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维设计】高中数学 教师用书 第二章 2.2.3 创新演练 新人教B版必修1

【三维设计】高中数学 教师用书 第二章 2.2.3 创新演练 新人教B版必修1

【三维设计】高中数学 教师用书 第二章 2.2.3 创新演练 新人教B版必修1
【三维设计】高中数学 教师用书 第二章 2.2.3 创新演练 新人教B版必修1

1.已知二次函数y =x 2+bx +c 的图象经过(1,0),(2,5)两点,则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

A .y =x 2+2x -3

B .y =x 2-2x -3

C .y =x 2+2x +3

D .y =x 2-2x +6

解析:将(1,0),(2,5)代入y =x 2+bx +c 可得1+b +c =0, ①

4+2b +c =5. ②

由①②解得b =2,c =-3.

答案:A

2.已知f (x )=ax +b (a ≠0)且af (x )+b =9x +8,则( )

A .f (x )=3x +2

B .f (x )=-3x -4

C .f (x )=3x -4

D .f (x )=3x +2或f (x )=-3x -4

解析:∵f (x )=ax +b ,af (x )+b =a (ax +b )+b =9x +8

∴a 2

x +ab +b =9x +8,

∴?????a 2=9,ab +b =8,所以∴?????a =3,b =2,或?????a =-3,b =-4. ∴f (x )=3x +2或f (x )=-3x -4.

答案:D

3.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1,0),(1,0),(2,3)三点,则这个函数的解析式为( )

A .y =x 2-1

B .y =1-x 2

C .y =12

x 2+1 D .y =12x 2-1 解析:设y =a (x +1)(x -1),将点(2,3)代入得3=a ×3,

∴a =1.∴y =x 2-1.

答案:A

4.已知某二次函数的图象与函数y =2x 2的图象形状一样,开口方向相反,且其顶点为(-1,3),则此函数的解析式为( )

A .y =2(x -1)2+3

B .y =2(x +1)2

+3 C .y =-2(x -1)2+3 D .y =-2(x +1)2+3

解析:设所求函数的解析式为y =a (x +h )2

+k (a ≠0),由题意可知a =-2,h =1,k =3,故y =-2(x +1)2+3.

答案:D

5.已知二次函数f (x )的图像顶点坐标为(1,-2),且过点(2,4),则f (x )=________. 解析:设f (x )=a (x -1)2-2,

因为过点(2,4),

所以有a (2-1)2-2=4,得a =6.

所以f (x )=6(x -1)2-2=6x 2-12x +4.

答案:6x 2-12x +4

6.已知二次函数y =ax 2+bx +c ,当x =1时,y 有最大值4,且|a |=1,则它的解析式为________.

解析:∵y 有最大值,∴a <0.又|a |=1,∴a =-1.由题意得点(1,4)是抛物线的顶点. ∴所求抛物线解析式为y =-(x -1)2+4,即y =-x 2+2x +3.

答案:y =-x 2+2x +3

7.已知y =f (x )的图象如图所示.

(1)求f (x )的解析式;

(2)求函数的值域.

解:由图象可知:①当0≤x ≤2时, f (x )是一次函数,

设f (x )=kx +b (k ≠0),

则?????f (0)=b =2,f (1)=k +b =0,即?????b =2,k =-2.

故f (x )=-2x +2.

②当2

③当3≤x ≤5时,f (x )是一次函数.

设f (x )=mx +n (m ≠0),

则?

????f (3)=3m +n =-2,f (5)=5m +n =0, 解得?

????m =1,n =-5,此时f (x )=x -5.

综上可知,f (x )的解析式为

f (x )=?????-2x +2, 0≤x ≤2,-2, 2

由图可知该函数的值域为[-2,2].

8.抛物线经过点(2,-3),它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是-1和3.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用配方法求出抛物线的对称轴方程和顶点坐标;

(3)画出草图;

(4)观察图象,x 取何值时,函数值小于零?x 取何值时,函数值随x 的增大而减小? 解:(1)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a (x +1)(x -3)(a ≠0),把点(2,-3)代入,得 -3=a (2+1)(2-3),∴a =1.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x +1)(x -3)=x 2

-2x -3.

(2)y =x 2-2x -3=(x -1)2-4.

由此可知抛物线的对称轴方程为x =1,顶点坐标为(1,-4).

(3)抛物线的草图如图所示:

(4)由图象可知,当x ∈(-1,3)时,函数值y 小于零;

当x ∈(-∞,1]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三维设计配套课件学案课时跟踪检测(二)能量最低原理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课时跟踪检测(二)能量最低原理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下列有关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外的电子像云雾一样笼罩在原子核周围,故称电子云 B.s能级的原子轨道呈球形,处在该轨道上的电子只能在球壳内运动 C.p能级的原子轨道呈哑铃形,随着能层的增加,p能级原子轨道也增多 D.与s电子原子轨道相同,p电子原子轨道的平均半径随能层的增大而增大 解析:选D A项,电子云只是一种对核外电子运动的“形象”描述;B项,核外电子并不像宏观物体的运动那样具有一定的轨道;C项,p能级在任何能层均只有3个轨道。 2.当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由转变为 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碳原子由基态变为激发态②碳原子由激发态变为基态③碳原子要从外界环境中吸收能量④碳原子要向外界环境中释放能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C核外电子排布由2s22p2转变为2s12p3,碳原子体系能量升高,由基态变为激发态,要从外界环境中吸收能量。 3.观察1s轨道电子云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小黑点表示1个自由运动的电子 B.1s轨道的电子云形状为圆形的面 C.电子在1s轨道上运动像地球围绕太阳旋转 D.1s轨道电子云的点的疏密表示电子在某一位置出现机会的多少 解析:选D由电子云图可知,处于1s轨道上的电子在空间出现的概率分布呈球形对称,而且电子在原子核附近出现的概率最大,离核越远,出现的概率越小。图中的小黑点不表示电子,而表示电子曾经出现过的位置。 4.基态硅原子的最外能层的各能级中,电子排布的方式正确的是()

