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混改”的标本意义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3
28中国电信业Focus | Fo聚焦国有股保持优势地位,中国联通仍是国企根据报道,在中国联通引入的民营战略投资者中,国有部分两家,其中中国人寿217亿元,占10.22%;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129.75亿元,占6.11%。
此外,中国联通集团合计持有公司约36.67%的股份,新引入战略投资者持股比例约35.19%,形成混合所有制多元化股权结构。
如此计算,联通集团、中国人寿、国企结构调整基金合计超过53%,能够确保国有股占比超过51%,满足了电信条例的规定,不会改变中国联通国有企业的性质。
因此,中国联通的混改并没有遭受多少阻力,未来也可以继续享受各项国家政策的利好,同时公司也会在经营的灵活性方面得到巨大改善。
在混改后,中国联通肯定会改组董事会,形成多元化的董事会和经理层,以及权责对等、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混合所有制公司治理机制。
坚持同股同权,依法保护各类股东产权,让参与进来的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有话语权,按照章程依法行使决策权。
也就是说,以后的中国联通将是董事会说了算,国有股的身份主要是做财务投资,很可能重新聘任CEO,也将掀起中国联通多次重组以来最彻底的一次内部人事与思想整合。
腾讯系控制力相对较强,阿里巴巴战略性退让在中国联通引入的民营战略投资者中,腾讯投资110亿元,占5.21%;百度投资70亿元,占3.31%;阿里巴巴投资43.3亿元,占2.05%;京东投资50亿元,占2.36%;苏宁投资40亿元,占1.88%;光启互联技术投资40亿元,占1.88%;淮海方舟信息基金投资40亿元,占1.88%;鑫泉基金投资7亿元,占0.33%,合计18.9%,其他公司股权较少未公布。
腾讯与京东、阿里巴巴与苏宁可以分别看作是同一阵营,虽然看起来数量一样,但股份差距较大:腾讯与京东合计7.57%,阿里巴巴与苏宁只有3.93%,差距一倍以上。
由此可以看到,在中国联通重组董事会时,腾讯和百度一定有代表进入,京东有可能,阿里巴巴和苏宁的可能性很小,几乎没有话语权。
24中国电信业Focus | Fo聚焦联通混改后会对自身产生什么影响?从1994年成立到现在,中国联通作为打破通信行业垄断的标志,“艰难”地走过了20多个年头,期间经历了GSM+CDMA 双网运营、与中国网通合并重组等大规模的行业变革,加上内部融合管理方面的一些问题,其在4G 时代经营上落后于其他两家运营商。
但新的领导班子毫不气馁,用智慧和坚持带领这艘大船成功调头,2017年上半年经营效益大幅攀升,实现了逆转,这的确来之不易。
不过,面对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价格战不断的通信行业,互联网领域的“马太效应”也同样明显,强者恒强,弱者恒弱,赢者通吃。
中国移动强大的实力难以撼动,中国电信多年来深耕富饶之地所打下的扎实基础也令联通望尘莫及,中国联通未来的路仍然十分艰难。
俗话说,穷则思变。
中国联通在三大运营商里是最“穷”的,但有韧劲,从3G 时代开始就具备了最开放的心态。
在国家大力支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下,中国联通成为试点,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
在机遇面前,联通给出了一份令人充满希望的混改方案。
4G 匠心网络恰逢雪中送炭。
通过混改方案的实施,中国联通将募集近800亿元资金,将其用于4G 网络的深度优化,联通有望真正将自己的4G 网络打造成为速度快、覆盖好的“匠心网络”。
在此期间,随着联通经营状况的不断改善,有望拿出充裕的资金支撑未来5G 网络的试验和初期试商用。
所以在4G 到5G 的过渡期间,这笔钱可谓雪中送炭。
机制改革迫在眉睫。
这些年虽然竞争对手十分强大,但真正能打败联通的只有其自身的问题。
过去几年的情况表明,当企业战略决策出现问题、内部管理水平降低时,各种“大企业病”就显现出来,加上KPI 考核的压力,干部员工整体士气低落,机制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
然而在过去的传统央企管理框架下,这是非常困难的。
随着混改的落地,战略投资者入局,联通终于具备了机制改革的条件。
从董事会的构成来看,由国资主管部门、中国联通、战略投资者、独立董事等共同组建,同股同权,体现来自各方的声音,并且形成权力制衡,使董事会真正成为企业经营发展的掌权者和护航人。
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交叉持股联通两年混改给电信业带来了什么打开文本图片集2022年8月16日,中国联通正式宣布混改方案,BATJ等14家战略投资伙伴正式入局,从此开启了中国联通混改大幕。
中国联通虽然不是涉及混改最早的,但却是首家在集团公司层面进行混改的央企,在电信行业内意义重大。
两年混改,中国联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通过资本引入、互联网化经营、瘦身健体、员工持股,以及与互联网等合作伙伴一系列的创新经营,让中国联通重新焕发了生机,提质增效,业绩增长。
混改不仅改变了中国联通,更为整个电信业带来了启示。
