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前期
- 格式:doc
- 大小:182.50 KB
- 文档页数:2
唐朝历代皇帝简介唐朝(6189—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开放式多民族王朝,共历13代皇帝,称“唐太宗”。
第一代唐太宗(李淳风,高祖,599-649年),被誉为“唐初之祖”。
他以弘扬传统文化、治理政令名声远播,建立了唐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基础。
第二代唐高宗(李治,孝文帝,650-683年),在他的统治期间实行“文景之治”,加强对外政策,把唐朝建立成一个强大的多民族王朝。
第三代唐中宗(李显,武则天,684-710年),她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性君主,改革了外交政策,发展商业,提高国力,但最后还是因为反对等原因而被古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武将玄武朱棣凌迟打败。
第四代唐玄宗(李隆基,长庆帝,711-762年),他继承了武则天的大业,统治期间实行了“唐文苑制”,以及建立文学院等政策,使文学艺术得以发展。
第五代唐代宗(李旦,神宗,763-779年),他的统治期间,唐王朝的统治力达到最高峰,中央朝廷所管辖的地区从山西缩小到江淮到乾元直到九省,实行经济改革,部分地区得以发展。
第六代唐德宗(李适,贞观帝,780-805年),他改革了经济,统一了司法,增加了新的税种,重新组建了社会,恢复了编制制度,他的政策使唐朝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
第七代唐宣宗(李忱,咸亨帝,806-820年),他发表了《新闻辞》,改革了官制,发展外交政策,消除内外势力对立;此外,他还着重发展民间文学,使文学艺术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第八代唐文宗(李纯,代宗,821-824年),他继续进行唐宣宗所开创的政策,尤其是军事政策,更加强硬,他的政策使唐朝占领了东胡的江淮流域,统治范围达到最大范围。
第九代唐懿宗(李晔,大中祥符帝,825-827年),他推行经济改革,政治稳定,把统治范围拓展到河南。
第十代唐僖宗(李耷,昭烈帝,828-841年),他改革了官制,恢复了郡县政府,派遣官员出使多个国家,开拓外交关系。
第十一代唐敬宗(李寻,景龙帝,842-846年),他推行了“大朝”政策,积极思考宗教政策,推行文艺发展。
唐朝第三位皇帝李治简介李治,唐朝的第三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
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唐高宗李治简介生平,希望对你有帮助!唐高宗李治简介生平唐高宗李治是唐国公李渊之孙,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亦是大唐开国之后的第三代皇帝。
唐太宗子嗣众多,因而原本性格懦弱缺少王者气度的李治是不在储君考虑范围之内的,然而诸皇子皆对皇位虎视眈眈,等不得父亲百年归老就接连发生谋反事件,另太宗伤心不已。
痛定思痛之后,他决意传位于虽无大才,却有一颗仁爱之心的晋王李治,这便是后来继承李唐江山,与武则天一同开创灿烂辉煌的后贞观时代的唐高宗。
李治少年时期,得唐太宗亲自教导,经常出入御书房,与太宗才人武氏渐生情愫。
唐太宗驾崩后,武氏与其他一众宫人被送往感业寺削发为尼。
彼时,李治登基之初便受到长孙无忌等权臣的诸多钳制,尤为后宫王皇后与萧淑妃争宠之事所烦恼,偶然一次入感业寺进香之际,竟意外地与曾经爱慕至深的武则天重逢,惊喜之下立刻诏她侍寝,两人缠绵间互诉离别之情。
不久之后,一心想着扳倒萧淑妃的王皇后主动提出将武氏纳入高宗后宫,早有此意的高宗欣然许可,当即不顾朝臣反对从感业寺接回已然怀有身孕的武氏,封为正二品昭仪。
至此之后,武氏渐渐宠冠后宫,竟以雷霆之势迅速打败了王皇后与萧淑妃,一跃成为高宗的后宫之主。
在朝政上有了武则天的辅助,高宗得以放开手脚,渐渐摆脱了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代表的外戚势力的钳制,在之后二十多年的执政生涯中取得了卓越的政绩。
唐高宗李治在位多少年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于贞观二十三年继承大统,是为唐朝建国之后的第三位皇帝。
李治二十二岁成为一国之君,五十六岁寿终正寝,总共在位三十四年,这三十四年间,他先后经历了改立皇后、处死公主、驱逐外戚等一系列重大的政治事件,励精图治,终与天后武则天一同开创了盛世大唐的后贞观时代。
唐高宗登基初期,前朝有长孙无忌、褚遂良等遗老大臣长期把持朝政,后宫有王皇后与萧淑妃两股政治势力争斗不休,一时间竟没人把这位初登大宝的天子放在眼里。