解析:选C基态硅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泡利原理、洪特规则,只有C选项正确。 5.对于Fe的下列电子排布,正确的是() 解析:选A Fe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64s2,据洪特规则可知A正确。 6.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n s2n p7,它违背了() A.泡利原理 B.能量最低原理 C.洪特规则 D.洪特规则特例 解析:选A p能级有三个轨道,根据泡利原理,每个轨道最多排2个电子,故p能级最多排6个电子,不可能排7个,故违背泡利原理。 7.下列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是() A.C B.O C.N D.Cl 解析:选C本题综合考查能量最低原理、泡利原理、洪特规则。各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碳原子有2个未成对电子,氧原子有2个未成对电子,氮原子有3个未成对电子,氯原子有1个未成对电子。 8.下列3d能级的电子排布图正确的是()

【三维设计】 高中语文 教师用书 模块综合检测(一) 粤教版必修1

【三维设计】3013届高一语文教师用书模块综合检测模块综合检测(一)课下作业粤教版必修1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濡.养/乳.液卤.水鸡/露.宿风餐梦呓./自怨自艾. B.戏谑./虐.待倒.春寒/翻江倒.海犄.角/掎.角之势 C.禅.宗/禅.让和.稀泥/曲高和.寡蹒跚./姗.姗来迟 D.稽.首/稽.查发横.财/横.行霸道戕.灭/呼天抢.地 解析:A项,rú/rǔ,lǔ/lù,yì/yì;B项,xuè/nüè,dào/dǎo,jī/jǐ;C项,chán/shàn,huò/hè,shān/shān;D项,qǐ/jī,hèng/héng,qiāng/qiāng。 答案:B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国学著作汗牛充栋,虽然是很多古人杰出智慧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成分,正是这种良莠不齐的状况,使得国学阅读尤其要注重甄别,择善而读。国学经典不同于网络上速生速朽的文化产品,它是一种智慧的发酵与岁月的沉淀,蕴涵着丰富的知识与深刻的哲理,惟有细嚼慢咽,才能慢慢领悟。一遍不行,便再来一遍,久而久之,才能逐渐进入“温故而知新”的境界,每次重读,都有新得,如此读书,才会受益无穷。 A.汗牛充栋B.良莠不齐 C.甄别D.细嚼慢咽 解析:A项,汗牛充栋:形容藏书非常多。B项,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该词的使用对象是人,不可用于水平、成绩、状况等。C项,甄别:审查辨别(优劣、真伪)。D项,细嚼慢咽:慢慢地吃东西,引申为慢慢去体味。 答案:B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日前,省物价部门表示,将加强成品油市场的监测,强化价格的监督检查,对突破国家规定的价格和变相涨价,要严肃查处,切实维护成品油市场的稳定。 B.近几年原本一枝独秀的央视春晚口碑日趋下滑,有的观众边看边骂、边骂还边看的现象屡见不鲜,但是,依然不错的收视率与可观的经济、品牌效益,令春晚成为诱人的蛋糕。 C.为稳定旅游消费市场,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对外发布消费警示,曝光了部分以所谓“低价”等陷阱宰客的不良商家。 D.像《中国达人秀》这类“零门槛”的选秀节目,让拥有才华和梦想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展示天赋和潜能,也让我们懂得平凡人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是否相信梦想,相信奇迹。

高中数学三维设计人教A版浙江专版必修5:课时跟踪检测(二) 余弦定理

课时跟踪检测(二) 余弦定理 层级一 学业水平达标 1.在△ABC 中,已知(a +b +c )(b +c -a )=3bc ,则角A 等于( ) A .30° B .60° C .120° D .150° 解析:选B ∵(b +c )2-a 2=b 2+c 2+2bc -a 2=3bc , ∴b 2+c 2-a 2=bc , ∴cos A =b 2+c 2-a 22bc =1 2,∴A =60°. 2.在△ABC 中,若a =8,b =7,cos C = 13 14 ,则最大角的余弦值是( ) A .-15 B .-16 C .-17 D .-18 解析:选C 由余弦定理,得 c 2=a 2+b 2-2ab cos C =82+72-2×8×7×13 14=9, 所以c =3,故a 最大, 所以最大角的余弦值为 cos A =b 2+c 2-a 22bc =72+32-822×7×3 =-1 7. 3.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c 2-a 2-b 2 2ab >0,则△ABC ( ) A .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B .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C .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D .是锐角或直角三角形 解析:选C 由c 2-a 2-b 2 2ab >0得-cos C >0, 所以cos C <0,从而C 为钝角,因此△ABC 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4.若△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a ,b ,c 满足(a +b )2-c 2=4,且C =60°,则ab 的值为( ) A.43 B .8-4 3 C .1 D.23 解析:选A 由(a +b )2-c 2=4,得a 2+b 2-c 2+2ab =4,由余弦定理得a 2+b 2-c 2=2ab cos C =2ab cos 60°=ab ,则ab +2ab =4,∴ab =4 3 .