2022年8月16日,中国联通正式宣布混改方案,BATJ等14家战略投资伙伴正式入局,从此开启中国联通混改大幕。
两年混改,中国联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通过资本引入、互联网化经营、瘦身健体、员工持股,以及与互联网等合作伙伴一系列的创新经营,让中国联通重新煥发了生机,提质增效,业绩增长。
打响央企整体混改“第一枪”中国联通虽然不是涉及混改最早的,但却是首家在集团公司层面进行混改的央企,在电信行业内意义重大。
混改完成后,联通集团对中国联通的持股比例从原来的62.7%降低到36.7%,失去了持股50%以上的绝对控股地位。
战略投资者占股35.2%,员工持股2.6%,公众股东25.5%。
实现了股权结构的最优,这是新一轮国企改革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改革。
之所以选择联通进行混改,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认为,在垄断行业挑选具有代表性企业进行混改试点时,往往被挑选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近两年来竞争力下滑、市场份额缩水。
那么中国联通就是典型的代表。
2022年,中国联通资产总额6181.69亿元,净资产2304.49亿元,负债率达62.72%,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2.09亿元。
从2022年9月中国联通被国家发改委列入首批混改名单,到2022年4月混改进入实质阶段,再到8月份混改方案落地,几经波折。
在2022年初,联通董事长王晓初就预见到了混改的效果,他说“联通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并认为相比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特点是“船小掉头快”,随着营销方式的转变,相信中国联通机制会更加灵活,未来会变得更好。
Frontier联通混改的历史价值与改革标杆意义今年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把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国企改革的突破口。
最近联通的混改方案出台,力度之大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作为央企新一轮深化改革的先行先试标杆,给人感觉混合所有制改革攻城突破,初战告捷,是在十九大召开之前为国企改革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是舆论中也出现杂音,有人甚至借此说事,呼吁停止混合所有制改革,与中央的口径背道而驰。
是继续突破,还是马上停止,孰是孰非,不可不辨,大是大非,不可糊涂。
联通的混改的突破,是由多个第一形成的。
首次探索在央企集团公司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股权释放比例高,战略投资者不仅数量多,而且股权占比也很高;首家通信行业央企向民营资本开放,出现“电信运营商+互联网”的资本与业务创新模式;首家引入“战投+定增+股权转让+员工持股”混改方式的央企等。
事实上,中国联通是唯一以A股上市公司,即集团核心资产作为混改主体的,是垄断领域国企混改一次重要的试水和探索,已经成为整个国企改革的一个冲击波,影响巨大。
对于国有企业的改革路径、股权结构、经营机制、法人治理结构的变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也将影响我国国有企业乃至国家的经济、社会、政治发展。
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来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本文重点从党中央“把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国企改革的突破口”战略实施角度,以整个国企混改进程为背景,认识联通混改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把混改作为国企改革的突破口,是党中央的重大抉择提出把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国企改革的突破口,是对三年半国提出把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国企改革的突破口,就是不要争论,把思想集中在行动的“突破”上。
联通混改此时出现,是在实践上奏响了国企改革最强音。
李锦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经济学家周报编委会副主任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企改革难以突破局势的扭转。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这五年国企改革最大的热点之一,明显呈三个阶段:2014年元月开始的热议阶段,2015年3月开始的有序等待阶段,2016年9月开始的突破阶段,混合所有制改革经历“一波三折”。
从“联通混改”看运营商转型作者:曾剑秋来源:《国企管理》2017年第09期中国联通作为电信产业的代表,去年9月被发改委正式划定为首批混改试点企业。
