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标
- 格式:doc
- 大小:632.42 KB
- 文档页数:59
技术标(完整版)技术标是指在工程建设领域中,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标准的执行,制定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文件。
它不仅是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据,而且也是一份重要的技术参考文件,以确保工程质量的达标。
在工程建设项目的投标过程中,技术标更是必不可少,因为它是评定投标人的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的核心依据。
技术标的制定涵盖多方面的技术要求,如施工措施、工序要求、质量控制要求、环境保护要求、安全要求等。
不同工程项目的技术标具体内容会存在差异,但是其编写流程都较为相似。
技术标的编写流程应该包括以下环节:一、制定编制细则制定编制细则的目的是为了规定技术标的编制程序和工作要求,确保编制质量和编制效率。
此环节主要包括技术标编写流程、编制组织和人员分工、编制时间和工作量计划等内容。
二、确定技术标的技术内容技术内容的确定是编制技术标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其目的是确保编写出适应工程项目需求的标准文件,并涵盖工程建设过程的各个方面的技术要求。
此环节主要包括技术标的技术目标、设计要求、施工措施、质量控制、环境保护、安全要求等方面的规定。
三、编制草稿在确定技术标的技术内容后,应该正式进入技术标的编制流程。
首先需要编制草稿,草稿应该包括技术标的主要标准、技术要求和规范内容等。
四、内部审查在完成技术标的草稿之后,应该进行内部审查,以确保技术标的准确性、适用性和完整性。
内部审查主要针对技术标文本的技术内容、逻辑结构、条理性、表述清晰度等方面。
五、技术标修订根据内部审查的结果,进行必要的技术标修订。
修订内容可能包括修改、增加和删除等方面,以确保技术标的质量和实用性。
六、征求意见在确定了技术标的初稿后,在编制期间应该征求专家和干部的意见,并听取相关人员的建议,随时进行修正和修改。
七、批准发布经过多轮的修改后,技术标需要经过批准和发布。
技术标的发布可以采用宣传、印制或者官方网站等多种形式。
在编写技术标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包括工程项目的需求、技术要求、质量标准、环境保护、安全等多个方面。
技术标格式要求范文
技术标是指在工程、建设、研发等领域中,为了确保项目的质量和合规性,对技术规格和要求进行详细描述和说明的标准文件。
技术标的格式要求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封面和引言部分:技术标一般需要包含项目名称、标段编号、编制日期等基本信息,封面上需要清晰地标明技术标名称和编制单位。
引言部分一般会对整个技术标的目的、范围和背景进行简要介绍。
2.规范引用和术语定义:技术标一般会参考一些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这些规范和标准会在技术标中列出,并进行引用。
同时,技术标还会对一些常用术语进行定义,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技术标的内容。
3.技术规范和要求:这是技术标的核心部分,也是最具体的部分。
技术规范和要求会对项目的设计、施工、测试、验收等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和指导。
这些要求包括技术参数、性能指标、质量要求、安全措施、工艺流程、材料选用等等。
4.文件编制和验收要求:技术标一般会对相关文件的编制和验收提出要求。
这些文件可以包括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工序控制书、质量验收报告等。
技术标会指导编制这些文件的格式、内容和验收标准。
总体上,技术标的格式要求应该以简洁、明确、详细和规范为原则。
在编写技术标时,应注意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尽量避免使用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同时,技术标还需要依据具体项目的特点和要求进行灵活调整,确保技术标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最后,为了方便读者理解和使用技术标,还应注意使用清晰、简练的语言表达,避免过于繁琐和晦涩的句式和用词。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一、技术标的定义和重要性1. 技术标的定义2. 技术标的重要性技术标的制定和应用对于推动技术发展、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企业竞争力以及保障消费者权益起着重要作用。
