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维设计】2020届高中数学 教师用书 第三章 3.4 创新演练 新人教B版必修1

【三维设计】2020届高中数学 教师用书 第三章 3.4 创新演练 新人教B版必修1

【三维设计】2020届高中数学 教师用书 第三章 3.4 创新演练 新人教B版必修1
【三维设计】2020届高中数学 教师用书 第三章 3.4 创新演练 新人教B版必修1

【三维设计】2020届高一数学教师用书课下作业第三章 3.4

创新演练课件必修1

1.某自行车存车处在某一天总共存放车辆4 000辆次,存车费为:电动自行车0.3元/辆,普通自行车0.2元/辆.若该天普通自行车存车x辆次,存车费总收入为y元,则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 )

A.y=0.2x(0≤x≤4 000)

B.y=0.5x(0≤x≤4 000)

C.y=-0.1x+1 200(0≤x≤4 000)

D.y=0.1x+1 200(0≤x≤4 000)

解析:由题意得y=0.3(4 000-x)+0.2x=-0.1x+1 200.

答案:C

2.某种动物繁殖数量y(只)与时间x(年)的关系为y=a log2(x+1),设这种动物第一年有100只,到第7年它们发展到( )

A.300只B.400只

C.500只D.600只

解析:由题意得100=a log2(1+1),∴a=100,∴y=100 log2(x+1).当x=7时,y=100log2(7+1)=300.

答案:A

3.在某种金属材料的耐高温实验中,温度y(℃)随着时间t(min)变

化的情况由计算机记录后显示的图像如图所示.

现给出下列说法:

①前5 min温度增加越来越快;

②前5 min温度增加越来越慢;

③5 min后温度保持匀速增加;

④5 min后温度保持不变.

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④B.②④

C.②③D.①③

解析:前5 min,温度y随x增加而增加,增长速度越来越慢;5 min后,温度y随x 变化的图象是直线,即温度匀速增加.故说法②③正确.

答案:C

4.春天来了,某池塘中的荷花枝繁叶茂,已知每一天荷叶覆盖水面面积是前一天的2

倍,若荷叶20天可以完全长满池塘水面,当荷叶覆盖水面面积一半时,荷叶已生长了

( )

A .10天

B .15天

C .19天

D .2天

解析:荷叶覆盖水面面积y 与生长时间x 的函数关系式为y =2x .当x =20时,长满水面,

所以生长19天时,布满水面一半.

答案:C

5.函数y =x 2与函数y =x ln x 在区间(1,+∞)上增长较快的一个是________.

解析:当x 变大时,x 比ln x 增长要快,

∴x 2要比x ln x 增长快.

答案:y =x 2

6.某个病毒经30 分钟繁殖为原来的2倍,且知病毒的繁殖规律为y =e kt (其中k 为常数,t 表示时间,单位:小时,y 表示病毒个数),则k =________,经过5小时,1个病毒能繁殖为________个.

解析:当t =0.5时,y =2,∴2=e 12k ,

∴k =2ln 2,∴y =e

2t ln 2. 当t =5时,y =e 10ln 2=210=1 024.

答案:2ln 2 1 024

7. 在固定压力差(压力差为常数)下,当气体通过圆形管道时,其流量速率R 与管道半径r 的四次方成正比.

(1)写出函数解析式;

(2)假设气体在半径为3 cm 的管道中,流量速率为400 cm 3/s.求该气体通过半径为r cm 的管道时,其流量速率R 的表达式;

(3)已知(2)中的气体通过的管道半径为5 cm ,计算该气体的流量速率.

解:(1)由题意,得R =kr 4(k 是大于0的常数).

(2)由r =3 cm ,R =400 cm 3/s ,得k ·34=400,∴k =

40081

, ∴速率R 的表达式为R =40081

·r 4. (3)∵R =40081

·r 4, ∴当r =5 cm 时,R =40081

×54≈3 086(cm 3/s). 8.某医药研究所开发一种新药,如果成年人按规定的剂量服用,据检测:服药后每毫升血液中的含药量y (微克)与时间t (小时)之间近似满足如图所示的曲线关系.

(1)写出y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y =f (t ).

(2)据进一步测定:每毫升血液中的含药量不少于0.25微克时,治疗疾病有效.

①求服药一次后治疗疾病有效的时间;

②当t =5时,第二次服药,问t ∈[5,5116

]时,药效是否连续?

解:(1)将t =1,y =4分别代入y =kt ,y =(12

)t -a ,得k =4,a =3. 从而y =f (t )=?????4t , 0≤t ≤1,(12

)t -3,t >1. (2)①当0≤t ≤1时,由4t ≥0.25,得116

≤t ≤1; 当t >1时,由(12

)t -3≥0.25,得1

(小时). ②连续.因为当t =5时,第二次服药,则t ∈[5,5 116

]时,血液中的含药量增加得快,减少得慢,从而每毫升血液中的含药量还是一直不少于0.25微克的,即药效是连续的.