实施混改的主要目标是促进民间投资,让非国有资本参与国企改革。
中国联通混改需要从国家产业政策、未来发展等多维度解读、研究。
联通混改是电信产业改革的一大跨越电信业作为基础性、支柱性和战略性产业,其发展和改革倍受关注。
我国电信产业历经改革发展,仍大而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创新动力。
目前,行业收入增长放缓,利润空间压力陡增,高增长时代结束,改革势在必行。
中国联通混改实际上是我国电信业改革政策的延续与落实。
从2005年3号文件(又称为“非公经济36条”),到2010年再次发布的“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又称为新36条),明确了我国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电信建设,对于创造公平竞争、资源共享的市场环境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更多有利于提高国有资产效率、增强国有资产活力、合理配置国有资源的举措相继实施。
成立铁塔公司、发放民营电信牌照、引入社会民间资本等措施释放极强的改革信号。
中国联通作为混改试点企业,是电信产业改革的一大跨越。
中国未来的电信业市场,将不再是“三权分立、相庭抗理”的死板局面,而是“百家争鸣、各展千秋”的商业氛围。
联通混改为创新发展引入众多投资者中国联通混改历经四次澄清、八次停牌,混改方案经过近一年的波折才尘埃落定。
方案制定非一朝一夕之事,撤销公告及股市停牌不会影响混改,因为混改目标是创新发展。
联通混改的意义不仅是引入资本,更多是引入投资者,聚焦主业,规模化发展,提高企业效率和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联通混改也将探索电信业发展新模式,缩小其与中国移动的差距,促使我国电信市场均衡发展。
2017年8月16日发布的联通混改方案显示,联通将引入四大类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且与中国联通具有协同效应的战略投资者。
这些战略投资者与联通主业关联度高、互补性强,有利于联通实现转型升级。
联通混改的标本价值作者:李冠强王自严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2017年第09期8月20日晚间中国联通公布了混改实施方案,停牌逾4个月并经历了公告撤回风波的联通于21日开市起复牌。
复牌后连续2个涨停,截至22日收盘联通总市值达到1916亿,较停牌前的1583亿总市值增长了333亿,超过了本次募集资金617.25亿的一半以上。
虽然再融资与当前的政策存在冲突,但监管部门最终还是开了绿灯,同意对联通混改涉及的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作为个案处理。
作为大型央企第一家进行国有股份制多元化改革,联通一直备受关注。
正因为第一个吃螃蟹,其进程始终扑朔迷离,一年以来多个版本的方案不断被“曝光”但随后又被“辟谣”。
最终落地方案,除结构调整基金股东、中国人寿领投股东、核心员工股东外,更有国内互联网巨头BATJ(腾讯信达、百度鹏寰、京东三弘、阿里创投)等在内的战略股东加入。
联通集团合计持有联通A股公司股份下降到36.67%,上述新引入战略投资者合计持有公司股份上升到35.19%。
国企不再单纯追求绝对控股,相对控股依然保持控制权。
民营资本在公司决策层的话语权增强。
同时这有利于发挥股权融资能力,拓宽股权融资方式:除通过老股转让(结构调整基金)和股权激励外,还包括了向战略股东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
让人期待的是,战略股东不仅带来了资金,更带来了渠道和市场,对于联通优化4G网络、建设5G网络以及实现创新业务规模突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多数观点对联通混改的示范和带动效应表示看好。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表示,作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第一梯队”,联通混改落地将带动国企改革节奏加快。
开源证券认为,联通超预期的混改方案是今年混改推进的风向标,未来或出现多个“联通式”混改案例。
实际上,联通混改仅是国企改革的一个片段和缩影。
2016年9月第一批混改名单,确定了中船集团、联通集团、东航集团、南方电网、哈电集团、中国核建共6家集团央企。
除了已公布方案的联通集团和东航集团,第一批混改试点有望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和突破。
现代国企研究 2018. 1(下)172案 例 AN LI摘要:今年八月,在再三修改之后,备受瞩目的中国联通混改方案终于亮相,瞬间成为了整个市场上的焦点。
作为本轮改革的首批试点之一,联通混改的成本对于我国国企改革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通过对联通混改进行讨论,分析了我国国企改革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国企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联通“混改”鲁子颖浅谈国企混改——以中国联通为例一、国企改革2015年,在中央《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的指导下,我国开启了新一轮的国企改革,此后,国企改革步伐不断加快,而混合所有制改革即“混改”则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所谓“混改”是指,在国有控股的企业中加入民间(非官方)的资本,使得国企变成多方持股,但还是国家控股主导的企业,来参与市场竞争。