唐朝历代皇帝简介唐朝历代皇帝简介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时代,从618年唐高祖李渊登上皇位开始,一直延续到907年唐昭宗被后梁篡位为止,历时近300年。
在这300年间,有20位皇帝统治着大唐帝国,他们中有些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有些人则对唐朝带来了负面影响。
接下来,我们就逐一介绍唐朝历代皇帝。
一、唐高祖李渊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自受封为唐王起,先后经历了隋末农民起义、隋朝灭亡和唐朝建立的过程。
在618年,他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迫使隋炀帝杨广禅位,自立为帝,正式建立了唐朝。
李渊治理有方,得到了民众的支持。
他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赏罚分明、讲究节约、重庆济民等,使得国家逐渐安定和富强。
李渊并不是一个努力求进、富有理想的皇帝,他更加倾向于享乐和奢靡,这也成为后来唐朝皇帝奢侈享乐的一个恶习。
二、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是唐朝历史上最有影响的皇帝之一,他是李渊的次子。
太宗是一位卓越的统治者和军事家,他有着深厚的军事才能和审时度势的政治智慧。
太宗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开明的政策,如“开元之治”,大力发展经济、开展教育、整顿法律等。
太宗注重对外的扩张,开创了唐朝的盛世,使唐朝的疆域南达交趾,西到边陲,北至外极蒙古。
太宗立下了卓越的政绩,使唐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诸多朝代之一的灿烂时期。
三、唐高宗李治唐高宗李治(628年-683年)是唐朝历代皇帝中最睿智和审慎的一个。
高宗在位期间,依靠其谦虚谨慎的领导风格和国家的强大实力,巩固了太宗创造的盛世格局。
高宗在政治上推行清廉政治,通过多次改革先后废除重赋、增设新税、免除孤寡、弥缝边疆等政策,深得百姓拥护。
在安定国内之余,高宗还调整了唐朝的对外政策,与吐蕃达成和约,保持了中原与西域的友好关系。
四、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李隆基(685年-762年),又称唐明皇,是唐朝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
玄宗自登基以来,进行了多次较为成功的政治改革。
他大力开展官制改革和法律制度改革,建立了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度,使政府的管理更加严格和规范。
唐朝历代帝王表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朝代,也是政治艺术和文化的鼎盛时期。
唐朝末年的社会困境和内部矛盾,加上外国入侵,导致朝代的衰落,最终于公元907年灭亡。
考古学家考察唐代发现历代唐朝帝王,通过他们的行为为唐代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以下是唐朝历代帝王的表格:高祖:李渊拓跋宏:李世民至德:李显武宗:李旦明宗:李恒肃宗:李豫代宗:李翱宣宗:李伯哲宗:李钦宪宗:李纯康宗:李灵中宗:李嗣孝宗:李衡显宗:李坚恭宗:李隆睿宗:李英宗:李煜高祖李渊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建立者,他在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他统一了中国,完成了中国的国家集中和文化统一的历史性使命。
他还建立了唐朝的强大军事力量,扩大了边界,维持了唐朝的统治地位。
此外,他还改革了农业,创立了庞大的政治机构,实施了许多文化改革,如建立诗经、文章等。
拓跋宏李世民继续了李渊的开拓精神,扩展了唐朝的疆土面积,实施了许多政策改革,推动了经济繁荣和文化复兴。
他实施了抗击金国的争,从而实现了唐朝与蒙古的北方抗金,保护了中央的安定和稳定。
他还建立了以唐朝的精神统治全国的体制,改革了刑法,扩大了公共教育,使唐朝成为中国古代最兴盛的时期,受到国内外整体认可。
至德皇帝李显在位期间,竭力保护国家安全,维护民族繁荣,他把军队运用到了最好的地步,避免了外敌的侵犯,使唐朝百废俱兴,重振国威。
