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卧位低血压
- 格式:ppt
- 大小:2.20 MB
- 文档页数:15
中国医疗前沿China Healthcare InnovationMay ,2008Vol ,3N o.102008年05月第3卷第10期总之,脑卒中后精神障碍发生率较高,主要为抑郁症,脑卒中后精神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应早期针对不同类型精神障碍给与治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1]S ta rkstein S E ,R a binson R G1Depre ssion following c erebrovas cu-lar Lesions 〔J 〕Semin Neurol ,1990,10(3):247[2]Pohjava ara T ,Leppa vuori A ,S iira I ,et a l1F requency a nd clini-f 〔〕S ,,3~3[3]L ,G z z T ,M ,f f f y f y 〔〕Internal Ps ychoge ria t r ic s ,1995,7:547~560[4]Tiller JW1Pos t -s trokedepress ion 〔J 〕Psychopha rmacology (Berl),1992,106(S uppl):130~133[5]Singh A ,Bla ck SE ,He rrmann N ,et al 1Functional a nd neu-roa na tomic cor relations in pos t s troke depress ion :t he sunny –brook stroke study 〔J 〕S troke ,2000,31(3):637~644[6]R os s ED ,Stewa rt R S 1Pathological dis pla y of a f fec t in patie nts f 〔〕N M D ,,565~[]B ,G,z K,R f f 〔〕G y y ,,()~6作者简介:师玉红,女,医师,河南省鹤壁市妇幼保健院妇保科。
剖宫产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的护理体会摘要】随着手术技术和方法的改进,许多困难的分娩常被相对较为安全的剖宫产所替代,仰卧位综合症作为剖宫产术中的一个严重并发症,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不及时诊断预防和处理,很容易导致不良后果,危及母婴安全。
【关键词】产妇低血压预防护理【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0-0285-02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是体位对循环影响的曲型症状,足月妊娠孕妇行剖宫产术取仰卧位时,因巨大子宫压迫下腔静脉而使回心血量减少,导致心排量降低,尤其在麻醉状态下(腰-硬膜内麻醉),患者出现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心跳加快、脉搏细弱、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血氧饱和度下降等症状,可危及母子安全,更容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现将手术中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09-2011年在我院行下段剖宫产术产妇10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500例。
产妇年龄20-42岁,平均年龄31岁,孕周36-42周,平均孕周39周,体重62-80kg,平均71kg。
新生儿体重2900g-4100g,平均3500g。
两组产妇在年龄、职业、一般情况、孕周胎位、术前血压、心率、胎心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两组患者麻醉前常规先用套管针穿刺建立上肢静脉通道,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麻醉成功后快速静滴,平衡液500-1000L,常规组取仰卧位,按常规配合手术和护理,观察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安置麻醉体位时;护士站在患者左侧,协助左侧卧位进行硬膜外穿刺,留置硬膜外导管,并了解产妇孕中期以后睡眠时喜欢采取的姿态及后期在门诊做胎监时结果,麻醉成功后,采取在产妇右臀下放三角形软垫将右臀仰卧位后抬高15o,并用双手将产妇腹部推向左侧。
麻醉后严密观察产妇,有无出现头晕、恶心、打呵欠、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出冷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先兆现象,胎儿取出后,立即取出垫于臀部的软垫。
足月妊娠剖宫产术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护理体会足月妊娠产妇在仰卧位时发生仰卧位综合症率极高,而此症是由于产妇平卧位时妊娠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回流,致回心血量减少而发生的。
临床表现为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呼吸急促、脉搏细弱,再加上硬膜外麻醉使病人交感神经阻滞,周围血管扩张,有效循环血量相对不足,使血压下降,加重病人低血压症状。