技术标的应用可以实现技术交流、合作和创新,促进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
同时,技术标还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技术标的编制流程1. 确定技术标的制定需求在确定技术标的制定需求时,需要考虑技术领域所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并汇集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召开会议、调研和评估等方式,确定技术标的编制需求。
2. 组织编制组成员技术标的编制需要一个专门的编制组成员,包括技术专家、行业从业人员、学者以及相关标准化机构的代表等。
编制组成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将对技术标的制定起到重要作用。
3. 进行技术标的编制工作在进行技术标的编制工作时,编制组成员将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的技术资料和数据,并制定技术标的内容和结构。
编制组还将根据技术标的需求制定不同的标准要求和测试方法,并进行评估和确认。
4. 技术标的公示和评审编制完成后,技术标需要进行公示和评审。
公示的目的是让相关利益方能够了解技术标的内容,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评审过程涉及对技术标的内容、结构和规范性进行评价和审核,以确保技术标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5. 技术标的审核、发布和推广最后,技术标还需要进行审核、发布和推广。
审核的目的是确保技术标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标准化机构将对技术标进行审核,并最终发布为正式的技术标准文件。
发布后,技术标将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进行推广和应用。
总结:技术标是制定规范和要求,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工具。
技术标的编制流程包括确定制定需求、组织编制组成员、进行编制工作、公示评审以及审核发布和推广等环节。
通过规范和统一技术活动,技术标的应用能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促进市场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因此,技术标的编制流程对于保障消费者权益和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标商务标经济标区别技术标、商务标和经济标是在招标投标过程中常见的术语,它们代表了不同的标书类型和评审标准。
了解这些标准的区别对于投标商和招标方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技术标、商务标和经济标的区别,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招标投标过程。
一、技术标技术标主要评估投标商的技术实力和能力,是招标方用来判断投标商能否满足招标项目要求的关键标准之一。
技术标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方案:投标商需要提供符合要求的技术方案,包括项目实施计划、施工方法、技术流程等。
评审人员会认真审查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2. 技术人员:投标商需要提供具备相关经验和资质的技术人员名单,并附上相应的证书和执业资质。
评审人员会对技术人员的背景和能力进行评估。
3. 技术设备:投标商需要提供相关的技术设备信息,包括设备清单、参数、品牌等。
这些信息将被用来评估设备的性能和质量。
4. 技术经验:投标商需要提供类似项目的技术经验和成果,包括完成的项目案例、技术创新等。
这些经验将作为评审技术标的重要依据。
二、商务标商务标主要评估投标商的商务水平和合作能力,是招标方用来评估投标商的商务风险和投标价值的标准之一。
商务标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组织机构:投标商需要提供公司的组织机构和人员结构,以便评审人员了解其规模和能力。
2. 资质证书:投标商需要提供相关的资质证书和经营许可证明,以证明其具备从事相关项目的合法资格。
