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海洋开发与环境保护】近岸衰退原因专属区管理及渔业政策2011
- 格式:ppt
- 大小:8.06 MB
- 文档页数:102
INDUSTRY THINKING |行业思考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生产生活污水排放到海洋,严重污染了海洋环境,破坏了海洋生态平衡,对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巨大影响。
文章从影响海洋环境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关键词:海洋环境:影响因素:海洋保护:建议影响海洋环境的因素及海洋保护的建议■文/尤艳1.影响海洋环境的因素1.1水产养殖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近年来,在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情 况下,水产养殖规模盲目扩建,且存在 滥用药物的现象,导致水产养殖对海洋 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海洋环境的污 染物主要来自残饵、粪便和水产药物。
目前残饵中都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这 些含有残饵的养殖废水都会被排入大海,残饵中的氮、磷、钙等营养元素会 成为近岸海域的主要污染源。
这些丰富 的营养物质为赤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良 好的环境,能促进他们快速生长和繁殖,进而造成赤潮现象。
为追求经济利益,一些养殖户使用违规药品,超剂量使用 水产药品,这些含有重金属和有害物质 的药物,随着污水被排入大海,严重污 染了海洋环境,对海洋生物产生了很大 的影响。
1.2生活污水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生活污水成为海洋环境的重要污染源,日常生活习惯会造成海洋环境的污染。
生活污水占废水排放量的比重日益增加,目前生活污水所占比重己经从20年前的10%〜20%上升到50%以上。
因为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设施缺乏,很多生活污水通过江河不断流到海洋。
有研宄表明,污水己经导致小黄鱼、沙丁鱼等近10种鱼类产卵和发育受到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树立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减少生活污水的总量。
我们常用的洗涤用品含有大量的憐元素,这些含憐污水大量排入海洋,加上水体上下层交换缓慢的原因,磷在海水中快速蓄积起来,进而诱发赤潮。
1.3生活固体垃圾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目前,海洋垃圾污染情况比较严重,而且还出现更加严重的趋势。
海洋垃圾包括食品包装袋、塑料袋、饮料瓶、烟头、衣物等。
产生这么多海洋垃圾的原因主要有:人们对海洋垃圾的危害缺乏认识,觉得随手丢弃,也总会有人去清理。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修编)的通知正文:----------------------------------------------------------------------------------------------------------------------------------------------------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修编)的通知(闽政〔2011〕45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现将《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修编)》(以下简称《区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区划》是保护海洋环境,促进海洋资源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依据。
沿海地区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将《区划》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海洋环境保护规划、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以及涉及近岸海域开发活动的各专业规划过程中,应注意与《区划》衔接,满足《区划》目标要求。
要切实加强《区划》实施和管理,临港工业布局、海岸与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以及海洋水环境质量评价与监督管理等,必须符合《区划》要求,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区划》目标实现。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调整《区划》,确需进行调整的,应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沿海地区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区划》提出的目标要求,根据各自的职责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做好防止近岸海域环境污染的监督管理工作,落实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各项任务,推进重要海洋生态功能区建设和保护,保障我省海洋生态环境安全。
福建省人民政府二〇一一年六月十八日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修编)(2011~2020年)二〇一一年六月前言《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于1998年4月27日经省政府批准实施,并于1999年根据GB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进行了调整(闽政〔1999〕文65号,以下简称《原区划》)。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来源:中国海洋报发布时间:2012-04-18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国务院批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公开版)2012年3月3日,国务院批准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区划》),这是继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后,国家依据《海域使用管理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海洋开发保护的方针、政策,对我国管辖海域未来10年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做出的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
《区划》由国家海洋局会同有关部门和沿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编制,《区划》范围为我国的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以及管辖的其他海域,《区划》期限为2011年至2020年。
国务院批复指出,海洋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战略空间。