【三维设计】 高中语文 教师用书 模块综合检测(一) 粤教版必修1

【三维设计】3013届高一语文教师用书模块综合检测模块综合检测(一)课下作业粤教版必修1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濡.养/乳.液卤.水鸡/露.宿风餐梦呓./自怨自艾. B.戏谑./虐.待倒.春寒/翻江倒.海犄.角/掎.角之势 C.禅.宗/禅.让和.稀泥/曲高和.寡蹒跚./姗.姗来迟 D.稽.首/稽.查发横.财/横.行霸道戕.灭/呼天抢.地 解析:A项,rú/rǔ,lǔ/lù,yì/yì;B项,xuè/nüè,dào/dǎo,jī/jǐ;C项,chán/shàn,huò/hè,shān/shān;D项,qǐ/jī,hèng/héng,qiāng/qiāng。 答案:B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国学著作汗牛充栋,虽然是很多古人杰出智慧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成分,正是这种良莠不齐的状况,使得国学阅读尤其要注重甄别,择善而读。国学经典不同于网络上速生速朽的文化产品,它是一种智慧的发酵与岁月的沉淀,蕴涵着丰富的知识与深刻的哲理,惟有细嚼慢咽,才能慢慢领悟。一遍不行,便再来一遍,久而久之,才能逐渐进入“温故而知新”的境界,每次重读,都有新得,如此读书,才会受益无穷。 A.汗牛充栋B.良莠不齐 C.甄别D.细嚼慢咽 解析:A项,汗牛充栋:形容藏书非常多。B项,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该词的使用对象是人,不可用于水平、成绩、状况等。C项,甄别:审查辨别(优劣、真伪)。D项,细嚼慢咽:慢慢地吃东西,引申为慢慢去体味。 答案:B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日前,省物价部门表示,将加强成品油市场的监测,强化价格的监督检查,对突破国家规定的价格和变相涨价,要严肃查处,切实维护成品油市场的稳定。 B.近几年原本一枝独秀的央视春晚口碑日趋下滑,有的观众边看边骂、边骂还边看的现象屡见不鲜,但是,依然不错的收视率与可观的经济、品牌效益,令春晚成为诱人的蛋糕。 C.为稳定旅游消费市场,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对外发布消费警示,曝光了部分以所谓“低价”等陷阱宰客的不良商家。 D.像《中国达人秀》这类“零门槛”的选秀节目,让拥有才华和梦想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展示天赋和潜能,也让我们懂得平凡人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是否相信梦想,相信奇迹。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三章-函数的应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三章函数的应用知识点总结(详细)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y=f(x),使f(x)=0 的实数x叫做函数的零点。(实质上是函数y=f(x)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2、函数零点的意义:方程f(x)=0 有实数根?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函数y=f(x)有零点 3、零点定理: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并且有f(a)f(b)<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至少有一个零点c,使得f( c)=0,此时c也是方程f(x)=0 的根。 4、函数零点的求法:求函数y=f(x)的零点: (1)(代数法)求方程f(x)=0 的实数根; (2)(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y=f(x)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5、二次函数的零点:二次函数f(x)=ax2+bx+c(a≠0). 1)△>0,方程f(x)=0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 2)△=0,方程f(x)=0有两相等实根(二重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 3)△<0,方程f(x)=0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 二、二分法 1、概念:对于在区间[a,b]上连续不断且f(a)f(b)<0的函数y=f(x),通过不断地把函数f(x)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 2、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步骤: ⑴确定区间[a,b],验证f(a)f(b)<0,给定精确度ε; ⑵求区间(a,b)的中点c;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直线系与对称问题(全)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直线系与对称问题(全)

课题:直线系与对称问题 教学目标:1.掌握过两直线交点的直线系方程;2.会求 一个点关于一条直线的对称点的坐标的求法;3.会求一条直线关于一个点、一条直线的对称直线的求法. 教学重点:对称问题的基本解法 (一) 主要知识及方法: 1.点(),P a b 关于x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a b -; 关于y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a b -;关于y x =的对称点的坐标为(),b a ;关于y x =-的对称点的坐标为(),b a --. 2.点(),P a b 关于直线0ax by c ++=的对称点的坐标的求法: ()1设所求的对称点'P 的坐标为()00,x y ,则'PP 的中点00,22a x b y ++?? ??? 一定在直线0ax by c ++=上. ()2直线'PP 与直线0ax by c ++=的斜率互为负倒数,即00 1y b a x a b -???-=- ?-?? 结论:点()00,P x y 关于直线l :0Ax By C ++=对称点为()002,2x AD y BD --, 其中0022 Ax By C D A B ++= +;曲线C :(,)0f x y =关于直线l :0Ax By C ++=的对称曲线方程为()2,20f x AD y BD --=特别地,当22A B =,即l 的斜率为1±时,点()00,P x y 关于直线 l :0Ax By C ++=对称点为00,By C Ax C A B ++?? -- ??? ,即()00,P x y 关于直线0x y c ±+=对称的点为:()(),y c x c -+m m , 曲线(,)0f x y =关于0x y c ±+=的对称曲线为()(),0f y c x c -+=m m 3.直线1110a x b y c ++=关于直线0ax by c ++=的对称直线方程的求法: ①到角相等;②在已知直线上去两点(其中一点可以是交点,若相交)求这两点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再求过这两点的直线方程;③轨迹法(相关点法);④待定系数法,利用对称轴所在直线上任一点到两对称直线的距离相等,…