3. 商务经验:投标商需要提供其在类似项目或行业中的商务经验和业绩,包括合作伙伴、客户、市场份额等。
这些经验将被用来评估商务标的竞争力。
4. 合作方案:投标商需要提供与招标方合作的具体方案,包括合作模式、合作期限、资源调配等。
这些方案将被用来评估商务标的可行性和合作意愿。
三、经济标经济标主要评估投标商的报价和经济实力,是招标方用来评估投标商的价格合理性和财务可行性的标准之一。
经济标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报价:投标商需要提供详细的报价单,包括项目总投资、细项清单、费用构成等。
什么是技术标技术标怎么写(二)引言:技术标作为一种规范和标准,对于各行业和领域的技术工作者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技术标的基本概念和写作原则。
本文将进一步探讨技术标的写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技术标。
正文:一、明确技术标的目标和范围1. 定义技术标的目标:明确技术标的主要目的,例如为了规范行业内的技术实践、确保产品品质或保证工程安全。
2. 界定技术标的适用范围:明确技术标适用的行业、领域、产品范围或工作流程等,以确保技术标的实施有效性和适应性。
二、详细描述技术标的内容和要求1. 细化标准要求:将技术标的要求细分为可操作的任务和指导原则,以帮助技术工作者理解和实施标准。
2. 提供实例和案例:通过提供实际案例和示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标准要求,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3. 强调关键点和重要细节:在技术标中,强调关键的技术要素和必要的细节,以确保标准能够被准确理解和正确实施。
三、遵循技术标的写作准则1. 简明扼要: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技术标的内容和要求,避免冗长的文字和复杂的句式。
2. 逻辑合理:确保技术标的各个部分之间逻辑清晰,并与整体目标和范围相一致。
3. 具体明确:使用明确的术语和表述,避免模糊和歧义,以便技术工作者能够准确理解和实施标准。
四、考虑技术标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性1. 实际可行性:确保技术标的要求符合实际工作条件和资源限制,以便技术工作者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实施标准。
2. 可操作性:提供明确的操作步骤和指导,使技术工作者能够准确地理解和实施技术标的要求。
五、定期更新和评估技术标的有效性1. 常规评估:定期评估已发布的技术标的有效性和应用情况,及时修订和更新技术标。
2. 反馈机制:建立反馈机制,收集技术工作者和相关利益相关方的反馈意见,以完善和改进技术标的质量和适应性。
总结:通过明确技术标的目标和范围,详细描述标准的内容和要求,遵循写作准则,考虑标准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性,以及定期更新和评估标准的有效性,我们可以更好地编写和应用技术标。
技术标是相对于投标书中商务标而言的,主要包含设计部分、施工部分以及其他专项部分的技术性内容和参数。
它是投标书中关于技术、质量和安全等方面的核心内容,用以展现投标人在技术方面的实力和能力,以及对于项目实施的技术性建议和保障措施。
技术标的编制需要严格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进行,包括格式、字体、排版、内容组织等。
在技术标的编制过程中,投标人需要充分考虑项目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技术实力,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技术方案和实施计划,并在标书中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说明。
技术标的主要内容包括:设计方案、施工方案、技术参数与要求、工程量清单、材料设备清单、工期进度安排、安全文明施工措施等。
其中设计方案需要包括设计思路、设计图纸、效果图等;施工方案需要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工艺、施工进度计划等;技术参数与要求需要明确各项技术指标和参数要求;工程量清单和材料设备清单需要详细列出各分项工程的工程量和所需材料设备等。
在评标过程中,评标专家会根据投标书中的技术标内容进行评估和比较,主要考察投标人在技术方面的专业能力、经验水平、技术方案的可行性以及是否符合招标文件要求等方面的因素。
因此,技术标的编制质量和内容对于投标结果的影响非常大,需要认真对待。
技术标组成
