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老旦艺术流派
- 格式:pdf
- 大小:638.32 KB
- 文档页数:1
刘新阳:京剧李(多奎)派老旦声腔艺术特色辨析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引言李多奎先生是京剧老旦行当中继龚云甫之后又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表演艺术家,他幼学梆子,后改皮黄,先工老生,后工老旦,拜师罗福山,得龚云甫的指点,又得龚云甫琴师陆彦庭(一作陆砚亭)的倾囊相授,终以未列龚氏门墙的身份变身龚派艺术的主要传人,成为不是龚云甫弟子的龚派传人。
此后,李先生并没有止步于对老旦艺术的求索,而是根据自身条件和时代审美情趣的发展变化,不断地通过艺术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演剧风格,继而成为20世纪20年代以后,京剧老旦行当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代宗师。
时至今日,李派在京剧老旦艺术的传播犹如“十净九裘”、“十旦九张”的发展趋势,几乎成为京剧老旦行当与流派唯一的代名词,李先生把京剧老旦艺术推向了至今尚无人超越的高峰,由此不难看出,李先生在京剧老旦行当继承发展中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京剧乃至戏曲艺术的发展无一不是在“继承、创新”的渐变之路上稳步前行的,李派乃至京剧老旦艺术的发展也离不开这个道理。
20世纪20年代,李先生之于龚云甫、陆彦庭技艺的全面继承,今天依然应该成为京剧老旦行当创新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综观当前京剧舞台上老旦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我认为,在老旦李派艺术的传承中,在认知、理解和实践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误区,这无疑给京剧老旦艺术在当前的传承和未来的发展,造成了偏差与障碍。
面对这种现状,我认为有必要结合舞台现状,对京剧老旦艺术健康发展之路,提出应有的建议,期盼京剧老旦李派艺术在未来更好地得到传承和发展。
一、雌音与衰音顾名思义,“老旦”是指老年妇女,年龄虽“老”却终究是“旦”,这是生活原型和戏曲行当给予老旦的基本定位。
旧时俗语说“八十岁也是妇道”,正是这个道理。
尽管在京剧早期历史上如谭志道、汪桂芬、谢宝云等多有老生、老旦兼演和串演者,而且京剧老旦从一开始就以大嗓应工,但这不等于京剧老旦和老生的唱法相同,这一点从后来崛起的老旦宗师——龚云甫传世的唱片中可以随处找到印证。
马连良以独特的风格,为京剧开创一代新声,成为广大群众喜闻乐唱的马腔,丰富了京剧老生的唱腔艺术。
他的表演,手、眼、身、步结合一体,准确严谨,凝重潇洒,将人物蕴涵的复杂感情,节奏鲜明地形之于外,形成独具艺术魅力的马派风采。
"马派"的代表剧目有:《羊角哀》、《要离刺庆忌》、《春秋笔》、《临潼山》、《串龙珠》、《重耳走国》、《十老安刘》、《甘露寺》、《群英会·借东风》、《清官册》、《一捧雪》、《九更天》、《四进士》、《梅龙镇》、《玉碑亭》、《十道本》、《坐楼杀惜》、《清风亭》、《三娘教子》、《三字经》、《汾河湾》、《武家坡》、《桑园会》、《范仲禹》、《白蟒台》、《火牛阵》、《胭脂宝褶》、《焚绵山》、《渭水河》、《状元谱》、《盗宗卷》、《断臂说书》、《宝莲灯》、《珠帘寨》、《铁莲花》、《打严嵩》、《广泰庄》、《三顾茅庐》、《法门寺》、《打登州》、《南阳关》、《定军山》、《阳平关》、《胭脂虎》、《苏武牧羊》、《将相和》、《海瑞罢官》、《赵氏孤儿》、《十老安刘》古装戏和《杜鹃山》、《年年有余》等现代京剧。
"马派"弟子有:周啸天、王和霖、梁益鸣、王金璐、言少朋、李慕良、马长礼、迟金声、张学津、冯志孝等等老生杨(宝森)派成熟于50年代,其主要成就在于具有鲜明特色的唱腔与演唱风格,是杨宝森由谭(鑫培)腔入,自余(叔岩)腔出。
充分地扬长避短进行艺术创造的成果。
杨宝森初学谭派,青年时期致力于研习余派唱腔,均有成绩。
30岁以后逐渐脱出余派范围,吸取谭、汪(桂芬)诸家之长,对余腔有所变革。
后嗓音发生变化,在琴师杨宝忠、鼓师杭子和的辅助下,尽量舍短用长,创立了既出于余派、又大大有别于余腔的杨派唱腔。