高三数学创新设计

本卷说明:该试卷综合性较强且不分考生高考地区,凡是掌握了高中数学必备知识的同学都可以尝试,本 卷难度大于一般年份的全国卷,注重考查的是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创新与变通能力! 本卷大体上分为两个部分:①填空题 ②选择题[注:本卷没有选择题!],分为六道填空题与六道解答题,每道填空题为5分,第一道大题10分,剩余五道大题每道12分。合计100分。 答题时间:150分钟 一.填空题 1.已知锐角α的终边上有一点P ()??+40sin 40cos 1,,则α=____. 2.辗转相除法是研究古典数学的杰出方法,则当n 为非负整数时, ()21 34++=n n n f 可以取到的不同整数的个 数为____. 3.椭圆14 22 =+y x 的一条切线是l ,若其左焦点,原点,右焦点到l 的距离成等比数列,则l 的方程为____. 4.正项数列{}{}{}n n n n n n b a c c b a =中,,,,它们的前n 项和分别为n n n C B A ,,函数 ()n n n B x C x A x f ++=22有零点,则其值域为____. 5.已知椭圆()012222>>b a b y a x =+,其离心率2 3=e ,在一个充分长的矩形足球场上,已知其宽2a ,球门宽2b ,球门在中心。一球员站在球场边缘射球门,若球员的视角最大范围总是120°,设球员射门的概率满足几何概型,则其射门的概率最大值为____. 6.一条直线上顺次排列有A,B,C 三点,另一点D 在该直线上的投影在C 的右侧。则 BD AC CD AB BC AD ?=?+?是D 在直线上的 ①充要条件 ②充分不必要条件 ③必要不充分条件 ④既不必要也不充分条件 请填写正确的序号____. 二.解答题 7. △ABC 中,AT 是∠A 的角平分线,在AB 与AC 上取两点M,N 使得BM=CN 。 (1)证明:AC AB AT += (2)设BC 的中点为K ,MN 上有一点L ,使得λ=, ①尝试用含AC AB ,,λ的式子表示 ②当a =其中a 为正数时,求λ 8. 设抛物线()0,1,42F x y =,过F 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B ,设A,B 关于该抛物线的切线的交点为P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三维设计江苏专版选修五:课时跟踪检测(十七) 糖 类 Word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十七)糖类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糖类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糖类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B.无论是单糖,还是多糖,都能发生银镜反应 C.麦芽糖是还原性糖,能发生银镜反应 D.糖类物质又称碳水化合物,所有糖类物质的最简式均为CH2O 解析:选C A项,只有二糖和多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水解,单糖是最简单的糖类物质,不可以水解,错误;B项,还原性糖可以发生银镜反应,非还原性糖如蔗糖等不可以发生银镜反应,错误;C项正确;D项,糖类物质习惯上可以称为碳水化合物,但是很多糖不符合C m(H2O)n的通式,葡萄糖、果糖的最简式是CH2O,但是二糖、多糖等最简式不是CH2O,错误。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蔗糖不是淀粉水解的产物 B.蔗糖的水解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 C.蔗糖是多羟基的醛类化合物 D.蔗糖与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解析:选C淀粉水解生成的产物是麦芽糖;蔗糖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所以能发生银镜反应。蔗糖无醛基不能发生银镜反应,不是多羟基的醛类化合物;蔗糖与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3.米酒既有酒味又有甜味,其中甜味来源的途径是() A.淀粉→蔗糖→葡萄糖 B.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C.淀粉→麦芽糖→果糖 D.淀粉→蔗糖→果糖 解析:选B用米酿酒,米中含有淀粉,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首先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然后再分解为人的味觉敏感的葡萄糖,从而产生甜味。 4.糖元[(C6H10O5)n]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比淀粉更大的多糖。主要存在于肝脏和肌肉中,常常被称为动物淀粉和肝糖。下列有关糖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糖元与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与淀粉互为同系物 B.糖元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C.糖元具有还原性,是还原性糖

2020三维设计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师用书 第一章 物质的量

考纲要求教学建议 1.了解物质的量(n)及其单位摩尔(mol)的含 义。 2.了解摩尔质量(M)、气体摩尔体积(V m)、阿 伏加德罗常数(N A)的含义。 3.能根据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物质的量、 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 进行有关计算。 4.了解溶液的含义。了解物质的量浓度(c)的含 义,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5.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 度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6.掌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和物质的 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本章是学好化学的起始章节,俗话说: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故本章安排3个课时, 分别为“化学常用计量”、“以物质的量为 中心的计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 配制”。旨在让考生理清本章较多的概念和 零碎的小知识点,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 基础。 第1课时化学入门——化学常用计量 知识点一物质的量、摩尔质量 1.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 (1)基本概念间的关系 [提醒]“物质的量”的计量对象是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离子、原子团、质子、中子、电子等),而不是宏观物质。 (2)“物质的量”的表示方法

如:1 mol Fe 、1 mol O 2、1 mol Na +。 [提醒] 物质的量(n )、粒子数(N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之间的关系:n = N N A 。 2.摩尔质量 (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M ,单位:g·mol -1。 (2)数值:当粒子的摩尔质量以g·mol -1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分子(或 原子)质量。 (3)关系:物质的量(n )、质量(m )与摩尔质量(M )之间的关系为n =m M 。 (4)计算方法 ①根据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ρ):M =ρ×22.4 L·mol -1。如:标准状况下某气体的密度为1.429 g·L -1,则该气体的M =32_g·mol -1。 ②根据气体的相对密度????D =ρ1ρ2:M 1M 2 =D 。如:某气体对甲烷的相对密度为4,则该气体的M =64_g·mol -1。 ③根据物质的质量(m )和物质的量(n ):M =m n 。如:0.5 mol 某气体的质量是22 g ,则该 气体的M =44_g·mol -1。 ④根据一定质量(m )的物质中粒子数目(N )和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M =N A · m N 。如:45 g 乳酸中含乳酸的分子数为3.01×1023,则乳酸的摩尔质量为90_g·mol -1。 [对点训练]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0.012 kg 12C 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约为6.02×1023个(√) (2)7.8 g Na 2O 2中含有的阴离子数为0.2N A (×) (3)1 mol NaCl 和1 mol HCl 含有相同的粒子数目(×) (4)1 mol OH -的质量是17 g·mol -1(×) (5)22 g CO 2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N A (√) (6)常温常压下,14 g 乙烯和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2N A (√) 2.在0.5 mol Na 2SO 4中含有的离子的个数和氧原子的质量分别是( ) A .1.5N A 2 mol B .1.5N A 32 g C .3.01×1023 4 mol D .N A 64 g