技术标是投标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施工组织设计、项目管理机构和投标报价等内容。
具体来说,技术标应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1.工程概况:简述工程对象的基本情况和特征,以及相关的建设要求。
2.施工部署及施工方案:包括施工任务划分、施工顺序、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选择等,以及相应的
技术、质量、安全等措施。
3.施工进度计划:包括各阶段的施工时间和关键节点的安排,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4.施工平面图:展示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包括临时设施、材料堆放、机械设备布置等。
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反映施工效率和成本效益的指标,如劳动生产率、材料消耗率等。
此外,对于复杂或特殊的工程项目,技术标还可以包括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的采用情况,以及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的使用等。
在编写技术标时,投标人应充分理解招标文件的要求,结合自身的技术实力和施工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和计划。
同时,技术标应注重条理清晰、内容完整、重点突出,以便评标委员会能够快速准确地了解投标人的技术实力和施工能力。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技术标组成可能会因不同的工程项目和招标文件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编写技术标时,投标人应仔细阅读招标文件,并按照其要求进行编写。
技术标和施工方案的区别技术标和施工方案的区别作为职业策划师,我们经常需要进行技术标和施工方案的编制和评审工作。
但是,很多人对于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不是很清楚。
本文将从六个方面详细阐述技术标和施工方案的区别。
一、概念差异技术标是指招标文件中,对于工程技术要求、质量要求、验收标准、施工程序、质量控制计划、安全措施等方面的规定。
而施工方案则是在中标后,由中标单位根据招标文件的技术标要求编制的详细施工方案,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流程、质量控制方案、安全措施等。
二、编制时间不同技术标是在项目招标前由业主或招标代理机构编制的。
而施工方案则是在中标后,由中标单位根据技术标要求编制的。
三、内容侧重点不同技术标重在规定基本技术要求、质量要求、验收标准、监理检查等,属于招标文件中的一部分,是各投标单位参与投标前必须遵守的标准。
而施工方案则是在中标后,由中标单位在施工的全过程中贯彻执行的,主要是根据技术标的要求进行详细阐述。
四、编制人员不同技术标是由招标代理机构、业主或招标人编制的,主要由技术人员、工程师等专业人员完成。
而施工方案则是由中标单位自行编制,主要由工程师、施工现场负责人等完成。
五、意义不同技术标是招标文件中的标准,是规范参与投标者技术和质量要求的基准,是标书评审的重要依据。
而施工方案是中标后,中标单位按照技术标的要求编制的,是贯彻执行的方案,是保障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措施。
六、评审标准不同技术标是招标文件的一部分,通过技术标评审来确定中标单位,技术标评审主要依据各投标单位提供的技术方案、施工组织设计等进行综合评估。
而施工方案的评审主要是由工程监理部门进行的,主要依据施工方案的可行性、施工流程是否合理、质量控制方案是否科学、安全措施是否完善等综合评估。
综上所述,技术标和施工方案虽然都是重要的文档,但是内容、编制人员、编制时间、意义和评审标准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编制技术标和施工方案,以保证工程建设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标。
公路工程技术标
公路工程技术标是指在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根据设计文件、技术标准、施工规范等要求,编制的技术文件。
它是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基础,也是工程招投标、合同谈判、施工管理和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