杨派剧目很多:《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全部《鼎盛春秋》、《击鼓骂曹》、《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问樵闹府、打棍出箱》、《王佐断臂》、《洪羊洞》、《碰碑》、《清官册》、《桑园寄子》、《二堂舍子》、《红鬃烈马》、《卖马》、《打登州》、《捉放曹》及《珠帘寨》、《定军山》、《阳平关》、《朱痕记》、《搜孤救孤》、《乌盆记》、《摘缨会》、《一捧雪》、《桑园会》、《四郎探母》等均有明显的杨派艺术特色杨宝森门人有程正泰、李鸣盛、梁庆云、朱云鹏等,私淑及再传弟子为数更多,如杨乃彭、张克等,是近年来影响颇大的流派之一。
京剧的主要流派介绍
京剧的流派主要指演员的表演风格、艺术特点和艺术表现形式等,这种表演风格通过师徒间相传得到了传承和有序发展,不同的流派有不同的代表剧目。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京剧的主要流派介绍,一起来看一下吧。
正旦
王派:以王瑶卿为代表,代表剧目有《辛安驿》、《十三妹》。
梅派(花衫):以梅兰芳为代表,主要传人:言慧珠、梅葆玖、杜
近芳等。
代表剧目有《宇宙锋》、《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水斗断桥》、《奇双会》、《游园惊梦》、《穆柯寨·穆天王》、《木兰从军》、《抗金兵》、《生死恨》、《西施》、《洛神》、《穆桂英挂帅》等。
程派(青衣):以程砚秋为代表,主要传人有:新艳秋、王吟秋、
李世济、赵荣琛、李蔷华,再传弟子有张火丁、刘桂娟等。
代表剧目有《锁麟囊》、《荒山泪》、《六月雪》、《亡蜀鉴》、《马昭仪》、《女儿冢》、《青霜剑》、《碧玉簪》、《春闺梦》等。
尚派(刀马旦):以尚小云为代表,主要传人:尚长麟、吴素秋、
杨荣环等。
代表剧目有双阳公主、三娘教子、祭塔、昭君出塞、南天门、秋胡戏妻、二进宫、花蕊夫人、峨嵋剑等。
张派:以张君秋为代表,代表剧目有《望江亭》、《诗文会》、《楚
宫恨》、《秦香莲》等。
花旦(小旦)
荀派:以荀慧生为代表,主要传人有:童芷苓、孙毓敏、宋长荣等。
代表剧目有《红娘》、《红楼二尤》、《花田错》、《辛安驿》、《十三妹》等。
筱派:以筱翠花为代表,主要传人有:毛世来、陈永玲、崔熹。
浅谈京剧中的旦角行当提到京剧中的行当,最为人津津乐道便是那些表现女性形象的旦角。
之所以为人们所熟稔,主要原因便是旦角常常由男性京剧表演艺术大师反串,而这些反串角色往往将女性的柔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深入人心,成为时代的经典。
接下来我就会从分类,流派,知名表演艺术家等方面来谈谈旦角这一个行当。
旦角的主要分类旦角主要分为正旦,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这几大类别。
正旦又称“青衣”,是指戏曲里那些稳重端庄中年妇女形象。
之所以被称为“青衣”,是因为这些角色常常穿着青色褶。
这类角色的表演特点是以唱功为主,动作幅度较小。
比较著名的正旦角色由《铡美案》中的秦香莲,以及《二进宫》中的李艳妃。
花旦主要是指戏曲里用来表现年轻活泼、俏丽可人形象的哪一类角色。
这类角色诸如由小家碧玉的姑娘,以及一些活泼可爱的丫鬟。
花旦的表演特点是以做功和念白见长。
比较著名的花旦角色有人们所熟知的《西厢记》中的红娘。
刀马旦多指戏曲中女将、女元帅之类的角色。
刀马旦的表演特点是唱、念、做并重。
虽也有打的戏份,但是不如武旦激烈。
最重要的是刀马旦比较重身段,着重需要表现出人物稳重威武的气质。
知名的刀马旦角色由《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
武旦是指那些身怀武艺的江湖女子或者神怪精灵一类的角色。
表演时长长穿着紧身衣,侧重翻打。
典型的角色有《白蛇传》中的青蛇。
老旦顾名思义是指一些老年女性角色,表演时用本嗓常年,多重唱功。
《红灯记》中的李奶奶就是典型之一。
彩旦又称“丑婆子”,亦是用本嗓唱念,重说白。
表演、化妆很夸张。
与丑角类似,表演滑稽诙谐。
多是喜剧性角色。
诸如《西施》里的东施。
《拾玉镯》里的刘媒婆。
除此之外,还发展出了综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艺术特点而形成的新的一类旦角——花衫,如《霸王别姬》中的虞姬。
旦角的主要流派京剧旦角中主要有八大流派。
它们分别是:梅派、尚派、程派、荀派、张派、王派、赵派,以及黄派。