2020三维设计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师用书 第一章 物质的量

考纲要求教学建议 1.了解物质的量(n)及其单位摩尔(mol)的含 义。 2.了解摩尔质量(M)、气体摩尔体积(V m)、阿 伏加德罗常数(N A)的含义。 3.能根据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物质的量、 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 进行有关计算。 4.了解溶液的含义。了解物质的量浓度(c)的含 义,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5.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 度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6.掌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和物质的 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本章是学好化学的起始章节,俗话说: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故本章安排3个课时, 分别为“化学常用计量”、“以物质的量为 中心的计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 配制”。旨在让考生理清本章较多的概念和 零碎的小知识点,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 基础。 第1课时化学入门——化学常用计量 知识点一物质的量、摩尔质量 1.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 (1)基本概念间的关系 [提醒]“物质的量”的计量对象是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离子、原子团、质子、中子、电子等),而不是宏观物质。 (2)“物质的量”的表示方法

如:1 mol Fe 、1 mol O 2、1 mol Na +。 [提醒] 物质的量(n )、粒子数(N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之间的关系:n = N N A 。 2.摩尔质量 (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M ,单位:g·mol -1。 (2)数值:当粒子的摩尔质量以g·mol -1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分子(或 原子)质量。 (3)关系:物质的量(n )、质量(m )与摩尔质量(M )之间的关系为n =m M 。 (4)计算方法 ①根据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ρ):M =ρ×22.4 L·mol -1。如:标准状况下某气体的密度为1.429 g·L -1,则该气体的M =32_g·mol -1。 ②根据气体的相对密度????D =ρ1ρ2:M 1M 2 =D 。如:某气体对甲烷的相对密度为4,则该气体的M =64_g·mol -1。 ③根据物质的质量(m )和物质的量(n ):M =m n 。如:0.5 mol 某气体的质量是22 g ,则该 气体的M =44_g·mol -1。 ④根据一定质量(m )的物质中粒子数目(N )和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M =N A · m N 。如:45 g 乳酸中含乳酸的分子数为3.01×1023,则乳酸的摩尔质量为90_g·mol -1。 [对点训练]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0.012 kg 12C 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6.02×1023个(√) (2)7.8 g Na 2O 2中含有的阴离子数为0.2N A (×) (3)1 mol NaCl 和1 mol HCl 含有相同的粒子数目(×) (4)1 mol OH -的质量是17 g·mol -1(×) (5)22 g CO 2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N A (√) (6)常温常压下,14 g 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2N A (√) 2.在0.5 mol Na 2SO 4中含有的离子的个数和氧原子的质量分别是( ) A .1.5N A 2 mol B .1.5N A 32 g C .3.01×1023 4 mol D .N A 64 g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三章《函数的应用》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三章《函数的应用》单元测试卷及答案(2套) 单元测试题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 A .()8,9 B .()9,10 C .()12,13 D .()14,15 2.若函数f (x )在[a ,b ]上连续,且同时满足f (a )·f (b )<0,()02a b f a f +?? ?> ???.则( ) A .f (x )在,2a b a +?? ???? 上有零点 B .f (x )在,2a b b +?? ???? 上有零点 C .f (x )在,2a b a +?? ????上无零点 D .f (x )在,2a b b +?? ???? 上无零点 3.三个变量y 1,y 2,y 3随着变量x 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则关于x A .y 1,y 2,y 3 B .y 2,y 1,y 3 C .y 3,y 2,y 1 D .y 1,y 3,y 2 4.下列图象所表示的函数中,能用二分法求零点的是( )

5.对于函数f(x)在定义域内用二分法的求解过程如下:f(2014)<0,f(2015)<0,f(2016)>0,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函数f (x )在(2014,2015)内不存在零点 B .函数f (x )在(2015,2016)内不存在零点 C .函数f (x )在(2015,2016)内存在零点,并且仅有一个 D .函数f (x )在(2014,2015)内可能存在零点 6.已知x 0是函数()1 21x f x x =+-的一个零点.若()101,x x ∈,()20,x x ∈+∞, 则( ) A .f (x 1)<0,f (x 2)<0 B .f (x 1)<0,f (x 2)>0 C .f (x 1)>0,f (x 2)<0 D .f (x 1)>0,f (x 2)>0 7.二次函数f (x )=ax 2+bx +c (x ∈R)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 A .(-3,-1)和(2,4) B .(-3,-1)和(-1,1) C .(-1,1)和(1,2) D .(-∞,-3)和(4,+∞) 8.某研究小组在一项实验中获得一组关系y 、t 之间的数据,将其整理得到如图所示的散点图,下列函数中,最能近似刻画y 与t 之间关系( ) A .y =2t B .y =2t 2 C .y =t 3 D .y =log 2t 9.某厂原来月产量为a ,一月份增产10%,二月份比一月份减产10%,设二月份产量为b ,则( ) A .a >b B .a <b C .a =b D .无法判断