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已进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统筹协调海洋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任务艰巨。
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原则,合理配置海域资源,优化海洋空间开发布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国务院批复强调,海洋功能区划是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法定依据,必须严格执行。
通过实施《区划》,到2020年,围填海等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用海活动得到合理控制,渔民生产生活和现代化渔业发展得到保障,海洋保护区、重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得到保护,主要污染物排海总量制度基本建立,海洋环境灾害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得到加强,遭到破坏的海域海岸带得到整治修复,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国务院批复要求,《区划》由国家海洋局会同有关部门和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将《区划》实施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依据《区划》尽快完成地方各级海洋功能区划的编制工作,明确各类海洋功能区的具体范围和管理要求,严格逐级审批。
2011年海洋权益与保护高考地理选择题真题解析2011年高考地理科目的选择题中,涉及了关于海洋权益与保护的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解析,并为读者提供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考点。
1.问题描述:我国东海以及南海的领海范围是多少?选项:A. 12海里B. 200海里C. 24海里D. 3海里正确答案:A. 12海里解析: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一个国家的领海范围是从基线(基本正常低潮线)起算,向外延伸12个海里。
因此,我国东海以及南海的领海范围也是12海里。
2.问题描述:以下哪个国家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海岸线?选项:A. 美国B. 加拿大C. 澳大利亚D. 中国正确答案:C. 澳大利亚解析:澳大利亚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海岸线,其海岸线总长度超过2.5万公里。
美国、加拿大和中国的海岸线长度也很长,但都不及澳大利亚。
3.问题描述: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哪个?选项:A. 太平洋B. 大西洋C. 印度洋D. 北冰洋正确答案:A. 太平洋解析: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它占地面积约1.65亿平方公里,占据了全球海洋面积的1/3。
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也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但面积都比不上太平洋。
4.问题描述:以下哪个国家是个海岛国家?选项:A. 法国B. 俄罗斯C. 巴西D. 日本正确答案:D. 日本解析:日本是一个位于东亚的海岛国家,由四大主要岛屿(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以及众多小岛组成。
法国、俄罗斯和巴西都不是海岛国家。
5.问题描述:以下哪个地区是我国独立经济区?选项:A. 黄海B. 东海C. 南海D. 渤海正确答案:C. 南海解析:我国南海地区是我国的独立经济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生物资源,是我国的重要海洋战略区域。
黄海、东海和渤海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但不属于独立经济区。
通过以上题目解析,我们可以看到高考地理科目涉及的海洋权益与保护的内容相对较少,但是对于我们理解海洋地理的重要概念和知识点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2011-2020)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泉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5.03•【字号】泉政文〔2012〕88号•【施行日期】2012.05.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海洋环境保护正文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2011-2020)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泉州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2011-2020)》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泉州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2011-2020)前言泉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台湾海峡西岸,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
泉州北接莆田,南邻厦门,与台湾隔海相望,最近距离仅97海里;现辖鲤城、丰泽、洛江、泉港4个区,晋江、石狮、南安3个县级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待统一)5个县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全市土地面积1101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21万人(不含金门县)。
泉州海域面积11360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长541千米,沿海大小岛屿208个,岛屿岸线72千米,大小港湾14个;适宜建港的岸线长达44.7千米,其中深水岸线42.10千米,可建各种泊位197个(深水泊位81个)。
泉州海域水产资源丰富,全市海洋渔场面积达5000多平方千米,有主要水产生物50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近百种。
“十一五”期间,泉州市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10年全市海洋经济增加值307.4亿元,占全市GDP的8.6%,初步形成了港口物流、船舶修造、海洋渔业、滨海旅游、海洋化工、海洋生物制药等较为完整的海洋产业体系,为打造海峡西岸蓝色产业带、建设海洋经济强市打下了良好基础。
随着泉州沿海地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海洋开发力度不断加大,海洋环境保护面临着严峻挑战,突出表现在:天然湿地资源日趋减少,入海污染物总量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局部海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趋势未得到根本遏制,沿海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等等。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2011-2020)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6.15•【字号】闽政[2011]51号•【施行日期】2011.06.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2011~2020)的通知(闽政〔2011〕51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福建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2011~2020)已经省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福建省人民政府二〇一一年六月十五日福建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2011年~2020年)二〇一一年六月前言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介于东经11550~12043,北纬2330~2822之间。