这八大派系的创始人都是中国京剧发展史上传奇式的人物,当真称得上真正的宗师。
浅析京剧的旦行流派摘要:“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都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他们分别创立了梅、尚、程、荀四大流派。
梅兰芳在“四大名旦”中成名最早,程砚秋最年轻去世最早。
“四大名旦”排列顺序随着时间推移和个人艺术成就而有所变化,因此有了梅、尚、程、荀之说。
本文分别就旦行四大流派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京剧;“四大名旦”;流派中图分类号:j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0-0000-01从“四大名旦”的艺术特色看,他们学艺都十分刻苦,事业上执着追求,积极进取,艺术上努力继承,并根据自身条件扬长避短,大胆创新,经过多年苦心钻研探索,终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梅、尚、程、荀四大流派各具特色,早年戏剧评论家曾以四季花名为喻,赞颂梅如春兰,有王者之香;尚如鞭蓉,映日鲜红;程如秋菊,霜于挺秀;荀如牡丹,占尽春光。
王瑶卿则概括为:“梅兰芳”的‘相’(艺术形象好),程硕秋的‘唱’(唱腔好),尚小云的‘棒’(武功好),荀慧生的浪(浪漫)等等。
“四大名旦”都是文武昆乱不挡,一专多能,戏路很宽,而且各有一批能体现自己独特风格的剧目,他们所上演的许多剧目都有进步意义,具有人民性。
一、典雅大方的梅派梅兰芳是京剧大师。
梅派艺术博大精深。
从艺术风格来看,梅派艺术典雅大方,平中见奇,刚柔相济。
梅兰芳在几十年舞台生涯中,塑造了为数众多的善良、温柔、端庄、娴雅、含蓄的中国古代妇女形象,如赵艳容、西施、韩玉娘、虞姬、杨玉环、白娘子、梁红玉、林黛玉、花木兰、洛神、穆桂英等。
这些艺术形象性格鲜明、姿态各异,有端庄秀丽的大家闺秀,雍容华贵的宫廷贵妇,英姿飒爽的巾帼英雄,舍身救国的古代美人,情操高尚、坚贞刚烈的相府千金,芳洁弱质、多愁善感的绝代才女,饱受战乱之苦、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爱国女子,为追求爱情自由敢于同邪恶势力斗争的下凡女子,还有忠于爱情、心如秋水的虞美人等等,都体现了东方艺术的古典美。
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曾称赞梅兰芳是“伟大的群众演员、美的化身”。
京剧流派与四大名旦作者:来源:《新传奇》2016年第18期京剧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戏曲走向繁荣,而京剧名家的完美演绎又将京剧推向了高峰。
尤其是“四大名旦”,堪称京剧界传奇。
“生旦净丑”说戏曲扮演剧中人物分角色行当,是中国戏曲特有的表演体制。
行当从内容上说,它是戏曲人物艺术化、规范化的形象类型。
从形式上看,又是有着性格色彩的表演程式的分类系统。
这种表演体制是戏曲的程式性在人物形象创造上的集中反映。
每个行当,都是一个形象系统,同时也是一个相应的表演程式系统。
举例来说,老生就是一个形象系统,其中包容着一系列中年以上的、正直刚毅的男性人物形象。
如京剧《空城计》中充满智慧的军事家诸葛亮,京剧《四进士》里的宋士杰等。
这些人物的性格气质比较接近,在表演上也有一整套相应的程式。
如念韵白、用真声演唱;风格刚劲、质朴、淳厚;动作造型以雍容、端方、庄重为基调。
由于这类人物必须戴象征着胡须的髯口,因此又有一套髯口上的功夫。
某些剧种还为戴纱帽的人物创造了一套耍帽翅的特技。
再如净行,又是另一类形象,包拯、项羽、曹操等都属于这个系统。
这是戏曲舞台上具有独特风格的性格造型。
它有两个突出的表现:一是面部化妆要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所以,净又俗称花脸;二是在性格气质上都近乎粗犷、奇伟或豪迈,因而在表演上要求音色宽阔洪亮,动作造型也是粗线条的。
由此可见,行当既有性格的内涵,又含有相应程式化的表现方式,是形象类型和程式的统一体。
由于戏曲人物思想情感的内在特征必须加以外化,并从程式上对其进行提炼和规范,这就会使唱念做打各类程式无不带有某种性格的色彩。
经过长期的艺术磨炼,一些性格相近的艺术形象以及与之相应的表演程式、表演手法和技巧便逐渐积累、汇集且相对地稳定,这就是行当的形成。