第三章测试卷A-人教A版数学必修3参考答案

《第三章 概率》单元测试A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二、填空题 13. 5/9 14. 181 15. 7 5 16. 0.25 三、解答题 17. 解:因为均匀的粒子落在正方形内任何一点是等可能的所以符合几何概型的条件。 设A =“粒 子落在中间带形区域”则依题意得 正方形面积为:25×25=625 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2× 2 1 ×23×23=529 带形区域的面积为:625-529=96 ∴ P (A )= 625 96 18. 解: 由方程有实根知:m 2≥4n .由于n ∈N *,故2≤m ≤6. 骰子连掷两次并按先后所出现的点数考虑,共有6×6=36种情形.其中满足条件的有: ①m=2,n 只能取1,计1种情形; ②m=3,n 可取1或2,计2种情形; ③m=4,n 可取1或2、3、4,计4种情形; ④m=5或6,n 均可取1至6的值,共计2×6=12种情形. 故满足条件的情形共有1+2+4+12=19(种),答案为 1936 . 19.解:以x 和y 分别表示甲、乙两人到达约会地点的时间,则两人能够会面的条件是15x y -≤.在平面上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7,则(x ,y)的所有基本事件可以看作是边长为60的正方形,而可能会面的时间由图中的阴影部分所表示.故 P(两人能会面) 16760 45602 22=-=. 答 两人能会面的概率为7 16. 20、解:“甲、乙二人依次各抽一题”这一试验的基本事件总数共有90种不同结果. (1)设事件A 为“甲抽到选择题,乙抽到判断题”,事件A 包含基本事件数为24,所以15 4 9024(A)P == . (2)设事件B 为“甲、乙二人中至少有一人抽到选择题”,事件C 为“甲、乙二人都抽到判断题”,事件C 包 含基本事件数为12,则15 13 90121(C)P 1(B)P =-=-= (21)解:令A 为“至少有2位同学的贺年卡末位数字相同”,则A 为“5位同学的贺年卡末位数字均不相同”. 则() 625189 10 6789105 =′′′′= A P ;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D D B C B C C A D D C O 15 15 60

2018届三维设计教师用书(物理)

教材回顾(一)运动的描述 一、质点和参考系 1.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2)把物体看做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2.参考系 (1)定义: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 (2)参考系的特性 [(判断正误) 1.参考系必须是固定不动的物体。() 2.参考系可以是做变速运动的物体。() 3.地球很大,又因有自转,研究地球公转时,地球不可视为质点。() 4.研究跳水运动员转体动作时,运动员可视为质点。() 答案:1.× 2.√ 3.× 4.× 二、位移和路程

注意:速度的方向才是物体运动的方向,位移的方向不一定是运动的方向,如物体在竖 直上抛运动的下落阶段(仍位于抛出点上方),位移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小题速验](判断正误) 1.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 2.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 3.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一定等于其路程。( ) 4.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可能等于路程。( ) 答案:1.× 2.√ 3.× 4.× 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2.平均速度:位移与物体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 =Δx Δt ,是矢量,只能粗略描述物体的运动。 3.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能够准确描述物体的运动。 4.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5.平均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即v ′=s t 。 [深化理解] 平均速度注意点 1.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2.平均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3.物体运动的不同阶段,平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可能发生变化,所以求解平均速度必须 明确是哪一段位移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小题速验]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xy f(x)(x D)f(x)0y f(x)(x D)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把使成立的实数叫做函数的零点。 xy f(x)f(x)0y f(x)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的零点就是方程实数根,亦即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 x f(x)0y f(x)y f(x)即:方程有实数根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交点函数有零点. 3、函数零点的求法: f(x)01 (代数法)求方程的实数根;○y f(x)2 (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4、基本初等函数的零点: y kx(k0)①正比例函数仅有一个零点。 k(k0)y没有零点。②反比例函数xy kx b(k0)③一次函数仅有一个零点。 2y ax bx c(a0)④二次函 数. 2xax bx c0(a0)(1)△>0,方程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 2x ax bx c0(a0)(2)△=0,方程有两相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 2xax bx c0(a0)(3)△<0,方程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 xy a(a0,且a1)⑤指数函数没有零点。 y logx(a0,且a1)⑥对数函数仅有一个零点1. a n0n0y x⑦幂函数,当时,仅有一个零点0,当时,没有零点。fxfx05、非基本初等函数(不可