公路工程技术标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工程概况:介绍工程的基本情况,包括工程名称、地点、规模、主要工程内容、技术标准等。
工程量清单:详细列出工程所需的各种材料、设备、人工等数量,以及相应的单价和总价。
施工组织设计:描述工程的施工组织结构、施工流程、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方法、施工现场管理等内容。
施工方案:详细说明各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包括土方开挖、排水、路基施工、路面施工、交通安全设施等。
技术标准与规范:列出适用的技术标准、施工规范、质量验收标准等,确保施工符合相关规定。
质量保证措施:说明如何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包括质量控制流程、检测手段、质量保证体系等。
安全保证措施:说明如何保证工程施工安全,包括安全管理制度、安全防护措施、应急预案等。
环境保护措施:说明如何保护环境,减少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包括环保措施、环保监测等。
在编制公路工程技术标时,需要充分考虑工程实际情况,结合技术标准、施工规范等要求,确保技术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同时,还需要注意与招标文件、合同条款等的衔接,确保技术标与招标文件、合同条款等保持一致。
技术标废标汇总
在招投标过程中,技术标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有时候也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废标。
以下是常见的技术标废标原因汇总:
一、文件格式不符合要求
技术标文件格式不符合要求是常见的废标原因之一。
招标文件通常会明确规定文件格式、排版、字体、字号、页边距等要求,如果投标文件没有按照要求提交,就会被视为废标。
二、文件内容不完整或不符合要求
技术标文件内容不完整或不符合要求也是常见的废标
原因之一。
招标文件通常会列出需要提交的文件清单,如果投标文件缺少某些关键内容或不符合要求,就会被视为废标。
三、技术方案不合理或不符合实际情况
技术方案不合理或不符合实际情况也是导致技术标废
标的原因之一。
投标单位在编写技术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招标项目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如果方案不合理或者不符合实际情况,就会导致废标。
四、投标价格过高或过低
投标价格过高或过低也是导致技术标废标的原因之一。
投标单位需要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进行报价,如果报价过高
或过低,就会导致废标。
同时,投标单位还需要注意报价的合理性,避免因报价不合理而导致废标。
五、资质证书过期或不符合要求
资质证书过期或不符合要求也是导致技术标废标的原因之一。
投标单位需要提供相关的资质证书,如果证书过期或者不符合要求,就会导致废标。
综上所述,技术标废标的原因有很多,投标单位在投标前需要仔细阅读招标文件,认真准备投标文件,确保文件格式、内容、价格、资质证书等方面符合要求,避免出现废标的情况。
5.2测量工程5.2.1施工测量依据业主提供的设计图纸上标明的建筑红线和用地红线以及建筑定位坐标点、高程控制点。
并对所掌握的的红线桩(或定位依据点)与水准点进行严格的校核,以保证定位依据的准确性。
5.2.2测量准备5.2.2.1技术准备(1)由项目总工程师向测量人员及相关技术人员、工长进行技术交底。
(2)正式施工前由项目技术员编制《测量工程专项方案》。
(3)项目技术员依据甲方提供的桩位数据及现场状况绘制定位定高图。
5.2.2.2人员组织根据本工程特点及工作量,安排测量组长1名,负责测量工作的安排、仪器的管理、测量质量的管理、测量工作进度的控制、及测量工作的指导及一般性问题的解决。
安排测量工4人,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均持证上岗。
5.2.3平面控制网的布设5.2.3.1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1)平面控制网的布设遵照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2)平面控制网的布设严格依据总平面图和现场平面布置图。
(3)桩位控制点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4)控制桩点按规范做法妥善保护,桩用铁预埋件做成,桩点处打φ1.5mm 孔嵌入铜电线芯,桩位应进行编号并有防雨措施。
5.2.3.2场区平面控制基准点的复测首先对业主提供的建筑物定位桩点或用地红线进行复测。