【三维设计】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1练习:1.1.1命 题(含答案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一) 命 题 层级一 学业水平达标 1.下列语句不是命题的有( ) ①若a>b ,b>c ,则a>c ;②x>2;③3<4;④函数y =a x (a>0,且a≠1)在R 上是增函数.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解析:选C ①③是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是命题;②④不能判断真假,不是命题. 2.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A .所有质数都是奇数 B .若a>b ,则a>b C .对任意的x ∈N ,都有x 3>x 2成立 D .方程x 2+x +2=0有实根 解析:选B 选项A 错,因为2是偶数也是质数;选项B 正确;选项C 错;因为当x =0时x 3>x 2不成立;选项D 错,因为Δ=12-8=-7<0,所以方程x 2+x +2=0无实根. 3.已知a ,b 为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为两个不同的平面,且a ⊥α,b ⊥β,则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 ) A .若a ∥b ,则α∥β B .若α⊥β,则a ⊥b C .若a ,b 相交,则α,β相交 D .若α,β相交,则a ,b 相交 解析:选D 由已知a ⊥α,b ⊥β,若α,β相交,a ,b 有可能异面. 4.给出命题“方程x 2+ax +1=0没有实数根”,则使该命题为真命题的a 的一个值可以是( ) A .4 B .2 C .0 D .-3 解析:选C 方程无实根时,应满足Δ=a 2-4<0.故a =0时适合条件. 5.已知下列三个命题: ①若一个球的半径缩小到原来的12, 则其体积缩小到原来的18 ; ②若两组数据的平均数相等, 则它们的标准差也相等; ③直线x +y +1=0与圆x 2+y 2=12 相切.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为( )

【教育资料】标题-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三维设计江苏专版选修5:专题质量检测(三) 常见的烃学习专用

专题质量检测(三)常见的烃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加工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裂化主要得到乙烯 B.石油分馏是化学变化,可得到汽油、煤油 C.煤干馏主要得到焦炭、煤焦油、粗氨水和焦炉气 D.煤制煤气是物理变化,是高效、清洁地利用煤的主要途径 解析:选C石油裂化目的是获得更多的轻质液体燃料,如汽油,裂解的目的主要是获得小分子气态烃,如乙烯,A错误。石油分馏是物理变化,B错误。C项正确。煤制煤气是焦炭与水蒸气发生化学反应,D错误。 2.有机物R的分子式为C12H18,经测定数据表明,分子中除含苯环外不再含有其他环状结构,且苯环上只有两个侧链(分别是—C2H5和—C4H9),符合此条件的烃的结构有() A.6种B.9种 C.12种D.15种 解析:选C因为苯环上只有两个侧链的形式有邻、间、对3种;—C2H5是1种,—C4H9是4种。故该烃的结构有12种。 3.加成反应是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双键上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分子的反应。下列过程与加成反应无关的是() A.苯与溴水混合振荡,水层颜色变浅 B.裂化汽油与溴水混合振荡,水层颜色变浅 C.乙烯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取乙醇 D.乙烯与氯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取纯净的一氯乙烷 解析:选A苯与溴水混合振荡后,水层颜色变浅是由于溴在苯中的溶解度远远大于其在水中的溶解度,是苯将溴从溴水中萃取出来的原因。 4.下列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的是() 解析:选B A中的甲基正好在萘环平面上;看B中1号碳在左边苯环平面内,2号碳在右边苯环平面内,而1号碳和2号碳都有四个单键而呈四面体结构,即两平面不可能是同一平面;C中所有原子一定共平面;D中碳碳叁键所在的直线结构中两个碳碳单键转动可以使两苯平面共面。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式CF2Cl2、C3H8、C2H4、C2H2均只对应一种化合物 B.1 mol C4H m O完全燃烧,最多消耗O2 6 mol C.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主要生成2-氯甲苯或4-氯甲苯

2018届三维设计教师用书(物理)

教材回顾(一)运动的描述 一、质点和参考系 1.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2)把物体看做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2.参考系 (1)定义: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 (2)参考系的特性 [(判断正误) 1.参考系必须是固定不动的物体。() 2.参考系可以是做变速运动的物体。() 3.地球很大,又因有自转,研究地球公转时,地球不可视为质点。() 4.研究跳水运动员转体动作时,运动员可视为质点。() 答案:1.× 2.√ 3.× 4.× 二、位移和路程

注意:速度的方向才是物体运动的方向,位移的方向不一定是运动的方向,如物体在竖 直上抛运动的下落阶段(仍位于抛出点上方),位移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小题速验](判断正误) 1.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 2.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 3.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一定等于其路程。( ) 4.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可能等于路程。( ) 答案:1.× 2.√ 3.× 4.× 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2.平均速度:位移与物体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 =Δx Δt ,是矢量,只能粗略描述物体的运动。 3.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能够准确描述物体的运动。 4.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5.平均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即v ′=s t 。 [深化理解] 平均速度注意点 1.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2.平均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3.物体运动的不同阶段,平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可能发生变化,所以求解平均速度必须 明确是哪一段位移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小题速验]

