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营养生理与能量1
- 格式:ppt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45
第二章婴幼儿生理学知识婴幼儿生理学知识是研究婴幼儿生长发育、生理功能和行为特点的科学。
它涉及到婴幼儿的营养、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生殖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婴幼儿生理学知识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1.1 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婴幼儿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遗传、环境、营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从出生到两岁,婴幼儿的身体结构和功能发生着显著的变化。
在这个阶段,生长发育的主要特点有:1. 身高和体重快速增长:婴幼儿身高和体重的增长速度非常快,特别是在出生后的前几个月,每周可以增长几百克甚至上千克。
这是由于婴儿骨骼、肌肉和脂肪的迅速发育所导致的。
2. 脑发育迅速:婴幼儿大脑的发育也非常迅速,尤其是在出生后的头几年。
这是因为大脑的神经元数量在出生后会迅速增加,而且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也在不断建立和完善。
这对于婴幼儿后来的学习、认知和行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免疫系统逐渐成熟:随着婴幼儿的成长,他们的免疫系统也会逐渐成熟。
这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抵抗各种病原体,保护身体健康。
二、1.2 婴幼儿生理功能特点1. 消化功能:婴幼儿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胃容量小:婴幼儿的胃容量相对较小,需要经常进食以满足营养需求。
(2)消化酶分泌不足:由于消化酶的分泌不足,婴幼儿对某些食物可能难以消化和吸收。
因此,在喂养过程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婴幼儿的食物。
2. 呼吸功能:婴幼儿的呼吸功能虽然已经基本发育完善,但仍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呼吸道通畅:婴幼儿的呼吸道较短且较细,容易受到堵塞。
因此,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吸入异物。
(2)防止窒息:婴幼儿在睡觉时容易发生窒息,尤其是在仰卧位时。
因此,要确保婴幼儿在睡觉时保持侧卧位或俯卧位。
三、2.1 营养与生长发育的关系营养是影响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营养搭配可以为婴幼儿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素,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
以下几点值得注意:1. 母乳喂养:母乳是最适合婴幼儿的营养来源,因为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
第二章水分生理1.由于溶质颗粒的存在而引起体系水势降低的数值叫做溶质势。
溶质势表示溶液中水分潜在的渗透能力的大小,因此,溶质势又可称为渗透势。
溶质势也可按范特霍夫公式Ψs=Ψπ=-iCRT来计算。
2.具有液泡的细胞的水势Ψw=Ψs+Ψp 。
干种子细胞的水势Ψw=Ψm4.某种植物每制造一克干物质需要消耗水分500g,,其蒸腾系数为500g.g-1,蒸腾效率为_2g·kg-1H2O____5.通常认为根压引起的吸水为主动吸水吸水,而蒸腾拉力引起的吸水为被动吸水6.植物从叶尖、叶缘分泌液滴的现象称为吐水,它是根压存在的体现。
7.在标准状况下,纯水的水势为0 。
加入溶质后其水势下降,溶液愈浓其水势愈愈低8.永久萎蔫是土壤缺少有效水引起的,暂时萎蔫则是暂时的蒸腾>吸水引起的。
相当于土壤永久萎蔫系数的水,其水势约为-1.5 MPa。
9.植物的吐水是以液体状态散失水分的过程,而蒸腾作用以气体状态散失水分的过程。
10.田间一次施肥过多,作物变得枯萎发黄,俗称烧苗,其原因是土壤溶液水势低于作物体的水势,引起水分外渗。
11.干燥种子吸水萌发时靠吸胀作用吸水,干木耳吸水靠吸胀作用吸水。
形成液泡的细胞主要靠渗透作用吸水12.植物细胞处于初始质壁分离时,压力势为0 ,细胞的水势等于其Ψs 。
当吸水达到饱和时,细胞的水势等于0 。
13.植物细胞中自由水与束缚水之间的比率增加时,原生质胶体的粘性降低,代谢活性上升,抗逆性下降。
14.气孔开放时,水分通过气孔扩散的速度与小孔的周长成正比,不与小孔的面积成正比。
15.气孔在叶面上所占的面积一般为 1 %,但通过气孔蒸腾可散失植物体内的大量水分,这是因为气孔蒸腾符合小孔律原理。
16.移栽树木时,常常将叶片剪去一部分,其目的是减少蒸腾面积.17.植物激素中的细胞分裂素促进气孔的张开;而脱落酸则促进气孔的关闭。
18.常用的蒸腾作用指标是蒸腾速率、蒸腾效率、蒸腾系数和蒸腾比率。
幼儿卫生学第二章婴幼儿营养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深入讲解幼儿卫生学第二章“婴幼儿营养”的内容。
具体包括:婴幼儿营养需求的特点、各类营养素的生理功能与食物来源、营养不足与过剩的影响、科学喂养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婴幼儿营养的基本知识,了解各类营养素对婴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科学喂养的观念,提高他们在实际生活中为婴幼儿提供合理膳食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营养不足与过剩问题的认识,提高预防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婴幼儿营养需求的特点、营养不足与过剩的影响。