低血压如不及时纠正,会导致胎儿窘迫或死亡,需经快速补液、吸氧,纠正体位等治疗,现将我院2008年11月以来18例剖腹产产妇术中发生仰卧位综合症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2008年11月以来18例剖腹产产妇术中发生仰卧位综合症,年龄22.5~42岁,出现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症状:心慌、气促、胸闷、头晕、恶心、呕吐、心跳加快、脉搏细弱、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最低降到60/35 mm Hg)、血氧饱和度下降等。
典型病例:患者,女,年龄22~32岁之间,足月妊娠行剖腹产术,术前血压正常,左侧位行硬膜外麻醉分次注射0.5%利多卡因5ml~8ml,改为仰卧位后产妇感头晕、气促、伴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至9/6Kpa、脉搏细弱、立即大量快速补液,将手术床向左仰斜25度,并向左推移子宫同时给予吸氧,静脉快速输注50%葡萄糖100ml,5%碳酸氢钠100ml,麻黄碱10mg,静脉输液后血压逐渐上升至12/7Kpa,再左斜位下施行剖腹产术,分娩顺利。
2 原因分析剖腹产术产妇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妊娠后半期,上半身静脉压略有下降,但下半身的血压上升较非孕时可高出0.38~1.36 kPa,与妊娠子宫压迫下腔静脉有关,约有90%的孕妇于平卧位时,下腔静脉受到不同程度的压迫,致下腔静脉完全受阻,其中50%的产妇在产程内呈现有明显的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即表现有程度不同的低血压、心动过速、晕厥。
因麻醉后腹肌及子宫附着韧带的松弛而导致妊娠子宫失去支撑而愈加明显,平卧时下段主动脉也有程度不等的压迫,导致子宫胎盘血液灌流量减少,甚至引起突然胎儿窘迫或死亡。
龙源期刊网 如何预防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作者:曾莉娟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20期众所周知,剖宫产又被称为剖腹产,是常见的外科手术之一,该手术活动需要将母亲的腹部以及子宫剖开取出婴儿,进行剖宫产的主要作用是为了避免引导生产对母亲与婴儿性命与健康造成损害,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利用麻醉剂减轻患者的痛苦,但是部分孕妇在使用麻醉剂进行剖腹产时会出现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进而对孕妇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孕妇在开展剖宫产活动时出现腰硬联合麻醉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相关人员需要开展一系列的措施进行预防,为孕妇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首先在对孕妇开展麻醉工作前,应该对孕妇的生命体征进行检测,对其进行心电监测与血压监测工作,注意孕妇HR、SpO2的变化,寻找孕妇有效的静脉通道,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该尽快通过静脉通道进行给药,以便能够迅速缓解孕妇异常情况。
在孕妇妊娠二十四周之后,孕妇可能会出现残余气量、呼吸气量下降的情况,到孕妇妊娠末期此症状会更加明显,此时可以适当的给予产妇3L/min的氧气,充分给氧措施能够有效增加胎儿与产妇的氧分压,以便保证产妇与胎儿的安全。
由于仰卧位低血压病症主要是胎儿压迫下腔静脉造成的,因此在对产妇开展治疗活动时,需要将患者的臀部垫高或者采用腹部左推方式,缓解产妇病症。
在对产妇进行麻醉工作前,要进行预扩容工作,以便能够增加患者的心输出量与循环血量,对于维持患者的腰麻血流动力学稳定具有十分很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还能够有效预防产妇发生低血压病症,尤其是减少了患者腰麻之后低血压病症,这一预防方法是当前我国普遍使用并且广泛接受的一种方法。
扩容工作的最大优点时能够有效降低长度的交感神经张力,降低患者的子宫血管阻力,使产妇体内的子宫胎盘血流能够增加。
尽管上述文中强调了多种预防产妇腰麻后低血压病症的措施,但是都不能将该现象完全消除,因此常常会使用升压药物对产妇进行治疗,在对产妇进行麻醉工作后,可以采用麻黄碱五毫克到十毫克,采用滴管形式向患者进行注射,有效预防患者血压产生大幅度波动,随后要对产妇的血压状况进行实时监测,结合产妇的实际情况开展滴定工作,以便促使产妇的血压稳定指导新生儿分娩成功。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名词解释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简介•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血液动力学紊乱疾病,指患者在卧位时出现血压明显下降的症状。
•此综合征常见于老年人、神经功能障碍者及某些慢性疾病患者。
相关名词及解释1.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定义: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Orthostatic hypotension)是指在从卧位或坐位迅速站立时,因体位改变,导致血压明显下降的一种病理反应。
•示例:患者从卧位或坐位迅速站立后出现头晕、晕厥、眼花、乏力等症状,这可能是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表现。
2. 动态血压监测•定义: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是通过24小时连续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来评估其血压控制情况的一种方法。