《三维设计》2018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跟踪检测(四十一)+分子结构与性质

跟踪检测(四十一) 分子结构与性质 1.(2017·海南校际联考)下列分子或离子中,立体构型是平面三角形的是( ) A .CH 4 B .NH +4 C .NO -3 D .CO 2 解析:选C A 项,CH 4中C 原子为sp 3杂化,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B 项,NH +4中N 原子为sp 3杂化,离子为正四面体结构;C 项,NO -3中,N 原子上价层电子对数12 (5+1)=3,孤电子对数3-3=0,为平面三角形;D 项,CO 2中C 原子为sp 杂化,分子呈直线形。 2.(2017·西安模拟)下列模型分别表示C 2H 2、S 8、SF 6的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32 g S 8分子中含有0.125 mol σ键 B .SF 6是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 C .1 mol C 2H 2分子中有3 mol σ键和2 mol π键 D .1 mol S 8中含有8 mol S —S 键 解析:选A A 项,1 mol S 8 中有8 mol σ键,32 g S 8中含有σ键3232×8 ×8=1 mol ,错误;B 项,由SF 6的球棍模型知,其是由S -F 极性键构成,结构对称,属于非极性分子,正确;C 项,单键为σ键,三键中有2个π键,因此1 mol 乙炔中含有3 mol σ键和2 mol π键,正确;D 项,根据选项A 分析,正确。 3.(2017·洛阳模拟)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σ键是原子轨道以“头碰头”的方式相互重叠 B .共价化合物分子的键能越大,键长越长,则分子越稳定 C .2个原子形成多个共价键中,只有一个σ键,而π键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D .形成共价键时键与键重叠程度越大,体系能量越低,键越稳定 解析:选B σ键是原子轨道以“头碰头”的方式相互重叠,A 正确;键能越大,键长越短,共价分子越稳定,B 错误;如2个N 形成的N 2分子中,只有一个σ键,有2个π键,C 正确;形成共价键时键与键重叠程度越大,键越稳定,体系能量越低,D 正确。 4.(2017·贵阳模拟)PH 3是一种无色剧毒气体,其分子结构和NH 3相似,但P —H 键键能比N —H 键键能低。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PH 3分子呈三角锥形 B .PH 3分子是极性分子 C .PH 3沸点低于NH 3沸点,因为P —H 键键能低

2019届三维设计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 12第一章 区域地理——辨其地、知其征

[编者按] 区域地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是紧密相违的,这是因为:高考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考查,常以某区域图为载体,让考生辨其地、知其征、析其因、究其理、想其法。辨其地、知其征,是区域地理解决的问题;析其因、究其理、想其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解决的问题。将“区域地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一幵复习,符合高考考查实际,能很好地帮助考生廸立违贯、系统思维。乊所以先复习区域地理,这是因为:准确定位区域是解答区域类试题的第一步,区域定位错误,将导致“满盘皆输”。 第一讲世界地理概冴 读图析图(一) 世界主要半岛、岛屿及群岛分布图 1.半岛: A堪察加半岛B朝鲜半岛 C 中南半岛 D 马来半岛 E 印度半岛 F 阿拉伯半岛

G 小亚细亚半岛H 巴尔干半岛 I 亚平宁半岛J 伊比利亚半岛 K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L 索马里半岛 M 南枀半岛N 下加利福尼亚半岛O 阿拉斯加半岛P 拉布拉多半岛 Q 佛罗里达半岛 2.岛屿: ①加里曼丹岛②爪哇岛 ③苏门答腊岛④斯里兰卡岛 ⑤马达加斯加岛⑥大不列颠岛 ⑦爱尔兰岛⑧冰岛 ⑨新几内亚岛⑩塔斯马尼亚岛 ?新西兰南岛?新西兰北岛 ?火地岛?古巴岛 ?栺陵兰岛 3.群岛: ?日本群岛 ?马来群岛 ?马尔代夫群岛 ?夏威夷群岛 ?波利尼西亚群岛 ○21美拉尼西亚群岛 ○22密兊罗尼西亚群岛 ○23西印度群岛 读图析图(二) 世界主要海、海湾、海峡及运河分布图

1.填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牨名称。 A 白令海 B 鄂霍次兊海 C 日本海 D 黄海 E 东海 F 南海 G 孟加拉海 H 阿拉伯海 I 波斯湾J 亚丁湾K 红海L 地中海 M 黑海N 比斯开湾O 北海P 波罗的海 Q 挪威海R 珊瑚海S 哈得孙湾T 墨西哥湾 U 加勒比海V 加利福尼亚湾W 几内亚湾 2.填写出数字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牨名称。 ①莫桑比兊海峡②曼德海峡③霍尔木兹海峡④苏伊士运河⑤土耳其海峡⑥直布罗陀海峡⑦英吉利海峡⑧丹麦海峡 ⑨白令海峡⑩朝鲜海峡?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 ?巴拿马运河?麦哲伦海峡?德雷兊海峡 3.填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牨名称。