而当一个行当形成以后,它所积累的表演程式又可作为创造新的形象的手段。
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创造、不断发展,促使了行当体制的逐步丰富和完善。
可以说,行当这种表演体制,是戏曲表演程式创造形象的结果,又是形象再创造的出发点。
第23卷㊀第4期2021年4月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J o u r n a l o f T i a n j i nV o c a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e s N O.4V o l .23A pr .2021谈京剧老生各流派的艺术风格和特点蒋㊀涛(天津艺术职业学院,天津㊀300181)摘㊀要:㊀文章将从京剧生行的起源发展 谈起,至各流派的兴起,传承下来的艺术风格和特点.从声腔㊁身段㊁技巧等多方面介绍.再通过个别剧目的人物角色举例对比,深度专业剖析流派特色.关键词:㊀京剧;老生;流派中图分类号:J821.2㊀㊀文献标识码:A ㊀㊀文章编号:1673-582X (2021)04-0121-04收稿日期:2020-11-20作者简介:蒋涛(1984-),河北人,天津艺术职业学院,戏曲系团支部书记,讲师,研究方向:京剧表演,京剧教学.引言戏曲是中华艺术百花园的一只奇葩,而京剧则是集大成于一身的代表.京剧艺术于2010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通过将我国申报的京剧 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更是以梅兰芳为代表的 梅兰芳表演体系 位列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老生,这个伴随着京剧发展的重要行当对于京剧则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京剧的 三鼎甲 ㊁ 前四大须生㊁ 后四大须生 ㊁ 南麒北马关外唐 等等,都彰显着老生行当在京剧 四梁八柱 中的霸主地位.一㊁京剧生行起源及特色(一) 开宗立派第一家无生不学谭老生中谭派艺术的传承从古至今,在京剧界乃至历史上都有着非凡的意义,谭派艺术的传承可以说是浓缩着一部厚重的京剧发展史.京剧谭家自谭志道起,历经了谭鑫培㊁谭小培㊁谭富英这几代先贤发扬革新,盛行于晚清㊁民国乃至新中国,先后问鼎前后四大须生,历史悠久辉煌.(二) 独出心裁融会贯通马派久唱不衰京剧大师马连良先生开创了老生行当的 马派 ,他得心应手运用唱念㊁唱㊁做㊁舞㊁水袖㊁髯口等等的艺术手法来刻画每个角色,表现人物复杂的心理,塑造了很多的角色和形象传唱至今.表演风格以飘逸潇洒,灵活机巧.马派的唱俏皮流利㊁变化多端,听起来又通俗易懂,但是还富有高度精巧的艺术加工,在设计人物唱腔和身形表演时更是根据剧中不同的身份㊁年龄㊁性格,心情,剧情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几乎无一雷同.比如在«四进士»里的念白,铿锵有力,洒脱自然,表现了宋世杰侠肝义胆的性格.«赵氏孤儿»中的 盗孤 选场,将剧中为了忠良留得后代的程婴这一角色的心情,焦急紧张的状态,表现得入木三分.«龙凤呈祥»中乔玄的那段流水犹如行云流水,延绵不绝.堪称马派的代表作正是那段 劝千岁 ,«甘露寺»中的 劝千岁 一段,家喻户晓,久唱不衰,更是马派的代表作.(三) 奚韵流长,杨派枝繁叶茂奚派 老生的开创者是奚啸伯先生,他的表演感情深沉㊁富有浓郁的书卷气.不但如此,奚啸伯先生的举手投足都展现出一代文人墨客的气质.在舞台上使他清新脱俗㊁深沉文静㊁委婉细腻.奚派明显的唱腔风格.吸收了马派㊁谭派㊁言派和余派的优点和自身条件融汇整理了一套个人演唱的法则,清晰悦耳,韵味醇厚,如诉如泣,凄恻悲怆,代表剧目如«碰碑»㊁«火烧连营寨»㊁«范进中举»等等可谓是 奚派 经典剧目. 错骨不离骨 正是奚派集大成的艺术特色.杨宝森位列于京剧老生 后四大须生 .他是以低回婉转㊁深邃醇厚著称.与其哥哥杨宝忠,堪称 京剧双壁 ,哥哥杨宝忠操琴,杨宝森进行演唱,哥哥宝忠也为演员出身,也为杨宝森先生创造了很多新的唱腔,与时俱进,受到当时观众强烈追捧.所以,后人多通过学杨宝森先生的技法,窥京剧真谛.平和舒展,其代表作«伍子胥»㊁«四郎探母»㊁«杨家将»等等.正因如此吸引了很多追随者学习杨派,至今老生杨派者蔚为大观.周信芳为京剧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人物,人称 麒麟童 .