“混改”的目的不是为了混合而混合,而是为了让国企在改革中能够增强竞争力和活力。
混改吸引民企外资入股,提升治理效率,整合资源,有助于补短板。
混改吸引社会资产参股,降低国企的资产负债率,有助于去杠杆。
通信行业是本次混改的重点领域之一。
中国联通作为本次混改的首批试点,联通混改的成败不光关乎联通自身,对于我国电信行业发展和我国国企改革进程同样具有重大意义。
二、联通混改的背景根据三月份发布的2016年度业绩报告来看,联通在2016年的营收为2742亿元,而净利润则为6.3亿元,降幅94.1%。
而相比之下,中国移动的营收则为7084亿,利润为1087亿元。
而中国电信也有180亿元的净利润。
作为三大运营商之一,在个人移动业务方面,在移动抢先布局4G业务之后,联通在与电信争夺剩下部分的市场时,也逐渐被拉开了差距;而在固网宽带方面,用户量同样在三大运营商中垫底,用户增长数量也远远落后于中国移动。
而另一方面,联通仍然有着巨大的潜力: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大数据的商业价值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而联通在2013年就开展了大数据业务,在2015年乌镇互联网大会上推出了自己的大数据品牌,而在16年则携手电信推出了来自运营商的APP排行榜,联通在大数据业务方向布局较早。
I YE GUAN LI企业管理Q- 111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肩负着经济、社会、政治三大责任,对于我国经济建设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效益不高是它的突出弊端,国家一直在探寻改革的良方,自从2013年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混合所有制改革列为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以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开展了多批试点工作,出现诸多成功案例,使混改循序渐进,陆续加速。
目前,我国国企混改正处于关键阶段,作为国企改革重点的混改已经取得许多实质性成效,但还面临着许多艰难的挑战,下一步如何巩固已有的成效,加大力度深化国企混改,既和企业发展命运息息相关,也对我国国企改革效果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我国电信行业三巨头竞争中,中国联通改革前是处于劣势地位的,它的营运收入远低于中国移动,缺乏竞争力,急需通过改革来走出困境。
在其他国有企业对混改处于观望状态时,中国联通敢于摸着石头过河,2017年,中国联通第一个拿出了集团层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而且尺度相对较大,分两个层面进行,通过混合资本,促进管理机制改革,将引入战略投资者等作为改革的主路径,在企业经营方面,积极将互联网基因注入电信运营商基础业务中,开拓了业务,在公司治理方面,使企业的股权结构得以优化,使国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
中国联通的混改展示了它的探索过程,对其他国有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避免走弯路。
一、中国联通混改的路径分析中国联通作为电信行业首家踏上混改之路的企业。
它的混改思路主要为:“战投+股权转让+员工持股”,本节将对其进行具体地分析阐述。
(一)定向增发引入战略投资者中国联通的混改方案重点是引进战略投资者,采用非公开发行和股权转让相结合的方式,引入行业前列的、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变革社会发展的公司,通过结合形成优势互补,与战略投资者形成强强联合。
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形式,以每股6.83元定向增发不超过90.37亿股的股份,共募集资金约617.25亿元。
联通“混改”的标本意义作者:暂无来源:《检察风云》 2017年第18期文/本刊记者张程8月21日,历时10个月的“中国联通混合所有制改革”终于尘埃落定,中国联通(600050.SH)通过非公开发行股份、协议转让存量股和向“核心员工”授予限制性股票三种方式,计划募集资金779亿元。
“混改”完成后联通集团公司对中国联通(600050.SH)的持股比例将从62.7%下降到36.67%。
联通的本次“混改”具有示范作用。
作为本轮国企改革大潮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排头兵,联通本次“混改”中对股份比例的安排,股份发行价格的确定,以及获得证监会“特事特办”的绿色通道等具体做法,对以后的国企混改都具有示范作用。