高中数学三维设计必修4:(一)任意角

课时跟踪检测(一)任意角 层级一学业水平达标 1.-215°是() A.第一象限角B.第二象限角 C.第三象限角D.第四象限角 解析:选B由于-215°=-360°+145°,而145°是第二象限角,则-215°也是第二象限角. 2.下面各组角中,终边相同的是() A.390°,690°B.-330°,750° C.480°,-420°D.3 000°,-840° 解析:选B∵-330°=-360°+30°,750°=720°+30°, ∴-330°与750°终边相同. 3.若α=k·180°+45°,k∈Z,则α所在的象限是() A.第一、三象限B.第一、二象限 C.第二、四象限D.第三、四象限 解析:选A由题意知α=k·180°+45°,k∈Z, 当k=2n+1,n∈Z, α=2n·180°+180°+45° =n·360°+225°,在第三象限, 当k=2n,n∈Z, α=2n·180°+45° =n·360°+45°,在第一象限. ∴α是第一或第三象限的角. 4.终边在第二象限的角的集合可以表示为() A.{α|90°<α<180°} B.{α|90°+k·180°<α<180°+k·180°,k∈Z} C.{α|-270°+k·180°<α<-180°+k·180°,k∈Z} D.{α|-270°+k·360°<α<-180°+k·360°,k∈Z} 解析:选D终边在第二象限的角的集合可表示为{α|90°+k·360°<α<180°+k·360°,k∈Z},而选项D是从顺时针方向来看的,故选项D正确. 5.将-885°化为α+k·360°(0°≤α<360°,k∈Z)的形式是() A.-165°+(-2)×360°B.195°+(-3)×360° C.195°+(-2)×360°D.165°+(-3)×360° 解析:选B-885°=195°+(-3)×360°,0°≤195°<360°,故选 B.

高中数学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新探 教学活动是实现新课程理念的根本途径。新的数学课程教学活动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确定性。在新形式下教师如何根据当前的教育背景,大力开发教育资源,准确预见教学活动发展方向,积极防范可能出现的干扰因素,以更好的实现课程目标,提高教学效果呢?这是一个值得各位教改一线的教师研究的问题。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以教为本的教学观,教师依据教学大纲从考试要求来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及要求,而忽视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学生只能被动适应,使学生失去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教师一味地讲解、训练,学生听、记,缺乏独立思考,久而久之养成了学生依赖教师,形成了思维的懒惰,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而在新的课程计划中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探究,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因此,教学要以教师的教为本位的教学观转向以学生学为本位的教学观,要突出认识和关注学生的主动性,有了主动性才能具有自主性,有了自主性才能形成创造性,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是我们的教学活动是让少数人参与还是让全体学生参与,在同一层次参与还是不同层次上参与,是被动参与还是主动参与。我们的教学,必须克服教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听,少数学生学习,多数学生陪做的现象,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去。而创新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它是人们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良教学而逐步形成的。它源于教学实践,又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就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能促进创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式,当前数学课堂创新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诱导启发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1)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尽管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有多种方法和渠道,但是以探究为主的课堂教学改革仍然是理想的选择。这是因为:⑴.数学学课堂教学选用探究式符合数学学科特点及教学改革的实际,并能满足师生双方的心理需要;⑵.数学课堂教学选用探究式能使课堂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和效力;⑶.数学课堂教学选用探究式能破除“自我中心”,促进教师在探究中“自我发展”。.例如,教学大纲对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的定理,要求“不扩展到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少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定理”.于是,对《几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与集合平均数》一文可指导学有余力的同学阅读,并可适当补充一些习题,使学生了解均值不等式在证明不等式及解决有关最大值、最小值的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这样既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也能开阔学生的思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启发式教学 我们开展数学的“启发式教学”,就是在老师的点拨下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去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亲身体验问题。数学中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为我们研究性学习提供了许多研究的方向,数学教学中的各种问题都是渗透研究性学习

2018年三维设计高中化学二轮第二部分

5个解答题之——化学实验综合题 1.(2017·全国卷Ⅱ)水中的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某课外小组采用碘量法测定学校周边河水中的溶解氧。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 Ⅰ.取样、氧的固定 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记录大气压及水体温度。将水样与Mn(OH)2碱性悬浊液(含有KI)混合,反应生成MnO(OH)2,实现氧的固定。 Ⅱ.酸化、滴定 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MnO(OH)2被I -还原为Mn 2+ ,在暗处静置5 min ,然后用标准Na 2S 2O 3溶液滴定生成的I 2(2S 2O 2-3+I 2===2I -+S 4O 2- 6)。 回答下列问题: (1)取水样时应尽量避免扰动水体表面,这样操作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氧的固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a 2S 2O 3溶液不稳定,使用前需标定。配制该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试剂瓶和________;蒸馏水必须经过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其目的是杀菌、除________及二氧化碳。 (4)取100.00 mL 水样经固氧、酸化后,用a mol·L - 1 Na 2S 2O 3溶液滴定,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终点现象为________;若消耗Na 2S 2O 3溶液的体积为b mL ,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________ mg·L - 1。 (5)上述滴定完成时,若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会导致测定结果偏________(填“高”或“低”)。 解析:(1)取水样时避免扰动水体表面,这样能保证所取水样中溶解氧量与水体中实际溶解氧量基本相同,以减小实验误差。(2)根据水样与Mn(OH)2碱性悬浊液反应生成MnO(OH)2,可写出固氧的反应为O 2+2Mn(OH)2===2MnO(OH)2。(3)由于Na 2S 2O 3溶液不稳定,使用前需标定,配制该溶液时无需用容量瓶,只需粗略配制,故配制Na 2S 2O 3溶液时,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为量筒;所用蒸馏水必须经过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这样能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和CO 2,且能杀菌。(4)根据Ⅱ可知MnO(OH)2能将水样中的I - 氧化为I 2,滴定过程中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在滴定终点前I 2遇淀粉变蓝,达到滴定终点时,I 2完全被消耗,溶液蓝色刚好褪去。根据关系式O 2~2MnO(OH)2~2I 2~4Na 2S 2O 3,结合消耗n (Na 2S 2O 3)=a mol·L -1×b ×10-3 L =ab ×10-3 mol ,可求出100.00 mL 水样中溶解氧的质量为14 ab ×10-3 mol ×32 g·mol -1=8ab ×10-3 g =8ab mg ,则该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8ab mg÷0.100 00 L =80ab mg·L - 1。(5)滴定完成时,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会导致读取的