名字的由来源于周先生七岁开始崭露头角,观众采用谐音,取名 麒麟童 ,成为 麒 派.周先生本身嗓音苍劲,较干涩,对于当时观众喜欢高音㊁炸音,可谓是另辟蹊径,自成一派.周先生将不利因素转化成自身特色,着重加强念白的功力,形成字字落玉盘,唱腔突出古朴苍劲的嗓音特色,尤其是对于人物的内心刻画,细致入微,京剧电影«乌龙院»,又名«宋江杀惜»,周信芳先生将 宋江 开始的忍耐到阎惜娇得寸进尺后的爆发,刻画的入木三分,人物的内心情感得到一步步的递进,使观众有代入感,最终按照剧情,宋江从扮相上将两边的鬓发扯乱,形容宋江的近似癫狂,将眉头画了两道黑,演员在皱眉时,两道黑又凸显了宋江的 杀人 之心,最终在杀死阎惜娇后,将沾满鲜血的刀子在阎惜娇的身上抹掉,这一连串动作行云流水,步步相扣,使观众拍手称绝,堪称 麒 派经典.二、京剧老生的身段技巧(一)老生脚步台步 ㊁ 脚步 就是演员在舞台上的步伐统称.根据剧中人物的年龄,身份㊁性格和环境.脚步的运用是不同的.老生行当应工的角色一般多穿 厚底 ,再有就是 福字履 .老生的脚步分为分为很多种,如慢脚步㊁快脚步,速度加快后就成为了慢圆场及快圆场,形容演员表现从走到跑的形体动作.就诸多脚步来说,老生的基础还是慢步,也是最长使用的脚步.(二)身段及道具的运用1.水袖水袖是戏曲演员服装上的一块白色的绸缎,在舞台上挥起来千变万化,向水波又向浪花,所以称为水袖.水袖在旦角中运用很多,并且有长袖达三五尺,但是老生中大多剧目使用的还是在一尺三左右.水袖功可以说是帮助演员刻画人物心情㊁性格㊁思想㊁感情的传递工具,更是戏曲独有的艺术手段.水袖功种类很多,但是老生常用的就包含叠袖㊁单抖㊁双抖㊁单提袖㊁双提袖㊁单抓袖㊁双抓袖㊁双背袖㊁甩袖㊁抱肩袖㊁绕袖㊁盘袖等等.就以大家熟知的抖袖来举例,左手手掌朝上抬至胸前,左手自里向外反腕,用抖的方法向左旁侧抖出.就这样的动作演员不知要在台下练多少遍才能达到舞台上的完美演出.在京剧舞台上使用水袖技巧的戏有很多,比如«徐策跑城»的徐策,在上朝奏本的路上,以髯口功配合脚步圆场和水袖,载歌载舞,表现老徐策心中欢悦之情.«打神告庙»中的殷桂英,在剧中属于受到刺激后的疯癫状态,不仅要有高难度的唱腔,同时还要配合五尺长的超长水袖,使用抛㊁收㊁弹㊁转及大刀花等技巧,展示女主演痴疯癫狂的状态.2.髯口髯口就是京剧舞台上的 胡子 ,同时也是老生行当必须掌握的技巧之一.髯口种类分为很多,比如花脸的满㊁扎等,丑行的丑三㊁八字吊耷等.老生最常见就是三绺和二涛,二涛和三绺都分为黑㊁黪㊁白三种.戴二涛的角色比如«群英会»的鲁肃,«失印救火»的白怀等等.三绺的角色比如«武家坡»的薛平贵㊁«八仙过海»的吕洞宾㊁«二进宫»的杨波等等.三绺是老生主要的技巧动作,在舞台表演中不光有单项动作,还有组合动作.根据人物不同再配合水袖表演起来连贯顺畅,一气呵成非常漂亮.捋髯既手腕外翻,手掌朝外,可单食指可食指和中指同时(根据人物不同),剩下四指(三指)攥拳,拇指摁住剩余指头的第二根骨节,手上抬至腮处,单指贴着旁边小绺往下捋(双指是夹着小绺),待捋到下面髯梢处挑住亮相.既要注意一项动作不是单走数,还有要注意其它问题,比如抬手时肘部不可太高会影响形象,往下捋髯时手腕要扣,慢慢配合手指才能顺利捋下.3.马鞭马鞭是戏曲舞台上辅助演员的道具.一杆马鞭抄起来缓手跨腿转身亮一个骑马蹲裆的姿势就代表了上马,转身打马往前在舞台上转个圆场再下马就到达了目的地.在舞台上最能以舞蹈形式表现骑马程式化的技巧叫趟马,俗称马趟子.趟马有单人,还有俩人和多人等,根据剧情需要可易可繁.老生运用马鞭的戏有很多,同样是趟马和骑马,老生与武生还是不一样的.同样一个四击头老生要走出苍韵,而武生要有刚㊁脆等等.老生又不能太武气,所以这个尺度的拿捏也是对于一个演员的考验.4.甩发甩发是戏曲舞台上生行常用的表演特技,尤其是老生对于甩发的运用,是表现角色思想和感情的一种表演手段.甩发的技巧分为:打㊁旋㊁挑㊁抖㊁绕等等.老生运用甩发的戏虽然不是特别多,但是要把老生的甩发运用好难度很大,比如«打金砖»的刘秀,在太庙一场中用大量的技巧和甩发功,来表现其极度惊恐的心理状态.三、通过舞台实践剖析剧中人物心理(一)通过薛平贵谈人物心理薛平贵这个人物大家都了解,在京剧全剧«红鬃烈马»中«武家坡»常常被单拿出来演,它是全部«红鬃烈马»的戏核,里面的薛平贵㊁王宝钏㊁王金钏㊁银钏㊁苏龙㊁魏虎㊁王允等等都对剧情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薛平贵从一个落魄书生,乞讨为生,直至最后登上龙位,中间是怎样的发展演变的呢?我们从«武家坡»中的唱词得到进一步了解.