同时,他在外交、建筑和经济发展方面也取得了很多成就,建立了完善的体制,对社会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武宗李旦重申了唐朝的统治,在他的统治下,唐朝受到了特殊的照顾,他重新调整了政府的职能,建立了新的行政体系,使唐朝的统治无比清明,他还实施了有效的经济政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明宗李恒,在他的统治下,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各部门高度发达,实施了宏观经济政策,使唐朝的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他还推动了文化和艺术的进步,设立了新的学术机构,造就了辉煌的文史经典。
肃宗李豫继续推进了李恒的政策,深入贯彻了唐朝的文化和社会制度,使唐朝的社会取得了最大的发展,他还为中央和地方官员制定了完善的政权,使唐朝的行政管理更加统一。
唐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唐朝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系列皇帝,以下是其中的一些:
1、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他统治整个中国大陆,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
2、唐高宗玄宗李隆基(650年-683年):唐高宗玄宗李隆基曾在位13年,他是一个崇尚文化的皇帝,建立的文学经典被称为“玄宗文学”。
3、唐中宗武则天(690年-705年):武则天于690年即位,是唐朝最著名的女皇帝,她将唐朝帝国扩大到了目前的范围。
4、唐玄宗李隆基(705年-710年):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的最后一个朝代,在位5年,但他也在位期间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5、唐神宗李存勖(710年-711年):唐神宗李存勖在位仅一年,他是唐朝第三个帝王,被誉为“上元国师”,因其时代的文化蓬勃发展而闻名。
6、唐懿宗李治(711年-713年):唐懿宗李治是唐朝第四位帝王,他也是唐朝的第一位统治者,他的统治期间大量的经济改革推动了唐朝的繁荣。
7、唐代宗李显(714年-756年):李显是唐朝第五位皇帝,他继承了前几位皇帝的传统,在位期间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他也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宏伟的新时代——“唐盛世”。
8、唐睿宗李旦(756年-762年):唐睿宗李旦是唐朝的第六位帝王,他继承了前几位皇帝的传统,积极发展文化,对国家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9、唐肃宗李亨(762年-779年):唐肃宗李亨在位17年,他
是一个极具开拓精神的皇帝,大力发展工农业,为唐朝乃至整个太平盛世做出了重要贡献。
10、唐代宗李儒成(780年-805年):唐李儒成是唐朝的最后一位帝王,他在位25年,推行了许多扶持百姓的改革,但也无法阻止唐朝的衰落。
中国古代史重要大事年表:唐唐(618年~907年)
618年——李渊称帝,定都长安,唐建立
627年~649年——贞观之治
初唐帝王次序: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640年——唐太宗征服高昌,设置安西都护府
641年——文成公主入藏
646年——日本仿唐,开始推行大化改新
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
702年——武则天设置北庭都护府
7世纪前期
..——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713年~741年——开元盛世
8世纪前期
..(713年)——唐玄宗封粟末靺鞨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其建立的政权开始以渤海为号
8世纪前期
..(738年)——南诏首领皮罗阁合并六诏为南诏
8世纪中期
..——骨力裴罗统一回纥(9世纪中期瓦解)
755年~763年——安史之乱
780年——开始实行两税法
9世纪前期(822年)——长庆会盟
875年~--884年唐末农民战争
历史知识点总结第 1 页共1 页。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李治简介唐高宗李治的一生概述及永徽之治导语:李治简介:李治即唐高宗(628年683年),字为善,汉族人。
贞观二年六月十三日(628年7月19日)出生,弘道元年十二月四日(683年12月27日)崩殂李治简介:李治即唐高宗(628年—683年),字为善,汉族人。