高中物理三维设计选修3-1教师用书 二

1.把表头G改装成大量程电流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改装原理为串联电阻能减小电流 B.改装成电流表后,表头G本身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并不改变 C.改装后,表头G自身的电阻增大了 D.改装后使用时,通过表头G的电流就可以大于改装前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解析:选B改装成大量程电流表后,表头G本身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并不改变;改装成大量程电流表后,因为表头G并联了电阻,故电流表的总电阻减小了,但表头G自身的电阻并不变化。故选项B正确。 2.(多选)将分压电阻串联在表头上,改装成电压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接上分压电阻后,增大了表头的满偏电压 B.接上分压电阻后,电压按一定比例分别加在表头和分压电阻上,表头的满偏电压不变 C.如果分压电阻是表头内阻的n倍,则电压表量程扩大为表头满偏电压的n倍 D.通电时,表头和分压电阻中通过的电流一定相等 解析:选BD接上分压电阻后,电压按一定比例分别加在表头和分压电阻上,表头的满偏电压不变,选项A错误,B正确;分压电阻是表头内阻的n倍,则表头满偏时分压电阻两端的电压为nU g,电压表的量程为(n+1)U g,选项C错误;通电时,表头和分压电阻串联,故通过它们的电流一定相等,选项D正确。 3.磁电式电流表(表头)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磁铁和放在磁铁两极之间的线圈,由于线圈的导线很细,允许通过的电流很弱,所以在使用时还要扩大量程。已知某一表头G,内阻R g=30 Ω,满偏电流I g=5 mA,要将它改装为量程为0~3 A的电流表,所做的操作是() A.串联一个570 Ω的电阻 B.并联一个570 Ω的电阻 C.串联一个0.05 Ω的电阻 D.并联一个0.05 Ω的电阻 解析:选D要改装电流表需并联一个分流电阻,设其阻值为R,应有I g R g=(I-I g)R, 所以R=I g R g I-I g ≈0.05 Ω,故选D。 1.伏安法测电阻的电流表内、外接的选择方法 (1)直接比较法:适用于R x、R A、R V的大小大致可以估计,当R x?R A时,采用内接法,

高中数学三维设计人教A版浙江专版必修4:课时跟踪检测(十四)

课时跟踪检测(十四)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层级一 学业水平达标 1.如图是一向右传播的绳波在某一时刻绳子各点的位置图,经过1 2周 期后,乙的位置将移至( ) A .x 轴上 B .最低点 C .最高点 D .不确定 解析:选C 相邻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间隔半个周期,故乙移至最高点. 2.在两个弹簧上各挂一个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小球,它们做上下自由振动.已知它们在时间t (s)时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s 1(cm)和s 2(cm)分别由下列两式确定: s 1=5sin ???2t +π6,s 2=5cos ? ??2t -π3. 则在时间t =2π 3时,s 1与s 2的大小关系是( ) A .s 1>s 2 B .s 1<s 2 C .s 1=s 2 D .不能确定 解析:选C 当t =2π 3 时,s 1=-5,s 2=-5,∴s 1=s 2.选C. 3.如图所示,一个单摆以OA 为始边,OB 为终边的角θ(-π<θ<π)与时间t (s) 满足函数关系式θ=1 2sin ? ???2t +π2,则当t =0时,角θ的大小及单摆频率是( ) A .12,1 π B .2,1 π C .1 2 ,π D .2,π 解析:选A 当t =0时,θ=12sin π2=12,由函数解析式易知单摆周期为2π 2=π,故单摆 频率为1 π ,故选A. 4.(陕西高考)如图,某港口一天6时到18时的水深变化曲线 近似满足函数y =3sin ????π6x +φ+k .据此函数可知,这段时间水深(单位:m)的最大值为( ) A .5 B .6 C .8 D .10 解析:选C 根据图象得函数的最小值为2,有-3+k =2,k =5,最大值为3+k =8. 5.稳定房价是我国今年实施宏观调控的重点,国家最近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已对各地的房地产市场产生了影响,温州市某房地产中介对本市一楼盘在今年的房价作了统计与预测:

高中数学创新教学的探讨

高中数学创新教学的探讨 数学尽管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源于生活,但又服务于社会。高中数学创新性教学的意义在于:教学在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的同时,克服平常定势思维的局限,找出新的规律及方法,激发学生探讨问题,加强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开拓性及创造性。 标签:高中数学;创新教学 建构主义认知学习理论是指导中学课堂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理论依据。特别是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对于指导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不是让教师把知识简单的传递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建构的过程。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提取、贮存、转换、运用的过程.这种建构是无法让他人代替的。这一现代认知学习理论是我们当前鼎力倡导的创新教育的基石。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思想。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迁移的过程。以《曲线与方程》教学设计为例。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观,通过创设认识冲突、问题探究与问题讨论、概念创新、创新练习教学模式。使学生主动吸收信息,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一、创设知识背景,促使学生进成概念 对概念的传授,旧的教学模式是先将概念直接和盘托出,然后一次又一次练习巩固反复说明要点。这种旧的教学方法虽然也会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概念,但这是“少、慢、差、费”,后果是掩盖概念的合理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合理的做法应是向学生提出问题:“以上四种情形中,你认为哪一种最有研究价值?”因为有了前文所述的一系列铺垫,学生已经具备了对信息的批判能力,一致认为:(1)最具有研究价值,让学生给(2)情形的曲线与方程给出确切的定义已是水到渠成了,这样处理使学生完成了对外界信息的吸收、研究、整理、归纳、理解,即对知识的自主建构的过程。学生不仅理解了新的知识,而且对新知识进行了分析、检验和批判,其创造力又一次得到提升,也获得了一次成功的体验。 二、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教师在教学中能恰当设置认知冲突,运用认知矛盾.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在《曲线与方程》这堂课的情境引入过程中先提出了一个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问题:“地球绕太阳作周期性的运动.它的运行轨迹是什么?应如何描述这一轨迹?”悬念设置。同学们对此立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接着用“几何画板”演示了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迹。同学们从演示中目睹了地球绕太阳运动形成的轨迹这一曲线(椭圆)。即动点按一定的规律运行就形成了曲线。产生了第一次认知冲突,感悟了知识形成的背景。接着应用多媒体的技术,提示平而上的点按一定规律运动形成曲线。点在平面上对应唯一坐标及其变化的内在本质。两坐标的约束关系即为方程。在此再次创设认

创新设计高中数学必修4课时作业【全套142页】附有详细解析

§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课时目标 1.了解半角公式及推导过程.2.能利用两角和与差的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3.了解三角变换在解数学问题时所起的作用,进一步体会三角变换的规律. 1.半角公式 (1)S α2:sin α 2=____________________; (2)C α2:cos α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 α2:tan α 2=______________(无理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理 形式). 2.辅助角公式 使a sin x +b cos x =a 2+b 2 sin(x +φ)成立时,cos φ=__________________,sin φ=______,其中φ称为辅助角,它的终边所在象限由__________决定. 一、选择题 1.已知180°<α<360°,则cos α 2的值等于( ) A .-1-cos α 2 B. 1-cos α 2 C .- 1+cos α2 D. 1+cos α 2 2.函数y =sin ? ????x +π3+sin ? ????x -π3的最大值是( ) A .2 B .1 C.1 2 D. 3 3.函数f (x )=sin x -cos x ,x ∈? ?????0,π2的最小值为( ) A .-2 B .- 3 C .- 2 D .-1 4.使函数f (x )=sin(2x +θ)+3cos(2x +θ)为奇函数的θ的一个值是( ) A.π6 B.π3 C.π2 D.2π3 5.函数f (x )=sin x -3cos x (x ∈[-π,0])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 A.??????-π,-5π6 B.??????-5π 6 ,-π6 C.??????-π3,0 D.???? ??-π6,0 6.若cos α=-4 5,α是第三象限的角,则1+tan α21-tan α 2 等于( ) A .-12 B.1 2 C .2 D .-2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三维设计江苏专版选修五:课时跟踪检测(六)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课时跟踪检测(六)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一、单项选择题 1.有机物正确的命名是() A.3,4,4-二甲基己烷B.3,3,4-三甲基己烷 C.3,3-二甲基-4-乙基戊烷D.2,3,3-三甲基己烷 解析:选B在编号时,要注意位置之和要最小,3+3+4<3+4+4,故选B项。 2.有一种烃的结构简式如下: 主链上的碳原子数是() A.5 B.4 C.7 D.6 解析:选A烯烃命名时,选择含有碳碳双键的最长碳链作主链,其他与烷烃的命名相同。 3.结构简式为CH3(CH2)2C(CH2CH3)2OH的名称是() A.1,1-二乙基-1-丁醇B.4-乙基-4-己醇 C.3-乙基-3-己醇D.3-丙基-3-戊醇 解析:选C靠近羟基一端编号,在3号位存在一个乙基。 4.下列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三组峰的是() A.2,2,3,3-四甲基丁烷B.2,3,4-三甲基戊烷 C.3,4-二甲基己烷D.2,5-二甲基己烷 解析:选D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三组峰说明分子中存在三种不同的氢原子,A.2,2,3,3-四甲基丁烷分子中只存在1种氢原子;B.2,3,4-三甲基戊烷分子中存在4种氢原子;C.3,4-二甲基己烷分子中存在4种氢原子;D.2,5-二甲基己烷分子中存在3种氢原子。 5.下列表示有机物结构的式子中,其名称为3-乙基-1-戊烯的是()

解析:选C A项,正确名称应为3-甲基-1-己烯;B项,正确名称应为3-乙基-1-己烯;D项,正确名称应为3,3-二乙基-1-戊烯。 二、不定项选择题 6.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解析:选AB C项,正确名称应为2-丁醇;D项,正确名称应为3-甲基-1-丁炔。 7.某烃与氢气发生反应后能生成(CH3)2CHCH2CH3,则该烃不可能是() A.2-甲基-2-丁烯B.3-甲基-1-丁烯 C.2,3-二甲基-1-丁烯D.2-甲基-1,3-丁二烯 解析:选C(CH3)2CHCH2CH3的名称为2-甲基丁烷。2,3-二甲基-1-丁烯与氢气加成后的产物为2,3-二甲基丁烷,C不可能。 8.下列有机物的系统命名中正确的是() A.3-甲基-4-乙基戊烷B.2,3,-二甲基丁烷 C.3,4,4-三甲基己烷D.3,5-二甲基己烷 解析:选B按题给名称写出结构简式,再用系统命名法命名,则发现A命名与“最长”原则矛盾,C命名与“最小”原则矛盾,D命名与“最近”原则矛盾。 三、非选择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