直接求出零点的较复杂的函数),函数先把转化成,再把复杂的函数y,yfx拆分成两个我们常见的函数(基本初等函数),这另个函数图像的交点个数就是函数零点的个数。 12fafb0a,b6、选择题判断区间上是否含有零点,只需满足。fafb0a,bfx7、确定零点在某区间个数是唯一的条件是:①在区间上连续,且a,b②在区间上单调。 8、函数零点的性质: f(x)0从“数”的角度看:即是使的实数; xf(x)从“形”的角度看:即是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 xx xxf(x)若函数的图象在处与轴相切,则零点通常称为不变号零点;00xx xxf(x)若函数的图象在处与轴相交,则零点通常称为变号零点. 009、二分法的定义 y f(x)f(x)f(a)f(b)0[ab]对于在区间,上连续不断,且满足的函数,通过不断地把函数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 f(x)10、给定精确度ε,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近似值的步骤: f(a)f(b)[ab]0(1)确定区间,,验证,给定精度; x(ab)(2)求区间,的中点; 1f(x)(3)计算: 1f(x)x0①若=,则就是函数的零点;11xf(x)x(a,x)f(a)0b②若<,则令=(此时零点); 1101xf(x)x(x,b)f(b)|a b|0a③若<,则令=(此时零点);(4)判断是否达到精度;即若,则得到1110a b 零点值(或);否则重复步骤(2)~(4). 1

(完整版)高一数学必修2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数学必修二第三章综合检测题 一、选择题 1.若直线过点(1,2),(4,2+3)则此直线的倾斜角是( ) A .30° B .45° C .60° D .90° 2.若三点A (3,1),B (-2, b ),C (8,11)在同一直线上,则实数b 等于( ) A .2 B .3 C .9 D .-9 3.过点(1,2),且倾斜角为30°的直线方程是( ) A .y +2=33(x +1) B .y -2=3(x -1) C.3x -3y +6-3=0 D.3x -y +2-3=0 4.直线3x -2y +5=0与直线x +3y +10=0的位置关系是( ) A .相交 B .平行 C .重合 D .异面 5.直线mx -y +2m +1=0经过一定点,则该定点的坐标为( ) A .(-2,1) B .(2,1) C .(1,-2) D .(1,2) 6.已知ab <0,bc <0,则直线ax +by +c =0通过( ) A .第一、二、三象限 B .第一、二、四象限 C .第一、三、四象限 D .第二、三、四象限 7.点P (2,5)到直线y =-3x 的距离d 等于( ) A .0 B.23+52 C.-23+52 D.-23-52 8.与直线y =-2x +3平行,且与直线y =3x +4交于x 轴上的同一点的直线方程是( ) A .y =-2x +4 B .y =12x +4 C .y =-2x -83 D .y =12x -83 9.两条直线y =ax -2与y =(a +2)x +1互相垂直,则a 等于( ) A .2 B .1 C .0 D .-1 10.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的斜边所在的直线是3x -y +2=0,直角顶点是C (3,-2),则两条直角边AC ,BC 的方程是( ) A .3x -y +5=0,x +2y -7=0 B .2x +y -4=0,x -2y -7=0 C .2x -y +4=0,2x +y -7=0

2019届三维设计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 12第一章 区域地理——辨其地、知其征

[编者按] 区域地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是紧密相违的,这是因为:高考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考查,常以某区域图为载体,让考生辨其地、知其征、析其因、究其理、想其法。辨其地、知其征,是区域地理解决的问题;析其因、究其理、想其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解决的问题。将“区域地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一幵复习,符合高考考查实际,能很好地帮助考生廸立违贯、系统思维。乊所以先复习区域地理,这是因为:准确定位区域是解答区域类试题的第一步,区域定位错误,将导致“满盘皆输”。 第一讲世界地理概冴 读图析图(一) 世界主要半岛、岛屿及群岛分布图 1.半岛: A堪察加半岛B朝鲜半岛 C 中南半岛 D 马来半岛 E 印度半岛 F 阿拉伯半岛

G 小亚细亚半岛H 巴尔干半岛 I 亚平宁半岛J 伊比利亚半岛 K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L 索马里半岛 M 南枀半岛N 下加利福尼亚半岛O 阿拉斯加半岛P 拉布拉多半岛 Q 佛罗里达半岛 2.岛屿: ①加里曼丹岛②爪哇岛 ③苏门答腊岛④斯里兰卡岛 ⑤马达加斯加岛⑥大不列颠岛 ⑦爱尔兰岛⑧冰岛 ⑨新几内亚岛⑩塔斯马尼亚岛 ?新西兰南岛?新西兰北岛 ?火地岛?古巴岛 ?栺陵兰岛 3.群岛: ?日本群岛 ?马来群岛 ?马尔代夫群岛 ?夏威夷群岛 ?波利尼西亚群岛 ○21美拉尼西亚群岛 ○22密兊罗尼西亚群岛 ○23西印度群岛 读图析图(二) 世界主要海、海湾、海峡及运河分布图

1.填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牨名称。 A 白令海 B 鄂霍次兊海 C 日本海 D 黄海 E 东海 F 南海 G 孟加拉海 H 阿拉伯海 I 波斯湾J 亚丁湾K 红海L 地中海 M 黑海N 比斯开湾O 北海P 波罗的海 Q 挪威海R 珊瑚海S 哈得孙湾T 墨西哥湾 U 加勒比海V 加利福尼亚湾W 几内亚湾 2.填写出数字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牨名称。 ①莫桑比兊海峡②曼德海峡③霍尔木兹海峡④苏伊士运河⑤土耳其海峡⑥直布罗陀海峡⑦英吉利海峡⑧丹麦海峡 ⑨白令海峡⑩朝鲜海峡?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 ?巴拿马运河?麦哲伦海峡?德雷兊海峡 3.填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牨名称。