贞观二年六月十三日(628年7月19日)出生,弘道元年十二月四日(683年12月27日)崩殂,享年56岁,葬于乾陵(今陕西乾县),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天皇大弘孝皇帝、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太宗第九子,母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
贞观五年(631)封晋王。
七年,遥授并州都督。
太宗晚年,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间发生了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
十七年,李承乾谋杀李泰未遂。
事发,太宗废太子承乾,黜魏李泰,改立晋王李治为太子。
二十三年五月,太宗去世,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时年二十二岁。
次年(650年)改元永徽。
高宗即位起初四五年间由顾命大臣长孙无忌及褚遂良等掌握朝政。
太宗女高阳公主嫁房玄龄子遗爱,高宗即位,贬遗爱为房州刺史。
永徽四年(653年),房遗爱、荆王李元景及吴王李恪等谋反。
事发,遗爱被杀,李元景、李恪及高阳公主等均赐死,高宗皇位由此得到巩固。
传统史家认为唐高宗碌碌无为。
但事实上,唐太宗末年的辽东战役已使“贞观之治”岌岌可危,高宗刚登基的永徽四年(653年),江浙一带就爆发了陈硕真领导的农民起义,阶级矛盾再次尖锐。
高宗未及正式登基即下令:“罢辽东之役及诸土木之功。
”,永徽二年九月下令所占百姓田宅还给百姓。
高宗有知人之明,他身边诸多贤臣如:辛茂将、卢承庆、许圉师、杜正伦、薛元超、韦思谦、戴至、张文瓘、魏元忠等人大多是自己亲自提拔,其中韦思谦曾受褚遂良打击,杜正伦被李世生活常识分享。
唐代皇帝唐朝皇帝列表及简介唐朝皇帝共计22位,唐朝皇帝详细列表及简介如下:一、唐高祖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陇西成纪人,唐朝开国皇帝。
李渊出身于北周的贵族家庭,七岁袭封唐国公。
隋炀帝即位后,李渊任荥阳(今河南郑州)、楼烦(今山西静乐)二郡太守。
后被召为殿内少监,又升职为卫尉少卿。
大业十一年(615年),李渊官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大业十三年(617年),官拜太原留守。
隋末天下大乱时,李渊乘势从太原起兵,攻占长安。
义宁二年(618年)农历五月,李渊接受其所立的隋恭帝的禅让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并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统治全国。
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后,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儿子李世民。
贞观九年(635年),李渊病逝。
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在献陵。
上元元年(674年)农历八月,改上尊号为神尧皇帝。
天宝十三载(754年)农历二月,上尊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二、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
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武德九年7月(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并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平定回纥、高昌、焉耆、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唐太宗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唐朝历代帝王一览表及年号1.唐高祖李渊(年号:武德,618年-626年)2.唐太宗李世民(年号:贞观,627年-649年)3.唐高宗李治(年号:永徽,650年-655年;显庆,656年-661年)4.唐中宗李显(年号:圣,684年)5.唐睿宗李旦(年号:文明,684年-687年;光宅,687年-690年;垂拱,690年692年;永昌,692年)6.武周皇帝武则天(年号:天授,690年-692年;如意,692年;长寿,693年-694年;延载,694年;证圣,695年;天册万岁,695年-697年;万岁登封,697年;万岁通天,697年-698年;神功,698年;圣历,698年-700年;久视,700年)7.唐中宗李显(第二次在位,年号:神龙705年-707年)8.唐睿宗李旦(第二次在位,年号:景云710年-712年)9.