东临台湾海峡,与台湾省隔海相望,北接浙江省,西连江西省,西南部与广东省接壤。
福建省海域总面积1360万公顷,大陆岸线总长3752千米,海岸线直线长度535千米,海岸线曲折率为1∶7.01。
全省分布有海岛2215个,面积大于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1321个,海岛总面积11.56万公顷,海岛岸线总长2503千米。
福建省拥有丰富的港口资源、渔业资源、滨海旅游资源、盐业资源、砂矿资源、风能和海洋能资源等,具备发展海洋经济的良好资源条件和突出区位优势。
沿海分布大小海湾125个,海湾屏蔽性好,条件优良,有7个海湾可大规模开发建设5万吨级以上的深水泊位,其中多处可建设20~30万吨的超大型深水泊位,岸线资源为全国之最。
海洋渔业资源丰富,近海有海洋生物3312种,其中鱼类752种,水深200米以内的海洋渔场面积1215万公顷,沿海浅海滩涂资源丰富,可利用养殖面积达15万公顷。
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岛屿众多,滨海文化渊源深厚,滨海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海岸带和近海海域蕴藏的矿产资源已发现60多种,矿产地300多处,其中20多种具有工业利用价值。
(一)概念:1、海洋经济:是以海洋空间为活动场所或以海洋资源为利用对象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称。
2、海洋经济学:以海洋经济综合整体为研究对对象,揭示其本质联系及发展规律,以及运用这些规律指导经济实践的科学。
3、蓝色经济:蓝色经济,又称海洋经济。
指在保护海洋的条件下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类产业及其相关活动的总和。
4、沿海经济区:蓝色经济区是以临港、涉海、海洋产业发达为特征,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产业为特色,以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前提,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经济功能区。
(二)简答题:1、为什么要学习海洋经济学?2、现代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处于怎样的地位?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新领域,未来海洋经济将成为中国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论述题:从蓝色经济建设视角出发,如何看待海洋经济包括海洋经济区建设的未来发展?(一)概念:1、边际损害函数:简称MD,污染物的排放量或污染浓度增加或减少一单位引起的损害变化量2、环境资源的选择价值:(自己)将来的使用价值、自己后代的使用价值、其他人将来的使用价值3、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相反的、不具备明确的产权特征,形体上难以分割和分离,消费时不具备竞争性或排他性的物品(例如大气质量、河流)4、负外部性:即一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对其他人或企业造成不利影响,并无需经济补偿成为负的外部性5、绿色国民经济核算①生产法:总产出-中间消耗-资源环境损害+环保部门新创造价值②收入法: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企业盈余+绿色净效益③支出法: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环境保护成本6、意愿调查法:问卷调查、向被调查者描述被评估的资源或环境、询问对方对于资源或环境质量的改善的最大支付意愿或资源环境质量下降的最少受偿意愿(二)简答题:1、什么是负的外部性?试用负的外部性理论说明我国海洋环境资源的问题及出现问题的原因?即一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对其他人或企业造成不利影响,并无需经济补偿成为负的外部性,如果边际社会净产值大于边际私人净产值,则出现边际社会收益,称之为外部经济。
第八章海洋开发与环境保护第一节概述海洋开发: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对海洋资源进行调查、勘探、开采、利用的全部活动。
⏹人类利用海洋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由于受到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早期的开发活动主要是用简单的工具在海岸和近海中捕鱼虾、晒海盐,以及海上运输,逐渐形成了海洋渔业、海洋盐业和海洋运输业等传统的海洋开发产业。
⏹17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一些沿海国家开始开采海底煤矿、海滨砂矿和海底石油。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海洋资源及其环境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海洋开发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大规模开发海底石油、天然气和其他固体矿藏,开始建立潮汐发电站和海水淡化厂,从单纯的捕捞海洋生物向增养殖方向发展,利用海洋空间兴建海上机场、海底隧道、海上工厂、海底军事基地等,形成了一些新兴的海洋开发产业。
⏹海水增养殖业、海水淡化、海水提溴和镁、潮汐发电、海上工厂、海底隧道等正在迅速发展;深海采矿、波浪发电、温差发电、海水提铀、海上城市等正在研究和试验之中。
第二节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又称为海洋渔业资源或海洋水产资源。
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的群体数量,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更新的海洋资源。
其特点是通过生物个体种和种下群的繁殖、发育、生长和新老替代,使资源不断更新,种群不断补充,并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达到数量相对稳定。
(一)海洋生物生产力定义:海洋生物通过同化作用生产有机物的能力称为海洋生物生产力。
通常以单位时间(年或天)内,单位面积(或体积)中所生产的有机物的重量来计算。
1、海洋生物生产力包括海洋初级生产力和海洋动物生产力。
(1)、海洋初级生产力A初级生产力a定义:浮游植物、底栖植物以及自养细菌等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或化学合成制造有机物和固定能量的能力,称为初级生产力。
b初级生产力包括总初级生产力和净初级生产力。