完整高中数学必修1第三章测试A卷

升混合溶液后又用水填满,这样继1升酒精的容器里倒出1升后用水加满,再倒出11. 从盛满20(A) 章末检测题第三章) (续进行,若倒第k(k≥1)次倒出酒精f(k)升,则f(k)的表达式为.) 60分12小题,每小题5分,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k1919k-1k1 =+ D.f(k)(C.f(k)=) A.f(k)=k B.f(k)=1x-20202020) ,则函数g(x)=4f(x)-x的零点是(f(x)1. 若函数=x某商店迎来店庆,为了吸引顾客,采取“满一百送二十,连环送”的酬宾促销方式,即顾客在12. 11 D. B.2 C.- A.-2元,就元奖励券;满200),就送20店内花钱满100元(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奖励券或二者合计22040元奖励券;……当日花钱最多的一位顾客共花出现金70 300元,就送60送40元奖励券;满) x2. 方程-1=lgx必有一个根的区间是( ) 元,如果按照酬宾促销方式,他最多能得到优惠(0.5) D.(0.4,,,0.3) C.(0.30.4) A.(0.1,0.2) B.(0.2 元 D.17 580 C.17 500B.17 540元元A.17 000元,f(b)<0a1时,恰有一实根. x) (2=函数6. f(x)ex+-的零点所在的一个区间是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把正确的序号都填上). 2) , C.(01) , D.(1 0) 1B.( 1) 2A.(-,--,2|-a的零点个数为3-x,则a=________. |4x16. 若函数f(x)=3)

高二数学必修3第三章概率知识点归纳

2019高二数学必修3第三章概率知识点归 纳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小编准备了高二数学必修3第三章概率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一.随机事件的概率及概率的意义 1、基本概念: (1)必然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必然事件;(2)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不可能事件;(3)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的确定事件;(4)随机事件:在条件S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随机事件; (5)频数与频率:在相同的条件S下重复n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是否出现,称n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nA为事件A 出现的频数;称事件A出现的比例fn(A)=nnA为事件A出现的概率: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如果随着试 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发生的频率fn(A)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A),称为事件A的概率。 (6)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随机事件的频率,指此事件发生的次数nA与试验总次数n的比值nn A,它具有一定的稳定

性,总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多,这种摆动幅度越来越小。我们把这个常数叫做随机事件的概率,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频率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前提下可以近似地作为这个事件的概 率 二.概率的基本性质 1、基本概念: Page 8 of 8 (1)事件的包含、并事件、交事件、相等事件 (2)若AB为不可能事件,即AB=ф,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 互斥; (3)若AB为不可能事件,AB为必然事件,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 (4)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 P(A)+ P(B);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 P(AB)= P(A)+ P(B)=1,于是有P(A)=1P(B) 2、概率的基本性质: 1)必然事件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概率为0,因此01;2)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 P(A)+ P(B); 3)若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则AB为必然事件,所以P(AB)= P(A)+ P(B)=1,于是有P(A)=1 4)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互斥事件是指事件A

三维建模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附件4:山西省第九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 “三维建模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赛项规程 一、赛项名称 赛项名称:三维建模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赛项组别:高职组 赛项归属产业:加工制造类 二、竞赛目的 本项竞赛旨在考核机械制造、数控技术应用等机械类相关专业的学生,组队完成三维逆向扫描、逆向建模设计、机械创新设计、数控加工技术应用等方面的任务,展现参赛队选手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应用水平和创新设计等方面的能力,以及跨专业团队协作、现场问题的分析与处理、安全及文明生产等方面的职业素养。引领全省职业院校机械制造类专业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应用于教学,加快校企合作与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适应我国制造业更新换代快速发展的需要。 三、竞赛内容与方式 (一)竞赛内容 竞赛内容将以任务书形式公布。 针对目前批量化生产的具有鲜明自由曲面的机电类产品(或零部件)进行反求、建模,并对产品(或产品局部)外形进行数控编程与加工,对无自由曲面的结构或零件根据机械制造类专业知识按要求进行局部的创新(或改良)设计。 整个竞赛过程,分为第一阶段“数据采集与再设计”和第二阶段“数控编程与加工”这两个可以分离、前后又相互关联的部分,分别为60%和40%的权重。 1、第一阶段:数据采集与再设计 该阶段竞赛时间为3小时,竞赛队完成三项竞赛任务。