复测利用全站仪(SET2110),测角中误差±5′,边长相对中误差1/40000进行角度、距离复测,并将复测点位误差成果同调整方案报业主及监理单位。
5.2.3.3平面控制网布设本工程由于施工场区面积较大,且地下部分施工时现场狭小,宜实行两级控制。
(1)本控制网按Ⅰ级建筑方格网进行测设,测角中误差±5′,边长相对误中误差1/40000,相临两点间的距离误差控制在±2mm以内。
采用极坐标或直角坐标定位方样的方法测设出基础外轮廓,经角度、距离校测符合点位限差要求后,依据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及轴线加密方法,布设场区平面矩形控制网。
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网悬挂于首级平面控制网上(业主提供的平面基准网点),为了便于控制及施工,一般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网都布设成偏轴线1m。
(2)首级控制为根据业主提供的定位桩引测出的本工程二级方格控制网。
(3)首级控制方格网完成后,以首级控制网为基准,依据总平面图及各楼的平面图确定各楼的轴线控制网。
轴线控制网可以采用直角坐标定位的方法定出各楼的主轴线控制桩,经角度、距离校测复核后,形成轴线控制网。
使本工程中的每栋楼均处于小“口”字型控制网内。
5.2.4高程控制网布设(1)本工程施工场区面积较大,布设2个场区的高程控制点,设置在位置适合的首级平面控制桩上。
(2)本工程布设不少于二个标高控制点。
5.2.5工程轴线的定位由于本工程体量大,且场地相对狭窄,加之采用多段流水立体交叉作业,为了保证轴线投测的精度,本工程拟采用内控法和轴线桩控制法。
5.2.5.1内控网的布设:使用工具:全站仪。
目的是校核控制轴线标志桩投测纵轴及横轴几条轴线,对边、角值进行校测,边角的各项精度必须符合下表中的规定:精度要求一览表等级测量中误差(″)边长相对中误差二级±11 1/15000制作内控基准点:采用200mm×200mm钢板制作,用钢针刻划出十字线,埋设在板内。
留置测量口:各层楼板的内控基准点正上方相应位置预留一个150mm×150mm孔洞(激光束通孔)。
5.2.5.2轴线投测方法:应分两到三步进行,以便于铅垂仪操作及洞口及早封闭竖向投测前,应对钢板基准点控制网进行校测,校测精度不宜低于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精度,以保证竖轴竖向传递精度。
将激铅垂仪架设在底板的内控基准点上,接收靶放在投测楼层面的相应预留洞口,将最小光斑的激光束投到接收靶的“十”字交点上。
将检定合格的经纬仪加设在接收靶上,依次测出主轴线。
由于本工程总的轴线需确定总控轴线,在基坑边上固定总控制轴线控制桩。
5.2.6地下结构施工测量5.2.6.1平面线的投测地下室每层顶板的控制轴线均应采用经纬仪由场边控制点直接进行控制轴线投测,其它辅助平面线均由控制轴线引出,以增加投测精度。
施工层的主轴线的竖向投测方法是:首先在槽一边控制点架设经纬仪,后视同轴线的另一个控制点以后,用经纬仪控制方向,钢尺精确量距进行投测(盘左、盘右投测两次,找中点为其投测点)。
主轴线投测完毕检查无误后,根据主轴线测放细部墙线及门窗洞口线。
水平线沿槽壁或防水保护墙由钢尺结合水准仪向下传递。
墙体施工前,弹出轴线、墙皮线及墙皮外50cm支模控制线。
5.2.6.2高程传递中的引测要求:高程的控制由现场内引测的水准点进行标高传递。
高程传递时,每次均应从现场控制点直接量取,避免累计误差。
精度应符合《施工测量规程》的规定,即每层限差±3毫米,总精度1/6000。
结构施工层每一施工段用钢尺从三个不同位置向上传递高程,不得逐层传递,并且每层应用水准仪校核测设成果,当较差小于3mm时,以其平均点引测水平线;抄平时,应将水准仪尽量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
根据传递上来的标高用水准仪精确测设1米水平线弹在结构内墙上,作为施工中控制竖向高度的依据。
顶板施工前,弹出楼层+1000mm线。
5.2.6.3各部分放线的允许误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项目允许误差(mm)每层层高 3总高(H)H≤30m 5 30m<H≤80m 10外廓主轴线长度(L)L≤30m ±5 30m<L≤60m ±1060<L≤90m ±1590m<L ±20细部轴线±2承重墙、梁、柱边线±3非承重墙边线±3门窗洞口线±35.2.7主体结构施工测量5.2.7.1平面线的投测施工楼层的主轴线的竖向投测方法是:首先在首层主轴线控制点位上架设铅垂仪,将各个控制点位置精确投测至施工层后,在施工层主轴线控制点架设经纬仪,后视同轴线的另一个控制点以后,用经纬仪控制方向,钢尺精确量距进行投测(盘左、盘右投测两次,找中点为其投测点)。
主轴线投测完毕检查无误后,根据主轴线测放细部墙线及门窗洞口线。
水平线通过建筑外皮向上传递,墙体施工前,弹出轴线、墙皮线及墙皮外50cm支模控制线。
