼儿去校园或者周边的环境中观察一些景物或者物品,然后要求他们回到教室进行绘画创作。
这种观察绘画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幼儿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绘画技巧,同时激发他们对于自然环境和生活物品的兴趣和热爱。
这也可以激发幼儿对于绘画创作的热情,让他们在绘画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观点和理解:观察绘画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帮助幼儿提高观察力和绘画技巧,促进他们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关注。
案例三:主题绘画在主题绘画教学中,老师给幼儿提供一个特定的主题,比如家庭、友谊、动物等,然后要求他们根据这个主题进行创作。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幼儿在创作中更有针对性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同时也可以启发他们对于特定主题的思考和理解。
这样的绘画教学可以让幼儿在创作中更深入地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情感,同时也提高他们对于特定主题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观点和理解:主题绘画教学是一种很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帮助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更深入地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同时也促进他们对于特定主题的理解和关注。
赏析中班幼儿绘画作品《蜗牛赛跑》该幼儿开始会一个或两个图形组合与线条组合,分辨它们的大小和它们之间上下左右的位置,表现的图像处于水平或垂直的状态。
会有意识的调换颜色,并已开始注意与客观事物的固有色相对应。
该幼儿比较偏爱蓝色,有目的的运用各种明度与彩度的对比,使作品色彩鲜明,使用了蓝色和红色的搭配,在蜗牛的颜色上很丰富,能够把握颜色的过渡和深浅的搭配。
该幼儿喜欢丰满的画面,能大胆的用各种大小不同的图像把画面布满,一前一后,一大一小的蜗牛使画面丰富起来了,线条也很流畅,在最大的那只蜗牛身上还使用间隔的装饰方法来装饰蜗牛的壳,这个是有点难度的,但这个幼儿使用的很好,很有规律,展现了一只不一样的蜗牛。
该幼儿能够开始围绕一个主题思考,能摆脱地平线的约束,用图像之间的上下左右的位置表示物体的各种空间关系,并能在连接部位出现不封闭的图形。
画出了蜗牛身背美丽的小屋,争先恐后向前爬行的模样。
对于四-五岁幼儿来说,我们在指导幼儿绘画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扩大选择图形的范围,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图形组合的方法,表现蜗牛的基本部分与主要特征,会分辨上下、左右位置表现水平和垂直的图像。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引导儿童多注意观察、积累生活经验。
让儿童比较物体在不同空间中的关系,绘画时表现出他们的某些细节,使画面更生动。
2、在选择与物体相似的颜色中,逐步提高幼儿对颜色深浅与彩度变化的辨别能力,有目的的进行选色和配色,并注意在轮廓线内把颜色涂满、涂浓、涂均匀。
3、通过选择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近的内容让幼儿选择绘画主题。
这样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经验就更加的丰富,画起来的画面就更加的自然协调。
根据主题进行构图,以物体画为主,能围绕主题安排画面。
4、颜色的掌握。
对于幼儿来说很喜欢丰富多彩的颜色,在这一点要充分的展示,丰富的颜色会让画面更加的饱满、生动。
这个幼儿就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丰富的颜色,在跑道的处理上,用了浅色系,在外面一圈用深色系加深,这样更加突出了跑道的层次感。
绘画是幼儿喜爱的一种艺术活动,其源于图画是由色彩的线条和色块组成,孩子们热衷于用五颜六色的彩笔涂涂画画来渲泄内心的情愫和对美的表现,然而线描画的清秀、隽美和含蓄夸张被大多数幼儿教师所匆视;线描画又是一种利用最少的作画工具就能随时随地进行的绘画活动,因此,在幼儿园中、大班开展线描画活动既新奇又有趣。
一、欣赏与发现提供不同风格和内容的线描画作品,让幼儿发现并欣赏线描画与其它画的异同点:仅仅是一种黑色或其它深的颜色(单色)也是可以作画的;仅仅是细细的线条也是可以组合成色块的。