任务1:样品三维数据采集。利用给定三维扫描设备和相应辅助用品,对指定的外观较为复杂的样品进行三维数据采集。该模块主要考核选手利用三维扫描设备进行数据采集的能力; 任务2:三维建模。根据三维扫描所采集的数据,选择合适软件,对上述产品外观面进行三维数据建模。该模块主要考核选手的三维建模能力,特别是曲面建模能力; 任务3:产品创新设计。利用给定样品和已经完成的任务2内容,根据机械制造知识,按给定要求对样品中无自由曲面部分的结构或零件或附属物进行创新设计。该模块主要考核选手应用机械综合知识进行机械创新设计的能力。 2、第二阶段:数控编程与加工 竞赛时间为3小时,竞赛队完成两项竞赛任务。 任务4:数控编程与加工。赛场提供第一阶段被测样品的标准三维数据模型,选手根据这组三维模型数据和赛场提供的机床、毛坯,选择合适软件对该产品进行数控编程和加工。主要考核选手选用刀具,以最佳路径和方法按时高质量完成指定数控加工任务。并考核选手工艺编制、程序编制、机床操作等方面的能力。 任务5:职业素养。主要考核竞赛队在本阶段竞赛过程中的以下方面: (1)设备操作的规范性; (2)工具、量具的使用; (3)现场的安全、文明生产; (4)完成任务的计划性、条理性,以及遇到问题时的应对状况等。 (二)竞赛方式 1、竞赛采用团体赛方式。 2、竞赛队伍组成:每支参赛队由2名正式学生比赛选手组成,其中队长1名。每队设指导教师2名。

高中物理三维设计选修3-1教师用书 二

1.把表头G改装成大量程电流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改装原理为串联电阻能减小电流 B.改装成电流表后,表头G本身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并不改变 C.改装后,表头G自身的电阻增大了 D.改装后使用时,通过表头G的电流就可以大于改装前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解析:选B改装成大量程电流表后,表头G本身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并不改变;改装成大量程电流表后,因为表头G并联了电阻,故电流表的总电阻减小了,但表头G自身的电阻并不变化。故选项B正确。 2.(多选)将分压电阻串联在表头上,改装成电压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接上分压电阻后,增大了表头的满偏电压 B.接上分压电阻后,电压按一定比例分别加在表头和分压电阻上,表头的满偏电压不变 C.如果分压电阻是表头内阻的n倍,则电压表量程扩大为表头满偏电压的n倍 D.通电时,表头和分压电阻中通过的电流一定相等 解析:选BD接上分压电阻后,电压按一定比例分别加在表头和分压电阻上,表头的满偏电压不变,选项A错误,B正确;分压电阻是表头内阻的n倍,则表头满偏时分压电阻两端的电压为nU g,电压表的量程为(n+1)U g,选项C错误;通电时,表头和分压电阻串联,故通过它们的电流一定相等,选项D正确。 3.磁电式电流表(表头)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磁铁和放在磁铁两极之间的线圈,由于线圈的导线很细,允许通过的电流很弱,所以在使用时还要扩大量程。已知某一表头G,内阻R g=30 Ω,满偏电流I g=5 mA,要将它改装为量程为0~3 A的电流表,所做的操作是() A.串联一个570 Ω的电阻 B.并联一个570 Ω的电阻 C.串联一个0.05 Ω的电阻 D.并联一个0.05 Ω的电阻 解析:选D要改装电流表需并联一个分流电阻,设其阻值为R,应有I g R g=(I-I g)R, 所以R=I g R g I-I g ≈0.05 Ω,故选D。 1.伏安法测电阻的电流表内、外接的选择方法 (1)直接比较法:适用于R x、R A、R V的大小大致可以估计,当R x?R A时,采用内接法,

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免费)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A 组 一、选择题 1.若直线x =1的倾斜角为 α,则 α( ). A .等于0 B .等于π C .等于 2 π D .不存在 2.图中的直线l 1,l 2,l 3的斜率分别为k 1,k 2,k 3,则( ). A .k 1<k 2<k 3 B .k 3<k 1<k 2 C .k 3<k 2<k 1 D .k 1<k 3<k 2 3.已知直线l 1经过两点(-1,-2)、(-1,4),直线l 2经过两点(2,1)、(x ,6),且l 1∥l 2,则x =( ). A .2 B .-2 C .4 D .1 4.已知直线l 与过点M (-3,2),N (2,-3)的直线垂直,则直线l 的倾斜角是( ). A . 3 π B . 3 2π C . 4 π D . 4 3π 5.如果AC <0,且BC <0,那么直线Ax +By +C =0不通过(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6.设A ,B 是x 轴上的两点,点P 的横坐标为2,且|PA |=|PB |,若直线P A 的方程为x -y +1=0,则直线PB 的方程是( ). A .x +y -5=0 B .2x -y -1=0 C .2y -x -4=0 D .2x +y -7=0 7.过两直线l 1:x -3y +4=0和l 2:2x +y +5=0的交点和原点的直线方程为( ). A .19x -9y =0 B .9x +19y =0 C .19x -3y = 0 D .3x +19y =0 8.直线l 1:x +a 2 y +6=0和直线l 2 : (a -2)x +3ay +2a =0没有公共点,则a 的值 (第2题)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3--第三章 概率 高考真题