首先薛平贵因为与代战公主结缘以后,在花园上空得到大雁叼来的血书,想起了十八年前寒窑之内的原配夫人王宝钏.之后乔装改扮成为路人试探王宝钏是否对自己依然忠贞不二.薛平贵內帘唱西皮导板 一马离了西凉界 ,交代了薛平贵衣锦还乡,从西凉地界来到了中原地带. 长锤 出场, 九龙口 亮相.通过他的穿戴,绣金龙箭衣马褂,绒球达帽,单从穿着就向观众交代了此时的薛平贵的身份地位.之后到台中唱原板 不由人一阵阵泪洒胸怀 ,这句唱体现了薛平贵受到王允陷害后,被派到前站先行,正是由于岳父的百般阻碍,使得自己与妻子王宝钏分离,王宝钏与父亲«三击掌»后断绝父女关系,而在薛平贵出征之前为妻子留下干柴十担,米八斗,让妻子勉强度日.往事如烟,薛平贵衣锦还乡看到往日情景,不禁对景伤情潸然泪下. 薛平贵好一似孤雁归来 这句话不仅体现了薛平贵身在西凉心在武家坡的复杂心情,又点题了 鸿雁血书 的典故,此句在 孤雁 二字中要唱出悲凉之感, 归来 又体现了主人公经历了风雨,终见彩虹的豁达心情. 老王允是内亲官居太宰,他把我贫苦人哪放在心怀 这两句唱词对于薛平贵来说是心中隐隐的痛.如果没有王允的从中作梗,横加阻拦,此时此刻薛平贵也是儿孙满堂,幸福快乐. 恨魏虎是内亲将我谋害,苦害我薛平贵所为何来 两句唱词也透露了薛平贵对于自己的姐夫魏虎憎恨,也应证了最后人头落地的结局. 柳林下拴战马武家坡外,见了那众大嫂细问开怀 这两句是此段唱腔的结尾句,其中 细问开怀 要唱的有内涵,因为此时的薛平贵已经打定决心试探王宝钏是否贞洁,所以要在面目表情上耐人寻味,为下一场与王宝钏见面作为铺垫.(二)通过学演总结的经验通过多年的演出和日常学习积累本人对于京剧老生行当有一些经验和体会.首先,老生不管是在全国哪个院团中都是很重要的一个行当,而且一个好的老生演员,不管是哪个流派,高亢不是关键,我认为通透是最重要的.常有 老先生讲要讲究不要将就 即在于此.在身段训练中最基本的是台步和圆场,厚底㊁福字履㊁草鞋等等,什么角色什么脚步,最忌千人一面.还有诸多老生演员因口戴髯口,便不注意演唱和念白的口型,这实则是错误的,在演唱中演员的口型是和表演的角色人物心理是相同的,不能为了卖弄嗓音而丢失了人物.还有就是要加强训练眉宇,老生的眉宇是很关键的,但要区分人物.要成为一人千面,切莫变成千人一面.不能都是«太真外传»的李隆基㊁«杨家将»的杨继业,要丰富人物性格.所以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好演员,一个合格的老生演员真的很不容易,要在各个方面下功夫,全面提升文化底蕴及艺术修养.参考文献:[1]赵景勃.戏曲角色创造教程[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09).[2]何佩森.何佩森谈艺录[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05).[3]田志平.表演为中心:戏曲创作规律探析[J].艺术评论,2013,(06).[4]孙毓敏.孙毓敏艺术研究文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08).[5]高晶,张海涛.中外戏剧作品赏析[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09).[6]汤草元,陶雄.中国戏曲曲艺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05).T a l k i n g A b o u t t h eA r t i s t i c S t y l e s a n dF e a t u r e s o fG e n r e s o fL a o s h e n g i nP e k i n g O p e r aJ I A N GT a o(T i a n j i nA r tV o c a t i o n a lC o l l e g e,T i a n j i n300181)A b s t r a c t:I t t a l k s a b o u t t h e i n h e r i t e d a r t i s t i c s t y l e s a n d f e a t u r e s o f v a r i o u s g e n r e s i nP e k i n g O p e r af r o mt h e"O r ig i n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Sh e n g(M a l eR o l