•示例:对于疑似患有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患者,可以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来获取更全面准确的血压数据。
3. 血压下降•定义:血压下降是指患者体位改变时,血液循环中的压力降低的现象。
在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中,血压下降显著且持续时间较长。
•示例:患者从卧位或坐位迅速站立后,血压下降到正常水平以下,且持续数分钟或更长时间。
4.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定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Autonomic dysfunction)是指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受损的一类疾病或症状。
•示例: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能导致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表现为体位变化时血压调节失衡。
5. β受体阻滞剂•定义:β受体阻滞剂(Beta blockers)是一类药物,通过阻断β受体来减慢心率,降低血压等作用,常用于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治疗。
•示例: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可能增加患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风险。
以上是与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相关的一些名词及解释,希望能对读者对该疾病有更清晰的了解。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诊断标准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包括:
1. 产妇仰卧3~7分钟,出现血压迅速下降、心率加快、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出冷汗等症状。
2. 同时收缩压降低大于30mmHg或低于100mmHg,侧倾卧位时以上症状立即消失或减轻。
此外,仰卧位应激试验预测腰麻后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敏感度为69%、特异度为92%。
如连续两次测量产妇仰卧位的心率比侧卧位时的基础值增加快于10次/分,或者连续两次测量产妇仰卧位的收缩压比侧卧位时的基础值降低大于15mmHg,或者产妇出现头晕、胸闷、恶心、呕吐、全身出冷汗、脉搏加快等症状,满足其中一项即可诊断。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的诊断标准请以医生的意见为准。
剖宫产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原因分析及对策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HS)是由于妊娠晚期巨大的妊娠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导致回心血量减少而发生的临床综合征。
随着剖宫产手术比例的升高,手术中发生SHS的比例也逐渐增加,严重者会影响产妇的身体健康甚至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本文分析了SHS发生的病理基础、原因、可能发生的情况,并且分析了剖宫产术中SHS的易发因素,提出了剖宫产术中防治SHS的措施,以减少剖宫产术中SHS的发生。
标签:剖宫产;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病因;防范剖宫产术中经常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upine hypotensive syndrome,SHS),而发生SHS的原因主要是孕妇在妊娠晚期巨大的妊娠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在仰卧位情况下,下肢及盆腔静脉的血液回流受阻,回心血量显著减少,右心房压下降、心排血量随之减少,动脉压下降,组织血流灌注不足,从而出现头昏、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大汗、胸闷、气促、心率增快、低血压等症状[1],当转为侧卧位后,上述症状即减轻或消失。
严重的SHS可导致胎盘早剥、出血及胎儿宫内窘迫,严重威胁母婴安全。
随着剖宫产率的逐年上升,剖宫产术中SHS的发生率由2%逐渐上升到20%,因此,SHS作为剖宫产的严重并发症日益受到手术和麻醉医师的关注。
1 剖宫产术中发生SHS的病理基础1.1 血浆和血容量增加血浆容量自孕6周开始增加,孕20周后加速,孕32~34周达高峰。
妊娠后期体位改变影响血容量,平卧、立位、坐位时,由于股静脉及下肢毛细血管压力增加,毛细血管内静脉压大于胶体渗透压,使组织液增加、血液浓缩而血容量减少;而侧卧位时,组织液回入血循环,有效血溶量随之增加。
1.2血液稀释血容量的增加为血浆容量及血细胞增加的总和。
血浆容量增加在先、较多,而红细胞增加在后、较少,因而发生血液稀释,表现为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容及血液黏稠度的减低及红细胞沉降率的加速。
1.3 组织间液增加主要是由于血液稀释、血浆白蛋白浓度下降所致。