第三章 概 率 本章归纳整合 高考真题 1.(2011·新课标全国高考)有3个兴趣小组,甲、乙两位同学各自参加其中一个小组,每位同学参加各个小组的可能性相同,则这两位同学参加同一个兴趣小组的概率为 ( ). A.13 B.12 C.23 D.34 解析 本小题考查古典概型的计算,考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两个同学参加兴趣小组的所有的结果是3×3=9(个),其中这两位同学参加同一兴趣小组的结果有3个,所以由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得所求概率为39=13. 答案 A 2.(2012·辽宁高考)在长为12 cm 的线段AB 上任取一点C .现作一矩形,邻边长分别等于线段AC ,CB 的长,则该矩形面积大于20 cm 2的概率为 ( ). A.16 B.1 3 C.2 3 D.45 解析 此概型为几何概型,由于在长为12 cm 的线段AB 上任取一点C ,因此总的几何度量为12,满足矩形面积大于20 cm 2的点在C 1与C 2之间的部分,如图所示.因此所求概率为812,即2 3,故选C. 答案 C 3.(2011·陕西高考)甲、乙两人一起去游“2011西安世园会”,他们约定,各自独立地从1到6号景点中任选4个进行游览,每个景点参观1小时,则最后一小时他们同在一个景点的概率是 ( ). A.1 36 B.1 9 C.5 36 D.16

解析 考查学生的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一个景点甲有6种选法,乙有6种选法,共有36种,他们选择相同的景点有6种,所以P =636=16,所以选D. 答案 D 4.(2011·江苏高考)从1,2,3,4这四个数中一次随机地取两个数,则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两倍的概率是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了古典概型问题,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两个知识点轮换在高考试卷中出现.从1,2,3,4这四个数中一次随机取两个数,共有6种取法,其中1,2;2,4这两种取法使得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两倍,由此可得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两倍的概率是P =26=13. 答案 13 5.(2012·湖北高考改编)如图,在圆心角为直角的扇形OAB 中, 分别以OA ,OB 为直径作两个半圆.在扇形OAB 内随机取一点,则此点取自阴影部分的概率是________. 解析设OA =OB =2R ,连接AB ,如图所示,由对称性 可得,阴影的面积就等于直角扇形拱形的面积,S 阴影=14π(2R )2-1 2×(2R )2=(π-2)R 2,S 扇=πR 2,故所求的概率是(π-2)R 2πR 2 =1-2π. 答案 1- 2 π 6.(2012·安徽高考)若某产品的直径长与标准值的差的绝对值不超过1 mm 时,则视为合格品,否则视为不合格品,在近期一次产品抽样检查中,从某厂生产的此种产品中,随机抽取5 000件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有50件不合格品,计算这50件不合格品的直径长与标准值的差(单位:mm),将所得数据分组,得到如下频率分布表:

高2020届高2017级三维设计一轮复习理科数学教师用书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第一节坐标系 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伸缩变换 设点P (x ,y )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一点,在变换φ:? ???? x ′=λ· x (λ>0),y ′=μ·y (μ>0)的作用下, 点P (x ,y )对应到点P ′(x ′,y ′), 称φ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伸缩变换,简称伸缩变换. 2.极坐标系的概念 (1)极坐标系 如图所示,在平面内取一个定点O ,叫做极点;自极点O 引一条射线Ox ,叫做极轴;再选定一个长度单位、一个角度单位(通常取弧度)及其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这样就建立了一个极坐标系. 极坐标系的四要素:极点、极轴、长度单位、角度单位和它的正方向.四者缺一不可. (2)极坐标 ①极径:设M 是平面内一点,极点O 与点M 的距离|OM |叫做点M 的极径,记为ρ. 由极径的意义知ρ>0时,当极角θ的取值范围是[0,2π)时,平面上的点(除去极点)与极坐标(ρ,θ)建立一一对应关系.约定极点的极坐标是极径ρ=0,极角可取任意角. ②极角:以极轴Ox 为始边,射线OM 为终边的角xOM 叫做点M 的极角,记为θ. ③极坐标:有序数对(ρ,θ)叫做点M 的极坐标,记为M (ρ,θ).

一般不作特殊说明时,我们认为ρ≥0,θ可取任意实数. ④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重要区别:多值性. 3.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 设M 是平面内任意一点,它的直角坐标是(x ,y ),极坐标是(ρ,θ),则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x =ρcos θ,y =ρsin θ;? ???? ρ2 =x 2 +y 2 ,tan θ=y x (x ≠0). 这就是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公式. 把直角坐标化为极坐标时,一定要明确点所在的象限(即极角的终边的位置)和极角的范围,以便正确求出极角,否则点的极坐标将不唯一. 4.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小题查验基础]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与坐标能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在极坐标系中点与坐标也是一一对应关系.( ) (2)若点P 的直角坐标为(1,-3),则点P 的一个极坐标是????2,-π 3.( ) (3)在极坐标系中,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不是唯一的.( ) (4)极坐标方程θ=π(ρ≥0)表示的曲线是一条直线.( ) 答案:(1)× (2)√ (3)√ (4)× 二、选填题 1.若以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则线段y =1-x (0≤x ≤1)的极坐标方程为( ) A.ρ= 1cos θ+sin θ? ???0≤θ≤π2

最新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一、直线与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 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2.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 当[) 90,0∈α时,0≥k ; 当() 180 ,90∈α时,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