e)g e n r ei nP e k i n g O p e r a"t i l l t h e r i s i n g o f v a r i o u sg e n r e s.I tm a d e o v e r a l l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t h e r e o fw i t h r e s p e c t t o t u n e,f i g u r e a n d t e c h n i q u e.T h e n,i tm a d e d e e pp r o f e s s i o n a la n a l y s i sa n di l l u s t r a t i o n so nt h ef e a t u r e so fv a r i o u s g e n r e s,t h r o u g hc o m p a r i s o no f c h a r a c t e r r o l e i n s p e c i f i c p l a y s.F i n a l l y,i t s h a r e d c o n c l u d e d e x p e r i e n c e s a c c o r d i n g t o i t s o w n p e r f o r m i n g p r a c t i c e o n s t a g e a n dw h a t h a v e b e e n s e e na n dh e a r db y i t s e l f.K e y w o r d s:P e k i n g O p e r a;L a o s h e n g(o l dm a l e r o l e);G e n r e。
京剧的流派习惯上以创始人的姓来命名。
京剧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是程长庚、余三胜和张二奎所创的老生表演的三个流派。
后来又出现了谭鑫培、汪桂芬和孙菊仙为代表的老生三个流派。
谭、汪、孙三人继承和发展了前三位的表演艺术。
老生行当表演流派的第三代在继余叔岩之后,便是著名的“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和奚啸伯。
小生表演中则出现了俞振飞、姜妙香等派。
京剧旦行中以“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所创的四派影响最大,另外还有李多奎等。
净行中的金少山、郝寿臣、侯喜瑞各成一派。
新中国成立后,京剧流派艺术有了新的发展,涌现出一批具有时代风格的表演艺术家。
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把流派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谭派——谭鑫培(老生)孙派——孙菊仙(老生)李派——李春来汪派——汪桂芬(老生)刘派——刘鸿声杨派——杨小楼盖派——盖叫天高派——高庆奎言派——言菊明余派——余叔岩梅派——梅兰芳(旦角)麒派——周信芳荀派——荀慧生(旦角)尚派——尚小云(旦角)马派——马连良程派——程砚秋(旦角)裘派——裘盛戎国粹京剧与四大名旦2004年1月1日是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程砚秋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
作为中国京剧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一代宗师,他独创的幽咽委婉的程派唱腔,成为中国妇女抒发内心情感的独特方式,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京剧又叫“京戏”、“平剧”、“国剧”,它是中国传统名剧,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清乾隆55年(1790年),四大徽班陆续进北京演出,于嘉庆、道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
道光以后,三大班的班主兼主要演员程长庚以唱徽音、二黄著称,随着湖北汉调演员余三胜等进京搭入徽班,又带来被称为“楚调”的湖北西皮调,促成由徽调与汉调合流的“皮黄”唱腔的形成。
京剧广泛流行于全国各地。