黑白两色虽为最补实的颜色,却一样能表现天地万物的形状以及自我的心境和情怀。
与此同时欣赏教师现场表演线描画,可以直接激发幼儿对线描画的兴趣,幼儿会觉得这是那么的容易,又那么的美妙!从欣赏和发现让幼儿领受线描画的艺术魅力。
二、尝试与表现为每个幼儿准备一支黑色水笔或中性笔就能让他们如愿以偿,学习用水笔画出由线条组成的花花草草,通过欣赏、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作品后,再学习用装饰图案组合成更为复杂和更为丰富的画面。
提供幼儿喜爱又熟悉的形象,如:太阳、月亮、星星、蝴蝶、小鸟、花朵、树叶、山丘、房屋等等进行变形组合,与幼儿一起参与景物的内容夸张,感受作品的特有的图案装饰画的新奇,满足儿童的心理和表现欲。
幼儿可独自作画,还可两两合作或几人一组,如《百花园》《猴年吉祥——百猴图》等都是较为合适的题选,让幼儿在新奇、愉悦中尝试了线描画。
三、互动与展示师生互动、家园互动这一时尚的创举给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当一幅幅清新、雅气可人的作品捧在手中时,感动的是我们教师,激动的是孩子的家长,最为得意的是那一群孩子们,何不让这种心动保留并永恒呢?让孩子把作品带回家,由父母领着到画框店里定制一个自己喜欢的画框,再带到班上,由教师把画挂到墙上。
当各式各样的大小画框挂在墙上时,孩子严然成了大画家,班级便是“美术大厅”。
幼儿、家长和老师可以一起学习、欣赏并相互鼓励着,尝试每一种新的活动都是一种激励。
儿童画赏析
儿童画是指由儿童创作的绘画作品。
儿童画具有纯真可爱、色彩鲜艳、构图简单的特点,展现了儿童的天真、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欣赏儿童画,可以看到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和价值观。
他们可能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植物、家人、朋友等,也可能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世界。
这些画面通常充满着快乐、幸福、美好的气息,让人感受到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儿童画的欣赏和鼓励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画画,孩子们可以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增强观察力、发展想象力和表现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总之,欣赏儿童画是一种愉悦的体验,也是一种对孩子们的认可和鼓励。
希望能够更多地关注和支持孩子们的艺术创作,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 1 -。
【小班美术教案】小班美术《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作品赏析活动背景:兴趣是艺术活动的重要驱动力。
作为绘画教学的初始目标,兴趣的培养非常重要,因为它会影响儿童绘画技能的提高速度。
对于刚接触绘画的孩子来说,他们对一切都不熟悉。
他们辨别方向的能力很弱,手和眼睛不协调,小肌肉的发育不完善使得拿笔很困难,控制笔也更困难。
如果要求他们立即绘制任何图像,只会增加儿童的紧张感,并严重可能导致他们对绘画产生厌恶和恐惧。
因此,为了激发孩子们对绘画的兴趣,我小班初期开展“快乐上幼儿园”活动,通过这种贴画创作方法,提高孩子们动手操作的兴趣,进一步巩固孩子们对红、黄、蓝三色的理解和粘贴技能。
作品欣赏:工作1作品二工作三作品四工作五作品六作品分析:通过前一次的粘贴活动“大嘴巴吃糖糖”,我感到小班年龄段的幼儿对动手进行粘贴作画的兴趣还是比较大的。
比较这两次幼儿的粘贴作品,我感觉我班幼儿的粘贴技能有了非常大的进步。
在前一次粘贴活动中,不少幼儿会把胶水涂在粘贴物的正面,而本次作品中基本没有幼儿把胶水涂在粘贴物正面的现象出现,而且幼儿在涂抹胶水时也比上次有耐心,涂抹的十分均匀,知道不能只涂抹一个点,而是纸人的每个地方,比如头、身体,还有手和脚都要涂上胶水,这样纸人才能牢牢的贴在纸上,不会出现纸一拿起来,上面的纸人一个个都掉下来的现象了。
让我们看看这些孩子的作品。
首先,在色彩方面,我们可以从前面四个孩子的作品中看到幼儿他们有很强的颜色感和很强的变色能力。
在他们的作品中,红色、黄色和蓝色的纸人出现在画面上,不同颜色的纸人分布相对平衡。
尤其是在作品1中,孩子更倾向于改变颜色,她画上的纸上人物的颜色是按照蓝、红、黄的规律排列的,虽然其他几件作品呈现了各种颜色,但它们是随意分配的。
乍一看,它们是随意粘贴的,毫无目的。
他们得到什么颜色的纸直接粘贴在图片上。
相比之下,作品5和作品6中儿童的变色能力相对较弱。
特别是,作品6的颜色相对单一,只有红色的纸人出现在图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