理解本次联通“混改”的具体经过和做法将有助于我们理解本轮国企改革,以及之后其他大型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联通“混改” 输血红筹本次联通“混改”的完成实际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由中国联通(600050.SH)进行“混改”,募集资金;第二步将“混改”募集到的资金购买联通红筹公司新发行的股份,将资金注入运营实体,同时取得对实体公司更大的控股权。
理解本次联通“混改”之前,必须先了解联通公司的股权架构。
实际上本次联通“混改”的主体和之后使用募集资金的主体是两个不同的主体。
中国联通公司目前是在上海、香港和纽约三地上市,联通的运营实体,即拥有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分公司资产的实体是在香港上市,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发行。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是通过“联通BVI公司”持有香港上市公司——联通红筹公司(00762.HK)股份的控股公司。
换言之,在上海上市的中国联通(600050.SH)是控股公司非运营实体,在香港上市的联通红筹公司(00762.HK)是运营实体。
本次联通“混改”以中国联通(600050.SH)为主体实施,在中国联通(600050.SH)完成“混改”后,募集到的资金通过认购联通红筹公司(00762.HK)新发行股份的方式注入到在香港上市的运营实体。
中国联通为什么要混改
1、从长期市场发展的角度来看,腾讯和联通的合作还有更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市场红利,谁都知道,在整个市场发展改革的过程之中,混合所有制改革往往能够有更多的市场红利,
2、在三大运营商的市场竞争中,其弱势最为明显。
无论是在在移动用户数量,还是有线宽带用户数量,联通都已经远远落后另外两大运营商。
3、混改让中国联通不仅获得了资金上的支持,更能通过业务合作和技术支持,扩大和推动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要把通信领域的高端人才用更活的机制引进来,拥抱5G时代。
联通“混改”的标本意义
作者:张程
来源:《检察风云》2017年第18期
8月21日,历时10个月的“中国联通混合所有制改革”终于尘埃落定,中国联通(600050.SH)通过非公开发行股份、协议转让存量股和向“核心员工”授予限制性股票三种方式,计划募集资金779亿元。
“混改”完成后联通集团公司对中国联通(600050.SH)的持股比例将从62.7%下降到36.67%。
联通的本次“混改”具有示范作用。
作为本轮国企改革大潮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排头兵,联通本次“混改”中对股份比例的安排,股份发行价格的确定,以及获得证监会“特事特办”的绿色通道等具体做法,对以后的国企混改都具有示范作用。
理解本次联通“混改”的具体经过和做法将有助于我们理解本轮国企改革,以及之后其他大型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联通“混改” 输血红筹
本次联通“混改”的完成实际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由中国联通(600050.SH)进行“混改”,募集资金;第二步将“混改”募集到的资金购买联通红筹公司新发行的股份,将资金注入运营实体,同时取得对实体公司更大的控股权。
理解本次联通“混改”之前,必须先了解联通公司的股权架构。
实际上本次联通“混改”的主体和之后使用募集资金的主体是两个不同的主体。
中国联通公司目前是在上海、香港和纽约三地上市,联通的运营实体,即拥有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分公司资产的实体是在香港上市,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发行。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是通过“联通BVI公司”持有香港上市公司——联通红筹公司(00762.HK)股份的控股公司。
换言之,在上海上市的中国联通(600050.SH)是控股公司非运营实体,在香港上市的联通红筹公司(00762.HK)是运营实体。
本次联通“混改”以中国联通(600050.SH)为主体实施,在中国联通(600050.SH)完成“混改”后,募集到的资金通过认购联通红筹公司(00762.HK)新发行股份的方式注入到在香港上市的运营实体。
本次“混改”实施前,中国联通(600050.SH)持有联通BVI公司82.1%的股份,联通BVI 公司持有联通红筹公司(00762.HK)40.61%的股份。
“混改”完成后,联通BVI公司持有联通红筹公司(00762.HK)的股份将上升至53.52%。
通过上述的股权分析基本可以看清楚本次联通“混改”的两步走路径,控股公司进行“混改”,然后向实体公司“输血”。
“混改”后国资仍占主导
根据中国联通(600050.SH)公布的混改方案,本次“混改”引入的新股东为战略投资者、国有产业结构调整基金和公司的“核心员工”等三方。
引入的战略投资者包括中国人寿、腾讯信达、百度鹏寰、京东三弘、阿里创投、苏宁云商等9名特定对象。
非公开发行90.37亿股新股,所有发行对象均以6.83元/股的价格参与本次非公开发行,且均以现金方式认购,计划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617.25亿。
锁定期为3至5年,在这期间不得直接或间接转让。