四大名旦:程砚秋、尚小云、梅兰芳、荀慧生(从左至右)继程长庚等人以后,著名老生演员谭鑫培对程长庚、余三胜等许多前辈的唱腔和演技兼收并蓄,并加以发展融合,逐渐锤炼出一套唱法,逐渐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
谈京剧老生各流派的艺术风格和特点马强发布时间:2021-12-30T08:49:13.080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28期作者:马强[导读] 在我国中华艺术中包含戏曲这一部分,京剧是集合戏曲为一身的代表。
在早些时期,京剧艺术就被申报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名录。
我国的国粹就是京剧,而老生在京剧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宁夏演艺集团京剧院宁夏银川 750000摘要:在我国中华艺术中包含戏曲这一部分,京剧是集合戏曲为一身的代表。
在早些时期,京剧艺术就被申报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名录。
我国的国粹就是京剧,而老生在京剧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占据着十分关键的地位。
本文主要从作者实际工作经验入手,对京剧老生的各流派风格、特点等进行分析,希望对有关从业人员带来帮助。
关键词:京剧;老生流派;艺术风格1 京剧生行起源及其特色的分析1.1 谭派谭派在京剧老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谭派的艺术传承可以说是浓缩了一部厚重的京剧发展史。
京剧谭家自谭志道起,在经历过多次的变革,在我国清朝晚期、民国、现在的新中国都是很盛行的,四大须生前后问鼎,历史可以说较为悠久。
1.2 马派京剧大师马连良开创老生行当的马派,主要是采用唱念、唱、舞、水袖、做等艺术手法进行刻画出每一个人物角色,对其人物复杂的心理进行表现,塑造出比较多的角色,形象传唱。
表演风格则是以飘逸潇洒、灵活机制为主。
马派唱腔变化是比较多的,但是在听起来也是容易听懂的,有着高度技巧的艺术加工。
在进行人物唱腔、身形表演设计的过程中,主要是按照剧中不同身份、年龄、心情、性格等为主,基本上每个剧情中设计都是不一样的。
1.3 奚派奚啸伯老先生作为奚派的老生开创者,奚啸伯先生在表演桑的感情可以说是较为深沉的,有着浓郁的书卷气。
奚啸伯先生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文人墨客的气质,在舞台上表演的时候给人一种清新脱俗、委婉细腻的感觉。
奚派的唱腔风格较为明显,主要是结合了其他派别的优点,把自身条件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具有个人演唱特色的法则,错骨不离骨就是奚派集合大成的艺术特点。
旦角的角色解释
旦角是指戏曲中的女性形象,可分为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花衫等类别。
其中京剧旦角著名的四大流派为梅派、程派、荀派、尚派。
青衣:又叫“正旦”,多表现那些端庄稳重的中青年妇女,以唱功见长,如《铡美案》由的秦香莲、《二进宫》中的李艳妃等。
花旦:多表现那些年轻活泼俏俐的小家碧玉或丫鬟,以做功和念白见长,如《西厢记》中的红娘、《拾玉镯》中的孙玉姣等。
刀马旦:表现那些女将或女元帅,一般要扎大靠,表演上重靠把工架,如《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等。
武旦:表现那些身俱武艺的江湖女子或神怪精灵,多穿紧身衣服,表演上重翻打,如《白蛇传》中的青蛇等。
老旦:表现那些老年女性,用本嗓唱念,多重唱功,如《红娘》中的老夫人;《钓金龟》中的康氏等。
花衫:是上世纪20年代以后,综合青衣、花日、刀马日的艺术特点发展而成的新的日角类型,由王瑶卿先生所创,如《霸王别姬》中的虞姬、《锁麟囊》中的薛湘灵等。
在花衫形成之前,一个演员一般不能兼演青衣和花旦两个行当。
王瑶卿为了丰富旦角的表演艺术,充实艺术表现能力,所以他融和青衣沉静端庄的风格,花日活泼灵巧的表演、刀马日的武打丁架,创作出一种唱,念,做,打并重的日角行当,人们把它命名为花衫(花日和青衫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