重点:各类营养素的生理功能与食物来源、科学喂养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挂图、实物展示(各类食物)。
2. 学具:笔记本、教材、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婴幼儿健康成长的照片,引发学生对营养话题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a. 讲解婴幼儿营养需求的特点b. 介绍各类营养素的生理功能与食物来源c. 分析营养不足与过剩的影响d. 解读科学喂养的方法及注意事项3. 例题讲解:以实际案例为例,讲解如何为婴幼儿制定合理的膳食。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际喂养案例,并提出改进措施。
六、板书设计1. 婴幼儿营养需求特点2. 各类营养素生理功能与食物来源3. 营养不足与过剩的影响4. 科学喂养方法及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b. 列举三类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及推荐摄入量。
c. 分析营养不足与过剩对婴幼儿健康成长的影响。
2. 答案:a. 婴幼儿营养需求特点:高能量、高蛋白质、丰富多样的营养素。
b. 三类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维持生长发育、修复损伤、提供能量。
脂肪:维持细胞结构、提供能量、促进吸收脂溶性维生素。
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维持肠道功能、节约蛋白质。
c. 营养不足与过剩影响:影响生长发育、免疫力下降、易患疾病等。
第一章绪论1.何谓营养、营养素、营养学、营养价值、营养不良、营养需要、DRIs、AI、RNI、EAR、UL?营养:指人摄取食物后,在体内消化和吸收、利用其中的营养素以维持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处于健康状态的总过程。
营养素: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
营养学:是研究人体营养与健康关系的一门学科营养价值:指食物中营养素及能量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营养不良:或称营养失调,是指由于一种或几种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剩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状态。
包括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营养需要:膳食参考摄入量(DRIs):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
包括四项内容指标: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平均需要量(EAR):指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推荐摄入量(RNI):指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适宜摄入量(AI):指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对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指某一生理阶段和性别人群,几乎对所有个体健康都无任何副作用和危险的平均每日营养素最高摄入量。
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健康:是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方面全部良好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
2.DRIs的概念是如何提出的,它包括哪些指标,各自的含义是什么?1995年8月,美国科学院医学研究所食物与营养委员会(FNB)发表了DRI,代替RDA(推荐膳食营养供给量)具体见上题.3.近几十年营养学主要取得了哪些进展?书的第10页4.近10年来我国主要开展了哪些宏观的营养工作?国务院于1993年《90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1993年成立了“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1996年正式启动“大豆行动计划1997年批准颁布实施《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1996-2000)》1997年中国营养学会修改制订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0年在全国开始分布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2001年又批准颁布实施《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1992年完成全国第三次营养调查工作2002年进行全国第四次营养调查,2004年10月12日发布《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2007年中国营养学会修改制订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5.我国居民营养现状如何?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一些营养缺乏病依然存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详见PPT 第37页)第二章生理基础1.唾液的作用?湿润口腔和食物;消化淀粉;清洁保护口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