B影响初级生产力的因素⏹光照⏹温度⏹营养元素:氮、磷、硅、可溶性铁等含量。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来源:中国海洋报发布时间:2012-04-18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国务院批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公开版)2012年3月3日,国务院批准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区划》),这是继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后,国家依据《海域使用管理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海洋开发保护的方针、政策,对我国管辖海域未来10年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做出的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
《区划》由国家海洋局会同有关部门和沿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编制,《区划》范围为我国的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以及管辖的其他海域,《区划》期限为2011年至2020年。
国务院批复指出,海洋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战略空间。
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已进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统筹协调海洋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任务艰巨。
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原则,合理配置海域资源,优化海洋空间开发布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国务院批复强调,海洋功能区划是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法定依据,必须严格执行。
通过实施《区划》,到2020年,围填海等改变海域自然属性的用海活动得到合理控制,渔民生产生活和现代化渔业发展得到保障,海洋保护区、重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得到保护,主要污染物排海总量制度基本建立,海洋环境灾害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得到加强,遭到破坏的海域海岸带得到整治修复,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国务院批复要求,《区划》由国家海洋局会同有关部门和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将《区划》实施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依据《区划》尽快完成地方各级海洋功能区划的编制工作,明确各类海洋功能区的具体范围和管理要求,严格逐级审批。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管理办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管理办法》,已于1999年11月10日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务会议原则通过,现予公布施行。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日附件: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水水质标准》,规范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的划定工作,加强对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的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是指为适应近岸海域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依据近岸海域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以及海洋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结合本行政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与规划,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对近岸海域按照不同的使用功能和保护目标而划定的海洋区域。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分为四类:一类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包括海洋渔业水域、海上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等;二类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包括水产养殖区、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等;三类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包括一般工业用水区、海滨风景旅游区等;四类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包括海洋港口水域、海洋开发作业区等。
各类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执行相应类别的海水水质标准.本办法所称近岸海域是指与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大陆海岸、岛屿、群岛相毗连,《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规定的领海外部界限向陆一侧的海域。
渤海的近岸海域,为自沿岸低潮线向海一侧12海里以内的海域。
第三条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第二章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的划定第四条划定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应当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陆海兼顾,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近期计划与长远规划相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五条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方案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本行政区近岸海域自然环境现状;(二)本行政区沿海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发展规划;(三)本行政区近岸海域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开发规划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四)本行政区近岸海域环境状况变化预测;(五)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的海水水质现状和保护目标;(六)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的功能、位置和面积;(七)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海水水质保护目标可达性分析;(八)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的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