唐玄宗李隆基(年号:先天,712年-713年;开元,713年-741年)10.唐肃宗李亨(年号:至德,756年-758年)11.代宗李豫(年号:乾元,758年-760年上元,760年-761年)12.唐德宗李适(年号:建中,762年-780年)13.顺宗李诵(年号:永贞,805年)14.唐宪宗李纯(年号:元和,806年-820年)15.宗李恒(年号:长庆,821年-824年)16.敬宗李湛(年号:宝历,825年-827年)17.文宗李昂(年号:太和,828年-835年开成,836年-840年)18.武宗李炎(年号:会昌,841年-846年)19.宣宗李忧(年号:大中,847年-859年)20.豁宗李翼(年号:咸通,831年至宗李源天佑四年即873年在位共四十二年至哀帝李祝天佑四年即907年在位至后梁太祖朱全忠开平元年即907年至四年二月被废为止共四年唐朝正式灭亡共四十六年至后唐明宗李源天成四年即929年至后晋高祖石敬塘天福元年即930年至后汉高祖刘暠天福十二年至北汉高祖刘崇乾花二年即949年至四年五月刘暠病死为止共五十四年至后周太祖郭威广顺元年即951年至周世宗柴荣显德元年即954年至宋太祖赵匡胤建隆元年即960年至宋仁宗赵祯天圣元年即1023年至宋神宗赵项治平元年即1064年至宋哲宗赵煦元花元年即1086年至宋徽宗赵信崇宁元年即1102年至宋钦宗赵桓靖康元年即1126年至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天辅元年即1117年至金海陵王完颜亮天德元年即1149年至金世宗完颜雍大定元年即1161年至金章宗完颜瑶明昌元年即1190年至元宪宗蒙哥中统。
唐朝历代国君一览表(22位国君)唐朝历史从618年唐高祖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开始,到907年后梁太祖朱温篡唐为止,共289年。
1. 唐高祖李渊(566年12月21日-635年6月25日)。
唐朝开国皇帝(618年6月18日-626年9月4日在位),在位8年。
贞观九年病逝,享年七十岁。
作为唐朝开国创业的帝王,史学界对李渊的评价不一。
2.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唐高祖李渊的次子,626年—649年在位23年,唐朝一代雄主,也是中国历史上千百年来公认的贤君之一。
李世民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础。
一代雄主只活了五十岁,据记载,太宗晚年已经出现了拒谏和骄逸的端倪,可见长久的权利确实会滋生各种问题,要是太宗多活二三十年,不知道唐朝的历史会怎么写。
3、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649年7月15日-683年12月27日在位。
作为一个皇帝,李治存在感不强,但是毫无疑问他是一个成功的皇帝。
上乘贞观之治,下启武则天时代以及李隆基的开元盛世,李治在位34年,唐朝的国力稳步发展,政z、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对外战争更是少有败绩,使版图扩展至唐朝最大时期。
4、唐中宗李显(656年11月26日—710年7月3日),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
683年—684年、705年—710年两度在位。
武则天与其四子的母子大战,是史书都扯不清的家国纠纷。
尤其中宗李显,头顶“六位帝皇丸”的光环,素为野史津津乐道。
当然,不管相对于他的父母,还是他的兄弟,甚至于他的妻子和妹妹,中宗李显都不是当家的好苗子。
5、唐睿宗李旦(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
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则天第四子。
一共在位八年(684年—690年,710年—712年),真正掌权两年。
李旦履历丰富,当过皇子,亲王,皇嗣(候补性质的皇太子),皇太子,皇帝,太上皇,还被建议担任皇太弟。
唐高宗前期
(文章来源:历史风云:)
唐高宗前期
公元650-670年,永徽元年-六年,显庆元年-五年,龙朔元年-三年,麟德元年-二年,乾封元年-三年,总章元年-总章三年
公元655年,永徽六年,废王皇后,立武氏为后;
公元657年,显庆二年,唐灭西突厥之战;
公元660年,显庆五年,唐苏定方从成山渡海,在熊津之战、拨城之战中大破百济,百济降;
公元661年,龙朔元年,唐苏定方包围平襄,因大雪班师;
公元662年,龙朔二年,唐击铁勒各部之战;
公元663年,龙朔三年,倭国援百济,唐刘仁轨在白江口之战大破倭军;
公元666年,乾封元年,唐再攻高句丽;
公元667年,乾封二年,唐军攻克新城,又在金山之战中大破高句丽军;公元668年,总章元年,唐攻克平壤,灭高句丽,在平壤设安东都护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