在结构施工期间,对轴线控制桩每半月复测一次,以防桩位位移,而影响正常施工及工程施测的精度。
5.2.7.2标高控制同轴线一样应分段高程的控制可由现场内的高程控制网中的水准点进行标高传递。
定出首层正负零米以后,用水准仪抄出+1.00米线弹在外围西北处墙上及电梯井内,作为标高传递用。
结构施工层每一施工段用钢尺从三个不同位置向上传递高程,不得逐层传递,并且每层应用水准仪校核测设成果,当较差小于3mm时,以其平均点引测水平线;抄平时,应将水准仪尽量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精度应符合《施工测量规程》的规定。
根据传递上来的标高用水准仪精确测设1米水平线弹在结构内墙上,作为施工中控制竖向高度的依据。
在标高引测前,对它的标高控制点,进行校核,校核无误后方可向建筑物引测。
5.2.8装修工程测量5.2.8.1平面线的测设:在结构施工测量中,将装修工程所需的轴线,测设于竖向洞口处的地面上,并依据平面控制桩将轴线辅助线测设于外立面窗口的窗下墙上,以便将轴线引入室内与结构留置的轴线进行校核,复核无误后,作为装饰工程中隔墙、分户墙、外墙内保温位置线的控制依据。
隔墙、分户墙、外墙内保温位置线的测设,依据轴线、根据建筑平面图用大钢尺进行分量。
5.2.8.2竖向控制线的测量:墙面抹灰工程完毕后,根据标高控制线,将标高控制点传递到建筑物外墙上,用大钢尺和大线坠将标高控制点,引测到各个房间的外窗处,然后传递到室内,在四周墙身上投测出所需建筑+1000水平线,作为地面面层、门、设备及其他室内施工项目标高控制线。
5.2.8.3门、窗洞口测量:外门窗以顶层分出的边线为准,用经纬仪将边线标划在外墙面上的各层窗洞口两侧,弹出竖向控制线;窗口横向控制线用钢尺传递,并弹在墙上。
室内门、窗洞口水平位置控制线由轴线确定,高度位置控制线由建筑+1000线用钢尺传递弹出。
5.2.1施工测量依据业主提供的设计图纸上标明的建筑红线和用地红线以及建筑定位坐标点、高程控制点。
并对所掌握的的红线桩(或定位依据点)与水准点进行严格的校核,以保证定位依据的准确性。
5.2.2测量准备5.2.2.1技术准备(1)由项目总工程师向测量人员及相关技术人员、工长进行技术交底。
(2)正式施工前由项目技术员编制《测量工程专项方案》。
(3)项目技术员依据甲方提供的桩位数据及现场状况绘制定位定高图。
5.2.2.2人员组织根据本工程特点及工作量,安排测量组长1名,负责测量工作的安排、仪器的管理、测量质量的管理、测量工作进度的控制、及测量工作的指导及一般性问题的解决。
安排测量工4人,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均持证上岗。
5.2.3平面控制网的布设5.2.3.1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1)平面控制网的布设遵照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2)平面控制网的布设严格依据总平面图和现场平面布置图。
(3)桩位控制点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4)控制桩点按规范做法妥善保护,桩用铁预埋件做成,桩点处打φ1.5mm孔嵌入铜电线芯,桩位应进行编号并有防雨措施。
5.2.3.2场区平面控制基准点的复测首先对业主提供的建筑物定位桩点或用地红线进行复测。
复测利用全站仪(SET2110),测角中误差±5′,边长相对中误差1/40000进行角度、距离复测,并将复测点位误差成果同调整方案报业主及监理单位。
5.2.3.3平面控制网布设本工程由于施工场区面积较大,且地下部分施工时现场狭小,宜实行两级控制。
(1)本控制网按Ⅰ级建筑方格网进行测设,测角中误差±5′,边长相对误中误差1/40000,相临两点间的距离误差控制在±2mm以内。
采用极坐标或直角坐标定位方样的方法测设出基础外轮廓,经角度、距离校测符合点位限差要求后,依据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及轴线加密方法,布设场区平面矩形控制网。
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网悬挂于首级平面控制网上(业主提供的平面基准网点),为了便于控制及施工,一般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网都布设成偏轴线1m。
(2)首级控制为根据业主提供的定位桩引测出的本工程二级方格控制网。
(3)首级控制方格网完成后,以首级控制网为基准,依据总平面图及各楼的平面图确定各楼的轴线控制网。
轴线控制网可以采用直角坐标定位的方法定出各楼的主轴线控制桩,经角度、距离校测复核后,形成轴线控制网。
使本工程中的每栋楼均处于小“口”字型控制网内。
5.2.4高程控制网布设(1)本工程施工场区面积较大,布设2个场区的高程控制点,设置在位置适合的首级平面控制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