通过协议转让的形式,联通集团公司向“结构调整基金”转让18.99亿份股份,价格同样是6.83元/股,计划募集资金129.75亿元,以现金方式交易。
另外中国联通拟向不超过7550名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和持续发展有直接影响的核心管理人才及专业人才(不包含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以3.79元/股的价格授予不超过8.47亿股的股份,总价32.13亿元。
“混改”完成后联通集团公司对中国联通(600050.SH)的持股比例将从62.7%下降到
36.67%。
但从引入资本的性质来看,国有资本依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混改”方案中引入的“结构调整基金”为国资委独资的基金,认购本次非公开发行份额31.77亿股的中国人寿为财政部下属企业。
这两者加起来的股权占比达到“混改”完成后中国联通(600050.SH)股权的
16.32%,加上联通集团公司控制的36.67%,中国联通“混改”完成后仍是国资占主导地位。
控股权向A股回归
8月25日,联通红筹公司(00762.HK)发布“关联交易”公告,披露联通红筹公司与联通BVI公司訂立股份认购协议。
这标志着本次中国联通的“混改”进行到了第二步:向实体输血,同时加强对实体公司的控股权。
根据公告,联通BVI公司将最多认购联通红筹公司66.51亿股新股,认购价为每股13.24港元,认购涉及总额最多将为880.05亿港元,相当于约人民币749.53亿元。
具体金额将根据中国联通(600050.SH)本次“混改”完成后,除去发行费用所募集到的净资金金额而定。
简而言之,本次中国联通(600050.SH)“混改”所募集到的资金将全部注入联通红筹公司,用以发展4G、5G业务和创新业务。
本次“混改”之前,联通红筹公司的总股本为239.47亿股,中国联通(600050.SH)间接持有联通红筹40.61%的股份。
混改之后,联通红筹公司的总股本将扩大到305.98亿股,而中国联通间接持有的股份将上升到53.52%。
对于联通红筹公司而言,认购完成后将获得880.54亿港元的资金用于发展新业务和偿还债务。
对于中国联通而言,将进一步加强对香港联通红筹公司的控股权,同时中国联通(600050.SH)股票享有的联通红筹股票的权益也将有较大提升。
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
国企改革的红线是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在此次联通“混改”方案公布之前,社会上就有很多传言和担忧,担心国有资产在改革的过程中流失到私人手中,从而损害国民利益。
但是在本次联通的“混改”过程中,这一问题不需要担心。
根据“混改”方案公布的价格来看,腾讯、百度、阿里、苏宁、京东等民营互联网公司入股中国联通(600050.SH)的统一价格为6.83元/股,虽然该价格相比较于中国联通
(600050.SH)的停牌价7.47元打了九折,但是相比较于联通红筹公司当前12港元/股左右的价格却有大幅溢价。
本次混改之前,中国联通和联通红筹公司的股本分别为211.97亿股和239.47亿股,中国联通通过联通BVI公司持有联通红筹公司40.61%的股份,中国联通持有联通BVI公司82.1%的股份,所以中国联通实际持有联通红筹公司33.34%的权益。
通过简单的计算可以发现,中国联通的单股权益和联通红筹公司的单股权益比值为37.66%。
换言之,一股中国联通(600050.SH)的股票,相当于37.66%股联通红筹的股票。
即A股的股价应为港股股价的37.66%。
以港股12港元(约10.21元人民币)计算,A股的股价理论上应为3.84元。
简言之,如果通过香港公开市场操作,BAT等战略投资者理论上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获得对应的股权。
所以从民营战略投资者的入股价格来看,并没有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
本次“混改”的另一个特点是战略投资者全部是以现金支付的方式参与“混改”,可以说是掏出了实打实的“真金白银”。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在此次联通“混改”中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另一方面,在向香港联通红筹公司认购新股时,价格比当前联通红筹公司的股价高出了10%,对于联通红筹公司而言,资产也并没有贱卖的问题。
控股公司“混改”,输血实体公司,是本次联通“混改”的主要路径。
在联通“混改”的样本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基本原则贯穿其中,比如“混改”后仍是国有资本占据主导地位,混改的过程中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仍是重要考量点。
另外,国企上市公司控股权有进一步向A股回归的趋势,国企改革中对激活员工活力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行动。
在联通的本次“混改”中我们还可以隐约看到“从管资产到管资本”的国企改革思路。
随着联通“混改”的完成,第二批国企上市公司“混改”试点方案也在陆续公布,本轮国企“混改”潮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